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某乡排灌沟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

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

某区某乡排灌沟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概 况 ······················································································ 1

一、项目背景 ························································································· 1

二、某区基本情况 ··················································································· 1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5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5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8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 11

第四章、建设安排及实施意见 ··································································· 19

一、工程建设进度安排 ············································································ 16

二、实施意见 ························································································ 17

第五章 工程设计及工程量 ······································································ 18

一、主要的工程数量 ··············································································· 18

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9

一、编制依据 ························································································ 19

二、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23

三、资金筹措 ························································································ 30

第七章 环境影响及评估 ········································································· 31

一、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1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2

第八章 劳务报酬 ·················································································· 34

一、劳务报酬计算 ·················································································· 34

二、劳务报酬发放 ·················································································· 34

三、劳务报酬组织管理 ············································································ 34

第九章 项目管理及措施 ········································································· 35

一、领导机构 ························································································ 35

二、项目管理 ························································································ 35

三、项目建成后的保障措施 ······································································ 35

第十章 效益分析评价 ············································································ 36

一、经济效益分析 ·················································································· 36

二、社会效益分析 ·················································································· 37

三、生态效益 ························································································ 38

附件:1、某乡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概(预)算表1-10

2、某乡排灌渠道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某区的位置图;

3、某乡排灌渠道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某乡位置图;

第一章 概 况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某区某排灌沟建设工程项目

(二)建设地点

拟建的项目区位于某区某乡的某村、坪子村、双河村、迤那村4个行政村

二、某区基本情况

某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位于东经103°8′~103°56′,北纬27°7′~27°39′之间。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南与昭通市鲁甸县相邻,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永善、大关、彝良3县毗邻。辖区总面积2167平方公里,城区距省会昆明381公里、成都550公里、重庆580公里、贵阳450公里,处于西南四大中心城市的腹心地带,是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29个行政村,49个社区,2312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个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80.6万人,属省列个国家级贫困县(区)。

境内地处暖带,为低纬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干湿两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1.6℃,最热月7月均温19.8℃,最冷月1月均温2℃,全年活动积温≥10℃的3217℃,年均日照时数1902.02小时,年降水量735毫米。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贫困状况

某乡是某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样板示范区,也是某区最大的蔬菜规范化生产基地,是昭通市建立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样板示范区,也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的生产基地之一,是某区的鱼米之乡,也是某区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渔洞水库南干渠从北向南横穿而过,全长13公里,交通网络发达,柳龙公路、昭大公路、凤苏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纵横交错。水利条件较好,骡马河、官闸、白虎山、荒冲等7座水库配合渔洞水库南干渠,基本能满足农田灌溉。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苹果、核桃、板栗等,畜牧业以生猪和仔猪为主,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2009年底,项目区总人口5979户21180人,其中贫困人口18716人,绝对贫困人口1353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85元,人均有粮335公斤,人均拥有耕地0.85亩,该项目区是某乡至今为止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二)地理位置

某乡位于昭通市区的西北面,离市区21公里,东与旧圃镇、永丰镇交界,南接鲁甸茨院乡田合村,西接鲁甸县龙树乡、水磨乡接壤,

北接乐居相邻,是某区的一个农业大乡,也是某区唯一一个稻田万亩连片的乡镇。某乡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位于某乡的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境内,受益区是某乡粮食主产区,人口分布大,密度高,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呼声强烈。

(三)自然环境

某乡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最高海拔为阿鲁白山2676米,最低海拔某村黄家围为1910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729.7mm,年日照1889小时,土质大多为黄壤砂土、黄粘土、粘性土、紫色砂性土。

全乡有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旱地2.3万亩,水田2.0万亩,有林地面积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有经济林面积0.6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以苹果、桃子、核桃、板粟等为主,粮食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原有的农业灌溉沟渠因修建年代较早,加之年久失修,使上万亩耕地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灌溉和排洪,每年造成数千亩稻田被淹,数千吨泥土流失,群众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几千亩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形成了我区离市区最近的一个贫困地区。

