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了会计职能的演变,同时也需全面看待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扬长避短,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协助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优势;缺陷;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69-02

  信息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企业管理和控制其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社会组织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来应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活动特别是会计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会计领域的需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硬件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使用开辟了广阔天地。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起步较晚,实际使用情况也跟国际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1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阶段

  1.1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系统只能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这一阶段,将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主要追求实现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目的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 系统数据处理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开始利用计算机对某一会计子系统进行核算,为决策者提供经济分析和决策所必需的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一阶段构建和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工作原理还是完全模拟手工会计。只是会计工作的许多环节由计算机来完成,处理流程仍然是由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到记账到报表,报告基本的财会信息。这一阶段,会计的职能与手工会计阶段没有任何区别,仍然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1.3 系统一体化阶段

  到20世纪70年代,物料管理系统(MRP)开始出现。这一系统主要的功能是根据生产日程来计划生产及分配原材料。随后出现了MRP II,此类系统主要通过实现物料与生产要求的同步来优化生产过程。MRP II包括店铺和分销管理、计划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和工程等模块。在此基础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ERP系统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协调和整合功能,包括生产、物流、会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库存管理、服务和维护和运输等功能模块。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更多的附加功能模块,如高级计划与排程技术(APS),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这一阶段,会计的许多业务处理任务被分解并融于各个业务处理模块中。比如企业内部会计数据的采集、会计分录制作、内部控制实施等许多工作都不在会计这一端而是在业务发生端来完成,即所谓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呈现一种融合、一种协同。

  2 会计职能在信息技术下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相应扩展。而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出其独特的地位。

  从早期的单项数据处理阶段开始,信息技术就开始从烦琐的手工簿记中解放会计人员,使得会计人员在核算、报告等基本工作外,能有更多的精力来侧重于控制与服务。到了ERP环境下,会计更面临着许多与其独立环境下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人们开始将计算机部门视为会计部门的一个延伸机构,计算机逐渐被视为公司严密管理资产的一种信息工具。而现代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促使科技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考虑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人机结合问题,其中自然而然涉及实现会计信息取得中的人机结合问题。在这个计划中会计部门被吸收参与这一工作,从而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从一种被动的反映工具逐渐向一种主动的管理工具演化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化、个性化、数据库化、反映形式的多样化。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对于会计有一些传统的批评,比如(1)过分追求会计系统的完美,导致很难及时获取和理解信息;(2)数据系统复杂导致难以理解;(3)会计和其他部门存在观念差异,会计关注于正式的表达,忽视了更适合其他部门的动态的反映;(4)其他部门的管理者对会计不感兴趣,将会计仅仅看作法定的要求。由于这些缺陷,非财务部门管理者倾向于构建自己的信息文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更快地获取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可能不是很精确。

  针对这些批评,近来有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传统的集中于会计部门处理的业务正在分散到企业的其他部门。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协助下,许多含有财务信息的文件可以由使用部门在本地生成。这些含有财务会计信息的文件通常用来支持规划、修正行为,用于理解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用于发现问题。因此,信息系统对于会计信息的广泛接受与应用,也有积极意义。

  3 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与缺陷

  为了能更好地运用会计信息系统,我们有必要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优缺点。在此,我们以目前最流行的ERP系统为例,来看其优势与缺陷。人们通常误以为通过实施ERP系统能在一夜之间提升企业的能力。但是,这种节约成本和提高服务的高度的期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选择适合企业功能的ERP系统,以及如何配置ERP系统来适应商业文化、战略以及企业的结构。在大部分情况下,要想获得ERP系统带来的好处,企业需要克服一些问题和缺陷。

  只有在完全了解ERP系统的前提下,企业才有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

  4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对应对

  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看,一些功能简单的会计软件大多运用于中小企业,这些软件功能单一,主要是替代一些常规的手工记账工作;而大型的ERP软件主要运用于大型企业集团,能提供复杂的功能,协助企业进行管理。随着ERP系统的逐渐成熟,以及大型企业市场的逐渐饱和。ERP系统的供应商正瞄准未开发的中小型企业市场,通过开发简单、廉价、易于安装的解决方案,以适应这些小型企业。

  过去的几年间,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改变了商业和技术环境,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低成本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能使企业外包那些传统的ERP系统,并获得非本地的、按需提供的解决方案。这一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反映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系统向网络化(SAAS)发展。

