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

人物春秋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

程新民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被公认为是20世纪地质

撒尔(LiLienthal)在1756年指出:地球在遭到大洪水以后曾发生破裂、其证据就是:被海域分开的许多大陆相对两岸轮廓上的相对性,这种对应关系是如此奇特,以致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完全吻合,非洲和美洲的南部就是一例。

1668年,一个叫普赖斯的天主教神父,也主张大洪水前美洲与欧洲、非洲等连在一起,并推翻大洪水时5圣经6中诺亚方舟是沿着不太宽的大西洋航行的说法,也就是说圣经中所指大洪水前大陆还没有飘移,根本不存在大西洋。

到了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科学家洪堡德(A.V.Humbaldt)也指出过南美和非洲之间海岸形状的吻合。1858年,斯奈德(A.Snider)在巴黎第一个绘出一幅大西洋周围大陆的复原图。在这幅图上,大西洋消失,非洲和美洲拼接在一起。斯奈德所谈的也是大洪水时大陆破裂。他举出的证据,不仅有海岸形状的相对应,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地质资料,指出美洲和欧洲的煤层中化石的相似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好些人谈论过大陆漂躲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范围内,等到看到自己无法吞掉对手后,就会果断地切断缠绕猎物的丝并溜之大吉,如果网被严重损坏,蜘蛛马上会重新编织。

蜘蛛在地球上的生活史要比人类长的多,在许多著名的/化石库0中都发现了蜘蛛的化石,它们与现生的种类似乎并没有大的区别。科学家发现,蜘蛛丝比尼龙丝的弹性更强,比钢铁更结实,有的一根蜘蛛丝可以达到30多米!它可以用来悬挂重物、结网、保护自己的卵、保温、御敌和捕食;蜘蛛织出的丝可以调节粗细、可以或湿或干,或者发黏或者像羊毛一样蓬松。有些蜘蛛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只大网,可以网住蝗虫之类的大猎物,然后大伙一起上手,分而食之。

25

学的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却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谁最早提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一、最早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者

目前一提到大陆漂移学说,首先想到就是魏格纳(A.wegener),但首先提出大陆漂移的并非魏格纳。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退利斯(Tha2

les)曾设想大陆是一个漂在水上的圆盘。也有人推想陆地就像一只在海上漂浮着的巨大木筏或船只。当然这些略带诗意的想法还谈不上有什么科学依据。

自从大西洋两岸首次绘制成地图以来,才有可能出现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大陆漂移的设想。很多学者,如英国大司法官、著名的哲学家培根(F.Bacon)早在1662年就已经注意到大西洋两岸轮廓上的相似性,并强调这不是偶然的。此外,法国神学家利连一些蜘蛛还会在昆虫撞上以后把本来伸直的网放松,死死地缠住猎物。而且蜘蛛是非常贪吃的动物,它们每天平均的进食量是自己体重的15%。

对于蜘蛛而言,逮住猎物也并不是很容易的。首先,蜘蛛必须精确地判断昆虫的/着陆点0,通常它们是凭借着自己的网在何处重量突然增加而感知的。研究人员统计,一般地,被缠住的昆虫在蜘蛛网上的停留时间大约为5秒,而大约80%的昆虫会逃脱,而且自然界中/武功0好的昆虫也不少,有一种名叫/炮手甲虫0的家伙一旦被蜘蛛网缠住,就会向蜘蛛喷射出滚烫的液体,然后逃之夭夭。当然蜘蛛也会给自己的猎物注射毒剂,或者用一些更加粘性的丝把猎物死死地重重包裹起来,有的蜘蛛还会暂时

人物春秋

移。例如,皮克林(W.H.pickering)、泰勒(F.B.Tay2lor)等。但他们都认为大陆的破裂是由某种灾难事件,例如月球是从地球上抛出去后形成的。上面列举的一些学者,虽然都在魏格纳以前就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想法,但毕竟是零星的,没有做更多的科学工作,论据不大充足,有的还带有神学色彩,所以他们的设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冰川和古生物证据外,更重要是找到地质构造上的证据。

魏格纳首先跟踪了大西洋两岸褶皱山系和地层,他相当满意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确实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搭配起来。例如:非洲最南端东西向的开浦山脉恰好可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低山相接,这是一条二叠纪的褶皱山系。两处山地中的泥盆纪海相砂岩层、含有化石的页岩层以及冰川砾岩层都可以互相对比。

