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10.4%,高于其它性质企业1.6-6.8个百分点。说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执行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情况较好,但培训经费普遍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34.1%,非上市公司为22%。

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7%和5.1%),但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50.6%和52.5%)。说明这一类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处于高低不稳定状态。 不同行业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4.6%、13.5%和10.8%;公用事业、建筑业、制造业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情况

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较高(69%),但也有31%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没有培训计划,反映出企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

不同地区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不十分明显,但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76.1%),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比例较高(72.4%),集体、私营企业最低(60.7%、60%)。国有企业继续保持着培训制度上的某些优势,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上市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86.3%),高于仅在境内或仅在境外上市公司4个百分点左右,高于拟上市公司11个百分点、没上市公司22.5个百分点。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80.2%);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分别为52.1%和52.7);而且销售额、资产额越高的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也越高,说明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与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关系,规模小的企业不太注重员工培训计划制度建设。

不同行业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明显。采掘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91.7%);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本免费公文来自中国教育资源网 www.chinEseJY.com 转载注明)。政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较高(80.8%、79.2%和79.1%);农林牧渔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最低(45.9%)。如果从“准备制定”培训计划的数据判断,所有行业对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认识,只有集体企业“不打算制定”培训计划。

三.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大部分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不好。“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企业只有42.1%、“执行不力”的56.4%、“没有执行”的1.5%。尽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执行不力,难以产生好的培训结果并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中部和东部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49.7%和42.5%;西部企业比例较低,为34.2% 。说明中部和东部的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比较规范,相对而言西部企业培训可能比较重视形式,有待加强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49.6%和47.1%;私营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较低,为34.4%。说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培训过程中“执行不力”的情况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显高于其它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比例最低(35.7%),没有上市公司较低(39.8%)。有待强化非上市公司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9%和49%;销售额3-1.5亿元和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均为35.4%。需要正确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觉规范培训工作,并尽快缩小不同规模企业间培训工作的差距。

采掘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为7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例较高,为52.8%;房地产业比例最低,为27.9%。这一结果说明,传统国有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在培训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房地产作为社会新兴产业,对培训工作的规范

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从房地产业“没有执行”培训计划比例为0的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觉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训方式中,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占65.5%,“外部短训”的比例占47.5%,“学历教育”的比例占18.4%,只有5.3%的培训采用了其它诸如脱产或半脱产、替补、出国考察等方式。企业普遍采用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说明企业培训需求更为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选择培训方式的结果。“外部短训”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对外部培训市场的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学历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办学方式、课程设计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均为67.2%,略高于东部企业2.3个百分点;西部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高(52.2%),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业采用“学历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业都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1.2%、57.7%和34.7%;集体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最低,为53.6%;私营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37.9%;外资港澳台资企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为7.8%。导致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方式上的差别,可能是企业培训需要不同引起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说明了“学历”对员工的晋升发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员工培训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外部短训”和“学历教育”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4%、64.7%和39.2%;没有上市公司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别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种培训方式的需要都比较高,但仅境外上市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依靠内部培训,师资难以满足现实培训的需要。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培训方式的特点是:(1)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2)销售额、资产额越大的企业,在各种培训方式上所占的比例越高。如销售额3亿元以上企业采用3种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7.8%、61.7%和31.3%,而3000万元以下企业是47.9%、29.3%和8%。虽然培训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培训需要决定的,并不能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指标,但如果综合分析还是可以看出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间存在的差距。

采掘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1.7%、79.2%、和75. %;农林牧渔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45.9%;批发零售餐饮采用“外部短训”的比例最低,为27.9%;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3%和39.6%;批发零售餐饮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9%和9.3%。其它结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业培训需要的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

从统计结果上看,样本企业不太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48.3%,“没有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31.8%,“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19.4%。一方面说明目前企业的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执行情况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当部分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技术、工具。

不同地区间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有较明显的差别。中部企业“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52.5%),东部企业较高(为49.1%),西部企业最低(为42.7%)。尽管西部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明显高于东部企业,但在培训效果执行的力度上要低于东部企业,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训经费的投入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有待于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评价标准。

