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总结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历史功绩: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不足: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 汉口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

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1935年12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10月

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它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毛《论联合政府》,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指导思想,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 乡村→城市 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1949年 西柏坡

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建国后第一次中央全会,主要讨论国家经济问题,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及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毛“不要四面出击” 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

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社会主义本质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建设的步伐要更快一点;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影响,右和“左”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力争中国经济建设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注意培养接班人,保证中国长治久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暂时曲折,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28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历史功绩: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不足: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7日 汉口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遵义会议:1935年1月,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

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 1935年12月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的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8年10月

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会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它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毛《论联合政府》,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指导思想,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全会: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 乡村→城市 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1949年 西柏坡

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建国后第一次中央全会,主要讨论国家经济问题,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及所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毛“不要四面出击” 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

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社会主义本质是**;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建设的步伐要更快一点;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影响,右和“左”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发展,力争中国经济建设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注意培养接班人,保证中国长治久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暂时曲折,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总趋势。)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十四届五中全会:1995年9月25~28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四届六中全会: 1996年10月7~10日。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 团团小课堂
  • 中央 团团说 关键词:中国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 95年前的今天,1922年5月10日,团一大代表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高尚德(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为中央执行委员:方国昌(施 ...查看


  •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史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近代的反侵略大多以失败告终.使一个本身已脆弱的国家,进一步走向崩溃的边缘.面对列强的侵略,清廷的反抗似乎显得苍白无力,输了割地赔 ...查看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
  •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 人数.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主要内容 南湖红船 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查看


  •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 历次中共党代会简介 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 年7 月23 日晚 地点:上海法租界,受侵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画舫上举行 主要内容:一大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 ...查看


  •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重要议程
  •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归类一览表 答:1.①王明的"左"倾错误.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③文化大革命: 2.纠正:①王明的"左"倾错误是通过召开遵义会议和1942年的整风运动纠正的,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是通 ...查看


  •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上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 ...查看


  • 常考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
  • 常考的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和部分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 ...查看


  • 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美国预算制度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TransitionofU1S1BudgetarySystemandItsInspirationtoChina 王 熙WANG Xi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北京 1000 ...查看


  • 党员权利的历史沿革与党内民主
  • 专题研究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第7-8期 党员权利的历史沿革与党内民主 张大能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成都 611731) 内容提要:党员的民主权利经历了一个"确立-的曲--发展---倒退---恢复和完善"折发展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