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可记忆知识点:老龄化 65岁大于7%或60岁大于10% 易出考题(上课讲的):如何应对老龄化?(大题)

思路:分析什么是老龄化,老龄化会带来什么影响,每一项影响的具体措施 回答: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因为老龄化老人多,老人需要完善的保证体系来养老,

这样才可以减轻社会负担),实行积极的生育政策(即鼓励生育,有了子嗣就可以使老人养老的到更好的保障)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大批量集团性由发达地区(旧大陆)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

由经济好的地方到差的地方(为殖民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因素为主导 由经济落后区向经济发达区迁移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大题)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

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对迁入地迁出地两地周边的影响:带动交通发展,加强了周边与两地的沟通联系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思路:迁出地影响-------迁入地影响--------对二者周边的影响-------结合具体题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变革、自然环境 经济为主导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做题时一

定要仔细审题

2、美国(美国的人口迁移应该是要掌握的)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即最大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

(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 (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 (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

(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一定要理解)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 生态平衡

知识外扩:

若此图为某地海拔图,分析地势的起伏

答:第一阶段由200-300 为上升的趋势

第二阶段已知两端都为300,则前半段仍为上升趋势,后半段为下降趋势 第三阶段两端都为300,前半段延续了下降的趋势,后半段上升

掌握分析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类似图中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背知识点:1. 集聚效应定义: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集中,形成功能区,只要有三种

做题时注意要点:(1)高级住宅区在绝大多数的地图中位于风景好,环境好,交通极为便、利的城

市外围,远离工厂,而且上游或上风向不会有工厂。距离市中心不会特别远。

(2)遇到选择工业区位置时要考虑风向和水流方向

(3)分析一个地方适合发展什么,要考虑它的位置,所处自然环境等等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定义: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主要有三种: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节后的形成,影响因素众多,(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即租金,和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均为正相关。(2)社会因素 :收入,知名度,种族……(3)历史因素

城市发展历程:

随着乡村一点点发展,第二产业兴起,出现了工业生产区域

工业带来污染,且市中心租金高,为追求利润,工业区向城市外围移动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此课知识点简单,总结为表格

城市等级按照人口多少来划分,人越多,等级越高。

重点:1.了解城市所能提供的服务

2.明确城市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源越丰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月充足;

交通越便利,服务范围越大。这些都是可以让城市发展为高级别城市的因素。 3.明确嵌套效应的原理

第三节 城市化 重点

这一小节总结的都是关键性知识点,大部分为上课老师讲的重点,也要多看书。没有废话 易错点:城市化指的是一个过程,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

重点:1.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小城市逐渐变为大城市,大城市变为特大城

市,形成了很多的小城市,这就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 非农业人口 上升 → 城市等级 提高 → 城市规模 变大 → 用地面积 变大 3.①外来人口进入城市

②划定经济特区(转变为城市) 4.自发城市化流程图:(宝贵的笔记 蛤蛤)

进城务工→生产力提升→技术水平提升→解放了劳动力→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

需求劳动力→非农业人口提升→城市化 5.人口迁移进城市 推力和拉力 见教材P 31 拉力最重要:提供高收入和就业机会 6.城市化进程:

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见教材P33上方图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主要指不好的影响) 地理环境:自然:大气,水,土壤,植被 人文:社会,……………………

自然华景的影响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角度思考,详细阅读书P36页内容,充分理解。

8.理解书p38页生态建设的概念

易出的大题:1如何缓解城市化对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

思路:要明确会带来哪些压力,针对不同的压力提出解决方法,有时候也要结合具体语境。

答案:合力城市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题中具体的问题

2.书P35P37活动十分重要,一定要明白! 易错点:1.区分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区别。

逆城市化:处于城市化的后期,指城市居民为了更好地生活环境到乡村生活,城市中人口减少。

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中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临近城区的郊区也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人口增加。

2.中国目前城市化不协调,属于畸形发展→假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是什么?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渔业(了解即可)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

(2)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联系

重点:(1)市场和对农产品的选择有关

(2)自然因素,即水,地形,气候,土壤是必须投入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的人

为控制可以让农业生产更好。

(3)交通的发展→货物可以到更远的地方而不变质→市场扩大 (4)热量决定能否种,市场决定是否种。

扩展:中国几大优质土壤种类 黑土地 东北

酸性红壤 江南 适合种植茶树 紫土地 四川盆地 水稻土 长江中下游

农业地域的形成

区位选择=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思想要一直牢记) 详细请阅读书P45页

五大农业地域类型重点: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2.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