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3.5%、51.9%和50%,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11个百分点。说明非国有企业在培训中更加注重培训实效。虽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在培训制度的制定执行上,要明显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但这一结果也暴露出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

上市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要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仅境外上市公司的比例最高(61.9%),没有上市的公司的比例最(45.2%);拟上市公司与仅境内上市公司的情况趋于一致,说明上市公司在这一问题上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拟上市公司的培训工作正朝逐渐规范化方向发展,但需要引导没有上市公司注重培训实效,尽快缩小培训工作的差距。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8%和52.1%;销售额、资产额1.5亿-3000万元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5.6%和43.2%。

通讯与信息技术(IT)、批发零售餐饮、采掘业等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8.9%、58.5%和54.5%;建筑业、公用事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0.2%和33.3%。表明不同行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工作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强化。

六.不同背景公司实施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的作用

总体上分析,样本企业认为实施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比例只占3%,“较大”的比例23.9%,“一般”的比例59.4%,“有一点”和“没有”的比例分别占10.6%和3%。这种结果必然会降低企业对培训投入的积极性和关注的热情,如果培训对改善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企业就不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培训无论在目的、任务上,还是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不同地区企业对培训在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认识上比较趋于一致,但在“很大”、“一般”和“有一点”的认识上却存在一些差异。中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为30.6%,明显高于东部(23.1%)和西部(22.4%)企业;东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一般”的比例最高,为60.2%;西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有一点”的比例最高,为13%。无论是中部、东部还是西部企业,实施的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的比例太低(最高为3.8%),有待认真反思企业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在不同所有制的所有企业中,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非常大”的比例很低(最高

6.3%、最低2.4%),“很大”的比例不算高(最高31.3%、最低21.5%),“一般”的比例最高(最高64%、最低37.5%),“有一点”的比例比较低(最高18.8%、最低8.1%),“没有”的比例最低(最高6.3%、最低1.8%)。相对而言,集体企业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很大”和“有一点”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3%、31.3%和18.8%,但“没有”的比例也最高(6.3%),说明集体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特殊的优势。

上市公司实施的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仅境外上市公司“非常大”的比例最高(10.8%),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40.9%),拟上市公司“一般”的比例最高(61.4%);没上市公司“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2.2%和22.3%。需要加强企业对培训目的、作用的认识。

销售额、资产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27.4%和4.2%、25.8%;销售额、资产额在1.5-3000万元的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

1.1%、17.9%和1.6%、19.2%。企业培训需要满足企业短期内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工作绩效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切实关注员工素质的提高,搞好培训工作。

采掘业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54.4%),但“非常大”的比例为0,“一般”的比例40.9%,很难判断采掘业在这一问题上情况最好。如果我们将“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相加,就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别。采掘业比例最高(54.4%),社会服务业较高(37.4%),其它依次为农林牧渔业(35.3%)、批发零售餐饮(34.2%)、通讯与信息技术(IT)(32.2%)等;金融保险业最低,为7.9%。亟需解决企业培训与提高工作绩效脱节的问题。

七.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情况

总体上看,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影响很大”的比例只占6.1%,“有些影响”的比例为66.3%,“没有影响”的比例也有27.5%。尽管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作用,但由于晋升对员工的激励较之其它方式更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常常作为评估培训结果的一个相对重要的指标。一般说来,如果企业培训的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那么就会使人们日益意识到培训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部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和“有些影响”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4%和68.1%,明显高于东部(5.5%和66.2%)和西部(6.3%和66.1%)企业。说明中部企业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员工发展密切相关的程度相对高些。

相对而言,集体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11.8%),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比例最低(4.8%);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有些影响”的比例最高(67.6%)。说明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有限。

仅境外上市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10.8%),但“没有影响”的比例也最高(27.7%);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有些影响”的比例上最高(81.8%),但“影响很大”的比例也较低(4.5%)。难以合理解释两类上市公司之间影响程度上的差别。拟上市和没有上市公司“影响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3% 和6.1%,可以大体说明上市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程度略高于非上市公司。

