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规划简史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

大连城市规划简史

区域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地信05-1 杨峰权

2008-5-2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沙俄租借时期的城市规划(1898年--1904年) 日本占领时期的城市规划(1905年-1945年) 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城市规划(1945年-1966年) 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1978年-1990年)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规划(1990年-1999) 新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1999-2020)

参考资料:《梳理大连历史上的城市规划》莫谈

《 大连市城市规划历史与展望》董伟

大连城市规划简史

一、 沙俄租借时期的城市规划(1898年--1904年)

沙皇俄国强占旅大地区后,一方面把旅顺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来经营,建成一个海军要塞,一方面在大连湾沿岸开辟新港,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 从1901年形成的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图看,大连城市的性质是:港口、商贸城市。港口布置于城市东部青泥洼海岸,规划了4个突堤式码头,并有铁路与港口相连,形成了海运和陆运联成一体的优势。城市规划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布局上,采用了欧洲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放射线、对角线、圆形广场)的规划手段,并运用了严格的功能分区概念,把城市划分为3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

行政区位于今胜利桥以北,占地约会0。44平方公里,是最早建设的地段,也是全市的行政中心,建设了一幢二至三层体量稍大的市政厅建筑,坐落在广场的北面,而各机关则散落在附近街道的两侧。其余地段便是铁路,轮船等单位的家属住宅区。

欧罗巴区东临大连湾,西与西公园(劳动公园)相邻,北与行政区有桥(今胜利桥)相联,南至南山山麓,占地约4 。14平方公里。该区地形开阔,是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地带。规划的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及青泥洼以东中山路)贯穿东西,规划的码头、火车站均设在这里,交通极为方便。商业区、俄国人的居住区也都安排在这里。

中国人区位于今北京街一带。该区地势高低不平,离城市中心区较远,交通不便。对该区这次规划没有做什么工作,只是划出一块地方供中国人居住、生活和活动,并使之与俄国人隔离开来,当时中国人数十倍于俄国人,然而所规划的中国人区用地仅为欧罗巴区的1/4左右,表现出了明显的殖民地城市特征。

事实表明,沙俄规划的路网不能适应随后到来的汽车时代的交通要求。但其规划思想仍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①注意了海岸线的合理分配。深水区作码头,生活区附近有浅水区作生活岸线;②综合利用地形。如削平山头来填海岸修筑码头;截流深的冲构修筑水池留作水源;河滩洼地种植树木作为公园和绿化带等;③注重道路景观。如广场旁的林荫道对景是大和尚山峰顶;主要道路对着景观建筑或海景、山景;干道两侧留有绿带,既美化城市,又为日后的拓宽留有余地;④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水源、水库的开发、排水的方式、电站的选址和绿化的布置都作了较全面的安排。

二、 日本占领时期的城市规划(1905年-1945年)

日本占领旅大地区后,决定把大连作为“自由港”,继承俄国人原来的规划,继续建设。1909年,由仓冢良夫和前田韵主持编制了以沙俄规划为基础的《大连市区规划》,对沙俄规划中已经形成的部分未作变动,对未形成的部分继续细化或调整。如三八广场一带为高级住宅区,原规划街坊划分的比较大,新规划配置了街区道路,将其分成小的街区;人民路、中山路以南地区的广场、直线道路予以保留,弯曲、曲折的道路改为直线等。随后又制订出《大连市建筑规则》,对建筑退后道路红线、临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功能等作了详细规定。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人口规模增至10.8万人,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日本当局在1919年又编制了《市街扩张规划》,城市向西继续发展,城市用地从16.7平方公里扩大到35.6平方公里。这一时期的规划实施形成了大连市的基本雏形,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1930年,大连市区人口达到28.2万人,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编制新的规划。为此,日本关东厅专门成立了大连都市规划委员会,进行了基础资料调查和地形图测量及制作等准备工作;同时,为应付需要紧急实施的项目,先行编制了九个专题规划。这此准备工作,为编制综合性的大都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1934年,大连都市规划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具体范围为:以作为城市都心的常磐桥(现青泥洼桥)为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的大连市、老虎滩会、岭前会、小平岛会、周水子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大连湾会等共一市十一会为城市规划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22万人,规划年限至1976年。这是大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很多设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战爆发,日本忙于战争,这部了规划没有得到实施。

