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民族学定义

怎样理解民族学定义

民族学名称与定义

(一) “民族”在我国的运用

1、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最主要的是“族类”。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民族”的运用

最早出现“民族”一词是1882年王韬所撰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中 “夫我中国乃天下至大之国也,幅员辽阔,民族繁殷,物产饶富······”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于1899年所撰之《东籍月旦》中有“······袭用其体例名义,天野为之所著万国历史,其自序乃至谓东方民族

1903年梁启超撰《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将德人布伦齐利的民族八大特质翻译引进之,以后才在我国思想界普遍流行和使用,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 如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认为民族是由5种“力”造成的: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

3、“民族”概念实际应用的场合

Ethnos \ethnic group\nation\people\minority\nationality

(1)在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专指现存的少数民族

(2)民族被用于象“中华民族” Chinese nation这样的特定对象,它超越了民族的基本单位,上升到政治认同的层面,如民族解放运动等。

(3)在单一的民族国家中,与国家相通,大体上相当于“nation”。

(4)也可指单一民族内部的支系或分支,相当于“people”。如古代的楚族实际是华夏的支系,今天的客家人也是汉族的支系。

(5)某些人数不多的人类集团,或者尚未在政治上得到确认但又具有某种独立性与文化独特性的族体单位也可称之为“民族”。

(6)在最为广泛的意义上使用“民族”一词,则可包括民族共同体的一切历史类型及其处于过渡状态中的各种族体形态。

(二)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的民族概念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第二、民族具有四个特征:

第三、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三)民族学名称

1

1、名称演变

民族学一词源处古希腊文,由ETHNOS(族体、民族)和LOGOS(科学)两字组成,英文为ETHNOLOGY。

1903年,林纾、魏易将其译作“民种学”;1904年,蒋智由又译作“人种学”。1916年,孙学悟译介“人类学”,1918年,陈映璜以《人类学》题名出版一书,被列为北京大学丛书。1926年,蔡元培先生著《说民族学》一文。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民族学组,后扩为民族学研究所,该所创办《民族学研究所集刊》。从1928年后,民族学一词开始通用。

2、“民族学”名称在各国使用的差异

民族学一词由于民族思维的差异和历史及学术传统的不同,在使用方式上也有区别。在法国称为民族学,在德国称为民族学,在西班牙称为民族学,在瑞典称为民族学,在前苏联称为民族学。在英国称为“volklore”(民俗学)或“social anthropology”(社会人类学),在美国称为“cultural anthropology”(文化人类学),在日本,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并称。在中国,除使用民族学外,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也十分流行。

(四)民族学定义

民族学是通过研究文化来认识和理解民族特点,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它是以古今民族为对象,运用现状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各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及经济类型、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文化变异规律。

(五)民族学的学科分类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民族学 考古学=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语言学

应用民族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些西方学者把民族学等同于人类学,或者当作人类学的一部分,人类学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63页)。施正一:它是研究人类的产生和发展,研究人类体质、体形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类学又分为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人类学、民族学。

民族学和人类学关系密切。广义上讲,人类学是研究有关人类知识的学问。研究人类体质的称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thropology);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称社会人类学(SocialAnthropology)或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Anthropology);研究人类语言的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分支学科。由于各国学术传统的差异,对人类学的名称及各分支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和前苏联,人类学一词 2

仅作狭义的解释,即专指对人类体质方面的研究,而对人类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则称为民族学。在英国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这反映出英国对传统的社会制度的研究更感兴趣;而在美国则称为文化人类学。然而不管是社会人类学还是文化人类学,它们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和方法,都基本上等同于人类学,它们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和方法,都基本上等同于民族学,彼此间也经常互相通用。宋蜀华:民族学也与文化人类学互相互用。

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一些西方学者也把民族学等同于社会学,或者当作社会学的一部分,但是社会学不是从民族角度来研究各民族的现状与发展问题,而是研究不同国家中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或者说社会学是研究不同国家的社会现实问题、社会具体结构和社会变革过程的科学。所以,民族学和社会学不是同一门科学。不过两门学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民族学可以研究民族内部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可以研究社会内部的民族问题,因而有人提出“民族社会学”与“社会民族学”。

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由于民族学与历史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些人认为民族学就是一门历史学科。但是两者并非同一学科。历史学是利用各种史料来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在单一民族的国家里,民族学的研究和历史学的研究确实具有更多的一致性;但是在多民族的国家里,两者的差异十分明显。因此,不能把历史学与民族学等同起来,不过从两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民族学的产生往往追溯到历史学中,因而有人提出“历史民族学”的概念,而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对民族历史的广泛研究,因而有人提“民族历史学”的概念。

民族学和其他一些学科例如考古学、人口学、伦理学、教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等,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相结合的条件下,它们不仅有可能或者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的中介学科,例如民族考古、民族人口、民族语言、民族地理、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心理、民族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但是民族学和上述各门学科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民族学和其他各门学科的根本区别或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民族”这个客观存在的主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学对象

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古今不同发展阶段的所有民族共同体。

第二层:是中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中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包括:

