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可研

第一章 概述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XX 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XX 市南端,背倚XX 岭, 面眺松嫩平原, 处于东经120°28′51″—123°17′30″,北纬47°5′40″—48°36′34″之间,东南西北分别与XX 、XX 市和XX 市、XX 旗、XX 市、XX 自治旗、XX 市为邻, 是XX 市与外省交流的窗口,地理位置优越。市境东西宽210公里,南北长160公里,总面积16669.0平方公里。

XX 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东北部,XX 市南部,背倚XX 岭和XX 尔大草原,与XX 省毗邻,是XX 市向东开放的窗口。XXX 市交通便捷,是国家南北通道的必经之处。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贯穿全境,内蒙古阿荣旗—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和301、111国道在此交汇。市区距黑龙江齐齐哈尔民航机场仅120公里,哈尔滨市和满洲里口岸均可当日到达。扎兰屯既是俄蒙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满洲里口岸辐射全国各地的潜在中心。全市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口43万。市辖16个乡镇、6个办事处,1个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扎兰屯的自然资源富集,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优势。拥有耕地329万亩,草场506万亩,森林118.71万公顷,野生动植物近千余种。盛产玉米、大豆、白瓜籽、甜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糖料基地。地下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有硅石、石墨、煤、重晶石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猎栖息之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扎寨,金长城横贯南北。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险、石怪、水秀、

林茂、兽奇、鸟异,素有“塞外苏杭”、“北国江南”之美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产业门类齐全,工农业产业关联度高,与东部经济的互补性强,经济合作的空间和潜力较大。俄罗斯木材、粮食、牲畜、农机等有型市场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大兴安岭东部地区的工商业中心。

扎兰屯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上构成“七林二草一分田”的格局。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3毫米,无霜期年均123天。境内森林面积119万公顷,森林覆被率70.0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52万立方米。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耕地面积329万亩。境内主要河流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背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无大型工业污染源,属于一片天然绿色净土。旅游景观丰富,自然资源组合度好,既体现了大兴安岭的磅礴气势,又兼有江南水乡的清丽秀美,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把握“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主旋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壮大两条绿色产业主线,坚持富民和强市并重,照例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把扎兰屯建设成为自治区东部重要的

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和生态宜居城市。为扎兰屯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强市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地形地貌:

扎兰屯市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形最高点位于柴河镇柴河源林场西南8公里的无名高地,海拔1706米,最低点在成吉思汗镇南部临近龙江县的250米处,两地高差1456米。境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山地(中山和低山) 、丘陵、平原与河谷四种地形单元,分别占市域面积的66.6%、9.4%、5.4%和18.6%。中山分区为市域内最大的地貌分区,分布于市域西部的雅克山岭以西、火燎大山岭西北以及卧牛河源头一带;低山(800米以下) 分区则主要位于中山分区东南侧;丘陵分区处于市域东南部,低山分区的东南和平原分区的西北侧;平原分区位于市域东南隅,外形呈向西倾斜的楔状产出。扎兰屯市区的地貌形态,可划入丘陵分区。

三、气象水文:

扎兰屯市区的地貌形态,可划入丘陵分区。境内主要河流有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

四、自然资源:

扎兰屯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为中温带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区,冬季严寒少雪,夏季温润凉爽,大气、水体保持完好。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73.3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4758.1-5337.7兆焦耳/平方米,无霜期

123天,年平均降水量485-540毫米,年平均风速为3-3.2米/秒。境内主要河流有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29万亩,主产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葵花、白瓜籽、甜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糖料基地。境内森林面积1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52万立方米。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年总蓄草量10.8亿公斤。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千种。野生兽类、禽类和冷水鱼类200余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盛产蕨菜、蘑菇、猴头蘑、榛子、橡子、黑木耳以及黄花菜等土特山珍。这里还是一座巨大的天然中草药库,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芪、赤芍、秸梗等。此外,还有熊胆、鹿茸、麝香等珍贵动物药材。各种农林牧副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数量多、质量好,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扎兰屯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具有大兴安岭磅礴的气势,又具有江南水乡的清幽与灵秀,山水风光以山险、石怪、水秀、林茂、兽奇、鸟异著称,被誉为“北国江南”、“塞外苏杭”,拥有吊桥、秀水、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柴河、浩饶山、成吉思汗、红光等景区,被黑龙江人形象比喻为“黑龙江省的后花园”。这里自然风光和原始景象独特,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神奇的天池群、惊险的大峡谷,适宜科学考察、旅游探险和休闲度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扎寨,女真、契丹、蒙古古战场依稀可见,金长城绵延起伏。民俗文化多彩多姿,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三少民族

