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与和谐发展.doc

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与和谐发展

作者:张 勤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

[摘要]“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人格健康、人格诸要素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和谐。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对其内容的解读要体现历史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

[关键词]蔡元培 完全人格 教育思想 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张勤(1959- ),女,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江苏 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35-03 教育需要关注人格的健康发展、人格诸要素的协调发展,需要从人性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研究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引领教育过程,最终把人引向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如此的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关于这一问题,蔡元培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以“完全人格”为教育追求,它的价值在于:首先,它关注到教育的大问题——教育的目的,把教育者塑造成何种形象的人;其次,它涉及教育的真问题——教育的内容,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第三,它关怀教育的终极问题——教育的道德,用什么样的教育导引教育者。今天,研究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一、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更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气息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因素在蔡元培身上得到融通,并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

1.时代背景的影响。任何思想意识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环境,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的教育思想的出场, 也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定的关系中形成的,不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而是相反。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历史环境是包括教育思想在内的精神意识形成的土壤。有自觉意识的爱国知识分子蔡元培试图通过“完全人格”教育养成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国民,以强民富国,振兴民族。近代中国社会内忧外患,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全国人民奋起抗争,致力于救亡运动。仕途顺遂的蔡元培目睹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列强瓜分致使中国深受灾难。戊戌维新的失败使忧国忧民的蔡元培认识到仕途之路无法救国济民,于是,他重新选择救国之道——教育兴国。在这条道路上,蔡元培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独特的价值。

2.古越山水的孕育。蔡元培的出生地具有传奇色彩。据说,当年王羲之曾在此养鹅写字,有一天他正在挥毫泼墨,忽然手中的笔凌空飞走,落在右面的弄堂里,此后,该弄堂得名为“笔飞弄”。蔡元培就出生在绍兴笔飞弄9号。这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古城,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画家。如春秋后期的越王勾践、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晋代杰出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王羲之,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贺知章,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等等。蔡元培在这样自然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的优裕之地受到了特殊的滋润和哺育,对他早年的生活影响深厚而悠远。

3.家庭环境的熏陶。蔡元培的家庭成员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他的父亲正直、厚著,母亲贤惠能干,对子女教育有方。蔡元培11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亲朋好友中有人提议集资赡养蔡母及孩子,蔡母婉言谢绝,克勤克俭,倾注全部心血培育三个儿子。蔡母注重培养孩子三点品性:第一,要有“自克”意志。她教育孩子要自立,不能获取不义之财。第二,要有良好的习惯。蔡母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有时陪读到深夜,但她逐步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的习惯。第三,恰当地待人处世。蔡母教育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要严谨、认真、诚实,与人交流前后都要思考和反省是否妥当,注意在合适的时候纠正孩子的不足。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蔡元培独特的气质。

4.传统文化的滋养。蒋梦麟在“试为蔡先生写一笔简照”中这样描述蔡元培:“这位才子,是20岁前后中了举人,接连成了进士,翰林编修,近世的越中徐文长①。”蔡元培5岁入家塾读《百家姓》《神童诗》、四书、五经等。他利用家庭执教的机会,阅读了《说文通训定声》《日知录》《国朝骈体正宗》等书籍,练习做散文、骈文等,这些都为蔡元培的国学修养打下了良好基础。17岁时,蔡元培就以其“笔轻而灵,意曲而达”“与众不同”的好成绩考取了秀才。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举行恩科,蔡元培参试获第一。1892年,26岁的蔡元培中了进士。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称蔡元培为“年少通经”的隽材。1894年,蔡元培升格为翰林院编修。年仅28岁的蔡元培成为“声闻当代、朝野争相结纳”的名士。在赶考的知识分子中,竟有人不知道首创兴中会的孙中山,却知道有“怪八股”之称的蔡元培。

