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经典散文

⊹⊱⋛⋋ 千古才情话李煜 ⋌⋚⊰⊹

■ 箫 影

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绪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

都说你醉心于填词作赋,沉迷于歌舞升平,殊不知那仅仅只是你排遣寂寞的方式而已!也许是巧合,正当你厌倦莺歌燕舞的时候,宋人的干戈击破你的家国山河。于是,你成了无家可归的亡国之君。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要离开了,你只能无奈地望一望自己的凤阁龙楼和玉树琼枝。你本不想走,作为一个儿子,你要在李家的庙堂里守侯着先人的宗位,以尽孝道。可是你不得不走,“未曾识干戈”的你再也无力回天了,金戈铁马让你无可奈何。几个娇小的宫娥远远地望着你,也算是为你送别吧!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你知道:纵然你是绝代的才子书生,也逃不脱臣虏于人的命运。

1

东京城里的一座小院便是你违命侯的最后归宿,这儿竟然成了你亡国之君的牢笼。小楼昨夜顿起的萧瑟东风勾起了你思乡的愁绪,想家的感觉和寂寞的空虚足以吞噬掉你的灵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孤独的小楼里,你终日用泪水冲刷脸庞。风把那泪珠吹到面前的纸笺上,浸透文字,化作了一条长恨而东的江水,汩汩不息地流淌。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一晌的欢乐。可是当梦醒的时候,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小楼里的孤灯长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曾经黄袍裹身的帝王生活都已一去不返了。所有的浮华都已退却,剩下的只是一个词客凭栏思乡,没有人会相信你曾是一个帝王。因为落寞,你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自从踏上宋人的囚车,你就已经注定与你的无限江山决别了。所以,你只能再等一个轮回,在下一个五百年

后再见你的家国山河!不过,下次你一定要做一个文人,用笔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非生于帝王之家。因为你“做个人才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天上人间”就是你南唐后主的宿命吧! 2

萧瑟的东风吹得你难耐“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寞,挥笔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也许你开始怀念曾经的歌舞升平了,于是你让宋室的歌女为你唱这满是愁绪和幽怨的词句。你凄婉的词句和铮铮作响的思念旧国之心,惊扰了宋室王者的好梦,搅得他心烦意乱。于是,他便赐了一壶酒,让你到黄泉路上寻访你那已成为烟萝的玉树琼枝。

你就这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了,在河水的流淌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金銮殿。两岸的景致渐渐模糊了你的双眼,一切都在河水的流淌中消逝得虚无缥缈了,而你,也在河水的淙淙之音中沉沉睡去。

梦中,你回到了属于你的文字故乡。

【名师评析】

作者的思绪穿越千年时空,倾听着李煜的词曲,细细解读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一代君主,不喜权势喜词赋,怎奈再高的词情雅意也无法化为治国之策。一场金戈铁马之后,国君沦为阶下囚,曾经的莺歌燕舞,曾经的凤阁龙楼,都失去了,包括自由。

3

只剩下那执著的文笔,和着孤独、寂寞、凄婉、愁绪,伴着牢笼、孤灯、泪水、东风,尽情地挥洒那清丽的词句,极尽亡国之痛,囚徒之悲。

李煜“千古词帝”的称号怎可能浪得虚名?他的诗词才情,传奇经历,像一块磁铁,将永远吸引着人们去感悟,想象。

(付俊艳)

4

⊹⊱⋛⋋ 喜欢苏东坡 ⋌⋚⊰⊹

■ 方 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象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它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它便都“馀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

5

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将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6

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名师评析】

作者喜东坡的诗词,爱东坡的人品,崇敬,仰慕,甚至以身相许。倾诉着内心无尽的迷恋。苏东坡独具魅力!东坡的文章有品有味,东坡的书画惊世骇俗,东坡的性情,集智慧、仁厚、儒雅、豪放为一身,虽一生坎坷,但乐观、豁达。天才诗人,大家气度!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付俊艳)

7

8

⊹⊱⋛⋋ 岳 飞 ⋌⋚⊰⊹

■ 李松涛

二十四个循环往复的节气里,有你恒温的气节;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前面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

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背脊,针针见血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州,“精忠报国”! ——可报国路,却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女的人,说不定何时便赐你一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阵,忙于厮杀,便不曾留心,天子的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暗器;你醉心于把战表化作捷报,更不曾注意,金銮殿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

阴谋出笼,出皇城,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昨天的猎人,今天的猎物——你角色的转换过于险陡,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预感。手上铐子,脚上镣子,颈上枷锁,最重的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刃勃然遭遇。你才知道,《满江红》的写作,是从小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而在一块陌生的磨石上

9

结束的。

亭间是佞贼一个人的狞笑,亭外是满天下无数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顿成断章!被喷染的夕阳涂制页页血帆,浪踉跄,船蹀躞,黄河倒抽一口冷气,刹那改道......

滚烫的座右铭,一下子变成了冰冷的墓志铭,幸亏那识字也识大体的岳母先行一步,否则她这白发人该怎个哭祭黑发的儿郎?“精忠报国”的每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亿万年。可是这区区三十九度春秋,已蓦为构思之外的残简……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制造奇冤!谁让你满怀抱负,浑身功夫,却赶上一个有重病却无良药的时代。宫殿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越发恶毒。

黄河中反射出的万束光线,犹如万箭穿心……你曾在营中挥毫:“还我河山。”你向侵略者讨要的首先便是河,在你心中,是否河比山更重?黄河途经你故乡时咳嗽一声,于是,河南之河让汤阴泡汤。你入世之初乘坐的那个木盆,竟成了命运之船。你生于“黄泛”,死于“风波”,你的一生都同“水”相关。

有幽幽二胡曲起自夜的遥深处,像怨妇哭诉,一路哽咽,凄凄10

楚楚,但符合国情,民乐《江河水》遂成名曲......岳王坟前,秦桧跪着,膝盖可曾酸痛?他可曾理会春夏秋冬男女老少斥骂?而你睡着,西湖梦柳浪闻莺,可有八千里路芳草鲜花?

肯于为良知直言的,只有暴死的良知;能够给邪恶张目的,还是活着的邪恶。莫以为前朝才有怪胎,罪恶也并非偶然的宫外孕。

我总梦见影影绰绰的亭上,有蚊虫剔牙,有苍蝇打嗝。醒来不由惊问:风波亭在哪?它是一颗悬于神州大梁的苦胆,让有志有为的卧薪者品尝,明目明心,以认清忠奸。

看历史要细心,看现实要耐心。同为军人,二十九岁的项羽自杀了,三十八岁的岳飞被杀了。岳元帅,请原谅我高攀,我与你都有为诗之好,而且我们的理想也大致相同,概括起来就是你说过的那五个字:“收拾旧山河!”被别人侵占和被自己污染的山河,都须重新整理。

哦!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疮疤,你名字的正面是历史的勋章。

【名师评析】

这是一篇借古警今的文章。

在那个有重病无良药的时代,抗金英雄岳飞被害了,年仅三十九岁,不是被敌人杀死的,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11

他只想着精忠报国,他大喊着“还我河山”,却死于由朝廷策划的一场谋杀。天下人民无不痛哭,上天也为之震怒,黄河水刹那间咆哮汹涌,冲向了大地……

这是一场千古奇冤,这是一场民族的悲剧。然而这种悲剧时刻都有可能上演,作者借此警醒当世人,明目明心,认清忠奸。

全文诗一般的语言,厚重的历史感,第二人称的写法,呈现出一股荡气回肠之美。

(付俊艳)

12

⊹⊱⋛⋋ 青藤徐渭 ⋌⋚⊰⊹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恐怕没有比徐渭的人生命运更凄惨的了。他生于1521 年,浙江山阴人,生身母亲是小妾。他落生刚刚一百天,父亲扔了母亲驾鹤西游,死了。十岁,亲生母亲被轰出了徐门。孤儿徐渭,寄养兄嫂篱下,在侮辱与欺凌中成年,花了二十年工夫,在乡里应试八次,八次落第。虽自负才略,性绝警敏,梦想以天下为己任,却连乡第之门都出不得,这打击是足以让人发疯的。徐渭的婚姻生活也是灾难连着灾难。第一个夫人和他一

13

同相伴七年,患肺病而死。他鳏居十二年之后,三十九岁找了老婆,不到一年就分道扬镳。四十不惑,与第三个老婆张氏结婚,六年后因张氏与僧人通奸,他一怒之下杀死张氏,成了杀人犯,坐了七年大牢。徐青藤,这位小老婆生的孩子,父亡母走的孤儿,八次落第的潦倒文人,丧偶的鳏夫,戴绿帽子的男人,杀妻囚犯……九九八十一难,加在他一人头上。雪上加霜,霜上落雪,这人不死,可以想见其生命力。徐渭一生中有一段短暂时光,侥幸得一人赏识,这人是胡宗宪。作为出入于东南七省的督帅胡宗宪,在抗倭战事中屡屡听他谈兵;作为古文学家的胡宗宪,听他温酒赋诗,把他的诗文镌刻于石上。

