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精选》阅读题

一.选择题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A.《春》

B.《背影》

C.《匆匆》

D.《看花》

答案:C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

A.写景散文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 答案:D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 )

A.工资低

B.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C.被校长辞退

D.不擅长这份工作

答案:B

4.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 中的开篇语。( )

A.《憎》

B.《正义》

C.《飞》

D.《论别人》

答案:B

5.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 )

A.察视

B.冷眼

C.蔑视

D.旁视

答案:C

6.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 ”(填 一职务名称) ( )

A.教员

B.校长

C.教务主任

D.后勤主任

答案:C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

A.苏州

B.南京

C.北京

D.泰州

答案:B

8.“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段话选自( )

A.《匆匆》

B.《给亡妇》

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阿河》

答案:C

9.朱自清在《正义》中写到: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为什么不取出来呢? ( )

A.被埋起来了

B.人们不愿拿出来

C.不敢拿出来

D.它没有优先权

答案:D

1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B

1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 )

A.金鸡湖

B.太湖

C.瘦西湖

D.洪泽湖

答案:C

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 ,一是《板桥杂记》( )

A.《桃花扇》

B.《西厢记》

C.《莺莺传》

D.《红楼梦》

答案:A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谁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

A.顾颉刚

B.闻一多

C.张平伯

D.俞平伯

答案:D

14.《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几个女人? (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B

15.《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 )

A.没有其他船了

B.航船便宜

C.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

D.急着赶时间

答案:C

1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几次游秦淮河?(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答案:B

1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多次自我深省,是因为什么事?( )

A.虚度光阴

B.浪费钱财

C.不劳而获

D.拒绝点歌姬的歌曲

答案:D

18.《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几次“受窘”?

A.3次

B.2次

C.1次

D.4次

答案:A

19.《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坐的船在当地叫 ( )

A.舢板

B.独舟子

C.七板子

D.乌蓬船

答案:C

20.“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谁的诗?( )

A.朱自清

B.平伯

C.周启明

D.闻一多

答案:C

2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答案:C

2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答案:D

23.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答案:B

24.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答案:C

25.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

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答案:C

26.“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答案:D

27.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B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答案:B

28.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答案:A

29.荷塘月色中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答案:D

30.下列各词语中的“弥”字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答案:C

31.“不能见一些颜色”一句中“颜色”的含义应是( )

A.面貌,容貌

B.情态,样子

C.色彩

D.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答案:B

32.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喻为“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特点是( )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答案:D

33.背影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答案:C

34.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答案:B

35.背影中“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答案:B

36.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答案:C

37.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

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答案:B

38.荷塘月色中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39.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因为( )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答案:C

40.下列对荷塘月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答案:AE

41.在《一封信》中,作者说这真是“我的南方”的地方是下列哪一座城市?( )

A. 上海

B.台州

C. 杭州

D.宁波

答案:B

42.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曾好几次爬到一座山的山顶上,这座山叫( )

A. 小汤山

B.华山

C.北固山

D.须弥山

答案:C

43.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最爱台州的哪一朵花?( )

A. 桃花

B.鸡冠花

C. 月季花

答案:D

44.在《一封信》中,作者还记得从前还住进的旧仓头一户人家房子里的一张画桌,这户人家姓( )

A.李

B.杨

C.赵

D.张

答案:B

45.在《儿女》中,作者已是-----个儿女的父亲了(

A. 3个

B. 4个

C. 5个

D.6个

答案:C

46.作者认为白马湖景色最好的时候是( )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夜间

答案:C

47.白马湖的———景色自然最好 ( )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A

48.灵峰寺上有座亭,梅树很多,这座亭叫做( )

A. 望梅亭

B. 望山亭

C. 望江亭

D. 望海亭

答案:D

49.在北平的清华园里,我最喜欢恋恋的是( )

A. 繁花老干的杏

B. 临风婀娜的小红桃

C.西府海棠

D. 累累如珠的紫荆

答案:C

50.在朱自清的儿女中,哪一个最喜欢看《水浒传》,《西游记》等

A. 转儿

B. 闰儿

C. 阿九

D. 阿菜

答案:C

51.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哪一个孩子最小()

A. 阿菜

B. 阿九

C. 闰儿

D. 阿毛

答案:D

52.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谁最大( )

A. 闰儿

B.转儿

C. 阿菜

D. 阿九

答案:D

53.阿河最初的身份是朱自清的( )

A. 侄女

B. 远房亲戚

C. 用人

D. 朋友的孩子

答案:C

54.阿河的最终结局是( )

A. 还是个用人

) (

B. 嫁给了外国人

C. 做老板娘

D. 失踪了

答案:C

55.作者第一次来到白马湖时候,正是哪一个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A

56.作者在高小时,纠集了十几个同学去桃园,结果是( )

A. 吃到桃子

B. 去折桃花

C. 喝一杯茶

D. 什么也没做

答案:C

57.在几个孩子中,哪一个最怕生人,又爱哭( )

A. 阿九

B. 阿菜

C. 转儿

D. 闰儿

答案:B

58.作者的诗《我的南方》是在一个村店喝了两杯——以后信笔涂出来的(

A.龙井茶

B.蜜茶

C.莲花白

D.清茶。

答案:C

59.朱自清是什么地方人( )

A. 江苏镇江

B. 江苏徐州

C. 江苏扬州

D. 江苏无锡

60.朱自清的清廉爱国,受到哪一位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

A. 刘少奇

B. 朱德

C. 毛泽东

D. 陈毅

答案:C

6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

A.《论无话可说》

B.《正义》

C.《沉默》

D.《论诚意》

答案:C

62.《〈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

A. 写景散文

B. 抒情散文

C. 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

答案:D

6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是谁的? ( )

A. 林醒民

B. 无隅

C. 俞平伯

D. 周了因

答案:B

6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

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

A.《憎》

B.《梅花》

C.《飞》

D.《论别人》

6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 )

A. 陈竹隐

B. 冷眼

C. 武仲谦

D. 旁视

答案:C

66.朱自清在《给亡妇》文中写到他们有几个孩子? ( )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答案:C

67.《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 )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

平。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B

68.《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C

69.《择偶记》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几个女孩?(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D

70.《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什么躲开了?( )

B. 脚大

C. 痨病

D.肥胖

答案:B

7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出自散文( )

A. 看花

B. 匆匆

C. 春

D. 荷塘月色

答案:C

7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草色遥看近却无

B. 浅草才能没马蹄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A

73.《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 ),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A.是一种艺术

B. 像山谷里的清泉

C. 像天空的云朵

D. 像黑夜的星星

答案:D

74.作者受友人所托,《梅花》诗稿辗转几年才发表? ( )

A. 三年

B. 四年

C. 五年

D. 八年

答案:B

75.为了《梅花》诗稿能发表解决家中的生计,诗稿主人的( )到温州找过朱自清?

A. 儿子

B. 母亲

D. 妻子

答案:C

76.《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

A. 生病的母亲

B. 几个孩子

C. 年迈的父亲

D. 我

答案:B

77.《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 )是只可以养着玩的。

A. 闰儿

B. 采芷

C. 转子

D. 六儿

答案:D

78.《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 )

A. 我一箱箱的书

B. 家族的族谱

C. 你年迈的父亲和继母

D. 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

答案:A

79.《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 )

A. 家里经济日益窘迫

B. 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

C. 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D. 卧病在床的母亲没人照料

答案:C

80.《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 )

A. S君

B. 雪

D. 大风

答案:C

81.下面是对“生涩的、尖脆的调子„„正可快我们的意”的缘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当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圆润的歌喉,确乎是很少的。

B.作者认为,那调子固然不美,但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

C.作者认为,能激发人的想象,再加上“我们”的渴慕,总觉得更有滋味。

D.作者认为,竟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风而走。

答案:A

82.对文中加黑的“蔷薇色”“因袭的言词”解说正确的是( )。

A.前者指秦淮河两岸似锦的繁花,后者指歌词都是当地方言。

B.前者指两岸妓楼,后者指歌词里陈词滥调。

C.前者指六朝金粉的繁华,后者指歌词里因袭的陈词滥调。

D.前者指秦淮河色彩迷人,后者指歌词是当地方言。

答案:C

83.下面是对本文赏析的评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四五运动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B.全文秀丽纤细,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全文文字缠绵,朴素而典雅,细腻而隽永、朦胧而真切,洋溢着诗情画意。

D.作者重彩浓墨地描写十里秦淮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历史秦淮河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文章浓浓地涂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

答案:B

84.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 )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

A.春夜

B.夏夜

C.秋夜

D.冬夜

答案:B 85. 圣诞节晚上,照例该吃( )。她手头颇窘,却卖了几件旧家具,买了一只二十二磅重的( )来过节。

A.鸭子

B.猪

C.烤鹅

D.火鸡

答案:D

86.很多人建议朱自清在( )去潭柘寺、戒坛寺游玩,因为那季节路上的红叶很好。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答案:C