巨大的非洲片麻岩高原和巴西片麻岩高原遥相对应,二者所含的火成岩和沉积岩以及褶皱延伸的方向也非常一致。

欧洲的石炭纪煤层可以延续到北美洲。北大西洋两侧古生代期间形成的褶皱山脉与大陆拼合后连成一体。

从北美洲,格陵兰到欧洲的挪威、英国等地区都广泛分布着一种叫做/老红层0的泥盆纪陆相地层,也表明这些地方在当时是连在一起的陆地。

此外,魏格纳还对比了印度、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之间的地层构造,也同样得出程度不等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却低于较老的地层构造,说明当是印度洋也并不存在,目前印度洋也是后来开裂形成的。

对于这种地层和构造上彼次相接的含义,魏格纳作了一个相当浅显的比喻,意思是好比一张被撕碎的报纸,如果按原样拼接起来,报纸上的印刷文字能阅读连贯,每个字也可拼接起来。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几片碎报纸原来是连在一起的。经过长达5年的潜心研究,魏格纳终于在1915年出版了5海陆的起源6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大陆漂移学说的正式诞生,魏格纳也被公认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

19225海陆的起源6一书第三次修改出版时,魏格纳也举出过几位先辈学者的大陆漂移的见解,并特意声明他原先并不知道这些学者的主张,大陆漂移的想法最初是1910年在生病时阅读世界地图时产生的灵感。

看来,后人并没有过多地计较这一点,人们还是把魏格纳当作大陆漂移学说的先驱。无疑,魏格纳的可贵之处,并不是他读图时的灵机一动,而在于他后来的穷搜博览,精心研究,终于把简朴粗略的大陆漂移主张发展成为一项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从而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先辈,所以,人们谈到大陆漂移时,

二、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时,虽然躺在病榻上,勤于思考的脑子却不

肯闲下来。他的目光落在一幅西方的世界地图(大西洋是位于地图中央)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如此的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以南巴西东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都恰好和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岸相对应,在西海岸有一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相应的突出部分。他突发灵感,认为决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曾经是一块大陆,他们之间并没有大西洋,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而形成大西洋。从此他决心用毕生精力,弄清这个问题,并为之寻找科学依据。

次年秋天,他在翻阅文献时,就查到一篇论文,其中提到巴西和非洲有着同样的古生物化石)))中龙、水龙兽、肯氏兽和舌羊齿。这更加证明这两块大陆曾经在一起,也坚定了魏格纳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但他还想到这是一个涉及大陆形成和地球演化的大问题。当是,他未来的岳父,汉堡大学的著名气象学教授柯本(J.W.Koppen)好心劝他不要揽下这项/份外0的课题。这位老前辈一眼看出:大陆漂移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科界限,他牵涉到地质、古生物、古气候、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以及大地测量等一系列学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涉及的学科如此广博,论证起来难免力不从心。然而,勇于探索的魏格纳执意要把这个问题追究到底。他的这股拗劲,不免使人联想起他26岁时,参加自由气球航行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过人的胆识和探险家的性格。那次他连续飞行了56小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在惊心动魄的气球飞行中,他和他的兄长随风飘过德国,飞越丹麦,掠过丹麦与瑞典的卡特加特海峡,最后又返回德国。

魏格纳除了发现大陆漂移的轮廓吻合,找到古26

人物春秋

总是把它与魏格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魏格纳以三幅海陆复原图为我们展示出大陆漂移的图像。他的第一幅图表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所有大陆都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大陆,并称之为联合大陆或泛大陆。中生代以来,联合大陆发生分裂,它的破碎就是目前的各大陆,最后漂移到目前各自所在的位置上。第二、三幅图分别表示了大陆漂移在第三纪早中期和第四纪初期的经过。由于大陆原来是一大块,所以从前根本不存在大西洋和印度洋,而只有一个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以后,由于各大陆漂移分开,才在其间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同时泛大洋缩小而成为现今太平洋。魏格纳所勾出的是这样一幅大陆漂移的轮廓,虽然一度遭到粗野的指责和嘲讽,认为大地稳如磐石,根本不可能漂移。但过了半个世纪后,由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崛起,他实际上已被证实,并获得了广泛的承认。