徐渭常与人暴饮酒肆,烂醉如泥,酒醒后直闯督帅府。胡宗宪宽容和忍耐着这位乌巾白衣落拓不羁的才子,让他一逞才略。哪里想到,胡宗宪因事锒铛入狱,徐渭一生中唯一的慰藉和依靠,像泡沫一样一闪即逝。彼时,徐渭已经年过不惑,第三次婚姻缔结不久又现危机。朝野上下皆为惊骇的胡宗宪之祸,随时会波及他连坐。徐渭惊惧、惶惑,躲在自家房子角落发抖,痛哭而不敢出声。冥冥中他产生了幻听,听见到处在通缉他,听见全副武装的差役的脚步声,木枷铁链和斧铖的磕碰声。他害怕这些声音,却无法逃避这些声音。他仇恨自己的两耳,抓起一把又大又长的14

三棱巨锥,扎入耳道,胡乱搅动,鲜血四迸……

徐渭真正的绘画生涯,是在他疯狂自残和走出囚笼之后开始的。徐渭在中年之后才把绘画作为生命的唯一寄托,是中国宋元以后文人画史的一种现象。许多文人落魄,不再可能以天下为已任,也无力兼济天下,只好以绘画独善其身,宣泄半生不平之气。绘画是疗救他们受伤心灵的药,免于自溺于苦海的船,最后的巢。涂渭早年学米芾书法,行草纵逸飞动,在历尽风霜之后,狂草也难于舒泄胸中之气。一日,烦极,闷极,苦极,一只霜兔毫尖笔在纸上冲破了汉字笔划桎梏,横竖狂扫一气,掷笔纸上欲哭无泪。研究家陈滞冬先生说,大约是在此时此刻,徐渭发现了无意抛洒的点线和墨块,竟似乎可以成了一幅墨葡萄。徐渭迅速画成此帧,题在画上的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终于找到了可以倾泄”“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路!从那点线运笔的速度和墨块有力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作画时如舞动剑器的狂野情态,而那题跋,歪歪斜斜,勉强成行。标点符号虽自宋已开始行世,但直到 20 世纪末的今日,题画诗上也是绝少加标点的,可是,徐渭在落魄成翁、晚风独啸、闲抛明珠的感慨最后,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只有今人才常见的惊叹号。

15

徐渭的画,是他情感的图录。

他全部用水墨挥写泼洒的画,无一不透露着历尽风霜后的倔强、悲壮、愤激和高标不俗的情感。他的《苇塘草虫》、《黄甲图轴》、《墨葡萄》、《杂花图卷》,每一幅都是倚马立就的一般,情之所至,狂飚盈袖,烟岚满纸。他的人物山水册页,居多表现风风雨雨之中的人,逆水行舟,逆风行旅,乱苇荒村,摇曳不定,可以说,“处处有我”。他用笔无一处凝滞雕琢,奔跑着的墨线,似投戟裂石,如电闪诉开乌云,变化多端。用墨则滂沱泼洒,焦墨,浓墨,淡墨,互相映照,互相冲击,闪烁出五色来。透过那浓浓淡淡的墨气,闪展腾挪的中锋用笔,我看到了颇似印象派画家点彩作品中的跳动着的光斑。印象是徐渭的印象,感情是徐渭的感情,徐渭就是徐渭。虽在他死之前已有大写意,但他的画风,堪称大写意开山之斧,他影响了后世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但后人无人再能扮演徐渭。他的作品,充满了真灵性,真命派,真悲欢,真情愫,真学养,真见识。他不重复吴门画派,也不重复自己,“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但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名师评析】

16

幼年失怙,寄人篱下:少年苦读,屡试不第:中年发狂,杀人下狱:晚年卖画,潦倒而死。行伍,入幕胡宗宪府,运筹帷幄,威震敌胆:为文,少年成名,诗文被袁中郎誉为明代第一,戏剧受到汤显祖极力推崇;作画,让郑板桥甘做“青藤门下走狗”;令齐白石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他磨墨理纸。这些,哪一个是你——徐文长?这些何尝不是你——徐文长!

(王现民)

⊹⊱⋛⋋ 向往平民 ⋌⋚⊰⊹

■ 郭翠华

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是纳兰性德至死都不曾瞑目的向往。

而作为康熙大帝的御前一等侍卫,权臣的儿子,满清贵族的公子,纳兰性德却不得不过着另一种生活。他只能陪伴在康熙大帝的左右,鞍前马后,四处奔忙。在别人眼里,纳兰性德可谓占尽

17

了风光和荣耀,但纳兰性德却没有一丝的得意和张狂。当他和康熙大帝一道顾盼江山时,他飘忽的目光,就像游离的云朵浓缩着无言的惆怅,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官场的生活,他甚至对政治有点厌恶,他希望自己能像平民那样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所向往的生活平实纯粹而又简单,然而,他却被命运的缰绳牢牢地羁绊着,不得不成为皇帝御座前的一个尊贵的小摆设。

纳兰性德只能看着时光水一般地流淌,心疼着自己的生命在日复一日中消逝,他的心就像一台空磨子,每天都在转动,但挤压出的都是无法诉说的郁闷。纳兰性德自由的灵性曾经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却不得不面对冬季里满眼的苍凉。纳兰性德走的时候,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他孤寂的目光透过窗棂伸向遥远的天空,天空下就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平实的生活。他疲惫的心现在终于憩栖下来,他把自己终于还给了自己。他看见先他而去的妻子正在向他招手,他终于丢下了早已厌倦了的官场生活,脱离了虚情假意的上层社会,像一只脱蛹而出的蝶,飞出了壁垒森严的宫殿。那年,他才三十一岁。

而纳兰性德的这一切,却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才知道的是他的《纳兰词》。在这本收集了他三百多首词作的集子里,我们认识了另一个纳兰性德。读他的词,如同读他的人,他的那些词18

就像一朵朵荷,散发出冷艳的馨香。纳兰性德在无奈的岁月里,只能以他的词诉说自己,但他不曾想的是,因为他的词,让我们找到了他。他的词让我们找到了一个让我们心仪的诗人,他的词也更让我们找到了一个至情至性、至真至善的满清青年,他不仅是我们的兄弟,更是我们的愿意与他终生为伍的朋友。纳兰性德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了这个冬季不太冷,因为历史只会淹没一切琐屑的不齿的污泥尘垢,而一切人性的光芒都不会被淹没的。曾经,在厚厚的铠甲后面,在英武的外表下,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的纳兰性德所执著的人生理想,正是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对人性的呼唤与呐喊。纳兰性德则是以他最孤独的方式,以他的词表达了他对上层社会的不屑,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他曾经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两胁插刀的相助,无不表明了他平等的人生态度。他的所为所想,正是他对他所在的阶层的一种背离与决绝,纳兰性德的人格魅力由此再现。他对生命本质的热爱与追求无不闪耀出温暖的光芒。

纳兰性德的生平,让我想到了明代的崇祯皇帝,这个皇帝曾一剑砍下女儿的手臂,看着女儿如注的鲜血,他竟平静地问:“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个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不快乐的皇帝,谥号为“明思宗”。有人这样写道:“如果有思有想,明思宗想的一定是

19

如何远离权力,远离权力产生的痛彻心肺的痛苦。”这是身为平民的我们所无法体会的。纳兰性德的词却让我们看到了在满清王朝政权的背后所潜藏的漩涡与险滩,让我们看到了在辉煌背后的衰败与没落,更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诗人在纳兰性德无法享受的那种浅薄的人生,他的心却因为一个诗人的敏感和尖锐从此不得安宁。纳兰性德只能像所有的有良知的文人一样,只能在无法间离的现实中独自品尝着那份孤寂、清凉和凄苦。我们从他的处境中明白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一个很平常的夜晚,纳兰性德终于转回了他的背影,他看见了作为平民的我们,怎样用相同的目光认知着他。他的眼中有晶莹的泪水,因为孤寂太久,因为等得太久,当他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清纯而忧郁的诗人,我们看见了一个淡泊而又正直的满清时代的青年,当我们走向他的时候,也如同走向了我们自己。就像一个叫慧子的人说的:“所有献身文化的人,没有人能逃得过这种宿命!”我们只能承受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孤独永远都是相同的。

【名师评析】

多少人削尖脑袋,投进阿谀逢迎之能事,奔走于权贵20

之门,试图某一个一官半职,封妻萌子.而你,生于宰相之家,随同帝侧,占尽了风头和荣耀。可又有谁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你只想能闲着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一卷在手,有红袖夜添香;一案在侧,供自己随意挥洒才情。造化弄人,你虽摆不脱生活给你的轨道,你却用字字珠玑的词作书写不同的人生。纳兰性德,你像你名字一样美!