87.朱自清雇一匹( )去戒坛寺,据说它稳得多。

A.驴子

B.骡子

C.马

D.骆驼

答案:B

88.罗马的斗狮是一种( ),规模很是壮观,场面很惊恐。

A.刑罚

B.竞赛

C.娱乐

答案:A

89.《罗马》一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也葬在罗马城西南角上的新教坟场。

A.莎士比亚

B.拉非尔

C.欧·亨利

D.雪莱

答案:D

90.圣诞节,房东太太卖了几件家具买回一只( )磅的火鸡。

A.二十

B.二十一

C.二十二

D.二十三

答案:C

91.房东太太依靠( )招来了第一个房客,每星期五磅。

A.朋友介绍

B.登广告

C.登电视

D.女儿

答案:B

92.房东太太收第一个房客,每星期( )磅,在当时还是够贵的。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答案:A

93.房东太太的女儿最爱看( ),可想和房东太太结婚的爱利斯却瞧不起这事。所以,她的不嫁,一半为了女儿。

A.小说

B.电影

C.连续剧

D.卡通片

答案:B

94.房东太太的女儿,曾与一个( )人订过婚,但后来解了约。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答案:D

95. 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和( ),也是这种静味。

A.白马湖

B.西湖

C.千岛湖

D.瘦西湖

答案:A

96.蒙自有个( )节,四乡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

A.泼水节

B.火把节

C.插花节

D.复活节

答案:B

97.《论别人》文中,作者引用( )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恕。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C

98.罗马观看斗狮时,皇帝坐在( )

A.最下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最上层

答案:A

99. 《论别人》文中,作者提出“自从( )以来,集团生活发展,以由抽象变具体的观点”。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改革开放

D.五四运动

100.在罗马有斗狮场,用来给( )与狮子搏斗的场所。

A.罪囚

B.勇士

C.参考者

答案:A

1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颤动(zh àn) 乘凉(chã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ã)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â)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答案:B

102.《论自己》中,( )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

A.自由自在

B. 自爱自怜

C. 自私自利

D.自尊自爱

答案:B

103.《论自己》中,那时五先令合多少元?( )。

A.5元

B.6元

C.7元

D.8元

答案:C

104.《论做作》中,( )最能懂得装糊涂,他那“难得糊涂”一句警语,真

喝破了千古聪明人的秘密。

A.郁达夫

B.朱自清

C.郑板桥

D.毛泽东

答案:C

105.《论做作》中,“我醉欲睡卿且去”是谁的诗句?( )。

B.杜甫

C.陶渊明

D.柳宗元

答案:C

106.《论做作》中,说谁大醉六十日,逃脱了和司马昭做亲家( )。

A.阮嗣宗

B.郑板桥

C.陶渊明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107.《论青年》中蔡孑民先生指出“( )”。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权衡轻重

的圆通观。

A.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A

108.《论青年》中( )不愧人师,青年还是需要人师。

A.蔡元培

B.周树人

C.蔡孑民

D.舒庆春

答案:C

109.《论青年》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谁的诗句?( )。

A.陈子昂

B.卢照邻

C.关汉卿

D.王湾

答案:A

110.《飞》中“( )”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 )”,得有那岳阳城,

并且得在那岳阳城楼上看。

A.江间波浪兼天涌;波撼岳阳城。

B.巴江猿啸苦;岳阳城下水漫漫。

C.巴东三峡巫峡长;突兀高楼正倚城。

D.西过巫峡听猿多;山城仅百层。

答案:A

111.《飞》中,只见那“( )”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

A.亚洲第一大水长江

B.亚洲第一大水黄浦江

C.亚洲第一大水黄河

D.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

答案:D

112.《论气节》中,( )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忠臣,一是清高之

士。

A.冯雪峰

B.巴金

C.朱自清

D.鲁迅

答案:A

113.《飞》中,( )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苏东坡

B.杜甫

C.李白

D.王勃

答案:A

114.《论气节》中,谁提倡“浩然正气”? (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D

115.《论气节》中,“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出自哪里?( )。

A.《论语》

B.《左传》

C.《史记》

答案:B

116.《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 )和( ),都是个人的

消极的表现。

A.忠节 高节

B.气节 忠节

C.忠节 气节

D.忠节 节操

答案:

117.《论气节》中,( )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单位,并非“帮闲”。

A.读书人

B.隐逸之士

C.士

D.“士”或称为“读书人”

答案:D

118.《论吃饭》中,( )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 )倒是以民食

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

A.孔子 孟子

B.老子 孔子

C.庄子 孔子

D.老子 孟子

答案:A

119.《论吃饭》中,( )提出了四大自由,第四项是“免于匮乏的自由”。

A.罗斯福总统

B.华盛顿总统

C.周恩来总理

D.邓小平主席

答案:A

120.《论吃饭》中,最近天津《大公报》登载的( )的《不是崩溃时瘫痪》

一文提到吃饭的。

A.鲁迅

B.巴金

C.冰心

答案:D

二.填空

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

答案:南京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 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答案:俞平伯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答案: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答案:蔑视

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的船约略分为两种:一是 ;一是七

板子。

答案:大船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答案:瘦西湖

7.《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答案: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

8.《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 次游秦淮河

答案:第二次

9.“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 的诗

答案:周启明

10.朱自清写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的文章是

答案:《匆匆》

11.《 背影 》,作者是 ▲ ,字佩弦, ▲ 代 ▲ 家、学者、

民主战

答案:朱自清 现 散文

12.朱自清,原名 ▲ ,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 ▲ ,诗集是

▲ ,第一本散文集是 ▲ 。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 ▲

等。

答案:自华,《毁灭》,《踪迹》,《背影》,《春》,《背影》或《绿》

13.《 背影 》中共有 ▲ 次写背影,首尾两次 ▲ ,中间 ▲

答案:4 虚写 实写

14.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 地走到铁

道边,慢慢下去 ▲ ,尚不大难。可是他 ▲ 铁道,要那边 ▲ 月

台,就不容易了。

答案:蹒跚 探身 穿过 爬上

1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

▲ 、 ▲

答案:外貌 动作

16.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表达对父亲的深挚怀念

17.月光如流水一般, ▲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 的青雾浮起

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答案:静静 薄薄 淡淡

18.“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

色”的含义是 ▲

答案:情态、样子

19.“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

由的人”中自由人指的是 ▲

答案: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

2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

答案:乐府

21.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曾印在台州师范学校的杂志《 》。

答案:绿丝

22.韦小姐说母亲给我找了个用人,她名字叫------。

答案:阿河

23.我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苦恼过,曾给------写信,说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

可奈何。

答案:叶圣陶

24.在我的几个女儿中,-------是喜欢书的孩子,爱看《水浒》《西游记》等。

答案:阿九

25.王鹏运有两句词写月下的海棠花,即“--------,------------”

答案: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26.在《论无话可说》中,作者认为他的颜色永远是灰色的,他的职业是--------。

答案:三个教书

27.进来在戴译《唯物史观的文学论》里看到,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然与

“ ”同意。

答案:一切皆好

28.在《朱自清散文精选》中,专门写自己子女的一篇文章,其题目是《 》。

答案:儿女

29.女佣人阿河最后的结局是-----------。

答案:当了老板娘

30.朱自清是----------人。(填地名)

答案:江苏扬州

3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答案:《沉默》

32.《〈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答案:记叙散文

3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的作者是

答案:无隅

3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

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答案:《梅花》

3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

答案:武仲谦

36.《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分别是 、和朋友游西湖

以及回忆在台州的生活。

答案:吃白煮豆腐

37.《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

答案: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38.《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

答案:我一箱箱的书

39.《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 躲开了?