销售额、资产额在3亿元以上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均为7.6%,相对高于其它销售额、资产额规模企业;销售额、资产额1.5亿-3000万元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7%和4.5%。尽管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不是最低,但“没有影响”的比例却较高和最高(30.2%、31.5%),说明销售额、资产额大的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程度相对大些,但不十分明显。

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4.6%和13.5%,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比例比较低,分别为2.6%和3.3%;虽然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企业的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为0,但是“有些影响”的比例却高达95.5%和88.2%。可以说明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影响程度普遍不大。

八、不同背景变量在培训方面的差异比较

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培训方面的问题在各种不同背景变量公司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皆小于0.05)。

根据T检验结果,国有和非国有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等培训现状及执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在“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

上市和非上市两种不同类型公司除在“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外,在其它“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5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销售额在3亿上和3亿下的两种不同规模公司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两个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在其它“制定培训计划”、“执

行培训计划”、“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和“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等4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资产额在3亿上和3亿下的两种不同规模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两个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和“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等4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九. 结论与建议

1.经济发达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并不十分依赖对员工的培训。样本企业对培训经费的投入普遍较低;东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企业。有待进一步引导我国境内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员工培训问题,尽快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同时也需要国家制定、调整有关员工培训经费投入比例的指导性意见。

2.虽然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企业的比例只有42.1%;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仍然保持着某些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明显优势,但需要按《劳动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培训制度,同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培训评价指标和开发评价工具。

3.企业培训更加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学历”导向的用人和评价人的机制,对员工的晋升发展还在产生影响,有可能忽视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造成中、高级技术工人断档和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需要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尽快成才,同时完善国家技术工人的技术职称评审和认证制度。

4.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样本企业普遍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估。非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更加关注实效,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同时正确引导中小型企业规范培训工作。

5.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企业只占3%,有待反省现有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减少脱离实际和改善、提高工作技能不相关的培训内容。

6.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需要建立起培训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块之间的联系,并朝着法制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经费投入情况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10.4%,高于其它性质企业1.6-6.8个百分点。说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执行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情况较好,但培训经费普遍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应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上市公司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为34.1%,非上市公司为22%。

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7%和5.1%),但培训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0.5‰以下的比例也最高(分别为50.6%和52.5%)。说明这一类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处于高低不稳定状态。 不同行业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的比例上有一定的差距。其中金融保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4.6%、13.5%和10.8%;公用事业、建筑业、制造业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4.8%、6.4%和6.5%。

二.不同背景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情况

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较高(69%),但也有31%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没有培训计划,反映出企业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加强。

不同地区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不十分明显,但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76.1%),外资港澳台资企业比例较高(72.4%),集体、私营企业最低(60.7%、60%)。国有企业继续保持着培训制度上的某些优势,但也表明不同背景企业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上市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86.3%),高于仅在境内或仅在境外上市公司4个百分点左右,高于拟上市公司11个百分点、没上市公司22.5个百分点。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1.3%和80.2%);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分别为52.1%和52.7);而且销售额、资产额越高的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比例也越高,说明企业培训的制度建设与企业规模有一定的关系,规模小的企业不太注重员工培训计划制度建设。

不同行业企业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上差别明显。采掘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91.7%);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本免费公文来自中国教育资源网 www.chinEseJY.com 转载注明)。政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较高(80.8%、79.2%和79.1%);农林牧渔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最低(45.9%)。如果从“准备制定”培训计划的数据判断,所有行业对这一工作有程度不同的认识,只有集体企业“不打算制定”培训计划。

三.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大部分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不好。“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企业只有42.1%、“执行不力”的56.4%、“没有执行”的1.5%。尽管企业制定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执行不力,难以产生好的培训结果并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

中部和东部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49.7%和42.5%;西部企业比例较低,为34.2% 。说明中部和东部的相当部分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比较规范,相对而言西部企业培训可能比较重视形式,有待加强培训制度的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49.6%和47.1%;私营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较低,为34.4%。说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但培训过程中“执行不力”的情况也有待改正。