重点及易错点:(1)能导致产量少的因素:地少,单产低

(2)商品率低→因为人多且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小

农经济

(3)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4)提高商品率的方法:

控制人口,提升科技,建修水利,机械化水平提高,规

模扩大

(5)季风降水变率大,易造成旱涝灾害(平原尤其严重,

因为地势平缓积水无法排出)

3.商品谷物经济

仔细阅读书P50页

此图中,位于上方的小麦区为春小麦,春种秋收,下方小麦区为冬小麦,秋天种,来年五六月收。

4.大牧场放牧业

羊 羊

美国,阿根廷以牛为主(肉牛),澳大利亚和南非以羊为主

分析:①地理位置 位置→气候→降水→草

②因素 详细阅读P51案例四 商品率高,地广人稀,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海

港)

书P52活动3: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交通不便捷

5.乳畜业

务必仔细分析其区位因素,P52活动必须明白

复习时,不需要做太多课外的题,将练习册大小本中题掌握肯定足够了,考试不会比那个难,每一道题都要弄明白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1. 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 水源 土地

社会经济:劳动力,政策,科技,原料,动力,运输,市场 所有的区位因素共同作用 决定 工业的地点

2. 决定工业导向型的因素:在总投入中占比例最大的因素 ∵ 比例最大 ∴ 靠近 例如,家具厂生产家具有以下几个过程

(1) 砍树制成原料 (2) 加工 (3) 生产成品 (4) 销售

分析过程,在制作原料的时候,原料是树木,而制成的家具内部用空间,而且易受损,在运输成品的时候,相比原料,运输的体积更大。体积更大就需要花费更多资金在交通运输上,因此增加了成本。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投资方会把加工厂建造在靠近市场的地方,由此降低运输成品的费用。这样的工业叫做市场导向型工业。 同理,原料易受损易变质的应该建厂在原料产地,如水果加工业。

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拼装加工的,应建厂在劳动力充足的地区,代表工业如服装,电子装配等。

需要大量动力的,如电解铝等,应建厂于靠近动力源的地方,比如火电厂水电站,来降低能源在运输中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技术导向性工业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拥有科学知识的专业型人才,会建厂在教育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周围,如飞机制造,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工业。

3.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在不断变化,具体变现为:某些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下降,

某些上升。

(1)∵ 科学技术水平上升 ∴ 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依赖性下降

(2)∵ 环保意识增强 ∴ 环境质量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 ∴ 要减小污染(见书P61

图 很重要~)

(3)∵ 政策会带来很多优惠 带来收益 ∴ 政策区位因素变重要 (4)∵ 投资者心理原因 ∴ 投资者心理变重要 有时会变成主导因素

详解科技水平影响:(蛤蛤 从皮震那里问到的~)

→ 使用量变少 → 依赖变小

答工业区位的选择大题思路:(重点) 区位选择,即在哪。

一.考虑经济(是否挣钱 需要通过所有区位因素来判断)

运得多了

二.考虑环境(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污染大气的要再下风向 污染水的要在下游 产生固体污

染物的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复习:小本P107-1,2,5,8,14

大本P45下方表格 P47左半所有表格 P47右上活学巧用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

工业与工业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两种

1. 供需上的联系:一个工业生产另一个工业所需要的东西,二者及有了供需上的联系。 这种供需上的联系大多为自发形成的,例如鞍山的重工业,有挖掘原料

有加工,有再加工,有销售,环环相扣,供需上密不可分。多为传统工业

2. 空间上的联系:及公用基础设施,或者公用能源,交通等。多为规划形成的,如深圳经济特

区。先建设好基础设施和交通,再招商引资。多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集聚

因为有了工业联系,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区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集聚的原因:降低成本

工业集聚 → 基础设施得到建设,交通费用减少,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成本下降 → 降低成 → 利润最大化

工业分散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比如iphone的生产,研发需要高新技术,原料生产需要在各个原料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拼装需要劳动力。所以,将这些放在一起不太可能,因此就有了工业分散。

工业分散 → 利用各地优势 → 降低成本(每个零件成本最低化)→ 利润最大化

复习:大本P50左边中间关系图 P51左上表格(重要) 小本P109-7,11,12 P110-14(2)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划分标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形成的工业区为传统工业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形成的工