答案:脚大

40.《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答案:几个孩子

41.开头便以花木 ▲ 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

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

答案:新陈代谢

42.运用了空间转换的描写手法,它是 ▲ 的首都

答案:意大利

43.《罗马》一文,采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 ▲ 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

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

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

答案:罗马市场

44.读朱自清的 ▲ ,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就

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 ▲ 。

答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夜泊秦淮近酒家

4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 ▲ 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

雇“ ▲ ”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 ▲ ”为行文线索,由利

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

顺序。

答案:纪游性写景抒情 七板子 桨声灯影

46.《房东太太》全篇围绕“ ▲ ”多侧面的对房东太太的性格进行了

具体而生动的描画。

答案:中国那老味儿

47.《房东太太》一文,主人公面临家庭巨大的变故 ▲ 和经济急速破

败,她内心充满了痛苦,但不绝望,她在挣扎中坚忍地支撑着这个家。

答案:丧夫失子

48.《房东太太》一文出现的人物有十多个,触及到的事那么多,那么细,细到

还写了她的客房凯德及其一家,但是只要您细读两遍以后,就体味到作者作为散

文大家的功力了。全文十一自然段,直接写房东太太的篇幅与间接写她丈夫、儿

子、女儿,写她的女仆,写她的形形色色的房客的篇幅相比,后者多得多,但绝

不是可有可无的笔墨。这就是常说的散文的 ▲ 。

答案:形散神不散

49.罗马自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朱自清介绍了最著名的 ▲

答案:圣彼得堂

50.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

和 ▲ ,也是这种静味。 答案:白马湖

51.《论自己》中,翻开词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

答案:哲学 、道德、诗文和废话、人、我、悲喜剧。

52.《论自己》中,力量不够的话,“ ▲ , ▲ , ▲ , ▲ ”;得寸是寸,得尺是尺。

答案: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53.《论做作》中,“ ▲ , ▲ ”,有些事大概还是装聋作哑的好。

答案: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

54.《论做作》中 ▲ , ▲ 有时不免“妆模作样”,“装腔作势”。

答案:有能耐的人、有权位的人。

55.《论青年》中 ▲ 在 ▲ 里第一次指出现在一般人对于青年的估价超过老年之上。

答案:冯友兰、《新事论 赞中华》

56.《论青年》中指出:他们一面得安慰老年人,培养青年人,一面也在 ▲ , ▲ 。

答案:讥笑前者、烦厌后者

57.《飞》中,作者是从 ▲ 飞到 ▲ 。

答案:昆明、重庆

58.《论气节》中说到古代注重礼乐,乐得精神是 ▲ ,礼的精神是 ▲ 。

答案:和、节

59.《论气节》中,冯雪峰先生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 ▲ ,二是 ▲ 。

答案:忠臣、清高之士

60.《论吃饭》中,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 ▲ ”,见于《管子 牧民》篇,一是“ ▲ ”,是汉朝郦食其说的。

答案: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

三.判断题(打√或×)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看花》( )

答案:×,应该是《匆匆》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记叙散文。 ( )

答案:√

3.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

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飞》中的开篇语。 ( )

答案:×,应该是《正义》

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后勤主任。

( )

答案:×,应该是教务主任

5.“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段

话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答案:√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3种船。( )

答案:×,应该是2种。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板桥记》。

( )

答案:×,应该是《桃花扇》

8.《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2个女人。 ( )

答案:√

9.《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2次“受窘”。( )

答案:×,应该是3次

10.“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朱自清的诗。( )

答案:×,应该是周启明

11.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 淡淡的哀愁 ( )

答案:√

12.朱自清《背影》中共有4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

答案:× 中间两次实写,首尾两次虚写

13.《背影》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

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

答案:√

1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

答案:√

15.朱自清原名自华,字秋实,号佩弦 ( )

答案:× 字佩弦,号秋实

1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外貌、心理描绘父亲的形象( )

答案:× 外貌,动作

17.《背影》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意在说明父亲的唠叨( )

答案:× 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18.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

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 )

答案:√

19.《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轻盈飘逸

( )

答案:√

20.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和“弥天大谎”中“弥”意义相同( )

答案:√

21.阿河与我初次见面是,她头发整齐,光洁艳丽,招人喜欢( )

答案:× 头发乱蓬蓬的,像冬天的枯草一样

22.阿河名字土,人又土,做事一点不利索( )

答案:× 做事很利索

23.阿河最后的结局还是一个普通的用人( )

答案:× 做老板娘

24.作者的朋友叶圣陶常常为教育孩子而操心( )

答案:√

25.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虽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但在北方说起这

个名字,管得一百个一百个人都知道( )

答案:× 大家都不知道

26.因为在白马湖里划小船,作者一家人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

根的( )

答案:√

27.家里人似乎都不甚爱花,父亲只在领我们上街时,偶然和我们花房里走过一

两回( )

答案:√

28.对于自己的苦,作者认为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自己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 )

答案:√

29.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该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

答案:√

30.朱自清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她是武钟谦( )

答案:× 还有陈竹隐

31.《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三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平。

( )

答案:×,应该是两回

32. 作者受友人所托,《梅花》诗稿辗转四年才发表。( )

答案:√

33.《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雪。 ( )

答案:×,应该是豆腐

34.《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 ( )

答案:×,应该是我一箱箱的书

35.《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六儿是只可以养着玩的。 ( )

答案:√

36.《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 ( )

答案:×,应该是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37.《择偶记》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五个女孩。( )

答案:×,应该是四个

38.《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 。 ( )

答案:√

39.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陈竹隐。 ( )

答案:×,应该是武仲谦

40.《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山谷里的清泉,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 )

答案:×,应该是像黑夜的星星

41.朱自清感到,潭柘寺以开朗胜,戒坛寺以层折胜。( )

答案:× 两座寺的特点应对调

42.朱自清先游玩了戒坛寺,后又去了潭柘寺,且住宿在潭柘寺。( )

答案:× 先游玩潭柘寺

43.朱自清虽骑驴去潭柘寺,一路上很不惬意,皆因为下雨。 ( )

答案:× 因为大风,作者有迎风流泪的毛病。

44. 潭柘寺的环境更幽静些,但戒坛寺的和尚满面春风,远胜于潭柘寺。 ( )

答案:√

45.罗马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花费了歇司丁堂六年的时间。 ( )

答案:× 七年

46.罗马城西南角上,挨着古城墙的是英国坟场。 ( )

答案:√

47.房东太太最伤心的是她的儿子在大战中牺牲了。但她领回一笔可观的抚恤金。才有一丝安慰。 ( )

答案:× 她无心也不忍心去领,等到期限已过,即使要领,也不成了。

48.房东太太的第一个房客是英国人。 ( )

答案:× 是日本人

49.房东太太很迷信,有一回,丢了东西,在家点上蜡烛,双腿跪着,口诵安东尼圣名,说这样东西就出来了。 ( )

答案:× 是一条腿跪着。

50.朱自清赞房东太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妇人。 ( )

答案:√

51.《论自己》中,朱自清认为:自爱自怜!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 )

答案:√

52.《论自己》中,朱自清认为: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 )

答案:√

53.《论做作》中,朱自清认为:“一个做好,一个做歹”,小呢逼你出些码头钱,大呢就得让你去做那些不体面的尴尬事儿。( )

答案:√

54.《论做作》中,朱自清认为:《乔醋》是戏,其实是凡装,凡做作,多少都带点儿戏味——有喜剧,有悲剧。( )

答案:√

55.《论青年》中,朱自清认为:青年人爱说自己是“天真的”,“纯洁的”。但是看看这时代,老练的青年可真不少。( )

答案:√

56.《飞》中,朱自清认为:辛弃疾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答案:× 苏东坡说的

57.《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史记》上有“一鼓作气”。( )

答案:× 《左传》

58.《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忠节和气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 )

答案:× 忠节和高节

59.《论吃饭》中,朱自清认为:有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北宋的宋郊说的。( )

答案:× 宋郊的弟弟宋祁

60.《论吃饭》中,朱自清认为:孔子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孟子倒是以民食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 )

答案:√

四.简答题

1.朱自清在《航船中的文明》中表达了怎样的文明观?

答:一方面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让世人警醒,为女权运动尽绵薄之力。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请赏析这段话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朱自清在《憎》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冷酷与无情的忿忿不平

4.“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其中的“赤裸裸”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答:前一个赤裸裸是指(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没有意识,什么都不懂) 后一个赤裸裸是指(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比如钱,任何值钱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悲愁)的思想感情或作者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悔恨之情。

5.说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写作特色

答: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细腻和深入的描写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抽象的文字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把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

6.《正义》中,朱自清对正义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答:世间人们因为自身的私利而做出不讲正义的事;也因为传统的等级观念而做违背正义的事;更因为顾及情面而舍弃正义。

朱自清在结尾呼吁人们优先考虑正义,竭力维护正义,那时世间才有正义存在。

7.《背影》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8.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

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9.背影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

的,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10.背影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答案: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11.《背影》一文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12.《背影》一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3.说说白马湖得名的由来?

答: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此湖叫白马湖。吴滩初中 袁士军

14.在《儿女》中,父亲来信,问起阿九,由于信上的一句什么话,作者由此而苦了一场?

答: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吴滩初中 袁士军

15.作者对于教育子女有什么看法?

答: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与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机贤明的办法。(意对即可)

16.《论无话可说》一文表现作者怎样的写作态度?

