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几何证明题23(含答案)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中,C90,ACBC,ADDB,AECF。 求证:DE=DF

分析: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B45,由D是AB中点,可考虑连结CD,易得CDAD,DCF45。从而不难发现DCFDAE 证明:连结CD

ACBCAB

ACB90,ADDB

CDBDAD,DCBBAAECF,ADCB,ADCD

ADECDF

DEDF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因为CD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本题亦可延长ED到G,使DG=DE,连结BG,证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CD,AD=BC,AE=CF。 求证:∠E=∠F

证明:连结AC 在ABC和CDA中,

ABCD,BCAD,ACCAABCCDA(SSS) BD

ABCD,AECFBEDF

在BCE和DAF中,

BEDF

BDBCDA

BCEDAF(SAS)

EF

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4. 已知:如图4所示,AB=AC,∠A90,AEBF,BDDC。 求证:FD⊥ED

证明一:连结AD

ABAC,BDDC

∠1∠290,∠DAE∠DAB

∠BAC90,BDDC

BDAD

∠B∠DAB∠DAE

在ADE和BDF中,

AEBF,∠B∠DAE,ADBDADEBDF

31

3290FDED

说明: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作底边上的高,或作底边上中线,或作顶角平分线是常用辅助线。

证明二:如图5所示,延长ED到M,使DM=ED,连结FE,FM,BM

BDDC

BDMCDE,DMDEBDMCDECEBM,CCBM

BM//AC

A90ABM90AABAC,BFAE

AFCEBM

说明:证明两直线垂直的方法如下:

(1)首先分析条件,观察能否用提供垂直的定理得到,包括添常用辅助线,见本题证二。

(2)找到待证三直线所组成的三角形,证明其中两个锐角互余。 (3)证明二直线的夹角等于90°。

3、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例5. 已知:如图6所示在ABC中,B60,∠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求证:AC=AE+CD

分析:在AC上截取AF=AE。易知AEOAFO,12。由B60,知5660,160,23120。123460,得:

FOCDOC,FCDC

证明:在AC上截取AF=AE

BADCAD,AOAO

AEOAFOSAS

42

又B60

5660160

23120

123460FOCDOC(AAS)FCDC

即ACAECD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补短法)

例6. 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中,F在DC上,E在BC上,EAF45。 求证:EF=BE+DF

分析:此题若仿照例1,将会遇到困难,不易利用正方形这一条件。不妨延长CB至G,使BG=DF。

证明:延长CB至G,使BG=DF

在正方形ABCD中,ABGD90,ABAD

ABGADF(SAS)AGAF,13

又EAF45

23452145

即∠GAE=∠FAE

4、中考题:

如图8所示,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结CE、DE。 求证:EC=ED

GEEF

EFBEDF

证明:作DF//AC交BE于F ABC是正三角形 BFD是正三角形 又AE=BD

AEFDBF

BAAFEF

即EF=AC

题型展示:

证明几何不等式:

例题:已知:如图9所示,12,ABAC。 求证:BDDC

证明一:延长AC到E,使AE=AB,连结DE 在ADE和ADB中,

AEAB,21,ADADADEADB

BDDE,EBDCEBDCEE

DEDC,BDDC

证明二:如图10所示,在AB上截取AF=AC,连结DF

则易证ADFADC

34,DFDCBFD3,4B

BFDB

BDDFBDDC

说明:在有角平分线条件时,常以角平分线为轴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这是常用辅助线。

【实战模拟】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中,C90,D是AB上一点,DE⊥CD于D,交BC于E,且有ACADCE。求证:DE

1

CD

2

2. 已知:如图12所示,在ABC中,A2B,CD是∠C的平分线。 求证:BC=AC

+AD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的顶点A,在∠A内任引一射线,过B、C作此射线的垂线BP和CQ。设M为BC的中点。 求证:MP=MQ

4. ABC中,BAC90,ADBC于D,求证:AD

1

ABACBC 4

【试题答案】

1. 证明:取CD的中点F,连结AF

ACAD AFCD

AFCCDE90

又1490,1390

43ACCE

ACFCED(ASA)

CFEDDE

1CD2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

成两部分,证明这两部分分别和两条短线段相等;“补短”即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出另一条短线段之长,证明其和等于长的线段。

证明:延长CA至E,使CE=CB,连结ED 在CBD和CED中,

CBCEBCDECD

CDCD

CBDCED

BE

BAC2B

BAC2E

又BACADEE

ADEE,ADAE BCCEACAEACAD

3. 证明:延长PM交CQ于R

CQAP,BPAP

BP//CQ

PBMRCM

又BMCM,BMPCMR BPMCRM PMRM

QM是RtQPR斜边上的中线 MPMQ

4. 取BC中点E,连结AE

BAC90

2AEBC

ADBC,ADAE BC2AE2AD

ABACBC

2BCABACBC 4ADABACBC

1ADABACBC4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中,C90,ACBC,ADDB,AECF。 求证:DE=DF

