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年味2014年2期

  岁岁春节,今又春节。不管是淡然还是欢欣,中国传统春节总是如约而至。

  如今,很多城里人都觉得年味在逐渐流失。而在广大农村,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却相对隆重而热闹,一些年俗代代传承。马年春节,我们在河南各地农村展开寻找,希望感受到不同的年味。

  年味成追忆

  在“50后”的长葛市古桥乡岗李村村民李土的眼里,年味就是儿时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我们小孩最盼望的是放鞭炮、穿新衣。年三十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饭后,大人们围坐在火炉边取暖唠家常,孩子们则跑到屋外放鞭炮。”

  那时候,过年时家家要购买年画、贴对联。泛着油墨香的年画贴上了墙,红红的对联贴在了大门外,整个农家院落,因这几处点缀而顿时变得喜庆起来。如今的对联都是工业化流程制作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和以前自家编写的春联相比较,没了那种全家聚在一起想词儿的热闹劲,也少了那种情真意切、古拙淡雅的韵味。

  李土告诉记者,古桥乡每年过了“腊八”,开始举办年货大集,一直持续到年三十儿当天中午。年集上,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年画春联、瓜子糖茶、鞭炮玩具,各类货物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种类繁多的年货让他眼花缭乱。

  “以前过年很早就要去买年货,杀猪宰羊,准备的年货能吃到正月底。现在过年啥也不用准备,出门就能买到,却没以前那股子热闹劲儿了。”李土感慨道。

  说到年味,李土的儿子李五星打开了话匣子:“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我妈很早就给我准备了新衣服新鞋子放在柜子里。我就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李五星说。“对农村人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假期,这个假过后,新的一年才算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要在过年后安排一年里的种和收,或者到哪里打工。”

  著名作家李佩甫在《消失的年味》一文中写道:曾记得,在年三十,母亲支着油锅、蒸锅,束着围裙,在灶前忙着置办各样的年货、吃食:蒸馍、蒸枣山、煮肉、炸油饼、炸排骨、炸肉丸子、炸莲夹、包饺子,她会忙活整整一天一夜……那时候真穷,可快乐。

  河南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年初二,走亲戚……”这些带着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年俗,曾赋予过年隆重的仪式感:对于年年有余的期盼、对于来年祈福消灾的向往、对于一年辛苦耕耘的犒劳……传统年俗给了国人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年俗渐流失

  在人们对年味流失表示惋惜之时,也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物质和文化生活丰富后的一种趋势。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愿意,完全可以天天像过年一样,还有什么必要再折腾着过年啊?”在郑州开出租的石会涛说。

  民俗专家认为,年味变淡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怀旧只能停留在人们的心中。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过年除了祭祖、团圆、放鞭炮以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吃好饭、穿新衣,那时候的“年”,满足了人们衣和食两个最重要的诉求,过年的味儿才显得十足,也成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不再一年到头为衣食奔波,也不用再为置办年货而忙碌,人们对年的渴盼没有过去那样急切。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传统的民俗没有被继承下来,出现了断代。”长葛一中教师黄雷鸣认为,年味的淡化与传统民俗的缺失有直接关系,也正是那些丢失的传统和习俗,让年味骤减。李超举例说,上世纪60年代破除四旧,许多传统民俗被当作迷信破除了,民间传统技艺少人承接。如今,一些与春节有关的行当正在消失和衰落。手写春联已经很难看到,剪纸、制作灯笼等行业也渐行渐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对年俗流变有着自己的思考:问题在于我们缺少新的过年的载体。过去的一些载体不适用了,但我们还没有找到适用的,对年的盛情没有地方安放,所以渐渐有“年味淡了”之感。

  郑州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高天星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民俗也产生了变异,春节在很多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如春节原是合家团聚的节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外旅游;以前除夕要守岁,现在变成了看春晚;原来拜年是相互串门,现在变成了用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拜年。”拜年方式的变化就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变异。