答:他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 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17.根据《绿》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说那醉人的绿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答: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吴滩初中 袁士军

18.朱自清在《沉默》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19.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20.朱自清在《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1.《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答:一是父亲和我们吃白煮豆腐;二是和朋友游西湖;三世回忆一家四口在台州的生活。

22.说说《给亡妇》的写作特色

答: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除了在文章的结尾,文中的叙述是由作者一方指向亡妻的。但就在这极少的叙述中,作者也没有直抒他对亡妻的思念。妻子的坟被安置“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的地方,但作者并没有将其移动;妻子生前为“我”呕心沥血,死后“我”却没来得及去看她一眼,“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埋着的人因为活着的人劳累过度而死,活着的人却因种种原因将她放在一边,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对比啊!作者在此所抒的不是对亡妻的思念,而是对其深深的愧疚。至此,正文与题目的关系似乎呈现一种倒错:题目所表明的是“我”对亡妻的悼念和爱,“我”是文章的思念主体,但在作者的笔下,亡妻却取代了“我”的地位,“我”成为她念念不忘的牵挂对象。从这一点上,似乎《给亡妇》应该改为《亡妇给我》。然而,正是这种反弹琵琶、对面落笔的写法,使得这篇文章不仅在情感上超越了生与死、天与地的界限,而且在艺术上富有与众不同的无穷韵味。它的文字表面上漫不经心,但在亡妻对“我”的爱与不舍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哀悼。

23.《论诚意》一文,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4.《论诚意》一文,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展开。

25.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析:首先分清论述的范围,明确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注意到本题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是证明“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而后者又是证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的。注意分值的提示作用。

26.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略)

(2)包容态度。分析(略)

27.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典雅富于诗意的特点,请运用对《荷塘月色》语言特点分析的方法结合例证简要说明本文语言特点。

①朴素:

②典雅:A运用比喻和通感: B运用叠词:

答案:①朴素:作者多用口语、俗语,给人亲切感。如走马灯②典雅:作者讲究修辞和语言运用,通过比喻、通感、比拟的修辞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美感,通过叠字和恰当的选词,传神地描摹出所见景象。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例如:用“又像在雾里看花”,比喻作者看泊船和人物时的感受,利用朦朦胧胧的相似点将所见景物特征描绘出来;再如:“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

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用梦觉比喻视觉,突出了水光朦胧黯淡特征,既形象生动,又给人通俗易懂的感觉。这也是运用通感的例子。再如用“如随着大水而走”是用触觉比喻移写了听觉,突出喧嚣声多,少韵律、杂沓的特点。这些比喻和通感的运用,引发了读者的联想,突出了描写事物特征,使文章形象典雅。文中多用叠字叠词也是增强语言典雅性的一方面:如“漾漾的柔波”、“迢迢的远了”、“尽朦朦胧胧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这些叠字叠词,不仅准确描绘了事物特征,而且增强语言的和谐的音韵美。

28.多角度 赏析“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一句

答案:写“秦淮河的水”“厚而不腻”,运用通感的手法,并联想到“六朝金粉”,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之感;写柔波,用“恬静”“委婉”,赋予人格化,增添了秦淮河的人情美;这诗般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感情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

29.《论自己》请从思想、语言、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既教育人不要自视太高。“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人类知识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又教人扩大自己。“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冷静而积极,中肯而深刻,读者自当三思。

语言:通俗、生动而风趣.“何况区区寻常人”“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友好得这样坏”,洋溢着生活的起义和调侃的意趣。

风格:从容中谨严由序,分析入细入微,运用资料精确,表现了潇洒和慎重的文风思路。

构思:先分叙”自爱自怜”的各种类型极其心理根源,谈后提出作者自身的见解,将“自己”的意义分为渺小和扩大两部分论说,全文紧扣文题——“论自己”,如蚕吐丝,如云绕蚰。

30.《论气节》中什么是气节?读书人的气节观历来有何种表现?

答案:严格区分气和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追溯两者的历史渊源。气:士气——浩然之气——义气——正气。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气”是带有战斗性的,是富于“公义”的。节:达节——守节——失节—— 忠节——高节。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节”是保守的,消极的,个人的。概括地说:“气”是敢做敢为的、动态的、变化的,能随时代潮流而变的积极因素;“节”是有所不为的、静的、不变的消极的道德信仰。

读书人气节观的历来表现及其变迁。 两种性质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气”的积极有为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节”的消极无为的气节观。前者通常在士人运动中表现,后者通常在士人个体的道德操守中表现。气节观的变迁:从消极无为转向积极有为,变迁的动力源于士人群体的独立和壮大。

31.《论青年》请从思想、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对青年的一份关爱贯注全文.这份关爱一面表现为对青年的理解,寄托并为之辩护,另一面则冷静而客观地指出青年的幼稚和自负,狂热和空谈,体现了“君子爱人以德”的美好传统.另外,对“人师”的重新定位以及对学校使命的强调,也体现出作者有一种新颖而科学的教育思想。

风格:淳淳善诱,有长者之风,仁者之心,智者之思.思路缜密而文路宽松,有“闲庭信步”的从容,更有一缕缕春风化雨的温馨。

构思: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青年的特征和对青年特征的辨证分析及指导性寄望。因此评说虽然不断节外生枝,整体框架却稳如泰山,这是主要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将老年人、中年人掺和近来作为参照,既突出了青年人的特色,又增添了议论纵横的风采。

32.《论吃饭》请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60个字以内)

本文主要论述:历史上人们对吃饭的重视程度和标准的演变,近代普通百姓与上层人物的差别,最后提出人民对基本生存权的争取。

命题单位:吴滩初级中学

命题人: 蔡正雄 夏雪 袁士军

朱艳红 孙建云 丁洋

41

《朱自清散文精选》阅读题

一.选择题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A.《春》

B.《背影》

C.《匆匆》

D.《看花》

答案:C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

A.写景散文 B.抒情散文 C.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 答案:D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 )

A.工资低

B.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C.被校长辞退

D.不擅长这份工作

答案:B

4.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 中的开篇语。( )

A.《憎》

B.《正义》

C.《飞》

D.《论别人》

答案:B

5.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 )

A.察视

B.冷眼

C.蔑视

D.旁视

答案:C

6.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 ”(填 一职务名称) ( )

A.教员

B.校长

C.教务主任

D.后勤主任

答案:C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什么地方?( )

A.苏州

B.南京

C.北京

D.泰州

答案:B

8.“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段话选自( )

A.《匆匆》

B.《给亡妇》

C.《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阿河》

答案:C

9.朱自清在《正义》中写到:人间的正义在哪里呢?满藏在我们心里!为什么不取出来呢? ( )

A.被埋起来了

B.人们不愿拿出来

C.不敢拿出来

D.它没有优先权

答案:D

10.《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几种船?( )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答案:B

1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 )

A.金鸡湖

B.太湖

C.瘦西湖

D.洪泽湖

答案:C

1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 ,一是《板桥杂记》( )

A.《桃花扇》

B.《西厢记》

C.《莺莺传》

D.《红楼梦》

答案:A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谁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

A.顾颉刚

B.闻一多

C.张平伯

D.俞平伯

答案:D

14.《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几个女人? (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B

15.《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 )

A.没有其他船了

B.航船便宜

C.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

D.急着赶时间

答案:C

1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几次游秦淮河?(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答案:B

1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多次自我深省,是因为什么事?( )

A.虚度光阴

B.浪费钱财

C.不劳而获

D.拒绝点歌姬的歌曲

答案:D

18.《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几次“受窘”?

A.3次

B.2次

C.1次

D.4次

答案:A

19.《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坐的船在当地叫 ( )

A.舢板

B.独舟子

C.七板子

D.乌蓬船

答案:C

20.“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谁的诗?( )

A.朱自清

B.平伯

C.周启明

D.闻一多

答案:C

2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情态、样子)

答案:C

2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答案:D

23.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答案:B

24.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答案:C

25.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

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答案:C

26.“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写出清香的特点是 ( )

A.随风飘散,荡然无存

B.聚而不散,芳香浓郁

C.悠长连绵,沁人心脾

D.断断续续,若有若无

答案:D

27.第四段文字结尾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作用主要是:( B )

A、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默默无声,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D、写出流水含有情义,衬托荷花艳丽照人。

答案:B

28.填入下面的《采莲曲》(南朝梁代萧纲)中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辉。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船芙蓉落,__________,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A.船移白鹭飞

B.傍人娇莺飞

C.莲摇鱼暂飞

D.更逐鹧鸪飞

答案:A

29.荷塘月色中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答案:D

30.下列各词语中的“弥”字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答案:C

31.“不能见一些颜色”一句中“颜色”的含义应是( )

A.面貌,容貌

B.情态,样子

C.色彩

D.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答案:B

32.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喻为“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特点是( )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答案:D

33.背影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答案:C

34.背影中“我赶紧拭干了泪”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答案:B

35.背影中“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正确的含义是( )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答案:B

