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实中求是

从事实中求是

——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的实事求是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内,这就是事实。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从事实中求是本身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从事实中求是内含着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核心命题。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实践对于理论权威的基础上,把“实事求是”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时赋予了其许多新的内容。因此“实事求是”也就成为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十分具有特色的核心命题。

一、当作实践来理解的事实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列宁也主张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事物。他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列宁正是从这个涵义上来使用“事实”范畴的。

毛泽东有个著名的命题,即“实事求是”。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事实概念是邓小平在讲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真理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践在哲学中的权威,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实践特征,决定了它对于“事实”范畴的理解。邓小平在一篇讲话中曾引用了毛泽东那段关于“实事求是”的话。由此我们认为,邓小平对“实事求是”中“实事”的理解基本上与毛泽东所理解的差不多。但是,邓小平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邓小平还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恩格斯曾认为,在实践检验中,认识必须通过实践形成实践结果,实践结果必须以观念的形式进入头脑,才能使“我们关于事物及其特征的知觉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进行比较,然后判断认识的正确和错误。这就是说,实践检验与事实分不开。邓小平常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事实概念。邓小平把事实与实践明确地联系起来,强调事实的实践特征,并进一步强调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从事实中求得规律性的认识;邓小平把事实与实践检验机制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性。这两点是邓小平对事实观的贡献。

事实可分为两类,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它们分别对应着两类客观事物,客体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或价值)。客体与主体相对应,构成了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一极。尽管可以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客体来研究,但在一个确定的实践和认识结构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毕竟不是客体。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为我关系”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从自我需要出发对待客体的关系,因此在本质上是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是客观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为我关系”就是客观的价值关系。客体事实就是客体通过感官在主体意识中所形成的感性呈现,它主要与感官的形象性的综合相联系。价值事实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通过感官在主体意识中所形成感性呈现,它主要以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客体事实与价值事实不同,但二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十分注重价值事实。在《邓小平文选》中出现的“事实”概念,大量的是指价值事实。邓小平把事实与实践检验的机制联系起来,实践产生实践结果,实践结果与人的关系总是以价值事实的形式呈现于人。邓小平所提到的这方面的“事实”更是价值事实。

二、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认识作为意识活动又不能离开意识领域而与处于意识领域之外的客观事物直接打交道。客体事物本身不能直接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这就是事实。

认识是为了正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由此决定了事实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事实恰恰具有这两个特征。马克思主义把事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事实是客观事物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官所形成的直接呈现,实现着由“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列宁语)。于是通过事实这种形式,客观事物转化为意识的直接呈现。这就是事实所具有的直接性。同时,事实作为感性呈现是感觉的直接综合,而“感觉能够给予客观实在”,也就决定了作为感觉之综合的事实与其对应的客观事物是同一的,即事实作为感性呈现其内容与被呈现的客观事物是相符合的。事实虽然可以捏造,“捏造的事实”所表示的只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实”,就事实的本性而言,事实在根本上是不能捏造的。因此,“只要是事实就是可靠的”,这就是事实所具有的可靠性。离开了事实,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

事实是认识的出发点,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关于事实的论述,大都是围绕着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展开的。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作为感性呈现的事实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既然是客观的,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只能如实地予以承认,不能随便地给予否定。在邓小平那里,尊重事实尤其体现在“拿事实来说话”的命题上。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拿事实来说话”、“拿事实来回答”的字句。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事实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就与实践标准的检验联系在一起,事实标准与实践标准往往是相通的。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说服人,教育人。在邓小平那里,“拿事实来说话”正表现了对“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真理的坚定信仰。

尊重事实,就能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并不是与人无关的纯客观存在,而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呈现,也就

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再三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还说:“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列,认为只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

三、从事实中求是

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

认知活动以客体为反映对象。通常所说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指的是认知活动。在认知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这就是说,认知活动虽然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但主体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主体因素对于认知内容的干扰,以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认知内容不以主体的状况为转移,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客体的正确认知应该是而且必然是一致的。正确的认知结果具有一元性。评价活动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在评价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这就是说,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于主体所显示出来的功能,既同客观事物的属性有关,也同主体的需要有关。主体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客体的,相对于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客体的评价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评价结果具有多元性。

要从事实中求是,首先必须把握事实。就社会而言,社会调查研究是把握事实的最好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简称社会调查。毛泽东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社会调查。他把能不能“调查研究”,看成是工作能不能深入的关键。

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在社会调查中,邓小平特别注重典型调查。他说要“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经验是群众创造的,典型存在于群众之中。“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所以,邓小平非常强调领导者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在实践中发现典型,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的东西,然后,“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我们的对外开放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也包括海南岛的经济特区建设。邓小平关于社会调查的思想是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认真整理和充分发扬。

要做到从事实中求是,还需要对事实进行理论的分析。邓小平在讲到从事实中求是时,讲到“要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即把握事实;而要真正把握事实还需要“讲道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事实进行理论的分析。只有这样,认识才可以从事实出发,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结论。