业区叫做新工业区。时间是划分标准。

误区:新工业区除了进行高新产业以为,也会有传统工业。以书P69的意大利中部东北部工业区

为例,建造时间在50年代以后,是新工业区,其中除了少数高新技术产业外,大部分为手工业制造业等传统工业。所以说,新工业区里面没有传统工业是错误的。

书上一共列举了三个案例,下面我分析鲁尔区,意大利中部东北部,美国硅谷。

鲁尔区:老工业基地,交通便利,处于经济发达区,市场需求大,水源丰富,等等。这些都是的它取得了成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面对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图:

答题思路:在答所有传统工业区衰落的解决措施时,都可以按照表上的这四步来答,即使地点换了,思路不变。第一句话一定答调整工业结构,然后结合题,具体答出对于工业布局(即位置)和优化环境的具体措施。

意大利和硅谷: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建立的新工业区硅谷。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有着大批

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体系,本国经济高度开放,政策支持,用水方便,交通便利,使得众多手工业加工业制造业小企业在此形成。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东部,它有以下特点(即高新技术产业的普遍特点):有专业技术人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高,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人才云集。硅谷特有的特点:市场稳定(美国防部军事订货)和创新文化。

答题思路:如果让你判断此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否合适,就要考虑这个地方教育程度是否高,环境是够足够好。只有满足这两点基础要求才行。 下面对比一下硅谷和意大利的异同点:

下面对比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复习:大本P53-56表格 P55-例一 P56-例二 小本P112-13(4) P111-4,8,9,10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

大宗指的就是量很大的东西。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运量(2)运价(3)时间(4)有无路线

此处知识点比较简单……

3.交通运输布局

(1)多种交通方式互相之间有联系,就形成了交通运输布局。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因素 2’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3’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一切交通运输布局的建设都是为了经济利润最大化。仔细分析书P80案例,不会的问我或老师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方式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聚落沿交通线路发展,为的是出行方便(生活出行和工农业运输) 知识点:现代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影响因素:(1)资源(2)交通

2.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影响主要有两个 (1)商业网点的位置 (2)商业网点的密度

密度:如P84上方图,山区起伏的地势使得交通建设不发的,聚落比较少,人少,所以商业网点就少,密度小。 相比之下,农村等偏远地区一个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更广。 地势起伏大 → 交通不发达 → 聚落少 → 商业网点密度小

位置:交通便捷处,奉行交通最优原则和市场最优原则。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利于商业网点的集聚,会形成商业中心

误区:商业网点≠商业中心

下面是二者区别:

复习:小本P113-1,2,6,9,10,13(1)

P115-3,4,6,8,9,13(5),14(1)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影响?怎么办?

1. 回顾随历史变化,人地关系的转变

注:右上的环境文明最标准说法应该是后工业文明。

2.人们逐渐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与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

(1)资源短缺:过度索取

(2)环境恶化:过多排放

(3)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3. 直面环境问题

明确环境问题:即大气,水,土壤,生物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产生原因:排的多,自净差

资源短缺产生原因:用的多,产的少

大题思路:如果问你为什么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时,就从他们的产生原因开始答。

4.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

城市主要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乡村主要为环境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并将污染物排放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资源消耗量增加,环境面对发展和人口两大压力,以生态破坏为主。

5. 可持续发展

无太重要知识点 牢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就行

(1) 公平性原则

(2) 持续性原则

(3) 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 必然性

人多→资源少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利于长远发展,所以有必然性。

2. 途径

(1) 控制人口(人口增多是最根本因素)

(2) 少排

(3) 少用

具体措施:

清洁生产

(1)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具体知识点请看大本P74-75的表格。

类型题总结&重要知识点

1.根据表格达特点:(1)看总趋势(2)极值或特殊区域

2.全球人口增长特点的角度:(1)时间(2)空间

注:换成全球经济增长,全球城市化等大题角度相

3.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积极的生育政策(2)完善的社会保证制度

4.人口迁移的影响:(1)迁出地(2)迁入地(3)两地之间

5.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最短缺的资源

6.书P24活动是重点

7.大题问哪些条件影响了XXX的思路:反推正解

8.城市体系图的看图分析:(1)有几个城市等级(2)哪个多哪个少

9.等差线阅读技巧(见前面)