36.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答案:C

37.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

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答案:B

38.荷塘月色中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39.荷塘月色中“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因为( )

A.作者感到生活惬意,别有风味。

B.它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D.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答案:C

40.下列对荷塘月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本文的主旨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

B.作者对荷池感情的变化可以这样概括:向往荷池——叹气败兴——观赏得乐。

C.作者写如织游人怡然自得衬托了荷塘夕照之美和自己的心中之乐。

D.作者用华美的词藻和大致整齐的文句描写荷塘夕照,流露出愉悦之情。 E.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荷塘的不同景色,表现出对水污染的不满。

答案:AE

41.在《一封信》中,作者说这真是“我的南方”的地方是下列哪一座城市?( )

A. 上海

B.台州

C. 杭州

D.宁波

答案:B

42.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曾好几次爬到一座山的山顶上,这座山叫( )

A. 小汤山

B.华山

C.北固山

D.须弥山

答案:C

43.在《一封信》中,作者提到自己最爱台州的哪一朵花?( )

A. 桃花

B.鸡冠花

C. 月季花

答案:D

44.在《一封信》中,作者还记得从前还住进的旧仓头一户人家房子里的一张画桌,这户人家姓( )

A.李

B.杨

C.赵

D.张

答案:B

45.在《儿女》中,作者已是-----个儿女的父亲了(

A. 3个

B. 4个

C. 5个

D.6个

答案:C

46.作者认为白马湖景色最好的时候是( )

A. 早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夜间

答案:C

47.白马湖的———景色自然最好 ( )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A

48.灵峰寺上有座亭,梅树很多,这座亭叫做( )

A. 望梅亭

B. 望山亭

C. 望江亭

D. 望海亭

答案:D

49.在北平的清华园里,我最喜欢恋恋的是( )

A. 繁花老干的杏

B. 临风婀娜的小红桃

C.西府海棠

D. 累累如珠的紫荆

答案:C

50.在朱自清的儿女中,哪一个最喜欢看《水浒传》,《西游记》等

A. 转儿

B. 闰儿

C. 阿九

D. 阿菜

答案:C

51.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哪一个孩子最小()

A. 阿菜

B. 阿九

C. 闰儿

D. 阿毛

答案:D

52.在朱自清的几个儿女中,谁最大( )

A. 闰儿

B.转儿

C. 阿菜

D. 阿九

答案:D

53.阿河最初的身份是朱自清的( )

A. 侄女

B. 远房亲戚

C. 用人

D. 朋友的孩子

答案:C

54.阿河的最终结局是( )

A. 还是个用人

) (

B. 嫁给了外国人

C. 做老板娘

D. 失踪了

答案:C

55.作者第一次来到白马湖时候,正是哪一个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A

56.作者在高小时,纠集了十几个同学去桃园,结果是( )

A. 吃到桃子

B. 去折桃花

C. 喝一杯茶

D. 什么也没做

答案:C

57.在几个孩子中,哪一个最怕生人,又爱哭( )

A. 阿九

B. 阿菜

C. 转儿

D. 闰儿

答案:B

58.作者的诗《我的南方》是在一个村店喝了两杯——以后信笔涂出来的(

A.龙井茶

B.蜜茶

C.莲花白

D.清茶。

答案:C

59.朱自清是什么地方人( )

A. 江苏镇江

B. 江苏徐州

C. 江苏扬州

D. 江苏无锡

60.朱自清的清廉爱国,受到哪一位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 )

A. 刘少奇

B. 朱德

C. 毛泽东

D. 陈毅

答案:C

6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 )

A.《论无话可说》

B.《正义》

C.《沉默》

D.《论诚意》

答案:C

62.《〈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

A. 写景散文

B. 抒情散文

C. 哲理散文

D. 记叙散文

答案:D

6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是谁的? ( )

A. 林醒民

B. 无隅

C. 俞平伯

D. 周了因

答案:B

6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

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

A.《憎》

B.《梅花》

C.《飞》

D.《论别人》

6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 )

A. 陈竹隐

B. 冷眼

C. 武仲谦

D. 旁视

答案:C

66.朱自清在《给亡妇》文中写到他们有几个孩子? ( )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答案:C

67.《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 )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

平。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B

68.《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C

69.《择偶记》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几个女孩?(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D

70.《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什么躲开了?( )

B. 脚大

C. 痨病

D.肥胖

答案:B

7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出自散文( )

A. 看花

B. 匆匆

C. 春

D. 荷塘月色

答案:C

7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草色遥看近却无

B. 浅草才能没马蹄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A

73.《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 ),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A.是一种艺术

B. 像山谷里的清泉

C. 像天空的云朵

D. 像黑夜的星星

答案:D

74.作者受友人所托,《梅花》诗稿辗转几年才发表? ( )

A. 三年

B. 四年

C. 五年

D. 八年

答案:B

75.为了《梅花》诗稿能发表解决家中的生计,诗稿主人的( )到温州找过朱自清?

A. 儿子

B. 母亲

D. 妻子

答案:C

76.《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

A. 生病的母亲

B. 几个孩子

C. 年迈的父亲

D. 我

答案:B

77.《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 )是只可以养着玩的。

A. 闰儿

B. 采芷

C. 转子

D. 六儿

答案:D

78.《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 )

A. 我一箱箱的书

B. 家族的族谱

C. 你年迈的父亲和继母

D. 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

答案:A

79.《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 )

A. 家里经济日益窘迫

B. 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

C. 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D. 卧病在床的母亲没人照料

答案:C

80.《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 )

A. S君

B. 雪

D. 大风

答案:C

81.下面是对“生涩的、尖脆的调子„„正可快我们的意”的缘由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当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圆润的歌喉,确乎是很少的。

B.作者认为,那调子固然不美,但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

C.作者认为,能激发人的想象,再加上“我们”的渴慕,总觉得更有滋味。

D.作者认为,竟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风而走。

答案:A

82.对文中加黑的“蔷薇色”“因袭的言词”解说正确的是( )。

A.前者指秦淮河两岸似锦的繁花,后者指歌词都是当地方言。

B.前者指两岸妓楼,后者指歌词里陈词滥调。

C.前者指六朝金粉的繁华,后者指歌词里因袭的陈词滥调。

D.前者指秦淮河色彩迷人,后者指歌词是当地方言。

答案:C

83.下面是对本文赏析的评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邀约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是有意排遣郁闷,借此抚慰自己枯涩的灵魂,隐约地表现四五运动高潮之后,知识分子的郁闷和惆怅。

B.全文秀丽纤细,笔触雅致委婉,以完美和谐的笔调,描绘秦淮河朦胧的夜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经过五四运动洗礼后,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热情。

C.全文文字缠绵,朴素而典雅,细腻而隽永、朦胧而真切,洋溢着诗情画意。

D.作者重彩浓墨地描写十里秦淮的朦胧夜景。他倾心神往历史秦淮河的艳迹,为的是追求梦境的慰藉,文章浓浓地涂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

答案:B

84.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 )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

A.春夜

B.夏夜

C.秋夜

D.冬夜

答案:B 85. 圣诞节晚上,照例该吃( )。她手头颇窘,却卖了几件旧家具,买了一只二十二磅重的( )来过节。

A.鸭子

B.猪

C.烤鹅

D.火鸡

答案:D

86.很多人建议朱自清在( )去潭柘寺、戒坛寺游玩,因为那季节路上的红叶很好。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答案:C

87.朱自清雇一匹( )去戒坛寺,据说它稳得多。

A.驴子

B.骡子

C.马

D.骆驼

答案:B

88.罗马的斗狮是一种( ),规模很是壮观,场面很惊恐。

A.刑罚

B.竞赛

C.娱乐

答案:A

89.《罗马》一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也葬在罗马城西南角上的新教坟场。

A.莎士比亚

B.拉非尔

C.欧·亨利

D.雪莱

答案:D

90.圣诞节,房东太太卖了几件家具买回一只( )磅的火鸡。

A.二十

B.二十一

C.二十二

D.二十三

答案:C

91.房东太太依靠( )招来了第一个房客,每星期五磅。

A.朋友介绍

B.登广告

C.登电视

D.女儿

答案:B

92.房东太太收第一个房客,每星期( )磅,在当时还是够贵的。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答案:A

93.房东太太的女儿最爱看( ),可想和房东太太结婚的爱利斯却瞧不起这事。所以,她的不嫁,一半为了女儿。

A.小说

B.电影

C.连续剧

D.卡通片

答案:B

94.房东太太的女儿,曾与一个( )人订过婚,但后来解了约。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答案:D

95. 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和( ),也是这种静味。

A.白马湖

B.西湖

C.千岛湖

D.瘦西湖

答案:A

96.蒙自有个( )节,四乡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晚上,城里是二十五晚上。

A.泼水节

B.火把节

C.插花节

D.复活节

答案:B

97.《论别人》文中,作者引用( )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恕。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答案:C

