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二级学院共用科研平台建设

··466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共用科研平台建设

娜,赵人琤,陈景衡,程

洁,张正东,沈洪兵,王心如

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210029)

要:实验室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研阵地,现存实验室管理存在种种弊端。作者对高校实验室

管理模式及其现有模式下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用科研平台为例,分析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并提出了如何管理共用科研平台的建设性措施和建议,加快实验室改革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高校;共用科研平台;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11)06-466-04

高校科研阵地主要有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由学科管理的实验室、学院管理的科学研究实验室、校或校院二级管理的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等,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传统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实验室管理体制,由于存在功能单一、重复投资、封闭闲置、投资效益低、管理不规范等诸多弊端,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2]。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近几年高校相继成立科研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成效显著,运行良好,但发展很不平衡。

教学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争经费、争项目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得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经费不能高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跨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显得特别困难,从而阻碍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模式对进一步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5]。同时,由于各实验室的相对独立,大量仪器重复配置,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使得用于实际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的经费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学发展的桎梏[6]。

二、高等学校二级学院共用科研平台

管理机制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育人功能,二级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不能走老路,必须探索一条资源使用率高、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7-9]。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对管理机制改革经验加以总结和评价,学院于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校区面积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实验室的“部门所有制”、分割使用,使得新增实验室用房经常是捉襟见肘。由于实验室利用率不均,各教学单位之间协调困难,又形成了实验用房表面上紧张实际上使用效率不高的尴尬局面[3]。不同学科之间实验室相互封闭,存在功能低、小而全、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弊端,不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管理人员少,力量弱,实验室管理职能弱化[4]。同时,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各

2005年成立共用科研平台,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提

高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水平。

(一)管理理念

学院打破了传统“分散式管理模式”中各系、专业(教研室)“自建、自管、自用”的管理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一级管理、资源共享、统筹协调的基本理念,建立学院科研平台,体现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项目资助课题(NY22225001)收稿日期:2011-09-28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

··467

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的初衷。

(二)管理体制

平台建设由学院层面统一规划,这极大地避免了传统管理体制下实验室易重复建设、实验人员工作强度不均、实验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更快速的响应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学院对管理部门、实验操作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关于实验室运作的基本要求,实验操作人员严格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加大了监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调动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以实验室教师管理为主、研究生监督管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也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一般通用性的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酶标仪等,年使用人数都在二百余人,有的仪器年使用人数高达三四百人,如精密电子天平、凝胶成像仪等。

(三)改革成效

平台由学院总体布局、统一规划、集中管理,不再分具体的专业、教研室、课程建设实验室,而是根据学科、专业、课程进行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各类功能实验室,不存在系、教研室争仪器设备所有权的

表1

年份

问题。共用科研平台打破了传统管理体制下存在的专业和管理界限,解决了在“各自为政”体制下存在的实验室定位不明确、功能发挥不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共用科研平台后,学院整体协调和资源共享的优势不断凸现,平台从早8:00到晚10:30全天候开放,为各专业的科研创新、技能训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建立共用科研平台后,学院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夯实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效果明显。随着学院研究生招生数逐年增长,科研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发表SCI 论文近200篇,无论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创造了新高,课题申请及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表1),并获得“学科建设突出成就奖”、“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两项集体殊荣。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奖项6项,实现了包括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在内的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的全覆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教育部

2009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

综合实力排名已跃居全国第4,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工程。

2004~2010年公共卫生学院招收研究生数与申请科研基金项目数、发表论文数

申请国家级科题(项)

课题经费(万元)

发表SCI 论文(篇)

招收研究生数(人)

[***********]0820092010

[1**********]574

[1**********]

111.70341.50721.501051.15117.20724.00529.60

[1**********]356

三、平台管理的优化与发展

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完成了共用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面甚广的复杂问题,今后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一)建立协调机制

由于平台管理范围和涉及面较广,需要较大的协调力度,深入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各实验室的联系[10]。对此可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如成立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部门与部门、部门与教师、教师与实验人员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

合作,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学院适应形势发展,针对共用科研平台的特点,在学院网站首页建立快速通道,链接到共用科研平台大型仪器网络管理平台(http ://

202.195.178.142:8080/discuz /index.php)。在这个网

络平台上,提供平台各项仪器的参数、使用说明及最新培训技术,实验操作人员可以就实验中的经验、疑难互相探讨,汲取经验,迅速成长。

(二)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功能的前提和基础[11-12]。平台要在努力健全实验室常规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完好率、使用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