10.农业区位选择的中心思想:因地制宜(重点 不会的话问)

11.工业区位选择大题思路:(1)考虑经济(2)考虑环境

1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1)运量(2)运价(3)时间(4)有无路线

13.现代城市聚落形态影响因素:(1)资源 (2)交通

14.河流含沙量增加具体原因分析: 坡大,土松,水多→水土流失→侵蚀严重→沙子多→含沙量大(思路是逆着的)

15.解决环境污染类型题思路:(1)明确病因,是什么污染(大气,水……)(2)寻找方法(3)落笔答题(一般来讲,工业污染的话,答题第一句话写调整产业结构,第二步要减排,第三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就会减少传统工业的污染,最后答调整工业布局,改变厂的位置,减小对周围的污染。掌握思路)

16.影响一个地区降水的因素:纬度(不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时候决定风向),是否有山脉阻挡水汽,洋流,海陆位置

17.修水坝的影响:(主要是掌握这种思考的方法)

修水坝→下游水量下降→

分析问题从始至终分析每一个步骤及其影响。

暂时只列举了这么多,可能会有补充,好好保留。 →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减小→地面下陷,地下水位低后海水倒灌使水质下降 →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口处你傻堆积减小,浮游生物减少→河口处土壤肥力下降 →入海口海水倒流→侵蚀作用加强,土壤盐碱化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 人口增长快慢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 人口自然增长率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可记忆知识点:老龄化 65岁大于7%或60岁大于10% 易出考题(上课讲的):如何应对老龄化?(大题)

思路:分析什么是老龄化,老龄化会带来什么影响,每一项影响的具体措施 回答: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因为老龄化老人多,老人需要完善的保证体系来养老,

这样才可以减轻社会负担),实行积极的生育政策(即鼓励生育,有了子嗣就可以使老人养老的到更好的保障)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大批量集团性由发达地区(旧大陆)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

由经济好的地方到差的地方(为殖民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因素为主导 由经济落后区向经济发达区迁移 3、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5、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6、 人口迁移效应(大题)

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对迁出地区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

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对迁入地迁出地两地周边的影响:带动交通发展,加强了周边与两地的沟通联系

其它效应: 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

思路:迁出地影响-------迁入地影响--------对二者周边的影响-------结合具体题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变革、自然环境 经济为主导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做题时一

定要仔细审题

2、美国(美国的人口迁移应该是要掌握的) 1)促使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因素: ①新大陆为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15—16世纪,欧洲圈地运动,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清障碍 ④殖民扩张,掠夺美洲资源财富 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的原因 迁移流量

19世纪中期 南北战争——政治 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 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经济、生态环境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经济、生态环境、个人动机需求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70年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重建(经济、生态环境)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承载力

1、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即最大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

(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 (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 (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

(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一定要理解) 二、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 生态平衡

知识外扩:

若此图为某地海拔图,分析地势的起伏

答:第一阶段由200-300 为上升的趋势

第二阶段已知两端都为300,则前半段仍为上升趋势,后半段为下降趋势 第三阶段两端都为300,前半段延续了下降的趋势,后半段上升

掌握分析方法,可适用于所有类似图中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背知识点:1. 集聚效应定义: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中集中,形成功能区,只要有三种

做题时注意要点:(1)高级住宅区在绝大多数的地图中位于风景好,环境好,交通极为便、利的城

市外围,远离工厂,而且上游或上风向不会有工厂。距离市中心不会特别远。

(2)遇到选择工业区位置时要考虑风向和水流方向

(3)分析一个地方适合发展什么,要考虑它的位置,所处自然环境等等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定义: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主要有三种: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节后的形成,影响因素众多,(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即租金,和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均为正相关。(2)社会因素 :收入,知名度,种族……(3)历史因素

城市发展历程:

随着乡村一点点发展,第二产业兴起,出现了工业生产区域

工业带来污染,且市中心租金高,为追求利润,工业区向城市外围移动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此课知识点简单,总结为表格

城市等级按照人口多少来划分,人越多,等级越高。

重点:1.了解城市所能提供的服务

2.明确城市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源越丰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月充足;

交通越便利,服务范围越大。这些都是可以让城市发展为高级别城市的因素。 3.明确嵌套效应的原理

第三节 城市化 重点

这一小节总结的都是关键性知识点,大部分为上课老师讲的重点,也要多看书。没有废话 易错点:城市化指的是一个过程,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

