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JournalofShanxiEducationalCollege (No.4,2002)

・17・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孙爱珍

(东南大学 外语系,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和“仪”组成,礼指礼貌、礼节,这是一种要求、仪表有

多个词汇: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rite。表达、尊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礼仪;文化;  ,下差异:“:礼节称谓: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指家族,中国的礼。”中国进入WTO,国际交仪产生于家族的宗法文明。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以往日益频繁,外语专业的学生日后这种交往的机会会工商经济为主,这种经济与天然人伦不相容,因此,宗

(给对方造法文明未充分发展。英语中的family“(家”)源自拉丁越来越多。在交往中要写好这份“推荐书”

成良好的印象),仅有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必须了解词familia,它和famulus的词根相同。famulus一词是仆中西方礼仪的差异。“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地渗役,它源于阿斯堪语,阿斯堪人称奴隶为famuli。摩尔透到外语教学中去。下面,对中西方礼仪文化之差异根认为,familia一词本源意义是指(在家族之父的权力作一初步分析。下)从事劳动的奴隶。这与中国人“家”的概念完全不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同。西方的“家”带有与工商经济发展相容的私有财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组成,礼产的意味。不仅“家”不同,而且“国家”这一概念也不指礼貌、礼节,这是一种要求;“仪”指仪式、仪表、仪同。在英语中,国家(Country)的概念主要表示地域性态,这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论语》或民族性的涵义。而在中文中,国家包含着“国”与说“:礼之用,和为贵”。意为讲“礼”可以产生出“人“家”两个层次,是地域、民族、家族的总和。在中国人利”的气氛。“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则无法立身看来“国之本在家”,家是国的命脉。中国人重在“家”处世,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被称为文明古中做人,英文中所说的一个人的背景(Background)与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起源(Origrn)在中文中常用“身家”“、出身”表示。代有三部最著名的礼典《周礼》:《、仪礼》《、礼仪》。这中国人的家族称谓之繁举世罕有《十三经》,之一“三礼”涵盖了中国古代“礼”的主要内容。的《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考释名种名物的专著,其

西方“礼仪”有多个词汇:courtesy指有礼貌的行中《释亲》一篇,解释家族称谓的约100种,历来很受为、动作或言词;etiquette不仅指礼仪,而且指规矩,即重视。直到今天其中许多称谓仍然被沿用着……诸对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行为或实践起约束作用的规如“姑”、“舅”、“姨”、“叔”、“嫂”、“兄”、“弟”、“妹”、距;protocol指一种刻板的,在外事和军事等领域内实“婿”“、侄”“、甥”“、孙”、“曾孙”、“玄孙”……在西方人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如规定对上级的完全尊看来,中国亲族称谓之多,堪称“名词爆炸”。中国人敬、对应有的优先次序的严格遵守以及完全正确的实讲究内外亲疏远之别,父系为内,母系为外。有祖父、施程序;rite既指仪式、典礼(如宗教、宫廷仪式),又指祖母、孙子、孙女(内)和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外)惯例、习俗。之分,英语中grandfather含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

这反映出西方人也十分重视礼仪,并且对“礼仪”含祖母、外祖母,grandson含孙子、外孙,granddaughter有更为细致的区分。具体到礼仪文化上,中西方有如含孙女、外孙女。中国的堂兄弟、堂姐妹为内,表兄

[个人简历] 孙爱珍(1963-),江苏武进人,东南大学外语系讲师。

・18・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JournalofShanxiEducationalCollege (No.4,2002)

),而英语cousin一弟、表姐妹为外(是“表”不是“里”

词涵盖这些称谓。西方人没有如此细致的内外亲疏远之别的称谓。中国人经常把宗族称谓扩大化,在日常生活中“哥”、“叔”、“嫂”、“姨”等称呼不绝于耳,有时被称谓的人并无血缘关系(这为西方人难以理解)。而“父老兄弟姐妹”等颇有感情色彩的常用语时时出现在极隆重的场合。中国礼仪文化有一种高超的宗法文明,这使中国人较西方人更重情感、重人伦,更具人情味。另一方面,内外亲疏之别,使中国人比较注重拉关系,如形成“干爹”、“干妈”及桃园结义式的“干兄弟”关系,产生一种“关系网”,在熟人圈里好办事(如走后门),有时人们会以情感牺牲原则。

饮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西洋人宴客,自己坐在正中,客人反在他的两旁人,近在左右手;影,,,,;,不过是末座宾客了。”,人是“人伦”中的人。在人伦关系中第一人称的“我”不像西方那般“突出”,甚至中国

(寡德之人)。西方的工商业的皇帝都自贬为“寡人”