(1)现在国内已经识别的少数民族;

(2)尚待识别的现代少数民族;

(3)历史上在王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

(4)历史上不在王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

第三层: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

什么是进化学派

3

进化学派是西方人类学、民族学中主张进化理论的学派。19世纪中期,西方的一些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在以进化生物学奠基人C·R·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化思想。

进化学派的成就

第一,论证了人类社会和文化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

第二,论证了原始民族是处于人类社会较低的发展阶段,而不是退化的结果;发达民族也曾经历过这种低级阶段。

第三,系统的描绘了原始社会的基本面貌,使人们对原始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四,进化论的代表人物确定了文化的科学概念,如泰勒的文化定义至今为一般人类学者所引用。

第五,较全面的探讨了现代许多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来源,使人对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人一般认为,当时的政治、宗教、婚姻、家庭等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第六,进化学派的研究方法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其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进化学派的缺陷

其一,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心灵和上帝;把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一致性和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出现相同文化现象的原因归诸为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是忽视了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其二,他们主张的进化是单纯进化,在解释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的发展顺序,而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过于机械地、未加挑选地将各地搜集来的民族志资料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

其三,进化论学派大多数人都把欧洲的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

4

怎样理解民族学定义

民族学名称与定义

(一) “民族”在我国的运用

1、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最主要的是“族类”。

《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民族”的运用

最早出现“民族”一词是1882年王韬所撰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中 “夫我中国乃天下至大之国也,幅员辽阔,民族繁殷,物产饶富······”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于1899年所撰之《东籍月旦》中有“······袭用其体例名义,天野为之所著万国历史,其自序乃至谓东方民族

1903年梁启超撰《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将德人布伦齐利的民族八大特质翻译引进之,以后才在我国思想界普遍流行和使用,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 如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中认为民族是由5种“力”造成的: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

3、“民族”概念实际应用的场合

Ethnos \ethnic group\nation\people\minority\nationality

(1)在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专指现存的少数民族

(2)民族被用于象“中华民族” Chinese nation这样的特定对象,它超越了民族的基本单位,上升到政治认同的层面,如民族解放运动等。

(3)在单一的民族国家中,与国家相通,大体上相当于“nation”。

(4)也可指单一民族内部的支系或分支,相当于“people”。如古代的楚族实际是华夏的支系,今天的客家人也是汉族的支系。

(5)某些人数不多的人类集团,或者尚未在政治上得到确认但又具有某种独立性与文化独特性的族体单位也可称之为“民族”。

(6)在最为广泛的意义上使用“民族”一词,则可包括民族共同体的一切历史类型及其处于过渡状态中的各种族体形态。

(二)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的民族概念具有三层含义:

第一、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

第二、民族具有四个特征:

第三、民族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三)民族学名称

1

1、名称演变

民族学一词源处古希腊文,由ETHNOS(族体、民族)和LOGOS(科学)两字组成,英文为ETHNOLOGY。

1903年,林纾、魏易将其译作“民种学”;1904年,蒋智由又译作“人种学”。1916年,孙学悟译介“人类学”,1918年,陈映璜以《人类学》题名出版一书,被列为北京大学丛书。1926年,蔡元培先生著《说民族学》一文。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民族学组,后扩为民族学研究所,该所创办《民族学研究所集刊》。从1928年后,民族学一词开始通用。

2、“民族学”名称在各国使用的差异

民族学一词由于民族思维的差异和历史及学术传统的不同,在使用方式上也有区别。在法国称为民族学,在德国称为民族学,在西班牙称为民族学,在瑞典称为民族学,在前苏联称为民族学。在英国称为“volklore”(民俗学)或“social anthropology”(社会人类学),在美国称为“cultural anthropology”(文化人类学),在日本,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并称。在中国,除使用民族学外,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也十分流行。

(四)民族学定义

民族学是通过研究文化来认识和理解民族特点,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它是以古今民族为对象,运用现状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各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及经济类型、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文化变异规律。

(五)民族学的学科分类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民族学 考古学=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语言学

应用民族学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一些西方学者把民族学等同于人类学,或者当作人类学的一部分,人类学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63页)。施正一:它是研究人类的产生和发展,研究人类体质、体形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类学又分为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人类学、民族学。

民族学和人类学关系密切。广义上讲,人类学是研究有关人类知识的学问。研究人类体质的称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thropology);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称社会人类学(SocialAnthropology)或文化人类学(CulturalAnthropology),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Anthropology);研究人类语言的称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分支学科。由于各国学术传统的差异,对人类学的名称及各分支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在欧洲大陆和前苏联,人类学一词 2

仅作狭义的解释,即专指对人类体质方面的研究,而对人类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则称为民族学。在英国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这反映出英国对传统的社会制度的研究更感兴趣;而在美国则称为文化人类学。然而不管是社会人类学还是文化人类学,它们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和方法,都基本上等同于人类学,它们研究的对象、范围、理论和方法,都基本上等同于民族学,彼此间也经常互相通用。宋蜀华:民族学也与文化人类学互相互用。

