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细胞与功能障碍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关键词:肝细胞 功能障碍

姓名:张亮 学号:2010223438 班级:10影像三班

各种病因除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外,同时被激活的肝脏细胞也可自分泌和(或)旁分泌诸多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等,这些失调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肝细胞损害的发生、发展中起

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细胞是完成肝脏功能的主要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合成胆汁及胆红素;参与脂类与激素的代谢和生物转化等。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 临床上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

肝细胞的损害可导致机体以下功能变化:

一、代谢障碍

1)糖代谢障碍:

①肝细胞大量死亡使肝糖原贮备明显减少。

②受损肝细胞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肝糖原转变为葡萄糖过程障碍。 ③肝细胞灭活胰岛素功能降低,可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加,出现低血糖。

当肝细胞发生弥漫性的严重损害时,当血糖低于60-70毫克%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此时病人感到软弱、疲乏、头晕。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葡萄糖的氧化,而脑糖原的贮存量极少,主要依靠血液供给葡萄糖。当血糖急剧降低至40毫克%时,由于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发生低血糖性昏迷。

另一方面,由于肝细胞损害,不能及时地把摄入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患者胞餐后可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血糖升高,即糖耐量降低。

2)蛋白质代谢障碍:

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的含量改变。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肝细胞可合成自身细胞的结构蛋白外,还合成约31种血浆蛋白发挥不同的作用。当肝细胞大量死亡或代谢严重障碍时,白蛋白合成明显减少,可致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可引起: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水肿;白蛋白所担负多种物质的运输功能受到影响。

肝细胞严重损害,在肝脏和成的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是肝病患者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

球蛋白增多:主要是γ-球蛋白增多。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肝脏疾患时,由于抗原的剌激,γ-球蛋白产生增多。β-球蛋白是由肝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合成的。肝脏疾患时,β-球蛋白常常也是增多,特别是在胆汁淤滞时,血中β-球蛋白明显升高,这可能与脂类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此外肝细胞合成多种运载蛋白功能障碍(如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也可导致相应的病理改变;急性期反应蛋白减少,机体防御功能下降。

3)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

水肿: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常有体液的异常聚集,被称为肝性水肿。

早期表现为肝性腹水,随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尿量减少、下肢水肿。 其机制是:肝脏假小叶形成,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醛固酮ADH 增多;晚期并发

肝肾综合症。

低钠血症:虽醛固酮增多,但低钠血症仍常见,往往是病情危重表现,低于125mmol/l

提示预后不良。

机制:长期限盐饮食;出现腹水后,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同时肝功能障碍又使其灭活减少,水重吸收增多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利尿放腹水致钠丢失。

低钾血症

机制:肝硬化晚期出现大量腹水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肝功能障碍又使醛固酮灭活减少; 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钾摄入减少; 利尿使钾丢失过多,这些均致肾排钾增多而致低钾血症。

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缺氧 贫血 血氨增高

代谢性碱中毒

血氨增高 低钾血症

4)维生素代谢:肝脏对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和转化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需要胆汁酸盐的协助;

维生素A 、D 、E 、K 等主要储存在肝脏;

肝脏参与维生素代谢转化: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 维生素D3的C25位羟化。

肝功能不全导致维生素代谢异常,患者出现:暗适应障碍(夜盲症)、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变而来,是肝脏清除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方式。 进入机体的药物、毒物、废料和重金属等从胆汁中排出。

肝脏对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排泄,必须经过肝细胞的摄取、生物转化、输送及排出等一系列过程。肝脏排泄功能降低时,由肝道排泄的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机体中毒。

肝功能障碍可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内胆汗淤积症。

高胆红素血症:

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排泄等功能障碍,患者伴有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等黄染的临床表现。称为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是指肝细胞对胆酸摄取、转运和排泄功能障碍,以致胆汁成分(胆盐和胆红素)淤积肝内和反流入血。

常有黄疸、瘙痒、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肠菌繁殖加快,发生内毒素血症等表现。

三、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常表现自发性出血,鼻子出血、皮下出血等: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绝大多数凝血因子(ⅠⅡⅦⅨⅩⅪⅧ);

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蛋白C 、抗凝血酶-III 等重要的抗凝物质也由肝细胞合成; 纤溶蛋白功能异常:肝细胞合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等;

