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灵顿的政治思想

哈灵顿的政治

,C一

相,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

1

189)

摘要:詹姆斯-哈灵顿是英国17世纪一位富有创

造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大洋国》一书。在这本书中.哈灵顿结合近代国家的兴起提出了很多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主张.使共和主义在近代有了直接的发展契机和直接的理论渊源。他的政治思想对欧美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哈灵顿在这部看似乌托邦的小说中寄托了几乎全部的政治理想。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哈灵顿的政治思想,包括共和思想、代议制思想、法治思想等.并客观评价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的地位。

关键词:17世纪英国

哈灵顿

《大洋国》

政治

思想.

17世纪的英国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政权的交替如同走马灯,各种矛盾交织,就连空气当中也充满了火药的味道。在这样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思想家,詹姆斯哈灵顿就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一、哈灵顿的个人生平介绍

詹姆斯哈灵顿.生于1611年,卒于1677年,终年66岁。他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恰逢英国社会历史巨变的时期。

哈灵顿在少年时代学习非常勤奋,尤其酷爱历史.特别是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在牛津大学肄业后,曾到荷兰、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各国游历。回英后。为在理一世所任用。查理一世死后.便专心从事于政治的著作。哈灵顿

一生最主要的著作是《大洋国》(ne

Commonwealthof0一

ccana),该书写作于1649生1z,印刷发表于1659ff:,秃J(。该书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一度遭禁,1665生Iz才

得以正式问世。

二、哈灵顿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政治学家萨拜冈曾说,政治理论是x.-J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映。如果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是对城邦政治危机的反映,那么,詹姆斯哈灵顿的政治理论就是对l7世纪英困社会政治危机的反映。

在哈灵顿开始构思并写作《大洋国》一书的过程巾,英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42—1648年,英国共爆发了两次内战,均以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从此废除上议院和王权,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并建立了共和政体。克伦威尔于1653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护国主,统掌立法权和行政权,国务会议在行政上仅扮演辅佐角色.议会在立法方面无法发挥独立作用,共和国徒有虚名。

哈灵顿运用历史的、观察的法.通过对英围历史的研究和实际的观察.对英国内战爆发的原冈阐明了自己的

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英国内战的爆发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在内战爆发之前,传统的英国政府是建立在国王、贵族和民众之间平衡关系之上的,但这种平衡

由于土地所有权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了民众(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及其他阶层的有产者)的手中而遭到破坏,结果便导致了内战。内战的结果使那些在土地转移过程

中已经控制经济权力的人掌握了政权。这种状况以后便无力扭转,即使发生复辟也无能为力。哈灵顿基于这一经济思想,在考察了英国历史以后论证说,英国土地所有权已转移到人民手中,共和国在英国必然将取代君主制。

三、哈灵顿的主要政治思想

哈灵顿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主要论著《大洋

国》是他为英国拟就的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其中涵盖了他全部的政治学说。凝聚着哈灵顿毕生的心血。本文主要依据此书来探究他的政治思想。

(一)哈灵顿的政体思想

哈灵顿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观,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将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结合在一起,以防止它们蜕化成为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无政府状态。但他井未完全照搬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法,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国家政体取决于它的不同阶层的财产占有比例。他说:“人的依靠财富,不像对其它东西那样是出于选择,而是出于生活必需。”因此,“一个人如果需要面包,那么他就会成为面包施与者的仆人。如果一个人用这种方式来供养全体人民,那么,全体人民就在他的

统治之下。”[11

根据上述理论.他把传统的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进一步演化为君主专制政体、混合的封建君主制以及共和政体.每一种政体取决于不同的财产均势。如果一个人是一片领土的唯一地主.或者这个人的土地超过人民所有的土地。这个人就是君主,他的国家也就是极权的君主政体的国家;如果全体人民都是地主,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使少数人或贵族阶层的范围内没有一个人或相当数量的人能够压倒他们,那么这个国家如果不受武力干预,就是一个民主的共和政体的国家。

对于这一分类,《政治学说史》的作者萨拜因称赞道:

“他的修正案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完全翻新了传统的方

案。”哈灵顿应用财产均势学说于政府分类中.不仅使其政府的分类方法比较客观,而且充分反映出他已经理解并认识到了政治权利形成的原因,由此对社会变革的原因做出客观的解释。正因如此,他的理论更具影响力,更具社会意义。

(二)哈灵顿的政府观

部分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革命主要是因财产不平等而造成的观点,部分源出于基雅维利关于强大的贵族阶