(四)地理、地貌、气候

项目区位于某乡位于某区东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市区23公里,东与永丰镇、旧圃镇相连,北和乐居乡毗邻,西南同鲁甸县龙树乡、茨院乡、小寨乡接壤。全乡国土面积109.39平方公里,辖某、坪子、

双河、迤那、顺山五个村民委员会、20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1人。 某乡现在有耕地3.8万亩,稻田1.78万亩,旱地

1.92万亩。全乡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地势平坦,多为良田。最高海拔2760米,最低海拔1910米,年降雨量780毫米以上,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2°C。水资源条件较好,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苹果、核桃、板栗等,畜牧业以生猪和仔猪为主,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五)水利基础设施状况

某乡的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项目区涉及4个行政村,管辖着20个自然村(分别是:核桃树、某、偏坡营、雷家冲、王家湾湾、徐家坝、大坪子、小坪子、新房子、潘家营、某乡排灌、祠堂梁子、迤那街、牛街子、木瓜林、赵家营、上迟家营、下迟家营、黄家湾、大竹林等),89个村民小组。有5160亩旱地、5000亩水田和2000亩苹果,而有效灌溉率为60%,水利化程度高于某区40%的平均水平;但均为土渠灌溉和排泄,土渠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已完全不能满足现有耕地的排灌和泄洪要求,每年因此造成水土流失达几几千亩以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该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使项目区早日脱贫致富的需要。

某乡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是某乡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核桃树、某、偏坡营、雷家冲、王家湾湾、徐家坝、大坪子、小坪子、新房子、潘家营、某乡排灌、祠堂梁子、迤那街、牛街子、木瓜林、赵家营、上迟家营、下迟家营、黄家湾、大竹林等20个自然村。某乡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建设的项目,项目区位于某乡10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受益区。该项目的建成,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受益面积达41.89平方公里,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受益 4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27000余人直接受益;8600亩稻田免受洪涝之灾,5000余亩耕地用水能得到及时浇灌,25平方公里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竭治,水利设施建成后每亩耕地增收151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达205万元;群众因此减少劳动力支出

1.4万个,按每个劳动力25元计算,群众每年减少支出35万元。按此计算,每年群众增加收入达240万元,投资411.05万余元,年投资回报是率达58%以上。

项目区目前还有近13600亩的耕地因水利设施落后,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天又不能及时排涝,导致洪涝或干旱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使有着充足的水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有27613人、4365

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人畜饮水的困难,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十分差,生活水平低下。

项目区光热资源充足,绝大多数人口的基本生活、经济来源等都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人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的贫困面貌,使项目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二)项目实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几年来,某区委、政府把搞好特色产业,巩固提高烟草产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魔芋、天麻、苹果、马铃薯、畜牧、蔬菜、等绿色食品,培植天然药物、特色种养业,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将继续成为我区的最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我区乃至全市的一个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有效益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对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实施的紧迫性

项目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道路通行能力低下,使得上万亩的农田收成不稳,年年受洪涝灾害损失上200万元以上,在交通方面还有4000多人的出行、运输不便等问题,随

着农村污染源的不断扩散,人畜饮水也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制约着该项目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农业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

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从某乡横穿而过,该项目区的土质情况为砂砾、粘土层结构,所以造成田间渗漏巨大,水土流失严重,对该项目区1条渠道的标准提升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党中央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政策指引下,为使项目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提高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项目区域的社会稳定、推动项目区的社会进步,某乡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是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该项目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区某乡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四)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体现

由于该项目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难以解决导致该地区目前处于比较贫困的阶段,实施该项目体现了国家以工代赈对困难地区的关心和关怀,也为构建项目区的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某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某乡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建设项目建设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体现

项目区某、坪子、双河、迤那等4个行政村的项目区某乡基本农田建设是某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乡乡域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着当地群众经济社会发展和某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该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灌溉、节约劳动力资源,彻底解决农业灌溉和排涝的问题;交通便利、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增产增收;促进和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当地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因此本项目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当地群众、政府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呼声十分强烈,建设意愿高涨。

