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2012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中考测试的指导思想,遵循《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的要求,尊重临沂市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为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提供重要依据。 遵循“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指导思想,参照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合理意见,在保持以往命题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改革,以此促进并引领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四大题,22个小题,阅读量4400字左右,书写量2000字(含作文)左右。试卷结构及题型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四大部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主要考查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以整份试卷书写的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积累运用22分,主要考查考生认读及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情况;阅读理解44分,兼顾多种文体,阅读文段除文言文选自课内,其余均选自课外,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悟、表达能力和价值取向,以简答题为基本题型;写作表达50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试题难度比例(易:中:难)为6:3:1,难易程度适中。

语文试卷双项细目表

(二)主要特点

本套试题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省、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业水平考试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了卷面书写

为使学生养成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习惯,在第一题里单独设了4分的卷面分,以给学生明确的导向。

2.注重积累,强化运用

试题的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书写、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古诗文的默写等,考查的覆盖面宽,形式多样。值得关注的是,试题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分值6分;考查方式为根据具体语境默写,明显降低了难度。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精华的积累和热爱,同时又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与往年试卷相比,今年增加了语言运用部分,包括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转述及仿写句子四种题型共8分。这一变化,既考虑了与高考衔接的要求,也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点。

3.注重能力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试题基本上兼顾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种功能,既注重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涵盖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知识的覆盖面在80%左右;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题量适中,给学生足够的

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

我市历年来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命题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文本的能力,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年试题中阅读考查分为四个部分: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科技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四个板块各有不同的考查侧重点,诗歌阅读考查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诗歌的描写对象及描绘的意境。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准确而流畅地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对作者的价值取向作出评价。现代文阅读,则综合考查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等。阅读的考点设置为词句理解、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在科技类说明文和散文的考查中又各有侧重。科技类说明文从略读、浏览的方式入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散文则从精读的角度考查学生理解、体验和初步鉴赏评价能力。

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题型相对稳定,延续以往的试题结构,以主观题为主,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比往年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仍较少,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试卷结构合理,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今年在试卷结构上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将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这种结构形式借鉴了高考试卷的结构形式,既便于学生答卷,也便于教师订卷和阅卷,减少了教师工作中的失误。

4.强调语感,着眼语言品味,重点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今年的试题仍然强调阅读的语感,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分析。语言运用中的4、5、7、8题,分别从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语意转述、仿写句子几个方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文言文阅读的第13题中对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中“志”的理解;说明文中的第16题,对“‘很可能’一词能否删去”的揣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行品读。这些,都突显了语文学科性质,需要学生借助平日练习的语感,才能很好地解读。

5.注重阅读欣赏,鼓励思考探究,彰现个性解读

古诗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诗歌阅读的第9题,通过语句的品析考查了学生对描写对象的辨析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个性解读。文言文阅读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等有初步了解,比较符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强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语境理解赏析,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人文精神。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不少试题需要学生紧密联系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认识来理解,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天外飞来准晶体》16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说明文语言运用的特点,19题关于复杂感情的把握,20题对父亲特点的归纳,21题对文章题目好处的赏析等,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符合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

6. 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注重试题的文化含量

本套试题注意选择思想性和人文性强、文字优美、语言规范的阅读材料,正确引导考生,让考生在答题的思考过程中,受到强烈的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文言文和散文阅读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另外,课内古诗文名句默写,包括题干用语,均体现出浓浓的文化味,整套试题文化气息浓郁,有意识地让考生在阅读和答卷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渐染和熏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外现代文考试遵循“材料在

课外,答案在课内”原则,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化底蕴和创造潜能,考查的是学生阅读迁移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记忆能力。筛选信息、品味语言、自主赏析这些答题技巧无不得益于平时的规范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散文《流泪的蓑衣》,通过蓑衣的温情回忆,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带给父亲的生活变化,体味了父亲一生的辛苦与幸福,无奈与坚忍。对故乡的留恋,对孩子的体谅,父亲的感情纠结让读者为之动容。余君才的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觉,引发学生对阅读、写作乃至人生的思索,使学生在品味爱与感动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7.写作紧贴生活实际,强调真情实感,杜绝无病呻吟

今年学业水平考试作文是话题作文“倾听”,命题者之所以选取这一话题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每个学生从小就接受父母的教诲: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领导的话„„但显然倾听的程度有很大不同,且倾听的范围应该更广,意义更深远。为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倾听的重要作用,命题者搭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倾吐心声的平台,也希望学生谦虚做人做事,做善于倾听之人,这是命题的初衷。

作文基本上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仍然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杜绝无病呻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给学生比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激发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

二、成绩分析及答题情况 (一)成绩分析

2.分数段成绩分析

3.成绩分布图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卷面书写1题(4分) 由于本次考试语文采用答题纸形式,各县区教研室组织了答题纸训练,所以今年大部分考生的卷面都比

往年整洁,书写也

工整,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增强,得分比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考生做到了卷面整洁,近四成考生做到了书写规范、工整;六成以上考生在书写的工整、规范度上有待提高。

第二大题:积累运用2—8题(22分)