层的存在是与民众欢迎的政府不相融洽的理论.哈灵顿认为共和国政治合法性建立在“财产因素”和“心灵因素”的基础上。前者产生的是权力,后者产生的是权威。

1.财产的因素

所谓财产因素就是财富。他在论述财产条件时,首先

把财产的因素定义为一种人统治另一种人的权力。财产因素带来的是一个人统治另一个人的必然权力,财产的所有权最终决定着政治权力的产生、分配。

2.心灵的素养

哈灵顿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政治权力、政府形式的另

一重要因素——“心灵的素养”。所谓“心灵的素养”指的

是智慧、勇敢等品质。它产生政治权威。

(三)哈灵顿的法治思想

哈灵顿的法治思想根源于他的人性观。哈灵顿认为,人性是多变的,哈灵顿批评了“有善良的人才有善良的法”的说法。他认为。当人们有权决定自己的意志时,一般都知道人性是多变的。哈灵顿提出“有完善的法律则有善良的人”.并认为“好的法律使坏人变好.坏的法律使好人变坏”。

霍布斯反对法治.认为法律不过是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一个人只要具有自然的感官,哪怕他既不能读书,又不能写字.也完全能够发现自己是被自己所惧怕的人统

治着,而不是法律统治着。哈灵顿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法律的威力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纵然没有任何知识,也

不会愚蠢到认为“大炮”是“一堆泥土和石头”,没有任何作用;更不会去畏惧炮手。而不畏惧大炮。

(四)哈灵顿的分权思想

哈灵顿认为不受限制的权力是不稳妥的。在此基础

上哈灵顿初步提出了分权思想。通过分权来限制、均衡政治权力使之处于美德和理性的范围内。

他以两个小姑娘分饼为例.要想分得公平,最好的方法是一个分,由另一个来选。分者如果分得不均,自己就

要吃亏。对蛋糕的均分和选择这一基本的原则反映在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就是由不同的机构来承担其均分和选择的工作。凡是元老辩论过的任何事项,得向人民提出。经人民批准之后,就通过长老的权柄和人民的权力加以制定,两方面汇合起来就制成了法律。

(五)哈灵顿的均势思想

为了防止共和国的蜕化。共和国应该建立在“均势”的基础上。他认为财富是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占有和大小

往往取决于财产的占有和多少。财产不平均的地方,势力

就不平衡:而势力不平衡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共和国存

在。财产和权力的均势原则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保证共和国的稳固。为防止土地和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哈灵顿提出了著名的“土地均分法”和“官职轮流法”的思想。

1.土地均分法

哈灵顿在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原因,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即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原因是由于缺乏一部维持平等的经济基础的土地法。

根据哈灵顿为大洋国制定的土地法.大洋国的领土

按照每年收两千镑将用这种比例来划分的话。就可以达

到五千份地。两地法规定:任何人目前所拥有的土地每年收入如果超过两干镑,那么除开依法继承以外.在大洋国

境内接受、享用,取得或购买的土地与原有土地合并计算。岁入都不得超过_历千镑.从而排除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的可能性。

2.官职轮流法

哈灵顿认为共和国政府正如人体的血液循环,只有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循环。才能产生新鲜血液以保证共和国政府的身体健康、生命的旺盛和长久。否则政府就要害

重病。他将大洋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区、百代表辖区、部族

议会以及全国议会。大洋国的各级官吏都通过人民的选

举产生.实行轮换制或轮流执政制,任期为一年或三年。这样做就可以保证共和国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使共和国处于“永远”变更而义永远如故的状态中。

四、哈灵顿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哈灵顿在《大洋国》提出的三十条法令就是为当时的英国制定的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哈灵顿惟恐自己被人误解,多次在书中提醒读者,最后又生怕

不谙史迹的渎者误以为他是在编故事,特意在文章结尾处再次阐明写作意图。

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哈灵顿是不幸的。他的名声远不如与他同时代的洛克、霍布斯响.甚至也不如弥尔顿等人,他的政治理想在他的祖国并未得到实现。《大洋国》一

书一经出版就一度遭禁,参加的罗塔俱乐部遭解散,晚年又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虽因病出狱,但身心备受

打击,没有多久,便离开人世,死后埋葬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他的博学、聪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运。生在