重点:1.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小城市逐渐变为大城市,大城市变为特大城

市,形成了很多的小城市,这就是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2. 非农业人口 上升 → 城市等级 提高 → 城市规模 变大 → 用地面积 变大 3.①外来人口进入城市

②划定经济特区(转变为城市) 4.自发城市化流程图:(宝贵的笔记 蛤蛤)

进城务工→生产力提升→技术水平提升→解放了劳动力→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

需求劳动力→非农业人口提升→城市化 5.人口迁移进城市 推力和拉力 见教材P 31 拉力最重要:提供高收入和就业机会 6.城市化进程:

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见教材P33上方图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里主要指不好的影响) 地理环境:自然:大气,水,土壤,植被 人文:社会,……………………

自然华景的影响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角度思考,详细阅读书P36页内容,充分理解。

8.理解书p38页生态建设的概念

易出的大题:1如何缓解城市化对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

思路:要明确会带来哪些压力,针对不同的压力提出解决方法,有时候也要结合具体语境。

答案:合力城市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题中具体的问题

2.书P35P37活动十分重要,一定要明白! 易错点:1.区分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的区别。

逆城市化:处于城市化的后期,指城市居民为了更好地生活环境到乡村生活,城市中人口减少。

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中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临近城区的郊区也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人口增加。

2.中国目前城市化不协调,属于畸形发展→假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是什么?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副业,渔业(了解即可)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

(2)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联系

重点:(1)市场和对农产品的选择有关

(2)自然因素,即水,地形,气候,土壤是必须投入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的人

为控制可以让农业生产更好。

(3)交通的发展→货物可以到更远的地方而不变质→市场扩大 (4)热量决定能否种,市场决定是否种。

扩展:中国几大优质土壤种类 黑土地 东北

酸性红壤 江南 适合种植茶树 紫土地 四川盆地 水稻土 长江中下游

农业地域的形成

区位选择=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思想要一直牢记) 详细请阅读书P45页

五大农业地域类型重点: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2.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区。

重点及易错点:(1)能导致产量少的因素:地少,单产低

(2)商品率低→因为人多且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小

农经济

(3)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 (4)提高商品率的方法:

控制人口,提升科技,建修水利,机械化水平提高,规

模扩大

(5)季风降水变率大,易造成旱涝灾害(平原尤其严重,

因为地势平缓积水无法排出)

3.商品谷物经济

仔细阅读书P50页

此图中,位于上方的小麦区为春小麦,春种秋收,下方小麦区为冬小麦,秋天种,来年五六月收。

4.大牧场放牧业

羊 羊

美国,阿根廷以牛为主(肉牛),澳大利亚和南非以羊为主

分析:①地理位置 位置→气候→降水→草

②因素 详细阅读P51案例四 商品率高,地广人稀,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海

港)

书P52活动3: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交通不便捷

5.乳畜业

务必仔细分析其区位因素,P52活动必须明白

复习时,不需要做太多课外的题,将练习册大小本中题掌握肯定足够了,考试不会比那个难,每一道题都要弄明白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1. 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 水源 土地

社会经济:劳动力,政策,科技,原料,动力,运输,市场 所有的区位因素共同作用 决定 工业的地点

2. 决定工业导向型的因素:在总投入中占比例最大的因素 ∵ 比例最大 ∴ 靠近 例如,家具厂生产家具有以下几个过程

(1) 砍树制成原料 (2) 加工 (3) 生产成品 (4) 销售

分析过程,在制作原料的时候,原料是树木,而制成的家具内部用空间,而且易受损,在运输成品的时候,相比原料,运输的体积更大。体积更大就需要花费更多资金在交通运输上,因此增加了成本。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投资方会把加工厂建造在靠近市场的地方,由此降低运输成品的费用。这样的工业叫做市场导向型工业。 同理,原料易受损易变质的应该建厂在原料产地,如水果加工业。

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拼装加工的,应建厂在劳动力充足的地区,代表工业如服装,电子装配等。

需要大量动力的,如电解铝等,应建厂于靠近动力源的地方,比如火电厂水电站,来降低能源在运输中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技术导向性工业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拥有科学知识的专业型人才,会建厂在教育发达的城市或地区周围,如飞机制造,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工业。

3.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在不断变化,具体变现为:某些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下降,