学科园地上纵横驰骋,而它的论敌由于知识面狭窄没法子跟上他。

一个有作为的地球科学研究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毅力、智力、体力。顽强的毅力,非凡的智力以及健全的体魄,这在魏格纳身上都具备了。少年时代的魏格纳身体并不健壮,为了锻炼自己的体魄和毅力,在严寒的冬季里,他坚持每天外出滑雪,即使是暴风雪的日子里也不例外。21岁那年,他在暑假里不知疲倦地坚持外出从事登山活动,一系列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不仅增强了他的体质,还极大地培养了他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他有一股子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劲头,直到年近半百的时候,科学考察和研究仍然好像没有还清的债一样,总是缠绕在他心头,呼唤他采取行动。

1929)1930年,在他50岁时,第三次深入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冰盖考察,他们试图重复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还利用地震勘探法对格陵兰冰盖的厚度进行了探测。当时,在格陵兰中部爱斯密特临时基地里,有两名探险队员准备在那里度过整个极夜,以便观测天气。然而,冰雪和风暴使给养运输一再耽搁,1930年9月21日,魏格纳不顾一切,装备给养从海洋基地出发,到爱斯密特基地去。一行十五人乘雪橇,在风雪、狂风和严寒中艰难拔涉了160公里。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但魏格纳为了营救战友决不回头。最后,只剩下两人追随他,在零下65e的严寒里,他们终于到达基地。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他再也没能回到海洋基地。

由于魏格纳和它的同伴迟迟未归,附近的科考基地的人曾试图派飞机前去搜查。然而,无情的格陵兰使得一丝希望都落空了,次年夏天,人们找到了魏格纳的遗体。看来他并不是被冻死的,可能是心脏病瘁发而离开人世的。

魏格纳教授遗留给我们的著作繁多,包括大气热力学、古气候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甚至还有月面学。他研究撰写的5大气热力学6文章或许早已消失,然而,他所创立的大陆漂移学说几乎人所共知。魏格纳的一个同伴在悼词中写道:/他常常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说-结果肯定是这样.,而在多数场合下,它的预言都是正确的。

(作者通讯地址:长春市建设街2199号吉林大学地学院 130061)

27

三、魏格纳教授

1880年11月1日魏格纳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福音派新教会的传道士。他在大学时,攻读过天

文学和气象学,25岁时获得了天文学博士学位。次年,他应邀参加丹麦探险队,深入格陵兰,度过了两年艰辛的探险生活。1908年,他回德国后,成为马尔堡大学天文学和气象学讲师,他讲课非常生动,很有吸引力。

1912年,他第二次去格陵兰考察,回国后与柯本教授之女结为夫妇。魏格纳一生活动范围异常广阔,他是气象学家,探险家和飞行家,由于在大气物理学方面造诣颇深,加之主张和发展大陆漂移说,他当然还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竟一直未能在德国的某所高等学府里得到一个/教授0的正式头衔。最后还是1924年在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才获得了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教授的称呼。据魏格纳学生时代的好友冯特回忆:魏格纳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其它自然学科上的天赋并不突出,在大学里,它的学业也谈不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具有非凡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怀疑和创新的精神。

魏格纳教授还有个独到之处,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特别擅长综合和概括。在地学研究上,他善于整体和全球范围内考虑问题。他那思维的骏马在很多

人物春秋

大陆漂移学说与魏格纳

程新民

板块构造学说的诞生被公认为是20世纪地质

撒尔(LiLienthal)在1756年指出:地球在遭到大洪水以后曾发生破裂、其证据就是:被海域分开的许多大陆相对两岸轮廓上的相对性,这种对应关系是如此奇特,以致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完全吻合,非洲和美洲的南部就是一例。

1668年,一个叫普赖斯的天主教神父,也主张大洪水前美洲与欧洲、非洲等连在一起,并推翻大洪水时5圣经6中诺亚方舟是沿着不太宽的大西洋航行的说法,也就是说圣经中所指大洪水前大陆还没有飘移,根本不存在大西洋。