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比例最高(61.4%),明显高于其它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比例最低(35.7%),没有上市公司较低(39.8%)。有待强化非上市公司培训计划的执行力度。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在“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9%和49%;销售额3-1.5亿元和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低,均为35.4%。需要正确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觉规范培训工作,并尽快缩小不同规模企业间培训工作的差距。

采掘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的比例最高,为72.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例较高,为52.8%;房地产业比例最低,为27.9%。这一结果说明,传统国有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在培训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明显优势。而房地产作为社会新兴产业,对培训工作的规范

化还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从房地产业“没有执行”培训计划比例为0的结果上,可以看出这类企业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觉悟。

四、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的主要方式

在所有的培训方式中,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占65.5%,“外部短训”的比例占47.5%,“学历教育”的比例占18.4%,只有5.3%的培训采用了其它诸如脱产或半脱产、替补、出国考察等方式。企业普遍采用以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说明企业培训需求更为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是理性选择培训方式的结果。“外部短训”的比例较高,说明企业对外部培训市场的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学历教育”仍有一定的需求,但需要在办学方式、课程设计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探索。

中部和西部企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均为67.2%,略高于东部企业2.3个百分点;西部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高(52.2%),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46.2%);中部企业采用“学历教育”方式的比例最高(28.4%),东部企业的比例最低(16.3%)。 不同所有制企业都采用公司“内部培训”为主的方式,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历教育”方式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表现出较大的比例差别。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71.2%、57.7%和34.7%;集体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的比例最低,为53.6%;私营企业采用“外部短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37.9%;外资港澳台资企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为7.8%。导致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方式上的差别,可能是企业培训需要不同引起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说明了“学历”对员工的晋升发展作用更大。

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员工培训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外部短训”和“学历教育”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2.4%、64.7%和39.2%;没有上市公司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分别为6.1%、43.4%和15.1%;其它上市公司3种培训方式的需要都比较高,但仅境外上市公司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8%),可能是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较高,依靠内部培训,师资难以满足现实培训的需要。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培训方式的特点是:(1)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采用“公司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外部培训”和“学历教育”;(2)销售额、资产额越大的企业,在各种培训方式上所占的比例越高。如销售额3亿元以上企业采用3种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7.8%、61.7%和31.3%,而3000万元以下企业是47.9%、29.3%和8%。虽然培训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培训需要决定的,并不能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指标,但如果综合分析还是可以看出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间存在的差距。

采掘业采用3种培训方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1.7%、79.2%、和75. %;农林牧渔业采用“内部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为45.9%;批发零售餐饮采用“外部短训”的比例最低,为27.9%;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3%和39.6%;批发零售餐饮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采用“学历教育”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9%和9.3%。其它结果基本反映了不同行业培训需要的倾向。

五.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

从统计结果上看,样本企业不太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48.3%,“没有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31.8%,“准备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为19.4%。一方面说明目前企业的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执行情况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相当部分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由于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的重要根据,因此亟需提供具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和技术、工具。

不同地区间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有较明显的差别。中部企业“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52.5%),东部企业较高(为49.1%),西部企业最低(为42.7%)。尽管西部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明显高于东部企业,但在培训效果执行的力度上要低于东部企业,因此不能完全用培训经费的投入来评价企业的培训工作,有待于研究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评价标准。

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私营企业、非国有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分别为53.5%、51.9%和50%,明显高于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11个百分点。说明非国有企业在培训中更加注重培训实效。虽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上、在培训制度的制定执行上,要明显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但这一结果也暴露出国有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

上市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要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仅境外上市公司的比例最高(61.9%),没有上市的公司的比例最(45.2%);拟上市公司与仅境内上市公司的情况趋于一致,说明上市公司在这一问题上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拟上市公司的培训工作正朝逐渐规范化方向发展,但需要引导没有上市公司注重培训实效,尽快缩小培训工作的差距。

不同销售额、资产额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上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销售额、资产额3亿元以上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0.8%和52.1%;销售额、资产额1.5亿-3000万元企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5.6%和43.2%。