某些上升。

(1)∵ 科学技术水平上升 ∴ 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依赖性下降

(2)∵ 环保意识增强 ∴ 环境质量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 ∴ 要减小污染(见书P61

图 很重要~)

(3)∵ 政策会带来很多优惠 带来收益 ∴ 政策区位因素变重要 (4)∵ 投资者心理原因 ∴ 投资者心理变重要 有时会变成主导因素

详解科技水平影响:(蛤蛤 从皮震那里问到的~)

→ 使用量变少 → 依赖变小

答工业区位的选择大题思路:(重点) 区位选择,即在哪。

一.考虑经济(是否挣钱 需要通过所有区位因素来判断)

运得多了

二.考虑环境(是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污染大气的要再下风向 污染水的要在下游 产生固体污

染物的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复习:小本P107-1,2,5,8,14

大本P45下方表格 P47左半所有表格 P47右上活学巧用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

工业与工业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两种

1. 供需上的联系:一个工业生产另一个工业所需要的东西,二者及有了供需上的联系。 这种供需上的联系大多为自发形成的,例如鞍山的重工业,有挖掘原料

有加工,有再加工,有销售,环环相扣,供需上密不可分。多为传统工业

2. 空间上的联系:及公用基础设施,或者公用能源,交通等。多为规划形成的,如深圳经济特

区。先建设好基础设施和交通,再招商引资。多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集聚

因为有了工业联系,工厂往往近距离聚集区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集聚的原因:降低成本

工业集聚 → 基础设施得到建设,交通费用减少,企业之间进行交流的成本下降 → 降低成 → 利润最大化

工业分散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比如iphone的生产,研发需要高新技术,原料生产需要在各个原料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生产,拼装需要劳动力。所以,将这些放在一起不太可能,因此就有了工业分散。

工业分散 → 利用各地优势 → 降低成本(每个零件成本最低化)→ 利润最大化

复习:大本P50左边中间关系图 P51左上表格(重要) 小本P109-7,11,12 P110-14(2)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划分标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形成的工业区为传统工业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形成的工

业区叫做新工业区。时间是划分标准。

误区:新工业区除了进行高新产业以为,也会有传统工业。以书P69的意大利中部东北部工业区

为例,建造时间在50年代以后,是新工业区,其中除了少数高新技术产业外,大部分为手工业制造业等传统工业。所以说,新工业区里面没有传统工业是错误的。

书上一共列举了三个案例,下面我分析鲁尔区,意大利中部东北部,美国硅谷。

鲁尔区:老工业基地,交通便利,处于经济发达区,市场需求大,水源丰富,等等。这些都是的它取得了成功。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面对问题,要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图:

答题思路:在答所有传统工业区衰落的解决措施时,都可以按照表上的这四步来答,即使地点换了,思路不变。第一句话一定答调整工业结构,然后结合题,具体答出对于工业布局(即位置)和优化环境的具体措施。

意大利和硅谷: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建立的新工业区硅谷。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有着大批

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体系,本国经济高度开放,政策支持,用水方便,交通便利,使得众多手工业加工业制造业小企业在此形成。

硅谷位于美国旧金山东部,它有以下特点(即高新技术产业的普遍特点):有专业技术人员,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高,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人才云集。硅谷特有的特点:市场稳定(美国防部军事订货)和创新文化。

答题思路:如果让你判断此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否合适,就要考虑这个地方教育程度是否高,环境是够足够好。只有满足这两点基础要求才行。 下面对比一下硅谷和意大利的异同点:

下面对比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复习:大本P53-56表格 P55-例一 P56-例二 小本P112-13(4) P111-4,8,9,10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

大宗指的就是量很大的东西。

2.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1)运量(2)运价(3)时间(4)有无路线

此处知识点比较简单……

3.交通运输布局

(1)多种交通方式互相之间有联系,就形成了交通运输布局。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因素 2’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3’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一切交通运输布局的建设都是为了经济利润最大化。仔细分析书P80案例,不会的问我或老师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方式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聚落沿交通线路发展,为的是出行方便(生活出行和工农业运输) 知识点:现代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影响因素:(1)资源(2)交通

2.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影响主要有两个 (1)商业网点的位置 (2)商业网点的密度

密度:如P84上方图,山区起伏的地势使得交通建设不发的,聚落比较少,人少,所以商业网点就少,密度小。 相比之下,农村等偏远地区一个商业网点的服务范围更广。 地势起伏大 → 交通不发达 → 聚落少 → 商业网点密度小

位置:交通便捷处,奉行交通最优原则和市场最优原则。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利于商业网点的集聚,会形成商业中心

误区:商业网点≠商业中心

下面是二者区别:

复习:小本P113-1,2,6,9,10,13(1)

P115-3,4,6,8,9,13(5),14(1)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影响?怎么办?