从事实中求是必然要涉及到评价活动中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中许多争论就是如此。对此,邓小平提出了不争论的主张,认为要让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说话就是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即“主要是看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标准来评价事实。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评价,也就是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进行评价。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重大社会问题的评价不能满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多元性,而必须坚持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进行评价。评价具有多元性,但是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进行评价则是一元的。这是邓小平认识论思想对社会评价理论的一个贡献。

从事实中求是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并且内含着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作为基础,把认识作为实践的内在环节。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以满足实践需要为根本目的的认识活动,必须不断地研究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在认识内容上不断地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品格是与其特有的实践品格联系在一起的。从事实中求是也就是从实践中求是,因此从事实中求是逻辑地包含着创新,其要旨也是创新。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新问题。既然在实践中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就必须拿出新的措施,制定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实中求是就是创新,创新才能从事实中求是。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超越和发展。邓小平之所以能做出如此重大的理论创新,显然是与他在从事实中求是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思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从事实中求是

——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的实事求是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内,这就是事实。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从事实中求是本身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从事实中求是内含着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而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核心命题。邓小平在重新恢复实践对于理论权威的基础上,把“实事求是”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时赋予了其许多新的内容。因此“实事求是”也就成为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十分具有特色的核心命题。

一、当作实践来理解的事实

“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对事物、现实、感性”,必须把它们“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列宁也主张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事物。他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满的„定义‟中去。”列宁正是从这个涵义上来使用“事实”范畴的。

毛泽东有个著名的命题,即“实事求是”。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事实概念是邓小平在讲话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真理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践在哲学中的权威,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实践特征,决定了它对于“事实”范畴的理解。邓小平在一篇讲话中曾引用了毛泽东那段关于“实事求是”的话。由此我们认为,邓小平对“实事求是”中“实事”的理解基本上与毛泽东所理解的差不多。但是,邓小平更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在这里,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邓小平还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恩格斯曾认为,在实践检验中,认识必须通过实践形成实践结果,实践结果必须以观念的形式进入头脑,才能使“我们关于事物及其特征的知觉同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进行比较,然后判断认识的正确和错误。这就是说,实践检验与事实分不开。邓小平常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事实概念。邓小平把事实与实践明确地联系起来,强调事实的实践特征,并进一步强调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从事实中求得规律性的认识;邓小平把事实与实践检验机制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检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性。这两点是邓小平对事实观的贡献。

事实可分为两类,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它们分别对应着两类客观事物,客体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或价值)。客体与主体相对应,构成了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一极。尽管可以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客体来研究,但在一个确定的实践和认识结构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毕竟不是客体。马克思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为我关系”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从自我需要出发对待客体的关系,因此在本质上是价值关系。价值关系是客观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为我关系”就是客观的价值关系。客体事实就是客体通过感官在主体意识中所形成的感性呈现,它主要与感官的形象性的综合相联系。价值事实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通过感官在主体意识中所形成感性呈现,它主要以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客体事实与价值事实不同,但二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十分注重价值事实。在《邓小平文选》中出现的“事实”概念,大量的是指价值事实。邓小平把事实与实践检验的机制联系起来,实践产生实践结果,实践结果与人的关系总是以价值事实的形式呈现于人。邓小平所提到的这方面的“事实”更是价值事实。

二、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识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但认识作为意识活动又不能离开意识领域而与处于意识领域之外的客观事物直接打交道。客体事物本身不能直接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这就是事实。

认识是为了正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由此决定了事实作为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事实恰恰具有这两个特征。马克思主义把事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事实是客观事物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官所形成的直接呈现,实现着由“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列宁语)。于是通过事实这种形式,客观事物转化为意识的直接呈现。这就是事实所具有的直接性。同时,事实作为感性呈现是感觉的直接综合,而“感觉能够给予客观实在”,也就决定了作为感觉之综合的事实与其对应的客观事物是同一的,即事实作为感性呈现其内容与被呈现的客观事物是相符合的。事实虽然可以捏造,“捏造的事实”所表示的只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实”,就事实的本性而言,事实在根本上是不能捏造的。因此,“只要是事实就是可靠的”,这就是事实所具有的可靠性。离开了事实,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

事实是认识的出发点,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关于事实的论述,大都是围绕着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展开的。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作为感性呈现的事实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既然是客观的,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只能如实地予以承认,不能随便地给予否定。在邓小平那里,尊重事实尤其体现在“拿事实来说话”的命题上。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拿事实来说话”、“拿事实来回答”的字句。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事实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就与实践标准的检验联系在一起,事实标准与实践标准往往是相通的。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说服人,教育人。在邓小平那里,“拿事实来说话”正表现了对“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真理的坚定信仰。

尊重事实,就能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并不是与人无关的纯客观存在,而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呈现,也就

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再三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还说:“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列,认为只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