第2题字音考查,大多数选对D,正答率较高,偶有选B、C的。尤以C选者居多,考生对“蓬蒿”之“蒿(hāo)”读音把握不准。

第3题字形考查,错选为其他三项者皆有,考生对选项 “莫衷一事”、“通霄达旦”、

“安详”中“事”、“霄”、“详”判断不准。 第4题成语运用考查,出错率较高。有相当部分考生不能正确理解“相得益彰”的意义、用法,更有相当部分考生对“乐此不疲”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

第5题病句考查,B项中“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读题时稍加注意就可发现,难度不大,得分率很高。

第6题文学常识及古诗词考查,变为直接补写形式,较以往的主题性或语境式默写难度降低,得分率较高。但仍有相当部分考生因书写有误导致失分,如“韩愈”的“愈”字,“清风半夜鸣蝉”中出现“轻风”、“半月”,“汗青”中出现“汉”字。这说明了学生平时只是单纯背诵,而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建议背诵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平时应多加强听写,尤其是对诗词中易错字的强调。

第7题语言运用考查,虽然是考试中新增的题型,但由于难度不大,考生基本都能得分,但也部分存在“称谓不合适、表达不简洁”的缺点。

第8题仿写句子考查,近八成考生不同程度的失分,问题在于补写的“喻体”与“人生就如何”的结果不相搭配,其次,部分考生受例句影响,喻体只局限于身体部位,思路打不开。

第三大题:阅读理解9—21题(44分)

(一)诗歌阅读9题(4分)

对诗歌进行理解并初步鉴赏是2012年临沂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在考查诗歌名句默写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本次考试该部分考查的是王维的《鸟鸣涧》,题目设置是一题两问,4分。问题是: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应该说本题难度不大,有80%左右的学生能够得4分,10%左右的学生能够得3分,5%左右的学生得2分,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不得分。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答出诗歌中的花、山、月、鸟四种景物。失分点主要集中在第二问,学生将心境和意境混淆,很多学生将心境(心情)误解成意境。如答成:悠闲、寂寞等,导致失分。

(二)文言文阅读10-13题(10分)

2012年的文言文阅读一改往年的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模式,只考查了课内文言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阅读情况,因此难度降低了。大部分学生记诵牢固,能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特别对文言语句基本意义的理解较到位,但部分学生的文言基础仍有待于加强,特别是个别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10题考查文言实词“好”“或” 的掌握情况。“好”的解释,基本没有同学出错。“或”理解正确的有一半多一点。不少考生把“或”解释为“因此”、“用”、“经常”、“于是”等。

第11题重点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要求选出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里的“以”是介词,意思是用。只有C项中的“以”是介词,可以理解为“用”。这一题答对率只有30%左右。反映出考生对文言虚词掌握的比较差,这也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第12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两个句子翻译情况普遍较差,尤其是对“会意”“欣然”“萧然”三个词的解释,理解不到位。个别考生存在词不达意,语言零乱,不通顺的情况,影响本题得分。这一题平均分在3分左右。

第13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问题是: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要求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大多数学生没有失分,有个别学生没用原文回答,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心,没有回答“志”的内容,而是答成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或“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或“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三)说明文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14—17题(13分)

第14题: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的特征?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此题答得较为理想。但是个别学生不能归纳出“结构特殊”这一点,只答了“固定熔点”、“导热差”、“易碎裂”。能得4分的占60%以上。

第15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这一题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段落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有些同学答成了举例子、列数字等。第二,用语不准确,把作比较写成是对比,还有个别考生把“作”写成了“做”,反映出基础不牢的问题。第三,对于作用的分析,大多数考生能答出“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但是作用之二答案不一,有答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也有答使文章通俗易懂的。本题失分较多。

第16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 能否删去?为什么?此题答得还不错,格式正确,文体特点明显。个别学生问题出在对 “很可能” 一词的作用分析欠准确。

第17题选择题,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此题应选“C”,该选项在第三段开头表述的很清楚: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学生对文意理解不准,判断出现失误。当然此题相对简单,做错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的粗心。

总体来看今年的说明文阅读难度适中,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得分普遍较高,平均得分在9分左右。

(四)散文阅读《流泪的蓑衣》18—21题(17分)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散文阅读选取的是余君才的散文《流泪的

蓑衣》,这是一篇非常适合考查初三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文章,它难度适中,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品味语言的能力。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增强,得分比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本题共17分,学生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

第18题: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大部分同学能回答出与父亲相依为命,为父亲遮风挡雨这一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蓑衣在古代的辉煌这一方面概括不足,因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生在本题失掉1分。

第19题:分析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的情感。(4分)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完整地给出答案,其余考生也能回答出“情绪低落”的内容。如:失落、伤心、沮丧,只是对喜悦、自豪方面的情感体会不准确。

第20小题 :本小题分两问。

第一问: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大部分考生把着重点放在了父亲爱劳动、朴实、善良上面,回答不够全面。 第二问:父亲是否无情地遗忘了蓑衣?