能歌善舞,风俗习惯特色鲜明,宗教信仰神秘幽邃。社会文化丰富厚重,民间剪纸、木刻艺术享誉海内外,吸引了叶剑英、叶圣陶、老舍、翦伯赞、李准、胡昭衡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学艺术大师们前来观光并挥毫泼墨。辽阔的草原

扎兰屯市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扎兰屯市西部草原的总称。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扎兰屯市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

扎兰屯市草场又可分为八大类。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

土地资源

扎兰屯市域土地的69.0%为林地,面积达11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12万公顷。牧草地2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3.3%,基本为天然牧草地。市域内计有耕地面积329万亩,占市域总面积的11.5%,其中绝大部分为旱地。

市域内的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74.5%,其它为暗色草甸土(13.4%)、黑土(7.6%)、棕色针叶林土(3.4%)、沼泽土(1.0%)以及少量的水稻土和粗骨土。

草原资源

市域内天然草场广阔,有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沿河低湿草甸、河泛地草本沼泽共5类草场23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13.3%,可利用面积20.5万公顷,年蓄草量7.9亿公斤,可载畜43.5万只绵羊单位。

森林资源

全市土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70%的森林分布于市域西部、北部和西北部。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147.07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19万公顷。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12万公顷,灌林地2.98万公顷,疏林地0.95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24万公顷,苗圃地0.02公顷。境内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586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落叶松(1948万立方米) 、柞树(852万立方米) 、黑桦(813万立方米) 、白桦(674万立方米) 等。

矿产资源

扎兰屯市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缺煤少铁,石多土富。经勘察,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35处,其中大型建筑石料矿有市区和卧牛河镇各一处,大型砖瓦粘土矿有团结乡一处,中型耐火粘土矿有团结乡朝阳岗一处。小型矿床较多,铁矿有腰岭子等四处,硅石矿有音河桥头一处,熔炼水晶矿有原哈拉苏镇一处,石墨矿有原中和镇一处,重晶石矿有柴河办事处巴升河一处,硅灰石矿有原哈拉苏镇一处,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金属矿点中铜、铅、锌、钼、铀等较多,非金属矿点中粘土、硅石较多,其次为煤及辰砂等。

野生植物资源

扎兰屯市的植被属于东亚夏绿阔叶林区、西边与欧亚针叶林区相邻,以东西伯利亚植物为主,也有蒙古植物区系的成份。

市域范围内的植被类型较为丰富,森林主要为蒙古栎林、常混生黑桦、山杨、落叶松。最北部庙尔山林场一带有少量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林。雅鲁河、济沁河两岸有甜杨—钻天柳林,其它植被以榛—胡枝子灌丛较普遍。在原哈多河乡、洼堤乡、关门山乡一带有一定数量的山杏分布。

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都不太明显。

主要地被物有禾本科草、苔草、地榆、野豌豆、野百合、玉竹、蕨类等。

野生动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境内计有50余种兽类,200余种鸟类和50余种鱼类。境内的梅花鹿、白鹳、金雕、玉带海雕、细嘴松鸡、丹顶鹤和貂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有8种兽类和39种鸟类为二级保护动物。市域内狩猎动物有野猪、黑熊、狍、狼、兔、灰鼠、麝鼠、野鸡等,皮毛动物有麝鼠、黄鼬、狐狸、獾、水貂、水獭、猞猁等,药用动物有黑熊、马鹿、驼鹿、狍、狐狸、黄鼬、狼、獾、刺猬、鹌鹑等,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狗鱼、鲶鱼、银鲫、白鲢等。

水资源

全市入境客水较多,年均10.10亿立方米(95%保证率3.8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94亿立方米,其中雅鲁河入境客水6.10亿立方米

(95%保证率2.2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56亿立方米。全市年均地表径流24.13亿立方米(95%保证率8.5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15亿立方米,其中雅鲁河流域径流系数0.24,年径流深115毫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1.5万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5.74亿立方米(95%保证率1.6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45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总补给量6.0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11亿立方米,其中雅鲁河、济沁河、罕达罕河三河流域的可开采量为0.41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扎兰屯市因其旖旎的河谷山林和宜人气候,自清末以来,成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避暑胜地,享有“塞外苏杭”的美誉。境内自然景观以山明水秀、植被茂盛为主要特征,最为著名的景区有位于市区的吊桥公园、秀水景区和断桥景区以及位于柴河镇的柴河景区,市域内还有大小孤山、明月长堤、月牙岛、三仙洞等景点十余处。市域内保留有高台子、九村、西平台、王家屯4处辽代古城遗址、金代界壕(金长城)以及清末和伪满时期的吊桥、铁路5号楼、中东铁路俱乐部、纳文慕仁自治区公署等历史遗存。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和朝鲜等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亦成为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1988年8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扎兰屯市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旅游城市。扎兰屯风景区于199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17日经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经济发展概况