这个时代.他是不幸的,他亲眼目睹了政局动荡、政权交替、军事独裁及王政复辟。然而也正是这个充满危机的时

代.才成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

哈灵顿在《大洋围》一书中,依据法治与分权的准则所提出的两院制、轮流执政制。以及秘密投票选举制,对欧美的政治制度如成文宪法、两院制、秘密投票和总统的

间接选举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中外很多学者对哈灵

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英]哈灵顿.何新译.大洋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胡康大.英国的政治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3]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f作者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1

71

哈灵顿的政治

,C一

相,西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江苏南京21

1

189)

摘要:詹姆斯-哈灵顿是英国17世纪一位富有创

造性的政治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大洋国》一书。在这本书中.哈灵顿结合近代国家的兴起提出了很多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主张.使共和主义在近代有了直接的发展契机和直接的理论渊源。他的政治思想对欧美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哈灵顿在这部看似乌托邦的小说中寄托了几乎全部的政治理想。本文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哈灵顿的政治思想,包括共和思想、代议制思想、法治思想等.并客观评价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的地位。

关键词:17世纪英国

哈灵顿

《大洋国》

政治

思想.

17世纪的英国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政权的交替如同走马灯,各种矛盾交织,就连空气当中也充满了火药的味道。在这样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思想家,詹姆斯哈灵顿就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政治思想家。

一、哈灵顿的个人生平介绍

詹姆斯哈灵顿.生于1611年,卒于1677年,终年66岁。他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他生活的时代恰逢英国社会历史巨变的时期。

哈灵顿在少年时代学习非常勤奋,尤其酷爱历史.特别是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在牛津大学肄业后,曾到荷兰、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各国游历。回英后。为在理一世所任用。查理一世死后.便专心从事于政治的著作。哈灵顿

一生最主要的著作是《大洋国》(ne

Commonwealthof0一

ccana),该书写作于1649生1z,印刷发表于1659ff:,秃J(。该书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一度遭禁,1665生Iz才

得以正式问世。

二、哈灵顿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政治学家萨拜冈曾说,政治理论是x.-J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映。如果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是对城邦政治危机的反映,那么,詹姆斯哈灵顿的政治理论就是对l7世纪英困社会政治危机的反映。

在哈灵顿开始构思并写作《大洋国》一书的过程巾,英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42—1648年,英国共爆发了两次内战,均以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从此废除上议院和王权,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并建立了共和政体。克伦威尔于1653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护国主,统掌立法权和行政权,国务会议在行政上仅扮演辅佐角色.议会在立法方面无法发挥独立作用,共和国徒有虚名。

哈灵顿运用历史的、观察的法.通过对英围历史的研究和实际的观察.对英国内战爆发的原冈阐明了自己的

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他认为,英国内战的爆发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在内战爆发之前,传统的英国政府是建立在国王、贵族和民众之间平衡关系之上的,但这种平衡

由于土地所有权从国王和贵族的手中转移到了民众(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及其他阶层的有产者)的手中而遭到破坏,结果便导致了内战。内战的结果使那些在土地转移过程

中已经控制经济权力的人掌握了政权。这种状况以后便无力扭转,即使发生复辟也无能为力。哈灵顿基于这一经济思想,在考察了英国历史以后论证说,英国土地所有权已转移到人民手中,共和国在英国必然将取代君主制。

三、哈灵顿的主要政治思想

哈灵顿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主要论著《大洋

国》是他为英国拟就的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其中涵盖了他全部的政治学说。凝聚着哈灵顿毕生的心血。本文主要依据此书来探究他的政治思想。

(一)哈灵顿的政体思想

哈灵顿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观,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将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结合在一起,以防止它们蜕化成为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和无政府状态。但他井未完全照搬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法,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国家政体取决于它的不同阶层的财产占有比例。他说:“人的依靠财富,不像对其它东西那样是出于选择,而是出于生活必需。”因此,“一个人如果需要面包,那么他就会成为面包施与者的仆人。如果一个人用这种方式来供养全体人民,那么,全体人民就在他的

统治之下。”[11

根据上述理论.他把传统的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进一步演化为君主专制政体、混合的封建君主制以及共和政体.每一种政体取决于不同的财产均势。如果一个人是一片领土的唯一地主.或者这个人的土地超过人民所有的土地。这个人就是君主,他的国家也就是极权的君主政体的国家;如果全体人民都是地主,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使少数人或贵族阶层的范围内没有一个人或相当数量的人能够压倒他们,那么这个国家如果不受武力干预,就是一个民主的共和政体的国家。