绝大部分考生能准确回答,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第21题 :分析文章标题的好处。(4分)

考题要求从构思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大部分考生从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设置悬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率高,因而得分情况良好。

总之在本次散文阅读能力考查中,大部分考生能有“思路”、有“原则”地规范答题,很多考生卷面非常整洁,书写特别工整,答题十分规范,综合素质很高。当然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部分考生语言概括能力不足,回答问题不够条理,这也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以后的散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四大题:写作表达22题(50分)

本次写作表达是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总体看来,此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多数学生有话可说,从文章选材来看内容丰富,多从师生情、亲情、倾听自然的乐章、历史的回音等角度表情达意。

(一)主要优点

1. 选材丰富

考生们大都选取了自己身边的材料,内容比较充实,做到了“我手写我口”,从而使文章感情比较真挚。学生习作以倾听师长教诲,表达师生情;倾听自然乐章,与自然和谐相处;倾听历史回音,体现人文情怀为主。具有真情实感,大多从身边的人、事写起,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样既能让人感到其真情流露,又不落俗套,以小见大的写法,也体现了比较高的写作技法。许多同学在写倾听历史回音的时候,能够选取几位名人,通过对其名言警句的综合提炼出伟大的精神内涵,立意新颖,彰显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2. 形式多样

本次作文以散文、记叙文为主,考生们注重了作文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融合,题记式、后注式、书信体、日记体、镜头式、寓言式、片断式等形式,也偶有涌现,但散文和记叙文占大多数。

3. 拟题巧妙

学生作文中,题目拟定多种多样,拟人、比喻、引用等形式多有出现。如:《虫声新透绿窗纱》、《听易安》、《且听风吟》、《用鞭子抽打孩子的父母》、《聆听你的哭泣》《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等。

4. 语言多变

近几年从考场作文来看,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较快,文章语言多样,风格各异,或平实质朴,或生动形象,或真挚感人。有的学生立意极具诗意,多引用诗词歌赋,文学性较强,体现了一

定的文学素养。另外,多数学生能以细腻的描写抒情征服阅卷老师,体现了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写作中的问题

“倾听”是一个有内涵的精美话题,寓意丰赡,容易写出高水平的佳作。就字面上看,“倾听”意义是“听声音”,但是往字内深意看,“倾听”可以有丰富的意义:接受、感知、享受、理解等等,都可以视为“倾听”。 但阅卷过程中发现作文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1. 认识肤浅,内容空洞

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文章内容空泛,不是就所给话题某一方面来写,而是囿于所给的提示材料,进行了简单的罗列,没有中心,没有主题,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许多学生受困于命题者所提示的材料,“倾听师长的教诲”“倾听自然的乐章”“倾听历史的回音”三部分各自敷衍,遂成全文,以致泛泛而叙,中心不明。

2. 片面追求语言华丽,铺排事例

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作文仅是一些华丽语言的堆砌,给人感觉假、大、空,把历史名人名言佳句不加选择地罗列,哗众取宠,其结果只能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此种文风颇为严重,现在,不少学生急功近利,一味追随应试作文的潮流:高考中有“故事新编”的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全国各地写屈原、文天祥、王昭君之类的故事开始满天飞;看到散文化的议论文容易得高分,学生又一窝蜂地将作文散文化,满篇皆是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处处都是矫揉造作的“抒情”„„

3. 投机取巧,穿靴戴帽

考场作文中仍有仿作、抄袭现象。这类作文,往往套用刊物上某篇小小说、随笔、寓言的情节和人物,模仿这些故事的结构。少数考生还能作些加工改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更多的则是全盘照搬。

作文死板硬套式的模仿现象是十分普遍而严重的,不少初中生在作文中仿照他人文章,不加选择地机械套用;不是能动地学习、借鉴优秀作品中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独特手法,而是生搬硬套,甚至整篇依样画葫芦。“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套得妙不妙”这句话被学生视为应付作文的绝招。这种机械模仿作文的现象是十分有害的。建议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踏踏实实地训练学生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的技法,临考时背诵几篇范文准备考场上对号入座的投机取巧之风不能助长。

4. 缺乏新意,缺乏真情,缺乏个性,千人一面 在阅卷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考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很少出现真正打动人的作文。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实在太少了,很多作文都没有体现出考生的思考,读起来“不痛不痒”。好作文并不一定要语句多优美,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作文反而更能感动阅卷老师, 建议今后的考生,要用心关注生活,学会把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文章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占有优势。

5. 文体不明,搞大杂烩

不少考生“文体观念”相当模糊。比如有些考生错将文体混杂当作夹叙夹议,作文一半是议论,一半是叙述;还有考生叙述与议论相割裂,议论部分不是从叙述中引申出来,而是另起炉灶,造成两种表达的分离;甚至出现了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平均使用笔力的现象,有的文章“四不像”“五不像”,不知道作者究竟“自选”了哪种文体。

(三)写作建议

1. 准确审清题意

尽管“倾听”这一话题不具备审题的难度,再加上还有一大段提示语,但是我们的考生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倾听”与“倾诉”还是有区别的,不少考生把“倾听”写成“倾诉”;二是“倾听”是双方的,不应当只注意到上对下,平辈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可以“倾听”;三是一定要在作文中出现“听”的内容。不管在接受“听”时的形式如何。如果偏离了以上三点内容,将