某乡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建设的项目,项目区位于某乡10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受益区。该项目的建成,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受益面积达21平方公里,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受益 4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16000余人直接受益;5160亩稻田免受洪涝之灾,5000余亩耕地用水能得到及时浇灌,21平方公里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竭治,水利设施建成后每亩耕地增收151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达153万元;群众因此减少劳动力支出1.4万个,按每个劳动力25元计算,群众每年减少支出35万元。按此计算,每年群众增加

收入达188万元,投资278万余元,年投资回报是率达67.6%以上。项目区目前还有近5000多亩的耕地因水利设施落后,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天又不能及时排涝,导致洪涝或干旱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使有着充足的水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有26613人、4365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人畜饮水的困难,交通状况通行能力低下,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十分差,生活水平低下。

项目区目前还有近5000多亩的耕地因水利设施落后,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天又不能及时排涝,导致洪涝或干旱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使有着充足的水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有26613人、4365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人畜饮水的困难,交通状况通行能力低下,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十分差,生活水平低下。

项目区光热资源充足,绝大多数人口的基本生活、经济来源等都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人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的贫困面貌,使项目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二)项目实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几年来,某区委、政府把搞好特色产业,巩固提高烟草产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魔芋、天麻、苹果、马铃薯、畜牧、蔬菜、

等绿色食品,培植天然药物、特色种养业,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将继续成为我区的最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我区乃至全市的一个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有效益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对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实施的紧迫性

项目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道路通行能力低下,使得上万亩的农田收成不稳,年年受洪涝灾害损失上200万元以上,在交通方面还有4000多人的出行、运输不便等问题,随着农村污染源的不断扩散,2万多人畜饮水也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制约着该项目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农业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

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从某乡横穿而过,该项目区的土质情况为砂砾、粘土层结构,所以造成田间渗漏巨大,水土流失严重,对该项目区1条渠道的标准提升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党中央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政策指引下,为使项目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提高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项目区域的社会稳定、推动项目区的社会进步,某乡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是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该项目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区某乡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四)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体现

由于该项目区水利、交通、农村饮水不安全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难以解决导致该地区目前处于比较贫困的阶段,实施该项目体现了国家以工代赈对困难地区的关心和关怀,也为构建项目区的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某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某乡以工代赈排灌沟建设项目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体现

项目区位于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某乡以工代赈建设是某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乡乡域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着当地群众经济社会发展和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该项目区以工代赈排灌沟建设项目,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灌溉、节约劳动力资源,彻底解决农业灌溉和排涝的问题;交通便利、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增产增收;促进和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当地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因此本项目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当地群众、政府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呼声十分强烈,建设意愿高涨。

某乡国家以工代赈排灌沟建设项目,项目区位于某乡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受益区。该项目的建成,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受益面积达21平方公里,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受益 4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16000余人直接受益;5160亩稻田免受洪涝之灾,5000余亩耕地用水能得到及时浇灌,21平方公里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竭治,水利设施建成后每亩耕地增收151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达153万元;群众因此减少劳动力支出1.4万个,按每个劳动力25元计算,群众每年减少支出35万元。按此计算,每年群众增加收入达188万元,投资278万元,年投资回报是率达67.6%以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该项目能够早日实施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吃尽苦头的当地群众曾经多次想集资投劳改变这一现状,也曾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有关该项目建设的议案,当地党委政府也积极主动的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努力争取立项建设。

同时也是某区实施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史上效益最高,呼声最为强烈,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国家建设项目,是某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具有里程碑建设意义,某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进的道路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项目的特点是:一是受益面积广,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二是经济、社会显著,年群众增加收入达188万元,;二是受益人口众多,达1.6万余人,占到全乡总人口的40%;三是社会、经济效益

显著,此项目是群众盼了几十年的项目,是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意识,解决群众增收难的好项目。