到了19世纪初,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科学家洪堡德(A.V.Humbaldt)也指出过南美和非洲之间海岸形状的吻合。1858年,斯奈德(A.Snider)在巴黎第一个绘出一幅大西洋周围大陆的复原图。在这幅图上,大西洋消失,非洲和美洲拼接在一起。斯奈德所谈的也是大洪水时大陆破裂。他举出的证据,不仅有海岸形状的相对应,而且成功地运用了地质资料,指出美洲和欧洲的煤层中化石的相似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有好些人谈论过大陆漂躲在一个安全的距离范围内,等到看到自己无法吞掉对手后,就会果断地切断缠绕猎物的丝并溜之大吉,如果网被严重损坏,蜘蛛马上会重新编织。

蜘蛛在地球上的生活史要比人类长的多,在许多著名的/化石库0中都发现了蜘蛛的化石,它们与现生的种类似乎并没有大的区别。科学家发现,蜘蛛丝比尼龙丝的弹性更强,比钢铁更结实,有的一根蜘蛛丝可以达到30多米!它可以用来悬挂重物、结网、保护自己的卵、保温、御敌和捕食;蜘蛛织出的丝可以调节粗细、可以或湿或干,或者发黏或者像羊毛一样蓬松。有些蜘蛛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们共同编织出一只大网,可以网住蝗虫之类的大猎物,然后大伙一起上手,分而食之。

25

学的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索却是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谁最早提出?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一、最早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者

目前一提到大陆漂移学说,首先想到就是魏格纳(A.wegener),但首先提出大陆漂移的并非魏格纳。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退利斯(Tha2

les)曾设想大陆是一个漂在水上的圆盘。也有人推想陆地就像一只在海上漂浮着的巨大木筏或船只。当然这些略带诗意的想法还谈不上有什么科学依据。

自从大西洋两岸首次绘制成地图以来,才有可能出现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大陆漂移的设想。很多学者,如英国大司法官、著名的哲学家培根(F.Bacon)早在1662年就已经注意到大西洋两岸轮廓上的相似性,并强调这不是偶然的。此外,法国神学家利连一些蜘蛛还会在昆虫撞上以后把本来伸直的网放松,死死地缠住猎物。而且蜘蛛是非常贪吃的动物,它们每天平均的进食量是自己体重的15%。

对于蜘蛛而言,逮住猎物也并不是很容易的。首先,蜘蛛必须精确地判断昆虫的/着陆点0,通常它们是凭借着自己的网在何处重量突然增加而感知的。研究人员统计,一般地,被缠住的昆虫在蜘蛛网上的停留时间大约为5秒,而大约80%的昆虫会逃脱,而且自然界中/武功0好的昆虫也不少,有一种名叫/炮手甲虫0的家伙一旦被蜘蛛网缠住,就会向蜘蛛喷射出滚烫的液体,然后逃之夭夭。当然蜘蛛也会给自己的猎物注射毒剂,或者用一些更加粘性的丝把猎物死死地重重包裹起来,有的蜘蛛还会暂时

人物春秋

移。例如,皮克林(W.H.pickering)、泰勒(F.B.Tay2lor)等。但他们都认为大陆的破裂是由某种灾难事件,例如月球是从地球上抛出去后形成的。上面列举的一些学者,虽然都在魏格纳以前就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想法,但毕竟是零星的,没有做更多的科学工作,论据不大充足,有的还带有神学色彩,所以他们的设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冰川和古生物证据外,更重要是找到地质构造上的证据。

魏格纳首先跟踪了大西洋两岸褶皱山系和地层,他相当满意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确实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搭配起来。例如:非洲最南端东西向的开浦山脉恰好可与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低山相接,这是一条二叠纪的褶皱山系。两处山地中的泥盆纪海相砂岩层、含有化石的页岩层以及冰川砾岩层都可以互相对比。

巨大的非洲片麻岩高原和巴西片麻岩高原遥相对应,二者所含的火成岩和沉积岩以及褶皱延伸的方向也非常一致。

欧洲的石炭纪煤层可以延续到北美洲。北大西洋两侧古生代期间形成的褶皱山脉与大陆拼合后连成一体。

从北美洲,格陵兰到欧洲的挪威、英国等地区都广泛分布着一种叫做/老红层0的泥盆纪陆相地层,也表明这些地方在当时是连在一起的陆地。

此外,魏格纳还对比了印度、马达加斯加岛和非洲之间的地层构造,也同样得出程度不等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却低于较老的地层构造,说明当是印度洋也并不存在,目前印度洋也是后来开裂形成的。