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9.705亿元,增长21.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8.049亿元,增长26.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9.3亿元,增长46.9%。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4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6766亿元,增长12.3%。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2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8%,同比增加29.1%。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29亿元,同比增加46.5%。

注:1. 表内2003-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规模以上工业现价。

2.农业总产值2005年前采用1990年不变价。2005-2008年为现价。

3.地区生产总值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修正数据,将木材采运业纳入第一产业统计。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完成82亿,同比增加47.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人民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13元,同比增加11.9%。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完成6406元,同比增加12.5%。

历史背景:

近年来,为将扎兰屯建设成为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强市,市委、市

政府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将兴修水利,特别是把城乡人民生活生产的饮用水源工程当作兴市富民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各级领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项目,跑资金,投巨资完成了嫩江饮用水源地(雅鲁河水源地)的建设任务,确保了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因此,保护饮用水源地,保证群众用水安全,在扎兰 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作用。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一、保护现状:

扎兰屯城市供水水源地地处市区北郊,与雅鲁河道隔坝相距300米。水源地东面是扎兰屯林业,南邻吊桥公园,西侧是雅鲁河大堤,北临北郊和平二队居民区。三眼水源井分别坐落在水厂周边,1号井位于水厂东南角、2号井位于水厂西北角、3号井位于水厂西南角。通过吊桥公园水源地的人工引水河流经水厂北侧的居民区从水厂的三眼井间流过。

水厂东面的扎兰屯林业学校校园,地面植被较好,绿地内有天然杂草林木及人工绿化树木。水厂南侧全部为吊桥公园自然林地,植被丰富树木丛生,地形略有起伏,有河道及洼地。水厂西侧是雅鲁河防洪大堤,大堤内是雅鲁河洪泛区,水源井距大堤35米大堤南北布置,该区域因修建大堤取土,造成地面坑洼不平卵石裸露,地表植被全部消失。水厂北侧水源井内距居民区180米范围内地面状况与上述西侧状况基本一致。

二、发展规划:

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将逐年增加,城乡居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量将显著上升。至2010年,扎兰屯市人口将增加到15万,日需水量1.857万m3,至2020年,城市总人数达30万人,日需水量近3.076万m3。(详见下表)

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依据、条件和规模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

2、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3、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也称水源林。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建设依据: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审核工作的函》进行此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工程建设条件:

随着国家日益重视中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优势,为扎兰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扎兰屯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能使扎兰屯经济驶入快车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扎兰屯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扎兰屯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水源地保护等工作,深刻认识到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对扎兰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认为这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另外, 近年来, 扎兰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实施饮

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四、工程建设规模:

计划在今后的3年时间内,投资245.65万元,重点在嫩江流域(雅鲁河扎兰屯段)种植防护林60公顷,作为嫩江水域的涵养林,固土防风沙,阻隔污染源,对饮用水源地实施有力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和谐扎兰屯为目标,以保证饮用水源的水质和安全为目的,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保障城市的综合载体功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生态环境工作的协调发展,为生态示范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 基本原则:

1、体现预防为主,超前保护原则,对现有的规划的,有污染和无污染的水源地统一实施保护,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2、体现优先保护原则,饮用水源地是使用功能最大的保护区,关乎15万余人及一大批企业的生产,其作用之大,非同一般,应重点予以优先保护。

3、体现科学实用,便于管理的原则。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制定,均以保证饮用水源的水质和安全为目的,松花江水源地保护体现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特点,适应了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要求,既科学又具合理性。

4、体现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经济规律,生态规律,根据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现状,可在工程建设的实施上,按照统一的规划,分期进行实施。

5、体现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律,依法治理,加以管护,实行“边建设,边保护”,避免新的污染和破坏。

(三) 目标任务:

通过建设和保护,使雅鲁河河现有水源达到安全,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彻底杜绝人为污染和破坏,为城市人口增加后用水量增加提供

保障。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源地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建设内容:

由于水厂西侧是雅鲁河防洪大堤,大堤内是雅鲁河洪泛区,水源井距大堤35米,大堤南北布置,该区域因修建大堤取土,造成地面坑洼不平卵石裸露,地表植被全部消失。为防止雨水及污水直接渗入地下对地下水质造成影响,根据国家及地区关于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通过树木的根系的吸收作用,有效的降低水源地中的化肥及农药的含量,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以保证城市居民能吃到放心水、安全水。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水源地内应进行绿化治理。

工程数量:

1、防护林面积0.6平方公里:

1)人工种植乔木5.2万株

2)人工种植灌木1.6万丛

(五)保障措施: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的重要性。

首先要从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好饮用水源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吃水用水靠水司的狭隘认识,保护饮用水源,是项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应尽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使城市的“命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搞好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饮用水源地涉及的地域广,配套建设投资大,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广大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与保护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扎兰屯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规定的保护区内,定标立志,落实管理责任,严禁边治理保护,边污染破坏行为,确保工程建设成果。

3、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一是城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跨境水源的污染防治和工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和使用。三是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终身负责制,以确保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使来之不易的资金充分发挥应有效用。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初评

一、 投资估算:

根据有关工程建设投资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初步预算2013—2015年扎兰屯市雅鲁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项目总投资245.65万元, 完成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建设。(详见附表——工程建设概算表)。

由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项目,关系城市的“命脉”,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工程投资需求量大,时间较长。因此,除请求国家大力支持外,地方也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动员群众投劳投资。经初步预算,地方筹资61.41万元,占总投资的25%,还需国家投资184.24万元,占总投资的75%。

二、 效益初评:

扎兰屯水源(特别是饮用水源), 近年来, 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和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已划定, 为扎兰屯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因此, 保护好雅鲁河饮用水源地, 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按初步规划,经过3年的配套建设与管护,生态建设与防护,雅鲁河沿岸新增林地60公顷,河道绿色屏障形成,河水泥沙量大为减少,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防止、城乡供水能力较工程实施前有明显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生态示范市建设也将在此基础上取得显著成效;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将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加完善,经济强市的基础更加坚实。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1、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惠民工程,既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对防止雅鲁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松花江水质具有重大意义。

2、根据扎兰屯市经济水平和发展趋势,实施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对于扎兰屯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的重点是雅鲁河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栽植,这对于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碧水工程”和生态建设,都十分重要,一举数得,效益多赢。

4、根据本地工程投资标准计算,该项工程总投资约为245.65万元,地方筹资占总投资的25%,约为61.41万元,采取群众自筹和地方财政补充,对于当地经济条件来讲是可以承受的。

二、 建议

扎兰屯市雅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是以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导的,众多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综合工程,为能使该项目顺利运行,市政府应将此项工程尽快纳入议事日程,同时,严格执行《扎兰屯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狠抓各项措施及要求的落实。同时,鉴于该工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自治区、市业务主管部门尽快予以支持立项,并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附:工程建设概算表

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概算表

工程名称: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

建设单位: 扎兰屯市自来水公司

建筑面积:0.6平方公里 制表:2011年5月9日

页号:1/1

21 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第一章 概述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XX 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XX 市南端,背倚XX 岭, 面眺松嫩平原, 处于东经120°28′51″—123°17′30″,北纬47°5′40″—48°36′34″之间,东南西北分别与XX 、XX 市和XX 市、XX 旗、XX 市、XX 自治旗、XX 市为邻, 是XX 市与外省交流的窗口,地理位置优越。市境东西宽210公里,南北长160公里,总面积16669.0平方公里。

XX 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东北部,XX 市南部,背倚XX 岭和XX 尔大草原,与XX 省毗邻,是XX 市向东开放的窗口。XXX 市交通便捷,是国家南北通道的必经之处。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贯穿全境,内蒙古阿荣旗—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和301、111国道在此交汇。市区距黑龙江齐齐哈尔民航机场仅120公里,哈尔滨市和满洲里口岸均可当日到达。扎兰屯既是俄蒙商品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满洲里口岸辐射全国各地的潜在中心。全市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口43万。市辖16个乡镇、6个办事处,1个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扎兰屯的自然资源富集,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优势。拥有耕地329万亩,草场506万亩,森林118.71万公顷,野生动植物近千余种。盛产玉米、大豆、白瓜籽、甜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糖料基地。地下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有硅石、石墨、煤、重晶石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北方少数民族游猎栖息之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扎寨,金长城横贯南北。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山险、石怪、水秀、

