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导学案

渔父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颜色、形容、见、于等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 通过对话分析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

3. 品评文本,对人物作出正确评价,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

一、解题:

《渔父》:

1. 渔父f ǔ:渔翁,“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 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选自《楚辞》 。

二、关于楚辞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宋玉、唐勒等)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体”、“骚体”。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楚辞”的特点

句子长短不一;

形式灵活;

多用语气词“兮”。

三、关于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推行“美政”(圣君贤相、民本),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 终因理想无从实现,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①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②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③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④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⑤“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四、感知课文,梳理课文文言知识点

1. 注音

憔悴 弹冠 汶汶 皓皓

莞尔 鼓枻 枯槁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濯我足

2. 课堂反馈

第一段重点字词:

屈原既放 形容枯槁

行吟泽畔 何故至于斯

颜色憔悴 是以见放

翻译句子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第二段重点字词: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翻译:(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3)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第三段字词: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翻译:(1)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第四段重点字词: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鼓:敲打(名作动)

五、分析文本对话,感知文物形象(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 文章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主要通过___和____的对话,表现人物形象以及人生态度的?

2. 文中对话有几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揣摩对话者的思想感情。

六、问题探讨:虽然渔父和屈原对人生的抉择不同,但这两个形象有没有相似之处?

七、作业:悠悠中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难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屈原、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渔父

学习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颜色、形容、见、于等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 通过对话分析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

3. 品评文本,对人物作出正确评价,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

一、解题:

《渔父》:

1. 渔父f ǔ:渔翁,“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 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选自《楚辞》 。

二、关于楚辞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宋玉、唐勒等)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体”、“骚体”。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楚辞”的特点

句子长短不一;

形式灵活;

多用语气词“兮”。

三、关于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推行“美政”(圣君贤相、民本),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 终因理想无从实现,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①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②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③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④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⑤“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四、感知课文,梳理课文文言知识点

1. 注音

憔悴 弹冠 汶汶 皓皓

莞尔 鼓枻 枯槁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濯我足

2. 课堂反馈

第一段重点字词:

屈原既放 形容枯槁

行吟泽畔 何故至于斯

颜色憔悴 是以见放

翻译句子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第二段重点字词: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翻译:(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3)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第三段字词: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翻译:(1)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第四段重点字词: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鼓:敲打(名作动)

五、分析文本对话,感知文物形象(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 文章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主要通过___和____的对话,表现人物形象以及人生态度的?

2. 文中对话有几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揣摩对话者的思想感情。

六、问题探讨:虽然渔父和屈原对人生的抉择不同,但这两个形象有没有相似之处?

七、作业:悠悠中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难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屈原、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写下你的观点和理由。


相关文章

  • 浅谈"渔父"精神在吴镇绘画中的应用
  • [摘要]中国美术史上有文献记载渔父形象的绘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际,在此之后,传世的画作中便留有渔父形象,至元代时,渔父形象在山水画中最为盛行.吴镇将渔父这一形象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内涵,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通过对画面内容进行对比和 ...查看


  • 渔父教案及说课稿
  •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探讨渔父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内涵. 3.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 重点: 1. 深入分析屈原的伟大人格,感悟屈原的选择对后世 ...查看


  • 我们不知道的:张志和与其渔父的故事
  • 渔父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著名渔父词,关于这首词的来历起源于一段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大诗人以及他的渔父词. 张志和为中唐时著名道士,号玄真子.会稽山阴人,又 ...查看


  • 渔父教学设计
  • <渔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 ...查看


  • 冲出来的第四条路
  • 作者:连中国 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01期 [课堂实录] 一.课前激发,确立课题 师:很高兴和屯溪的同学一起探讨交流.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但不一定关注过他的听课状态.<西游记>第二回有记载说,孙悟空听讲的时候,是"抓耳 ...查看


  • 四下渔歌子课堂实录
  • <渔歌子>课堂描述 --干国祥老师田野研究<渔歌子>课堂描述 时间:2009年3月24日 地点:江苏海门棉种场小学六年级 现象学课堂描述者:马 玲 1 星期一的下午,干老师把整整一张A4纸的预习作业发给了棉种场小学六 ...查看


  • 渔父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渔 父 庄 子 孔子游乎缁维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 ...查看


  • (4)在淡然与坦然之间的渔父
  • 在淡然与坦然之间的渔父 宋庆君 带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轻吟,有一个飘然而去的背影,悠悠地传越了千年.在目送了三闾大夫远去之后他也从汨罗江上远去了,在目睹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之后,孔子眼中 ...查看


  • 叨叨令无名氏
  • 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 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 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①, 寻不得也么哥, 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赏析: 本曲从风格上看当是文人所作.其末句即用白贲[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 ...查看


  • 惠洪[惠洪词]
  • 千秋岁 半身屏外,睡觉唇红退.春思乱,芳心碎.空余簪髻玉,不见流苏带.试与问,今人秀整谁宜对. 湘浦曾同会,手搴轻罗盖.疑是梦,今犹在.十分春易尽,一点情难改.多少事,却随恨远连云海. 西江月 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人前欲展强娇羞,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