1. 回顾随历史变化,人地关系的转变

注:右上的环境文明最标准说法应该是后工业文明。

2.人们逐渐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与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

(1)资源短缺:过度索取

(2)环境恶化:过多排放

(3)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3. 直面环境问题

明确环境问题:即大气,水,土壤,生物出现问题

环境污染产生原因:排的多,自净差

资源短缺产生原因:用的多,产的少

大题思路:如果问你为什么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时,就从他们的产生原因开始答。

4.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环境。

城市主要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乡村主要为环境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并将污染物排放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资源消耗量增加,环境面对发展和人口两大压力,以生态破坏为主。

5. 可持续发展

无太重要知识点 牢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就行

(1) 公平性原则

(2) 持续性原则

(3) 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 必然性

人多→资源少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利于长远发展,所以有必然性。

2. 途径

(1) 控制人口(人口增多是最根本因素)

(2) 少排

(3) 少用

具体措施:

清洁生产

(1)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的具体知识点请看大本P74-75的表格。

类型题总结&重要知识点

1.根据表格达特点:(1)看总趋势(2)极值或特殊区域

2.全球人口增长特点的角度:(1)时间(2)空间

注:换成全球经济增长,全球城市化等大题角度相

3.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积极的生育政策(2)完善的社会保证制度

4.人口迁移的影响:(1)迁出地(2)迁入地(3)两地之间

5.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因素:最短缺的资源

6.书P24活动是重点

7.大题问哪些条件影响了XXX的思路:反推正解

8.城市体系图的看图分析:(1)有几个城市等级(2)哪个多哪个少

9.等差线阅读技巧(见前面)

10.农业区位选择的中心思想:因地制宜(重点 不会的话问)

11.工业区位选择大题思路:(1)考虑经济(2)考虑环境

1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1)运量(2)运价(3)时间(4)有无路线

13.现代城市聚落形态影响因素:(1)资源 (2)交通

14.河流含沙量增加具体原因分析: 坡大,土松,水多→水土流失→侵蚀严重→沙子多→含沙量大(思路是逆着的)

15.解决环境污染类型题思路:(1)明确病因,是什么污染(大气,水……)(2)寻找方法(3)落笔答题(一般来讲,工业污染的话,答题第一句话写调整产业结构,第二步要减排,第三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就会减少传统工业的污染,最后答调整工业布局,改变厂的位置,减小对周围的污染。掌握思路)

16.影响一个地区降水的因素:纬度(不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时候决定风向),是否有山脉阻挡水汽,洋流,海陆位置

17.修水坝的影响:(主要是掌握这种思考的方法)

修水坝→下游水量下降→

分析问题从始至终分析每一个步骤及其影响。

暂时只列举了这么多,可能会有补充,好好保留。 →地表径流减小→地下径流减小→地面下陷,地下水位低后海水倒灌使水质下降 →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口处你傻堆积减小,浮游生物减少→河口处土壤肥力下降 →入海口海水倒流→侵蚀作用加强,土壤盐碱化


相关文章

  • 地理必修三2012教学计划
  • 地理必修三2012-2013年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分析 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理论知识要打牢.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 ...查看


  •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 高一地理教学总结 昌吉州二中 杨俊 本学期我在高一年级从事四个班级的地理教学,现在已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完成两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和三个模块的复习,面临学业水平考试的过关,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情 ...查看


  • 高中必修三第一节地理说课稿
  •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2级地理科学(2)班学号:170212117 蒋萌萌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第1课时--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我将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一.学情.教情分析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高中地理分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讲述的主要内容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本学期主要学习和教授必修一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 ...查看


  • 2015-2016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 2015-2016 一.指导思想 学年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及<高考大纲及说明>为依据,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充分发挥学 ...查看


  • 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 篇一: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2015 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 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 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高中地理教学叙事 每篇3000字上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 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 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 ...查看


  •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计划2
  • 高中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 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