(王现民)

生命的瀑布——行走在林则徐的流放地

■ 杨晓雷

提起林则徐,人们立刻会想到虎门、广东,而少有人想到伊犁。虎门销烟,广东禁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林则徐一生的辉煌。此时,林则徐的仕途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而伊犁,是林则徐的流放地,是他一生中最苦难、最落魄

21

的“旅程”。

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伊犁的。此时,他的前途一片黑暗。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禁烟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时间,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经历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赴浙江军营效力、革去“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仍被流放伊犁。王鼎以死相谏,亦无法改变林则徐流放的命运。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身心俱损,走到西安时大病不起,休养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再次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

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他孤独地跋涉在西域荒凉寂寥的大地上,忍受着恶劣环境和气候的折磨。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在西戍途中所作的这两首诗,可略见他当时赴伊犁途中情形。

22

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 ——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从广东到西安,从西安到伊犁,以及伊犁三年多流放的日子,如果说林则徐的身体还能勉强支撑下来的话,那么,他的心呢?从高官到流放、从英雄到“罪臣”,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如何承受?这是一条比踩在他脚下的流放之路更为难走、更为坎坷的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

23

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正如他亲手所书《观操守》中所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饿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24

【名师评析】

位高权重,执掌机枢之时,能殚精竭虑,为民请命,虽然可贵,未必可敬;仕途受挫,理想碰壁之际,不嗟叹,不抱怨,振奋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饶,才能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不能只记住那个在虎门完成销烟壮举的林则徐,更应该记住那个流放伊利,以戴罪之身呕心沥血到处兴修水利,开荒耕田的林则徐!

(王现民)

⊹⊱⋛⋋ 和畅堂读秋瑾 ⋌⋚⊰⊹

25

■ 邵盈午

在风雷激荡的清末,震铄一时的鉴湖女侠秋瑾的声名,是与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绾系在一起的;而在这些历史事件的背后,跃动着秋瑾及那一代人的愿望和探求、选择和困惑、夤缘时会的亢奋和英雄失路的悲凉、乍惊乍喜的歌哭和风雨无常的忧叹……

流年轮转而去。在二十世纪末频频回眸世纪之初,我禁不住发问,难道流动终古的岁月之水,真的能将那些搏风击浪、倚天长啸的动人身影,荡涤如浮沤么?

在秋瑾的故居,我终于找回了自信。

入得“和畅堂”,顿然感到有一股浩然正气在厅堂升腾,继而回旋于客堂、餐室、卧室和以天井衔结的五进院落,它足以净化灵魂迷茫和意志薄弱者,使我们这些性格多少变得有点阴盛阳衰的后人知所愧怍而奋然思起。

“和畅堂”的第三、四进,原为其母和其兄的住处,现已辟为秋瑾史迹陈列室。虽说以时间为载体的历史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经由后人保留下的都是化石,最生动最有魅力的是当时的情态。可我注目着史痕斑驳的件件遗物,仍能于静默中感受到那颗“洒去犹能化碧涛”的侠心的剧烈跳荡,和岁月剥蚀下人性永在的万种风情。记忆中鉴湖女侠的著名诗句又在心壁上回响: 26

莫道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诗中涌动的是一种生命的力度,激情的外射。这是倚天长剑的自傲,是侠骨峥嵘的期许。自幼“放纵自豪”的秋瑾,虽出身于大家闺秀,却尚侠好义,尤慕汉代名侠郭解、朱家的为人。十几岁时便擅长骑马击剑。及长,她取字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平素好着男装,穿官式皂靴,绝无脂粉习气。所作诗文,十九不脱侠风剑气,英迈雄奇。她尝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在致王时泽的信中,她慨乎言之:“光复之事不可一日废,而男子之死于光复者,则唐才常以后……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藉此数语,足见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的惊人胆识;自投身革命后,她便抱定必死之志,誓以青春的生命,一洗女界之羞。

但必须看到,在遍地腥膻、苍黄翻覆的近代中国,每一个秉有济世热肠的近代知识分子,都难免会在骤起骤落、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的长期延续,往往会使人变得颓丧、消沉。而秋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亲历了无数次挫折之后,仍充满着强烈的行动、实践欲望,始终抚剑长吟,不避锋镝,爝火奔驰,显示出矢志补天的豪情。

推崇铁血辉映的革命暴力,植根于生命主体高度的民族自尊; 27

这种“自尊”固然是民族危机的产物,可它往往会演化为一种愤激焦灼的“复仇”情结,并以此作为摆脱个人和民族困境的万应灵药;基于此,秋瑾强调夸大主观心知、精神和意识的作用,周身充溢着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唯意志色彩。尽管如此,她仍义无反顾地登上了舍身成仁的凄壮祭坛,成为“不让须眉”、享祀千秋的“巾帼”英雄。

纵死犹闻侠骨香。鉴湖女侠的干云侠气,必将给后世以强大的光照。

【名师评析】

生于官宦人家,自由饱读诗书;嫁于当地名门,家境殷实;膝下有子有女,本可相夫教子,衣食无忧,终老林下。你却东渡扶桑,兴办社团,高举义旗,慷慨赴死,长眠西岭桥畔。泱泱华夏,又有几人能有如此之壮举?煌煌史册,几多巾帼能名载其上?秋瑾,不愧为鉴湖女侠!

(王现民)

28

29

⊹⊱⋛⋋ 沉香十年张爱玲 ⋌⋚⊰⊹

■ 朱旭红

上个世纪的上海,有一个女子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现在正是秋天,清如水明如镜,那个女子快不快乐无从得知,因为她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已经十年。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们不能够确知另外一个世界是否存在,也不能够确定她的魂魄是否有知。我们确知的是,十年间她的文字在她身后辟辟啪啪一直一直鲜活绽放着,在另外一些女子的笔下延缅着她文字里荒凉余味,精致表象,却无人描摹得出她独特的张氏文风。

不思量,自难忘。这个女子,张爱玲,1995年9月8日至今日,香销十年。

李碧华形容她是一口幽深的古井,大家都在试图淘出宝贝。李自身不也是一个淘宝者么?《青蛇》,《霸王别姬》,还有许多许多李氏纸上云烟,其间浸润的张氏30

荒凉轻易拂拭得去的么?亦舒,黄碧云,朱天文,安妮宝贝,等等,她们的文字无一不是在张氏文字废墟上开出的花朵。还有一个王安忆,《长恨歌》后,上海最贴近张氏文字灵魂的女作家。

张爱玲是幸运的。作为一个作家,不论身前身后,她的文字始终是中文史话中最灿烂的光点,即使不乏唇舌之虞。与她相比,梵·高是怎样的不幸,热烈的向日葵与惊艳的鸢尾花败于沉香屑的灰烬。

张爱玲是不幸的。作为一个女人,第一次婚姻,尘埃里开出的花朵幻灭后,她对爱情的激情也似乎燃尽了。此次婚姻的余痛数十年后仍像埋藏在她心上的刺,时时在她沉寂的心房上穿戳,而她始终沉默,她的态度其实已经在她的文字里表露: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一个女人一生只有一次爱情,那个叫胡兰成的男人,今生今世都必将为这个女子背上被藐视的罪名。虽然,他也是一个不错的作家,无奈他负了的是一个传奇中为众人宠爱的张爱玲。

第二次婚姻,平淡如每天看惯的风景,时间长了, 31

必将相看两不厌。张爱玲没有想到的也许是那道风景会比自己先退出滚滚红尘。赖雅,一个类似耶稣门徒的人的名字,平凡普通得如任何一个外国人,甚至连中文都不认识多少吧。这样的一个人,张爱玲选择了,与之相伴十数年,期间再无如四十年代初般惊艳作品问世。

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大红雅,大绿俗。

到底是一个奇特的女子,大红如胡兰成,大绿如赖雅。金庸写那个对爱情执着的古怪女子李文秀是否拿她做的参照呢?失去后,红尘百态,那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是又怎么样呢,我都不喜欢。有评论家说张爱玲首先是个女人,而后才是作家。张爱玲若真有魂魄,不知道她会不会为这句话展眉。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有时候我怀疑这不是一个女子说得出来的,32

尤其是写尽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清悲哀的张爱玲,她的文字里充满宿命的黑暗。《金琐记》,《十八春》,《半生缘》,结局不动声色地注定荒凉无奈: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唯一能解释的是,那句是她对自己人生观的感慨,她睿智清醒地预见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生前隐在她那些文字的光环下几十年,寂寞地死在异地的寓所。我相信她一定明了她写下的那些文字的影响力,但是她更了解的是: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这不仅仅是她从生活里得到的,也是她一生唯一的一次爱情给予她的打击。

逝去十年后,除却文字外袍的张爱玲更接近一个女人的婉转情怀,而不是一个文字里华丽的传奇。明白这一点,再读她的文字,便有一种对女子的怜惜漫上心头,难怪后来那么多借着张氏文字废墟掘宝的女子,大凡天下女子,情怀不都相同么?