林茂、兽奇、鸟异,素有“塞外苏杭”、“北国江南”之美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产业门类齐全,工农业产业关联度高,与东部经济的互补性强,经济合作的空间和潜力较大。俄罗斯木材、粮食、牲畜、农机等有型市场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大兴安岭东部地区的工商业中心。

扎兰屯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上构成“七林二草一分田”的格局。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3毫米,无霜期年均123天。境内森林面积119万公顷,森林覆被率70.0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52万立方米。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耕地面积329万亩。境内主要河流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背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无大型工业污染源,属于一片天然绿色净土。旅游景观丰富,自然资源组合度好,既体现了大兴安岭的磅礴气势,又兼有江南水乡的清丽秀美,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把握“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主旋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壮大两条绿色产业主线,坚持富民和强市并重,照例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把扎兰屯建设成为自治区东部重要的

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集散地和生态宜居城市。为扎兰屯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强市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地形地貌:

扎兰屯市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地形最高点位于柴河镇柴河源林场西南8公里的无名高地,海拔1706米,最低点在成吉思汗镇南部临近龙江县的250米处,两地高差1456米。境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山地(中山和低山) 、丘陵、平原与河谷四种地形单元,分别占市域面积的66.6%、9.4%、5.4%和18.6%。中山分区为市域内最大的地貌分区,分布于市域西部的雅克山岭以西、火燎大山岭西北以及卧牛河源头一带;低山(800米以下) 分区则主要位于中山分区东南侧;丘陵分区处于市域东南部,低山分区的东南和平原分区的西北侧;平原分区位于市域东南隅,外形呈向西倾斜的楔状产出。扎兰屯市区的地貌形态,可划入丘陵分区。

三、气象水文:

扎兰屯市区的地貌形态,可划入丘陵分区。境内主要河流有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

四、自然资源:

扎兰屯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处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为中温带大陆性半温润气候区,冬季严寒少雪,夏季温润凉爽,大气、水体保持完好。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773.3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4758.1-5337.7兆焦耳/平方米,无霜期

123天,年平均降水量485-540毫米,年平均风速为3-3.2米/秒。境内主要河流有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29万亩,主产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葵花、白瓜籽、甜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糖料基地。境内森林面积1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52万立方米。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年总蓄草量10.8亿公斤。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千种。野生兽类、禽类和冷水鱼类200余种;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盛产蕨菜、蘑菇、猴头蘑、榛子、橡子、黑木耳以及黄花菜等土特山珍。这里还是一座巨大的天然中草药库,药用植物主要有黄芪、赤芍、秸梗等。此外,还有熊胆、鹿茸、麝香等珍贵动物药材。各种农林牧副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数量多、质量好,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

扎兰屯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具有大兴安岭磅礴的气势,又具有江南水乡的清幽与灵秀,山水风光以山险、石怪、水秀、林茂、兽奇、鸟异著称,被誉为“北国江南”、“塞外苏杭”,拥有吊桥、秀水、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柴河、浩饶山、成吉思汗、红光等景区,被黑龙江人形象比喻为“黑龙江省的后花园”。这里自然风光和原始景象独特,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神奇的天池群、惊险的大峡谷,适宜科学考察、旅游探险和休闲度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屯兵扎寨,女真、契丹、蒙古古战场依稀可见,金长城绵延起伏。民俗文化多彩多姿,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三少民族

能歌善舞,风俗习惯特色鲜明,宗教信仰神秘幽邃。社会文化丰富厚重,民间剪纸、木刻艺术享誉海内外,吸引了叶剑英、叶圣陶、老舍、翦伯赞、李准、胡昭衡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学艺术大师们前来观光并挥毫泼墨。辽阔的草原

扎兰屯市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是牧业四旗——新右旗、新左旗、陈旗、鄂温克旗和海区、满市及额尔古纳市南部、扎兰屯市西部草原的总称。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三个地带。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扎兰屯市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草原植物资源约1000余种,隶属100个科450属。

扎兰屯市草场又可分为八大类。主要有六大类,即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平原丘陵干旱草原、沙地植被草地、低地草甸草场。

土地资源

扎兰屯市域土地的69.0%为林地,面积达11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112万公顷。牧草地2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3.3%,基本为天然牧草地。市域内计有耕地面积329万亩,占市域总面积的11.5%,其中绝大部分为旱地。

