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分析与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评价的分析与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与培养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素养不像知识技能学习那样一点一点地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总结,每一点每一个阶段可以分别实施评价,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课堂教学要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且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以学论教”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成长。

“以学论教”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1、确立优质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基础性目标是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则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重点的良好品德素质。

2、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这是指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激励性、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追求高效的课堂过程,达到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三个层次。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

(1)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和学生皆处于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2)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课程改革以后由于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教育教学目标又由单一到多元,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就更加复杂了。复杂就复杂在“体现新的理念”和“落实常规要求”似乎产生了矛盾:是更重视“体现新的理念”呢,还是着重“落实常规要求”?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课堂的实际入手。可以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交往状态、目标达成情况为参考,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我们从学生的情绪状态上就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学生的情绪是否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当学生投入学习的时候,他们的神情是专注的、积极的甚至是兴奋

的,整个人处于一种愉悦状态。特别是当学生进入探究情景时,他们是极其活跃的。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内容是《桥》,学生自始自终都很冷静地在完成教师的任务,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探究,在研制他们的桥,可实际上但他们没有探究的愉悦。课上到后半节,学生甚至出现懈怠的情绪。我从侧面了解到,由于执教老师课前准备得太充分了,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心中有数,所以没有学习的激情。

那么是否学生的情绪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就一定是好的呢?常听到有些老师在听课的时候会说:课上得不错,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动起来了。其实不然,我们要看学生为什么而活跃?一堂科学课里能使学生活跃的因素很多:一个课件,一个游戏,一个幽默,甚至一点奖品都可以使学生高兴起来,但是往往这样的“活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常常因喧宾夺主而冲淡学习的主题。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活跃”时,要鉴别学生的快乐是不是来自于学习本身,是不是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交往无非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还有师生之间的交往。

学生愿意与谁交流,老师还是同学。学生在实际的交流情景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而不是与他们的学习伙伴----同学。他们会认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发现告诉老师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集体交流时,我们发现学生大都面向老师。在小组探究时,如果有发现,他也是急着向老师汇报。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交流状态进行反思就会发现:

1、学龄前儿童原来是非常乐于在小朋友之间交流的,但接受了几年班级授课制的教育之后,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兴趣便从“乐于生生交流”变成“更乐于师生交流”了。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多的功利色彩,对问题的探讨都成了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机会。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活动中生生交流大大多于师生交流。要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交流习惯,沉醉于“探究式学习”而不是“表现式学习”,所谓的表现式学习指的是,学生主要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为最大快乐的学习。所谓的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是以解决困惑,获取知识为最大快乐。学生将乐于获取哪种快乐,教师课堂教学时的评价尤为重要。

另外,在小组探究时学生是只在组内交流研讨,但有时个别学生也会到其他组去收集“情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习惯于要求学生在组内学习,有时学生跑到其他小组去了解情况或讨论,老师常会认为他们不守纪律。在国外教师的眼中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完善自己的研究。

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达成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目前大家交流得比较少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评价。同时,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评价又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是我们小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评价既重要又复杂,我们先要了解科学

的本质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然后从审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和一些教学片段,以促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达成。

(一)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的反思。

我们来看几组教师科学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用语:

①“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②“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③“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④“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⑤“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小博士、牛津奖”这些带有浓重的荣誉色彩的高帽子还是慎用为好!此类评价有一种虚无飘渺,脚不着地的感觉。再则“表现出色”----学生如果乐于为了使老师满意而去“表现”自己,就会努力去揣测老师的意思,而忽视事物的真相,他们的言行就难免有失真实的时候。其实,学生在真实的探究情景中,几乎是进入了一种望我的状态。孩子的言行状态是真实流露的,而不是有目的的“表现”。教师应用这样的评价用语,不仅滞后于学生学习状态,而且还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误导。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什么而学?是为了老师的欣赏而学习的吗?有些孩子从幼儿园时的不知红花为何物,到五年级时不奖励红花就没力气做事,似乎学习的快乐不是求知而是求“红花”所代表的荣誉。我们在科学课上应引导学生经历的是:为了探求事实,追求真理而努力的情感,千万不要再要求学生为了老师的表扬而努力了。这样不但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要出问题,而且学生的探究情感也要被污染了。

真诚、客观、平和的评价用语是比较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健康心里的形成的。如:

①“你是一位非常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②“你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好!”

③“你的思维很独特,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

④“你倾听得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⑤“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在小学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还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反问,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如:是吗?你是怎发现的?你是怎样想的?这真的是你观察发现的吗?等等。追问不仅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求证意识的良好途径,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二)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的建议。

我们在听课时发现:对于学生的发言,有些科学教师不能敏锐地发现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还有许多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或者是不适应“科学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的发言常常反应迟钝,通常有这样几种表现:

1、无评价。对学生的发言不做任何评价,整堂课几乎是被学生牵着走。

2、错过亮点。在师生共同研讨问题时,教师不能敏锐地发现学生交流中的“金子”,而一味地任由学生在那里绕圈子,结果还是感叹时间不够、学生不行。

3、漏过问题。下面这个片段属于这样的问题。

生:最多的组溶解了19克盐;最少的组溶解了9克盐;大多数组溶解了15克或14克。

师:大家的结果都不太相同,产生不同的原因也很多,可能你们取的水不太准和用天平称的不太准,大家要总结经验,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了。

