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

有人说,到了云南,才知道云南遥不可及。是啊,始前猿人化石的发现标志着金沙江两岸是亚洲人类的重要发祥地;青铜文化的古拙久远雕刻着云南文明的曾经鼎盛;少数民族创世史诗、茶马古道上的传奇轶事说不尽云南文化之一隅……其实,云南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与其说云南的遥不可及,不如说她的距离远近在于我们对她的感受与体悟之深度。

为期半个月的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一行同学和老师游览了昆明、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半个月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大理。在大理我们又受到了金花的热情接待。云南的白族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脚穿绣花鞋,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耳坠银饰。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她们的头饰代表了“风、花、雪、月”的含义,这是由于大理以前被称为南昭国,是云南历史最为丰富的地方,它有驰名中外的风花雪月,分别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些景物都很好地在头饰上表现出来。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第二站我们前往香格里拉——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香格里拉站第一天我们参加了藏民家访,品尝了他们特制的酥油茶并观看了他们表演的精彩节目。这次能够亲自来到藏民家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使我感到特别开心。纯朴热情的藏族同胞向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还邀请我们一块舞蹈。他们的服饰很有特色,身上配有很多饰物,显得非常华贵。男子留长发,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是头顶正中戴一个类似银盘的发饰,银盘上铺以红色毡片,周围镶嵌着珊瑚珠和绿松石,中央是一颗硕大的红玛瑙珠。此外,头发两侧还要戴上一串串由各种宝石串成的饰物。男子也戴镶嵌着红玛瑙、绿松石的金银大耳环和各种珠宝串成的项链,但是他们更注重腰间佩戴的腰刀。。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

一般宽约二至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二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表敬意。

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酥油茶是把砖茶熬出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生长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有肉食和奶制品,不少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他们的住房也很有特点,通常是两层楼。屋内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铺地。据说屋内的中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中拄越粗表明家中的财富越多。藏族原来是个游牧民族,因此他们不习惯随身带很多钱,他们把钱全都用在精美的服饰或是修建房屋上,由于藏族人笃信藏传佛教,因此他们把积蓄下的钱也很大部分用在朝拜上了。

第三站就是丽江——世界上著名的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人们都喜欢江南水乡的典雅秀丽,却不知高原水乡更具迷人的魅力。丽江古城地处海拔2400米的滇西北高原之上,但是那里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气候条件特别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河水不结冰、四季如春,是人们居住的理想的地方。

游览了著名的丽江古城,也对纳西族有了一些了解。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仍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丽江古城中的流水是最令我感叹和神往的。古城里布满了淙淙流动的小河溪流,那景象会使人忘却高原,以为置身于江南水乡。丽江城里的水是从黑龙潭流出来的。黑龙潭有众多的泉眼,但更多的水是来自玉龙河,玉龙河水又是来自玉龙雪山,是大雪山的血液和乳汁,它哺育了丽江古城里世世代代的纳西族人民。玉龙河水从黑龙潭流出来,经古城的双石大桥后,分三路流入古城。在古城里又分成数十条清溪,穿街过巷、入院过房,把清清的泉水送到家家户户,使这座高原古城像江南水乡一样,是

之后我们还去了昆明的民族村,懂得了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感受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了解了他们的文化,总之,感触甚多。

这次采风时间虽短,但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的特有风情。他们的淳朴、热情,富有特色的服饰和建筑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起我们的创作欲。我也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那儿的环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那些纯净的土地。我们也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把那些富有特色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

去,把美好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去欣赏。

服设1031

乔梦

云南采风报告

有人说,到了云南,才知道云南遥不可及。是啊,始前猿人化石的发现标志着金沙江两岸是亚洲人类的重要发祥地;青铜文化的古拙久远雕刻着云南文明的曾经鼎盛;少数民族创世史诗、茶马古道上的传奇轶事说不尽云南文化之一隅……其实,云南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与其说云南的遥不可及,不如说她的距离远近在于我们对她的感受与体悟之深度。

为期半个月的云南采风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一行同学和老师游览了昆明、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半个月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大理。在大理我们又受到了金花的热情接待。云南的白族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白族服饰总体上看,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脚穿绣花鞋,手腕上戴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耳坠银饰。头梳独辨,盘于叠成长条形的桃花或印花头巾中间,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穂,她们的头饰代表了“风、花、雪、月”的含义,这是由于大理以前被称为南昭国,是云南历史最为丰富的地方,它有驰名中外的风花雪月,分别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这些景物都很好地在头饰上表现出来。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第二站我们前往香格里拉——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香格里拉站第一天我们参加了藏民家访,品尝了他们特制的酥油茶并观看了他们表演的精彩节目。这次能够亲自来到藏民家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使我感到特别开心。纯朴热情的藏族同胞向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还邀请我们一块舞蹈。他们的服饰很有特色,身上配有很多饰物,显得非常华贵。男子留长发,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是头顶正中戴一个类似银盘的发饰,银盘上铺以红色毡片,周围镶嵌着珊瑚珠和绿松石,中央是一颗硕大的红玛瑙珠。此外,头发两侧还要戴上一串串由各种宝石串成的饰物。男子也戴镶嵌着红玛瑙、绿松石的金银大耳环和各种珠宝串成的项链,但是他们更注重腰间佩戴的腰刀。。