会直接导致考生在审题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

2. 突出情感体验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倾听”是从人的听觉上去表现的,但是真正出彩的文章并不是从听觉上去表现的,倒是那些真正体现考生情感的文章成了考场上的一大亮点,如《倾听心中不灭的梦想》《把耳朵叫醒》《嘀嗒,嘀嗒》《倾听历史的清音》,考生把自己“听”到的跟自己的思维、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场作文人文性的特点。作文本来就贵在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3. 选准倾听对象

“倾听”作为一个动词,它必须要带一个名词,不管这个名词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不少考生对“倾听”对象的选取,不假思索,随手拈来,把一些根本没有品位的“倾听”对象搬到作文中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相反,倒是那些无形的对象,有意识的对象 作为“倾听”的对象,更为精彩。

4. 拟出一个好题

作为一个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是在是能为作文增色不少,比如《嘀嗒,嘀嗒》《且听风吟》《那一句》《把耳朵叫醒》等,就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题目,怎能不为之称道呢?

5. 立意形式新颖

要想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考生应尽可能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不仅在文章立意、构思上独出心裁,做到立意高远,更重要的是在作文形式上新颖别致,避免了平铺直叙。“倾听”的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心灵的感悟;作文形式的创新成为考场作文脱颖而出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改进建议

1. 认真研究、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当年的《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的“法规”,学业考试命题是遵纲守本的,必须明晰、准确地把握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布局已基本形成,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都是精心设计的。一份试卷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要点、学习方法以及测量评价等诸多领域,犹如一座“微缩景园”,值得老师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 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平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使自己在考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无法提取应用;只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才能更好地进行能力训练。

3. 强化基础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反观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明显的降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得分普遍较高。针对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如字音辨认、别字辨析、成语运用,病句辨

析、名句默写、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等,要学会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对语言运用要在平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和训练。

4. 综合性学习要关注社会热点和地方文化,丰富生活信息

今年我市首次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纳入考查内容,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在生活中学语文,将语文运用于生活的有效方式。综合性学习的复习中要关注典型题例,明确解题思路必须增强三种能力:(1)概括能力:如对多则材料,需要逐段概括其内容;(2)比较能力:需要对材料的相同相异之处进行比较,获取其相同点、不同点。如果是图表,需要对表格的横向、纵向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关键信息来。(3)表达能力:整合获得的信息元素,组合关键词作答。

5. 精选教材现代文文本,提炼知识要点,致力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现代文的复习总是意味着铺天盖地的练习,永无休止的的讲评,多数学生认为课文“学了不考”,从而导致复习的盲目性。事实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建议里谈到: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因此,在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中,完全可以摒弃长篇大论的知识点讲解,在教材中精选文本,提炼出与中考考点接轨的知识,借助课文的熟悉度,快速的形成能力的迁移,提高复习的效率,也会增强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加强方法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6. 写作要重视方法指导,做好序列化训练

写作表达是语文的重头戏,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应重点放在方法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细化,文体规范,提倡创新意识。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杜绝假、大、空。平时的写作训练应呈序列化,如:像样的框架,规范的开头,明显的标示,清晰的思路,富于表现力的语句等,切忌盲目功利、临阵背范文、抄袭套作等试图走写作教学捷径的错误做法。

7. 加强规范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要正确解答这些题目也有相应的答题思路,也有一定答题规范要求。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在答题过程中完整答题,才能不失分。语文能力的提高,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探求、捕捉、发现、提炼、形成,并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去解答其他题目,及时总结,不断提高,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2012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临沂市2012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的命题,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关于中考测试的指导思想,遵循《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级学生的要求,尊重临沂市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为综合评价学生学业水平和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提供重要依据。 遵循“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学生”的指导思想,参照省《中考语文试卷评价报告》合理意见,在保持以往命题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改革,以此促进并引领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012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四大题,22个小题,阅读量4400字左右,书写量2000字(含作文)左右。试卷结构及题型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分卷面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四大部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主要考查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以整份试卷书写的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情况作为评价标准;积累运用22分,主要考查考生认读及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情况;阅读理解44分,兼顾多种文体,阅读文段除文言文选自课内,其余均选自课外,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感悟、表达能力和价值取向,以简答题为基本题型;写作表达50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试题难度比例(易:中:难)为6:3:1,难易程度适中。

语文试卷双项细目表

(二)主要特点

本套试题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也体现了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省、市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业水平考试意见的精神和要求。综观今年的语文试卷,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重视了卷面书写

为使学生养成规范、工整、美观的书写习惯,在第一题里单独设了4分的卷面分,以给学生明确的导向。

2.注重积累,强化运用

试题的积累部分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包括识记常用字的读音、识记常用汉字(词语)的书写、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古诗文的默写等,考查的覆盖面宽,形式多样。值得关注的是,试题加大了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考查力度,分值6分;考查方式为根据具体语境默写,明显降低了难度。考查的范围都在课程标准规定之内,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精华的积累和热爱,同时又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与往年试卷相比,今年增加了语言运用部分,包括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转述及仿写句子四种题型共8分。这一变化,既考虑了与高考衔接的要求,也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点。

3.注重能力考查,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卷结构合理

试题基本上兼顾了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两种功能,既注重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能力,涵盖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知识的覆盖面在80%左右;同时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题量适中,给学生足够的