日本占领时期,大连成为其实施大陆扩张政策的桥头堡,掠夺中国资源向中国出口产品的交通枢纽,因此这时期的规划,殖民地色彩更加严重。规划中军事与经济高于一切,其它都可以牺牲。如大连湾沿岸全部建设码头和工厂,取消所有生活岸线;不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取消了很多公共绿地;随意填海造地,形成很多低洼地,造成连年的雨涝忧患;污水任意排放,污染了大连湾海域等。有些问题直到今天也很难彻底解决。

三、 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城市规划(1945年-1966年)

从1957年起开始了新城市规划的编制,于1958年完成,称为“58规划”,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

“58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城市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国防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据此,确定城市性质为以机械、化工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城市用地规模10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30万人。规划重点安排工业用地,设了10个工业区;对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设施、绿化、居住、医疗卫生、疗养区、商业服务、旧区改

造等内容也做了规划安排。

总体来看,“58规划”对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布局、用地指标、功能分区等原则问题的确定,基本是合理的。但对工业发展的过分强调,明显受“左”的政策干扰,留下“大跃进”的印记,造成日后工业盲目发展,盲目占地,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等问题,也错过了纠正日本规划造成的大连湾没有生活岸线的最佳时机。而且,后来的发展证明,港口仍旧是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在当时规划中没有认识到。

四、 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1978年-1990年)

大连在1980年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1985年经国务院审批通过,简称“80规划”。

“80规划”的期限是至2000,规划重点是中心四区(单独编制旅顺口区总体规划)。城市性质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用地规模1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40万人。规划重新明确港口的地位,提出建设大窑湾新港,发展地方中小型专业码头;调整了工业用地布局,形成13个工业区,要求今后老市区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规划在金县马桥子村建设3平方公里的外贸加工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引进外资,发展知识密集型工业;开辟风景旅游区,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小城镇建设,并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 “80规划”是经过国务院批准执行的第一部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为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又深入编制了分区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建设法规,很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总的说来,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规划,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连市经济发展迅速,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次规划仍有不足之处,如对经济发展速度估计不足,导致在1989年底,城市规模就突破了2000年的规划指标。

五、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规划(1990年-1999)

鉴于“80规划”的指标已被提前突破,大连市在1990年编制了《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简称为“90规划”。

“90规划”对城市性质未作调整,但提出了远景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规划区界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等,第一次将大连城市的概念确定下来,提出大连城市的结构是组团式结构的带状城市,并将各组团的功能明确下来,便于各城区的规划和发展。规划增加了新市区的构想,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湾里、董家沟建设新市区。第一次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规划文本中,使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前实施。

“90规划”是对“80规划”的调整与深化,二者一起指导了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为大连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新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1999-2020)

这次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坚持经济的、区域的、动态的规划观念,运用弹性规划的方法,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结构模式和城市总体布局,逐步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度高,吸引力和辐射力强,多功能、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根据国际性城市在功能上的共性要求,并充分反映大连自身的特点,本次规划将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通过对大连市的自然情况、资源状况、区位优势、大连市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现有特点的深入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确定大连的城市性质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将建设成为文化、体育和现代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国际名城。

近期(1999-2005)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投资环境最好、最富商机的口岸城市之一,为构筑现代化国际名城奠定基础。

远期(2006-2020)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中国北方航运、商贸、旅游、金融、信息中心,确立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地位。

远景(2020以后)发展目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科教发达、社会安定、市风良好、人民生活质量较高的清洁、舒适、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名城。此次规划对城区界定图做了重大调整,扩大了城市规划区面积,增加了规划控制区。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的城市规划摈弃了国内一些城市“摊大饼”的城市结构模式,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角度,将主城区、旅顺口城区、金州和新组区由山林、公园、绿地组成的绿色屏障和绿色走廊间隔,形成各城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间隔、相对独立自成系统的组团式城市结构模式,充分营造一个适合人居的,城依山建,山在城中的山地生态城市,为大连走环境经济之路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保证。

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城区用地,此次也做了历史性的调整。工业发展与用地今后城市主城区不再安排新的大、中型项目,对原规划的13个工业组团调整为4个工业区。逐步改变沙河口工业区用地性质,远期为打开大连湾北部岸线,建设文化体育中心和公园做准备。