··46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何提升实验操作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坚持“用制度说话”,切实做到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共用科研平台先后建立“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平台开放管理规定(试行)”、“公共卫生学院共用科研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平台设备开放协作费暂行标准”以及各实验室相应制度,仪器的相应操作规程,并将这些制度放于共用科研平台网站,张贴于各实验室醒目位置。对于新进实验室人员首先进行制度教育,再培训实验操作技能,真正的将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实验室经费管理

科研平台的经费采用集中管理、统筹分配的原则。任何一台大型仪器的选购都经过全院教师的听证,反复调研,反复论证。学院改变过去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上“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经费合理配套购置科研发展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由于平台仪器配套比较合理,性能开发比较完善,对学院内的师生充分开放使用,为院内各类科研人员申报课题给予良好的仪器设备支撑。学院与美国AB 公司达成共建实验室协议,充分利用其在科研开发,仪器以及软件程序上面的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共用科研平台。建议明确规定共用科研平台各类仪器的购买以及运行、维护修理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办法并制度化,使得共用科研平台的经费源源不断,并合理使用。

(四)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体制,实验室队伍始终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13]。随着科研平台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对实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积极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专业学习、教学研究、改善待遇等手段,吸引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专业功底扎实,管理水平突出的实验室队伍。同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细化,合理考评,建立专门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从共用科研平台经费中拨出一定数额用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教辅)在人才培养、职称评定、技术深造、科研奖励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使其满怀热情地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和各项科研活动中。现在学院已经初步建成由初级—中级—高级实验员组成的共用科研平台教师管理队伍,同时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建立学生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实验室管理队伍更加科学,管理内容更加广泛。

[9][8][7][6][5][4][3][2]

(五)实行网络监控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仪器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控制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已经开展。通过刷卡来使用仪器,不但可以对仪器的使用权限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管,而且可以适当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科研仪器全方位、全时间的开放。通过网络来传输实验数据,可以避免各类病毒对实验仪器运行程序的破坏,减少仪器的损坏,便于共享实验室仪器的开放。建议实行该模式,促进实验室更加高效地开放利用。

共用科研平台现行管理模式是学院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适应自身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采用这一模式,有优势也有一些不足,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调动教师、研究生对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实验室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这些问题将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断得到认识和解决。

参考文献[1]

朱威同,杨厚俊,贾民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13朱

晶,贾维平,吕

楠,等.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

用与管理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92-

294

锋,武秀丽.高校实验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4):159-161张远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40-42

赵望达,裘志浩.创新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0-101钟

杰,仇念文.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又好

又快发展[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34-136徐海滨,任文轩.浅谈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2):182-183

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5-187张双才,王友明,罗联社,等.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72-

75

[10]李帮军.高校实验室“一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4):50-51

[11]边秀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实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

··469

验室科学,2006(5):138-139[12]刘

宇.对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J ].才智,

[13]李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 ].

林区教学,2006,11(7):100-101

2011(1):340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NG Na ,ZHAO Ren-cheng ,CHEN Jing-heng ,CHENG Jie ,ZHANG Zheng-dong ,

SHEN Hong-bing ,WANG Xin-ru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China )

Abstract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model.Taking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the article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was publ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university lab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l ,and advancing some strategies for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b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management model

··466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浅谈高校二级学院共用科研平台建设

娜,赵人琤,陈景衡,程

洁,张正东,沈洪兵,王心如

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210029)

要:实验室是高等院校重要的科研阵地,现存实验室管理存在种种弊端。作者对高校实验室

管理模式及其现有模式下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用科研平台为例,分析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并提出了如何管理共用科研平台的建设性措施和建议,加快实验室改革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高校;共用科研平台;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11)06-466-04

高校科研阵地主要有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由学科管理的实验室、学院管理的科学研究实验室、校或校院二级管理的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等,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传统的“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实验室管理体制,由于存在功能单一、重复投资、封闭闲置、投资效益低、管理不规范等诸多弊端,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2]。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近几年高校相继成立科研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成效显著,运行良好,但发展很不平衡。

教学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争经费、争项目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得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经费不能高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跨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显得特别困难,从而阻碍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种模式对进一步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5]。同时,由于各实验室的相对独立,大量仪器重复配置,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使得用于实际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培养的经费相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学发展的桎梏[6]。