通讯与信息技术(IT)、批发零售餐饮、采掘业等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8.9%、58.5%和54.5%;建筑业、公用事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0.2%和33.3%。表明不同行业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工作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强化。

六.不同背景公司实施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的作用

总体上分析,样本企业认为实施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比例只占3%,“较大”的比例23.9%,“一般”的比例59.4%,“有一点”和“没有”的比例分别占10.6%和3%。这种结果必然会降低企业对培训投入的积极性和关注的热情,如果培训对改善和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企业就不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培训无论在目的、任务上,还是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不同地区企业对培训在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认识上比较趋于一致,但在“很大”、“一般”和“有一点”的认识上却存在一些差异。中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为30.6%,明显高于东部(23.1%)和西部(22.4%)企业;东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一般”的比例最高,为60.2%;西部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有一点”的比例最高,为13%。无论是中部、东部还是西部企业,实施的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的比例太低(最高为3.8%),有待认真反思企业培训的目的和作用。

在不同所有制的所有企业中,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非常大”的比例很低(最高

6.3%、最低2.4%),“很大”的比例不算高(最高31.3%、最低21.5%),“一般”的比例最高(最高64%、最低37.5%),“有一点”的比例比较低(最高18.8%、最低8.1%),“没有”的比例最低(最高6.3%、最低1.8%)。相对而言,集体企业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很大”和“有一点”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3%、31.3%和18.8%,但“没有”的比例也最高(6.3%),说明集体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特殊的优势。

上市公司实施的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其中,仅境外上市公司“非常大”的比例最高(10.8%),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40.9%),拟上市公司“一般”的比例最高(61.4%);没上市公司“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2.2%和22.3%。需要加强企业对培训目的、作用的认识。

销售额、资产额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27.4%和4.2%、25.8%;销售额、资产额在1.5-3000万元的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

1.1%、17.9%和1.6%、19.2%。企业培训需要满足企业短期内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工作绩效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切实关注员工素质的提高,搞好培训工作。

采掘业企业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很大”的比例最高(54.4%),但“非常大”的比例为0,“一般”的比例40.9%,很难判断采掘业在这一问题上情况最好。如果我们将“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相加,就可以看出不同行业企业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别。采掘业比例最高(54.4%),社会服务业较高(37.4%),其它依次为农林牧渔业(35.3%)、批发零售餐饮(34.2%)、通讯与信息技术(IT)(32.2%)等;金融保险业最低,为7.9%。亟需解决企业培训与提高工作绩效脱节的问题。

七.不同背景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情况

总体上看,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影响很大”的比例只占6.1%,“有些影响”的比例为66.3%,“没有影响”的比例也有27.5%。尽管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作用,但由于晋升对员工的激励较之其它方式更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常常作为评估培训结果的一个相对重要的指标。一般说来,如果企业培训的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那么就会使人们日益意识到培训对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部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和“有些影响”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4%和68.1%,明显高于东部(5.5%和66.2%)和西部(6.3%和66.1%)企业。说明中部企业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员工发展密切相关的程度相对高些。

相对而言,集体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11.8%),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比例最低(4.8%);外资港澳台资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有些影响”的比例最高(67.6%)。说明不同所有制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有限。

仅境外上市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10.8%),但“没有影响”的比例也最高(27.7%);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有些影响”的比例上最高(81.8%),但“影响很大”的比例也较低(4.5%)。难以合理解释两类上市公司之间影响程度上的差别。拟上市和没有上市公司“影响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3% 和6.1%,可以大体说明上市公司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程度略高于非上市公司。

销售额、资产额在3亿元以上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均为7.6%,相对高于其它销售额、资产额规模企业;销售额、资产额1.5亿-3000万元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低,分别为3.7%和4.5%。尽管销售额、资产额3000万元以下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不是最低,但“没有影响”的比例却较高和最高(30.2%、31.5%),说明销售额、资产额大的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程度相对大些,但不十分明显。