市域内的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74.5%,其它为暗色草甸土(13.4%)、黑土(7.6%)、棕色针叶林土(3.4%)、沼泽土(1.0%)以及少量的水稻土和粗骨土。

草原资源

市域内天然草场广阔,有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丘陵草甸草原、沿河低湿草甸、河泛地草本沼泽共5类草场23万公顷,占市域面积的13.3%,可利用面积20.5万公顷,年蓄草量7.9亿公斤,可载畜43.5万只绵羊单位。

森林资源

全市土地的2/3被森林所覆盖。70%的森林分布于市域西部、北部和西北部。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147.07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19万公顷。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12万公顷,灌林地2.98万公顷,疏林地0.95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0.24万公顷,苗圃地0.02公顷。境内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5860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落叶松(1948万立方米) 、柞树(852万立方米) 、黑桦(813万立方米) 、白桦(674万立方米) 等。

矿产资源

扎兰屯市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缺煤少铁,石多土富。经勘察,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35处,其中大型建筑石料矿有市区和卧牛河镇各一处,大型砖瓦粘土矿有团结乡一处,中型耐火粘土矿有团结乡朝阳岗一处。小型矿床较多,铁矿有腰岭子等四处,硅石矿有音河桥头一处,熔炼水晶矿有原哈拉苏镇一处,石墨矿有原中和镇一处,重晶石矿有柴河办事处巴升河一处,硅灰石矿有原哈拉苏镇一处,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金属矿点中铜、铅、锌、钼、铀等较多,非金属矿点中粘土、硅石较多,其次为煤及辰砂等。

野生植物资源

扎兰屯市的植被属于东亚夏绿阔叶林区、西边与欧亚针叶林区相邻,以东西伯利亚植物为主,也有蒙古植物区系的成份。

市域范围内的植被类型较为丰富,森林主要为蒙古栎林、常混生黑桦、山杨、落叶松。最北部庙尔山林场一带有少量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林。雅鲁河、济沁河两岸有甜杨—钻天柳林,其它植被以榛—胡枝子灌丛较普遍。在原哈多河乡、洼堤乡、关门山乡一带有一定数量的山杏分布。

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都不太明显。

主要地被物有禾本科草、苔草、地榆、野豌豆、野百合、玉竹、蕨类等。

野生动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境内计有50余种兽类,200余种鸟类和50余种鱼类。境内的梅花鹿、白鹳、金雕、玉带海雕、细嘴松鸡、丹顶鹤和貂熊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有8种兽类和39种鸟类为二级保护动物。市域内狩猎动物有野猪、黑熊、狍、狼、兔、灰鼠、麝鼠、野鸡等,皮毛动物有麝鼠、黄鼬、狐狸、獾、水貂、水獭、猞猁等,药用动物有黑熊、马鹿、驼鹿、狍、狐狸、黄鼬、狼、獾、刺猬、鹌鹑等,经济鱼类有鲤鱼、鲫鱼、狗鱼、鲶鱼、银鲫、白鲢等。

水资源

全市入境客水较多,年均10.10亿立方米(95%保证率3.8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94亿立方米,其中雅鲁河入境客水6.10亿立方米

(95%保证率2.2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56亿立方米。全市年均地表径流24.13亿立方米(95%保证率8.5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15亿立方米,其中雅鲁河流域径流系数0.24,年径流深115毫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1.5万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5.74亿立方米(95%保证率1.6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0.45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总补给量6.0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11亿立方米,其中雅鲁河、济沁河、罕达罕河三河流域的可开采量为0.41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扎兰屯市因其旖旎的河谷山林和宜人气候,自清末以来,成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避暑胜地,享有“塞外苏杭”的美誉。境内自然景观以山明水秀、植被茂盛为主要特征,最为著名的景区有位于市区的吊桥公园、秀水景区和断桥景区以及位于柴河镇的柴河景区,市域内还有大小孤山、明月长堤、月牙岛、三仙洞等景点十余处。市域内保留有高台子、九村、西平台、王家屯4处辽代古城遗址、金代界壕(金长城)以及清末和伪满时期的吊桥、铁路5号楼、中东铁路俱乐部、纳文慕仁自治区公署等历史遗存。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和朝鲜等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亦成为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1988年8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扎兰屯市被列为自治区级风景旅游城市。扎兰屯风景区于1992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17日经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经济发展概况

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能反映出经济发展的绝对水平与相对水平。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9.705亿元,增长21.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8.049亿元,增长26.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9.3亿元,增长46.9%。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4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6766亿元,增长12.3%。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2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8.8%,同比增加29.1%。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29亿元,同比增加46.5%。