此项目是民心工程、扶贫工程、致富工程,也同时解决了几十年以来群众盼而未解的心愿,群众呼声得到有效解决。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是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解决,当地群众迫切要求该项目能够早日实施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吃尽苦头的当地群众曾经多次想集资投劳改变这一现状,也曾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有关该项目建设的议案,当地党委政府也积极主动的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努力争取立项建设。

二是项目区位于某乡的核心地带,有助于某乡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带动群众勤劳致富,增加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客观条件

1、综合条件:项目区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的现有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丰富,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项目建设工程中具体实施的用工保障,施工场地条件较好。经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和某乡政府及水管站、相关村两委到现场认真调查,实地查勘,项目区的骡马河水库、官库水库、白虎山水库、荒冲水库以及渔洞水库南干渠有着充足的水资源,能充分有效地保障该项目项目区用水量;这为该项目区的沟渠工程建设提供了必备的建设条件。

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

某区某乡排灌沟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概 况 ······················································································ 1

一、项目背景 ························································································· 1

二、某区基本情况 ··················································································· 1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5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5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8

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 11

第四章、建设安排及实施意见 ··································································· 19

一、工程建设进度安排 ············································································ 16

二、实施意见 ························································································ 17

第五章 工程设计及工程量 ······································································ 18

一、主要的工程数量 ··············································································· 18

第六章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9

一、编制依据 ························································································ 19

二、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23

三、资金筹措 ························································································ 30

第七章 环境影响及评估 ········································································· 31

一、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1

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32

第八章 劳务报酬 ·················································································· 34

一、劳务报酬计算 ·················································································· 34

二、劳务报酬发放 ·················································································· 34

三、劳务报酬组织管理 ············································································ 34

第九章 项目管理及措施 ········································································· 35

一、领导机构 ························································································ 35

二、项目管理 ························································································ 35

三、项目建成后的保障措施 ······································································ 35

第十章 效益分析评价 ············································································ 36

一、经济效益分析 ·················································································· 36

二、社会效益分析 ·················································································· 37

三、生态效益 ························································································ 38

附件:1、某乡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概(预)算表1-10

2、某乡排灌渠道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某区的位置图;

3、某乡排灌渠道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某乡位置图;

第一章 概 况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国家以工代赈建设项目:某区某排灌沟建设工程项目

(二)建设地点

拟建的项目区位于某区某乡的某村、坪子村、双河村、迤那村4个行政村

二、某区基本情况

某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位于东经103°8′~103°56′,北纬27°7′~27°39′之间。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与贵州省威宁县接壤,南与昭通市鲁甸县相邻,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永善、大关、彝良3县毗邻。辖区总面积2167平方公里,城区距省会昆明381公里、成都550公里、重庆580公里、贵阳450公里,处于西南四大中心城市的腹心地带,是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全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29个行政村,49个社区,2312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16个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80.6万人,属省列个国家级贫困县(区)。

境内地处暖带,为低纬高原大陆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干湿两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1.6℃,最热月7月均温19.8℃,最冷月1月均温2℃,全年活动积温≥10℃的3217℃,年均日照时数1902.02小时,年降水量735毫米。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贫困状况

某乡是某区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样板示范区,也是某区最大的蔬菜规范化生产基地,是昭通市建立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样板示范区,也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的生产基地之一,是某区的鱼米之乡,也是某区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渔洞水库南干渠从北向南横穿而过,全长13公里,交通网络发达,柳龙公路、昭大公路、凤苏公路贯穿全境,乡村道路纵横交错。水利条件较好,骡马河、官闸、白虎山、荒冲等7座水库配合渔洞水库南干渠,基本能满足农田灌溉。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苹果、核桃、板栗等,畜牧业以生猪和仔猪为主,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2009年底,项目区总人口5979户21180人,其中贫困人口18716人,绝对贫困人口1353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85元,人均有粮335公斤,人均拥有耕地0.85亩,该项目区是某乡至今为止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

(二)地理位置

某乡位于昭通市区的西北面,离市区21公里,东与旧圃镇、永丰镇交界,南接鲁甸茨院乡田合村,西接鲁甸县龙树乡、水磨乡接壤,

北接乐居相邻,是某区的一个农业大乡,也是某区唯一一个稻田万亩连片的乡镇。某乡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位于某乡的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境内,受益区是某乡粮食主产区,人口分布大,密度高,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呼声强烈。

