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新授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预习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日本侵略者地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三、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气魄( )哺育( )山巅( )澎湃( )( )劈开( ) 狂澜( )屏障( )浩荡( )臂膀( )九曲连环( )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互动研究区】

【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

1、《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4、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6、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7、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探究活动三】质疑问难

1、体会下列词语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①“望”

②“奔”(换成“流”好不好?)

③“掀”

④“劈”(能否换成“分成”)

2、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拓展延伸区】

1、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3、你对保护黄河有什么建议或措施请写在下边空白处,你们有什么行动吗?

【作业超市】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黄河颂》新授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预习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日本侵略者地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三、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给划线的字注音

气魄( )哺育( )山巅( )澎湃( )( )劈开( ) 狂澜( )屏障( )浩荡( )臂膀( )九曲连环( )

二、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摇篮: 屏障:

【互动研究区】

【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

1、《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4、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屏障”?

6、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7、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探究活动三】质疑问难

1、体会下列词语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①“望”

②“奔”(换成“流”好不好?)

③“掀”

④“劈”(能否换成“分成”)

2、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拓展延伸区】

1、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谣。

3、你对保护黄河有什么建议或措施请写在下边空白处,你们有什么行动吗?

【作业超市】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相关文章

  •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 2004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 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 ...查看


  • 降雨量增加 黄河兰州段水位上升
  • 黄河兰州段水位上涨 西部商报记者丁凯摄 每日甘肃网7月14日讯(西部商报记者李杨 通讯员孟庆丽)近日以来,随着临夏州永靖县以及兰州等地的降雨量增大,黄河兰州段水位明显上升.7月13日,全国雨水情网站的全国重点河道站实时水情监测数据表明,当天 ...查看


  • 关于描写黄河的诗句
  • 关于描写黄河的诗句 1.黄河清,圣人出. 2.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3.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5.博望沉埋不复旋, ...查看


  • 利弊共存的三门峡大坝
  • 1957年4月13日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大坝,这是座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的主.副坝总长度857.2米.大坝的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使两岸人民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知识技能]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 ...查看


  •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张光年的烽火岁月
  • < 黄河大合唱) ) 的词作者光未然 , 真名张光年 , 是从湖北老河 1走向延安.走向全国的.作为他 2 1家乡 的一名 文艺 工作者 ,有 必要 把他 在家 乡鲜 为 光年 在这 些革 命青 年 的指导 帮助 下 ,和他们 一起 ...查看


  • 黄河三角洲村镇银行发展规划建设构想
  • 黄河三角洲村镇银行发展规划建设构想 ■ 孙金凤1 周学声2 博士(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 2.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 吉林松原 131100) ◆ 中图分类号:TP832.52 文献标识码:A 开 ...查看


  • 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目录(1-15集)
  • 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目录 [第一集] 1.长城长 2.父老乡亲 3.亲不过共产党,好不过老百姓 4.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5.战士歌唱毛主席 6.说句心里话 7.想给边防军写封信 8.七律二首送瘟神 9.那就是我 10.古老的歌 11 ...查看


  •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 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