  这些发展趋势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大大得到了扩展,普通会计人员也开始使用这些软件。这就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减少对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会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与业务流程对应的信息处理过程,确定在信息系统中需要设置哪些内部控制程序以及记录哪些会计原始数据,需要参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其次,基于上述原因,会计人员是企业中了解全盘业务流程的少数人员,应在企业的战略决策活动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会计人员可以对业务过程的合理性、合算性进行评价,分析和管理业务风险,进行绩效评估和成本预测;并成为联系企业管理层与基层的渠道;通过设定信息系统的控制环节,会计人员也是企业各种管理规章、业务处理规程以及资源、技术应用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参考文献:

  [1]李忠.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J].会计实务,2011(7).

  [2]王振武.信息技术与会计革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0).

  [3]蔡安妮.关于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思考[J].中国市场,2013(34).

  [4]李晓蓉,张翊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2012(22).

  [5]欧阳玉湘.浅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2009(5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会计工作过程中。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了会计职能的演变,同时也需全面看待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扬长避短,提升会计工作质量,协助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应用中的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优势;缺陷;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69-02

  信息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企业管理和控制其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社会组织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来应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信息技术在现代商业活动特别是会计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会计领域的需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硬件价格不断降低,特别是个人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使用开辟了广阔天地。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起步较晚,实际使用情况也跟国际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1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阶段

  1.1 单项数据处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系统只能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这一阶段,将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主要追求实现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目的是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 系统数据处理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开始利用计算机对某一会计子系统进行核算,为决策者提供经济分析和决策所必需的系统的会计信息。这一阶段构建和运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其工作原理还是完全模拟手工会计。只是会计工作的许多环节由计算机来完成,处理流程仍然是由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到记账到报表,报告基本的财会信息。这一阶段,会计的职能与手工会计阶段没有任何区别,仍然是记账、算账和报账。

  1.3 系统一体化阶段

  到20世纪70年代,物料管理系统(MRP)开始出现。这一系统主要的功能是根据生产日程来计划生产及分配原材料。随后出现了MRP II,此类系统主要通过实现物料与生产要求的同步来优化生产过程。MRP II包括店铺和分销管理、计划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和工程等模块。在此基础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ERP系统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协调和整合功能,包括生产、物流、会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库存管理、服务和维护和运输等功能模块。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更多的附加功能模块,如高级计划与排程技术(APS),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这一阶段,会计的许多业务处理任务被分解并融于各个业务处理模块中。比如企业内部会计数据的采集、会计分录制作、内部控制实施等许多工作都不在会计这一端而是在业务发生端来完成,即所谓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呈现一种融合、一种协同。

  2 会计职能在信息技术下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相应扩展。而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出其独特的地位。

  从早期的单项数据处理阶段开始,信息技术就开始从烦琐的手工簿记中解放会计人员,使得会计人员在核算、报告等基本工作外,能有更多的精力来侧重于控制与服务。到了ERP环境下,会计更面临着许多与其独立环境下不同的角色和任务。人们开始将计算机部门视为会计部门的一个延伸机构,计算机逐渐被视为公司严密管理资产的一种信息工具。而现代经济关系的复杂化,促使科技工作者与管理工作者考虑到实现管理过程中的人机结合问题,其中自然而然涉及实现会计信息取得中的人机结合问题。在这个计划中会计部门被吸收参与这一工作,从而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从一种被动的反映工具逐渐向一种主动的管理工具演化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预测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化、个性化、数据库化、反映形式的多样化。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对于会计有一些传统的批评,比如(1)过分追求会计系统的完美,导致很难及时获取和理解信息;(2)数据系统复杂导致难以理解;(3)会计和其他部门存在观念差异,会计关注于正式的表达,忽视了更适合其他部门的动态的反映;(4)其他部门的管理者对会计不感兴趣,将会计仅仅看作法定的要求。由于这些缺陷,非财务部门管理者倾向于构建自己的信息文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更快地获取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可能不是很精确。

  针对这些批评,近来有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传统的集中于会计部门处理的业务正在分散到企业的其他部门。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的协助下,许多含有财务信息的文件可以由使用部门在本地生成。这些含有财务会计信息的文件通常用来支持规划、修正行为,用于理解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用于发现问题。因此,信息系统对于会计信息的广泛接受与应用,也有积极意义。

