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背诵章节

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尽心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尽心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相关文章

  • 初中阅读书目
  • 四年目标: 背诵5万字,读书50部. 初一阅读书目: <伊索寓言> <爱的教育> <童年> <繁星春水> <青铜葵花> <鲁滨逊漂流记> <昆虫记> < ...查看


  • 道德经背诵
  • 1 背诵<道德经>实况连载(11月1日) 早在2001年就打算背诵<道德经>,当时一直为版本问题所困扰.不知道该选哪个版本背诵.现在最普及的版本其实是中文系77级的教学版,也是最先进的一种版本了.因为它取自76年3月 ...查看


  • ZT 陈琴:"素读"经典之美 (12楼 给学生开设的书单)
  • 经典具有种子的力量 中国教师报: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到"素读"这个概念,能简单明了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素读吗? 陈琴:"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q ...查看


  • 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
  • 犹太人的教育:从一岁半开始让孩子背诵<旧约> 犹太人是非常优秀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有30%都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为什么如此优秀呢? 因为这个民旅非常重视知识.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 犹太人对儿童教育的主张和 ...查看


  •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两则
  • 1学 弈(yì)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选自<孟子·告子> [①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②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全国一流的棋师,他的两个弟子,谁有可能成为一 ...查看


  • 专升本语文总要求
  •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查看


  • [寡人之于国也]3
  • 寡人之于国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2.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并背诵课 ...查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推荐
  • 课案名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 ...查看


  • [孔孟论学习]
  • <孔孟论学习><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