98.罗马观看斗狮时,皇帝坐在( )

A.最下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最上层

答案:A

99. 《论别人》文中,作者提出“自从( )以来,集团生活发展,以由抽象变具体的观点”。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改革开放

D.五四运动

100.在罗马有斗狮场,用来给( )与狮子搏斗的场所。

A.罪囚

B.勇士

C.参考者

答案:A

10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颤动(zh àn) 乘凉(chã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ã)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â)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答案:B

102.《论自己》中,( )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

A.自由自在

B. 自爱自怜

C. 自私自利

D.自尊自爱

答案:B

103.《论自己》中,那时五先令合多少元?( )。

A.5元

B.6元

C.7元

D.8元

答案:C

104.《论做作》中,( )最能懂得装糊涂,他那“难得糊涂”一句警语,真

喝破了千古聪明人的秘密。

A.郁达夫

B.朱自清

C.郑板桥

D.毛泽东

答案:C

105.《论做作》中,“我醉欲睡卿且去”是谁的诗句?( )。

B.杜甫

C.陶渊明

D.柳宗元

答案:C

106.《论做作》中,说谁大醉六十日,逃脱了和司马昭做亲家( )。

A.阮嗣宗

B.郑板桥

C.陶渊明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107.《论青年》中蔡孑民先生指出“( )”。这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权衡轻重

的圆通观。

A.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

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答案:A

108.《论青年》中( )不愧人师,青年还是需要人师。

A.蔡元培

B.周树人

C.蔡孑民

D.舒庆春

答案:C

109.《论青年》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谁的诗句?( )。

A.陈子昂

B.卢照邻

C.关汉卿

D.王湾

答案:A

110.《飞》中“( )”为的是巫峡勒住了江水;“( )”,得有那岳阳城,

并且得在那岳阳城楼上看。

A.江间波浪兼天涌;波撼岳阳城。

B.巴江猿啸苦;岳阳城下水漫漫。

C.巴东三峡巫峡长;突兀高楼正倚城。

D.西过巫峡听猿多;山城仅百层。

答案:A

111.《飞》中,只见那“( )”可怜得像条臭水沟似的。

A.亚洲第一大水长江

B.亚洲第一大水黄浦江

C.亚洲第一大水黄河

D.亚洲第一大水扬子江

答案:D

112.《论气节》中,( )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忠臣,一是清高之

士。

A.冯雪峰

B.巴金

C.朱自清

D.鲁迅

答案:A

113.《飞》中,( )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苏东坡

B.杜甫

C.李白

D.王勃

答案:A

114.《论气节》中,谁提倡“浩然正气”? (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D

115.《论气节》中,“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出自哪里?( )。

A.《论语》

B.《左传》

C.《史记》

答案:B

116.《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 )和( ),都是个人的

消极的表现。

A.忠节 高节

B.气节 忠节

C.忠节 气节

D.忠节 节操

答案:

117.《论气节》中,( )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单位,并非“帮闲”。

A.读书人

B.隐逸之士

C.士

D.“士”或称为“读书人”

答案:D

118.《论吃饭》中,( )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 )倒是以民食

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

A.孔子 孟子

B.老子 孔子

C.庄子 孔子

D.老子 孟子

答案:A

119.《论吃饭》中,( )提出了四大自由,第四项是“免于匮乏的自由”。

A.罗斯福总统

B.华盛顿总统

C.周恩来总理

D.邓小平主席

答案:A

120.《论吃饭》中,最近天津《大公报》登载的( )的《不是崩溃时瘫痪》

一文提到吃饭的。

A.鲁迅

B.巴金

C.冰心

答案:D

二.填空

1.《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在

答案:南京

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 和朱自清一起游秦淮河的

答案:俞平伯

3.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的辞职,是因为

答案:因为排课表受诬陷

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自己憎恶“遍满世间的漠视”和“遍满世间的 ”

以及“遍满世间的敌视”

答案:蔑视

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的船约略分为两种:一是 ;一是七

板子。

答案:大船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秦淮河里的船被作者拿来和颐和园、西湖以及 里的船作比较。

答案:瘦西湖

7.《航船中的文明》中作者坐航船是因为

答案:领略先代生活的异趣

8.《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 次游秦淮河

答案:第二次

9.“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 的诗

答案:周启明

10.朱自清写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之感的文章是

答案:《匆匆》

11.《 背影 》,作者是 ▲ ,字佩弦, ▲ 代 ▲ 家、学者、

民主战

答案:朱自清 现 散文

12.朱自清,原名 ▲ ,字佩弦,号秋实,他的长诗是 ▲ ,诗集是

▲ ,第一本散文集是 ▲ 。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如: ▲ 、 ▲

等。

答案:自华,《毁灭》,《踪迹》,《背影》,《春》,《背影》或《绿》

13.《 背影 》中共有 ▲ 次写背影,首尾两次 ▲ ,中间 ▲

答案:4 虚写 实写

14.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 地走到铁

道边,慢慢下去 ▲ ,尚不大难。可是他 ▲ 铁道,要那边 ▲ 月

台,就不容易了。

答案:蹒跚 探身 穿过 爬上

1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

▲ 、 ▲

答案:外貌 动作

16.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表达对父亲的深挚怀念

17.月光如流水一般, ▲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 ▲ 的青雾浮起

在荷塘里。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答案:静静 薄薄 淡淡

18.“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句中“颜

色”的含义是 ▲

答案:情态、样子

19.“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

由的人”中自由人指的是 ▲

答案:从“颇不宁静”的心绪中暂时解脱,偷得片刻逍遥的人

2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体是 ▲

答案:乐府

21.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曾印在台州师范学校的杂志《 》。

答案:绿丝

22.韦小姐说母亲给我找了个用人,她名字叫------。

答案:阿河

23.我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苦恼过,曾给------写信,说孩子们的折磨,实在无

可奈何。

答案:叶圣陶

24.在我的几个女儿中,-------是喜欢书的孩子,爱看《水浒》《西游记》等。

答案:阿九

25.王鹏运有两句词写月下的海棠花,即“--------,------------”

答案:只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26.在《论无话可说》中,作者认为他的颜色永远是灰色的,他的职业是--------。

答案:三个教书

27.进来在戴译《唯物史观的文学论》里看到,法国俗语“无话可说”竟然与

“ ”同意。

答案:一切皆好

28.在《朱自清散文精选》中,专门写自己子女的一篇文章,其题目是《 》。

答案:儿女

29.女佣人阿河最后的结局是-----------。

答案:当了老板娘

30.朱自清是----------人。(填地名)

答案:江苏扬州

31.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

答案:《沉默》

32.《〈梅花〉后记》是朱自清写的一篇 。

答案:记叙散文

33.朱自清《〈梅花〉后记》中写到《梅花》诗稿的作者是

答案:无隅

34.春余夏末,是北京最好的日子。我重播这组诗稿,温寻着旧梦,心上倒像有

几分秋意似的。这句话中的诗稿是

答案:《梅花》

35.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 。

答案:武仲谦

36.《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分别是 、和朋友游西湖

以及回忆在台州的生活。

答案:吃白煮豆腐

37.《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

答案: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38.《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

答案:我一箱箱的书

39.《择偶记》中朱自清的妻子相亲时因为 躲开了?

答案:脚大

40.《给亡妇》中说道“你第一惦记的是

答案:几个孩子

41.开头便以花木 ▲ 和人类生命对照。冬去春来,花木有谢而再开的时

候,而人的青春呢?却是一去而不复返。

答案:新陈代谢

42.运用了空间转换的描写手法,它是 ▲ 的首都

答案:意大利

43.《罗马》一文,采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 ▲ 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

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

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

答案:罗马市场

44.读朱自清的 ▲ ,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就

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 ▲ 。

答案:《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夜泊秦淮近酒家

45.《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 ▲ 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