(三)自然环境

某乡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最高海拔为阿鲁白山2676米,最低海拔某村黄家围为1910米,年平均气温11℃,无霜期18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729.7mm,年日照1889小时,土质大多为黄壤砂土、黄粘土、粘性土、紫色砂性土。

全乡有耕地面积10.3万亩,其中旱地2.3万亩,水田2.0万亩,有林地面积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4%;有经济林面积0.6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主要以苹果、桃子、核桃、板粟等为主,粮食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马铃薯为主;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原有的农业灌溉沟渠因修建年代较早,加之年久失修,使上万亩耕地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灌溉和排洪,每年造成数千亩稻田被淹,数千吨泥土流失,群众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几千亩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形成了我区离市区最近的一个贫困地区。

(四)地理、地貌、气候

项目区位于某乡位于某区东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市区23公里,东与永丰镇、旧圃镇相连,北和乐居乡毗邻,西南同鲁甸县龙树乡、茨院乡、小寨乡接壤。全乡国土面积109.39平方公里,辖某、坪子、

双河、迤那、顺山五个村民委员会、20个自然村、1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601人。 某乡现在有耕地3.8万亩,稻田1.78万亩,旱地

1.92万亩。全乡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地势平坦,多为良田。最高海拔2760米,最低海拔1910米,年降雨量780毫米以上,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2°C。水资源条件较好,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水稻、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苹果、核桃、板栗等,畜牧业以生猪和仔猪为主,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

(五)水利基础设施状况

某乡的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项目区涉及4个行政村,管辖着20个自然村(分别是:核桃树、某、偏坡营、雷家冲、王家湾湾、徐家坝、大坪子、小坪子、新房子、潘家营、某乡排灌、祠堂梁子、迤那街、牛街子、木瓜林、赵家营、上迟家营、下迟家营、黄家湾、大竹林等),89个村民小组。有5160亩旱地、5000亩水田和2000亩苹果,而有效灌溉率为60%,水利化程度高于某区40%的平均水平;但均为土渠灌溉和排泄,土渠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已完全不能满足现有耕地的排灌和泄洪要求,每年因此造成水土流失达几几千亩以上。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该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使项目区早日脱贫致富的需要。

某乡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是某乡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核桃树、某、偏坡营、雷家冲、王家湾湾、徐家坝、大坪子、小坪子、新房子、潘家营、某乡排灌、祠堂梁子、迤那街、牛街子、木瓜林、赵家营、上迟家营、下迟家营、黄家湾、大竹林等20个自然村。某乡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建设的项目,项目区位于某乡10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受益区。该项目的建成,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受益面积达41.89平方公里,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受益 4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27000余人直接受益;8600亩稻田免受洪涝之灾,5000余亩耕地用水能得到及时浇灌,25平方公里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竭治,水利设施建成后每亩耕地增收151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达205万元;群众因此减少劳动力支出

1.4万个,按每个劳动力25元计算,群众每年减少支出35万元。按此计算,每年群众增加收入达240万元,投资411.05万余元,年投资回报是率达58%以上。

项目区目前还有近13600亩的耕地因水利设施落后,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天又不能及时排涝,导致洪涝或干旱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使有着充足的水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有27613人、4365

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人畜饮水的困难,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十分差,生活水平低下。

项目区光热资源充足,绝大多数人口的基本生活、经济来源等都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人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的贫困面貌,使项目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二)项目实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几年来,某区委、政府把搞好特色产业,巩固提高烟草产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魔芋、天麻、苹果、马铃薯、畜牧、蔬菜、等绿色食品,培植天然药物、特色种养业,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将继续成为我区的最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我区乃至全市的一个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有效益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对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实施的紧迫性

项目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道路通行能力低下,使得上万亩的农田收成不稳,年年受洪涝灾害损失上200万元以上,在交通方面还有4000多人的出行、运输不便等问题,随