  3 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与缺陷

  为了能更好地运用会计信息系统,我们有必要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优缺点。在此,我们以目前最流行的ERP系统为例,来看其优势与缺陷。人们通常误以为通过实施ERP系统能在一夜之间提升企业的能力。但是,这种节约成本和提高服务的高度的期望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选择适合企业功能的ERP系统,以及如何配置ERP系统来适应商业文化、战略以及企业的结构。在大部分情况下,要想获得ERP系统带来的好处,企业需要克服一些问题和缺陷。

  只有在完全了解ERP系统的前提下,企业才有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

  4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对应对

  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来看,一些功能简单的会计软件大多运用于中小企业,这些软件功能单一,主要是替代一些常规的手工记账工作;而大型的ERP软件主要运用于大型企业集团,能提供复杂的功能,协助企业进行管理。随着ERP系统的逐渐成熟,以及大型企业市场的逐渐饱和。ERP系统的供应商正瞄准未开发的中小型企业市场,通过开发简单、廉价、易于安装的解决方案,以适应这些小型企业。

  过去的几年间,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改变了商业和技术环境,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低成本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能使企业外包那些传统的ERP系统,并获得非本地的、按需提供的解决方案。这一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反映到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系统向网络化(SAAS)发展。

  这些发展趋势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大大得到了扩展,普通会计人员也开始使用这些软件。这就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以减少对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会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以及与业务流程对应的信息处理过程,确定在信息系统中需要设置哪些内部控制程序以及记录哪些会计原始数据,需要参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其次,基于上述原因,会计人员是企业中了解全盘业务流程的少数人员,应在企业的战略决策活动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会计人员可以对业务过程的合理性、合算性进行评价,分析和管理业务风险,进行绩效评估和成本预测;并成为联系企业管理层与基层的渠道;通过设定信息系统的控制环节,会计人员也是企业各种管理规章、业务处理规程以及资源、技术应用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参考文献:

  [1]李忠.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J].会计实务,2011(7).

  [2]王振武.信息技术与会计革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0).

  [3]蔡安妮.关于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思考[J].中国市场,2013(34).

  [4]李晓蓉,张翊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2012(22).

  [5]欧阳玉湘.浅析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J].中国市场,2009(52).


相关文章

  • 2009级商学院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 商学院2009级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一. 金融方面: 宣文俊老师论文题目 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2. 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 4. 论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机制 5.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 6.论银行体 ...查看


  • 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 .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对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调控方式.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物价变动水平等具体因素的抽象概括,它是影响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体制看,目前世界范围内基本可以分为竞争型市场经济.计划型资本 ...查看


  • 管理会计的变革
  • 管理会计的沿革 一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国外的一些观点 依据IFAC 的报告,管理会计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 管理会计实务强调通过预算和标准成本会计系统进行成本确定和财务控制.第二阶段大约截至六十年代中期, ...查看


  • 会计资料无纸化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 沈阳建筑大学 毕业论文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会计资料无纸化的可行性问题研究 学院专业班级 文法学院 会计11-02班 学 生 姓 名 马 俊 玲 性别 女 指 导 教 师 傅 国 忠 职称 实验师 2015 年 6 月 17 日 摘要 ...查看


  •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及其对财务软件的影响
  •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及其对财务软件的影响 韩珂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 2046 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以及语音化信息. ' [文章摘要] 姆 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化的特征,信息化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 ...查看


  • 当代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展望
  • 当代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会计与审计 指导老师:##$ ## 讲师 摘要 管理会计注重将管理理论.方法与会计有机地融为一体,为 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用的相关信息. 在高速发展社的今天,伴随着日益降低的关税.更加自由的贸易 ...查看


  •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专业情况简介
  • 西安工程大学本科专业情况简介 纺织工程专业 专业概况:本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名牌专业.该专业涵盖了纤维材料.纺织品设计.纺织品加工设备.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纺织品经营与贸易.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 ...查看


  •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 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 当今,大数据伴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给现代会计.审计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要求人们把握大数据的特点,变革现代会计.审计的思维与技术和方法,推动大数据时代会计.审 ...查看


  • 现代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论
  • 摘要:本文立足方法论的视角讨论现代会计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会计理论研究的视野与立足点,进而讨论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Practice-based Research)将成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发展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