十年了,愿她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安宁,并快乐。

【名师评析】

33

有人评价张爱玲“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看来文字是张爱玲的文学生命。其实,读她的情怀才是在掘宝。谁能从她的华美的文字外衣下,找到她内心的苍凉,谁才是张爱玲真正的知音。

(李国军)

⊹⊱⋛⋋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

34

■ 梁 衡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一样神秘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去年夏末,我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刹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烟,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拼命地跑去,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金银滩草原。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

35

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就是金银滩的由来。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似的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当年26岁的王洛宾云游到这里,只因那个17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他痴望着天边那一团火苗似的红裙,脑际闪过一段美丽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

天才之作总是合天时地利之灵气,妙手偶得,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如罗丹的《思想者》。据说《蓝色的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在餐桌上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还差一点被妻子洗衣时洗掉。卓玛确有其人,当时是一个牧主的女儿,王洛宾在草原上采风,无意间捕捉到她美丽的倩影,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就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试想,王洛宾生活在大都市北平,走过全国许多地方,天下何处无美人,缘何于此生灵感?是这油油的绿草,草地上的金花银花,花香草香,还有这湖水,这牧歌,这山风,这牛羊,这万种风物万般情,全在美人一鞭中。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的名曲。

36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永没有找到过歌唱中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赋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女人,还有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直到1982年69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79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就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国内许多媒体,还有香港、新加坡纷纷为他举办各种晚会。我曾看过一次盛大的演出,在名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伴奏下,两位漂亮的姑娘牵着一位遮着红盖头的“新娘”慢慢踱到舞台中央,她们突然揭去“新娘”的盖头,水银灯下站着一个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他那把特别醒目的胡须银白如雪,而手里捏着的盖头殷红似血。全场响起有节奏的掌声。人们唱着他的歌,许多观众的眼眶里已噙满泪花。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我突然想到这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相通。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

37

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逝去的东西也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我们永不能再的惆怅,也就有了永远的回味,如童年的欢乐,如初恋的心跳,如破灭的理想。王洛宾真不愧为音乐大师,对于天地间和人心深处的美丽,“提笔撮其神,一曲皆留住”。他偶至一个遥远的地方轻轻哼出一首歌,一下子就幻化成一个叫我们永远无法逃脱的光环,美似穹庐,直到永远。

【名师评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只这首歌歌词的美妙,已经足以撮动人心。何况还有那个传奇的王洛宾。 (李国军)

38

39

⊱⋛⋋ 萧红 我的姐妹 ⋌⋚⊰⊹

■ 辛 茜

三月的高原,有一天竟突然地热了起来。我靠在床头上,享受着窗外热闹的阳光,无端地想起东北一个叫做呼兰的地方,有一片原野,该是泛出绿色的时候了。多年前,也是阳春三月,在那个蒲公英刚刚发芽,河冰消融的地方,曾经留下过一个顽皮、聪颖而又倔强的小女孩的身影。她的名字,以及她留下的文字,无数次地打动过我,特别是在我寂寞、无助的日子里,她几乎成为我的密友,我的知己。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几十年前,生活在东北边城的女孩子的命运会这样长久地冲撞着我,让我常常为她叹息、落泪。

她是萧红。起初,我是在《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园》中认识她的,后来我又从她的姐妹,同是东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季红真为萧红所记的传书上更多地、更深地了解了她。

一本《萧红小说》,一本《萧红传》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40

有时候,我会觉得,萧红正穿着一身素白的旗袍穿过呼兰河在空旷的原野上独行,她的脸色是苍白的,她的胃是痉挛的,肚子是疼的,特别是她的一颗承受了许多苦难的心是破碎的。

萧红是柔软而顽强的萧红,在短短的三十一年里,她饱尝了一个女人所有的心酸、寂寞、哀伤、男权下的挣扎和失去爱人的痛苦。她在不断地同自己的命运抗争的同时,还用她温柔的同情心和充满诗意的语言写下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份量的文学作品,她笔下的翠姨、王亚明、团圆媳妇、金枝都是在她身边生活着的可怜的女人们,她愿意倾注自己的心血,去表现她们、关注她们,并呼唤她们的灵魂。她认为,“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的写作更注重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殖与死亡,命运与抗争,愚昧与觉醒。

也许萧红承受的苦难,让她不能够脱开民众的苦难,所以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刻的主题。

萧红的一生是在逃亡中度过的,这个柔软而勇敢的女人,因为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十六岁时就已经不愿意接受叫人摆布的命运,靠自己的争取到哈尔滨上了中学。二十刚过,便为了反抗父亲的囚禁,挣脱旧时的婚姻,彻底离开了老家,走上了逃亡之路。

41

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和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生,她终生都在逃亡,即使孤身一人东渡日本,实际上也是为了逃避与萧军的感情危机。萧红一生都向往精神的独立,但无奈中却一次又一次陷落于男权的陷阱之中。

她的作品是她逃亡经历中思想的精髓,是她通过自己的命运洞察人生的心得,表达了她内心深远亘古的忧愁,和对生命原始的悲哀。她的创作超越了时代,穿透了漫长的人生,我们可以从那些自然的乡土人生的寻常故事里窥见人性的本意。

萧红是最美的女人,她的美力透纸背,她的美包含了女人内在美的所有含义。

我无法忘记,萧军第一次见到萧红时的情景,“半长的头发散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的脸嵌在头发的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的眼睛直直地盯视着萧军……”

当时,萧红贫病交加,困在东兴旅馆,萧军是受报馆之托去看望萧红的,无意间萧军看见了萧红放在床头的两首诗:

这边树叶绿了。

那边清溪唱着……

姑娘啊!

春天到了……

42

去年在北京,

正是吃青杏的时候;

今年我的命运。

比青杏还酸!

这两首诗,顿时引起了萧军对这个散开着头发,并且明显有了白发,还怀着身孕的女人的无限爱怜。萧军在一刹间似乎感觉到世界变了,季节变了,人变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他认识过的女人中最美丽的人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后来,尽管萧军和萧红的爱情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一直被萧军当时的行动感动着。一个平常的男子是不会为萧红那时的样子动情的,也说明萧红不同寻常的魅力。苦难的萧红,一生中惟有这一次获得的爱是最可珍惜的,也是最值得欣慰的,我在每一次想到萧红的时候,都为萧军对萧红的这一份爱,痴痴地宽慰着自己,宽慰着早已安息的萧红。

萧红常说,无论什么样的人,她总是有痛苦的,只要她有灵魂。为着萧红这个特别的灵魂,我再一次地陷入忧郁中。假如一个人没有了忍耐和顽强的意志,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年复一年看似很平静的生活会让每一个灵魂深受伤害、折磨,最终绝望地死去。幸福总是一刹那的事情,人们不应该奢求更多,但是人总是

43

为着那短促的幸福受更多的苦,这是人一生的追求啊。萧红短暂的生命一直怀着生的执著,本能地抗拒着死的诱惑。她眼睁睁地看着冷酷的世界,糟蹋着别人,糟蹋着自己,却无力改变一切,只能用自己的心和身体为我们写下含着泪水和血水的文字,让我们这些后人,特别是后来的女人们,不要忘记逝去的翠姨、金枝和那些葬身于奴役命运的人们,不要忘记争取自己的幸福,不要忘记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月的阳光是温暖的,带着一丝潮湿的甜意,阳光下的萧红梳着齐眉的刘海儿,系着一条白色的围巾,安安静静地望着我,不像是隔了一个世纪。不知道她能否听得见来自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仿佛是姐妹之间的喃喃私语。萧红,我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不要那么辛苦,1942年2月22日是你离开人世的日子,在这么多二的好日子里脱开人生的苦海,你不应该再悲伤了吧。

【名师评析】

喜欢萧红,不仅仅是她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不仅仅是她与萧军与端木的热烈爱情,更喜欢的,是萧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对文学对生命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每44

每读到她临终前她在纸上写的“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心头一阵阵冰凉。

(李国军)

45

46

⊹⊱⋛⋋ 千古才情话李煜 ⋌⋚⊰⊹

■ 箫 影

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绪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

都说你醉心于填词作赋,沉迷于歌舞升平,殊不知那仅仅只是你排遣寂寞的方式而已!也许是巧合,正当你厌倦莺歌燕舞的时候,宋人的干戈击破你的家国山河。于是,你成了无家可归的亡国之君。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要离开了,你只能无奈地望一望自己的凤阁龙楼和玉树琼枝。你本不想走,作为一个儿子,你要在李家的庙堂里守侯着先人的宗位,以尽孝道。可是你不得不走,“未曾识干戈”的你再也无力回天了,金戈铁马让你无可奈何。几个娇小的宫娥远远地望着你,也算是为你送别吧!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你知道:纵然你是绝代的才子书生,也逃不脱臣虏于人的命运。

1

东京城里的一座小院便是你违命侯的最后归宿,这儿竟然成了你亡国之君的牢笼。小楼昨夜顿起的萧瑟东风勾起了你思乡的愁绪,想家的感觉和寂寞的空虚足以吞噬掉你的灵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孤独的小楼里,你终日用泪水冲刷脸庞。风把那泪珠吹到面前的纸笺上,浸透文字,化作了一条长恨而东的江水,汩汩不息地流淌。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一晌的欢乐。可是当梦醒的时候,你的世界里只剩下小楼里的孤灯长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曾经黄袍裹身的帝王生活都已一去不返了。所有的浮华都已退却,剩下的只是一个词客凭栏思乡,没有人会相信你曾是一个帝王。因为落寞,你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自从踏上宋人的囚车,你就已经注定与你的无限江山决别了。所以,你只能再等一个轮回,在下一个五百年

后再见你的家国山河!不过,下次你一定要做一个文人,用笔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非生于帝王之家。因为你“做个人才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天上人间”就是你南唐后主的宿命吧! 2