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一些西方学者也把民族学等同于社会学,或者当作社会学的一部分,但是社会学不是从民族角度来研究各民族的现状与发展问题,而是研究不同国家中现实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或者说社会学是研究不同国家的社会现实问题、社会具体结构和社会变革过程的科学。所以,民族学和社会学不是同一门科学。不过两门学科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民族学可以研究民族内部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可以研究社会内部的民族问题,因而有人提出“民族社会学”与“社会民族学”。

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由于民族学与历史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些人认为民族学就是一门历史学科。但是两者并非同一学科。历史学是利用各种史料来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揭示其规律性的东西。在单一民族的国家里,民族学的研究和历史学的研究确实具有更多的一致性;但是在多民族的国家里,两者的差异十分明显。因此,不能把历史学与民族学等同起来,不过从两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来看,民族学的产生往往追溯到历史学中,因而有人提出“历史民族学”的概念,而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对民族历史的广泛研究,因而有人提“民族历史学”的概念。

民族学和其他一些学科例如考古学、人口学、伦理学、教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等,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相结合的条件下,它们不仅有可能或者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的中介学科,例如民族考古、民族人口、民族语言、民族地理、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心理、民族伦理等方面的研究。但是民族学和上述各门学科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民族学和其他各门学科的根本区别或它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民族”这个客观存在的主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学对象

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古今不同发展阶段的所有民族共同体。

第二层:是中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中国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包括:

(1)现在国内已经识别的少数民族;

(2)尚待识别的现代少数民族;

(3)历史上在王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

(4)历史上不在王朝版图内的少数民族。

第三层: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

什么是进化学派

3

进化学派是西方人类学、民族学中主张进化理论的学派。19世纪中期,西方的一些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在以进化生物学奠基人C·R·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化思想。

进化学派的成就

第一,论证了人类社会和文化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

第二,论证了原始民族是处于人类社会较低的发展阶段,而不是退化的结果;发达民族也曾经历过这种低级阶段。

第三,系统的描绘了原始社会的基本面貌,使人们对原始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四,进化论的代表人物确定了文化的科学概念,如泰勒的文化定义至今为一般人类学者所引用。

第五,较全面的探讨了现代许多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来源,使人对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在19世纪上半叶,西方人一般认为,当时的政治、宗教、婚姻、家庭等各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第六,进化学派的研究方法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其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以及田野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是十分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进化学派的缺陷

其一,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心灵和上帝;把人类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的一致性和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点出现相同文化现象的原因归诸为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是忽视了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其二,他们主张的进化是单纯进化,在解释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的发展顺序,而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过于机械地、未加挑选地将各地搜集来的民族志资料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

其三,进化论学派大多数人都把欧洲的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

4


相关文章

  • 关于人们观念中的民族定义及有关基本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很广
  • 关于人们观念中的民族定义及有关基本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最基本的方面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民族"如何定义,即明确我们使用的"民族"一词的含义是什麽?不同的民族群体是根据什麽标准相 ...查看


  • 关于"民族"的定义
  • 作者: 马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原刊载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后收入马戎著<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年民族出版社)第103-129页. 摘要 包括指出汉语中 ...查看


  • 论"国家"概念与理性爱国
  • 每当像南海局势升级的时候,每当我国边境争议地区呈现出紧张的态势的时候,很多人心中都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壮怀激烈的爱国热情.我们很有必要就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怎么爱国等等问题展开讨论. 有关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损害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 ...查看


  • 定义_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_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_之三_王永健
  • 定义.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 36定义.视域与田野中的问题 ---"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三 ●王永健 摘关祎安丽哲要:如何定义"艺术"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域伴随着时代在艺术 ...查看


  • 武术如何定义?
  • 我们常用的词,往往也是我们不甚了解的词.朋友的两个孩子,一个学拉提琴,一个学拳术,他说这是一文一武.如果说"文"是指文字工作,那么"武"是指军事工作,那么他们所学实在与文武没有或少有关系,严格地说,他 ...查看


  • 浅析民族学和心理学综合研究的意义
  • [摘 要]民族学界重视民族心理的宏观研究,心理学界则重视民族心理的微观研究.民族学研究者一直投身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研究,许多学者开始将其纳入民族心理的研究范畴内,并且构建中国民族心理研究的理论框架.近年来,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渐为人们重视 ...查看


  • 政治生活知识网络图
  • 专题一 主体篇 在我国的地位:是国家的主人,当家做主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定义.地位(基本的民主权利.基础和标志) 享有的政治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 权利和自由 监督权: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权等 遵守宪法和法 ...查看


  • [转载]转录:何平[西方的"文化"概念]
  • 何平,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03,第3-10页 "文化"概念可能是我国近年来历史社会研究中最热门的概念.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文章探讨它的内涵."文化"概念被运 ...查看


  • 谈谈如何正确理解装备文化的特征.内涵与作用
  • 谈谈如何正确理解装备文化的特征.内涵与作用 郑传文 (云南 昆明,650114) 装备文化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先进装备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学习新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