考研电气工程考研择校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国家对电力的投资也逐步增加。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电力人才需求的旺盛,电气工程专业成为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现今,全国招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100多所。其中,既有声名显赫的电力四大名校,也有在业内认可度极高的原水利电力部部属高校,还有一些呈上升势头的电力强校。
报考首选:电力四大名校
在国内电气工程专业教育领域,有“电力四大名校”之说,电力四大名校即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老牌的工科名校,浙江大学则是蜚声中外的综合性大学。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及电气工程专业实力都属于电力院校的第一梯队。
清华大学
搜索关键词:全国最强的电气工程学科
清华大学是中国工科专业的“老大哥”。电子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工科系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已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扩展到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前四个学科还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电机系拥有国家级的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重点实验室。
清华电气工程专业的考研试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改卷也相当严格。但每年还是有很多外校考生义无反顾地报考清华,竞争很激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报考清华的起点较高,即使考不上清华,如果达到了相关调剂要求,也比较受调剂院校的欢迎。
浙江大学
搜索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高
浙江大学电机系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机系之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电力工程管理与信息化、航天电气及控制两个自主设立的专业实力也不俗,均拥有博士点。电机系的主要科研成果有: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双水内冷发电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交直流系统分析与控制”等,近几年还参与了“神舟号”载人飞船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
浙大电气工程专业具有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信息与能量、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点,毕业生在业界具有很好的声誉,可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工作,供求比例连年超过1∶10。此外,浙大每年保送的学生较多,考取难度跟清华差不多,考取公费不容易。
华中科技大学
搜索关键词:性价比高
华中科技大学素有“江南小清华”之称,电气学院早在建校之初便是全校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名师云集使电气工程一度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招牌学科。近年来,随着早年从这里毕业的潘垣院士、樊明武院士的加盟,以及国内外一批优秀人才的加入,电气学院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开辟了超导技术、脉冲功率与
等离子体、强磁场等多个新的研究方向。
除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5个二级学科外,华中科技大学还是国内首家获准设立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专业的院校,目前我国招收这个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还不多。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二级学科点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新型电机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大电流测量实验室等多个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基地。
相比清华和浙大,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实力不弱,但录取分数线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因此报考的“性价比”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华科的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十分看重考生在复试中的表现。2007年该校的电机和高压专业招生爆满,不接受调剂,只有电工、电测和脉冲专业接受调剂。
西安交通大学
搜索关键词: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电工专修科,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研究环境和条件优良,建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的公费比例很高,这是吸引大批学生报考的重要原因。
专业排头兵:原水利电力部部属高校
1998年后教育体制改革,原国务院许多部委所属高校或被教育部收编,或下放至各省,部委所属高校渐渐成了历史名词。值得注意的是,除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原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外,还有几所不含水利电力字样的高校也与水利电力部颇有渊源,它们是三峡大学(合并原葛洲坝水利电力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合并原长沙电力学院)、武汉大学(合并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除武汉大学外,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靠前,但由于长期的积淀和后续的发展,这些高校的专业实力毋庸质疑,它们俨然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排头兵,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认可度。
华北电力大学
搜索关键词:中国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以“大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与7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校董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其整体实力虽无法和名校相比,但电力专业毫不逊色。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个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拥有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杨以涵教授,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杨奇逊院士等一批名师。相继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大唐国际电力公司总经理张毅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业界誉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华北电力大学在电力系统颇有人脉,因此华大电气学院的毕业生比很多一般院校电力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进入电力系统。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
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考研电气工程考研择校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国家对电力的投资也逐步增加。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电力人才需求的旺盛,电气工程专业成为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现今,全国招收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有100多所。其中,既有声名显赫的电力四大名校,也有在业内认可度极高的原水利电力部部属高校,还有一些呈上升势头的电力强校。
报考首选:电力四大名校
在国内电气工程专业教育领域,有“电力四大名校”之说,电力四大名校即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老牌的工科名校,浙江大学则是蜚声中外的综合性大学。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及电气工程专业实力都属于电力院校的第一梯队。
清华大学
搜索关键词:全国最强的电气工程学科
清华大学是中国工科专业的“老大哥”。电子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工科系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研究领域已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扩展到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均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前四个学科还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电机系拥有国家级的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重点实验室。
清华电气工程专业的考研试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改卷也相当严格。但每年还是有很多外校考生义无反顾地报考清华,竞争很激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报考清华的起点较高,即使考不上清华,如果达到了相关调剂要求,也比较受调剂院校的欢迎。
浙江大学
搜索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高
浙江大学电机系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机系之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电力工程管理与信息化、航天电气及控制两个自主设立的专业实力也不俗,均拥有博士点。电机系的主要科研成果有: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双水内冷发电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交直流系统分析与控制”等,近几年还参与了“神舟号”载人飞船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
浙大电气工程专业具有强电与弱电、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元件与系统、信息与能量、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特点,毕业生在业界具有很好的声誉,可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能源、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工作,供求比例连年超过1∶10。此外,浙大每年保送的学生较多,考取难度跟清华差不多,考取公费不容易。
华中科技大学
搜索关键词:性价比高
华中科技大学素有“江南小清华”之称,电气学院早在建校之初便是全校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名师云集使电气工程一度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招牌学科。近年来,随着早年从这里毕业的潘垣院士、樊明武院士的加盟,以及国内外一批优秀人才的加入,电气学院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开辟了超导技术、脉冲功率与
等离子体、强磁场等多个新的研究方向。
除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的5个二级学科外,华中科技大学还是国内首家获准设立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专业的院校,目前我国招收这个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院校还不多。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二级学科点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新型电机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大电流测量实验室等多个设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基地。
相比清华和浙大,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实力不弱,但录取分数线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因此报考的“性价比”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华科的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十分看重考生在复试中的表现。2007年该校的电机和高压专业招生爆满,不接受调剂,只有电工、电测和脉冲专业接受调剂。
西安交通大学
搜索关键词: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电工专修科,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研究环境和条件优良,建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西安交通大学的公费比例很高,这是吸引大批学生报考的重要原因。
专业排头兵:原水利电力部部属高校
1998年后教育体制改革,原国务院许多部委所属高校或被教育部收编,或下放至各省,部委所属高校渐渐成了历史名词。值得注意的是,除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原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外,还有几所不含水利电力字样的高校也与水利电力部颇有渊源,它们是三峡大学(合并原葛洲坝水利电力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合并原长沙电力学院)、武汉大学(合并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海大学。除武汉大学外,这些院校的综合实力排名并不靠前,但由于长期的积淀和后续的发展,这些高校的专业实力毋庸质疑,它们俨然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排头兵,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认可度。
华北电力大学
搜索关键词:中国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一所以“大电力”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与7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校董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其整体实力虽无法和名校相比,但电力专业毫不逊色。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工理论新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个学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高,拥有我国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奠基人杨以涵教授,我国微机继电保护方向的奠基人杨奇逊院士等一批名师。相继培养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大唐国际电力公司总经理张毅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业界誉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华北电力大学在电力系统颇有人脉,因此华大电气学院的毕业生比很多一般院校电力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进入电力系统。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
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