萧瑟的东风吹得你难耐“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寞,挥笔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也许你开始怀念曾经的歌舞升平了,于是你让宋室的歌女为你唱这满是愁绪和幽怨的词句。你凄婉的词句和铮铮作响的思念旧国之心,惊扰了宋室王者的好梦,搅得他心烦意乱。于是,他便赐了一壶酒,让你到黄泉路上寻访你那已成为烟萝的玉树琼枝。

你就这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了,在河水的流淌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金銮殿。两岸的景致渐渐模糊了你的双眼,一切都在河水的流淌中消逝得虚无缥缈了,而你,也在河水的淙淙之音中沉沉睡去。

梦中,你回到了属于你的文字故乡。

【名师评析】

作者的思绪穿越千年时空,倾听着李煜的词曲,细细解读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一代君主,不喜权势喜词赋,怎奈再高的词情雅意也无法化为治国之策。一场金戈铁马之后,国君沦为阶下囚,曾经的莺歌燕舞,曾经的凤阁龙楼,都失去了,包括自由。

3

只剩下那执著的文笔,和着孤独、寂寞、凄婉、愁绪,伴着牢笼、孤灯、泪水、东风,尽情地挥洒那清丽的词句,极尽亡国之痛,囚徒之悲。

李煜“千古词帝”的称号怎可能浪得虚名?他的诗词才情,传奇经历,像一块磁铁,将永远吸引着人们去感悟,想象。

(付俊艳)

4

⊹⊱⋛⋋ 喜欢苏东坡 ⋌⋚⊰⊹

■ 方 方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象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它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它便都“馀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

5

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每日读之不肯放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将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却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6

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作天才诗人,什么叫作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得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名师评析】

作者喜东坡的诗词,爱东坡的人品,崇敬,仰慕,甚至以身相许。倾诉着内心无尽的迷恋。苏东坡独具魅力!东坡的文章有品有味,东坡的书画惊世骇俗,东坡的性情,集智慧、仁厚、儒雅、豪放为一身,虽一生坎坷,但乐观、豁达。天才诗人,大家气度!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付俊艳)

7

8

⊹⊱⋛⋋ 岳 飞 ⋌⋚⊰⊹

■ 李松涛

二十四个循环往复的节气里,有你恒温的气节;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前面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

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背脊,针针见血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州,“精忠报国”! ——可报国路,却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女的人,说不定何时便赐你一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阵,忙于厮杀,便不曾留心,天子的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暗器;你醉心于把战表化作捷报,更不曾注意,金銮殿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

阴谋出笼,出皇城,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昨天的猎人,今天的猎物——你角色的转换过于险陡,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毫无预感。手上铐子,脚上镣子,颈上枷锁,最重的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刃勃然遭遇。你才知道,《满江红》的写作,是从小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而在一块陌生的磨石上

9

结束的。

亭间是佞贼一个人的狞笑,亭外是满天下无数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顿成断章!被喷染的夕阳涂制页页血帆,浪踉跄,船蹀躞,黄河倒抽一口冷气,刹那改道......

滚烫的座右铭,一下子变成了冰冷的墓志铭,幸亏那识字也识大体的岳母先行一步,否则她这白发人该怎个哭祭黑发的儿郎?“精忠报国”的每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亿万年。可是这区区三十九度春秋,已蓦为构思之外的残简……

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制造奇冤!谁让你满怀抱负,浑身功夫,却赶上一个有重病却无良药的时代。宫殿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越发恶毒。

黄河中反射出的万束光线,犹如万箭穿心……你曾在营中挥毫:“还我河山。”你向侵略者讨要的首先便是河,在你心中,是否河比山更重?黄河途经你故乡时咳嗽一声,于是,河南之河让汤阴泡汤。你入世之初乘坐的那个木盆,竟成了命运之船。你生于“黄泛”,死于“风波”,你的一生都同“水”相关。

有幽幽二胡曲起自夜的遥深处,像怨妇哭诉,一路哽咽,凄凄10

楚楚,但符合国情,民乐《江河水》遂成名曲......岳王坟前,秦桧跪着,膝盖可曾酸痛?他可曾理会春夏秋冬男女老少斥骂?而你睡着,西湖梦柳浪闻莺,可有八千里路芳草鲜花?

肯于为良知直言的,只有暴死的良知;能够给邪恶张目的,还是活着的邪恶。莫以为前朝才有怪胎,罪恶也并非偶然的宫外孕。

我总梦见影影绰绰的亭上,有蚊虫剔牙,有苍蝇打嗝。醒来不由惊问:风波亭在哪?它是一颗悬于神州大梁的苦胆,让有志有为的卧薪者品尝,明目明心,以认清忠奸。

看历史要细心,看现实要耐心。同为军人,二十九岁的项羽自杀了,三十八岁的岳飞被杀了。岳元帅,请原谅我高攀,我与你都有为诗之好,而且我们的理想也大致相同,概括起来就是你说过的那五个字:“收拾旧山河!”被别人侵占和被自己污染的山河,都须重新整理。

哦!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疮疤,你名字的正面是历史的勋章。

【名师评析】

这是一篇借古警今的文章。

在那个有重病无良药的时代,抗金英雄岳飞被害了,年仅三十九岁,不是被敌人杀死的,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11

他只想着精忠报国,他大喊着“还我河山”,却死于由朝廷策划的一场谋杀。天下人民无不痛哭,上天也为之震怒,黄河水刹那间咆哮汹涌,冲向了大地……

这是一场千古奇冤,这是一场民族的悲剧。然而这种悲剧时刻都有可能上演,作者借此警醒当世人,明目明心,认清忠奸。

全文诗一般的语言,厚重的历史感,第二人称的写法,呈现出一股荡气回肠之美。

(付俊艳)

12

⊹⊱⋛⋋ 青藤徐渭 ⋌⋚⊰⊹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恐怕没有比徐渭的人生命运更凄惨的了。他生于1521 年,浙江山阴人,生身母亲是小妾。他落生刚刚一百天,父亲扔了母亲驾鹤西游,死了。十岁,亲生母亲被轰出了徐门。孤儿徐渭,寄养兄嫂篱下,在侮辱与欺凌中成年,花了二十年工夫,在乡里应试八次,八次落第。虽自负才略,性绝警敏,梦想以天下为己任,却连乡第之门都出不得,这打击是足以让人发疯的。徐渭的婚姻生活也是灾难连着灾难。第一个夫人和他一

13

同相伴七年,患肺病而死。他鳏居十二年之后,三十九岁找了老婆,不到一年就分道扬镳。四十不惑,与第三个老婆张氏结婚,六年后因张氏与僧人通奸,他一怒之下杀死张氏,成了杀人犯,坐了七年大牢。徐青藤,这位小老婆生的孩子,父亡母走的孤儿,八次落第的潦倒文人,丧偶的鳏夫,戴绿帽子的男人,杀妻囚犯……九九八十一难,加在他一人头上。雪上加霜,霜上落雪,这人不死,可以想见其生命力。徐渭一生中有一段短暂时光,侥幸得一人赏识,这人是胡宗宪。作为出入于东南七省的督帅胡宗宪,在抗倭战事中屡屡听他谈兵;作为古文学家的胡宗宪,听他温酒赋诗,把他的诗文镌刻于石上。

徐渭常与人暴饮酒肆,烂醉如泥,酒醒后直闯督帅府。胡宗宪宽容和忍耐着这位乌巾白衣落拓不羁的才子,让他一逞才略。哪里想到,胡宗宪因事锒铛入狱,徐渭一生中唯一的慰藉和依靠,像泡沫一样一闪即逝。彼时,徐渭已经年过不惑,第三次婚姻缔结不久又现危机。朝野上下皆为惊骇的胡宗宪之祸,随时会波及他连坐。徐渭惊惧、惶惑,躲在自家房子角落发抖,痛哭而不敢出声。冥冥中他产生了幻听,听见到处在通缉他,听见全副武装的差役的脚步声,木枷铁链和斧铖的磕碰声。他害怕这些声音,却无法逃避这些声音。他仇恨自己的两耳,抓起一把又大又长的14

三棱巨锥,扎入耳道,胡乱搅动,鲜血四迸……

徐渭真正的绘画生涯,是在他疯狂自残和走出囚笼之后开始的。徐渭在中年之后才把绘画作为生命的唯一寄托,是中国宋元以后文人画史的一种现象。许多文人落魄,不再可能以天下为已任,也无力兼济天下,只好以绘画独善其身,宣泄半生不平之气。绘画是疗救他们受伤心灵的药,免于自溺于苦海的船,最后的巢。涂渭早年学米芾书法,行草纵逸飞动,在历尽风霜之后,狂草也难于舒泄胸中之气。一日,烦极,闷极,苦极,一只霜兔毫尖笔在纸上冲破了汉字笔划桎梏,横竖狂扫一气,掷笔纸上欲哭无泪。研究家陈滞冬先生说,大约是在此时此刻,徐渭发现了无意抛洒的点线和墨块,竟似乎可以成了一幅墨葡萄。徐渭迅速画成此帧,题在画上的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终于找到了可以倾泄”“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路!从那点线运笔的速度和墨块有力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作画时如舞动剑器的狂野情态,而那题跋,歪歪斜斜,勉强成行。标点符号虽自宋已开始行世,但直到 20 世纪末的今日,题画诗上也是绝少加标点的,可是,徐渭在落魄成翁、晚风独啸、闲抛明珠的感慨最后,情不自禁地留下了只有今人才常见的惊叹号。