三、从事实中求是

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

认知活动以客体为反映对象。通常所说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指的是认知活动。在认知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这就是说,认知活动虽然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但主体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主体因素对于认知内容的干扰,以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认知内容不以主体的状况为转移,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客体的正确认知应该是而且必然是一致的。正确的认知结果具有一元性。评价活动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在评价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这就是说,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于主体所显示出来的功能,既同客观事物的属性有关,也同主体的需要有关。主体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客体的,相对于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客体的评价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评价结果具有多元性。

要从事实中求是,首先必须把握事实。就社会而言,社会调查研究是把握事实的最好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简称社会调查。毛泽东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作调查”,“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社会调查。他把能不能“调查研究”,看成是工作能不能深入的关键。

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在社会调查中,邓小平特别注重典型调查。他说要“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经验是群众创造的,典型存在于群众之中。“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所以,邓小平非常强调领导者要深入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在实践中发现典型,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的东西,然后,“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我们的对外开放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也包括海南岛的经济特区建设。邓小平关于社会调查的思想是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认真整理和充分发扬。

要做到从事实中求是,还需要对事实进行理论的分析。邓小平在讲到从事实中求是时,讲到“要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即把握事实;而要真正把握事实还需要“讲道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事实进行理论的分析。只有这样,认识才可以从事实出发,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结论。

从事实中求是必然要涉及到评价活动中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中许多争论就是如此。对此,邓小平提出了不争论的主张,认为要让事实来说话。让事实来说话就是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即“主要是看是否有利

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标准来评价事实。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评价,也就是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进行评价。这就告诉我们,对于重大社会问题的评价不能满足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多元性,而必须坚持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进行评价。评价具有多元性,但是从社会历史主体出发进行评价则是一元的。这是邓小平认识论思想对社会评价理论的一个贡献。

从事实中求是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并且内含着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作为基础,把认识作为实践的内在环节。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以满足实践需要为根本目的的认识活动,必须不断地研究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在认识内容上不断地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品格是与其特有的实践品格联系在一起的。从事实中求是也就是从实践中求是,因此从事实中求是逻辑地包含着创新,其要旨也是创新。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新问题。既然在实践中新情况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就必须拿出新的措施,制定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实中求是就是创新,创新才能从事实中求是。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超越和发展。邓小平之所以能做出如此重大的理论创新,显然是与他在从事实中求是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思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文章

  • 初中英语议论文
  •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 议论文写作技巧和范文 摘要: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尝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论据的基本要求 ...查看


  • 素质教育交流学习心得:放飞希望拥抱明天
  • 素质教育交流学习心得:放飞希望 拥抱明天 素质教育交流学习心得:放飞希望 拥抱明天 在全面推广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xx市"决战xx,跨越发展"规划的今天,xx市教育局与时俱进,安排了这次交流活动,意在互通有无.相互借鉴 ...查看


  • 曾国藩论读书
  • "实事求是"这一语词,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据考证,最早出自班固所撰写的<汉书>.在<汉书>中,班固为河间献王即汉代刘德立传,称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清代乾嘉年间汉学鼎盛,薄宋 ...查看


  • 初一新生欢迎词
  • 初一新生欢迎词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丽宜人的季节里,我们实验中学迎来了新同学.你们将带着青春活力,带着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带着对初中生活的无限憧憬迈进我们美丽的校园.你们将是我们学校在新学年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相逢是首歌,相聚是快乐. ...查看


  • 2018届高三学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 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年好! 今天,我怀着十分荣幸的心情在这里发言.首先,我代表高二.高三的全体同学,向刚迈入实验中学校园的学弟学妹们表示热列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阅历了中考的磨难之后义无返顾地抉择了实中.实中, ...查看


  • 高二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与反思
  • 让梦想与中国齐飞 巍巍华夏缔结泱泱中国,滚滚长江孕育浩浩文明!文明的五千年,便是精彩的五千年:五千年的中国,便是梦想开始与腾飞的中国!敦煌飞天的壁画,嫦娥奔月的传说,岂不都是先民梦想开始的企盼:飞机翱翔于蓝天,神七遨游在太空,岂不都是今人圆 ...查看


  • 校长竞选演讲稿
  • 校长竞选演讲稿/r/n 育人为本,求真务实,着眼发展,立足长远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须有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辛劳,承受更多的压力.挫折和责任.承蒙领导的 ...查看


  • 不同采收期连翘.金钟花果实中连翘酯苷和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 2008年8月第15卷第8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47・ 不同采收期连翘.金钟花果实中连翘酯苷和 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曲欢欢1,李白雪2,燕菲3,孙文基1 (1.西北大学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l0069: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 ...查看


  • 一年级数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 一年级数学谜语大全及答案 1.两牛打架 (数学名词)--对顶角 2.三十分(数学名词)--三角 3.再见吧,妈妈(数学名词) ---分母 4.大同小异(数学名词)--近似值 5.1.2.3.4.5(成语)--屈指可数 6.1000×1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