思考时间,便于学生发挥创造性能力。

我市历年来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命题始终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文本的能力,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今年试题中阅读考查分为四个部分: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科技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四个板块各有不同的考查侧重点,诗歌阅读考查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诗歌的描写对象及描绘的意境。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字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准确而流畅地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并对作者的价值取向作出评价。现代文阅读,则综合考查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等。阅读的考点设置为词句理解、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在科技类说明文和散文的考查中又各有侧重。科技类说明文从略读、浏览的方式入手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散文则从精读的角度考查学生理解、体验和初步鉴赏评价能力。

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题型相对稳定,延续以往的试题结构,以主观题为主,单纯的客观选择题比往年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仍较少,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积累和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试卷结构合理,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今年在试卷结构上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将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这种结构形式借鉴了高考试卷的结构形式,既便于学生答卷,也便于教师订卷和阅卷,减少了教师工作中的失误。

4.强调语感,着眼语言品味,重点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今年的试题仍然强调阅读的语感,重视考查学生对语言的品味和分析。语言运用中的4、5、7、8题,分别从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语意转述、仿写句子几个方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文言文阅读的第13题中对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中“志”的理解;说明文中的第16题,对“‘很可能’一词能否删去”的揣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进行品读。这些,都突显了语文学科性质,需要学生借助平日练习的语感,才能很好地解读。

5.注重阅读欣赏,鼓励思考探究,彰现个性解读

古诗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诗歌阅读的第9题,通过语句的品析考查了学生对描写对象的辨析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个性解读。文言文阅读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等有初步了解,比较符合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实际。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题立足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强调对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语境理解赏析,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人文精神。命题注重文本的理解,从词句理解、内容概括到文章分析,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的理解和感悟。不少试题需要学生紧密联系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和认识来理解,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天外飞来准晶体》16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说明文语言运用的特点,19题关于复杂感情的把握,20题对父亲特点的归纳,21题对文章题目好处的赏析等,都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符合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

6. 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注重试题的文化含量

本套试题注意选择思想性和人文性强、文字优美、语言规范的阅读材料,正确引导考生,让考生在答题的思考过程中,受到强烈的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文言文和散文阅读选文典范,文质兼美,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另外,课内古诗文名句默写,包括题干用语,均体现出浓浓的文化味,整套试题文化气息浓郁,有意识地让考生在阅读和答卷过程中受到文化的渐染和熏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外现代文考试遵循“材料在

课外,答案在课内”原则,目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相应的文化底蕴和创造潜能,考查的是学生阅读迁移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记忆能力。筛选信息、品味语言、自主赏析这些答题技巧无不得益于平时的规范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散文《流泪的蓑衣》,通过蓑衣的温情回忆,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带给父亲的生活变化,体味了父亲一生的辛苦与幸福,无奈与坚忍。对故乡的留恋,对孩子的体谅,父亲的感情纠结让读者为之动容。余君才的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觉,引发学生对阅读、写作乃至人生的思索,使学生在品味爱与感动中获得深刻的启迪。

7.写作紧贴生活实际,强调真情实感,杜绝无病呻吟

今年学业水平考试作文是话题作文“倾听”,命题者之所以选取这一话题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每个学生从小就接受父母的教诲:听老师的话,听家长的话,听领导的话„„但显然倾听的程度有很大不同,且倾听的范围应该更广,意义更深远。为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倾听的重要作用,命题者搭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倾吐心声的平台,也希望学生谦虚做人做事,做善于倾听之人,这是命题的初衷。

作文基本上没有设置审题障碍,仍然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杜绝无病呻吟,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 给学生比较宽松的选择余地,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个性,激发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和感悟生活。

二、成绩分析及答题情况 (一)成绩分析

2.分数段成绩分析

3.成绩分布图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卷面书写1题(4分) 由于本次考试语文采用答题纸形式,各县区教研室组织了答题纸训练,所以今年大部分考生的卷面都比

往年整洁,书写也

工整,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增强,得分比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多数考生做到了卷面整洁,近四成考生做到了书写规范、工整;六成以上考生在书写的工整、规范度上有待提高。

第二大题:积累运用2—8题(22分)

第2题字音考查,大多数选对D,正答率较高,偶有选B、C的。尤以C选者居多,考生对“蓬蒿”之“蒿(hāo)”读音把握不准。

第3题字形考查,错选为其他三项者皆有,考生对选项 “莫衷一事”、“通霄达旦”、

“安详”中“事”、“霄”、“详”判断不准。 第4题成语运用考查,出错率较高。有相当部分考生不能正确理解“相得益彰”的意义、用法,更有相当部分考生对“乐此不疲”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

第5题病句考查,B项中“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读题时稍加注意就可发现,难度不大,得分率很高。

第6题文学常识及古诗词考查,变为直接补写形式,较以往的主题性或语境式默写难度降低,得分率较高。但仍有相当部分考生因书写有误导致失分,如“韩愈”的“愈”字,“清风半夜鸣蝉”中出现“轻风”、“半月”,“汗青”中出现“汉”字。这说明了学生平时只是单纯背诵,而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建议背诵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平时应多加强听写,尤其是对诗词中易错字的强调。

