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等角度出发概括了这段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展望。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术论文;综述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在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需要对这个问题不断的进行探索,使得人们对其现状的认识更加切合实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反思和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此次研究是以数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论文进行梳理。

一 研究概况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转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地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伤害他人,自残轻生乃至危害社会的情况和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学生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生群体,新生群体,在校生群体。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向上述高校男女大学生发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答卷,答卷有效率为94.5%。

2.专家访谈法 就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状况,心理障碍的预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咨询,访问心理学学者,体育界专家和体育教师等。

3.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

二 研究成果

将所有论文研究包含的主体部分进行分解,发现几乎每篇论文都包括

一些固定的探讨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通过资料分析可以得知,很多论文都会涉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方面的研究。经过整理,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发现,由于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据调查,学生中认为“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的占72%,“常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担心不安”的占60.3%。

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的冲突而心理失调。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卫生家丁瓒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3.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除了恋爱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外,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4.与求职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随着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

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替。不少应届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种种困惑和苦恼。

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出国留学、余暇生活、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惑或苦恼。

从已有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而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其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1)生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2)心理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一般而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大学生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这些矛盾使他们经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其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个

人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不幸的生活事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影响。

三 分析与思考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概括而言,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活动过度、注意分散、焦虑、抑郁、攻击、退缩等大量具体的心理问题,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建立诊断其心理问题的标准与评估工具。探讨个体自身与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并发展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业成绩、信心、情绪、智力、焦虑、抑郁等领域,主要揭示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表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和影响机制方面,研究者考察了家庭、同伴等对学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内向型心理及对攻击型、违规、适应不良等外向型心理问题的影响。

( 二)研究方法缺乏综合性、多样性

从研究方法实施来看,多是采取概率抽样对大学生个体进行选取,这样虽然可以获得较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但是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多是描述分析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上,或者比较肤浅,或者与

理论隔离;另一方面,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详细的个案分析,于是可能会存在探讨的变量有错位,或者不完整。因此,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对于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的可信度不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展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素质教育划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育部也要求各地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了高校改革的目标。这些文件和措施无疑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开展。高校也都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和完善。 在研究方法上,要把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克服单纯实证研究的弊端,增强理论建构的说服力。具体方法运用上,要突破横向研究的局限,采用纵向跟踪进行研究。在研究对象上,除把大学生按学校类型、专业、年级等不同标准分成特定群体进行专门和对比研究外,更应关注贫困生,学业成绩不良、遭受挫折等生活在内外压力下易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另外,关注个体,开展个案研究也很必要。在研究中,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调查分析和理论探索上,更应把研究深入下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影响机制、干预机制上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操作性训练方案,切实可行地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实践沉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水平会实现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25-26.

[2] 刘春燕. 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75-81.

[3] 刘 欣,徐海波. 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124-126. [4] 马建青.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57-59.

[5] 佘瑞琴,殷荣生. 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4-67.

[6] 汪朝晖.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求索,2004(2):171-172.

[7] 王建中.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8):29-31.

[8] 王 群.大学校园的“失落者”: 农村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1996(8):34-35.

[9] 吴奎豪.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1998(5):105-107.

[10] 姚建国. 医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2):159-161.

[11] 张爱莲,朱阿丽,李秀森.53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考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5):342-343.

[12]第 1 卷第 3 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1 No.3 2002年9月

[13]崔尹薇.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极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3):200.

[1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1.

[15]刘宇哗.不同项目中小程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5.

[16]何成银.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M].成都:成都教育出版社,1992.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研究背景、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等角度出发概括了这段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且归纳总结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展望。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研究在理论、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学术论文;综述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在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需要对这个问题不断的进行探索,使得人们对其现状的认识更加切合实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反思和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此次研究是以数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学术研究论文进行梳理。

一 研究概况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转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地加快,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伤害他人,自残轻生乃至危害社会的情况和案例屡见不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对象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大学生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生群体,新生群体,在校生群体。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向上述高校男女大学生发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答卷,答卷有效率为94.5%。

2.专家访谈法 就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状况,心理障碍的预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咨询,访问心理学学者,体育界专家和体育教师等。