注:1. 表内2003-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规模以上工业现价。

2.农业总产值2005年前采用1990年不变价。2005-2008年为现价。

3.地区生产总值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修正数据,将木材采运业纳入第一产业统计。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完成82亿,同比增加47.8%。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资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交通优势日益显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人民生活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13元,同比增加11.9%。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完成6406元,同比增加12.5%。

历史背景:

近年来,为将扎兰屯建设成为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强市,市委、市

政府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将兴修水利,特别是把城乡人民生活生产的饮用水源工程当作兴市富民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各级领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项目,跑资金,投巨资完成了嫩江饮用水源地(雅鲁河水源地)的建设任务,确保了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因此,保护饮用水源地,保证群众用水安全,在扎兰 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作用。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

一、保护现状:

扎兰屯城市供水水源地地处市区北郊,与雅鲁河道隔坝相距300米。水源地东面是扎兰屯林业,南邻吊桥公园,西侧是雅鲁河大堤,北临北郊和平二队居民区。三眼水源井分别坐落在水厂周边,1号井位于水厂东南角、2号井位于水厂西北角、3号井位于水厂西南角。通过吊桥公园水源地的人工引水河流经水厂北侧的居民区从水厂的三眼井间流过。

水厂东面的扎兰屯林业学校校园,地面植被较好,绿地内有天然杂草林木及人工绿化树木。水厂南侧全部为吊桥公园自然林地,植被丰富树木丛生,地形略有起伏,有河道及洼地。水厂西侧是雅鲁河防洪大堤,大堤内是雅鲁河洪泛区,水源井距大堤35米大堤南北布置,该区域因修建大堤取土,造成地面坑洼不平卵石裸露,地表植被全部消失。水厂北侧水源井内距居民区180米范围内地面状况与上述西侧状况基本一致。

二、发展规划:

随着城市建设框架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将逐年增加,城乡居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求量将显著上升。至2010年,扎兰屯市人口将增加到15万,日需水量1.857万m3,至2020年,城市总人数达30万人,日需水量近3.076万m3。(详见下表)

第三章 工程建设的依据、条件和规模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

2、森林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

3、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水源涵养林,是指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也称水源林。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建设依据: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审核工作的函》进行此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工程建设条件:

随着国家日益重视中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优势,为扎兰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扎兰屯的城市环境、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能使扎兰屯经济驶入快车道,实现可持续发展,扎兰屯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扎兰屯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水源地保护等工作,深刻认识到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对扎兰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认为这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另外, 近年来, 扎兰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实施饮

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四、工程建设规模:

计划在今后的3年时间内,投资245.65万元,重点在嫩江流域(雅鲁河扎兰屯段)种植防护林60公顷,作为嫩江水域的涵养林,固土防风沙,阻隔污染源,对饮用水源地实施有力的保护措施。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生态文明、生活富裕的和谐扎兰屯为目标,以保证饮用水源的水质和安全为目的,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保障城市的综合载体功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生态环境工作的协调发展,为生态示范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 基本原则:

1、体现预防为主,超前保护原则,对现有的规划的,有污染和无污染的水源地统一实施保护,从源头上防止污染。

2、体现优先保护原则,饮用水源地是使用功能最大的保护区,关乎15万余人及一大批企业的生产,其作用之大,非同一般,应重点予以优先保护。

3、体现科学实用,便于管理的原则。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制定,均以保证饮用水源的水质和安全为目的,松花江水源地保护体现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特点,适应了生态示范市建设的要求,既科学又具合理性。

4、体现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经济规律,生态规律,根据我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现状,可在工程建设的实施上,按照统一的规划,分期进行实施。

5、体现建管并重的原则,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律,依法治理,加以管护,实行“边建设,边保护”,避免新的污染和破坏。

(三) 目标任务:

通过建设和保护,使雅鲁河河现有水源达到安全,水质符合饮用标准,彻底杜绝人为污染和破坏,为城市人口增加后用水量增加提供

保障。松花江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源地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建设内容:

由于水厂西侧是雅鲁河防洪大堤,大堤内是雅鲁河洪泛区,水源井距大堤35米,大堤南北布置,该区域因修建大堤取土,造成地面坑洼不平卵石裸露,地表植被全部消失。为防止雨水及污水直接渗入地下对地下水质造成影响,根据国家及地区关于水源地保护的有关规定,防治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通过树木的根系的吸收作用,有效的降低水源地中的化肥及农药的含量,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以保证城市居民能吃到放心水、安全水。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水源地内应进行绿化治理。