第7题语言运用考查,虽然是考试中新增的题型,但由于难度不大,考生基本都能得分,但也部分存在“称谓不合适、表达不简洁”的缺点。

第8题仿写句子考查,近八成考生不同程度的失分,问题在于补写的“喻体”与“人生就如何”的结果不相搭配,其次,部分考生受例句影响,喻体只局限于身体部位,思路打不开。

第三大题:阅读理解9—21题(44分)

(一)诗歌阅读9题(4分)

对诗歌进行理解并初步鉴赏是2012年临沂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在考查诗歌名句默写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内容。本次考试该部分考查的是王维的《鸟鸣涧》,题目设置是一题两问,4分。问题是: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应该说本题难度不大,有80%左右的学生能够得4分,10%左右的学生能够得3分,5%左右的学生得2分,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不得分。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答出诗歌中的花、山、月、鸟四种景物。失分点主要集中在第二问,学生将心境和意境混淆,很多学生将心境(心情)误解成意境。如答成:悠闲、寂寞等,导致失分。

(二)文言文阅读10-13题(10分)

2012年的文言文阅读一改往年的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模式,只考查了课内文言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阅读情况,因此难度降低了。大部分学生记诵牢固,能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特别对文言语句基本意义的理解较到位,但部分学生的文言基础仍有待于加强,特别是个别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10题考查文言实词“好”“或” 的掌握情况。“好”的解释,基本没有同学出错。“或”理解正确的有一半多一点。不少考生把“或”解释为“因此”、“用”、“经常”、“于是”等。

第11题重点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要求选出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里的“以”是介词,意思是用。只有C项中的“以”是介词,可以理解为“用”。这一题答对率只有30%左右。反映出考生对文言虚词掌握的比较差,这也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注意。

第12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两个句子翻译情况普遍较差,尤其是对“会意”“欣然”“萧然”三个词的解释,理解不到位。个别考生存在词不达意,语言零乱,不通顺的情况,影响本题得分。这一题平均分在3分左右。

第13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问题是: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要求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大多数学生没有失分,有个别学生没用原文回答,部分学生审题不细心,没有回答“志”的内容,而是答成了“好读书,不求甚解”或“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或“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三)说明文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14—17题(13分)

第14题: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的特征?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此题答得较为理想。但是个别学生不能归纳出“结构特殊”这一点,只答了“固定熔点”、“导热差”、“易碎裂”。能得4分的占60%以上。

第15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这一题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段落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有些同学答成了举例子、列数字等。第二,用语不准确,把作比较写成是对比,还有个别考生把“作”写成了“做”,反映出基础不牢的问题。第三,对于作用的分析,大多数考生能答出“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但是作用之二答案不一,有答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也有答使文章通俗易懂的。本题失分较多。

第16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 能否删去?为什么?此题答得还不错,格式正确,文体特点明显。个别学生问题出在对 “很可能” 一词的作用分析欠准确。

第17题选择题,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此题应选“C”,该选项在第三段开头表述的很清楚: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学生对文意理解不准,判断出现失误。当然此题相对简单,做错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学生的粗心。

总体来看今年的说明文阅读难度适中,较往年难度有所降低,学生得分普遍较高,平均得分在9分左右。

(四)散文阅读《流泪的蓑衣》18—21题(17分)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散文阅读选取的是余君才的散文《流泪的

蓑衣》,这是一篇非常适合考查初三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文章,它难度适中,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品味语言的能力。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的条理性、规范性增强,得分比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本题共17分,学生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

第18题: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大部分同学能回答出与父亲相依为命,为父亲遮风挡雨这一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蓑衣在古代的辉煌这一方面概括不足,因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考生在本题失掉1分。

第19题:分析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的情感。(4分)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能完整地给出答案,其余考生也能回答出“情绪低落”的内容。如:失落、伤心、沮丧,只是对喜悦、自豪方面的情感体会不准确。

第20小题 :本小题分两问。

第一问: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大部分考生把着重点放在了父亲爱劳动、朴实、善良上面,回答不够全面。 第二问:父亲是否无情地遗忘了蓑衣?

绝大部分考生能准确回答,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第21题 :分析文章标题的好处。(4分)

考题要求从构思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大部分考生从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设置悬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准确率高,因而得分情况良好。

总之在本次散文阅读能力考查中,大部分考生能有“思路”、有“原则”地规范答题,很多考生卷面非常整洁,书写特别工整,答题十分规范,综合素质很高。当然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部分考生语言概括能力不足,回答问题不够条理,这也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以后的散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四大题:写作表达22题(50分)

本次写作表达是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总体看来,此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多数学生有话可说,从文章选材来看内容丰富,多从师生情、亲情、倾听自然的乐章、历史的回音等角度表情达意。

(一)主要优点

1. 选材丰富

考生们大都选取了自己身边的材料,内容比较充实,做到了“我手写我口”,从而使文章感情比较真挚。学生习作以倾听师长教诲,表达师生情;倾听自然乐章,与自然和谐相处;倾听历史回音,体现人文情怀为主。具有真情实感,大多从身边的人、事写起,有自己生活的影子,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样既能让人感到其真情流露,又不落俗套,以小见大的写法,也体现了比较高的写作技法。许多同学在写倾听历史回音的时候,能够选取几位名人,通过对其名言警句的综合提炼出伟大的精神内涵,立意新颖,彰显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2. 形式多样