二、高等学校二级学院共用科研平台

管理机制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育人功能,二级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不能走老路,必须探索一条资源使用率高、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二级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7-9]。本文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对管理机制改革经验加以总结和评价,学院于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校区面积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实验室的“部门所有制”、分割使用,使得新增实验室用房经常是捉襟见肘。由于实验室利用率不均,各教学单位之间协调困难,又形成了实验用房表面上紧张实际上使用效率不高的尴尬局面[3]。不同学科之间实验室相互封闭,存在功能低、小而全、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弊端,不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管理人员少,力量弱,实验室管理职能弱化[4]。同时,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各

2005年成立共用科研平台,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提

高高校科研平台建设水平。

(一)管理理念

学院打破了传统“分散式管理模式”中各系、专业(教研室)“自建、自管、自用”的管理理念,确立了以人为本、一级管理、资源共享、统筹协调的基本理念,建立学院科研平台,体现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重点项目资助课题(NY22225001)收稿日期:2011-09-28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

··467

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的初衷。

(二)管理体制

平台建设由学院层面统一规划,这极大地避免了传统管理体制下实验室易重复建设、实验人员工作强度不均、实验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更快速的响应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学院对管理部门、实验操作人员、实验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关于实验室运作的基本要求,实验操作人员严格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仪器。加大了监控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调动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以实验室教师管理为主、研究生监督管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也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一般通用性的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酶标仪等,年使用人数都在二百余人,有的仪器年使用人数高达三四百人,如精密电子天平、凝胶成像仪等。

(三)改革成效

平台由学院总体布局、统一规划、集中管理,不再分具体的专业、教研室、课程建设实验室,而是根据学科、专业、课程进行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各类功能实验室,不存在系、教研室争仪器设备所有权的

表1

年份

问题。共用科研平台打破了传统管理体制下存在的专业和管理界限,解决了在“各自为政”体制下存在的实验室定位不明确、功能发挥不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建立共用科研平台后,学院整体协调和资源共享的优势不断凸现,平台从早8:00到晚10:30全天候开放,为各专业的科研创新、技能训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建立共用科研平台后,学院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夯实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效果明显。随着学院研究生招生数逐年增长,科研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发表SCI 论文近200篇,无论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创造了新高,课题申请及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表1),并获得“学科建设突出成就奖”、“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两项集体殊荣。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奖项6项,实现了包括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在内的国家教学质量工程的全覆盖,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教育部

2009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

综合实力排名已跃居全国第4,成功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工程。

2004~2010年公共卫生学院招收研究生数与申请科研基金项目数、发表论文数

申请国家级科题(项)

课题经费(万元)

发表SCI 论文(篇)

招收研究生数(人)

[***********]0820092010

[1**********]574

[1**********]

111.70341.50721.501051.15117.20724.00529.60

[1**********]356

三、平台管理的优化与发展

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完成了共用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面甚广的复杂问题,今后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

(一)建立协调机制

由于平台管理范围和涉及面较广,需要较大的协调力度,深入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与各实验室的联系[10]。对此可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如成立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部门与部门、部门与教师、教师与实验人员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

合作,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学院适应形势发展,针对共用科研平台的特点,在学院网站首页建立快速通道,链接到共用科研平台大型仪器网络管理平台(http ://

202.195.178.142:8080/discuz /index.php)。在这个网

络平台上,提供平台各项仪器的参数、使用说明及最新培训技术,实验操作人员可以就实验中的经验、疑难互相探讨,汲取经验,迅速成长。

(二)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功能的前提和基础[11-12]。平台要在努力健全实验室常规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完好率、使用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

··46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何提升实验操作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制度,坚持“用制度说话”,切实做到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共用科研平台先后建立“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平台开放管理规定(试行)”、“公共卫生学院共用科研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公共卫生学院科研平台设备开放协作费暂行标准”以及各实验室相应制度,仪器的相应操作规程,并将这些制度放于共用科研平台网站,张贴于各实验室醒目位置。对于新进实验室人员首先进行制度教育,再培训实验操作技能,真正的将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强实验室经费管理