工程数量:

1、防护林面积0.6平方公里:

1)人工种植乔木5.2万株

2)人工种植灌木1.6万丛

(五)保障措施: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的重要性。

首先要从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好饮用水源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吃水用水靠水司的狭隘认识,保护饮用水源,是项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工程,应尽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使城市的“命脉”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搞好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

饮用水源地涉及的地域广,配套建设投资大,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广大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与保护工作;同时严格执行《扎兰屯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规定的保护区内,定标立志,落实管理责任,严禁边治理保护,边污染破坏行为,确保工程建设成果。

3、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一是城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跨境水源的污染防治和工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和使用。三是严把质量关,项目建设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终身负责制,以确保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使来之不易的资金充分发挥应有效用。

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初评

一、 投资估算:

根据有关工程建设投资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初步预算2013—2015年扎兰屯市雅鲁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工项目总投资245.65万元, 完成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建设。(详见附表——工程建设概算表)。

由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项目,关系城市的“命脉”,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工程投资需求量大,时间较长。因此,除请求国家大力支持外,地方也要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在工程建设中还要动员群众投劳投资。经初步预算,地方筹资61.41万元,占总投资的25%,还需国家投资184.24万元,占总投资的75%。

二、 效益初评:

扎兰屯水源(特别是饮用水源), 近年来, 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和地方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已划定, 为扎兰屯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因此, 保护好雅鲁河饮用水源地, 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按初步规划,经过3年的配套建设与管护,生态建设与防护,雅鲁河沿岸新增林地60公顷,河道绿色屏障形成,河水泥沙量大为减少,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防止、城乡供水能力较工程实施前有明显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生态示范市建设也将在此基础上取得显著成效;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将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加完善,经济强市的基础更加坚实。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1、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是保障城乡居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惠民工程,既有经济效益,又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对防止雅鲁河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松花江水质具有重大意义。

2、根据扎兰屯市经济水平和发展趋势,实施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对于扎兰屯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的重点是雅鲁河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栽植,这对于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碧水工程”和生态建设,都十分重要,一举数得,效益多赢。

4、根据本地工程投资标准计算,该项工程总投资约为245.65万元,地方筹资占总投资的25%,约为61.41万元,采取群众自筹和地方财政补充,对于当地经济条件来讲是可以承受的。

二、 建议

扎兰屯市雅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是以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导的,众多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地方政府组织实施的综合工程,为能使该项目顺利运行,市政府应将此项工程尽快纳入议事日程,同时,严格执行《扎兰屯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狠抓各项措施及要求的落实。同时,鉴于该工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自治区、市业务主管部门尽快予以支持立项,并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

附:工程建设概算表

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概算表

工程名称:扎兰屯市水源地水源涵养防护林工程

建设单位: 扎兰屯市自来水公司

建筑面积:0.6平方公里 制表:2011年5月9日

页号:1/1

21 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 前 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利工作一定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为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水利部于2005年7月部署在全国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 ...查看


  • 山体植被修复项目可研报告1
  • 泰安市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桃花峪管理区 泰山桃花峪山体植被修复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查看


  •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评价报告书
  • 1 综合说明 某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漳河水库的一条支流-某某的源头治理工程,位于某某 管理区,含裴山村的 1,2,3,4 组及大泉村 6 组.二 OOO 年六月,由荆门市某某 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编制的<某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查看


  • 防护林分类
  • 防护林及林种划分 任何森林都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不能把所有的森林都视为防护林.因此,只有那些为了达到某种防护意义而划定的森林才叫做"防护林".比如在大江大河的上游集水区的森林叫"水源涵养林",在 ...查看


  • xx"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 XX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XX中部.XX上游,东接XX县,南连XX县,西邻XX县,北靠XX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04°19′-104°53′,北纬34°51′- ...查看


  •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程序
  •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程序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前期工作.基础分析.拟定设计标准.工程布局.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与工程量汇总以及成果整理. 一.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成立土地整理工程设 ...查看


  • 青海省退耕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定)
  •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 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程总体规划 二.建设目标 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增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到201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59% ...查看


  • [法律法规]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阅读全文] 关于印发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粤府办[2001]18号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零零 ...查看


  • 某水库可研之环境保护设计
  • 某水库可研之环境保护设计 1 环境保护设计 1.1 设计依据及标准 1.1.1 设计依据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5020-200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87]第002号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