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高考生物真题试卷(答案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海南卷)

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 .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 TP

C .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 .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解析】

细胞膜是一种生物膜,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A 正确;乙醇属于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只需要内外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B 错误;氨基酸属于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借助载体蛋白通过细胞膜,C 正确;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如在表面附着的酶,贯穿的通道蛋白等,D 正确。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有核塘体,无叶绿体 B .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 .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 .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B

【解析】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型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 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 错误;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中有细胞核以及叶绿体等细胞器,C 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但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D 正确。

3.A TP 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 生成 B .ATP 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ATP 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 .ATP 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解析】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即无氧呼吸)中,在糖酵解过程中有少量ATP 生成,A 正确;ATP 是生所有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 正确;ATP 水解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 和Pi 同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 正确;ATP 由一个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D 错误。

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 2

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 ,A 正确;脲酶的作用是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 2,B 正确;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成短肽链或氨基酸和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都属于水解酶类,,C 正确;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需用肽聚糖酶降解,纤维素酶只能降解植物的细胞壁,D 错误。

5.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答案】C

【解析】

细胞凋亡是凋亡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正常的细胞生命活动,A 正确;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或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死亡的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B 正确;细胞凋亡可出现在个体发育全过程中,使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可以清除异

常的一些细胞(如免疫系统可以识别一些异常细胞,激活其凋亡机制,以行使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形成正常的器官(如手指间细胞凋亡,手指才能正常形成)C 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后会激活凋亡基因表达,使细胞凋亡,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 正确。

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 .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答案】B

【解析】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属于不同种的细胞,是分化的结果。不同种的细胞的功能不同,功能的体现是酶催化的生化反应的种类不同,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化反应需要不同的酶来催化,生命活动的酶存在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 正确;分化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出现稳定的差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不具有分化成其它细胞的能力,B 错误;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可以分化成红细胞、B 细胞等多种细胞C 正确;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造血干细胞需要不断的分裂分化,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而红细胞成熟以后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细胞结构不完整,经历大约90天时间就会死亡,需要不断更新。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D 正确。

7.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A .DNA →RNA B .RNA →DNA C .蛋白质→蛋白质 D .RNA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DNA →RNA 是转录过程,需RNA 聚合酶催化,A 不符合题意;RNA →DNA 是逆转录过程,需逆转录酶催化,B 符合题意;蛋白质→蛋白质 ,是阮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C 不符合题意;RNA →蛋白质是翻译过程,D 不符合题意。

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 .脱落酸 B .乙烯 C .细胞分裂素 D .IAA

【答案】D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生长素,即IAA ,应选D 。

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 .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 .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解析】

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能来自太阳能,A 正确;分析曲线可知,叶片温度在36~50°C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比植物乙的高,B 正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为净光合速率,叶片温度为25℃时由图可知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 正确;叶片温度为35℃时,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D 错误。

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平衡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吸水、乙水分进出平衡、丙失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 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外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 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 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 正确。

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rRNA 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 .DNA 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 .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 .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rRNA 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 正确;染色体(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和蛋白质,B 正确;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属于蛋白质,C 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如RNA 聚合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 错误。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

【解析】

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不相互融合,A 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27种,C 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 个体与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 正确。

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激素外,CO 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B

【解析】

除激素外,CO 2参与呼吸调节,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A 正确;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B 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调节,C 正确;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D 正确。

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人体的散热途径有皮肤毛细血管与外界的热交换,汗液蒸发带走热量、呼气、排尿、排便等,故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之一,A 正确;

骨骼肌运动需要大量的ATP ,细胞有氧呼吸强度增加,有氧呼吸时形成的热量增加;肝脏是人体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进行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等),有氧呼吸强度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故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 正确;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供生命活动直接利用,一部分形成热能,所以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C 正确;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受器主要在皮肤,内脏等,而下丘脑无此功能,D 错误。

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C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答案】A

【解析】

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生长激素,一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A 错误;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B 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使酶具有高效性C 正确;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传递信息,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 正确。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答案】D

【解析】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 正确;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如从内环境中获取氧气进行细胞的有氧呼吸,从外环境(肠腔)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B 正确;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如水)发生障碍时,会改变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可导致小肠吸水(可以在细胞中作为溶质)减少,C 正确;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胞吞或胞吐(内吞或外排),所以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胞吐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 错误。

17.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 .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