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异常。

因此,肝细胞在凝血与抗凝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可诱发DIC 。

四、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休克期的缺血、瘀血引起肝脏的损害,可使由肠道入血的细菌内毒索不能充分解毒,促使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肝脏的损害可引起或加重物质代谢的紊乱,进一步促进肝脏的解毒、屏障、代谢功能明显降低。

药物代谢障碍 :肝功能障碍,白蛋白减少,使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

肝硬化侧枝循环建立使药物绕过肝脏免于被肝细胞代谢。因此,肝病患者要慎用药;一些药物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可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引起药物中毒。

解毒功能障碍: 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氧化、还原、结合、水解、脱氨等方式,其中主要是氧化和结合解毒, 易导致肝性脑病。

1. 氧化解毒-最常见的解毒方式。一些有毒物质经肝脏氧化后,被破坏而失去毒性。

在肠内经腐败作用所产生的胺类,可由肝组织内的单胺氧化酶及二胺氧化酶的

作用,先被氧化成醛及氨。醛再被氧化成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及水;

2. 氨在肝内合成尿素——结合解毒-体内最重要的解毒方式;许多有毒物质不能在体

内被氧化或还原,或经氧化或还原仍有毒性。这类物质的解毒方式是在肝细胞

的内质网中与葡萄糖醛、硫酸盐、甘氨酸等结合,生成无毒、毒性较小而易于

溶解的化合物,然后从体内排出。

3. 肝脏能合成葡萄糖醛酸,因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解毒方式最常见。食物残渣在大

肠内腐败后,常产生许多有毒的酚类化合物,被吸收后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

合解毒。也能与硫酸盐结合解毒。

4. 色胺酸在大肠内腐败生成有毒性的吲哚,被吸收后先在肝内氧化成为吲哚酚,然后再与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无毒的尿蓝母,随尿排出。

激素灭活功能减弱:很多激素被肝细胞灭活,肝细胞也是很多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因此,肝细胞受损时,由于激素灭活减少等原因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五、血清酶的改变

肝脏是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酶的含量极为丰富。肝细胞受损或肝功能障碍时,可反映到血清中某些酶的改变。临床上常利用血清中某些酶的变动来衡量肝脏功能,了解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或胆道系统的阻塞情况。

肝脏作为物质代谢的中心器官,具有多种功能,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影响到机体一系列的功能作用。但是肝脏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和再生能力,能够很快地得到修复。

参考文献

1. 《休克期发生肝功能障碍的机理是什么?》

出处《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7卷第3期

2. 肝衰竭与肠屏障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连佳 韩涛

出处:《肝脏》 2012年第1期

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冰(综述) 汪根树 陈规划(审校)

出处:《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5期

4. 失血量和肝脏损伤与消耗性凝血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光斌 高劲谋 胡平 李昌华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

5. 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作者:刘军 公伟

出处:《山东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

6. 肝功能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手术期诊治

作者:赵永强

出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

7. 题名:肝硬化性心肌病:肝脏疾病循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 作者:刘璟瑜 曾朝荣

出处:《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

8. 肝脏疾病疑血功能障碍与内毒素血症

作者:戴立里 徐葆元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

肝脏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关键词:肝细胞 功能障碍

姓名:张亮 学号:2010223438 班级:10影像三班

各种病因除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外,同时被激活的肝脏细胞也可自分泌和(或)旁分泌诸多生物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等,这些失调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肝细胞损害的发生、发展中起

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细胞是完成肝脏功能的主要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合成胆汁及胆红素;参与脂类与激素的代谢和生物转化等。

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 临床上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

肝细胞的损害可导致机体以下功能变化:

一、代谢障碍

1)糖代谢障碍:

①肝细胞大量死亡使肝糖原贮备明显减少。

②受损肝细胞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降低,肝糖原转变为葡萄糖过程障碍。 ③肝细胞灭活胰岛素功能降低,可使血中胰岛素含量增加,出现低血糖。

当肝细胞发生弥漫性的严重损害时,当血糖低于60-70毫克%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此时病人感到软弱、疲乏、头晕。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葡萄糖的氧化,而脑糖原的贮存量极少,主要依靠血液供给葡萄糖。当血糖急剧降低至40毫克%时,由于脑的能量供应不足,发生低血糖性昏迷。

另一方面,由于肝细胞损害,不能及时地把摄入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患者胞餐后可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的血糖升高,即糖耐量降低。