本次作文以散文、记叙文为主,考生们注重了作文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融合,题记式、后注式、书信体、日记体、镜头式、寓言式、片断式等形式,也偶有涌现,但散文和记叙文占大多数。

3. 拟题巧妙

学生作文中,题目拟定多种多样,拟人、比喻、引用等形式多有出现。如:《虫声新透绿窗纱》、《听易安》、《且听风吟》、《用鞭子抽打孩子的父母》、《聆听你的哭泣》《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等。

4. 语言多变

近几年从考场作文来看,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较快,文章语言多样,风格各异,或平实质朴,或生动形象,或真挚感人。有的学生立意极具诗意,多引用诗词歌赋,文学性较强,体现了一

定的文学素养。另外,多数学生能以细腻的描写抒情征服阅卷老师,体现了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写作中的问题

“倾听”是一个有内涵的精美话题,寓意丰赡,容易写出高水平的佳作。就字面上看,“倾听”意义是“听声音”,但是往字内深意看,“倾听”可以有丰富的意义:接受、感知、享受、理解等等,都可以视为“倾听”。 但阅卷过程中发现作文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1. 认识肤浅,内容空洞

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文章内容空泛,不是就所给话题某一方面来写,而是囿于所给的提示材料,进行了简单的罗列,没有中心,没有主题,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许多学生受困于命题者所提示的材料,“倾听师长的教诲”“倾听自然的乐章”“倾听历史的回音”三部分各自敷衍,遂成全文,以致泛泛而叙,中心不明。

2. 片面追求语言华丽,铺排事例

阅卷过程中发现许多作文仅是一些华丽语言的堆砌,给人感觉假、大、空,把历史名人名言佳句不加选择地罗列,哗众取宠,其结果只能是内容空洞,泛泛而谈。此种文风颇为严重,现在,不少学生急功近利,一味追随应试作文的潮流:高考中有“故事新编”的作文得了满分,于是,全国各地写屈原、文天祥、王昭君之类的故事开始满天飞;看到散文化的议论文容易得高分,学生又一窝蜂地将作文散文化,满篇皆是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处处都是矫揉造作的“抒情”„„

3. 投机取巧,穿靴戴帽

考场作文中仍有仿作、抄袭现象。这类作文,往往套用刊物上某篇小小说、随笔、寓言的情节和人物,模仿这些故事的结构。少数考生还能作些加工改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更多的则是全盘照搬。

作文死板硬套式的模仿现象是十分普遍而严重的,不少初中生在作文中仿照他人文章,不加选择地机械套用;不是能动地学习、借鉴优秀作品中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独特手法,而是生搬硬套,甚至整篇依样画葫芦。“天下文章一大套,就看你套得妙不妙”这句话被学生视为应付作文的绝招。这种机械模仿作文的现象是十分有害的。建议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踏踏实实地训练学生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的技法,临考时背诵几篇范文准备考场上对号入座的投机取巧之风不能助长。

4. 缺乏新意,缺乏真情,缺乏个性,千人一面 在阅卷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考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很少出现真正打动人的作文。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实在太少了,很多作文都没有体现出考生的思考,读起来“不痛不痒”。好作文并不一定要语句多优美,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作文反而更能感动阅卷老师, 建议今后的考生,要用心关注生活,学会把真切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文章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在中考作文中占有优势。

5. 文体不明,搞大杂烩

不少考生“文体观念”相当模糊。比如有些考生错将文体混杂当作夹叙夹议,作文一半是议论,一半是叙述;还有考生叙述与议论相割裂,议论部分不是从叙述中引申出来,而是另起炉灶,造成两种表达的分离;甚至出现了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平均使用笔力的现象,有的文章“四不像”“五不像”,不知道作者究竟“自选”了哪种文体。

(三)写作建议

1. 准确审清题意

尽管“倾听”这一话题不具备审题的难度,再加上还有一大段提示语,但是我们的考生还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倾听”与“倾诉”还是有区别的,不少考生把“倾听”写成“倾诉”;二是“倾听”是双方的,不应当只注意到上对下,平辈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可以“倾听”;三是一定要在作文中出现“听”的内容。不管在接受“听”时的形式如何。如果偏离了以上三点内容,将

会直接导致考生在审题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

2. 突出情感体验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倾听”是从人的听觉上去表现的,但是真正出彩的文章并不是从听觉上去表现的,倒是那些真正体现考生情感的文章成了考场上的一大亮点,如《倾听心中不灭的梦想》《把耳朵叫醒》《嘀嗒,嘀嗒》《倾听历史的清音》,考生把自己“听”到的跟自己的思维、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场作文人文性的特点。作文本来就贵在独立思考,要求有个人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水平。

3. 选准倾听对象

“倾听”作为一个动词,它必须要带一个名词,不管这个名词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不少考生对“倾听”对象的选取,不假思索,随手拈来,把一些根本没有品位的“倾听”对象搬到作文中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相反,倒是那些无形的对象,有意识的对象 作为“倾听”的对象,更为精彩。

4. 拟出一个好题

作为一个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题目是在是能为作文增色不少,比如《嘀嗒,嘀嗒》《且听风吟》《那一句》《把耳朵叫醒》等,就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题目,怎能不为之称道呢?