从大家交流的数据可以看出确实“大家的结果都不太相同,产生不同的原因也很多”,那么这些原因为什么不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而由教师进行一番说教呢?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层次的问题。

(1)为什么要采集数据?我们在实验中采集数据不是目的,采集的目的是分析数据,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分析数据,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活动成了一项孤立的没有意义的活动了 。学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收集数据,而且要准确的数据。

(2)为什么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我们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这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质疑能力的基础就是反思能力。

出现上面三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少深厚的科学知识底蕴,不敢对学生的发言“枉加评论”,只好不评价。因此,做为科学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不断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多一点赏识与鼓励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管哪个学生,当他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以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肯定。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赏识与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师可以评定学生课前实验材料准备情况:比如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准备的材料是否具有结构性,在准备实验材料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情况等等;可以肯定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闪光点:比如肯定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实验观察是否仔细、全面;可以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交流情况;可以肯定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等,可以肯定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可以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可以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绽放的各种闪光点,有针对性的给予及时的肯定、赏识与鼓励。

2、评价语言要来一点“幽默”

孩子们都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这种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评价语言要带一点商讨

学生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的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4、评价语言要多一些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你真聪明”“你真棒”“不错”“很好”“再想想”“你真勇敢”等等。的确,这些评价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和魅力。教师的课堂评价

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可以是有声的语言,也可以是无声的语言。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下抚摸,竖一竖大拇指,轻轻地握一握手等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将预先准备好的评价语言和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和突发情况临时调整的评价语言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当时的环境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机智地运筹,巧妙地应对,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每一次评价给学生一次惊喜,每一次评价给学生一种新的感受。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们,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评价的分析与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与培养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素养不像知识技能学习那样一点一点地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总结,每一点每一个阶段可以分别实施评价,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地跟踪与调控。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目标的达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课堂教学要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且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中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以学论教”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成长。

“以学论教”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1、确立优质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基础性目标是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则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重点的良好品德素质。

2、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这是指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激励性、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追求高效的课堂过程,达到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三个层次。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

(1)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和学生皆处于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2)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课程改革以后由于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教育教学目标又由单一到多元,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就更加复杂了。复杂就复杂在“体现新的理念”和“落实常规要求”似乎产生了矛盾:是更重视“体现新的理念”呢,还是着重“落实常规要求”?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课堂的实际入手。可以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交往状态、目标达成情况为参考,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我们从学生的情绪状态上就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学生的情绪是否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当学生投入学习的时候,他们的神情是专注的、积极的甚至是兴奋

的,整个人处于一种愉悦状态。特别是当学生进入探究情景时,他们是极其活跃的。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课:内容是《桥》,学生自始自终都很冷静地在完成教师的任务,表面上看他们是在探究,在研制他们的桥,可实际上但他们没有探究的愉悦。课上到后半节,学生甚至出现懈怠的情绪。我从侧面了解到,由于执教老师课前准备得太充分了,学生对自己的任务心中有数,所以没有学习的激情。

那么是否学生的情绪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就一定是好的呢?常听到有些老师在听课的时候会说:课上得不错,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动起来了。其实不然,我们要看学生为什么而活跃?一堂科学课里能使学生活跃的因素很多:一个课件,一个游戏,一个幽默,甚至一点奖品都可以使学生高兴起来,但是往往这样的“活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常常因喧宾夺主而冲淡学习的主题。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活跃”时,要鉴别学生的快乐是不是来自于学习本身,是不是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交往无非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还有师生之间的交往。

学生愿意与谁交流,老师还是同学。学生在实际的交流情景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更愿意与老师交流,而不是与他们的学习伙伴----同学。他们会认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发现告诉老师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集体交流时,我们发现学生大都面向老师。在小组探究时,如果有发现,他也是急着向老师汇报。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交流状态进行反思就会发现:

1、学龄前儿童原来是非常乐于在小朋友之间交流的,但接受了几年班级授课制的教育之后,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兴趣便从“乐于生生交流”变成“更乐于师生交流”了。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多的功利色彩,对问题的探讨都成了学生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机会。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活动中生生交流大大多于师生交流。要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交流习惯,沉醉于“探究式学习”而不是“表现式学习”,所谓的表现式学习指的是,学生主要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为最大快乐的学习。所谓的探究式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是以解决困惑,获取知识为最大快乐。学生将乐于获取哪种快乐,教师课堂教学时的评价尤为重要。

另外,在小组探究时学生是只在组内交流研讨,但有时个别学生也会到其他组去收集“情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习惯于要求学生在组内学习,有时学生跑到其他小组去了解情况或讨论,老师常会认为他们不守纪律。在国外教师的眼中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完善自己的研究。

三、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达成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目前大家交流得比较少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评价。同时,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评价又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指向的是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启蒙教育是我们小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评价既重要又复杂,我们先要了解科学

的本质特点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然后从审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和一些教学片段,以促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达成。

