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质量检测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质量检测试题

一、擦亮你的双眼,选择你认为标准的答案(每题2分,共34分)

上面还沾有酒精,室温是20℃,关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示数低于20℃; B、乙的示数是20℃ ;

C 、丙的示数是20℃; D、丙的示数高于20℃。

2、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机械能的是( )

A 、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烫;

C 、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 D、双手摩擦会觉得暖和 。

3、如图12—1所示,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①小男孩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

②小男孩从滑梯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小男孩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以上三句正确的排列顺序

A 、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②①③; D、③②①。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水结冰后内能是零;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 、一个物体举得越高,内能一定增大; D、一个物体内能越大,机械能也越大。

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7、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 、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以减少烟尘的排放量;

B 、冬季采取集中供热,去掉一家一户的取暖煤炉,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 、一家一户的取暖炉不应去掉,只要烟囱加高即可;

D 、在城市普及煤气和天然气。

8、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机械能的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9、大量使用热机,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热机运转时产生的( )

A 、噪音; B、废气; C、噪音和废气; D、产生的废渣。

10、对着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

A 、一定降低; B、一定不变;

C 、一定升高 ; 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 。

11、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应用这一特点

的是( )

A 、培育水稻秧苗时,往秧苗田里灌水; 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C 、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 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

12、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 、 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C 、 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比热容和热值均不变。

13、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B、太阳将棉被晒得暖乎乎的;

C 、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1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 、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内能大;

D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增加。

15、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铝、铁、铜金属块,吸收相等的热量,最后( )

A 、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相同; B、铝块的温度最高;

C 、铁块的温度最高; D、铜块的温度最高。

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

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化那么

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 、热量 ;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1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

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2—2所示。根据图线

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比乙的大;

B 、乙液体的比热比甲的大;

C 、甲、乙的比热一样大;

D 、无法比较甲、乙的比热大小。

二、打开你的物理知识宝库,把你思考的结果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22分)

18、温度表示物体的 ,人的正常体温是 。

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单位“℃”读作 。

20、物体内所有 的动能与分子间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

21、改变物体的内能的途径是 和 。

22、物体通过 方式所改变的 称为热量。

23、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 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24、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 ,其意义是 。

25、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吸气冲程、 、 、排气冲程。

26、 燃料 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7、热机转变为 的能量与燃料 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28、热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控制 与 的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三、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请你按要求,设计实验,归纳结论(22

分)

29、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每空1分,共19分)。

(1)提出问题: 。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用水和煤油作为研究对

象,实验装置如图12—3所示,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

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用 测

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某实验小组实验记录如下

表:

3

(5)分析与论证:先将表格中未填好的数据填写完整。

比较1、2得出:相同 的 物质,升高 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比较2、3得出:相同 的 物质,升高 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6)评估与交流:各组实验数据可能不一致性较大,即有较大的误差。原因之一是各组所使用的电热器规格难以保证完全相同,加热的时间也难以 ,因此实际上每组实验中研究对象吸收的热量并不完全 。原因之二是实验有热量 。60

30、图12—4甲是用水来冷却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是一种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1”或“2”)。 图乙中A 点表示 温度。若水的质量为1.5kg ,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

四、自主学习下列实际应用材料,展示你的自学成果(4分)

31、“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温度高于郊区。请你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

五、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试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计算问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常见燃料的热值

32、要把2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33、某一太阳能热水器一天能把160L 的水从20℃的水加热到70℃,水吸收的热量相当于多少焦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4、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年均发电量预计为8.5×10kW ·h (合 3.06×10J 能量)。这些电能将送往江苏、上海等九个省市,所以人们说“三峡可照亮半个中国”。专家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每年消耗5×10kg 煤的火力发电站的年发电量,而且是廉价、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1)已知煤的热值为2.9×10J/kg,则5×10kg 煤完全燃烧放出 J的热量。

710101710

(2)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三峡水电站与同等供电量的火力电站相比,每年将少排放二氧化碳1.2×10kg ,已知在通常情

况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98kg/m,则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的体积约为 m 。

(3)火力发电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能为E ,它在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燃料完全燃烧

所产生的热量为Q ,则火力发电站的效率η=

力发电站的效率大约为 。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2、C 。3、C 。4、A 。5、B 。6、D 。7、C 。8、C 。9、C 。10、D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B 。

二、填空题

18、冷热程度,37℃。19、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度。20、分子,势能。21、做功,热传递。