对于这一分类,《政治学说史》的作者萨拜因称赞道:

“他的修正案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完全翻新了传统的方

案。”哈灵顿应用财产均势学说于政府分类中.不仅使其政府的分类方法比较客观,而且充分反映出他已经理解并认识到了政治权利形成的原因,由此对社会变革的原因做出客观的解释。正因如此,他的理论更具影响力,更具社会意义。

(二)哈灵顿的政府观

部分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革命主要是因财产不平等而造成的观点,部分源出于基雅维利关于强大的贵族阶

层的存在是与民众欢迎的政府不相融洽的理论.哈灵顿认为共和国政治合法性建立在“财产因素”和“心灵因素”的基础上。前者产生的是权力,后者产生的是权威。

1.财产的因素

所谓财产因素就是财富。他在论述财产条件时,首先

把财产的因素定义为一种人统治另一种人的权力。财产因素带来的是一个人统治另一个人的必然权力,财产的所有权最终决定着政治权力的产生、分配。

2.心灵的素养

哈灵顿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政治权力、政府形式的另

一重要因素——“心灵的素养”。所谓“心灵的素养”指的

是智慧、勇敢等品质。它产生政治权威。

(三)哈灵顿的法治思想

哈灵顿的法治思想根源于他的人性观。哈灵顿认为,人性是多变的,哈灵顿批评了“有善良的人才有善良的法”的说法。他认为。当人们有权决定自己的意志时,一般都知道人性是多变的。哈灵顿提出“有完善的法律则有善良的人”.并认为“好的法律使坏人变好.坏的法律使好人变坏”。

霍布斯反对法治.认为法律不过是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一个人只要具有自然的感官,哪怕他既不能读书,又不能写字.也完全能够发现自己是被自己所惧怕的人统

治着,而不是法律统治着。哈灵顿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法律的威力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纵然没有任何知识,也

不会愚蠢到认为“大炮”是“一堆泥土和石头”,没有任何作用;更不会去畏惧炮手。而不畏惧大炮。

(四)哈灵顿的分权思想

哈灵顿认为不受限制的权力是不稳妥的。在此基础

上哈灵顿初步提出了分权思想。通过分权来限制、均衡政治权力使之处于美德和理性的范围内。

他以两个小姑娘分饼为例.要想分得公平,最好的方法是一个分,由另一个来选。分者如果分得不均,自己就

要吃亏。对蛋糕的均分和选择这一基本的原则反映在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就是由不同的机构来承担其均分和选择的工作。凡是元老辩论过的任何事项,得向人民提出。经人民批准之后,就通过长老的权柄和人民的权力加以制定,两方面汇合起来就制成了法律。

(五)哈灵顿的均势思想

为了防止共和国的蜕化。共和国应该建立在“均势”的基础上。他认为财富是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占有和大小

往往取决于财产的占有和多少。财产不平均的地方,势力

就不平衡:而势力不平衡的地方,就不可能有共和国存

在。财产和权力的均势原则必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才能保证共和国的稳固。为防止土地和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哈灵顿提出了著名的“土地均分法”和“官职轮流法”的思想。

1.土地均分法

哈灵顿在分析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原因,得出这样

一个结论.即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原因是由于缺乏一部维持平等的经济基础的土地法。

根据哈灵顿为大洋国制定的土地法.大洋国的领土

按照每年收两千镑将用这种比例来划分的话。就可以达

到五千份地。两地法规定:任何人目前所拥有的土地每年收入如果超过两干镑,那么除开依法继承以外.在大洋国

境内接受、享用,取得或购买的土地与原有土地合并计算。岁入都不得超过_历千镑.从而排除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的可能性。

2.官职轮流法

哈灵顿认为共和国政府正如人体的血液循环,只有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循环。才能产生新鲜血液以保证共和国政府的身体健康、生命的旺盛和长久。否则政府就要害

重病。他将大洋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区、百代表辖区、部族

议会以及全国议会。大洋国的各级官吏都通过人民的选

举产生.实行轮换制或轮流执政制,任期为一年或三年。这样做就可以保证共和国有足够的后备力量,使共和国处于“永远”变更而义永远如故的状态中。

四、哈灵顿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哈灵顿在《大洋国》提出的三十条法令就是为当时的英国制定的一部共和国宪法草案。哈灵顿惟恐自己被人误解,多次在书中提醒读者,最后又生怕