发展,使个体的自我意识较为突出。如,英文中的

(I”);再如,中文中的“我”总是大写的我““再见”是

“人伦”关系中的再见面。英文中的Good—Bye,源于GodB1ess,即上帝保佑对方一人独行。西方人做人以自我为基础,强调自我独立,在待客中,自我意识彰显。中国人在“人伦”中做人,尊敬对方,谦卑自处,常

(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自我。常“压抑”

在饮食文化中,中国人显示出人伦关系中“人和”的氛围。西餐往往菜是菜,肉是肉,截然相分:并例而不“和合”。西方人在进餐时是将食物先放在自己面前的碟中,再从中吃食,这种分餐制似乎带有着个人主义色彩。饭后AA制的各自付账,更是重“分”而不是“和”。中国餐不像西餐泾渭分明“三鲜”,、“杂烩”、“火锅”有一种“和”的精神,一些大菜名菜如“全家福”“、佛跳脚”、“霸王别姬”之类是多种主料的和合。饮食方式是“共餐制”,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不分彼此。吃完后,往往抢着付钱。如费孝通讲的,朋友之间,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朋友之间若AA制地交往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情。

表达:西方人表达坦率,东方人表达含蓄。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总会客气一番“:今天的菜不好,请大家吃饱。”李鸿章到巴黎宴请法国社会名流,根据中国人的习俗说“:今天的菜不好,请大家不要客气,随便点。”法国客人听了不高兴“:为什么不用好菜招待

我们?莫非是看不起我们?”饭店老板也提抗议“:难道我们饭菜烧得差?”中国人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时

有时常喜欢说“:我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原谅。”这种状况若出现在西方,往往会引起西方听众的反感“:明明知道自己讲得不好,为什么还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呢?”西方人把过分谦虚看做是虚伪。如果一个人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却自谦英语说得不好,给西方人的印象不是自谦而是说谎。在西方做客,如果主人问你渴不渴,明明渴却说“不渴”,主人绝对不会给你倒水。这与东方人相反“:客人来了,,就是好主人。,。”人“、“,怕添麻

(甚至客人吃不下了还要劝)是。尊重隐私方面,西方人重个体独立性,尊重隐私。隐私权(Privacy)的概念在1890年由美国法官路易、布兰代提出,后载入美国宪法和民事侵权行为法。隐私权指公民在遵守公共利益的条件下,个人生活有不受打扰的权利。这已经成为一种交往中的道德意识。与西方人交往,经历、年龄、收入、信仰等等不宜问。中国人见了面,常见的问候语“:你上哪里去?”“你正在忙什么?”以表达对对方关心之意,在西方人看来往往有管闲事和窥视隐私的误解。因为在西方人看来“我到哪里去”、“我忙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尊重隐私是给个人一定的私人生活空间。这与传统的中国人讲对居上者(如皇帝乃至组织)“赤胆忠心”“、忠诚坦白”,不许有隐瞒的文化习俗有别。

中西方礼仪还有许多差异,如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宗教占据支配地位,中国礼仪没有宗教色彩。西方基督教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西方礼仪宗教色彩浓厚。如有的学者概括:宗教节日大众化(圣诞节、复活节是全民性节日)、宗教禁忌社会化(如忌讳13)、宗教礼仪世俗化(如婚礼)。

对礼仪的研究不能仅仅分析东西方礼仪的表面差异,必须深入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上加以考察,才能真正深刻地把握住东西方礼仪的不同。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意识贯穿到外语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外语专业学习的理解。有些学习内容仅仅是字面理解是不够的,必须从文化差异上加以认识。这可以拓宽外语教学的视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及文化品味。外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传授的工具,还是文化传递的载体。这要求外语教师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修养。●

【责任编辑 张 琴】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JournalofShanxiEducationalCollege (No.4,2002)

・17・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孙爱珍

(东南大学 外语系,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和“仪”组成,礼指礼貌、礼节,这是一种要求、仪表有

多个词汇: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rite。表达、尊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礼仪;文化;  ,下差异:“:礼节称谓: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指家族,中国的礼。”中国进入WTO,国际交仪产生于家族的宗法文明。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以往日益频繁,外语专业的学生日后这种交往的机会会工商经济为主,这种经济与天然人伦不相容,因此,宗

(给对方造法文明未充分发展。英语中的family“(家”)源自拉丁越来越多。在交往中要写好这份“推荐书”