雇“ ▲ ”游秦淮河写起,巧妙地以“ ▲ ”为行文线索,由利

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

顺序。

答案:纪游性写景抒情 七板子 桨声灯影

46.《房东太太》全篇围绕“ ▲ ”多侧面的对房东太太的性格进行了

具体而生动的描画。

答案:中国那老味儿

47.《房东太太》一文,主人公面临家庭巨大的变故 ▲ 和经济急速破

败,她内心充满了痛苦,但不绝望,她在挣扎中坚忍地支撑着这个家。

答案:丧夫失子

48.《房东太太》一文出现的人物有十多个,触及到的事那么多,那么细,细到

还写了她的客房凯德及其一家,但是只要您细读两遍以后,就体味到作者作为散

文大家的功力了。全文十一自然段,直接写房东太太的篇幅与间接写她丈夫、儿

子、女儿,写她的女仆,写她的形形色色的房客的篇幅相比,后者多得多,但绝

不是可有可无的笔墨。这就是常说的散文的 ▲ 。

答案:形散神不散

49.罗马自中古以来,便以教堂著名。朱自清介绍了最著名的 ▲

答案:圣彼得堂

50.蒙自这地人少的很,朱自清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因此,他想起了台州

和 ▲ ,也是这种静味。 答案:白马湖

51.《论自己》中,翻开词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一大堆 ▲ 。

答案:哲学 、道德、诗文和废话、人、我、悲喜剧。

52.《论自己》中,力量不够的话,“ ▲ , ▲ , ▲ , ▲ ”;得寸是寸,得尺是尺。

答案: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53.《论做作》中,“ ▲ , ▲ ”,有些事大概还是装聋作哑的好。

答案:不痴不聋、不作阿姑阿翁。

54.《论做作》中 ▲ , ▲ 有时不免“妆模作样”,“装腔作势”。

答案:有能耐的人、有权位的人。

55.《论青年》中 ▲ 在 ▲ 里第一次指出现在一般人对于青年的估价超过老年之上。

答案:冯友兰、《新事论 赞中华》

56.《论青年》中指出:他们一面得安慰老年人,培养青年人,一面也在 ▲ , ▲ 。

答案:讥笑前者、烦厌后者

57.《飞》中,作者是从 ▲ 飞到 ▲ 。

答案:昆明、重庆

58.《论气节》中说到古代注重礼乐,乐得精神是 ▲ ,礼的精神是 ▲ 。

答案:和、节

59.《论气节》中,冯雪峰先生指出“气节”的两种典型:一是 ▲ ,二是 ▲ 。

答案:忠臣、清高之士

60.《论吃饭》中,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 ▲ ”,见于《管子 牧民》篇,一是“ ▲ ”,是汉朝郦食其说的。

答案: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以食为天。

三.判断题(打√或×)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文章《看花》( )

答案:×,应该是《匆匆》

2.《航船中的文明》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记叙散文。 ( )

答案:√

3.我生平怕看见干笑,听见敷衍的话;更怕冰搁着的脸和冷淡的言词,看了,

听了,心里便会发抖。上述语句是朱自清的《飞》中的开篇语。 ( )

答案:×,应该是《正义》

4.朱自清在《憎》文中写到:“我今年春间,不自量力,去任某校后勤主任。

( )

答案:×,应该是教务主任

5.“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这段

话选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答案:√

6.《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里经常有3种船。( )

答案:×,应该是2种。

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提到了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板桥记》。

( )

答案:×,应该是《桃花扇》

8.《航船中的文明》中写了2个女人。 ( )

答案:√

9.《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朱自清2次“受窘”。( )

答案:×,应该是3次

10.“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这是朱自清的诗。( )

答案:×,应该是周启明

11.朱自清的《背影》中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 淡淡的哀愁 ( )

答案:√

12.朱自清《背影》中共有4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

答案:× 中间两次实写,首尾两次虚写

13.《背影》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

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

答案:√

1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

答案:√

15.朱自清原名自华,字秋实,号佩弦 ( )

答案:× 字佩弦,号秋实

1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外貌、心理描绘父亲的形象( )

答案:× 外貌,动作

17.《背影》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意在说明父亲的唠叨( )

答案:× 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18.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

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

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 )

答案:√

19.《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轻盈飘逸

( )

答案:√

20.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和“弥天大谎”中“弥”意义相同( )

答案:√

21.阿河与我初次见面是,她头发整齐,光洁艳丽,招人喜欢( )

答案:× 头发乱蓬蓬的,像冬天的枯草一样

22.阿河名字土,人又土,做事一点不利索( )

答案:× 做事很利索

23.阿河最后的结局还是一个普通的用人( )

答案:× 做老板娘

24.作者的朋友叶圣陶常常为教育孩子而操心( )

答案:√

25.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虽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但在北方说起这

个名字,管得一百个一百个人都知道( )

答案:× 大家都不知道

26.因为在白马湖里划小船,作者一家人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

根的( )

答案:√

27.家里人似乎都不甚爱花,父亲只在领我们上街时,偶然和我们花房里走过一

两回( )

答案:√

28.对于自己的苦,作者认为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自己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 )

答案:√

29.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该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

答案:√

30.朱自清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她是武钟谦( )

答案:× 还有陈竹隐

31.《给亡妇》中提到在浙江住的时候,妻儿逃过三回兵难,朱自清都在北平。

( )

答案:×,应该是两回

32. 作者受友人所托,《梅花》诗稿辗转四年才发表。( )

答案:√

33.《冬天》一文中写道:说起冬天,忽然想到雪。 ( )

答案:×,应该是豆腐

34.《给亡妇》中妻子逃兵难时,不但带了母亲和孩子们,还带了结婚时我送你的箱子。 ( )

答案:×,应该是我一箱箱的书

35.《给亡妇》中朱自清和妻子共生六个孩子,妻临终前和母亲谈过,六儿是只可以养着玩的。 ( )

答案:√

36.《给亡妇》中写道:“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搅我,二来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 ( )

答案:×,应该是怕没人做你那份儿事。

37.《择偶记》一文中提到连同妻子在内一共看了五个女孩。( )

答案:×,应该是四个

38.《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三个故事 。 ( )

答案:√

39.朱自清《给亡妇》一文是悼念他的第一任妻子陈竹隐。 ( )

答案:×,应该是武仲谦

40.《沉默》一文中说“你的话应该像山谷里的清泉,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

( )

答案:×,应该是像黑夜的星星

41.朱自清感到,潭柘寺以开朗胜,戒坛寺以层折胜。( )

答案:× 两座寺的特点应对调

42.朱自清先游玩了戒坛寺,后又去了潭柘寺,且住宿在潭柘寺。( )

答案:× 先游玩潭柘寺

43.朱自清虽骑驴去潭柘寺,一路上很不惬意,皆因为下雨。 ( )

答案:× 因为大风,作者有迎风流泪的毛病。

44. 潭柘寺的环境更幽静些,但戒坛寺的和尚满面春风,远胜于潭柘寺。 ( )

答案:√

45.罗马著名的壁画《最后的审判》,花费了歇司丁堂六年的时间。 ( )

答案:× 七年

46.罗马城西南角上,挨着古城墙的是英国坟场。 ( )

答案:√

47.房东太太最伤心的是她的儿子在大战中牺牲了。但她领回一笔可观的抚恤金。才有一丝安慰。 ( )

答案:× 她无心也不忍心去领,等到期限已过,即使要领,也不成了。

48.房东太太的第一个房客是英国人。 ( )

答案:× 是日本人

49.房东太太很迷信,有一回,丢了东西,在家点上蜡烛,双腿跪着,口诵安东尼圣名,说这样东西就出来了。 ( )

答案:× 是一条腿跪着。

50.朱自清赞房东太太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上流妇人。 ( )

答案:√

51.《论自己》中,朱自清认为:自爱自怜!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 )

答案:√

52.《论自己》中,朱自清认为: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 )

答案:√

53.《论做作》中,朱自清认为:“一个做好,一个做歹”,小呢逼你出些码头钱,大呢就得让你去做那些不体面的尴尬事儿。( )

答案:√

54.《论做作》中,朱自清认为:《乔醋》是戏,其实是凡装,凡做作,多少都带点儿戏味——有喜剧,有悲剧。( )

答案:√

55.《论青年》中,朱自清认为:青年人爱说自己是“天真的”,“纯洁的”。但是看看这时代,老练的青年可真不少。( )

答案:√

56.《飞》中,朱自清认为:辛弃疾说的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答案:× 苏东坡说的

57.《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气和节似乎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史记》上有“一鼓作气”。( )

答案:× 《左传》

58.《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忠节和气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 )

答案:× 忠节和高节

59.《论吃饭》中,朱自清认为:有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北宋的宋郊说的。( )

答案:× 宋郊的弟弟宋祁

60.《论吃饭》中,朱自清认为:孔子认为政治的信用比民食更重,孟子倒是以民食为仁政的根本:这因为春秋时代不必争取人民,战国时代就非争取人民不可。( )

答案:√

四.简答题

1.朱自清在《航船中的文明》中表达了怎样的文明观?

答:一方面表达了对妇女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是借此让世人警醒,为女权运动尽绵薄之力。

2.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请赏析这段话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朱自清在《憎》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答: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冷酷与无情的忿忿不平

4.“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其中的“赤裸裸”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答:前一个赤裸裸是指(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没有意识,什么都不懂) 后一个赤裸裸是指(没有带走任何东西,比如钱,任何值钱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无奈,悲愁)的思想感情或作者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悔恨之情。

5.说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写作特色

答:文章笔墨变化多端,有典雅的诗化语言,也有浓艳的语句。作者坦率和诚挚地流露出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间,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细腻和深入的描写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抽象的文字非常真实地绘出了秦淮河光亮的美丽与绚丽多彩,绘出了犹如印象派大师所作的五光十色的油画;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技巧十分高超的风景描写中,把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

6.《正义》中,朱自清对正义表达了怎样的看法?