5.西方文明的融合。蔡元培不仅有传统的国学根基,还对西方的科学和学术大势了如指掌,“中西学术的造诣,使他的学问既博大、又精深”②。在近代中国转行时代,蔡元培“一身而兼东西两文化之长”③实在难得。就是这样一位官员并没有安于现状,他抛家离子,自费去当时最发达的欧洲学习,寻找医治国家的灵丹妙药。蔡元培在德国领悟到大学教育的理念,在法国接受了美育思想。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哲学和艺术思想,对冯特的心理学和哲学史、福恺尔的哲学、兰普来西的文明史和司马罗的美术史等也很感兴趣,并参加了兰氏创设的文明史与世界史的研究所工作,接受了比较文明史的训练。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他还注意寻求中外文化的共同点,利用机会极力宣传中国文化。他在杜威60岁生日晚餐会的演说词中自豪地发表特别感想,要求现今的大学要在东西文明的融合中做出贡献,注意“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④,以发生“新意”。中西文化的交汇催生“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生成。此外,蔡元培还积极支持和组织欧洲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勤工俭学活动,一批政治文化素质较高的进步知识分子,较好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建立了中共最早的组织之一——旅欧支部,意外地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人才。正如吴玉章所

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与和谐发展

作者:张 勤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

[摘要]“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人格健康、人格诸要素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和谐。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对其内容的解读要体现历史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

[关键词]蔡元培 完全人格 教育思想 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张勤(1959- ),女,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江苏 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35-03 教育需要关注人格的健康发展、人格诸要素的协调发展,需要从人性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研究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引领教育过程,最终把人引向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人,如此的教育才是道德的教育。关于这一问题,蔡元培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以“完全人格”为教育追求,它的价值在于:首先,它关注到教育的大问题——教育的目的,把教育者塑造成何种形象的人;其次,它涉及教育的真问题——教育的内容,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第三,它关怀教育的终极问题——教育的道德,用什么样的教育导引教育者。今天,研究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一、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更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气息以及他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因素在蔡元培身上得到融通,并有着十分明显的成效。

1.时代背景的影响。任何思想意识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环境,作为意识形态和精神方面的教育思想的出场, 也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定的关系中形成的,不是先有精神后有物质,而是相反。时代背景和具体的历史环境是包括教育思想在内的精神意识形成的土壤。有自觉意识的爱国知识分子蔡元培试图通过“完全人格”教育养成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国民,以强民富国,振兴民族。近代中国社会内忧外患,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全国人民奋起抗争,致力于救亡运动。仕途顺遂的蔡元培目睹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随之而来的列强瓜分致使中国深受灾难。戊戌维新的失败使忧国忧民的蔡元培认识到仕途之路无法救国济民,于是,他重新选择救国之道——教育兴国。在这条道路上,蔡元培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独特的价值。

2.古越山水的孕育。蔡元培的出生地具有传奇色彩。据说,当年王羲之曾在此养鹅写字,有一天他正在挥毫泼墨,忽然手中的笔凌空飞走,落在右面的弄堂里,此后,该弄堂得名为“笔飞弄”。蔡元培就出生在绍兴笔飞弄9号。这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古城,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画家。如春秋后期的越王勾践、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晋代杰出的书法家和文学家王羲之,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贺知章,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等等。蔡元培在这样自然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的优裕之地受到了特殊的滋润和哺育,对他早年的生活影响深厚而悠远。

3.家庭环境的熏陶。蔡元培的家庭成员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他的父亲正直、厚著,母亲贤惠能干,对子女教育有方。蔡元培11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亲朋好友中有人提议集资赡养蔡母及孩子,蔡母婉言谢绝,克勤克俭,倾注全部心血培育三个儿子。蔡母注重培养孩子三点品性:第一,要有“自克”意志。她教育孩子要自立,不能获取不义之财。第二,要有良好的习惯。蔡母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有时陪读到深夜,但她逐步培养孩子早起早睡的习惯。第三,恰当地待人处世。蔡母教育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要严谨、认真、诚实,与人交流前后都要思考和反省是否妥当,注意在合适的时候纠正孩子的不足。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蔡元培独特的气质。

