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劳动法存在的缺陷

劳动合同法》的漏洞和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合理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步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笔者仔细研读了《劳动合同法》条文综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存在多处疏漏的地方,希望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劳动者”主体资格不明确

劳动合同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但是本法对于劳动者主体资格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等认定与区别问题,不太可能因为本法的颁布实施而得到解决。在建立劳动关系时,这些问题将继续存在争议。

二、没有明确全日制工资结算和支付的周期

本法对于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劳动法》早就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工资,但是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是在次月发放上月的工资,至于具体到次月的哪一天发放才属不合法,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由于用人单位形式上的确是按月发放工资,这样似乎很难认定用人单位违法。但是,这种做法使劳动者总有一定期限的工资无法及时领取,这将影响劳动者及时领取工资和辞职的自由权。

三、试用期工资标准不明确

法虽然对试用期工资的标准进行规定,但是该规定仍然不明确,存在严重的漏洞。该条规定了试用期的工资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其中第一个条件中可以选择有两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即“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由于两者是选择关系,所以,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形,就符合了第一个条件。如果套用“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那对劳动者就非常不利了,因为最低档工资基本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的。套用这一标准的话,本法规定“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的规定就有可能完全成了摆设。

四、同一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反复试用,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本法第19条规定了“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这一规定过于绝对,没有考虑到离职后再次被招用的情况。对于这类离职员工重新被单位招用也不得约定试用期的规定明显不合理。

五、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定义模糊、终止条件不明确

本法第14条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一定义存在以下问题:

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无确定终止时间”如何理解的问题,此句表意不明确,让人费解。 本条规定“无确定终止时间”要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也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在一定情形下,法律可以以直接规定双方的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时根本不存在双方对劳动合同终止时间的“约定”问题。

六、禁止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设定违约金

本法却规定劳动者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得对劳动者设定违约金或者追究赔偿责任。如此一来,劳动合同期限条款成了约束用人单位的单方条款。因此,本法实施后必然导致企业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可能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企业人才流失和离职频率过高,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没有好处的。同时,不要求劳动者承担任何违约责任,也不利于培养劳动者守合同、讲诚信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七、变更劳动合同一律采用书面形式

本法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立法者并没有考虑到有些变更虽然没有采用书面形式但对劳动者却是有利的,如加薪。尤其是今后长期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能成为主流,在很长的期限,完全有可能在薪资待遇等方面发生有利于劳动者的变化。如果法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方能有效,那么用人单位就可能,随时以无书面变更协议而“反悔”,这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是不利的。

八、“支付令”中看不中用

本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会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但是法院是不审查债务人提出异议的理由是否成立,只要提出异议,支付令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对劳动者来说,等于没有申请支付令。这种看上去很美的规定无形中在引导劳动者申请支付令,但结果却是增加了劳动者追讨工资的程序和时间以及经济成本。

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最为敏感的关系之一,也成为最需要以法律手段和政治措施加以调整的关系,它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劳动合同法》的漏洞和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合理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步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笔者仔细研读了《劳动合同法》条文综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存在多处疏漏的地方,希望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劳动者”主体资格不明确

劳动合同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但是本法对于劳动者主体资格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等认定与区别问题,不太可能因为本法的颁布实施而得到解决。在建立劳动关系时,这些问题将继续存在争议。

二、没有明确全日制工资结算和支付的周期

本法对于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虽然《劳动法》早就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月支付工资,但是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是在次月发放上月的工资,至于具体到次月的哪一天发放才属不合法,法律并无明确规定。由于用人单位形式上的确是按月发放工资,这样似乎很难认定用人单位违法。但是,这种做法使劳动者总有一定期限的工资无法及时领取,这将影响劳动者及时领取工资和辞职的自由权。

三、试用期工资标准不明确

法虽然对试用期工资的标准进行规定,但是该规定仍然不明确,存在严重的漏洞。该条规定了试用期的工资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其中第一个条件中可以选择有两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即“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由于两者是选择关系,所以,只要具备其中一种情形,就符合了第一个条件。如果套用“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那对劳动者就非常不利了,因为最低档工资基本是由用人单位说了算的。套用这一标准的话,本法规定“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的规定就有可能完全成了摆设。

四、同一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为了防止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反复试用,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本法第19条规定了“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这一规定过于绝对,没有考虑到离职后再次被招用的情况。对于这类离职员工重新被单位招用也不得约定试用期的规定明显不合理。

五、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定义模糊、终止条件不明确

本法第14条的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这一定义存在以下问题:

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无确定终止时间”如何理解的问题,此句表意不明确,让人费解。 本条规定“无确定终止时间”要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也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在一定情形下,法律可以以直接规定双方的劳动合同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时根本不存在双方对劳动合同终止时间的“约定”问题。

六、禁止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设定违约金

本法却规定劳动者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得对劳动者设定违约金或者追究赔偿责任。如此一来,劳动合同期限条款成了约束用人单位的单方条款。因此,本法实施后必然导致企业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可能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企业人才流失和离职频率过高,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没有好处的。同时,不要求劳动者承担任何违约责任,也不利于培养劳动者守合同、讲诚信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七、变更劳动合同一律采用书面形式

本法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立法者并没有考虑到有些变更虽然没有采用书面形式但对劳动者却是有利的,如加薪。尤其是今后长期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能成为主流,在很长的期限,完全有可能在薪资待遇等方面发生有利于劳动者的变化。如果法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方能有效,那么用人单位就可能,随时以无书面变更协议而“反悔”,这对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是不利的。

八、“支付令”中看不中用

本法第30条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会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但是法院是不审查债务人提出异议的理由是否成立,只要提出异议,支付令就不发生法律效力。对劳动者来说,等于没有申请支付令。这种看上去很美的规定无形中在引导劳动者申请支付令,但结果却是增加了劳动者追讨工资的程序和时间以及经济成本。

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最为敏感的关系之一,也成为最需要以法律手段和政治措施加以调整的关系,它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安宁。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相关文章

  •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试用期立法规定的缺陷分析
  • 作者:刘大卫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年0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是21世纪初我国最重要的法律制度之一,关系到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经历过四审后正式颁布的<劳动合同法& ...查看


  • 精神残疾评定标准
  • 1.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查看


  • 商品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 思考二:商品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教育部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 特邀专家 白暴力 在<经济生活>第二课中,我们会涉及商品的价值和市场价格这些经济概念.商品的市场价格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经济现象.对价格的本质与市场 ...查看


  • 劳动合同法过渡性条款的设计缺陷
  • 劳动合同法过渡性条款的设计缺陷 作者:李迎春律师 文章来源:劳动仲裁网 更新时间:2007-8-18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本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连续订立固 ...查看


  • 人身损害伤残鉴定与赔偿标准之缺陷与完善
  • 发布日期:2009-11-17    文章来源:互联网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中占有相当比例.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当事人往往会申请伤残鉴定及请求伤残赔偿.对这类案件依据怎样的标准鉴定及赔偿,在司法实践中有颇多不同的认 ...查看


  • 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 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加强超高压容器的安全监察,保证安全运,保护人民 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2条 本规程是对超 ...查看


  •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 职业安全健康网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 ...查看


  • 隐患排查的几个方面
  • 1. 基础管理类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 ...查看


  •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 劳动部文件 劳锅字[1990]3号 关于颁发<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和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厅.局(劳动人事厅),国务 院各有关部.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