【答案】B

【解析】

动物体内激素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A 正确;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准确,但持续时间短,而体液调节反应时间相对比较长,作用比较广泛,持续时间比较长,B 错误;

激素的分泌量越大,则血液中该激素的浓度就会越大,血液中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 正确;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比如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以增加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外界温度降低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D 正确。

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而激素主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或是靶器官,所以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 正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而免疫细胞可以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所以血浆和组织液可以作为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 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特有的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中,如果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说明发生了溶血等病理现象,C 错误;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等组织液中不存在的蛋白质,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 正确。

19.关于等位基因B 和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B 和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 .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 和基因b 的突变率

C .基因B 中的碱基对G -C 被碱基对A -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 .在基因b 的A 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C 可导致基因b 的突变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 和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 正确;X 射线的照射会提高基因B 和基因b 的突变率,B 错误;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所以基因B 中的碱基对G -C 被碱基对A -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 正确;在基因b 的A 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C 可导致基因b 的突变,D 正确。

20.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密码子位于m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RNA 上

B .密码子位于t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 上

C .密码子位于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

D .密码子位于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 上

【答案】A

【解析】

密码子位于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而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在核糖体上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完成翻译过程,故A 正确,B 、C 、D 错误。

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一个染色体片段含有多个基因,所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 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但是不一定性状改变,比如基因突变,但是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可能没有发生相应改变(翻译时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去边前后密码子改变,但是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发生改变),故性状不会改变,B 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 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 错误。

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答案】B

【解析】

物质循环发生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以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 正确;森林群落的特点是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错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 正确;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 正确。

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 .小鱼吃的小虾 B .泥巴中的藻类 C .吃小鱼的大鱼 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是根据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确定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一营养级,同化作用类型均为自养型,可以利用外界的CO 2合成有机物,所以根据题意,小虾、小鱼、大鱼都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大肠杆菌同化作用类型是属于异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只有泥巴中的藻类同化作用类型属于自养型,是作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所以B 正确,A 、C 、D 错误。

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 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 .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只要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的CO 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 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 2浓度停止下降下降,然后净光合速率为0保持不变,密闭容器内的CO 2浓度保持不变,所以C 正确。

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 正确;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 正确;

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以维持正常的能量流动,C 正确;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 错误。

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 溶液中,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

【答案】(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可溶性还原糖

【解析】

(1)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随着水分进入细胞,细胞中的水分增加,水作为溶剂存在,使细胞内浓度降低,渗透压会降低所以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

(2)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细胞中的生物膜丧失选择透过性,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后,放入高浓度的NaCl 溶液中,由于细胞膜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和NaCl 均可自由进出细胞,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可溶性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时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27.(8分)Na 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Na 和Cl 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 溶液中,细胞

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 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

pH 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 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

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答案】(1)不会 (2)HCO 3-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解析】

(1)0.9%的NaCl 溶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 溶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2)Na 可与HCO 3-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

浆PH 值相对稳定。人血浆pH 的正常范围是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 内流,使神经细胞膜内正电荷增多,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

外负内正,产生兴奋。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

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 是一种气体,B 、C 、D 、E 和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 表示___,生物成分E 表示____。生物成分F 表示____,__表示初级

消费者。

【答案】(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2)大气中CO 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解析】

(1)红树林的木材可以用于造纸,建筑等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红树林中具有的特有基因,现阶段还不能利用的一些物质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2)分析图形可知,因为所有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基本都会产生CO 2,图中DBCE 均有箭头指向A ,故A 是大气中CO 2库,E 与A 之间为双向箭头,能利用CO 2的只有生产者,说明E 是生产者;C 以E 为食,以捕食生产者为食的称为初级消费者,B 是捕食C 为食物所以B 称为次级消费者,D 是捕食B 为食,故D 称为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 ,且F 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 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 是分解者。

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 ,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

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 、Bb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 ,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随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根据题意,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根据图甲中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可知,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3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和____。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 ~E )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 、B 、C 、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 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 ~D 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 组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4组的温度设置不合适 各组的酶促反应受两个不同温度影响 (3)不能 E 组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缓冲液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解析】

(1)根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不同,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进行衡量,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温度应该在常温范围内设置系列温度梯度且梯度差值相等,所以4组的温度应分别设置为15℃、20℃、25℃、30℃;另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证酶促反应只能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同一实验组的反应温度只能是一个,所以实验操作应该是将各组盛有果胶酶的试管与盛有果泥的试管分别在设定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再将两只试管混合,才能保证实验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

