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函遍复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印光法师文钞 一函遍复》

大安法师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一函遍复》是印光大师的一篇重要文稿。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1861年,往生于1940年。距离我们现在时代是比较近的,印祖所在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儒家文化基本上中断了它的传承,中国佛教也备受冲击。而印光大师就是在这么一个时代,是应劫而生的一位祖师。应着时代的劫难,挽狂澜于既倒。近代的中国幸亏还有一批像印祖这样的高僧大德,才使佛教在震旦国得以传承下来。

印祖早年出家,韬光敛迹,不为外人所知。民国元年(1912年),高鹤年居士将印祖的《宗教不宜混滥论》、《净土普被三根论》、《佛教以孝为本论》等几篇论文在《佛学丛报》发表,署名“常惭”。这些文稿以其见地的精纯和文字般若的摄受力,马上即引起了教内外的关注。于是,当时一批很有眼光的居士,像徐蔚如、周孟由等,就收集印祖的文稿,出版《印光法师文钞》。这样,印祖的名望马上就被社会所知,所谓龙天推出,将近三十年,观察他后来的弘法有一个特点:于世间法则推崇儒家文化,于出世间法则专以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作为宗旨。

印祖主要是以书信文字的形式和他自己真修实干这样的特点来摄受众生,也精通大乘的各宗各派,但不以大通家自居,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一生的弘法风格非常平实。

《一函遍复》的出现

印祖开始弘法活动之后,向他写信求教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飘来。印祖也非常慈悲,早年所有信众的信他都亲自回复,有的居士给他的信稿有时候是十多篇二十多篇,更有很多是请求印祖作序、跋、疏文、碑记等。印祖每天晚上都回信,写文章,校对书籍到很晚,这样就显得很难应付这么多的信件。他曾经就想到香港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但是法缘还是在江浙一带,被妙真和尚和很多信众恳求,还是留在了苏州。在有一次校对书籍的时候,眼睛受到很大的伤害(印祖从小眼睛就不是很好,由于他坚持念佛才使眼疾不至于发作,但常常不小心也会使眼睛的视力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样就使得印祖不得不采取了一种方法,来解决每日信众的若干问题(常常有很多信众写信来问问题的时候,印祖就告诉他在《印光法师文钞》里面都有,只要认真看《文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凡夫众生的习性,他拿到文钞不会深入地去看,还是愿意写封信来问这些问题)。那么,印祖在这种情况下,就写了《一函遍复》 只要来信没有特殊情况,就将印好的《一函遍复》作为回信寄出去。

《一函遍复》的特点

这篇文稿作于1932年,即印祖七十二岁那一年。

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由于《一函遍复》所针对的是广大的信众,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

其二,信众 广大的净业行人来问问题,主要问的不是很玄妙的理论问题,而是大量要在实践当中、修行当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印祖弘法二十年来,对净业行人种种根性已经了如指掌,所以他从实际出发,针对当时净业行人带有普遍性的十二类问题,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十二条原则,而这十二类问题也是我们现在的众生常常会遇到的。

所以,我们现在来讨论、学习《一函遍复》,也有很强的现实的修行指导意义。

印祖一生从不谈玄说妙,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来了,也会给他讲“信因果、老实念佛”这些似乎是老僧常谈的话语,但平常的话语当中,却寓示着深刻的佛理。印祖晚年时期,对佛教的教理、修行,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唯有这样的程度境界,才能把佛教的道理讲得像水一样的平白。因此读到这些文字,就如一位慈悲的老人在教导子孙那样地苦口婆心,并且对症下药。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自己作了一个注,就是“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利无穷。”

这是说,《一函遍复》的语言虽然很朴拙,很质朴,但是它的义理是根据佛经来的,不是印祖自己杜撰的。这点很重要,印祖采取的方法是“述而不作”。

印光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阅藏,可谓精通大藏的三藏法师。他在文钞中的回信,不像做学问的人那样(这是哪部经说的打个引号,引一段,那部经怎么说的引一段,)而是将佛言祖语透过他的领会,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可谓是妙合天然。这是从自性功德海的流露。所以我们仔细看文钞中的每句话,其来历都经得起考验,其义理全部是根据如实的经典而来的。

而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是“唯佛与佛能究尽”之法(蕅益大师语)。因此,印祖正是通过他的大悲愿力,以佛经的义理著述本文。所以莲友们若是能够依照《一函遍复》的义理去行持净土法门,那么他就能得到现世吉祥如意,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快速成佛之大利。这就是“其利无穷”。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很清楚。第一、为引言(小引),对信愿行作了概述;第二、分十二段,谈到修行的具体的方法:包括正行、助行;最后一个结语,简短的总结。

《印光法师文钞 一函遍复》

大安法师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一函遍复》是印光大师的一篇重要文稿。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出生于1861年,往生于1940年。距离我们现在时代是比较近的,印祖所在的时代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内忧外困的时期;也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凋零的时期。儒家文化基本上中断了它的传承,中国佛教也备受冲击。而印光大师就是在这么一个时代,是应劫而生的一位祖师。应着时代的劫难,挽狂澜于既倒。近代的中国幸亏还有一批像印祖这样的高僧大德,才使佛教在震旦国得以传承下来。

印祖早年出家,韬光敛迹,不为外人所知。民国元年(1912年),高鹤年居士将印祖的《宗教不宜混滥论》、《净土普被三根论》、《佛教以孝为本论》等几篇论文在《佛学丛报》发表,署名“常惭”。这些文稿以其见地的精纯和文字般若的摄受力,马上即引起了教内外的关注。于是,当时一批很有眼光的居士,像徐蔚如、周孟由等,就收集印祖的文稿,出版《印光法师文钞》。这样,印祖的名望马上就被社会所知,所谓龙天推出,将近三十年,观察他后来的弘法有一个特点:于世间法则推崇儒家文化,于出世间法则专以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作为宗旨。