15

徐渭的画,是他情感的图录。

他全部用水墨挥写泼洒的画,无一不透露着历尽风霜后的倔强、悲壮、愤激和高标不俗的情感。他的《苇塘草虫》、《黄甲图轴》、《墨葡萄》、《杂花图卷》,每一幅都是倚马立就的一般,情之所至,狂飚盈袖,烟岚满纸。他的人物山水册页,居多表现风风雨雨之中的人,逆水行舟,逆风行旅,乱苇荒村,摇曳不定,可以说,“处处有我”。他用笔无一处凝滞雕琢,奔跑着的墨线,似投戟裂石,如电闪诉开乌云,变化多端。用墨则滂沱泼洒,焦墨,浓墨,淡墨,互相映照,互相冲击,闪烁出五色来。透过那浓浓淡淡的墨气,闪展腾挪的中锋用笔,我看到了颇似印象派画家点彩作品中的跳动着的光斑。印象是徐渭的印象,感情是徐渭的感情,徐渭就是徐渭。虽在他死之前已有大写意,但他的画风,堪称大写意开山之斧,他影响了后世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但后人无人再能扮演徐渭。他的作品,充满了真灵性,真命派,真悲欢,真情愫,真学养,真见识。他不重复吴门画派,也不重复自己,“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但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名师评析】

16

幼年失怙,寄人篱下:少年苦读,屡试不第:中年发狂,杀人下狱:晚年卖画,潦倒而死。行伍,入幕胡宗宪府,运筹帷幄,威震敌胆:为文,少年成名,诗文被袁中郎誉为明代第一,戏剧受到汤显祖极力推崇;作画,让郑板桥甘做“青藤门下走狗”;令齐白石恨不能早生三百年,为他磨墨理纸。这些,哪一个是你——徐文长?这些何尝不是你——徐文长!

(王现民)

⊹⊱⋛⋋ 向往平民 ⋌⋚⊰⊹

■ 郭翠华

纳兰性德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爱妻朝夕相处,有朋友经常往来;坐看花开花落,闲观云卷云舒。这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是纳兰性德至死都不曾瞑目的向往。

而作为康熙大帝的御前一等侍卫,权臣的儿子,满清贵族的公子,纳兰性德却不得不过着另一种生活。他只能陪伴在康熙大帝的左右,鞍前马后,四处奔忙。在别人眼里,纳兰性德可谓占尽

17

了风光和荣耀,但纳兰性德却没有一丝的得意和张狂。当他和康熙大帝一道顾盼江山时,他飘忽的目光,就像游离的云朵浓缩着无言的惆怅,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官场的生活,他甚至对政治有点厌恶,他希望自己能像平民那样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所向往的生活平实纯粹而又简单,然而,他却被命运的缰绳牢牢地羁绊着,不得不成为皇帝御座前的一个尊贵的小摆设。

纳兰性德只能看着时光水一般地流淌,心疼着自己的生命在日复一日中消逝,他的心就像一台空磨子,每天都在转动,但挤压出的都是无法诉说的郁闷。纳兰性德自由的灵性曾经就像一片饱满的绿叶,却不得不面对冬季里满眼的苍凉。纳兰性德走的时候,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他孤寂的目光透过窗棂伸向遥远的天空,天空下就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平实的生活。他疲惫的心现在终于憩栖下来,他把自己终于还给了自己。他看见先他而去的妻子正在向他招手,他终于丢下了早已厌倦了的官场生活,脱离了虚情假意的上层社会,像一只脱蛹而出的蝶,飞出了壁垒森严的宫殿。那年,他才三十一岁。

而纳兰性德的这一切,却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我们才知道的是他的《纳兰词》。在这本收集了他三百多首词作的集子里,我们认识了另一个纳兰性德。读他的词,如同读他的人,他的那些词18

就像一朵朵荷,散发出冷艳的馨香。纳兰性德在无奈的岁月里,只能以他的词诉说自己,但他不曾想的是,因为他的词,让我们找到了他。他的词让我们找到了一个让我们心仪的诗人,他的词也更让我们找到了一个至情至性、至真至善的满清青年,他不仅是我们的兄弟,更是我们的愿意与他终生为伍的朋友。纳兰性德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了这个冬季不太冷,因为历史只会淹没一切琐屑的不齿的污泥尘垢,而一切人性的光芒都不会被淹没的。曾经,在厚厚的铠甲后面,在英武的外表下,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的纳兰性德所执著的人生理想,正是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对人性的呼唤与呐喊。纳兰性德则是以他最孤独的方式,以他的词表达了他对上层社会的不屑,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对友谊的渴望。他曾经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两胁插刀的相助,无不表明了他平等的人生态度。他的所为所想,正是他对他所在的阶层的一种背离与决绝,纳兰性德的人格魅力由此再现。他对生命本质的热爱与追求无不闪耀出温暖的光芒。

纳兰性德的生平,让我想到了明代的崇祯皇帝,这个皇帝曾一剑砍下女儿的手臂,看着女儿如注的鲜血,他竟平静地问:“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个被人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不快乐的皇帝,谥号为“明思宗”。有人这样写道:“如果有思有想,明思宗想的一定是

19

如何远离权力,远离权力产生的痛彻心肺的痛苦。”这是身为平民的我们所无法体会的。纳兰性德的词却让我们看到了在满清王朝政权的背后所潜藏的漩涡与险滩,让我们看到了在辉煌背后的衰败与没落,更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诗人在纳兰性德无法享受的那种浅薄的人生,他的心却因为一个诗人的敏感和尖锐从此不得安宁。纳兰性德只能像所有的有良知的文人一样,只能在无法间离的现实中独自品尝着那份孤寂、清凉和凄苦。我们从他的处境中明白了什么叫高处不胜寒。

一个很平常的夜晚,纳兰性德终于转回了他的背影,他看见了作为平民的我们,怎样用相同的目光认知着他。他的眼中有晶莹的泪水,因为孤寂太久,因为等得太久,当他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个清纯而忧郁的诗人,我们看见了一个淡泊而又正直的满清时代的青年,当我们走向他的时候,也如同走向了我们自己。就像一个叫慧子的人说的:“所有献身文化的人,没有人能逃得过这种宿命!”我们只能承受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孤独永远都是相同的。

【名师评析】

多少人削尖脑袋,投进阿谀逢迎之能事,奔走于权贵20

之门,试图某一个一官半职,封妻萌子.而你,生于宰相之家,随同帝侧,占尽了风头和荣耀。可又有谁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你只想能闲着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一卷在手,有红袖夜添香;一案在侧,供自己随意挥洒才情。造化弄人,你虽摆不脱生活给你的轨道,你却用字字珠玑的词作书写不同的人生。纳兰性德,你像你名字一样美!

(王现民)

生命的瀑布——行走在林则徐的流放地

■ 杨晓雷

提起林则徐,人们立刻会想到虎门、广东,而少有人想到伊犁。虎门销烟,广东禁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林则徐一生的辉煌。此时,林则徐的仕途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而伊犁,是林则徐的流放地,是他一生中最苦难、最落魄

21

的“旅程”。

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伊犁的。此时,他的前途一片黑暗。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禁烟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时间,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经历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赴浙江军营效力、革去“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仍被流放伊犁。王鼎以死相谏,亦无法改变林则徐流放的命运。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身心俱损,走到西安时大病不起,休养两个多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再次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

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他孤独地跋涉在西域荒凉寂寥的大地上,忍受着恶劣环境和气候的折磨。

“沙砾当途太不平,劳薪顽铁日交争,车箱簸似箕中粟,愁听隆隆乱石声”。“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林则徐在西戍途中所作的这两首诗,可略见他当时赴伊犁途中情形。

22

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 ——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从广东到西安,从西安到伊犁,以及伊犁三年多流放的日子,如果说林则徐的身体还能勉强支撑下来的话,那么,他的心呢?从高官到流放、从英雄到“罪臣”,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如何承受?这是一条比踩在他脚下的流放之路更为难走、更为坎坷的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

23

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正如他亲手所书《观操守》中所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饿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断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是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24

【名师评析】

位高权重,执掌机枢之时,能殚精竭虑,为民请命,虽然可贵,未必可敬;仕途受挫,理想碰壁之际,不嗟叹,不抱怨,振奋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饶,才能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不能只记住那个在虎门完成销烟壮举的林则徐,更应该记住那个流放伊利,以戴罪之身呕心沥血到处兴修水利,开荒耕田的林则徐!

(王现民)

⊹⊱⋛⋋ 和畅堂读秋瑾 ⋌⋚⊰⊹

25

■ 邵盈午

在风雷激荡的清末,震铄一时的鉴湖女侠秋瑾的声名,是与近代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绾系在一起的;而在这些历史事件的背后,跃动着秋瑾及那一代人的愿望和探求、选择和困惑、夤缘时会的亢奋和英雄失路的悲凉、乍惊乍喜的歌哭和风雨无常的忧叹……

流年轮转而去。在二十世纪末频频回眸世纪之初,我禁不住发问,难道流动终古的岁月之水,真的能将那些搏风击浪、倚天长啸的动人身影,荡涤如浮沤么?