(3)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量,因变量是出汁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根据实验设置,通过A ~D 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则E 组应加入缓冲液而不是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排除缓冲液对出汁量的影响,才符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

31.【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 后,产生A 、B 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_____,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_____。

(2)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_____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_____的基因工程菌。

(3)用胰岛素原抗体检测该工程菌的培养物时,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_____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

【答案】(1)胰岛B 细胞 胰岛A 细胞 (2)DNA 序列 胰岛素原 (3)菌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前胰岛素原在细胞内经加工后成为胰岛素,人体合成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 细胞,所以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也是胰岛B 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胰岛A 细胞。

(2)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可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DNA 序列(即目的基因);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人胰岛素原的基因工程菌,根据题意,胰岛素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只能合成胰岛素原,不能将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

(3)根据题意,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所以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菌体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因为细菌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将蛋白质加工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培养液中没有胰岛素原。细菌在核糖体合成胰岛素原后,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故只能从菌体的细胞质基质中提取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部分(海南卷)

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 .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 TP

C .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 .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B

【解析】

细胞膜是一种生物膜,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A 正确;乙醇属于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只需要内外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B 错误;氨基酸属于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和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消耗ATP 借助载体蛋白通过细胞膜,C 正确;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如在表面附着的酶,贯穿的通道蛋白等,D 正确。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有核塘体,无叶绿体 B .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 .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 .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B

【解析】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型细胞核,只含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 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 错误;水绵是真核藻类,细胞中有细胞核以及叶绿体等细胞器,C 正确;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细胞核,但是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D 正确。

3.A TP 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 生成 B .ATP 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 .ATP 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 .ATP 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解析】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过程(即无氧呼吸)中,在糖酵解过程中有少量ATP 生成,A 正确;ATP 是生所有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B 正确;ATP 水解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 和Pi 同时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C 正确;ATP 由一个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D 错误。

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 2

C .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 .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主要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 ,A 正确;脲酶的作用是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 2,B 正确;蛋白酶可将蛋白质水解成短肽链或氨基酸和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都属于水解酶类,,C 正确;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需用肽聚糖酶降解,纤维素酶只能降解植物的细胞壁,D 错误。

5.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 .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 .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答案】C

【解析】

细胞凋亡是凋亡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正常的细胞生命活动,A 正确;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或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在特定时期死亡的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B 正确;细胞凋亡可出现在个体发育全过程中,使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可以清除异

常的一些细胞(如免疫系统可以识别一些异常细胞,激活其凋亡机制,以行使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形成正常的器官(如手指间细胞凋亡,手指才能正常形成)C 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后会激活凋亡基因表达,使细胞凋亡,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 正确。

6.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 .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 .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答案】B

【解析】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属于不同种的细胞,是分化的结果。不同种的细胞的功能不同,功能的体现是酶催化的生化反应的种类不同,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化反应需要不同的酶来催化,生命活动的酶存在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 正确;分化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出现稳定的差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不具有分化成其它细胞的能力,B 错误;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可以分化成红细胞、B 细胞等多种细胞C 正确;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造血干细胞需要不断的分裂分化,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而红细胞成熟以后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细胞结构不完整,经历大约90天时间就会死亡,需要不断更新。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D 正确。

7.下列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的是

A .DNA →RNA B .RNA →DNA C .蛋白质→蛋白质 D .RNA →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DNA →RNA 是转录过程,需RNA 聚合酶催化,A 不符合题意;RNA →DNA 是逆转录过程,需逆转录酶催化,B 符合题意;蛋白质→蛋白质 ,是阮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C 不符合题意;RNA →蛋白质是翻译过程,D 不符合题意。

8.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A .脱落酸 B .乙烯 C .细胞分裂素 D .IAA

【答案】D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生长素,即IAA ,应选D 。

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 .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 .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解析】

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能来自太阳能,A 正确;分析曲线可知,叶片温度在36~50°C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比植物乙的高,B 正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为净光合速率,叶片温度为25℃时由图可知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 正确;叶片温度为35℃时,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D 错误。

10.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 .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答案】D

【解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两者浓度相等时,吸水量与失水量相等,水分进出达到平衡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实验过程中,甲吸水、乙水分进出平衡、丙失水,所以实验前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 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外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进出平衡,B 错误;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自由扩散,C 错误;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 正确。

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rRNA 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 .DNA 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 .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 .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rRNA 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 正确;染色体(质)的化学本质是DNA 和蛋白质,B 正确;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属于蛋白质,C 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如RNA 聚合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 错误。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答案】