  另外,为了躲避春运潮,一些打工者春节不回家;还有人因为工作不如意、父母催婚、回家开支大等原因,成为“恐归族”。现在,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催生了家庭结构的细小化、个体化和孤寂化。在此影响下,春节的核心功能――家族的情感整合仪式,正在失去它的传统意义。

  回归之路难

  近年来,国人过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的积极性非常高,针对这种现象,高天星分析认为,这提醒我们确实需要重视如何使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与时俱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表示,传统节日与年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表达,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在传统节俗这一特定时间举行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节日仪式,来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及社会整合力。

  “过年,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精神涵义,扬弃不等于放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需要现代的人们去挖掘、放大。”冯骥才说。

  在萧放看来,对年节礼俗进行恢复和重建,需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过年应当适度注意年节特色装饰,比如挂灯笼,贴窗花。通过这种方式体现节日的不同之处,建立社会氛围,提醒大家新年即将到来;其次,需重拾传统人伦礼俗,比如登门拜年,必须在家里吃年夜饭等,以凝聚家庭、和谐社会;再次,要重视祭祀、迎春礼俗,一方面加强人们对亡故祖先的礼敬,一方面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

  著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建议,国家应构建与完善以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体系。在他看来,复兴传统,祭灶、点蜡烛、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祭祀祖先、磕头作揖,这些传统礼俗会让过年更丰富,人们心里更温暖,彼此的情感更密切。

  几年前,郑州大学教授郑永福曾在韩国度过一个春节。他说,按传统习俗,大年初一举行的祭礼和岁拜礼仪,是其春节的核心内容。韩国春节期间还有很多民俗活动,如掷骰子、放风筝、抽陀螺、踏跷跷板等。郑永福认为,韩国把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很多专家认为,对于春节等民俗文化而言,重要的还在于怎样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既具传统特色又具时代特色的新的年俗文化。专家建议加强对我国年俗的研究和挖掘,将其来源和深意正确地告知大众,而非简单盲目守旧、重兴繁文缛节。同时,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造一种尊重民俗文化、提倡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

  趁着春节,让我们多亲近、多了解传统文化,多参与、多体验节日民俗,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图腾,让春节这一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为现代生活添彩。

  岁岁春节,今又春节。不管是淡然还是欢欣,中国传统春节总是如约而至。

  如今,很多城里人都觉得年味在逐渐流失。而在广大农村,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却相对隆重而热闹,一些年俗代代传承。马年春节,我们在河南各地农村展开寻找,希望感受到不同的年味。

  年味成追忆

  在“50后”的长葛市古桥乡岗李村村民李土的眼里,年味就是儿时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我们小孩最盼望的是放鞭炮、穿新衣。年三十儿,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饭后,大人们围坐在火炉边取暖唠家常,孩子们则跑到屋外放鞭炮。”

  那时候,过年时家家要购买年画、贴对联。泛着油墨香的年画贴上了墙,红红的对联贴在了大门外,整个农家院落,因这几处点缀而顿时变得喜庆起来。如今的对联都是工业化流程制作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和以前自家编写的春联相比较,没了那种全家聚在一起想词儿的热闹劲,也少了那种情真意切、古拙淡雅的韵味。

  李土告诉记者,古桥乡每年过了“腊八”,开始举办年货大集,一直持续到年三十儿当天中午。年集上,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年画春联、瓜子糖茶、鞭炮玩具,各类货物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种类繁多的年货让他眼花缭乱。

  “以前过年很早就要去买年货,杀猪宰羊,准备的年货能吃到正月底。现在过年啥也不用准备,出门就能买到,却没以前那股子热闹劲儿了。”李土感慨道。

  说到年味,李土的儿子李五星打开了话匣子:“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我妈很早就给我准备了新衣服新鞋子放在柜子里。我就天天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李五星说。“对农村人来说春节就是一个假期,这个假过后,新的一年才算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要在过年后安排一年里的种和收,或者到哪里打工。”