居住区与住宅建设:规划2005年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基本上达到小康型家庭居住标准。

公共中心:规划重点改造和完善由人民路涉外商务区、中山广场金融中心区、天津街步行商业区和青泥洼桥中心购物区等组成的市级公共中心区,建设泉水地区和西安路市级公共副中心及岭前、长春路、春柳、甘井子等区级中心,形成白云山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梭鱼湾文化体育中心,星海湾国际信息展示及会议中心,凌水科技教育中心,傅家庄及棒棰岛地区与七贤岭地区旅游度假中心,南关岭物流中心的网络体系。 由于烟大轮渡的形成,大连火车站规划迁至南关岭,大连火车站原址将变成市内轨道交通的枢纽站;在保留周水子机场的确情况下,规划在三十里堡建设新国际机场,调整大连港东港区的功能,使大连港真正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远景规划建设连接主市区和新城区的跨海大桥,既形成环行交通,又增加城市景观。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与测绘学院

大连城市规划简史

区域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地信05-1 杨峰权

2008-5-2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沙俄租借时期的城市规划(1898年--1904年) 日本占领时期的城市规划(1905年-1945年) 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城市规划(1945年-1966年) 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1978年-1990年)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规划(1990年-1999) 新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1999-2020)

参考资料:《梳理大连历史上的城市规划》莫谈

《 大连市城市规划历史与展望》董伟

大连城市规划简史

一、 沙俄租借时期的城市规划(1898年--1904年)

沙皇俄国强占旅大地区后,一方面把旅顺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基地来经营,建成一个海军要塞,一方面在大连湾沿岸开辟新港,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 从1901年形成的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图看,大连城市的性质是:港口、商贸城市。港口布置于城市东部青泥洼海岸,规划了4个突堤式码头,并有铁路与港口相连,形成了海运和陆运联成一体的优势。城市规划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和布局上,采用了欧洲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放射线、对角线、圆形广场)的规划手段,并运用了严格的功能分区概念,把城市划分为3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

行政区位于今胜利桥以北,占地约会0。44平方公里,是最早建设的地段,也是全市的行政中心,建设了一幢二至三层体量稍大的市政厅建筑,坐落在广场的北面,而各机关则散落在附近街道的两侧。其余地段便是铁路,轮船等单位的家属住宅区。

欧罗巴区东临大连湾,西与西公园(劳动公园)相邻,北与行政区有桥(今胜利桥)相联,南至南山山麓,占地约4 。14平方公里。该区地形开阔,是规划中的城市中心地带。规划的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及青泥洼以东中山路)贯穿东西,规划的码头、火车站均设在这里,交通极为方便。商业区、俄国人的居住区也都安排在这里。

中国人区位于今北京街一带。该区地势高低不平,离城市中心区较远,交通不便。对该区这次规划没有做什么工作,只是划出一块地方供中国人居住、生活和活动,并使之与俄国人隔离开来,当时中国人数十倍于俄国人,然而所规划的中国人区用地仅为欧罗巴区的1/4左右,表现出了明显的殖民地城市特征。

事实表明,沙俄规划的路网不能适应随后到来的汽车时代的交通要求。但其规划思想仍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①注意了海岸线的合理分配。深水区作码头,生活区附近有浅水区作生活岸线;②综合利用地形。如削平山头来填海岸修筑码头;截流深的冲构修筑水池留作水源;河滩洼地种植树木作为公园和绿化带等;③注重道路景观。如广场旁的林荫道对景是大和尚山峰顶;主要道路对着景观建筑或海景、山景;干道两侧留有绿带,既美化城市,又为日后的拓宽留有余地;④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水源、水库的开发、排水的方式、电站的选址和绿化的布置都作了较全面的安排。

二、 日本占领时期的城市规划(1905年-1945年)