批发零售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4.6%和13.5%,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比例比较低,分别为2.6%和3.3%;虽然采掘业和农林牧渔业企业的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很大”的比例为0,但是“有些影响”的比例却高达95.5%和88.2%。可以说明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的影响,在不同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影响程度普遍不大。

八、不同背景变量在培训方面的差异比较

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培训方面的问题在各种不同背景变量公司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皆小于0.05)。

根据T检验结果,国有和非国有两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等培训现状及执行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在“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

上市和非上市两种不同类型公司除在“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外,在其它“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5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销售额在3亿上和3亿下的两种不同规模公司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两个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在其它“制定培训计划”、“执

行培训计划”、“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和“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等4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资产额在3亿上和3亿下的两种不同规模公司“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两个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值大于0.05)。在“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制定培训计划”、“执行培训计划”和“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影响”等4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都小于0.05)。

九. 结论与建议

1.经济发达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并不十分依赖对员工的培训。样本企业对培训经费的投入普遍较低;东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企业。有待进一步引导我国境内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员工培训问题,尽快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同时也需要国家制定、调整有关员工培训经费投入比例的指导性意见。

2.虽然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情况较好,但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严格执行培训计划企业的比例只有42.1%;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好于其它所有制企业,仍然保持着某些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明显优势,但需要按《劳动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培训制度,同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培训评价指标和开发评价工具。

3.企业培训更加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但部分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比较注重学历教育,“学历”导向的用人和评价人的机制,对员工的晋升发展还在产生影响,有可能忽视中、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造成中、高级技术工人断档和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需要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和中、高级技术工人尽快成才,同时完善国家技术工人的技术职称评审和认证制度。

4.培训工作不够规范,样本企业普遍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与评估。非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中更加关注实效,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培训经费投入产出的评价力度,同时正确引导中小型企业规范培训工作。

5.培训对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作用不大,认为培训对改善员工绩效作用“非常大”的企业只占3%,有待反省现有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减少脱离实际和改善、提高工作技能不相关的培训内容。

6.企业培训结果对员工晋升没有太大的影响,需要建立起培训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块之间的联系,并朝着法制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 2012中国企业人才管理成熟度调查报告
  • 2011-2012 中国企业 人才管理成熟度报告 目 录 第一部分:引言 1.1 人才管理成熟度模型 1.2 效度分析 1 2 3 4 7 22 22 23 24 24 27 29 33 33 36 36 第二部分:核心发现 第三部分:详细 ...查看


  •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工商管理(专科)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 目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 名 王峰 学 号 [1**********]97 指 导 教 师 韩晓立 是否申请学位 否 完 成 日 期 2013.3. ...查看


  • 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精品
  • 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究竟如何? 未来的走向又怎样? 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这样的走向? 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以独特的视角,经过一年的调研,形成了这个具有 ...查看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我于今年 5月对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肯德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审查面试,以便录用到最优秀,最适合其岗位的员工.为树立 ...查看


  • 北森人才测评报告2010年
  • 目 录 第一部分 关于调查 ................................................................................. 2 调查机构 ................. ...查看


  •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专科社会调查报告
  •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我于今年的12月对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肯德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审查面试,以便录用到最优秀,最适合其岗位的员工.为树 ...查看


  • 东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1995年-2005年是东莞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东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起步到完善,从简单.粗放走向规范.精细的十年.这十年间,大量海内外的资本和技术竞相涌入东莞,各种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东莞的" ...查看


  • 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 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众所周知,企业能不能走的远,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人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以恰当的用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重要.这就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 ...查看


  • 企业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 调 查 报 告 调查题目:山西泽州天泰岳南煤业有限公司 薪酬管理制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 姓 名:   学 号: 分 校: 教 学 点: 专 业:  指导教师: 山西泽州天泰岳南煤业有限公司 薪酬管理制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企业管理 ...查看


  • 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形势调查报告(1)
  • 重庆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调 查 报 告 教学点级专业 报告题目 类别层次 学生姓名 谢 刚 指导教师 郑 欢 2015年7月1日 重庆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调查报告成绩表 目 录 一.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