印祖主要是以书信文字的形式和他自己真修实干这样的特点来摄受众生,也精通大乘的各宗各派,但不以大通家自居,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一生的弘法风格非常平实。

《一函遍复》的出现

印祖开始弘法活动之后,向他写信求教的信件就像雪片般地飘来。印祖也非常慈悲,早年所有信众的信他都亲自回复,有的居士给他的信稿有时候是十多篇二十多篇,更有很多是请求印祖作序、跋、疏文、碑记等。印祖每天晚上都回信,写文章,校对书籍到很晚,这样就显得很难应付这么多的信件。他曾经就想到香港或是到其他地方去,但是法缘还是在江浙一带,被妙真和尚和很多信众恳求,还是留在了苏州。在有一次校对书籍的时候,眼睛受到很大的伤害(印祖从小眼睛就不是很好,由于他坚持念佛才使眼疾不至于发作,但常常不小心也会使眼睛的视力受到很大的伤害),这样就使得印祖不得不采取了一种方法,来解决每日信众的若干问题(常常有很多信众写信来问问题的时候,印祖就告诉他在《印光法师文钞》里面都有,只要认真看《文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凡夫众生的习性,他拿到文钞不会深入地去看,还是愿意写封信来问这些问题)。那么,印祖在这种情况下,就写了《一函遍复》 只要来信没有特殊情况,就将印好的《一函遍复》作为回信寄出去。

《一函遍复》的特点

这篇文稿作于1932年,即印祖七十二岁那一年。

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由于《一函遍复》所针对的是广大的信众,所以一定要通俗易懂;

其二,信众 广大的净业行人来问问题,主要问的不是很玄妙的理论问题,而是大量要在实践当中、修行当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印祖弘法二十年来,对净业行人种种根性已经了如指掌,所以他从实际出发,针对当时净业行人带有普遍性的十二类问题,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十二条原则,而这十二类问题也是我们现在的众生常常会遇到的。

所以,我们现在来讨论、学习《一函遍复》,也有很强的现实的修行指导意义。

印祖一生从不谈玄说妙,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来了,也会给他讲“信因果、老实念佛”这些似乎是老僧常谈的话语,但平常的话语当中,却寓示着深刻的佛理。印祖晚年时期,对佛教的教理、修行,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唯有这样的程度境界,才能把佛教的道理讲得像水一样的平白。因此读到这些文字,就如一位慈悲的老人在教导子孙那样地苦口婆心,并且对症下药。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自己作了一个注,就是“语虽拙朴,义本佛经,若肯依行,其利无穷。”

这是说,《一函遍复》的语言虽然很朴拙,很质朴,但是它的义理是根据佛经来的,不是印祖自己杜撰的。这点很重要,印祖采取的方法是“述而不作”。

印光大师在他的一生中,曾多次阅藏,可谓精通大藏的三藏法师。他在文钞中的回信,不像做学问的人那样(这是哪部经说的打个引号,引一段,那部经怎么说的引一段,)而是将佛言祖语透过他的领会,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可谓是妙合天然。这是从自性功德海的流露。所以我们仔细看文钞中的每句话,其来历都经得起考验,其义理全部是根据如实的经典而来的。

而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是“唯佛与佛能究尽”之法(蕅益大师语)。因此,印祖正是通过他的大悲愿力,以佛经的义理著述本文。所以莲友们若是能够依照《一函遍复》的义理去行持净土法门,那么他就能得到现世吉祥如意,临终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快速成佛之大利。这就是“其利无穷”。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

《一函遍复》的文句结构很清楚。第一、为引言(小引),对信愿行作了概述;第二、分十二段,谈到修行的具体的方法:包括正行、助行;最后一个结语,简短的总结。


相关文章

  • 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周志12篇
  • 毕业论文工作周志 第一篇2011.11.30 今天学校组织了同学们开论文动员大会,才猛然间发觉,转眼我们就要大学毕业了,不知不觉四年就这样从指缝中悄悄溜走. 大会上何玉润老师细心地给我们讲解着怎样去写一篇好的论文.从选题开始,从为什么要要写 ...查看


  •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 ...查看


  • 课题研究培训材料(三)
  • 四. 初步学会整理.选用过程性材料 (一) 过程性资料的含义: 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 (二) 过程性资料的类别 1. 围绕课题开展的调查报告.方案论证: 2. 围绕课题的学习材料.学习体会: 3. 围绕课题的研究课实录 ...查看


  • 化学学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 化学学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丹东二中 化学组 王婷婷) 摘要:本文选取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介绍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作 ...查看


  •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摘 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柳叶儿>的写作背景,课本及配套教参均未涉及.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文的写作背景介绍又显得必不可少,实际教学中于是出现了莫衷一是的写作背景介绍的乱象.本文分析乱象成因,探讨解决方案,以正本清源. ...查看


  • 五年级下册天津与世界教案
  • 第一课 中国大学堂 首家看北洋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了解北洋大学的办学起因和办学宗旨:了解北洋大学的来历和建校时间:了解北洋大学的办学特色.学科设置.校训.校歌:了解北洋大学的总教习:了 ...查看


  • 文档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 中文摘要农家乐是世纪年代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市场供求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为载体主要利用庭院.鱼塘.果园.农场等场地在一些城郊和旅游景点的周边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展示民族风情和民俗农事为特色以"吃 ...查看


  • 8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3
  •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1个多音字"弹". 2.能按要求从"鼓励.必须.奔走相告.欢呼雀跃"4个词语中选择2个造句. 3.了解课文是按照时间顺 ...查看


  •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