4.传统文化的滋养。蒋梦麟在“试为蔡先生写一笔简照”中这样描述蔡元培:“这位才子,是20岁前后中了举人,接连成了进士,翰林编修,近世的越中徐文长①。”蔡元培5岁入家塾读《百家姓》《神童诗》、四书、五经等。他利用家庭执教的机会,阅读了《说文通训定声》《日知录》《国朝骈体正宗》等书籍,练习做散文、骈文等,这些都为蔡元培的国学修养打下了良好基础。17岁时,蔡元培就以其“笔轻而灵,意曲而达”“与众不同”的好成绩考取了秀才。1889年,光绪皇帝亲政举行恩科,蔡元培参试获第一。1892年,26岁的蔡元培中了进士。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称蔡元培为“年少通经”的隽材。1894年,蔡元培升格为翰林院编修。年仅28岁的蔡元培成为“声闻当代、朝野争相结纳”的名士。在赶考的知识分子中,竟有人不知道首创兴中会的孙中山,却知道有“怪八股”之称的蔡元培。

5.西方文明的融合。蔡元培不仅有传统的国学根基,还对西方的科学和学术大势了如指掌,“中西学术的造诣,使他的学问既博大、又精深”②。在近代中国转行时代,蔡元培“一身而兼东西两文化之长”③实在难得。就是这样一位官员并没有安于现状,他抛家离子,自费去当时最发达的欧洲学习,寻找医治国家的灵丹妙药。蔡元培在德国领悟到大学教育的理念,在法国接受了美育思想。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了康德、叔本华等人的哲学和艺术思想,对冯特的心理学和哲学史、福恺尔的哲学、兰普来西的文明史和司马罗的美术史等也很感兴趣,并参加了兰氏创设的文明史与世界史的研究所工作,接受了比较文明史的训练。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他还注意寻求中外文化的共同点,利用机会极力宣传中国文化。他在杜威60岁生日晚餐会的演说词中自豪地发表特别感想,要求现今的大学要在东西文明的融合中做出贡献,注意“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④,以发生“新意”。中西文化的交汇催生“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生成。此外,蔡元培还积极支持和组织欧洲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勤工俭学活动,一批政治文化素质较高的进步知识分子,较好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建立了中共最早的组织之一——旅欧支部,意外地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一批人才。正如吴玉章所


相关文章

  • 探索和分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探索和分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美育是美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审美实践性,通过深刻理解美育思想,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而且还能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实质就是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美育文化,又汲 ...查看


  •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特征的探讨
  •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特征的探讨 摘要: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具有重政治和重伦理两大特征,形成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的文化特质.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以社会为本位的儒家教育观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而以道家 ...查看


  • 试论蔡元培的婚姻观
  • 试论蔡元培的婚姻观 摘 要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伦理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实践的现代开创者,他的婚姻观是其伦理思想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体现在强调男女平等,主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婚姻:强调爱情是婚 ...查看


  • 论高校美育的任务
  • 第23卷第4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23No.4 论高校美育的任务 谭 雁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摘 要: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教育.高校美育 ...查看


  • 体育的名言
  • 1.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2.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 ...查看


  • 蔡元培的大学观
  • 蔡元培的"大学观"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 ...查看


  • 体育名人名言(3000字)
  • 体育名人名言 1.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古希腊 2.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苏格拉底 3.活动是生活的基础! 4.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 ...查看


  • 蔡元培体育思想
  • 蔡元培体育思想综述 张家浩 体育经济与管理2班 [1**********] 摘要::蔡元培体育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实践中,他倡导"健康第一",深刻揭示了健康的重要性.体育是蔡元培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国 ...查看


  • 传统美育与当代美学建设
  • 作者:袁济喜 <思想战线>(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11期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1)05-0067-05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块.中国的传统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