2)蛋白质代谢障碍:

主要表现为血浆蛋白的含量改变。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肝细胞可合成自身细胞的结构蛋白外,还合成约31种血浆蛋白发挥不同的作用。当肝细胞大量死亡或代谢严重障碍时,白蛋白合成明显减少,可致低白蛋白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可引起: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水肿;白蛋白所担负多种物质的运输功能受到影响。

肝细胞严重损害,在肝脏和成的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是肝病患者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

球蛋白增多:主要是γ-球蛋白增多。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肝脏疾患时,由于抗原的剌激,γ-球蛋白产生增多。β-球蛋白是由肝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合成的。肝脏疾患时,β-球蛋白常常也是增多,特别是在胆汁淤滞时,血中β-球蛋白明显升高,这可能与脂类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此外肝细胞合成多种运载蛋白功能障碍(如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也可导致相应的病理改变;急性期反应蛋白减少,机体防御功能下降。

3)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

水肿:严重肝脏疾病患者常有体液的异常聚集,被称为肝性水肿。

早期表现为肝性腹水,随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尿量减少、下肢水肿。 其机制是:肝脏假小叶形成,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醛固酮ADH 增多;晚期并发

肝肾综合症。

低钠血症:虽醛固酮增多,但低钠血症仍常见,往往是病情危重表现,低于125mmol/l

提示预后不良。

机制:长期限盐饮食;出现腹水后,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同时肝功能障碍又使其灭活减少,水重吸收增多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利尿放腹水致钠丢失。

低钾血症

机制:肝硬化晚期出现大量腹水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素-血管紧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肝功能障碍又使醛固酮灭活减少; 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钾摄入减少; 利尿使钾丢失过多,这些均致肾排钾增多而致低钾血症。

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缺氧 贫血 血氨增高

代谢性碱中毒

血氨增高 低钾血症

4)维生素代谢:肝脏对维生素的吸收、储存和转化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需要胆汁酸盐的协助;

维生素A 、D 、E 、K 等主要储存在肝脏;

肝脏参与维生素代谢转化: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 维生素D3的C25位羟化。

肝功能不全导致维生素代谢异常,患者出现:暗适应障碍(夜盲症)、出血倾向、骨质疏松等。

二、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内由胆固醇转变而来,是肝脏清除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方式。 进入机体的药物、毒物、废料和重金属等从胆汁中排出。

肝脏对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排泄,必须经过肝细胞的摄取、生物转化、输送及排出等一系列过程。肝脏排泄功能降低时,由肝道排泄的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蓄积,导致机体中毒。

肝功能障碍可产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内胆汗淤积症。

高胆红素血症:

对胆红素的摄取、运载、酯化、排泄等功能障碍,患者伴有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等黄染的临床表现。称为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是指肝细胞对胆酸摄取、转运和排泄功能障碍,以致胆汁成分(胆盐和胆红素)淤积肝内和反流入血。

常有黄疸、瘙痒、对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肠菌繁殖加快,发生内毒素血症等表现。

三、凝血功能障碍

病人常表现自发性出血,鼻子出血、皮下出血等: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绝大多数凝血因子(ⅠⅡⅦⅨⅩⅪⅧ);

抗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蛋白C 、抗凝血酶-III 等重要的抗凝物质也由肝细胞合成; 纤溶蛋白功能异常:肝细胞合成纤溶酶原、抗纤溶酶等;

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异常。

因此,肝细胞在凝血与抗凝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可诱发DIC 。

四、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休克期的缺血、瘀血引起肝脏的损害,可使由肠道入血的细菌内毒索不能充分解毒,促使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肝脏的损害可引起或加重物质代谢的紊乱,进一步促进肝脏的解毒、屏障、代谢功能明显降低。

药物代谢障碍 :肝功能障碍,白蛋白减少,使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

肝硬化侧枝循环建立使药物绕过肝脏免于被肝细胞代谢。因此,肝病患者要慎用药;一些药物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可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易引起药物中毒。

解毒功能障碍: 肝脏的解毒功能有氧化、还原、结合、水解、脱氨等方式,其中主要是氧化和结合解毒, 易导致肝性脑病。

1. 氧化解毒-最常见的解毒方式。一些有毒物质经肝脏氧化后,被破坏而失去毒性。

在肠内经腐败作用所产生的胺类,可由肝组织内的单胺氧化酶及二胺氧化酶的

作用,先被氧化成醛及氨。醛再被氧化成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及水;