日本占领旅大地区后,决定把大连作为“自由港”,继承俄国人原来的规划,继续建设。1909年,由仓冢良夫和前田韵主持编制了以沙俄规划为基础的《大连市区规划》,对沙俄规划中已经形成的部分未作变动,对未形成的部分继续细化或调整。如三八广场一带为高级住宅区,原规划街坊划分的比较大,新规划配置了街区道路,将其分成小的街区;人民路、中山路以南地区的广场、直线道路予以保留,弯曲、曲折的道路改为直线等。随后又制订出《大连市建筑规则》,对建筑退后道路红线、临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功能等作了详细规定。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人口规模增至10.8万人,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日本当局在1919年又编制了《市街扩张规划》,城市向西继续发展,城市用地从16.7平方公里扩大到35.6平方公里。这一时期的规划实施形成了大连市的基本雏形,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1930年,大连市区人口达到28.2万人,原有的规划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编制新的规划。为此,日本关东厅专门成立了大连都市规划委员会,进行了基础资料调查和地形图测量及制作等准备工作;同时,为应付需要紧急实施的项目,先行编制了九个专题规划。这此准备工作,为编制综合性的大都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1934年,大连都市规划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具体范围为:以作为城市都心的常磐桥(现青泥洼桥)为中心,以16公里为半径,其范围内的大连市、老虎滩会、岭前会、小平岛会、周水子会、革镇堡会、南关岭会、大连湾会等共一市十一会为城市规划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可建用地19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22万人,规划年限至1976年。这是大连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城市规划,很多设想具有前瞻性。不久,二战爆发,日本忙于战争,这部了规划没有得到实施。

日本占领时期,大连成为其实施大陆扩张政策的桥头堡,掠夺中国资源向中国出口产品的交通枢纽,因此这时期的规划,殖民地色彩更加严重。规划中军事与经济高于一切,其它都可以牺牲。如大连湾沿岸全部建设码头和工厂,取消所有生活岸线;不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取消了很多公共绿地;随意填海造地,形成很多低洼地,造成连年的雨涝忧患;污水任意排放,污染了大连湾海域等。有些问题直到今天也很难彻底解决。

三、 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城市规划(1945年-1966年)

从1957年起开始了新城市规划的编制,于1958年完成,称为“58规划”,这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当时,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以机械、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海港、铁路为媒介的运输业。

“58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城市要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国防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据此,确定城市性质为以机械、化工为中心的工业城市,城市用地规模10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30万人。规划重点安排工业用地,设了10个工业区;对城市道路系统、市政设施、绿化、居住、医疗卫生、疗养区、商业服务、旧区改

造等内容也做了规划安排。

总体来看,“58规划”对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布局、用地指标、功能分区等原则问题的确定,基本是合理的。但对工业发展的过分强调,明显受“左”的政策干扰,留下“大跃进”的印记,造成日后工业盲目发展,盲目占地,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等问题,也错过了纠正日本规划造成的大连湾没有生活岸线的最佳时机。而且,后来的发展证明,港口仍旧是大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在当时规划中没有认识到。

四、 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1978年-1990年)

大连在1980年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1985年经国务院审批通过,简称“80规划”。

“80规划”的期限是至2000,规划重点是中心四区(单独编制旅顺口区总体规划)。城市性质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用地规模11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40万人。规划重新明确港口的地位,提出建设大窑湾新港,发展地方中小型专业码头;调整了工业用地布局,形成13个工业区,要求今后老市区不再安排工业项目。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规划在金县马桥子村建设3平方公里的外贸加工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引进外资,发展知识密集型工业;开辟风景旅游区,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小城镇建设,并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 “80规划”是经过国务院批准执行的第一部大连城市总体规划,为保证总体规划的实施,又深入编制了分区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建设法规,很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总的说来,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规划,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连市经济发展迅速,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次规划仍有不足之处,如对经济发展速度估计不足,导致在1989年底,城市规模就突破了2000年的规划指标。

五、 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规划(1990年-1999)

鉴于“80规划”的指标已被提前突破,大连市在1990年编制了《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简称为“90规划”。

“90规划”对城市性质未作调整,但提出了远景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际性城市”。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规划区界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结构、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等,第一次将大连城市的概念确定下来,提出大连城市的结构是组团式结构的带状城市,并将各组团的功能明确下来,便于各城区的规划和发展。规划增加了新市区的构想,明确提出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窑湾港区,湾里、董家沟建设新市区。第一次将城市发展战略纳入规划文本中,使大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提前实施。

“90规划”是对“80规划”的调整与深化,二者一起指导了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为大连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新世纪的城市发展规划(1999-2020)

