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想法就是换一种活法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新译】 道在很长时间里没有自己的名字,淳朴、质朴、简朴的大道虽然看起来很微小,但普天之下没有什么力量能让它臣服。

此章老子论述了他的朴道观。

老子首先提出“道”的存在特征。他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曾说“道大”,这里又说“道小”,矛盾吗?不矛盾。“道”本来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无形无状。这里的“小”指小到肉眼看不见。大与小是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的结果,其本质都是“无”。大道的常态是无名无象,无法描述。“道”的质朴自然之性,虽然微不可察,隐而不显,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作用却是十分巨大,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违逆它、支配它,反而要受其生养,尊之贵之,为道所“臣”。

老子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意思是有道的王侯若能按照道的质朴之性去主导自己的身心活动,起心动念合于大道,天下万物就会自然服从,同化于道。

老子接着打了一个比方:“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气与地气交通,地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又化为雨水降下来,滋养万物。不用有为地去分配它,它就会均匀地遍泽万物,不偏私于一类,不偏私于一物,这就是大道朴之性的呈现。人如果能够抱守此道,身心活动同样会呈现天人合一的自均、自运和自化状态。

老子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始制有名”这个“制”有法度、法则之意,“始制有名”是说道生天地万物,不是想怎么生就怎么生,而是有自然法度和自然秩序的。既然一切都已“名亦既有”,我们就要自觉地遵守这些法则、规律、原理去待人接物,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凡事不要过分。“知止可以不殆”,行止相宜,不过度施为,人的生命呈现整体和谐状态,才能不遭受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这里的“止”,不是停止、静止,而是不被任何“有”、“有名”所障碍,不离真心自性,不执着于某个主观想法,让每个念头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过,身心活动的平衡和生命运化的功能不会被破坏,就能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合一的境界。

最后老子又打了个比方:“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道化万物,万物归道,自然而成,就像小河归于大海那样主动自然地归附一样,而不要去人为干涉,让老百姓去过那种自然均等平静的生活。老子倡导这种伟大的朴道精神,是他无为政治的延伸。只要我们奉道而行,自然无为,就会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就可以实现人类向往已久的大同世界。这种精神文明状态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实现而自然实现的,是人类未来的美好归宿,是道治天下而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最后结果,超越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人为地、强迫地搞平均主义,是实现不了世界大同的。

抱守无名之朴,是治国之道,也是传家之道。对于我们修道者来说,守住一颗淳朴道心,过着简朴的道化生活,才能修成质朴的道身。朴身既成,就能做到富贵不奢侈,贫贱不改志。要想守住真我朴身,使后天之我与先天之我融为一体,不能太过执着于名,太过执着于自我认识,生活中很多事情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对错,可你的心中有了是非,有了对错,你的眼里就会生出是非、生出对错来。自我意识有很大的主观性,做人不可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主观认识,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维,许多时候换一种想法就是换一种活法。

大道就在日常中,一个家庭家风如何,教养怎样,往往从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就能看出来。比如我们从这家的孩子是不是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滴水,就知道这个家庭道德教育状况。建议我们的道德传家,就从教育孩子吃干净碗里的饭菜开始,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开始。我们要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饭,浪费粮食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有些人会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生活小节,但小节背后的大道之理却是微而足道的。有些小事放在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就微而足道了。一粒米、一滴水看起来是生活小节,但勤俭、节俭、俭朴的朴道精神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行。老子把俭当作人生三宝之一,老子说“俭,故能广”,是说俭朴可以化作善救天下万物的宽广胸襟。一个人一旦失去人生之宝,丢弃节俭而纵欲挥霍,那是一条不归之路。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新译】 道在很长时间里没有自己的名字,淳朴、质朴、简朴的大道虽然看起来很微小,但普天之下没有什么力量能让它臣服。

此章老子论述了他的朴道观。

老子首先提出“道”的存在特征。他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曾说“道大”,这里又说“道小”,矛盾吗?不矛盾。“道”本来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无边无际,小到无形无状。这里的“小”指小到肉眼看不见。大与小是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的结果,其本质都是“无”。大道的常态是无名无象,无法描述。“道”的质朴自然之性,虽然微不可察,隐而不显,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作用却是十分巨大,没有什么力量能够违逆它、支配它,反而要受其生养,尊之贵之,为道所“臣”。

老子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意思是有道的王侯若能按照道的质朴之性去主导自己的身心活动,起心动念合于大道,天下万物就会自然服从,同化于道。

老子接着打了一个比方:“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气与地气交通,地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升上天空,又化为雨水降下来,滋养万物。不用有为地去分配它,它就会均匀地遍泽万物,不偏私于一类,不偏私于一物,这就是大道朴之性的呈现。人如果能够抱守此道,身心活动同样会呈现天人合一的自均、自运和自化状态。

老子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始制有名”这个“制”有法度、法则之意,“始制有名”是说道生天地万物,不是想怎么生就怎么生,而是有自然法度和自然秩序的。既然一切都已“名亦既有”,我们就要自觉地遵守这些法则、规律、原理去待人接物,要适可而止,留有余地,凡事不要过分。“知止可以不殆”,行止相宜,不过度施为,人的生命呈现整体和谐状态,才能不遭受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这里的“止”,不是停止、静止,而是不被任何“有”、“有名”所障碍,不离真心自性,不执着于某个主观想法,让每个念头如行云流水一样自然流过,身心活动的平衡和生命运化的功能不会被破坏,就能达到身心合一、形神合一的境界。