对于这种地层和构造上彼次相接的含义,魏格纳作了一个相当浅显的比喻,意思是好比一张被撕碎的报纸,如果按原样拼接起来,报纸上的印刷文字能阅读连贯,每个字也可拼接起来。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几片碎报纸原来是连在一起的。经过长达5年的潜心研究,魏格纳终于在1915年出版了5海陆的起源6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大陆漂移学说的正式诞生,魏格纳也被公认为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

19225海陆的起源6一书第三次修改出版时,魏格纳也举出过几位先辈学者的大陆漂移的见解,并特意声明他原先并不知道这些学者的主张,大陆漂移的想法最初是1910年在生病时阅读世界地图时产生的灵感。

看来,后人并没有过多地计较这一点,人们还是把魏格纳当作大陆漂移学说的先驱。无疑,魏格纳的可贵之处,并不是他读图时的灵机一动,而在于他后来的穷搜博览,精心研究,终于把简朴粗略的大陆漂移主张发展成为一项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从而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先辈,所以,人们谈到大陆漂移时,

二、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时,虽然躺在病榻上,勤于思考的脑子却不

肯闲下来。他的目光落在一幅西方的世界地图(大西洋是位于地图中央)他突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如此的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以南巴西东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都恰好和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岸相对应,在西海岸有一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相应的突出部分。他突发灵感,认为决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曾经是一块大陆,他们之间并没有大西洋,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而形成大西洋。从此他决心用毕生精力,弄清这个问题,并为之寻找科学依据。

次年秋天,他在翻阅文献时,就查到一篇论文,其中提到巴西和非洲有着同样的古生物化石)))中龙、水龙兽、肯氏兽和舌羊齿。这更加证明这两块大陆曾经在一起,也坚定了魏格纳从事这个学科研究的信心和决心。但他还想到这是一个涉及大陆形成和地球演化的大问题。当是,他未来的岳父,汉堡大学的著名气象学教授柯本(J.W.Koppen)好心劝他不要揽下这项/份外0的课题。这位老前辈一眼看出:大陆漂移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科界限,他牵涉到地质、古生物、古气候、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以及大地测量等一系列学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涉及的学科如此广博,论证起来难免力不从心。然而,勇于探索的魏格纳执意要把这个问题追究到底。他的这股拗劲,不免使人联想起他26岁时,参加自由气球航行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过人的胆识和探险家的性格。那次他连续飞行了56小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在惊心动魄的气球飞行中,他和他的兄长随风飘过德国,飞越丹麦,掠过丹麦与瑞典的卡特加特海峡,最后又返回德国。

魏格纳除了发现大陆漂移的轮廓吻合,找到古26

人物春秋

总是把它与魏格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魏格纳以三幅海陆复原图为我们展示出大陆漂移的图像。他的第一幅图表示二三亿年前,地球上所有大陆都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大陆,并称之为联合大陆或泛大陆。中生代以来,联合大陆发生分裂,它的破碎就是目前的各大陆,最后漂移到目前各自所在的位置上。第二、三幅图分别表示了大陆漂移在第三纪早中期和第四纪初期的经过。由于大陆原来是一大块,所以从前根本不存在大西洋和印度洋,而只有一个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以后,由于各大陆漂移分开,才在其间形成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同时泛大洋缩小而成为现今太平洋。魏格纳所勾出的是这样一幅大陆漂移的轮廓,虽然一度遭到粗野的指责和嘲讽,认为大地稳如磐石,根本不可能漂移。但过了半个世纪后,由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崛起,他实际上已被证实,并获得了广泛的承认。

学科园地上纵横驰骋,而它的论敌由于知识面狭窄没法子跟上他。

一个有作为的地球科学研究人员,一般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毅力、智力、体力。顽强的毅力,非凡的智力以及健全的体魄,这在魏格纳身上都具备了。少年时代的魏格纳身体并不健壮,为了锻炼自己的体魄和毅力,在严寒的冬季里,他坚持每天外出滑雪,即使是暴风雪的日子里也不例外。21岁那年,他在暑假里不知疲倦地坚持外出从事登山活动,一系列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不仅增强了他的体质,还极大地培养了他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他有一股子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劲头,直到年近半百的时候,科学考察和研究仍然好像没有还清的债一样,总是缠绕在他心头,呼唤他采取行动。

