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教学之配对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教学之配对

点击数:2092012-01-06 09:03:20 来源: 心雨孤独症康复培训学校

配对的目标:

1.学生学会将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

2.增强对细节的注意力(例如,将穿绿色衬衫的男孩编为一组,穿红色衬衫的男孩编为另一组)。

3.培养用符号代表事物(例如,用图片表示物体)的能力。

4.学会怎样使用材料。

5.给学生多种东西进行分类,以培养其独立性。

6.培养在游戏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技能。

7.为理解事物名称和说出事物名称奠定基础。

8.培养能用于更高级概念(例如,相同ㄍ不相同)学习的技能。

配对的程序:

学生坐在桌子边,教师坐在学生的旁边或对面。把两个物体放在桌子上,分开摆放,把能同其中一个进行配对的物体交给学生,并对他说:“把和它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物体不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把它们放在盘子里或托盘上。必须把要配对的物体放对了盘子才算正确。每次尝试之后,都要改变物体的位置。最后,要逐渐增加桌上干扰物的数量。

为了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使用更加自然的语言,如果学生理解了“一样”的意义,就要用意义和“一样”相同的短语进行口头提示了。不过,如果你准备教学生理解或说出事物的名称,那么在要求学生进行配对时说出事物的名称(例如,不是说“和一样的放在一起”,而是说“和饼干放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学生熟悉事物的名称。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概念(例如,食品、玩具等)。 小提示:使用身体引导、用手指或位置提示。

入门标准:学生能坐在座位上,并能抓住物体。如果学生目光接触不好,这倒是个培养目光接触这一技能的好课程,因为要正确进行配对就 必须要看着。

掌握的标准:在有两个选择时,学生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十次能有九次配对正确;在有三个或有三个以上选择时,学生十次能有八次配对正确,并且至少应在另一位老师那里也能得到这一点。

第一阶段:实物与实物配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组成对子,选用的物体要容易配在一起有是学生的所熟悉的(例如,碗、杯子、调匙和积木等)。开始时,选两样东西,把其中的一样放在桌上(不要在桌子上放其他任何物品作为干扰),再把另一个同样的东西交给学生,并要求他说:“把和它一样的放在一起。”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配对之后,再把另一样学生还没发现的东西放在桌上作为干扰物。如果学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得到提示也能连续三次正确进行配对,就教学生进行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在学生学会了用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之后,再复习用第一样东西进行配对,等完成之后再复习用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最后,将两样东西同时放在桌上,随机进行两个相同物体的配对,这叫作随机轮流配对。在学生掌握了用这两样东西进行配对之后,再加一样东西进行配对训练。如果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这种新东西进行配对,就要把它同先前已经学会配对的东西放在一起,随机进行配对。

可以叠在一起进行配对的物体

杯子 盘子 碗

篮子 倒置的锥形蛋卷筒 馅饼罐子

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在桌子上进行配对,就可以让他在房间里相同的东西。开始可以让学生带着要找的东西的样品,使他更容易在房间里找到相同的东西;之后就不要让他带着要找的东西的样品了(只让他看一下然后再去找)。

第二阶段:图片与图片(相同的物体、人、动物)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用完全相同的图片组成对子,图片上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开始,选两

种图片让学生进行配对,采用第一阶段所用的辨别训练的方法。在学生上午了用两种图片进行配对之后,再加一种图片进行训练。

如果学生从实物配对过度到图片配对有困难,就选用较为扁平的物体,如坐垫、茶杯垫、衬垫或正方形的布料等,逐渐减少厚度和质地这两个特征。

第三阶段:图片与图片配对(相同的动作图片)。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二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训练。该方法和第二阶段一样,但拥戴是描绘动作的图片。

第四阶段:颜色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颜色配对的训练。要用除了颜色不同而其他完全相同的物体或用建筑用纸剪成的图形组成对子。可以根据布里甘斯儿童发展调查表确定各年龄段儿童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年龄。

1.红色、蓝色(B: 2岁)

2.绿色、黄色、橙色、紫色(B: 2岁6个月)

3.棕色、黑色、粉红色、灰色(B: 3岁)

4.白色(B: 4岁)

第五阶段:形状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可以进行形状配对的训练。要用除了形状不同而其他完全相同的物体或用建筑用纸剪成的图形组成对子。

1.圆形、正方形(B: 3岁)

2.三角形、长方形(B: 3岁)

3.菱形(B: 5~6岁)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教学之配对

点击数:2092012-01-06 09:03:20 来源: 心雨孤独症康复培训学校

配对的目标:

1.学生学会将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

2.增强对细节的注意力(例如,将穿绿色衬衫的男孩编为一组,穿红色衬衫的男孩编为另一组)。

3.培养用符号代表事物(例如,用图片表示物体)的能力。

4.学会怎样使用材料。

5.给学生多种东西进行分类,以培养其独立性。

6.培养在游戏活动中经常用到的技能。

7.为理解事物名称和说出事物名称奠定基础。

8.培养能用于更高级概念(例如,相同ㄍ不相同)学习的技能。

配对的程序:

学生坐在桌子边,教师坐在学生的旁边或对面。把两个物体放在桌子上,分开摆放,把能同其中一个进行配对的物体交给学生,并对他说:“把和它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物体不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把它们放在盘子里或托盘上。必须把要配对的物体放对了盘子才算正确。每次尝试之后,都要改变物体的位置。最后,要逐渐增加桌上干扰物的数量。