3.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

二 研究成果

将所有论文研究包含的主体部分进行分解,发现几乎每篇论文都包括

一些固定的探讨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通过资料分析可以得知,很多论文都会涉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方面的研究。经过整理,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发现,由于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据调查,学生中认为“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的占72%,“常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担心不安”的占60.3%。

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的冲突而心理失调。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卫生家丁瓒先生曾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3.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除了恋爱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外,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4.与求职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随着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

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替。不少应届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种种困惑和苦恼。

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出国留学、余暇生活、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出现的困惑或苦恼。

从已有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而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其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1)生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2)心理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一般而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大学生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这些矛盾使他们经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其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个

人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不幸的生活事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影响。

三 分析与思考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概括而言,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活动过度、注意分散、焦虑、抑郁、攻击、退缩等大量具体的心理问题,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建立诊断其心理问题的标准与评估工具。探讨个体自身与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并发展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业成绩、信心、情绪、智力、焦虑、抑郁等领域,主要揭示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表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和影响机制方面,研究者考察了家庭、同伴等对学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内向型心理及对攻击型、违规、适应不良等外向型心理问题的影响。

( 二)研究方法缺乏综合性、多样性

从研究方法实施来看,多是采取概率抽样对大学生个体进行选取,这样虽然可以获得较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但是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多是描述分析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上,或者比较肤浅,或者与

理论隔离;另一方面,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详细的个案分析,于是可能会存在探讨的变量有错位,或者不完整。因此,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对于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的可信度不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展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素质教育划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育部也要求各地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了高校改革的目标。这些文件和措施无疑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开展。高校也都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和完善。 在研究方法上,要把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克服单纯实证研究的弊端,增强理论建构的说服力。具体方法运用上,要突破横向研究的局限,采用纵向跟踪进行研究。在研究对象上,除把大学生按学校类型、专业、年级等不同标准分成特定群体进行专门和对比研究外,更应关注贫困生,学业成绩不良、遭受挫折等生活在内外压力下易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另外,关注个体,开展个案研究也很必要。在研究中,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调查分析和理论探索上,更应把研究深入下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影响机制、干预机制上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操作性训练方案,切实可行地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实践沉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水平会实现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25-26.

[2] 刘春燕. 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75-81.

[3] 刘 欣,徐海波. 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124-126. [4] 马建青.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57-59.

[5] 佘瑞琴,殷荣生. 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4-67.

[6] 汪朝晖.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求索,2004(2):171-172.

[7] 王建中.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8):29-31.

[8] 王 群.大学校园的“失落者”: 农村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1996(8):34-35.

[9] 吴奎豪.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1998(5):105-107.

[10] 姚建国. 医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4(2):159-161.

[11] 张爱莲,朱阿丽,李秀森.53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考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5):342-343.

[12]第 1 卷第 3 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1 No.3 2002年9月

[13]崔尹薇.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极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3):200.

[1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1.

[15]刘宇哗.不同项目中小程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5.

[16]何成银.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M].成都:成都教育出版社,1992.


相关文章

  • 文献综述格式及技巧范文大全(2格式2技巧4范文)
  • 文献综述格式及技巧大全(2 格式 2 技 巧 4 范文)第一个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 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 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 ...查看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要求及范文
  • 江苏大学毕业论文或设计 "文献综述""研究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 ...查看


  • 文献综述,来自中国知网
  •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 范文)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 ...查看


  • 文献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 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查看


  • 文献综述概述和范文
  • 文献综述 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 ...查看


  • 文献综述范文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系年级专业: 姓 名:学 号: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题目名称: 究成果.本文着重梳理国内外学者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理论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系结构.模式.发展建议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指出目前该领域研究不足 ...查看


  • (全英文论文)我的安东尼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吉林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试题
  • 吉林大学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考试试题 一.辨析题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 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 ...查看


  • (全英文论文)全球化对中国教育和文化产生的作用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高校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之我见
  • 高校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之我见 --综述训练方法及其信息素养教育 李兵 摘要:针对高校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的方法,将此方法的实施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综述训练方法要具备连续性.同步性.实践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