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原因及动力分析

  【摘要】经过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艰辛探索,最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党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只有始终坚持道路自信,才能早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动力因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①。而道路自信作为这三者的根基,更是尤为重要。   一、坚持道路自信的原因分析   (一)道路自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升华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发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正可以使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也是唯一一条。这一道路的成功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多年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功与成就,而道路自信,正是在这种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二)坚持道路自信是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在回顾和总结十六大以来十年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在这十年中我们所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为日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表明,只有始终坚持道路自信,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保持道路自信,才能继续又快又稳的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②只有始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四)坚持道路自信是回应国际社会质疑的有力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论调不断涌现,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模式威胁论,再到中国崩溃论等等。中国始终承诺,“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③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所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并以此来回应国际社会各方面的质疑。   二、坚持道路自信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挥理论引导力量   对于现代化这一主题,就中国而言,该用什么模式,该走什么道路,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探索的重中之重。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时曾多次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解决好。”“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2]这些论断都是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发挥理论的引导力量。   (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只有更加重视自身的建设,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及制度自信的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外记者见面会这样表达: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不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党坚定三个自信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使道路自信的实现有更加强有力地保障。   (三)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说是我党的决定,不如说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对道路问题的探索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之后相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也都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新的历史征途中,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注 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②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③中国政府发表白皮书,2011-3-31.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刘爱武.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质疑与坚定道路自信[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4]包心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学习论坛,2012(12).

  【摘要】经过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艰辛探索,最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党要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要前提,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只有始终坚持道路自信,才能早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动力因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①。而道路自信作为这三者的根基,更是尤为重要。   一、坚持道路自信的原因分析   (一)道路自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升华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发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正可以使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也是唯一一条。这一道路的成功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多年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功与成就,而道路自信,正是在这种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探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二)坚持道路自信是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在回顾和总结十六大以来十年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在这十年中我们所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为日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表明,只有始终坚持道路自信,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保持道路自信,才能继续又快又稳的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②只有始终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四)坚持道路自信是回应国际社会质疑的有力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论调不断涌现,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模式威胁论,再到中国崩溃论等等。中国始终承诺,“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③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所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并以此来回应国际社会各方面的质疑。   二、坚持道路自信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挥理论引导力量   对于现代化这一主题,就中国而言,该用什么模式,该走什么道路,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探索的重中之重。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时曾多次指出:“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解决好。”“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2]这些论断都是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发挥理论的引导力量。   (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保证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只有更加重视自身的建设,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及制度自信的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外记者见面会这样表达: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不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党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党坚定三个自信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使道路自信的实现有更加强有力地保障。   (三)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其说是我党的决定,不如说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对道路问题的探索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之后相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也都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新的历史征途中,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注 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②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③中国政府发表白皮书,2011-3-31.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刘爱武.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质疑与坚定道路自信[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4]包心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学习论坛,2012(12).


相关文章

  • 2017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查看


  • 论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 中国奇迹的一大法宝 --论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更深地融入并影响着世界.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2010年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世界经济低迷中依然保持强劲动力.2011年5月, ...查看


  • 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 心得一:凝聚正能量心得体会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随着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的畅销,正能量一词也流行开来.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诠释了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通过激发内 ...查看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 ...查看


  • 文化与生活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 ...查看


  •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 专题八 文化生活之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考点整合] 一.文化的作用或影响理论 参考设问: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查看


  • 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体系
  • 实现中国梦的支撑体系 作者:姚宏志 来源:<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4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着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一系列战略思想 ...查看


  • 当前_中国梦_的研究综述
  • 2013年第4期 (总第 210 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2013No. 4, Serial No. 210 当前"中国梦"的研究综述 史为磊 [摘要] 紧密跟踪当前"中国梦" ...查看


  • 三个自信的逻辑关联
  • "三个自信"的逻辑关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