成良好的印象),仅有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必须了解词familia,它和famulus的词根相同。famulus一词是仆中西方礼仪的差异。“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地渗役,它源于阿斯堪语,阿斯堪人称奴隶为famuli。摩尔透到外语教学中去。下面,对中西方礼仪文化之差异根认为,familia一词本源意义是指(在家族之父的权力作一初步分析。下)从事劳动的奴隶。这与中国人“家”的概念完全不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同。西方的“家”带有与工商经济发展相容的私有财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组成,礼产的意味。不仅“家”不同,而且“国家”这一概念也不指礼貌、礼节,这是一种要求;“仪”指仪式、仪表、仪同。在英语中,国家(Country)的概念主要表示地域性态,这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程序。《论语》或民族性的涵义。而在中文中,国家包含着“国”与说“:礼之用,和为贵”。意为讲“礼”可以产生出“人“家”两个层次,是地域、民族、家族的总和。在中国人利”的气氛。“不学礼,无以立”,不懂礼,则无法立身看来“国之本在家”,家是国的命脉。中国人重在“家”处世,反映了孔子对礼仪的重视。中国被称为文明古中做人,英文中所说的一个人的背景(Background)与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中国古起源(Origrn)在中文中常用“身家”“、出身”表示。代有三部最著名的礼典《周礼》:《、仪礼》《、礼仪》。这中国人的家族称谓之繁举世罕有《十三经》,之一“三礼”涵盖了中国古代“礼”的主要内容。的《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考释名种名物的专著,其

西方“礼仪”有多个词汇:courtesy指有礼貌的行中《释亲》一篇,解释家族称谓的约100种,历来很受为、动作或言词;etiquette不仅指礼仪,而且指规矩,即重视。直到今天其中许多称谓仍然被沿用着……诸对某一行业人士的行动、行为或实践起约束作用的规如“姑”、“舅”、“姨”、“叔”、“嫂”、“兄”、“弟”、“妹”、距;protocol指一种刻板的,在外事和军事等领域内实“婿”“、侄”“、甥”“、孙”、“曾孙”、“玄孙”……在西方人行的长期公认的相处准则,如规定对上级的完全尊看来,中国亲族称谓之多,堪称“名词爆炸”。中国人敬、对应有的优先次序的严格遵守以及完全正确的实讲究内外亲疏远之别,父系为内,母系为外。有祖父、施程序;rite既指仪式、典礼(如宗教、宫廷仪式),又指祖母、孙子、孙女(内)和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外)惯例、习俗。之分,英语中grandfather含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

这反映出西方人也十分重视礼仪,并且对“礼仪”含祖母、外祖母,grandson含孙子、外孙,granddaughter有更为细致的区分。具体到礼仪文化上,中西方有如含孙女、外孙女。中国的堂兄弟、堂姐妹为内,表兄

[个人简历] 孙爱珍(1963-),江苏武进人,东南大学外语系讲师。

・18・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JournalofShanxiEducationalCollege (No.4,2002)

),而英语cousin一弟、表姐妹为外(是“表”不是“里”

词涵盖这些称谓。西方人没有如此细致的内外亲疏远之别的称谓。中国人经常把宗族称谓扩大化,在日常生活中“哥”、“叔”、“嫂”、“姨”等称呼不绝于耳,有时被称谓的人并无血缘关系(这为西方人难以理解)。而“父老兄弟姐妹”等颇有感情色彩的常用语时时出现在极隆重的场合。中国礼仪文化有一种高超的宗法文明,这使中国人较西方人更重情感、重人伦,更具人情味。另一方面,内外亲疏之别,使中国人比较注重拉关系,如形成“干爹”、“干妈”及桃园结义式的“干兄弟”关系,产生一种“关系网”,在熟人圈里好办事(如走后门),有时人们会以情感牺牲原则。

饮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西洋人宴客,自己坐在正中,客人反在他的两旁人,近在左右手;影,,,,;,不过是末座宾客了。”,人是“人伦”中的人。在人伦关系中第一人称的“我”不像西方那般“突出”,甚至中国

(寡德之人)。西方的工商业的皇帝都自贬为“寡人”

发展,使个体的自我意识较为突出。如,英文中的

(I”);再如,中文中的“我”总是大写的我““再见”是

“人伦”关系中的再见面。英文中的Good—Bye,源于GodB1ess,即上帝保佑对方一人独行。西方人做人以自我为基础,强调自我独立,在待客中,自我意识彰显。中国人在“人伦”中做人,尊敬对方,谦卑自处,常

(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自我。常“压抑”

在饮食文化中,中国人显示出人伦关系中“人和”的氛围。西餐往往菜是菜,肉是肉,截然相分:并例而不“和合”。西方人在进餐时是将食物先放在自己面前的碟中,再从中吃食,这种分餐制似乎带有着个人主义色彩。饭后AA制的各自付账,更是重“分”而不是“和”。中国餐不像西餐泾渭分明“三鲜”,、“杂烩”、“火锅”有一种“和”的精神,一些大菜名菜如“全家福”“、佛跳脚”、“霸王别姬”之类是多种主料的和合。饮食方式是“共餐制”,大家在一个盘子里夹菜,不分彼此。吃完后,往往抢着付钱。如费孝通讲的,朋友之间,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朋友之间若AA制地交往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情。