  著名作家李佩甫在《消失的年味》一文中写道:曾记得,在年三十,母亲支着油锅、蒸锅,束着围裙,在灶前忙着置办各样的年货、吃食:蒸馍、蒸枣山、煮肉、炸油饼、炸排骨、炸肉丸子、炸莲夹、包饺子,她会忙活整整一天一夜……那时候真穷,可快乐。

  河南民谚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年初二,走亲戚……”这些带着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年俗,曾赋予过年隆重的仪式感:对于年年有余的期盼、对于来年祈福消灾的向往、对于一年辛苦耕耘的犒劳……传统年俗给了国人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年俗渐流失

  在人们对年味流失表示惋惜之时,也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物质和文化生活丰富后的一种趋势。

  “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愿意,完全可以天天像过年一样,还有什么必要再折腾着过年啊?”在郑州开出租的石会涛说。

  民俗专家认为,年味变淡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怀旧只能停留在人们的心中。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过年除了祭祖、团圆、放鞭炮以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吃好饭、穿新衣,那时候的“年”,满足了人们衣和食两个最重要的诉求,过年的味儿才显得十足,也成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不再一年到头为衣食奔波,也不用再为置办年货而忙碌,人们对年的渴盼没有过去那样急切。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传统的民俗没有被继承下来,出现了断代。”长葛一中教师黄雷鸣认为,年味的淡化与传统民俗的缺失有直接关系,也正是那些丢失的传统和习俗,让年味骤减。李超举例说,上世纪60年代破除四旧,许多传统民俗被当作迷信破除了,民间传统技艺少人承接。如今,一些与春节有关的行当正在消失和衰落。手写春联已经很难看到,剪纸、制作灯笼等行业也渐行渐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对年俗流变有着自己的思考:问题在于我们缺少新的过年的载体。过去的一些载体不适用了,但我们还没有找到适用的,对年的盛情没有地方安放,所以渐渐有“年味淡了”之感。

  郑州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高天星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些民俗也产生了变异,春节在很多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如春节原是合家团聚的节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外旅游;以前除夕要守岁,现在变成了看春晚;原来拜年是相互串门,现在变成了用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拜年。”拜年方式的变化就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变异。

  另外,为了躲避春运潮,一些打工者春节不回家;还有人因为工作不如意、父母催婚、回家开支大等原因,成为“恐归族”。现在,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催生了家庭结构的细小化、个体化和孤寂化。在此影响下,春节的核心功能――家族的情感整合仪式,正在失去它的传统意义。

  回归之路难

  近年来,国人过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的积极性非常高,针对这种现象,高天星分析认为,这提醒我们确实需要重视如何使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与时俱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表示,传统节日与年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表达,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在传统节俗这一特定时间举行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节日仪式,来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及社会整合力。

  “过年,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包含了诸多精神涵义,扬弃不等于放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需要现代的人们去挖掘、放大。”冯骥才说。

  在萧放看来,对年节礼俗进行恢复和重建,需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过年应当适度注意年节特色装饰,比如挂灯笼,贴窗花。通过这种方式体现节日的不同之处,建立社会氛围,提醒大家新年即将到来;其次,需重拾传统人伦礼俗,比如登门拜年,必须在家里吃年夜饭等,以凝聚家庭、和谐社会;再次,要重视祭祀、迎春礼俗,一方面加强人们对亡故祖先的礼敬,一方面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

  著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教授高有鹏建议,国家应构建与完善以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体系。在他看来,复兴传统,祭灶、点蜡烛、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祭祀祖先、磕头作揖,这些传统礼俗会让过年更丰富,人们心里更温暖,彼此的情感更密切。