1929)1930年,在他50岁时,第三次深入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冰盖考察,他们试图重复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从大地测量方面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还利用地震勘探法对格陵兰冰盖的厚度进行了探测。当时,在格陵兰中部爱斯密特临时基地里,有两名探险队员准备在那里度过整个极夜,以便观测天气。然而,冰雪和风暴使给养运输一再耽搁,1930年9月21日,魏格纳不顾一切,装备给养从海洋基地出发,到爱斯密特基地去。一行十五人乘雪橇,在风雪、狂风和严寒中艰难拔涉了160公里。在极端险恶的环境里,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但魏格纳为了营救战友决不回头。最后,只剩下两人追随他,在零下65e的严寒里,他们终于到达基地。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他再也没能回到海洋基地。

由于魏格纳和它的同伴迟迟未归,附近的科考基地的人曾试图派飞机前去搜查。然而,无情的格陵兰使得一丝希望都落空了,次年夏天,人们找到了魏格纳的遗体。看来他并不是被冻死的,可能是心脏病瘁发而离开人世的。

魏格纳教授遗留给我们的著作繁多,包括大气热力学、古气候学、大地构造物理学、甚至还有月面学。他研究撰写的5大气热力学6文章或许早已消失,然而,他所创立的大陆漂移学说几乎人所共知。魏格纳的一个同伴在悼词中写道:/他常常经过深思熟虑以后说-结果肯定是这样.,而在多数场合下,它的预言都是正确的。

(作者通讯地址:长春市建设街2199号吉林大学地学院 130061)

27

三、魏格纳教授

1880年11月1日魏格纳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福音派新教会的传道士。他在大学时,攻读过天

文学和气象学,25岁时获得了天文学博士学位。次年,他应邀参加丹麦探险队,深入格陵兰,度过了两年艰辛的探险生活。1908年,他回德国后,成为马尔堡大学天文学和气象学讲师,他讲课非常生动,很有吸引力。

1912年,他第二次去格陵兰考察,回国后与柯本教授之女结为夫妇。魏格纳一生活动范围异常广阔,他是气象学家,探险家和飞行家,由于在大气物理学方面造诣颇深,加之主张和发展大陆漂移说,他当然还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地球物理学家。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竟一直未能在德国的某所高等学府里得到一个/教授0的正式头衔。最后还是1924年在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才获得了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教授的称呼。据魏格纳学生时代的好友冯特回忆:魏格纳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其它自然学科上的天赋并不突出,在大学里,它的学业也谈不上出类拔萃,然而他却具有非凡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怀疑和创新的精神。

魏格纳教授还有个独到之处,不但学识渊博,而且特别擅长综合和概括。在地学研究上,他善于整体和全球范围内考虑问题。他那思维的骏马在很多


相关文章

  • 大陆漂移学说 1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盘古大陆分裂,形成现今的地理格局. 大陆漂移学说最初由奥特利乌斯(Abraham Ortelius)在1596年提出,后来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阐述,中文中" ...查看


  • 中图版选修1[板块构造学说]word教案
  • 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录像.投影.模型等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应用板块学说解释山脉.岛弧.海沟成因的能力. 3.通过学习人 ...查看


  •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
  • 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 和主要区别 一.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的内在联系和主要区别 1.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 ...查看


  •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寺耳中学 李伟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 ...查看


  • 国培在岗实践作业
  • 在岗实践作业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地理 2)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一节 3)年级(册):初二 4)课题名称:海陆的变迁 5)课时数:1 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 ...查看


  • 大陆漂移学说
  • 大陆漂移学说 1912 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魏格纳认为:在3 亿年前的古生代后期,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为泛大陆.周围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从中生代开始 ...查看


  •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
  •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 ...查看


  • "左右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假说"
  • 转引" 左右地球科学发展的重要假说" 就地球演化.大地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方面,目前提出的对地学界影响较大的假说,主要有地球膨胀说.地球收缩说.地球脉动说.地槽与地台说.海底扩张说.地幔对流说.地幔柱假说.板块构造说.潮汐说 ...查看


  •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通过阅读大陆的漂移图和六大板块图,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和拼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的分析说明和对大陆漂移假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