(一)对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的反思。

我们来看几组教师科学课堂教学常用的评价用语:

①“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②“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③“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④“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⑤“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小博士、牛津奖”这些带有浓重的荣誉色彩的高帽子还是慎用为好!此类评价有一种虚无飘渺,脚不着地的感觉。再则“表现出色”----学生如果乐于为了使老师满意而去“表现”自己,就会努力去揣测老师的意思,而忽视事物的真相,他们的言行就难免有失真实的时候。其实,学生在真实的探究情景中,几乎是进入了一种望我的状态。孩子的言行状态是真实流露的,而不是有目的的“表现”。教师应用这样的评价用语,不仅滞后于学生学习状态,而且还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产生误导。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生为了什么而学?是为了老师的欣赏而学习的吗?有些孩子从幼儿园时的不知红花为何物,到五年级时不奖励红花就没力气做事,似乎学习的快乐不是求知而是求“红花”所代表的荣誉。我们在科学课上应引导学生经历的是:为了探求事实,追求真理而努力的情感,千万不要再要求学生为了老师的表扬而努力了。这样不但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要出问题,而且学生的探究情感也要被污染了。

真诚、客观、平和的评价用语是比较有利于学生科学态度和健康心里的形成的。如:

①“你是一位非常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②“你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好!”

③“你的思维很独特,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

④“你倾听得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⑤“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在小学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还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反问,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如:是吗?你是怎发现的?你是怎样想的?这真的是你观察发现的吗?等等。追问不仅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求证意识的良好途径,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二)对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的建议。

我们在听课时发现:对于学生的发言,有些科学教师不能敏锐地发现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还有许多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或者是不适应“科学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的发言常常反应迟钝,通常有这样几种表现:

1、无评价。对学生的发言不做任何评价,整堂课几乎是被学生牵着走。

2、错过亮点。在师生共同研讨问题时,教师不能敏锐地发现学生交流中的“金子”,而一味地任由学生在那里绕圈子,结果还是感叹时间不够、学生不行。

3、漏过问题。下面这个片段属于这样的问题。

生:最多的组溶解了19克盐;最少的组溶解了9克盐;大多数组溶解了15克或14克。

师:大家的结果都不太相同,产生不同的原因也很多,可能你们取的水不太准和用天平称的不太准,大家要总结经验,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了。

从大家交流的数据可以看出确实“大家的结果都不太相同,产生不同的原因也很多”,那么这些原因为什么不引导学生自己反思,而由教师进行一番说教呢?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两个层次的问题。

(1)为什么要采集数据?我们在实验中采集数据不是目的,采集的目的是分析数据,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教师不引导学生去分析数据,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的活动成了一项孤立的没有意义的活动了 。学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收集数据,而且要准确的数据。

(2)为什么要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说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核心。我们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这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质疑能力的基础就是反思能力。

出现上面三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少深厚的科学知识底蕴,不敢对学生的发言“枉加评论”,只好不评价。因此,做为科学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不断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要多一点赏识与鼓励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管哪个学生,当他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以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肯定。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给予学生赏识与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师可以评定学生课前实验材料准备情况:比如实验材料准备是否充分,准备的材料是否具有结构性,在准备实验材料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情况等等;可以肯定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闪光点:比如肯定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实验观察是否仔细、全面;可以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交流情况;可以肯定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等,可以肯定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可以肯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可以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绽放的各种闪光点,有针对性的给予及时的肯定、赏识与鼓励。

2、评价语言要来一点“幽默”

孩子们都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这种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评价语言要带一点商讨

学生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的训诫和说教,他们期望和老师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互动与交流。

4、评价语言要多一些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你真聪明”“你真棒”“不错”“很好”“再想想”“你真勇敢”等等。的确,这些评价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和魅力。教师的课堂评价

语言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可以是有声的语言,也可以是无声的语言。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下抚摸,竖一竖大拇指,轻轻地握一握手等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将预先准备好的评价语言和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和突发情况临时调整的评价语言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当时的环境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机智地运筹,巧妙地应对,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每一次评价给学生一次惊喜,每一次评价给学生一种新的感受。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们,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关文章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 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各册教材单元分布及课题 1 2 3 4 总体印象: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相对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 ...查看


  •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规范
  •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讨,<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征求意见稿)>完成了.为了更好地体现<规范>的广泛性和适应性,让<规范>帮助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并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打算向全省教师征求意见.建议,使<规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引言 引言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阐述:(1)科学与技术的作用(科学和技术与人.社会的关系): (2)科学课程对培养儿童科学素 ...查看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 一. 选择题 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 ...查看


  • 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
  •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全民性 义务性 全面性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法 比较研究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成为反思型教师:3.强化创新精神.4.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 ...查看


  • 小学科学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 小学科学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邓平 湖北省南漳县九集涌泉完全小学 邮政编码:441534 摘要: 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快乐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即由"先教后学"变为 ...查看


  • 小学科学教研计划.doc
  •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研室工作要点,针对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科学组教学特点,准备在本学期中教研活动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共同研讨"问题意识的培养",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同 ...查看


  •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 2015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第1篇: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