  几年前,郑州大学教授郑永福曾在韩国度过一个春节。他说,按传统习俗,大年初一举行的祭礼和岁拜礼仪,是其春节的核心内容。韩国春节期间还有很多民俗活动,如掷骰子、放风筝、抽陀螺、踏跷跷板等。郑永福认为,韩国把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并得到了国际认同,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很多专家认为,对于春节等民俗文化而言,重要的还在于怎样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既具传统特色又具时代特色的新的年俗文化。专家建议加强对我国年俗的研究和挖掘,将其来源和深意正确地告知大众,而非简单盲目守旧、重兴繁文缛节。同时,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造一种尊重民俗文化、提倡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

  趁着春节,让我们多亲近、多了解传统文化,多参与、多体验节日民俗,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图腾,让春节这一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为现代生活添彩。


相关文章

  • 那幸福的年味作文500字
  • 那幸福的年味盼着盼着,过年了,2014年的脚步接近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鲜红的春联,大红的灯笼,各种各样的窗花--鞭炮声接二连三地响起,空气中充满了年的味道.大街小巷,挤满了穿着新衣的人们,顽皮的孩子嘴里含着糖,在人群里钻 ...查看


  • 寻找年味儿
  • 寻找"年味儿" 一进腊月,许多敏感的人就开始嗅着那浓厚的"年味儿"了.尤其是把"灶神"送上天之后,"年味儿"一天浓似一天. 十年前的我,常常依在奶奶的怀抱里,听 ...查看


  • 新年贺卡:2014公司新年祝福语贺卡
  • 年味,弥漫在祝福中.那一封封写满温馨的乡思家书,那一张张精美饱含祝福的贺年卡,那一条条写满情谊的手机短信,那一桌桌盛满醇香的亲情家宴,无不写满了浓浓的年味. 我让风带走你的烦恼,让雨洗刷你的哀愁,让雷振作你的精神,让电激起你的动力.愿崭新的 ...查看


  • 寻访家乡年味
  • 寻访家乡年味 杭州市富阳区实验小学鹳山校区四(2)班 王泽庸 今天,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寻访家乡年味"的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我们要寻找的美食就是场口的纯正美味--花糕. 我们乘车来到场口红星村,那儿有一个做花糕的小屋子.我 ...查看


  • 欢乐祥和过大年,骏马迎春闹元宵 ·杭州日报
  • 欢乐祥和过大年,骏马迎春闹元宵 --西溪湿地开春大戏轮番上演 2014-02-07 文/通讯员 姜莉娜 记者 赵海旭 摄/记者 李忠 今年春节天气晴暖,非常适合出行.春节长假七天里,西溪湿地为我们献上了一个欢乐喜庆的民俗大年,让市民.游客一 ...查看


  • 各地民众迎接马年春节[15P]
  • 1月29日晚,火龙钢花亮相北京欢乐谷,再现"人在龙中舞,龙在火中飞"的千年奇迹.来自重庆的艺人将温度高达1500℃的铁水掺杂着特制的干花拍打至高空,瞬间空中"流星"飞舞,赤膊露背的舞龙者则在" ...查看


  • [新年作文]上海滩的年味儿
  •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著名的大城市,在这儿,曾经是呼吁风云的时代,这座大城市,又和我们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么不同呢?它又是充满了怎样的年味呢? 我们来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儿的地方--豫园,也不说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个不小心,就和从对面迎来的 ...查看


  • 马年新年祝福短信2014
  • 本站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马年新年祝福短信2014>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年祝福短信_玉兔辞旧去.金蛇迎新年.祝愿新年新愿望.岁岁平安年. 踏雪进村慰孤寡,浓浓爱心烙脚下.期盼眼神望山外,留守孩童想爹妈.严冬春节不 ...查看


  • 2014年马年拜年短信大全分享
  • 建议网友收藏本站,我们将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祝福语的信息,敬请期待!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马年拜年短信大全分享>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小编提示]更多祝福语请点击本站以下链接: 马年祝福语|新年祝福语|除夕祝福语|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