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2011高考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 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

,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3.(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10高考·浙江卷40)全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

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

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原因处罚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裁量权,为政府权利设限,增强政府共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将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射线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既对立又统一。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设限,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但能够使权力运行更公开、透明、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是削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权威。

• 12(2011高考四川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 13(2011高考重庆卷38)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2002年-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 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2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2,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2,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10分) 【答案】 (3)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水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凸显了工业用水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用水供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要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答案(3)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

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 (2011高考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 ——据《张文襄公全集》 • (3)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应当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6分)

• 【答案】(3)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2011高考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 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

,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2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体现了( )

A.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3.(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10高考·浙江卷40)全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

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

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处罚。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原因处罚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裁量权,为政府权利设限,增强政府共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将上了一个台阶。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射线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政府的权威和权力既对立又统一。行政机关裁量权过大易导致权力滥用,甚至滋生腐败,损害其威望和公信力。行政机关对权力自我设限,虽然会缩小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但能够使权力运行更公开、透明、规范,工作效率更高,群众更加认可政府。因此,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不是削弱而是提高了政府的权威。

• 12(2011高考四川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 13(2011高考重庆卷38)我国水资源短缺,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意义重大。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2002年-2010年,国务院职能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 并在全国实施;2010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九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2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2,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2,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3)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快速增长,受水资源短缺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工业用水矛盾突出。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既要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又要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10分) 【答案】 (3)①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水资源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工业用水快速增长,凸显了工业用水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用水供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解决事物的矛盾需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政府提出提高工业部门用水效率,相对压缩用水需求,就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缓解工业用水矛盾。③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解决事物的矛盾也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我国政府强调提高水资源储备能力,就是要处理好矛盾的次要方面,促进工业用水矛盾的解决。 (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答案(3)坚持两点论就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文化体

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 (2011高考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

• 材料二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 ——据《张文襄公全集》 • (3)现代企业在建厂选址时同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权衡这些因素时应当坚持哪些方法论原则。(6分)

• 【答案】(3)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相关文章

  •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
  •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要点 (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 ...查看


  • [矛盾论]读书报告
  • 学习毛泽东<矛盾论>读书报告 [摘要]<矛盾论>是毛泽东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著作.它在理论上系统地阐发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概括了矛盾精髓问题.矛盾论具有重要的哲 ...查看


  • 政治辩证法知识结构
  • <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部分 辩 证 法 联系的观点 (五点)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观点(四点) 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观点(七点) 坚持矛盾分析法(三点) 辩证的否定观 (四点) 树立创新精神 唯物辩证法部分--联系的观 ...查看


  • 生活中得唯物辩证法
  • 马克思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 摘要:马克思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所创立的哲学理论和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中基本理论之一,它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基 ...查看


  • 生活与哲学
  •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 ...查看


  •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三
  • 公共基础知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三 更多信息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三大基本规律,方便考生学习掌握. ...查看


  • 2014天津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矛盾的观点知识点归纳
  • 2014天津招教考试哲学辩证法部分|矛盾的观点知识点归纳 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提供丰富的天津教师招聘.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以及天津教师考试笔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天津教师考试讲座等,是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第一门户网站! 辩证法部分--矛盾的观 ...查看


  • 第一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世界的物质性 ...查看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
  •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 ...查看


  •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