答:世间人们因为自身的私利而做出不讲正义的事;也因为传统的等级观念而做违背正义的事;更因为顾及情面而舍弃正义。

朱自清在结尾呼吁人们优先考虑正义,竭力维护正义,那时世间才有正义存在。

7.《背影》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 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8.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

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9.背影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

的,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10.背影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答案: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11.《背影》一文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12.《背影》一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3.说说白马湖得名的由来?

答: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此湖叫白马湖。吴滩初中 袁士军

14.在《儿女》中,父亲来信,问起阿九,由于信上的一句什么话,作者由此而苦了一场?

答: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吴滩初中 袁士军

15.作者对于教育子女有什么看法?

答: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与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机贤明的办法。(意对即可)

16.《论无话可说》一文表现作者怎样的写作态度?

答:他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 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17.根据《绿》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说那醉人的绿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答: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吴滩初中 袁士军

18.朱自清在《沉默》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19.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20.朱自清在《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1.《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答:一是父亲和我们吃白煮豆腐;二是和朋友游西湖;三世回忆一家四口在台州的生活。

22.说说《给亡妇》的写作特色

答: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除了在文章的结尾,文中的叙述是由作者一方指向亡妻的。但就在这极少的叙述中,作者也没有直抒他对亡妻的思念。妻子的坟被安置“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的地方,但作者并没有将其移动;妻子生前为“我”呕心沥血,死后“我”却没来得及去看她一眼,“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埋着的人因为活着的人劳累过度而死,活着的人却因种种原因将她放在一边,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对比啊!作者在此所抒的不是对亡妻的思念,而是对其深深的愧疚。至此,正文与题目的关系似乎呈现一种倒错:题目所表明的是“我”对亡妻的悼念和爱,“我”是文章的思念主体,但在作者的笔下,亡妻却取代了“我”的地位,“我”成为她念念不忘的牵挂对象。从这一点上,似乎《给亡妇》应该改为《亡妇给我》。然而,正是这种反弹琵琶、对面落笔的写法,使得这篇文章不仅在情感上超越了生与死、天与地的界限,而且在艺术上富有与众不同的无穷韵味。它的文字表面上漫不经心,但在亡妻对“我”的爱与不舍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哀悼。

23.《论诚意》一文,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4.《论诚意》一文,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展开。

25.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析:首先分清论述的范围,明确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注意到本题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是证明“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而后者又是证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的。注意分值的提示作用。

26.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略)

(2)包容态度。分析(略)

27.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典雅富于诗意的特点,请运用对《荷塘月色》语言特点分析的方法结合例证简要说明本文语言特点。

①朴素:

②典雅:A运用比喻和通感: B运用叠词:

答案:①朴素:作者多用口语、俗语,给人亲切感。如走马灯②典雅:作者讲究修辞和语言运用,通过比喻、通感、比拟的修辞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美感,通过叠字和恰当的选词,传神地描摹出所见景象。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例如:用“又像在雾里看花”,比喻作者看泊船和人物时的感受,利用朦朦胧胧的相似点将所见景物特征描绘出来;再如:“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

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用梦觉比喻视觉,突出了水光朦胧黯淡特征,既形象生动,又给人通俗易懂的感觉。这也是运用通感的例子。再如用“如随着大水而走”是用触觉比喻移写了听觉,突出喧嚣声多,少韵律、杂沓的特点。这些比喻和通感的运用,引发了读者的联想,突出了描写事物特征,使文章形象典雅。文中多用叠字叠词也是增强语言典雅性的一方面:如“漾漾的柔波”、“迢迢的远了”、“尽朦朦胧胧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这些叠字叠词,不仅准确描绘了事物特征,而且增强语言的和谐的音韵美。

28.多角度 赏析“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一句

答案:写“秦淮河的水”“厚而不腻”,运用通感的手法,并联想到“六朝金粉”,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之感;写柔波,用“恬静”“委婉”,赋予人格化,增添了秦淮河的人情美;这诗般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感情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

29.《论自己》请从思想、语言、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既教育人不要自视太高。“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人类知识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又教人扩大自己。“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冷静而积极,中肯而深刻,读者自当三思。

语言:通俗、生动而风趣.“何况区区寻常人”“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友好得这样坏”,洋溢着生活的起义和调侃的意趣。

风格:从容中谨严由序,分析入细入微,运用资料精确,表现了潇洒和慎重的文风思路。

构思:先分叙”自爱自怜”的各种类型极其心理根源,谈后提出作者自身的见解,将“自己”的意义分为渺小和扩大两部分论说,全文紧扣文题——“论自己”,如蚕吐丝,如云绕蚰。

30.《论气节》中什么是气节?读书人的气节观历来有何种表现?

答案:严格区分气和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追溯两者的历史渊源。气:士气——浩然之气——义气——正气。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气”是带有战斗性的,是富于“公义”的。节:达节——守节——失节—— 忠节——高节。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节”是保守的,消极的,个人的。概括地说:“气”是敢做敢为的、动态的、变化的,能随时代潮流而变的积极因素;“节”是有所不为的、静的、不变的消极的道德信仰。

读书人气节观的历来表现及其变迁。 两种性质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气”的积极有为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节”的消极无为的气节观。前者通常在士人运动中表现,后者通常在士人个体的道德操守中表现。气节观的变迁:从消极无为转向积极有为,变迁的动力源于士人群体的独立和壮大。

31.《论青年》请从思想、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对青年的一份关爱贯注全文.这份关爱一面表现为对青年的理解,寄托并为之辩护,另一面则冷静而客观地指出青年的幼稚和自负,狂热和空谈,体现了“君子爱人以德”的美好传统.另外,对“人师”的重新定位以及对学校使命的强调,也体现出作者有一种新颖而科学的教育思想。

风格:淳淳善诱,有长者之风,仁者之心,智者之思.思路缜密而文路宽松,有“闲庭信步”的从容,更有一缕缕春风化雨的温馨。

构思: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青年的特征和对青年特征的辨证分析及指导性寄望。因此评说虽然不断节外生枝,整体框架却稳如泰山,这是主要特点。另一个特点是:将老年人、中年人掺和近来作为参照,既突出了青年人的特色,又增添了议论纵横的风采。

32.《论吃饭》请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60个字以内)

本文主要论述:历史上人们对吃饭的重视程度和标准的演变,近代普通百姓与上层人物的差别,最后提出人民对基本生存权的争取。

命题单位:吴滩初级中学

命题人: 蔡正雄 夏雪 袁士军

朱艳红 孙建云 丁洋

41


相关文章

  • (赵慧霞)以[背影]为例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以<背影>为例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姓 名 赵慧霞 教育层次 本 科 学 号[1**********]51 省级电大 陕 西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分 校 榆 林 指导教师 白海龙 教 学 ...查看


  •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成人专科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学生姓名: 李春辉 学号: 院 (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张爱端 2009年11月25日 论文提纲 题目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论点 朱自 ...查看


  •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陈希 内容摘要: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他走过了自己曲折的道路,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我们"写朱 ...查看


  • 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 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贾汝军 内容摘要: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分为早.中.后期.他早期的散文主要是一些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篇目,多是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及自然景物,注重于写法上的"漂亮和縝密".语言清新隽永,凝练明净.他中期的散文创 ...查看


  • 论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艺术美
  • 论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艺术美 马娟娟 内容摘要: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含蓄,平易淡雅,表现为:朴素美.含蓄美.绘画美.散文语言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他真诚的人格.真诚的情感:二是他的散文语言新颖,能够创新:三是他能够借助于表现力很强的动词.形容词. ...查看


  • 评[朱自清散文艺术论]
  • 作者:王菊延 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 1996年04期 一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散文家.近70年来,文学评论界对其生活道路.思想发展和艺术创作的研究,无疑是引人瞩目的.但也毋庸讳言,囿于理论体系的封闭,批评视角的逼仄以及批评方法 ...查看


  • 论:朱自清的文章
  • 论:朱自清的文章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 ...查看


  • 朱自清的文章有哪些特点
  • 朱自清的文章有哪些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 ...查看


  • 朱自清文章特点分析
  •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 ...查看


  • 朱自清散文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从五四运动开始到全国解放前夕,历经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先写诗,后来写散文.在朱自清的创作总体中,散文是最主要的.1928年他在<序>中这样说明自己对文学样式的选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