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练习2

文言虚词(二)以

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

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

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文言实词(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

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附:诗歌赏析术语解读表达技巧

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⑴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

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8.(山东)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⑴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⑵“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描写方式:有动静、虚实、点面、正侧、明暗、抑扬、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抒情方式分类:一是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因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用典抒情、从对方入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思念鄜州的妻儿,却说妻子在望月思念长安的自己。“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不说自己舍不得离开送别的朋友,却说朋友舍不得自己,站在送别的码头一直看到天暮。)其中,借景抒情又分为: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移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欲扬先抑)

文言虚词(二)以

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

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

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文言实词(二)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 ②遭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②披散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4.倍,bèi (1)动词 ①背向,背着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②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

7.(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附:诗歌赏析术语解读表达技巧

德的。 ③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 (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

(4)副词,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 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⑴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⑵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⑴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冶的原因。(4分)

⑵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⑶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8.(山东)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⑴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⑵“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描写方式:有动静、虚实、点面、正侧、明暗、抑扬、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抒情方式分类:一是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因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用典抒情、从对方入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思念鄜州的妻儿,却说妻子在望月思念长安的自己。“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不说自己舍不得离开送别的朋友,却说朋友舍不得自己,站在送别的码头一直看到天暮。)其中,借景抒情又分为: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移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欲扬先抑)


相关文章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 ...查看


  • 2016高三总复习课内文言虚词练习
  • 常用文言虚词练习 姓名 分数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 1.门虽设而常关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 3.北救赵而西却秦 4.人非生而知之者, ..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7.君 ...查看


  • [师说]说课稿 1
  • 11.<师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 ...查看


  • 教师说课稿-师说
  • 2009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师说 来源:考试大 2009/10/26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字号:T T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 ...查看


  • 文言虚词练习"何"
  • 文言虚词练习(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 ...查看


  • 高三文言文教学反思
  • 高三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教学反思 周村中学 赵芳 文言文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分值来看,它在150分的总分值中占了19分,而文学常识在今后的高考中也会有多体现,所以它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文言文试题的训练似 ...查看


  • 高中语文 虚词用法复习 鲁人版
  • 语文:虚词用法复习(鲁人版) 教学要点: 1. 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20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2. 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3. 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4. 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5. 区别句末虚词 ...查看


  •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师说]同步练习
  • <师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 .句读之不知 B .凌万顷之茫然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查看


  • 高中文言文过关及冲刺练习
  • 高中文言文过关及冲刺练习(一) 一. 必修文言断句及翻译 1.<烛之武退秦师>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 过关要求: (1)解释下列词语:朝 王 国 戍 ...查看


  • [师说]说课稿
  • <师说>说课稿 (上台,鞠躬)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叫韩凌霄.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韩愈的<师说>.我的说课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说教学法.说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