5. 立意形式新颖

要想在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考生应尽可能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势,不仅在文章立意、构思上独出心裁,做到立意高远,更重要的是在作文形式上新颖别致,避免了平铺直叙。“倾听”的可以是声音,也可以是心灵的感悟;作文形式的创新成为考场作文脱颖而出的重要标志。

三、教学改进建议

1. 认真研究、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当年的《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的“法规”,学业考试命题是遵纲守本的,必须明晰、准确地把握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布局已基本形成,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都是精心设计的。一份试卷涉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学习要点、学习方法以及测量评价等诸多领域,犹如一座“微缩景园”,值得老师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 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平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的归纳整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使自己在考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无法提取应用;只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才能更好地进行能力训练。

3. 强化基础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反观今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难度较往年有明显的降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得分普遍较高。针对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文化常识的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而运用,是积累的目的。备考中要注意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如字音辨认、别字辨析、成语运用,病句辨

析、名句默写、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等,要学会化整为零,日积月累。对语言运用要在平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和训练。

4. 综合性学习要关注社会热点和地方文化,丰富生活信息

今年我市首次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纳入考查内容,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在生活中学语文,将语文运用于生活的有效方式。综合性学习的复习中要关注典型题例,明确解题思路必须增强三种能力:(1)概括能力:如对多则材料,需要逐段概括其内容;(2)比较能力:需要对材料的相同相异之处进行比较,获取其相同点、不同点。如果是图表,需要对表格的横向、纵向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关键信息来。(3)表达能力:整合获得的信息元素,组合关键词作答。

5. 精选教材现代文文本,提炼知识要点,致力于阅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现代文的复习总是意味着铺天盖地的练习,永无休止的的讲评,多数学生认为课文“学了不考”,从而导致复习的盲目性。事实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建议里谈到: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子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因此,在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中,完全可以摒弃长篇大论的知识点讲解,在教材中精选文本,提炼出与中考考点接轨的知识,借助课文的熟悉度,快速的形成能力的迁移,提高复习的效率,也会增强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加强方法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6. 写作要重视方法指导,做好序列化训练

写作表达是语文的重头戏,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作文训练应重点放在方法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细化,文体规范,提倡创新意识。复习过程中,注重材料的积累,建立材料库,加强储备,以有备无患;注重加强思维训练,提高科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杜绝假、大、空。平时的写作训练应呈序列化,如:像样的框架,规范的开头,明显的标示,清晰的思路,富于表现力的语句等,切忌盲目功利、临阵背范文、抄袭套作等试图走写作教学捷径的错误做法。

7. 加强规范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要正确解答这些题目也有相应的答题思路,也有一定答题规范要求。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在答题过程中完整答题,才能不失分。语文能力的提高,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到,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探求、捕捉、发现、提炼、形成,并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去解答其他题目,及时总结,不断提高,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相关文章

  • 雪白阅读答案(2015临沂中考语文试题)
  • 雪白王开岭一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 ...查看


  • 2015年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 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 文 2015.6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用时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查看


  • 2015年广东省语文中考病句修改选择题
  • 2015年广东省语文中考病句修改选择题 2015年广东省语文中考病句修改选择题 判断训练最后冲刺 1.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增强复习效果,老师采取了一系列诸如难易结合,化整为零,知识归类,注重训练. 修改:在&quo ...查看


  •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文字
  • 专家解读考点 课标和教材对文字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辨读课文里出现的常用汉字中的形似字;判断常用汉字书写的正误;纠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发现并改正词语.句子或语段中的错别字;找出广告词中的汉字. 汉字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发现并改正写作和生活 ...查看


  • 中考语文重点--文学常识
  • 中考语文重点--文学常识 专家解读考点: 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不仅有利于阅读,也有利于交际.2008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涉及这样一些内容:①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②了解现行教材所涉及 ...查看


  • 各地中考作文题目集
  • 另一个题目为:<--的微笑>,要求学生自主补充加入"礼物"."一本书"."奶奶"."花儿"等词语 ,然后写作一篇600字的作文,除了诗歌以外,文体不 ...查看


  •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32句好句集锦( 三)
  • ["语文好教师",全国语文教师都在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 如果没有订阅我们,请点击标题下面的"语文好教师"免费关注 /查看历史消息] 高度概括.内涵丰富.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 18.品味过去,有苦涩 ...查看


  •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集锦
  • 2010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集锦 1.(北京燕山) 题目:"有 四年 叫 " 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 叫执著,有 感 , 弹指一挥间. 初中生活即将 等待叫希望,有 回首走过的时光,有 动叫分享,有 感觉叫幸福- ...查看


  • 2012山东省初中语文远程研修简报(第五期)
  • 2012年山东省初中教师远程研修 语 文 课 程 简 报 第五期 本期导读: 专家视点 „„„„„„„„„„„„„„„„ 2 团队之声 „„„„„„„„„„„„„„„„ 3 作业选粹 „„„„„„„„„„„„„„„„ 10 研修感言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