【解析】

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不相互融合,A 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 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27种,C 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 个体与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D 正确。

13.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激素外,CO 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答案】B

【解析】

除激素外,CO 2参与呼吸调节,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A 正确;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纤维的支配,B 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调节,C 正确;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D 正确。

14.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人体的散热途径有皮肤毛细血管与外界的热交换,汗液蒸发带走热量、呼气、排尿、排便等,故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之一,A 正确;

骨骼肌运动需要大量的ATP ,细胞有氧呼吸强度增加,有氧呼吸时形成的热量增加;肝脏是人体代谢旺盛的器官(如进行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解毒等),有氧呼吸强度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故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B 正确;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到ATP 中供生命活动直接利用,一部分形成热能,所以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C 正确;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受器主要在皮肤,内脏等,而下丘脑无此功能,D 错误。

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

C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答案】A

【解析】

一些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生长激素,一些激素的化学成分不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A 错误;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B 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使酶具有高效性C 正确;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传递信息,影响靶细胞的代谢活动,D 正确。

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B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

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

【答案】D

【解析】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 正确;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如从内环境中获取氧气进行细胞的有氧呼吸,从外环境(肠腔)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B 正确;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如水)发生障碍时,会改变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可导致小肠吸水(可以在细胞中作为溶质)减少,C 正确;

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胞吞或胞吐(内吞或外排),所以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胞吐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 错误。

17.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C .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D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

【答案】B

【解析】

动物体内激素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A 正确; 神经调节比较迅速、准确,但持续时间短,而体液调节反应时间相对比较长,作用比较广泛,持续时间比较长,B 错误;

激素的分泌量越大,则血液中该激素的浓度就会越大,血液中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C 正确;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比如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可以增加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外界温度降低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D 正确。

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解析: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而激素主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或是靶器官,所以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 正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而免疫细胞可以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所以血浆和组织液可以作为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 正确;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特有的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中,如果血浆和组织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说明发生了溶血等病理现象,C 错误;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等组织液中不存在的蛋白质,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 正确。

19.关于等位基因B 和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B 和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 .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 和基因b 的突变率

C .基因B 中的碱基对G -C 被碱基对A -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 .在基因b 的A 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C 可导致基因b 的突变

【答案】B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等位基因B 和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A 正确;X 射线的照射会提高基因B 和基因b 的突变率,B 错误;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所以基因B 中的碱基对G -C 被碱基对A -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C 正确;在基因b 的A TGCC 序列中插入碱基C 可导致基因b 的突变,D 正确。

20.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密码子位于m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RNA 上

B .密码子位于t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 上

C .密码子位于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

D .密码子位于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 上

【答案】A

【解析】

密码子位于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而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在核糖体上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完成翻译过程,故A 正确,B 、C 、D 错误。

21.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内部碱基(对)的改变,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改变,一个染色体片段含有多个基因,所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A 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有可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但是不一定性状改变,比如基因突变,但是该基因控制的蛋白质可能没有发生相应改变(翻译时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基因去边前后密码子改变,但是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发生改变),故性状不会改变,B 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 正确;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 错误。

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答案】B

【解析】

物质循环发生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所以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 正确;森林群落的特点是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错误;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都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 正确;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 正确。

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 .小鱼吃的小虾 B .泥巴中的藻类 C .吃小鱼的大鱼 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是根据其在食物链中的位置确定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一营养级,同化作用类型均为自养型,可以利用外界的CO 2合成有机物,所以根据题意,小虾、小鱼、大鱼都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大肠杆菌同化作用类型是属于异养型,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只有泥巴中的藻类同化作用类型属于自养型,是作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所以B 正确,A 、C 、D 错误。

2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 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 .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植物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只要大于0,则光合作用消耗的CO 2量就大于有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根据题意,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说明密闭容器内的CO 2浓度从光照开始就下降,当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时,密闭容器内的CO 2浓度停止下降下降,然后净光合速率为0保持不变,密闭容器内的CO 2浓度保持不变,所以C 正确。

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 正确;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 正确;

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以维持正常的能量流动,C 正确;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D 错误。

26.(8分)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__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_____。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 溶液中,__(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______。

【答案】(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可溶性还原糖

【解析】

(1)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随着水分进入细胞,细胞中的水分增加,水作为溶剂存在,使细胞内浓度降低,渗透压会降低所以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由于细胞吸水,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