着农村污染源的不断扩散,人畜饮水也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制约着该项目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农业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

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从某乡横穿而过,该项目区的土质情况为砂砾、粘土层结构,所以造成田间渗漏巨大,水土流失严重,对该项目区1条渠道的标准提升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党中央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政策指引下,为使项目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提高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项目区域的社会稳定、推动项目区的社会进步,某乡基本农田项目的建设是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该项目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区某乡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四)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体现

由于该项目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难以解决导致该地区目前处于比较贫困的阶段,实施该项目体现了国家以工代赈对困难地区的关心和关怀,也为构建项目区的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某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某乡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建设项目建设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体现

项目区某、坪子、双河、迤那等4个行政村的项目区某乡基本农田建设是某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乡乡域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着当地群众经济社会发展和某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该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灌溉、节约劳动力资源,彻底解决农业灌溉和排涝的问题;交通便利、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增产增收;促进和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当地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因此本项目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当地群众、政府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呼声十分强烈,建设意愿高涨。

某乡基本农田建设综合建设的项目,项目区位于某乡10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受益区。该项目的建成,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受益面积达21平方公里,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受益 4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16000余人直接受益;5160亩稻田免受洪涝之灾,5000余亩耕地用水能得到及时浇灌,21平方公里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竭治,水利设施建成后每亩耕地增收151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达153万元;群众因此减少劳动力支出1.4万个,按每个劳动力25元计算,群众每年减少支出35万元。按此计算,每年群众增加

收入达188万元,投资278万余元,年投资回报是率达67.6%以上。项目区目前还有近5000多亩的耕地因水利设施落后,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天又不能及时排涝,导致洪涝或干旱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使有着充足的水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有26613人、4365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人畜饮水的困难,交通状况通行能力低下,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十分差,生活水平低下。

项目区目前还有近5000多亩的耕地因水利设施落后,干旱季节得不到有效灌溉,雨季天又不能及时排涝,导致洪涝或干旱的现象交替出现,即使有着充足的水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有26613人、4365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人畜饮水的困难,交通状况通行能力低下,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环境十分差,生活水平低下。

项目区光热资源充足,绝大多数人口的基本生活、经济来源等都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化程度低、人畜饮水困难、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发展后劲,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的贫困面貌,使项目区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二)项目实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几年来,某区委、政府把搞好特色产业,巩固提高烟草产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开发魔芋、天麻、苹果、马铃薯、畜牧、蔬菜、

等绿色食品,培植天然药物、特色种养业,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将继续成为我区的最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成为我区乃至全市的一个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有效益促进全区乃至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对我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建设实施的紧迫性

项目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制约,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道路通行能力低下,使得上万亩的农田收成不稳,年年受洪涝灾害损失上200万元以上,在交通方面还有4000多人的出行、运输不便等问题,随着农村污染源的不断扩散,2万多人畜饮水也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制约着该项目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农业生产、生活及经济社会的快速的发展。

渔洞水库南干渠由北向南从某乡横穿而过,该项目区的土质情况为砂砾、粘土层结构,所以造成田间渗漏巨大,水土流失严重,对该项目区1条渠道的标准提升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党中央提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政策指引下,为使项目区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提高项目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项目区域的社会稳定、推动项目区的社会进步,某乡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是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该项目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区某乡经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

(四)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体现

由于该项目区水利、交通、农村饮水不安全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难以解决导致该地区目前处于比较贫困的阶段,实施该项目体现了国家以工代赈对困难地区的关心和关怀,也为构建项目区的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某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某乡以工代赈排灌沟建设项目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体现

项目区位于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某乡以工代赈建设是某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乡乡域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着当地群众经济社会发展和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关键。

通过该项目区以工代赈排灌沟建设项目,可以改善当地农业灌溉、节约劳动力资源,彻底解决农业灌溉和排涝的问题;交通便利、提高农产品的运输能力、增产增收;促进和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变当地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因此本项目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代表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当地群众、政府争取项目和实施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呼声十分强烈,建设意愿高涨。