表达:西方人表达坦率,东方人表达含蓄。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总会客气一番“:今天的菜不好,请大家吃饱。”李鸿章到巴黎宴请法国社会名流,根据中国人的习俗说“:今天的菜不好,请大家不要客气,随便点。”法国客人听了不高兴“:为什么不用好菜招待

我们?莫非是看不起我们?”饭店老板也提抗议“:难道我们饭菜烧得差?”中国人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时

有时常喜欢说“:我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原谅。”这种状况若出现在西方,往往会引起西方听众的反感“:明明知道自己讲得不好,为什么还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呢?”西方人把过分谦虚看做是虚伪。如果一个人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却自谦英语说得不好,给西方人的印象不是自谦而是说谎。在西方做客,如果主人问你渴不渴,明明渴却说“不渴”,主人绝对不会给你倒水。这与东方人相反“:客人来了,,就是好主人。,。”人“、“,怕添麻

(甚至客人吃不下了还要劝)是。尊重隐私方面,西方人重个体独立性,尊重隐私。隐私权(Privacy)的概念在1890年由美国法官路易、布兰代提出,后载入美国宪法和民事侵权行为法。隐私权指公民在遵守公共利益的条件下,个人生活有不受打扰的权利。这已经成为一种交往中的道德意识。与西方人交往,经历、年龄、收入、信仰等等不宜问。中国人见了面,常见的问候语“:你上哪里去?”“你正在忙什么?”以表达对对方关心之意,在西方人看来往往有管闲事和窥视隐私的误解。因为在西方人看来“我到哪里去”、“我忙什么”是我自己的事,别人无权干涉。尊重隐私是给个人一定的私人生活空间。这与传统的中国人讲对居上者(如皇帝乃至组织)“赤胆忠心”“、忠诚坦白”,不许有隐瞒的文化习俗有别。

中西方礼仪还有许多差异,如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种宗教占据支配地位,中国礼仪没有宗教色彩。西方基督教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西方礼仪宗教色彩浓厚。如有的学者概括:宗教节日大众化(圣诞节、复活节是全民性节日)、宗教禁忌社会化(如忌讳13)、宗教礼仪世俗化(如婚礼)。

对礼仪的研究不能仅仅分析东西方礼仪的表面差异,必须深入到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上加以考察,才能真正深刻地把握住东西方礼仪的不同。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意识贯穿到外语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外语专业学习的理解。有些学习内容仅仅是字面理解是不够的,必须从文化差异上加以认识。这可以拓宽外语教学的视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及文化品味。外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传授的工具,还是文化传递的载体。这要求外语教师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修养。●

【责任编辑 张 琴】


相关文章

  •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探析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并分析了影响中西礼仪差异的因素.通过对比,认清中西方礼仪的文化差异,求同存异,去糟取精,将二者合理有效地融合,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礼仪的文化体系. [关键词]中西方,礼仪,差异,影响因素 礼仪,是 ...查看


  • 东西方礼仪差异
  • 东西方礼仪之比较 世界民俗趣谈的课很快就要结束了,这半年来与杨老师的学习,了解了世界上各国的礼仪文化.饮食文化.婚俗传统.民族服饰等.我学到了各个国家与我国不同甚至是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认识到了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民俗.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 ...查看


  •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 浅析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 3100701 成武 由于中西方社交礼仪上存在着差异,中西方人士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误会和冲突,其根本原因则是文化环境的差异形成的认知差异.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称呼.见面交往礼节.宴客方面.禁忌与习俗. ...查看


  • 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
  • 中西方餐饮礼仪的不同 摘要: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 ...查看


  • 西方礼仪与中国传统礼仪差异
  • 西方礼仪与中国传统礼仪差异 礼仪.是人与人乊间交流的觃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迚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发到 ...查看


  • 涉外商务礼仪
  • 涉外商务礼仪 摘要: 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涉外商务活动中,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以及语言习惯等造成了商务礼仪差异.所以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了解涉外商务 ...查看


  •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孙楠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愈加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商务交际中也愈加凸显出来.本文着重从称呼.礼仪.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非语言交际等方面对中西方 ...查看


  •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禁忌的对比
  • 摘 要: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对于了解西方文化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餐具摆放及使用方面介绍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来比较中西文方餐桌礼仪禁忌的差异,并剖析这些差异背景,加深我们的了解. 关键词:禁忌:餐桌:礼仪:中 ...查看


  •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姓名:刘荣稳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 日期:2013年12月6日 谈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