(2)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使细胞中的生物膜丧失选择透过性,杀死的马铃薯细胞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后,放入高浓度的NaCl 溶液中,由于细胞膜不再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和NaCl 均可自由进出细胞,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可溶性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时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

+27.(8分)Na 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Na 和Cl 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 溶液中,细胞

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 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

pH 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 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

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答案】(1)不会 (2)HCO 3-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解析】

(1)0.9%的NaCl 溶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 溶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2)Na 可与HCO 3-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

浆PH 值相对稳定。人血浆pH 的正常范围是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 内流,使神经细胞膜内正电荷增多,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

外负内正,产生兴奋。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28.(9分)回答下列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

具有的价值属于__(填“间接”或“潜在”)价值。

(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 是一种气体,B 、C 、D 、E 和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A 表示___,生物成分E 表示____。生物成分F 表示____,__表示初级

消费者。

【答案】(1)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2)大气中CO 2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解析】

(1)红树林的木材可以用于造纸,建筑等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红树林中具有的特有基因,现阶段还不能利用的一些物质等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2)分析图形可知,因为所有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基本都会产生CO 2,图中DBCE 均有箭头指向A ,故A 是大气中CO 2库,E 与A 之间为双向箭头,能利用CO 2的只有生产者,说明E 是生产者;C 以E 为食,以捕食生产者为食的称为初级消费者,B 是捕食C 为食物所以B 称为次级消费者,D 是捕食B 为食,故D 称为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 ,且F 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 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 是分解者。

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 ,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

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 、Bb 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 ,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随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根据题意,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根据图甲中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可知,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3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和____。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 ~E )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 、B 、C 、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 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 ~D 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 组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4组的温度设置不合适 各组的酶促反应受两个不同温度影响 (3)不能 E 组加入蒸馏水而不是缓冲液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解析】

(1)根据题意,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不同,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所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进行衡量,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温度应该在常温范围内设置系列温度梯度且梯度差值相等,所以4组的温度应分别设置为15℃、20℃、25℃、30℃;另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证酶促反应只能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同一实验组的反应温度只能是一个,所以实验操作应该是将各组盛有果胶酶的试管与盛有果泥的试管分别在设定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后再将两只试管混合,才能保证实验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

(3)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量,因变量是出汁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根据实验设置,通过A ~D 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则E 组应加入缓冲液而不是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排除缓冲液对出汁量的影响,才符合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

31.【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 后,产生A 、B 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_____,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_____。

(2)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_____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_____的基因工程菌。

(3)用胰岛素原抗体检测该工程菌的培养物时,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_____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

【答案】(1)胰岛B 细胞 胰岛A 细胞 (2)DNA 序列 胰岛素原 (3)菌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前胰岛素原在细胞内经加工后成为胰岛素,人体合成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 细胞,所以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也是胰岛B 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胰岛A 细胞。

(2)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可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DNA 序列(即目的基因);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人胰岛素原的基因工程菌,根据题意,胰岛素的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只能合成胰岛素原,不能将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

(3)根据题意,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所以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菌体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因为细菌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将蛋白质加工分泌到细胞外,所以培养液中没有胰岛素原。细菌在核糖体合成胰岛素原后,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故只能从菌体的细胞质基质中提取


相关文章

  • 2015年海南单科地理高考真题[解析]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2017★广西高考答案
  • 2017-06-08广西高考理综2017年试题及答案 2017-06-08广西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清晰版) 2017-06-082017年广西全国卷3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及答案(图片版) 2017-06-072017广西高考文科数学试 ...查看


  • 2012高考真题题汇编: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六: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一.单选题 (2012年高考上海卷)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回答下列2小题. 1. ...查看


  •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解析)
  • (2015•新课标II 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 )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 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 .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 ...查看


  •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7[城市](含解析)
  • (2015•安徽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25.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 ...查看


  •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必修1)
  • 2015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一 走近细胞及组成细胞的分子 1.(2015年江苏卷.6.) 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 ...查看


  • 海南省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章汇编 静电场
  • 海南省历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章汇编 第六章 静电场 2007海南 6.一平行板电容器中存在匀强电场,电场沿竖直方向.两个比荷(即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不同的带正电的粒子a 和b ,从电容器边缘的P 点(如图)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射入两平行板之间. ...查看


  • 每周一题 | 生态系统的功能(真题 拓展)
  • [高考真题链接] 1.(2015年·福建第4题)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