2. 氨在肝内合成尿素——结合解毒-体内最重要的解毒方式;许多有毒物质不能在体

内被氧化或还原,或经氧化或还原仍有毒性。这类物质的解毒方式是在肝细胞

的内质网中与葡萄糖醛、硫酸盐、甘氨酸等结合,生成无毒、毒性较小而易于

溶解的化合物,然后从体内排出。

3. 肝脏能合成葡萄糖醛酸,因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解毒方式最常见。食物残渣在大

肠内腐败后,常产生许多有毒的酚类化合物,被吸收后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

合解毒。也能与硫酸盐结合解毒。

4. 色胺酸在大肠内腐败生成有毒性的吲哚,被吸收后先在肝内氧化成为吲哚酚,然后再与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无毒的尿蓝母,随尿排出。

激素灭活功能减弱:很多激素被肝细胞灭活,肝细胞也是很多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因此,肝细胞受损时,由于激素灭活减少等原因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五、血清酶的改变

肝脏是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酶的含量极为丰富。肝细胞受损或肝功能障碍时,可反映到血清中某些酶的改变。临床上常利用血清中某些酶的变动来衡量肝脏功能,了解肝细胞的损害程度或胆道系统的阻塞情况。

肝脏作为物质代谢的中心器官,具有多种功能,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影响到机体一系列的功能作用。但是肝脏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和再生能力,能够很快地得到修复。

参考文献

1. 《休克期发生肝功能障碍的机理是什么?》

出处《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27卷第3期

2. 肝衰竭与肠屏障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连佳 韩涛

出处:《肝脏》 2012年第1期

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冰(综述) 汪根树 陈规划(审校)

出处:《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5期

4. 失血量和肝脏损伤与消耗性凝血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黄光斌 高劲谋 胡平 李昌华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

5. 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

作者:刘军 公伟

出处:《山东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

6. 肝功能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围手术期诊治

作者:赵永强

出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

7. 题名:肝硬化性心肌病:肝脏疾病循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 作者:刘璟瑜 曾朝荣

出处:《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

8. 肝脏疾病疑血功能障碍与内毒素血症

作者:戴立里 徐葆元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


相关文章

  • 肝脏的生化功能
  •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机体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 ...查看


  •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 第二章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日期:2009-04-1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第二章 肝功能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功能,包括帮助将吃进去的各种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合成与 ...查看


  • 肝功能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怎么看?
  • 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有哪些?肝功能检查正常值是多少?肝功能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肝功能检查化验单怎么看?检查肝功能时必须所有肝功能检查项目都要检查吗?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肝功能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参考值应以检测医院为准) 一.肝功能检查-谷丙 ...查看


  • !8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 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第一节 肝脏损伤的生理学和形态学基础 肝脏是药源性组织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常常是首当其冲受损的靶器官. 一.肝脏的生理学基础: 1.参与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分泌胆汁,激素.内源性废物代谢等. 2.过滤作用 ...查看


  • 肝功检查基本项目的临床意义
  • 肝功检查基本项目临床意义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等,其中ALT 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 持续升高,数值超过 ...查看


  • 肝功肾功临床意义
  • 肝功能检查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 ...查看


  • 兽医病理生理学(二)(华中农业大学)
  • 第九章 发 热 (fever ) 动物的正常体温 牛:38.0 -39.0℃ 猪:38.0 - 39.5℃ 家禽:41.0-42.0℃ 兔子: 38.5 - 39.5 ℃ 狗: 37.5-38.5℃ 一般的幼龄动物正常体温比成年动物的正常体 ...查看


  • 怎样看血液体检报告单
  • 怎样看血液体检报告单 临床生化检验正常值参考: 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直接胆红素(db): 当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肝细胞损害或胆道梗阻胆汁排泄障碍,临床出现黄疸.胆红素代谢 试验可以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类黄疸以及了解肝脏损害程度 血清总胆红素( ...查看


  • 实验室检查
  • 患者心悸2天,心电图表现如下,作出心电图诊断.(1)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550次/分f 波.(2)R-R间距绝对不匀齐.心率l28次/分.(3)QRS波群形态正常.要点:心房颤动. 心电图表现如下,作出心电图诊断.(1)提早出现的宽大畸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