22、热传递,内能。23、1℃,热量。24、J/(kg·℃) ,1kg 的干泥土升高1℃吸收热量是0.84×10 J 。25、压缩冲程,做功冲程。26、1kg 某种,完全燃烧。27、有用功,完全燃烧。

28、废气、粉尘。

三、科学探究

29、(1)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2)物体吸收的热量可能跟物质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3)质量,温度计。(4)25,25,25,25。(5)质量,同种,相同,相同。质量,不同种,相同,不相同。(6)保证完全相同,相等,损失。

30、1,末温(平衡后的温度),6.3×10 J。

四、简答

31、提示:(1)城市多水泥、沙石,郊区多水。质量相同的沙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沙石升高的温度高。(2)水汽化要吸热。(3)城市热机多,排出的废气多。

(4)城市高楼林立,空气不易对流。

五、计算

32、解:吸收热量Q=cmΔt=4.2×10J ×2kg ×(70℃-20℃) =4.2×10J 。 35433311E ×100%,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出通常的火Q

33、解:水质量m=ρV=1.0×10kg/m×160×10m =160kg。

水吸收热量Q=cmΔt=4.2×10J ×160kg ×(70℃-20℃) =3.36×10J 。 焦碳放热 Q=mq =m ×3.0×10J 。

所以,m ×3.0×10J =3.36×10J 。m =1.12kg 。

34、1.45×10。 6.0×10。 21%。

1810 7773733-33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质量检测试题

一、擦亮你的双眼,选择你认为标准的答案(每题2分,共34分)

上面还沾有酒精,室温是20℃,关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示数低于20℃; B、乙的示数是20℃ ;

C 、丙的示数是20℃; D、丙的示数高于20℃。

2、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机械能的是( )

A 、用打气筒打气,气筒壁发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烫;

C 、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 D、双手摩擦会觉得暖和 。

3、如图12—1所示,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角度可用下边三句话来概括

①小男孩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

②小男孩从滑梯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③小男孩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以上三句正确的排列顺序

A 、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②①③; D、③②①。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 、水结冰后内能是零;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 、一个物体举得越高,内能一定增大; D、一个物体内能越大,机械能也越大。

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7、为了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 、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以减少烟尘的排放量;

B 、冬季采取集中供热,去掉一家一户的取暖煤炉,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 、一家一户的取暖炉不应去掉,只要烟囱加高即可;

D 、在城市普及煤气和天然气。

8、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机械能的冲程是( )

A 、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9、大量使用热机,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热机运转时产生的( )

A 、噪音; B、废气; C、噪音和废气; D、产生的废渣。

10、对着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

A 、一定降低; B、一定不变;

C 、一定升高 ; 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 。

11、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应用这一特点

的是( )

A 、培育水稻秧苗时,往秧苗田里灌水; 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C 、炎热的夏天,往室内地面上洒水降温; D、冬天供暖时用水作循环液。

12、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 、 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B、 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C 、 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比热容和热值均不变。

13、下列实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B、太阳将棉被晒得暖乎乎的;

C 、两手相互摩擦,手心发热; D、锯木头时,锯条变得烫手。

1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 、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C 、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内能大;

D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增加。

15、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铝、铁、铜金属块,吸收相等的热量,最后( )

A 、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相同; B、铝块的温度最高;

C 、铁块的温度最高; D、铜块的温度最高。

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

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化那么

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 )

A 、热量 ; B、密度; C、比热容; D、内能。

1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

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2—2所示。根据图线

可知

A 、甲液体的比热比乙的大;

B 、乙液体的比热比甲的大;

C 、甲、乙的比热一样大;

D 、无法比较甲、乙的比热大小。

二、打开你的物理知识宝库,把你思考的结果填在空白处(每空1分,共22分)

18、温度表示物体的 ,人的正常体温是 。

1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单位“℃”读作 。

20、物体内所有 的动能与分子间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

21、改变物体的内能的途径是 和 。

22、物体通过 方式所改变的 称为热量。

23、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 所吸收的 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24、干泥土的比热容是0.84×10 ,其意义是 。

25、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要经历吸气冲程、 、 、排气冲程。

26、 燃料 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7、热机转变为 的能量与燃料 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28、热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控制 与 的污染,提高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三、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请你按要求,设计实验,归纳结论(22

分)

29、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每空1分,共19分)。

(1)提出问题: 。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用水和煤油作为研究对

象,实验装置如图12—3所示,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

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用 测

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某实验小组实验记录如下

表:

3

(5)分析与论证:先将表格中未填好的数据填写完整。

比较1、2得出:相同 的 物质,升高 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比较2、3得出:相同 的 物质,升高 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 。

(6)评估与交流:各组实验数据可能不一致性较大,即有较大的误差。原因之一是各组所使用的电热器规格难以保证完全相同,加热的时间也难以 ,因此实际上每组实验中研究对象吸收的热量并不完全 。原因之二是实验有热量 。60

30、图12—4甲是用水来冷却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是记录牛奶、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是一种表示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 ;(填“1”或“2”)。 图乙中A 点表示 温度。若水的质量为1.5kg ,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

四、自主学习下列实际应用材料,展示你的自学成果(4分)

31、“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温度高于郊区。请你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

五、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试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下列计算问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常见燃料的热值

32、要把2kg 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7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33、某一太阳能热水器一天能把160L 的水从20℃的水加热到70℃,水吸收的热量相当于多少焦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4、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年均发电量预计为8.5×10kW ·h (合 3.06×10J 能量)。这些电能将送往江苏、上海等九个省市,所以人们说“三峡可照亮半个中国”。专家介绍: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每年消耗5×10kg 煤的火力发电站的年发电量,而且是廉价、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1)已知煤的热值为2.9×10J/kg,则5×10kg 煤完全燃烧放出 J的热量。

710101710

(2)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三峡水电站与同等供电量的火力电站相比,每年将少排放二氧化碳1.2×10kg ,已知在通常情

况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1.98kg/m,则这些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的体积约为 m 。

(3)火力发电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电能为E ,它在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燃料完全燃烧

所产生的热量为Q ,则火力发电站的效率η=

力发电站的效率大约为 。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2、C 。3、C 。4、A 。5、B 。6、D 。7、C 。8、C 。9、C 。10、D 。11、C 。12、D 。13、B 。14、C 。15、D 。16、C 。17、B 。

二、填空题

18、冷热程度,37℃。19、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度。20、分子,势能。21、做功,热传递。

22、热传递,内能。23、1℃,热量。24、J/(kg·℃) ,1kg 的干泥土升高1℃吸收热量是0.84×10 J 。25、压缩冲程,做功冲程。26、1kg 某种,完全燃烧。27、有用功,完全燃烧。

28、废气、粉尘。

三、科学探究

29、(1)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2)物体吸收的热量可能跟物质种类、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3)质量,温度计。(4)25,25,25,25。(5)质量,同种,相同,相同。质量,不同种,相同,不相同。(6)保证完全相同,相等,损失。

30、1,末温(平衡后的温度),6.3×10 J。

四、简答

31、提示:(1)城市多水泥、沙石,郊区多水。质量相同的沙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沙石升高的温度高。(2)水汽化要吸热。(3)城市热机多,排出的废气多。

(4)城市高楼林立,空气不易对流。

五、计算

32、解:吸收热量Q=cmΔt=4.2×10J ×2kg ×(70℃-20℃) =4.2×10J 。 35433311E ×100%,根据上述资料,可估算出通常的火Q

33、解:水质量m=ρV=1.0×10kg/m×160×10m =160kg。

水吸收热量Q=cmΔt=4.2×10J ×160kg ×(70℃-20℃) =3.36×10J 。 焦碳放热 Q=mq =m ×3.0×10J 。

所以,m ×3.0×10J =3.36×10J 。m =1.12kg 。

34、1.45×10。 6.0×10。 21%。

1810 7773733-33


相关文章

  • 内能与热机知识点总结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精品
  • 内能与热机 必考点总结 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内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J )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查看


  • 2013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十四章热学知识点
  • 第十三章 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 ...查看


  •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 九年级物理(上)
  • 第十三.十四章 中考典题补充 1. (2015•天津中考)图1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某冲程示意 图,该冲程为(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解析:由图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活塞向下 ...查看


  •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学案
  • 第三节 比热容(2课时) 备课人:张晓辉 付殿涛 审核人:赵远昭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 ...查看


  •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
  •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这里的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统称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 2.组成物体的分子数很多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查看


  • 有答案-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测试题
  •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测试题 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热水和冷水混合时,__水放出热量,一直到它们的____相同时为止(热:温度) 2.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比如; 火柴可以擦燃,是用____的方 ...查看


  • 九年级物理热学测试题
  • 初四物理热学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0) 1.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 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D. 雪是雨水 ...查看


  • 2016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 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卷)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 A .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 B .千佛山,寺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 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宇宙世界的组成及物质的构成.2. 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3. 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4. 能知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