不谙史迹的渎者误以为他是在编故事,特意在文章结尾处再次阐明写作意图。

作为一位政治思想家,哈灵顿是不幸的。他的名声远不如与他同时代的洛克、霍布斯响.甚至也不如弥尔顿等人,他的政治理想在他的祖国并未得到实现。《大洋国》一

书一经出版就一度遭禁,参加的罗塔俱乐部遭解散,晚年又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虽因病出狱,但身心备受

打击,没有多久,便离开人世,死后埋葬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他的博学、聪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好运。生在

这个时代.他是不幸的,他亲眼目睹了政局动荡、政权交替、军事独裁及王政复辟。然而也正是这个充满危机的时

代.才成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

哈灵顿在《大洋围》一书中,依据法治与分权的准则所提出的两院制、轮流执政制。以及秘密投票选举制,对欧美的政治制度如成文宪法、两院制、秘密投票和总统的

间接选举等.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中外很多学者对哈灵

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英]哈灵顿.何新译.大洋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2]胡康大.英国的政治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3]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f作者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1

71


相关文章

  • 新西兰惠灵顿理工学院地理位置怎么样
  • WWW.SLL.CN 惠灵顿理工学院成立于1904年,是一所由新西兰政府出资建立,拥有100多年教育历史的公立学院.惠灵顿理工学院秉承其一个多世纪的优秀教学科研传统,致力于从基础英语到专科文凭及本科学位等不同层次的全面教育. 惠灵顿理工学院 ...查看


  • 不好意思地承认,这部R级喜剧让我淫笑连连
  • 昨晚肉叔放飞自我,不小心喝多了,停更一天. 今早打开后台,看到好些网友留言,你们居然还惦记着我,感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肉叔一定兢兢业业给大家推荐更多好片. 言归正传,今天的「肉叔日报」五坨资源: 一部政治惊悚片, ...查看


  • 六大心法 锻炼你的生意头脑
  • 作者:吴怡静 生意要成功,必练的看家本领是什么?出身印度北部小农村.家里开鞋店的拉姆.夏蓝〈RamCharan〉会告诉你,「很简单,一定要有生意头脑.」 他从小在父亲与叔叔合开的小鞋店里卖鞋,从进货开始学,每款鞋一次批进六双,尺寸从六号到九 ...查看


  • 滑铁卢战役的过程
  • 滑铁卢战役的过程 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1814-1815年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欧洲各国君主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议.正在举行.在交际舞会.调情嬉笑.玩弄权术[权术]依仗权势玩弄的计谋和手段.和互相争吵之中,像一枚嗖嗖的炮弹飞来这样的消息:拿 ...查看


  • 级别森严害死人:让多少去世的高官两地分居?
  • 原文地址:八宝山级别森严害死人:让多少去世的高官两地分居?作者:秦全耀 也许是东西方文化不同,在我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里,能上墙的要军级以上,入房的要兵团副职及副部级以上,如果太太不够级别,骨灰还不能和丈夫的放在一起,和老婆孩子永远相聚的唯一 ...查看


  • 19世纪法国历史记忆中的滑铁卢战役
  • 19世纪法国历史记忆中的滑铁卢战役 2015-06-09 09:47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顾杭 拿破仑命令近卫军老兵向英军出击 "滑铁卢!滑铁卢!平原黯黯不胜愁!丛林丘壑围场 ...查看


  • WSOP德州扑克玩家必看的十大经典书籍
  • 很多玩家都希望扑克高手们能为他们推荐几本经典的扑克教学书籍,现在福利来了,以下就是高手们推荐最多的十本书籍:(以下由MBP 推荐) <Small Stakes Hold'em>,著名的扑克教授Ed Miller写的. 严格意义上 ...查看


  • 美国铁路"抢食"石油运输
  • 就降低用户燃料成本而言,位于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巨大的油页岩和天然气田对于能源公司和美国经济来说是一个富矿区,但这也为项目物流及运输公司创造了相当大的商机,可将钻井设备和供应物资运入油田,以及将石油运输至炼油厂. 油田淘金 根据2008年美 ...查看


  • 将军与蜘蛛
  • 威灵顿与蜘蛛 威灵顿与蜘蛛的故事由来已久.人们从这位统帅身上看到了坚韧不拔的"蜘蛛精神".在与拿破仑对抗的八年中,威灵顿几乎总是在以劣势的兵力对战优势的法军,但不管战事有多么艰苦,形势有多么危急,他始终没有失去过信心和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