在秋瑾的故居,我终于找回了自信。

入得“和畅堂”,顿然感到有一股浩然正气在厅堂升腾,继而回旋于客堂、餐室、卧室和以天井衔结的五进院落,它足以净化灵魂迷茫和意志薄弱者,使我们这些性格多少变得有点阴盛阳衰的后人知所愧怍而奋然思起。

“和畅堂”的第三、四进,原为其母和其兄的住处,现已辟为秋瑾史迹陈列室。虽说以时间为载体的历史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重复性,经由后人保留下的都是化石,最生动最有魅力的是当时的情态。可我注目着史痕斑驳的件件遗物,仍能于静默中感受到那颗“洒去犹能化碧涛”的侠心的剧烈跳荡,和岁月剥蚀下人性永在的万种风情。记忆中鉴湖女侠的著名诗句又在心壁上回响: 26

莫道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诗中涌动的是一种生命的力度,激情的外射。这是倚天长剑的自傲,是侠骨峥嵘的期许。自幼“放纵自豪”的秋瑾,虽出身于大家闺秀,却尚侠好义,尤慕汉代名侠郭解、朱家的为人。十几岁时便擅长骑马击剑。及长,她取字竞雄,别号鉴湖女侠。平素好着男装,穿官式皂靴,绝无脂粉习气。所作诗文,十九不脱侠风剑气,英迈雄奇。她尝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在致王时泽的信中,她慨乎言之:“光复之事不可一日废,而男子之死于光复者,则唐才常以后……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藉此数语,足见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的惊人胆识;自投身革命后,她便抱定必死之志,誓以青春的生命,一洗女界之羞。

但必须看到,在遍地腥膻、苍黄翻覆的近代中国,每一个秉有济世热肠的近代知识分子,都难免会在骤起骤落、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的长期延续,往往会使人变得颓丧、消沉。而秋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亲历了无数次挫折之后,仍充满着强烈的行动、实践欲望,始终抚剑长吟,不避锋镝,爝火奔驰,显示出矢志补天的豪情。

推崇铁血辉映的革命暴力,植根于生命主体高度的民族自尊; 27

这种“自尊”固然是民族危机的产物,可它往往会演化为一种愤激焦灼的“复仇”情结,并以此作为摆脱个人和民族困境的万应灵药;基于此,秋瑾强调夸大主观心知、精神和意识的作用,周身充溢着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唯意志色彩。尽管如此,她仍义无反顾地登上了舍身成仁的凄壮祭坛,成为“不让须眉”、享祀千秋的“巾帼”英雄。

纵死犹闻侠骨香。鉴湖女侠的干云侠气,必将给后世以强大的光照。

【名师评析】

生于官宦人家,自由饱读诗书;嫁于当地名门,家境殷实;膝下有子有女,本可相夫教子,衣食无忧,终老林下。你却东渡扶桑,兴办社团,高举义旗,慷慨赴死,长眠西岭桥畔。泱泱华夏,又有几人能有如此之壮举?煌煌史册,几多巾帼能名载其上?秋瑾,不愧为鉴湖女侠!

(王现民)

28

29

⊹⊱⋛⋋ 沉香十年张爱玲 ⋌⋚⊰⊹

■ 朱旭红

上个世纪的上海,有一个女子说: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现在正是秋天,清如水明如镜,那个女子快不快乐无从得知,因为她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已经十年。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们不能够确知另外一个世界是否存在,也不能够确定她的魂魄是否有知。我们确知的是,十年间她的文字在她身后辟辟啪啪一直一直鲜活绽放着,在另外一些女子的笔下延缅着她文字里荒凉余味,精致表象,却无人描摹得出她独特的张氏文风。

不思量,自难忘。这个女子,张爱玲,1995年9月8日至今日,香销十年。

李碧华形容她是一口幽深的古井,大家都在试图淘出宝贝。李自身不也是一个淘宝者么?《青蛇》,《霸王别姬》,还有许多许多李氏纸上云烟,其间浸润的张氏30

荒凉轻易拂拭得去的么?亦舒,黄碧云,朱天文,安妮宝贝,等等,她们的文字无一不是在张氏文字废墟上开出的花朵。还有一个王安忆,《长恨歌》后,上海最贴近张氏文字灵魂的女作家。

张爱玲是幸运的。作为一个作家,不论身前身后,她的文字始终是中文史话中最灿烂的光点,即使不乏唇舌之虞。与她相比,梵·高是怎样的不幸,热烈的向日葵与惊艳的鸢尾花败于沉香屑的灰烬。

张爱玲是不幸的。作为一个女人,第一次婚姻,尘埃里开出的花朵幻灭后,她对爱情的激情也似乎燃尽了。此次婚姻的余痛数十年后仍像埋藏在她心上的刺,时时在她沉寂的心房上穿戳,而她始终沉默,她的态度其实已经在她的文字里表露: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一个女人一生只有一次爱情,那个叫胡兰成的男人,今生今世都必将为这个女子背上被藐视的罪名。虽然,他也是一个不错的作家,无奈他负了的是一个传奇中为众人宠爱的张爱玲。

第二次婚姻,平淡如每天看惯的风景,时间长了, 31

必将相看两不厌。张爱玲没有想到的也许是那道风景会比自己先退出滚滚红尘。赖雅,一个类似耶稣门徒的人的名字,平凡普通得如任何一个外国人,甚至连中文都不认识多少吧。这样的一个人,张爱玲选择了,与之相伴十数年,期间再无如四十年代初般惊艳作品问世。

她说:“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大红雅,大绿俗。

到底是一个奇特的女子,大红如胡兰成,大绿如赖雅。金庸写那个对爱情执着的古怪女子李文秀是否拿她做的参照呢?失去后,红尘百态,那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是又怎么样呢,我都不喜欢。有评论家说张爱玲首先是个女人,而后才是作家。张爱玲若真有魂魄,不知道她会不会为这句话展眉。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有时候我怀疑这不是一个女子说得出来的,32

尤其是写尽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清悲哀的张爱玲,她的文字里充满宿命的黑暗。《金琐记》,《十八春》,《半生缘》,结局不动声色地注定荒凉无奈: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唯一能解释的是,那句是她对自己人生观的感慨,她睿智清醒地预见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她生前隐在她那些文字的光环下几十年,寂寞地死在异地的寓所。我相信她一定明了她写下的那些文字的影响力,但是她更了解的是: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这不仅仅是她从生活里得到的,也是她一生唯一的一次爱情给予她的打击。

逝去十年后,除却文字外袍的张爱玲更接近一个女人的婉转情怀,而不是一个文字里华丽的传奇。明白这一点,再读她的文字,便有一种对女子的怜惜漫上心头,难怪后来那么多借着张氏文字废墟掘宝的女子,大凡天下女子,情怀不都相同么?

十年了,愿她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安宁,并快乐。

【名师评析】

33

有人评价张爱玲“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看来文字是张爱玲的文学生命。其实,读她的情怀才是在掘宝。谁能从她的华美的文字外衣下,找到她内心的苍凉,谁才是张爱玲真正的知音。

(李国军)

⊹⊱⋛⋋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

34

■ 梁 衡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一样神秘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去年夏末,我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刹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烟,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着天边的云朵拼命地跑去,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那首歌就诞生在金银滩草原。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

35

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就是金银滩的由来。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老鹰发现了什么似的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当年26岁的王洛宾云游到这里,只因那个17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他痴望着天边那一团火苗似的红裙,脑际闪过一段美丽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

天才之作总是合天时地利之灵气,妙手偶得,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如罗丹的《思想者》。据说《蓝色的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在餐桌上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还差一点被妻子洗衣时洗掉。卓玛确有其人,当时是一个牧主的女儿,王洛宾在草原上采风,无意间捕捉到她美丽的倩影,这倩影绕心三日,挥之不去,终于幻化为一首美丽的歌,就永远定格在世界文化史上。试想,王洛宾生活在大都市北平,走过全国许多地方,天下何处无美人,缘何于此生灵感?是这油油的绿草,草地上的金花银花,花香草香,还有这湖水,这牧歌,这山风,这牛羊,这万种风物万般情,全在美人一鞭中。卓玛一辈子也没有想到她那轻轻的一鞭会抽出一首世界的名曲。

36

当后人听着这首歌时,总想为它注释一个具体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这里不但没有具体的爱,就是在作者的实际生活中也永没有找到过歌唱中的甜蜜。王洛宾好像生来就赋有一种使命,总是去追寻美丽。美丽的旋律,美丽的女人,还有美丽的情感。王洛宾是美令智昏,乐令智昏,他认为生活甚至生命就是美丽的音乐。他一入社会就直取美的内核,而不知这核外还有许多坚硬的甚至丑陋的外壳。所以他一生屡屡受挫,直到1982年69岁时,才正式平反,恢复正常人的生活;1992年79岁时,中央电视台首次向社会介绍他的作品。这时,全社会才知道那许多传唱了半个世纪的名曲原来就是出自这个白胡子老头。国内许多媒体,还有香港、新加坡纷纷为他举办各种晚会。我曾看过一次盛大的演出,在名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伴奏下,两位漂亮的姑娘牵着一位遮着红盖头的“新娘”慢慢踱到舞台中央,她们突然揭去“新娘”的盖头,水银灯下站着一个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他那把特别醒目的胡须银白如雪,而手里捏着的盖头殷红似血。全场响起有节奏的掌声。人们唱着他的歌,许多观众的眼眶里已噙满泪花。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