最后老子又打了个比方:“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道化万物,万物归道,自然而成,就像小河归于大海那样主动自然地归附一样,而不要去人为干涉,让老百姓去过那种自然均等平静的生活。老子倡导这种伟大的朴道精神,是他无为政治的延伸。只要我们奉道而行,自然无为,就会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就可以实现人类向往已久的大同世界。这种精神文明状态是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实现而自然实现的,是人类未来的美好归宿,是道治天下而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最后结果,超越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人为地、强迫地搞平均主义,是实现不了世界大同的。

抱守无名之朴,是治国之道,也是传家之道。对于我们修道者来说,守住一颗淳朴道心,过着简朴的道化生活,才能修成质朴的道身。朴身既成,就能做到富贵不奢侈,贫贱不改志。要想守住真我朴身,使后天之我与先天之我融为一体,不能太过执着于名,太过执着于自我认识,生活中很多事情无所谓是非,无所谓对错,可你的心中有了是非,有了对错,你的眼里就会生出是非、生出对错来。自我意识有很大的主观性,做人不可过于执着于自己的主观认识,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维,许多时候换一种想法就是换一种活法。

大道就在日常中,一个家庭家风如何,教养怎样,往往从一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就能看出来。比如我们从这家的孩子是不是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滴水,就知道这个家庭道德教育状况。建议我们的道德传家,就从教育孩子吃干净碗里的饭菜开始,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开始。我们要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西部地区和偏远山区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饭,浪费粮食是一种犯罪的行为。

有些人会说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生活小节,但小节背后的大道之理却是微而足道的。有些小事放在一个人身上是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就微而足道了。一粒米、一滴水看起来是生活小节,但勤俭、节俭、俭朴的朴道精神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行。老子把俭当作人生三宝之一,老子说“俭,故能广”,是说俭朴可以化作善救天下万物的宽广胸襟。一个人一旦失去人生之宝,丢弃节俭而纵欲挥霍,那是一条不归之路。


相关文章

  • [活法]你的愿望必须强烈到让你朝思暮想,无时无刻都记挂在心
  • 微信公众号:中外名著语录全集(yuluquanji)每天了解一本书或一位名人~ [作者:稻盛和夫(日本)] <活法>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原书由日本SUNMARK出版社出版,被誉为日本21世纪励志第一书.稻盛和夫是日本两 ...查看


  • [活法]阅读分享
  • <活法>阅读感悟 --克服,然后进步 初来培训第一天,公司便郑重地向我们这一批新员工推荐了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活法>和<干法>系列.在培训之余,我阅读了<活法>的第一卷,书中稻盛和夫先生从他的 ...查看


  • 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 做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赢利!做企业人的目标是什么?帮企业赢利!然而,为什么在财务报表形势喜人.经营业绩节节攀升的同时,我们还会听到公司员工对老板的私下抱怨,看到高层们面对发展的十字路口无法舒展的愁眉,甚至此时正目睹着各界舆论对业界翘楚.时代精 ...查看


  • [活法]读书心得 1
  • 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我感觉贯穿本书始终的是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信念是人对于未来计划的巨大信心和愿望的集合.为了这个信念,我们努力奋斗,并在此过程中迸发出超乎平常的勇气和能力.它鼓舞人前进,给人精神上的支撑.信念是动力,是解决所有困难时力量的源 ...查看


  • 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
  • <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 第十组组员:陈艳灵 刘丹 刘琳 刘雅莹 相龙华 赵玉婷 刘力韵 目录: 1. <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译本 2. 作者及写作背景 2.1 埃利希生平 2.2 埃利希时代背景 2.3 埃利希知识背 ...查看


  • 你有知己吗?
  • 迫切 想把自己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唯恐 明早一觉醒来 , 此时的感触与想法连同梦境一起逝去. 可寝室早已熄灯,故 用手机word慢慢拼写出来. 昨天才开始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生的远行> , 其中有一节说到章士钊之子章用与季老一 ...查看


  • 活法-读书心得
  • 读稻盛和夫<活法>的观点和学习体会 在日本企业界,有一个"经营四圣"的说法,即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和日本京瓷集团的稻盛 ...查看


  • 法社会学方法
  • 法社会学方法 ---关于"活法"[奥]欧根・(,) 摘要:,,必须从社会中寻找.我们发现,简单陈旧的奥地,是完全被漠视的,代之发挥作用的是大量习惯法.以此为起点,就逐渐发展出"活法,是那些支配着社会生活本身的规 ...查看


  • 目标是成功人生第一步
  • 心怀大爱 上善若水 1目标的重要性 社会永远是不公平的,机会同样也是不公平的.它们更倾向于有实力,有准备的人! 任何一个时代,小民总是受剥削和压迫的,除非自己抗压非常好,否则不能脱颖而出! 现在很多朋友都想创业,包括我.请问各位朋友,这个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