这次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坚持经济的、区域的、动态的规划观念,运用弹性规划的方法,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结构模式和城市总体布局,逐步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度高,吸引力和辐射力强,多功能、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根据国际性城市在功能上的共性要求,并充分反映大连自身的特点,本次规划将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通过对大连市的自然情况、资源状况、区位优势、大连市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现有特点的深入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发达城市的经验,确定大连的城市性质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将建设成为文化、体育和现代化产业协调发展的国际名城。

近期(1999-2005)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中国北方投资环境最好、最富商机的口岸城市之一,为构筑现代化国际名城奠定基础。

远期(2006-2020)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中国北方航运、商贸、旅游、金融、信息中心,确立现代化国际名城的地位。

远景(2020以后)发展目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科教发达、社会安定、市风良好、人民生活质量较高的清洁、舒适、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名城。此次规划对城区界定图做了重大调整,扩大了城市规划区面积,增加了规划控制区。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的城市规划摈弃了国内一些城市“摊大饼”的城市结构模式,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角度,将主城区、旅顺口城区、金州和新组区由山林、公园、绿地组成的绿色屏障和绿色走廊间隔,形成各城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间隔、相对独立自成系统的组团式城市结构模式,充分营造一个适合人居的,城依山建,山在城中的山地生态城市,为大连走环境经济之路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保证。

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城区用地,此次也做了历史性的调整。工业发展与用地今后城市主城区不再安排新的大、中型项目,对原规划的13个工业组团调整为4个工业区。逐步改变沙河口工业区用地性质,远期为打开大连湾北部岸线,建设文化体育中心和公园做准备。

居住区与住宅建设:规划2005年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基本上达到小康型家庭居住标准。

公共中心:规划重点改造和完善由人民路涉外商务区、中山广场金融中心区、天津街步行商业区和青泥洼桥中心购物区等组成的市级公共中心区,建设泉水地区和西安路市级公共副中心及岭前、长春路、春柳、甘井子等区级中心,形成白云山科技文化信息中心,梭鱼湾文化体育中心,星海湾国际信息展示及会议中心,凌水科技教育中心,傅家庄及棒棰岛地区与七贤岭地区旅游度假中心,南关岭物流中心的网络体系。 由于烟大轮渡的形成,大连火车站规划迁至南关岭,大连火车站原址将变成市内轨道交通的枢纽站;在保留周水子机场的确情况下,规划在三十里堡建设新国际机场,调整大连港东港区的功能,使大连港真正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远景规划建设连接主市区和新城区的跨海大桥,既形成环行交通,又增加城市景观。


相关文章

  • [精品](最新)万达企业文化手册
  • 万达企业文化手册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目 录 董事长寄语 ........................................................................................ ...查看


  • 翻译硕士MTI参考书目
  • 安徽师范大学 初试: 1. 211翻译硕士英语:有关英语八级考试的书籍: 2. 357英语翻译基础: <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 ...查看


  • 最全好书介绍
  • 这些书一本都没读过的算不上大学生 一.修为类29本:同学们可看一些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畅销书: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丹尼尔·戈尔曼:<情商: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1995 <谁动了我的奶酪 ...查看


  • 2015年软件外包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20年中国软件外包行业现状调研分 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726A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
  • <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8010168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概 念 ...查看


  • 广外日语自考应试经验谈
  • 广外日语自考基础科段/本科 应试经验谈 日语基础科段 00605基础日语一(95分): 2010.10月 题型:可以说是和日语等级考的体型基本一样,语法,固定搭配,助词等之类,均为选择题.只不过是阅读题里 多了2小题日译中,或中译日的题目罢 ...查看


  •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期末论文
  • 南昌大学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期末论文 姓 名: 钱超 学 号: 5404312078 班 级: 工业工程121班 南昌大学 西方流行音乐简史 西风流行音乐发展 关键字:爵士乐 乡村音乐 摇滚乐 音乐巨人 中国流行乐 西方流 ...查看


  • 中国哲学简史心得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心得 法学1203 苏珊 2120120692 一直以来都觉得哲学是一门很复杂.深奥的学问,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冯友兰先生在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查看


  •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作业
  •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 浅谈元杂剧文化 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姓名:刘志颖 学号: 1230140146 一.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