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教案

《贝壳》学案设计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 自学内容

《贝壳》

2. 自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3)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难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自学提纲

1、作者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品读课文,找出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3、再次朗读课文,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四、自学测评

1、《同步测练考》第7、8题。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解决办法

提醒学生从联想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解决办法:

提醒学生从想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拓展点:

《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

解决办法

从作者的生平事迹,探寻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课堂测评

《同步测练考》9页第9至12题

《贝壳》学案设计

一、自学内容及自学目标

1. 自学内容

《贝壳》

2. 自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3)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难点: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自学提纲

1、作者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品读课文,找出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3、再次朗读课文,请学生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四、自学测评

1、《同步测练考》第7、8题。

五、你认为的疑点、难点是什么?

互动学案

一、教师预设疑、难、拓展点及解决办法。

疑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解决办法

提醒学生从联想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难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解决办法:

提醒学生从想象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拓展点:

《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课外阅读欣赏席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

解决办法

从作者的生平事迹,探寻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记录新生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课堂测评

《同步测练考》9页第9至12题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贝壳
  •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贝壳 活动目标:1.喜欢观察贝壳,知道贝壳是多种多样的. 2.了解贝壳的使用价值.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观察. 3.学习拼贴贝壳,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 活动准备:贝壳 活贝壳 图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贝壳 1,出示贝 ...查看


  •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案设计
  • <在金色的海滩上>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海滩上的故事.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第二件事是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第三件事是在回家的路上,画家故意将贝壳丢在沙滩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捡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许多可爱的小贝壳
  • 一.主题的产生: 有一天,我们班有一个刚从海南回来的孩子带来一个用海螺做成的号角,其他的孩子看了以后非常的感兴趣,都围在一块争着吹一吹.看到这个情景,使我萌发了设计活动<贝类>,使幼儿的好奇心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满足.同时,在活动中 ...查看


  • 3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 3<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 1.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 ...查看


  • 1.拾贝壳教案
  • 1.拾 贝 壳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准" 拾 贝 壳 特 呢 扇 瞧 离 摸"9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正确认读.能在田字格里正确描写这几个生字. 2. 能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文中几句描写贝壳的句子, ...查看


  •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河蚌
  • 作者:辛丰中心幼儿园朱春华 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准备: 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实际观察,河蚌的生活挂图. 2.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 ...查看


  • 一年级数学上册 巧算教案 沪教版
  • 巧算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62 教学目标: 1. 在熟记和为10的加法的基础上,通过有益的结合与分拆,使有些加减计算变 得简便. 2. 通过学生的尝试和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并形成灵活解题的能力与习 ...查看


  • 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 ...查看


  • 蝉和贝壳教案
  • 1 <蝉><贝壳>教案与反思.说课与实录 <蝉><贝壳>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学习先抑后扬及细致入微地描写小物而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