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陶[天津桥春望]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即据此而得名。天津桥一带,高楼四起,垂柳成阴,景色宜人。唐朝帝王为了享乐,皆频幸东都。高宗一生先后到洛阳七次。上元年间,他下令于天津桥北,跨洛水兴建上阳宫,雕甍绣闼,金碧辉煌。武则天更改东都为神都。终其一朝,除回长安住过两年外,均在此度过。她营造明堂,扩建宫苑,将上阳宫修葺得更加豪华富丽,作为自己的寝宫。开元年间,玄宗也曾五次来洛阳,每次至少住一年左右,可以说,洛阳城繁华热闹之际,正是唐帝国全盛之时。安史之乱,洛阳两遭兵燹,破坏严重,而唐朝也自此一蹶不振。天宝以后,帝王不复东幸,旧日宫苑,遂日渐荒废了。所以,洛阳城的兴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减当年,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寥,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怎能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荒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徐定祥)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即据此而得名。天津桥一带,高楼四起,垂柳成阴,景色宜人。唐朝帝王为了享乐,皆频幸东都。高宗一生先后到洛阳七次。上元年间,他下令于天津桥北,跨洛水兴建上阳宫,雕甍绣闼,金碧辉煌。武则天更改东都为神都。终其一朝,除回长安住过两年外,均在此度过。她营造明堂,扩建宫苑,将上阳宫修葺得更加豪华富丽,作为自己的寝宫。开元年间,玄宗也曾五次来洛阳,每次至少住一年左右,可以说,洛阳城繁华热闹之际,正是唐帝国全盛之时。安史之乱,洛阳两遭兵燹,破坏严重,而唐朝也自此一蹶不振。天宝以后,帝王不复东幸,旧日宫苑,遂日渐荒废了。所以,洛阳城的兴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日衰,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七绝。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减当年,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寥,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怎能不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荒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最精彩的一笔。

(徐定祥)


相关文章

  • 春望测试题
  • <春望>和<泊秦淮>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理解性填空 1.<春望>中写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 . 2.<春望>中表达诗人睹物伤情的诗句: , . 3.<春望>中写出了诗人忧国 ...查看


  • 春望.泊秦淮教案
  •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诗人的爱国情怀. 2.体会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景物与情感的结合,从"炼"字角度赏读诗歌,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查看


  • [望岳][春望]中考常见题型及答案
  • 望岳><春望>中考常见题型(附答案) <望岳>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1.望 高大雄伟 2."阴阳割昏晓&qu ...查看


  • 春望的诗意
  • 春望的诗意 <春望> 作者: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2.破:被攻破. 3.深:茂盛: ...查看


  • 春望练习题
  • <春望> 1.杜甫唐代著名的主义诗人. 1.现实主义 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查看


  • 春望阅读答案
  •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1.<春望>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些景物描 ...查看


  • 第二课时[春望]
  • 第二课时<春望> 班级: 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学习<春望>,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初步掌握一些诗歌 ...查看


  • 春望导学案
  • 保合镇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审核人 主备人 学习 目标 重难点 学法 指导 学习古诗 的方法: 审批人 课 题 授课班级 <春望>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1.掌握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了解两首诗的背景,背诵全诗. 2.朗读诗歌,在理 ...查看


  • [望岳]和[春望]的教学设计
  • <望岳>和<春望>的教学设计 --长江中学"三学联动,两习助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体现 长江中学 付丽娟 [教材简析]杜甫早期作品<望岳>感情基调热情奔放:后期作品<春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