为了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使用更加自然的语言,如果学生理解了“一样”的意义,就要用意义和“一样”相同的短语进行口头提示了。不过,如果你准备教学生理解或说出事物的名称,那么在要求学生进行配对时说出事物的名称(例如,不是说“和一样的放在一起”,而是说“和饼干放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学生熟悉事物的名称。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概念(例如,食品、玩具等)。 小提示:使用身体引导、用手指或位置提示。

入门标准:学生能坐在座位上,并能抓住物体。如果学生目光接触不好,这倒是个培养目光接触这一技能的好课程,因为要正确进行配对就 必须要看着。

掌握的标准:在有两个选择时,学生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十次能有九次配对正确;在有三个或有三个以上选择时,学生十次能有八次配对正确,并且至少应在另一位老师那里也能得到这一点。

第一阶段:实物与实物配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组成对子,选用的物体要容易配在一起有是学生的所熟悉的(例如,碗、杯子、调匙和积木等)。开始时,选两样东西,把其中的一样放在桌上(不要在桌子上放其他任何物品作为干扰),再把另一个同样的东西交给学生,并要求他说:“把和它一样的放在一起。”在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配对之后,再把另一样学生还没发现的东西放在桌上作为干扰物。如果学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得到提示也能连续三次正确进行配对,就教学生进行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在学生学会了用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之后,再复习用第一样东西进行配对,等完成之后再复习用第二样东西进行配对。最后,将两样东西同时放在桌上,随机进行两个相同物体的配对,这叫作随机轮流配对。在学生掌握了用这两样东西进行配对之后,再加一样东西进行配对训练。如果学生已经学会了用这种新东西进行配对,就要把它同先前已经学会配对的东西放在一起,随机进行配对。

可以叠在一起进行配对的物体

杯子 盘子 碗

篮子 倒置的锥形蛋卷筒 馅饼罐子

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在桌子上进行配对,就可以让他在房间里相同的东西。开始可以让学生带着要找的东西的样品,使他更容易在房间里找到相同的东西;之后就不要让他带着要找的东西的样品了(只让他看一下然后再去找)。

第二阶段:图片与图片(相同的物体、人、动物)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用完全相同的图片组成对子,图片上的事物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开始,选两

种图片让学生进行配对,采用第一阶段所用的辨别训练的方法。在学生上午了用两种图片进行配对之后,再加一种图片进行训练。

如果学生从实物配对过度到图片配对有困难,就选用较为扁平的物体,如坐垫、茶杯垫、衬垫或正方形的布料等,逐渐减少厚度和质地这两个特征。

第三阶段:图片与图片配对(相同的动作图片)。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二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第三阶段的训练。该方法和第二阶段一样,但拥戴是描绘动作的图片。

第四阶段:颜色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开始进行颜色配对的训练。要用除了颜色不同而其他完全相同的物体或用建筑用纸剪成的图形组成对子。可以根据布里甘斯儿童发展调查表确定各年龄段儿童对颜色的辨别能力,括号里的数字表示年龄。

1.红色、蓝色(B: 2岁)

2.绿色、黄色、橙色、紫色(B: 2岁6个月)

3.棕色、黑色、粉红色、灰色(B: 3岁)

4.白色(B: 4岁)

第五阶段:形状配对。如果学生掌握了第一阶段中的十个项目,就可以进行形状配对的训练。要用除了形状不同而其他完全相同的物体或用建筑用纸剪成的图形组成对子。

1.圆形、正方形(B: 3岁)

2.三角形、长方形(B: 3岁)

3.菱形(B: 5~6岁)


相关文章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小抄
  • 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 ...查看


  • 多重障碍儿童特殊教育需要研究的个案评估报告
  • 2012年9月第3期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Sept.2012No.3 多重障碍儿童特殊教育需要研究的个案评估报告 王 辉 李晓 ...查看


  •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 心 理 学 报 2005, 37(5) :598-605 A cta Psychologica S in ica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魏勇刚 33 3 吴睿明 李 红 冯廷勇 Philip David Zelazo ...查看


  • 常德市中考满分作文-鹦鹉学舌现象的矫正研究
  • 孤独症儿童"鹦鹉学舌"现象的矫正研究 [内容摘要]:语言交流障碍时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鹦鹉学舌--语言重复是孤独症儿童最具特色的语言障碍.本研究,旨在利用图片教学法增强注意力.改变辅助手段.语气语调.提高认知水平,丰富 ...查看


  • 儿童学习障碍智力因素分析
  • ・论 著・ 儿童学习障碍智力因素分析 冯雪英,杨国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智力因素与儿童学习障碍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WISC2CR量表对122例6-11岁儿童进行测试,其中研究组(LD组)61例,对照组6 ...查看


  • 蒙氏感官教学进度表
  • 蒙氏感官教学进度表 小班: 一 延伸教学 1.节节棒 2.双色鱼(形式排列) 3.动物配对--认识动物 4.珠子分类(排除颜色干扰,进行颜色分类) 5.积木分类(颜色分类) 6.瓶子配对(瓶子和瓶盖的配对) 7.动物拼图 8.物体形态与卡片 ...查看


  • 幼儿园说课稿:配对-找朋友
  •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幼儿园数学教育不是为纯粹的教育而教育,是一种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幼 ...查看


  • 个别化学习心得
  • 个别化学习心得 通过对个别化学习的理解,我理解的个别化学习是: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而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孩子的"个别化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使不同 ...查看


  • 教育心理学范围及真题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红色部分为2011年考试真题,宋晓蕾出卷) 一.填空 1.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必须经历四个独特的本质完全不同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 关于教学和发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