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1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实验课题名称:氮的氧化物实验 参赛教师:湖南安仁一中 肖丽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知识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它是让学生掌握氮氧化合物与水反应以及浓、稀硝酸氧化性。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并未对此知识点设计实验,但是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点的理解缺乏经验知识,所以有必要在此设计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所需的直观形象知识,达到更好的掌握效果。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 :

① 整套装置采用水封,达到了良好的隔绝空气的效果,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Cu 与稀HNO 3反应的实验现象;

② 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理解了4NO + 3O2 + 2H2O = 4HNO3;

③ 注射器取用药品操作简洁方便,整个体系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杜绝了氮的氧化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④ 实验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药品用量少,有明显的实验效果;

让该实验能真正的服务于教学。 4、实验器材与药品:

主要有注射器、三通管、导气管、止水夹、铁架台、脱脂棉、烧杯、碱式滴定管、稀HNO 3、Cu ,H 2O 2、MnO 2等。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原理:

3Cu + 8HNO3(稀) = 3Cu(NO3) 2 +2NO↑+ 4H2O 2NO + O2 = 2NO2

3NO 2 + H2O = 2HNO3 + NO 4NO + 3O2 + 2H2O = 4HNO3 6、实验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注射器1取好纯净的氧气;

③向注射器2入适量的铜片并吸入40mL 水并排气,另外向注射器3吸入40mL 水并排气,连接好装置,打开弹簧夹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充满水。

③关闭弹簧夹1、2,用注射器4入20mL 稀HNO 3,打开弹簧夹1将稀硝酸注入注射器2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1。

⑤ 等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1,将反应的剩余液体抽出,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滴定管中12mL, 再向其中慢慢注入9mL 氧气。

⑤ 待反应进行完再将注射器2的气体全部推入滴定管中,并且注入水,待气体全部排入滴定管中,向其中加入氧气,将未反应完的NO 全部转化为硝酸,消除环境污染。 7、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药品,可行性增强;

②注射器2内的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最后变成了绿色,在注射器活塞被产生的无色气体向外推动,说明Cu 与稀HNO 3反应产生的Cu (NO 3)2和NO ; ③收集在滴定管内的NO 遇O 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 2,红棕色马上慢慢的消失,水面上升,当V (NO ):V(O2)=4:3时,滴定管又全部被水充满,滴入紫色石蕊变红,说明发生反应4NO + 3O2 + 2H2O = 4HNO3; ④实验现象明显,液面上升,说明管内气压减小; ⑤实验环保无污染,更适合课堂教学; ⑥实验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 8、自我评价:

这个实验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反应操作简单,实验过程绿色,实验可控,实验现象明了,实验取材简单。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实验课题名称:氮的氧化物实验 参赛教师:湖南安仁一中 肖丽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知识位于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它是让学生掌握氮氧化合物与水反应以及浓、稀硝酸氧化性。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并未对此知识点设计实验,但是学生对于此类知识点的理解缺乏经验知识,所以有必要在此设计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解所需的直观形象知识,达到更好的掌握效果。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 :

① 整套装置采用水封,达到了良好的隔绝空气的效果,可以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Cu 与稀HNO 3反应的实验现象;

② 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理解了4NO + 3O2 + 2H2O = 4HNO3;

③ 注射器取用药品操作简洁方便,整个体系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杜绝了氮的氧化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④ 实验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药品用量少,有明显的实验效果;

让该实验能真正的服务于教学。 4、实验器材与药品:

主要有注射器、三通管、导气管、止水夹、铁架台、脱脂棉、烧杯、碱式滴定管、稀HNO 3、Cu ,H 2O 2、MnO 2等。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原理:

3Cu + 8HNO3(稀) = 3Cu(NO3) 2 +2NO↑+ 4H2O 2NO + O2 = 2NO2

3NO 2 + H2O = 2HNO3 + NO 4NO + 3O2 + 2H2O = 4HNO3 6、实验过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注射器1取好纯净的氧气;

③向注射器2入适量的铜片并吸入40mL 水并排气,另外向注射器3吸入40mL 水并排气,连接好装置,打开弹簧夹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出充满水。

③关闭弹簧夹1、2,用注射器4入20mL 稀HNO 3,打开弹簧夹1将稀硝酸注入注射器2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1。

⑤ 等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1,将反应的剩余液体抽出,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滴定管中12mL, 再向其中慢慢注入9mL 氧气。

⑤ 待反应进行完再将注射器2的气体全部推入滴定管中,并且注入水,待气体全部排入滴定管中,向其中加入氧气,将未反应完的NO 全部转化为硝酸,消除环境污染。 7、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节约药品,可行性增强;

②注射器2内的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最后变成了绿色,在注射器活塞被产生的无色气体向外推动,说明Cu 与稀HNO 3反应产生的Cu (NO 3)2和NO ; ③收集在滴定管内的NO 遇O 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 2,红棕色马上慢慢的消失,水面上升,当V (NO ):V(O2)=4:3时,滴定管又全部被水充满,滴入紫色石蕊变红,说明发生反应4NO + 3O2 + 2H2O = 4HNO3; ④实验现象明显,液面上升,说明管内气压减小; ⑤实验环保无污染,更适合课堂教学; ⑥实验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 8、自我评价:

这个实验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反应操作简单,实验过程绿色,实验可控,实验现象明了,实验取材简单。


相关文章

  • 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的创新 大树坳中学 参赛教师: 薛辉 执教时间:9月26日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教材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通过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 ...查看


  • 理化生实验教学设计比赛
  • 理化生实验教学设计比赛 关于举办中学理科优秀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 动和初中物理实验技能大赛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提升我省中学教育质量和实验教学水平,经研究,决定举办中学 ...查看


  • 教师个人年终总结2015
  • 教师个人年终总结2015 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从徳.能.勤.绩四个方面总结汇报给大家,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德方面 一年来,自己能按要求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重要理论文章,能按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自觉记笔记 ...查看


  •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 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坪上中学 侯锋炳 一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中的一个演示实验,由实验现象而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 .课本的实验是选择两台铁架台.两根细 ...查看


  • 2012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 2012初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化学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认真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贯彻执行市教研室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要求指示,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履行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职责,加强学科 ...查看


  •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 更多图片(9张)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重庆市立女子中学校.1952年,在重庆教育局邓垦局长的亲自关怀下,从玄坛庙迁址到涂山湖畔,更名为重庆市第四女子中学.1969年,更名为重庆市第四中学校.1997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 ...查看


  • 化学学科个人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顺利地完成了九年一.二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从学生估分情况看,六十分以上的将近十人,甚至有的同学估了满分.成绩比较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 ...查看


  • 2013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汇报材料
  • 钟山区大河中心校2013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汇 报 材 料 我校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迎接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根据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科协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积 ...查看


  • 全县首届教坛新秀大赛总结
  •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深入钻研教学业务,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打造高素质的青年教师群体,县教育局举行了这次全县首届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扎实有效,教育局和进修校专门成立评审小组,并制定了"评价标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