科研平台的经费采用集中管理、统筹分配的原则。任何一台大型仪器的选购都经过全院教师的听证,反复调研,反复论证。学院改变过去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上“撒胡椒面”的做法,集中经费合理配套购置科研发展需要的先进仪器设备。由于平台仪器配套比较合理,性能开发比较完善,对学院内的师生充分开放使用,为院内各类科研人员申报课题给予良好的仪器设备支撑。学院与美国AB 公司达成共建实验室协议,充分利用其在科研开发,仪器以及软件程序上面的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共用科研平台。建议明确规定共用科研平台各类仪器的购买以及运行、维护修理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办法并制度化,使得共用科研平台的经费源源不断,并合理使用。

(四)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无论采用何种管理体制,实验室队伍始终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力军[13]。随着科研平台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对实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要积极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专业学习、教学研究、改善待遇等手段,吸引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努力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专业功底扎实,管理水平突出的实验室队伍。同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细化,合理考评,建立专门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从共用科研平台经费中拨出一定数额用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教辅)在人才培养、职称评定、技术深造、科研奖励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使其满怀热情地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管理和各项科研活动中。现在学院已经初步建成由初级—中级—高级实验员组成的共用科研平台教师管理队伍,同时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建立学生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实验室管理队伍更加科学,管理内容更加广泛。

[9][8][7][6][5][4][3][2]

(五)实行网络监控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仪器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控制在国内外许多学校已经开展。通过刷卡来使用仪器,不但可以对仪器的使用权限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管,而且可以适当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科研仪器全方位、全时间的开放。通过网络来传输实验数据,可以避免各类病毒对实验仪器运行程序的破坏,减少仪器的损坏,便于共享实验室仪器的开放。建议实行该模式,促进实验室更加高效地开放利用。

共用科研平台现行管理模式是学院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适应自身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采用这一模式,有优势也有一些不足,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调动教师、研究生对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实验室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这些问题将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断得到认识和解决。

参考文献[1]

朱威同,杨厚俊,贾民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13朱

晶,贾维平,吕

楠,等.高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

用与管理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92-

294

锋,武秀丽.高校实验室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4):159-161张远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6):40-42

赵望达,裘志浩.创新研究型大学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及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0-101钟

杰,仇念文.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又好

又快发展[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34-136徐海滨,任文轩.浅谈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2):182-183

刘建伟,刘方军.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新理念与新机制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85-187张双才,王友明,罗联社,等.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我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2):72-

75

[10]李帮军.高校实验室“一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4):50-51

[11]边秀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实

第6期总第47期2011年12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NANJING (Social Science )

··469

验室科学,2006(5):138-139[12]刘

宇.对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J ].才智,

[13]李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 ].

林区教学,2006,11(7):100-101

2011(1):340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NG Na ,ZHAO Ren-cheng ,CHEN Jing-heng ,CHENG Jie ,ZHANG Zheng-dong ,

SHEN Hong-bing ,WANG Xin-ru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China )

Abstract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model.Taking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ircumstances ,the article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was publ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university lab ,analyzing the existing centralized management model ,and advancing some strategies for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b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management model


相关文章

  •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华大教务信息网
  •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 自评报告 二O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3 二.专业建设规划----------------------- ...查看


  • 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
  • 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若干尝试 张 捷 郑骏年 (徐州医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徐州 210002) [摘 要]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既是医疗.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医教研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针对我院科研实验室存在的科研 ...查看


  • 高校外语科研平台建设初探
  • 第32卷第2期 Vol.32No.2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13年3月Mar.2013 高校外语科研 ...查看


  • 浙江工商大学
  • 2 汉31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一.实验教学的总体理念与指导思想 浙江工商大学文科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加强与发展,是顺应社会进步和现代社会经济活动变化的必然要求, ...查看


  • 杜占元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部党组的领导下,2011年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方面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工作思路:高校科技工作着重推动科技工作贴近中心工作,进一步促进科技与教育深度结合:学位管理和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强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查看


  • [安徽科技辉煌发展60年]之高校科技
  • <安徽科技辉煌发展60年>之高校科技-- 安徽师范大学 增强科技实力 打造科技平台 推进科技服务 提高科技竞争力 一.学校概况 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 ...查看


  •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研究_王文涛
  • 网络出版时间:2016-11-16 14:17:32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2034.T.20161116.1417.008.html 实㊀ 验㊀ 技㊀ 术㊀ 与㊀ 管㊀ 理第3 ...查看


  • 河北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 河北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关键阶段.根据国 ...查看


  •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情况介绍 苏州科技学院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由创建于1984年的生物实验室发展而来,正式成立于1987年.是一个集实验课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一体化的实体结构,负责全校生物基础实验教学和生物类专业实验教学.200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