我突然想到这自然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相通。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舍

37

去了事物粗糙的外形而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只截取最美的一瞬,如盛开的鲜花,如偶然的邂逅;逝去的东西也是美丽的,因为它留给我们永不能再的惆怅,也就有了永远的回味,如童年的欢乐,如初恋的心跳,如破灭的理想。王洛宾真不愧为音乐大师,对于天地间和人心深处的美丽,“提笔撮其神,一曲皆留住”。他偶至一个遥远的地方轻轻哼出一首歌,一下子就幻化成一个叫我们永远无法逃脱的光环,美似穹庐,直到永远。

【名师评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只这首歌歌词的美妙,已经足以撮动人心。何况还有那个传奇的王洛宾。 (李国军)

38

39

⊱⋛⋋ 萧红 我的姐妹 ⋌⋚⊰⊹

■ 辛 茜

三月的高原,有一天竟突然地热了起来。我靠在床头上,享受着窗外热闹的阳光,无端地想起东北一个叫做呼兰的地方,有一片原野,该是泛出绿色的时候了。多年前,也是阳春三月,在那个蒲公英刚刚发芽,河冰消融的地方,曾经留下过一个顽皮、聪颖而又倔强的小女孩的身影。她的名字,以及她留下的文字,无数次地打动过我,特别是在我寂寞、无助的日子里,她几乎成为我的密友,我的知己。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几十年前,生活在东北边城的女孩子的命运会这样长久地冲撞着我,让我常常为她叹息、落泪。

她是萧红。起初,我是在《小城三月》《生死场》《呼兰河传》《后花园》中认识她的,后来我又从她的姐妹,同是东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季红真为萧红所记的传书上更多地、更深地了解了她。

一本《萧红小说》,一本《萧红传》一直放在我的床头,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40

有时候,我会觉得,萧红正穿着一身素白的旗袍穿过呼兰河在空旷的原野上独行,她的脸色是苍白的,她的胃是痉挛的,肚子是疼的,特别是她的一颗承受了许多苦难的心是破碎的。

萧红是柔软而顽强的萧红,在短短的三十一年里,她饱尝了一个女人所有的心酸、寂寞、哀伤、男权下的挣扎和失去爱人的痛苦。她在不断地同自己的命运抗争的同时,还用她温柔的同情心和充满诗意的语言写下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份量的文学作品,她笔下的翠姨、王亚明、团圆媳妇、金枝都是在她身边生活着的可怜的女人们,她愿意倾注自己的心血,去表现她们、关注她们,并呼唤她们的灵魂。她认为,“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的写作更注重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殖与死亡,命运与抗争,愚昧与觉醒。

也许萧红承受的苦难,让她不能够脱开民众的苦难,所以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深刻的主题。

萧红的一生是在逃亡中度过的,这个柔软而勇敢的女人,因为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十六岁时就已经不愿意接受叫人摆布的命运,靠自己的争取到哈尔滨上了中学。二十刚过,便为了反抗父亲的囚禁,挣脱旧时的婚姻,彻底离开了老家,走上了逃亡之路。

41

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和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生,她终生都在逃亡,即使孤身一人东渡日本,实际上也是为了逃避与萧军的感情危机。萧红一生都向往精神的独立,但无奈中却一次又一次陷落于男权的陷阱之中。

她的作品是她逃亡经历中思想的精髓,是她通过自己的命运洞察人生的心得,表达了她内心深远亘古的忧愁,和对生命原始的悲哀。她的创作超越了时代,穿透了漫长的人生,我们可以从那些自然的乡土人生的寻常故事里窥见人性的本意。

萧红是最美的女人,她的美力透纸背,她的美包含了女人内在美的所有含义。

我无法忘记,萧军第一次见到萧红时的情景,“半长的头发散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的脸嵌在头发的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的眼睛直直地盯视着萧军……”

当时,萧红贫病交加,困在东兴旅馆,萧军是受报馆之托去看望萧红的,无意间萧军看见了萧红放在床头的两首诗:

这边树叶绿了。

那边清溪唱着……

姑娘啊!

春天到了……

42

去年在北京,

正是吃青杏的时候;

今年我的命运。

比青杏还酸!

这两首诗,顿时引起了萧军对这个散开着头发,并且明显有了白发,还怀着身孕的女人的无限爱怜。萧军在一刹间似乎感觉到世界变了,季节变了,人变了。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他认识过的女人中最美丽的人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后来,尽管萧军和萧红的爱情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一直被萧军当时的行动感动着。一个平常的男子是不会为萧红那时的样子动情的,也说明萧红不同寻常的魅力。苦难的萧红,一生中惟有这一次获得的爱是最可珍惜的,也是最值得欣慰的,我在每一次想到萧红的时候,都为萧军对萧红的这一份爱,痴痴地宽慰着自己,宽慰着早已安息的萧红。

萧红常说,无论什么样的人,她总是有痛苦的,只要她有灵魂。为着萧红这个特别的灵魂,我再一次地陷入忧郁中。假如一个人没有了忍耐和顽强的意志,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年复一年看似很平静的生活会让每一个灵魂深受伤害、折磨,最终绝望地死去。幸福总是一刹那的事情,人们不应该奢求更多,但是人总是

43

为着那短促的幸福受更多的苦,这是人一生的追求啊。萧红短暂的生命一直怀着生的执著,本能地抗拒着死的诱惑。她眼睁睁地看着冷酷的世界,糟蹋着别人,糟蹋着自己,却无力改变一切,只能用自己的心和身体为我们写下含着泪水和血水的文字,让我们这些后人,特别是后来的女人们,不要忘记逝去的翠姨、金枝和那些葬身于奴役命运的人们,不要忘记争取自己的幸福,不要忘记追求幸福的权利。

三月的阳光是温暖的,带着一丝潮湿的甜意,阳光下的萧红梳着齐眉的刘海儿,系着一条白色的围巾,安安静静地望着我,不像是隔了一个世纪。不知道她能否听得见来自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仿佛是姐妹之间的喃喃私语。萧红,我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不要那么辛苦,1942年2月22日是你离开人世的日子,在这么多二的好日子里脱开人生的苦海,你不应该再悲伤了吧。

【名师评析】

喜欢萧红,不仅仅是她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不仅仅是她与萧军与端木的热烈爱情,更喜欢的,是萧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对文学对生命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每44

每读到她临终前她在纸上写的“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心头一阵阵冰凉。

(李国军)

45

46


相关文章

  • 中学生课外必读经典名著推荐大全
  • 中学生课外必读经典名著推荐大全 高中生课外必读经典名著推荐 名家的作品未必全是名作,比如余秋雨是名家,出书众多,但是得到众多读者和专家认可的文化散文仍然是<文化苦旅>:比如周国平,他最好的学者散文集还是<守望的距离> ...查看


  • 高中生阅读书目推荐
  • 高中生阅读书目推荐(100部) (*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书目) 一.文化经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qu ...查看


  • 教育部推荐书目
  • 高中生阅读书目推荐(100部) (*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书目) 一.文化经典(4部) 1. <老子>/[春秋]老子: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2. *<论语>/[春秋]孔子:东方人的&qu ...查看


  • 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 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名家的作品未必全是名作,比如余秋雨是名家,出书众多,但是得到众多读者和专家认可的文化散文仍然是<文化苦旅>:比如周国平,他最好的学者散文集还是<守望的距离>.下面列出部分名家名作: 王小波&l ...查看


  • 课外必读书目教育部推荐和美国高中生必读书目
  • 课外必读书目教育部推荐 1.<论语> 2.<三国演义>(罗贯中) 3.<红楼梦>(曹雪芹) 4.<呐喊>(鲁迅) 5.<女神>(郭沫若) 6.<子夜>(茅盾) 7.&l ...查看


  •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 ...查看


  • 粤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分析与思考
  • 粤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的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正宗,因而语文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便落实为"选文"问题的讨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建议: ...查看


  • [征稿启事]梁衡先生教材经典篇目解读论文大赛 征稿启事
  • 梁衡先生教材经典篇目解读论文大赛 征稿启事 梁衡先生是我国著名散文家,经典作品<晋祠>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给我们一代人都留下了深刻记忆.之后,又有<觅渡><把栏杆拍遍><夏感>等三十余 ...查看


  • 中小学必读名著
  • 一.初中部分: 1. <西游记> 吴承恩著: 2. <水浒传> 施耐庵著: 3. <朝花夕拾> 鲁迅著: 4. <骆驼祥子> 冰心著: 5. <繁星·春水> 冰心著: 6. < ...查看


  • 语文人教目录
  • 语文人教目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2 诗两首 雨巷 再别康桥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5 荆轲刺秦王 6 鸿门宴 第三单元 7 纪念刘和珍君 8 小狗包弟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四单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