某乡国家以工代赈排灌沟建设项目,项目区位于某乡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受益区。该项目的建成,直接受益于当地人民群众,受益面积达21平方公里,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受益 4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16000余人直接受益;5160亩稻田免受洪涝之灾,5000余亩耕地用水能得到及时浇灌,21平方公里的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竭治,水利设施建成后每亩耕地增收151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达153万元;群众因此减少劳动力支出1.4万个,按每个劳动力25元计算,群众每年减少支出35万元。按此计算,每年群众增加收入达188万元,投资278万元,年投资回报是率达67.6%以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有效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该项目能够早日实施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吃尽苦头的当地群众曾经多次想集资投劳改变这一现状,也曾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有关该项目建设的议案,当地党委政府也积极主动的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努力争取立项建设。

同时也是某区实施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史上效益最高,呼声最为强烈,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国家建设项目,是某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具有里程碑建设意义,某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进的道路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项目的特点是:一是受益面积广,占全乡国土面积的38.3%;二是经济、社会显著,年群众增加收入达188万元,;二是受益人口众多,达1.6万余人,占到全乡总人口的40%;三是社会、经济效益

显著,此项目是群众盼了几十年的项目,是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意识,解决群众增收难的好项目。

此项目是民心工程、扶贫工程、致富工程,也同时解决了几十年以来群众盼而未解的心愿,群众呼声得到有效解决。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一是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解决,当地群众迫切要求该项目能够早日实施的愿望非常强烈,为此吃尽苦头的当地群众曾经多次想集资投劳改变这一现状,也曾在人代会上多次提出有关该项目建设的议案,当地党委政府也积极主动的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努力争取立项建设。

二是项目区位于某乡的核心地带,有助于某乡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带动群众勤劳致富,增加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客观条件

1、综合条件:项目区某、坪子、双河、迤那4个行政村的现有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丰富,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项目建设工程中具体实施的用工保障,施工场地条件较好。经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和某乡政府及水管站、相关村两委到现场认真调查,实地查勘,项目区的骡马河水库、官库水库、白虎山水库、荒冲水库以及渔洞水库南干渠有着充足的水资源,能充分有效地保障该项目项目区用水量;这为该项目区的沟渠工程建设提供了必备的建设条件。


相关文章

  • 圆管涵首件工程方案
  • ********************项目 项目开工申请单(首件) 承包单位: 合同号: TJ2 监理单位: 编 号: 监表6 **************项目 施工技术方案报审单 承包单位: 合同号: TJ2 监理单位: 编 号: 监表 ...查看


  • 四川省地方电力的定位和法规政策
  • 四川省地方电力的定位和法规政策 李其道 (2004.1.15) (一)地方电力定位 四川省凡属省及以下结合防洪.灌溉兴建的水电站:市(州)及以下主要由地方.群众举办和经营管理的水(火)电站及配套电网:为趸售国家电力由地方.群众兴建的输变电工 ...查看


  • 湖北省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管理试行办法
  • 鄂发改地区[2011]798号 湖北省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以工代赈示范工程是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条件实施的专项工程.为加强和规范以工代赈示范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投资效益,根据<国家以工 ...查看


  • [法律法规]计财审计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阅读全文] [题 目]计财审计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颁布单位]农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以工代赈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提高投资效益,达到建设的预期目标,使这项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依据国发(199 ...查看


  •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
  •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1年3月9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15 更新时间:2011-3-28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 ...查看


  • 粮食仓储设施扩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粮食仓储设施扩建项目资金申请 报告 第一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 1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 ...查看


  • 以工代赈项目村道路建设实施方案
  • 目   录 编制依据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工程设计及技术标准 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 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群众投劳方式.方法及劳务报酬发放 工期安排 项目资金管理 工程效益 工程后期管护措施 附件:设计图纸.工程预算.平面示意图 ...查看


  •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 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1]412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扶贫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扶贫办: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 ...查看


  • 陕西省宜君县2010年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 陕西省宜君县2010年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方案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西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