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

一般宽约二至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二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表敬意。

藏族居民的主食为糌粑,喜饮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为主食。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后磨制而成。酥油茶是把砖茶熬出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生长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有肉食和奶制品,不少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他们的住房也很有特点,通常是两层楼。屋内以石块或夯土筑墙,平顶多窗,有院落,屋内以木板铺地。据说屋内的中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中拄越粗表明家中的财富越多。藏族原来是个游牧民族,因此他们不习惯随身带很多钱,他们把钱全都用在精美的服饰或是修建房屋上,由于藏族人笃信藏传佛教,因此他们把积蓄下的钱也很大部分用在朝拜上了。

第三站就是丽江——世界上著名的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人们都喜欢江南水乡的典雅秀丽,却不知高原水乡更具迷人的魅力。丽江古城地处海拔2400米的滇西北高原之上,但是那里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气候条件特别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河水不结冰、四季如春,是人们居住的理想的地方。

游览了著名的丽江古城,也对纳西族有了一些了解。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仍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丽江古城中的流水是最令我感叹和神往的。古城里布满了淙淙流动的小河溪流,那景象会使人忘却高原,以为置身于江南水乡。丽江城里的水是从黑龙潭流出来的。黑龙潭有众多的泉眼,但更多的水是来自玉龙河,玉龙河水又是来自玉龙雪山,是大雪山的血液和乳汁,它哺育了丽江古城里世世代代的纳西族人民。玉龙河水从黑龙潭流出来,经古城的双石大桥后,分三路流入古城。在古城里又分成数十条清溪,穿街过巷、入院过房,把清清的泉水送到家家户户,使这座高原古城像江南水乡一样,是

之后我们还去了昆明的民族村,懂得了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感受了各个少数民族的异域风情,了解了他们的文化,总之,感触甚多。

这次采风时间虽短,但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的特有风情。他们的淳朴、热情,富有特色的服饰和建筑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激起我们的创作欲。我也认识到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那儿的环境,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那些纯净的土地。我们也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把那些富有特色的东西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

去,把美好的东西带给更多的人去欣赏。

服设1031

乔梦


相关文章

  • 云南采风调研报告
  • 云南采风调研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0年10月16号我们坐火车去了云南,开始了云南采风.云南很漂亮,天很美.在那里看到了很多的服装,其实最感兴趣的服装要是藏族了.我也和他们进行了些交流. 开始在藏族聚会上,他们的歌声和舞蹈和独特 ...查看


  • 艺术设计采风报告
  • 难以忘记-会泽采风 现在的学生手中不能没有手机,下课后的生活不能没有电脑,更别说是早上早起看看书,一切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人们不论男女,都会愿意花很长的时间玩游戏,甚至是玩线上扑克牌也不愿意看看书,或者是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看看. ...查看


  • 云南实习报告
  • 云南实习报告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0712102 学号:071210216 姓名:邱晓磊 云南短暂的采风生活过去了,回想想起来,有苦也有甜.最大的感受就是云南的民族建筑风格.云南的民间艺术.云南的古城建筑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其中最另我印象 ...查看


  • "深扎"感动了群众也感动了自己
  • 光明论坛 "深扎"感动了群众也感动了自己 作者:关峡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0日 07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习近平强调," ...查看


  • 笑看云淡风轻--梁旭之[三时]
  • 梁旭:中国出色的NEW AGE音乐家,出身艺术家庭,1994年与谢天笑组建<冷血动物>,1995年与左小诅咒组建NO乐队:1996年组建迷幻摇滚乐队<敏感之花>单曲<五拍>收录摩登天空有声杂志第一期:19 ...查看


  • 论文目录及其格式模板
  • 目 录 王洛宾音乐创作的再思考 ·················································································1 一.王洛宾的音乐创作特征········· ...查看


  • "哈尼交响"回哈尼
  • 4月21日-25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再次组织艺术家赴云南省红河自治州采风和演出.这是我团一年之间第二次登上红河大剧院的舞台,此次一连两场音乐会,不仅有"中外经典"这样的传统曲目,更有前度采风所得,以红河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 ...查看


  • 服装102 何凌 采风报告 2
  • 毕业采风实习报告 学号: 指导老师: (一) 概述: 1.采风时间:2014年1月4日-2014年1月5日 2.采风地点:柳州市融水自治县香粉乡雨卜苗寨 (二) 采风目的: 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老师的带领下实地了解柳州苗寨苗族民族风情 ...查看


  • 采风心得体会
  • 采风心得体会 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 明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形成有着深刻内涵的民族体系,作为学音乐的我们, 不仅要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音乐,还必须从民族的,地域的的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