分析:由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B45,由D是AB中点,可考虑连结CD,易得CDAD,DCF45。从而不难发现DCFDAE 证明:连结CD

ACBCAB

ACB90,ADDB

CDBDAD,DCBBAAECF,ADCB,ADCD

ADECDF

DEDF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因为CD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本题亦可延长ED到G,使DG=DE,连结BG,证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CD,AD=BC,AE=CF。 求证:∠E=∠F

证明:连结AC 在ABC和CDA中,

ABCD,BCAD,ACCAABCCDA(SSS) BD

ABCD,AECFBEDF

在BCE和DAF中,

BEDF

BDBCDA

BCEDAF(SAS)

EF

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4. 已知:如图4所示,AB=AC,∠A90,AEBF,BDDC。 求证:FD⊥ED

证明一:连结AD

ABAC,BDDC

∠1∠290,∠DAE∠DAB

∠BAC90,BDDC

BDAD

∠B∠DAB∠DAE

在ADE和BDF中,

AEBF,∠B∠DAE,ADBDADEBDF

31

3290FDED

说明: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作底边上的高,或作底边上中线,或作顶角平分线是常用辅助线。

证明二:如图5所示,延长ED到M,使DM=ED,连结FE,FM,BM

BDDC

BDMCDE,DMDEBDMCDECEBM,CCBM

BM//AC

A90ABM90AABAC,BFAE

AFCEBM

说明:证明两直线垂直的方法如下:

(1)首先分析条件,观察能否用提供垂直的定理得到,包括添常用辅助线,见本题证二。

(2)找到待证三直线所组成的三角形,证明其中两个锐角互余。 (3)证明二直线的夹角等于90°。

3、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例5. 已知:如图6所示在ABC中,B60,∠BAC、∠BCA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求证:AC=AE+CD

分析:在AC上截取AF=AE。易知AEOAFO,12。由B60,知5660,160,23120。123460,得:

FOCDOC,FCDC

证明:在AC上截取AF=AE

BADCAD,AOAO

AEOAFOSAS

42

又B60

5660160

23120

123460FOCDOC(AAS)FCDC

即ACAECD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补短法)

例6. 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中,F在DC上,E在BC上,EAF45。 求证:EF=BE+DF

分析:此题若仿照例1,将会遇到困难,不易利用正方形这一条件。不妨延长CB至G,使BG=DF。

证明:延长CB至G,使BG=DF

在正方形ABCD中,ABGD90,ABAD

ABGADF(SAS)AGAF,13

又EAF45

23452145

即∠GAE=∠FAE

4、中考题:

如图8所示,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并且使AE=BD,连结CE、DE。 求证:EC=ED

GEEF

EFBEDF

证明:作DF//AC交BE于F ABC是正三角形 BFD是正三角形 又AE=BD

AEFDBF

BAAFEF

即EF=AC

题型展示:

证明几何不等式:

例题:已知:如图9所示,12,ABAC。 求证:BDDC

证明一:延长AC到E,使AE=AB,连结DE 在ADE和ADB中,

AEAB,21,ADADADEADB

BDDE,EBDCEBDCEE

DEDC,BDDC

证明二:如图10所示,在AB上截取AF=AC,连结DF

则易证ADFADC

34,DFDCBFD3,4B

BFDB

BDDFBDDC

说明:在有角平分线条件时,常以角平分线为轴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这是常用辅助线。

【实战模拟】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中,C90,D是AB上一点,DE⊥CD于D,交BC于E,且有ACADCE。求证:DE

1

CD

2

2. 已知:如图12所示,在ABC中,A2B,CD是∠C的平分线。 求证:BC=AC

+AD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的顶点A,在∠A内任引一射线,过B、C作此射线的垂线BP和CQ。设M为BC的中点。 求证:MP=MQ

4. ABC中,BAC90,ADBC于D,求证:AD

1

ABACBC 4

【试题答案】

1. 证明:取CD的中点F,连结AF

ACAD AFCD

AFCCDE90

又1490,1390

43ACCE

ACFCED(ASA)

CFEDDE

1CD2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

成两部分,证明这两部分分别和两条短线段相等;“补短”即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出另一条短线段之长,证明其和等于长的线段。

证明:延长CA至E,使CE=CB,连结ED 在CBD和CED中,

CBCEBCDECD

CDCD

CBDCED

BE

BAC2B

BAC2E

又BACADEE

ADEE,ADAE BCCEACAEACAD

3. 证明:延长PM交CQ于R

CQAP,BPAP

BP//CQ

PBMRCM

又BMCM,BMPCMR BPMCRM PMRM

QM是RtQPR斜边上的中线 MPMQ

4. 取BC中点E,连结AE

BAC90

2AEBC

ADBC,ADAE BC2AE2AD

ABACBC

2BCABACBC 4ADABACBC

1ADABACBC4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 如下图做GH ⊥AB, 连接EO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 ...查看


  • 2017年上海市数学中考真题(含答案)
  • 201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5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4.除第一.二大题外,其余 ...查看


  • 初中几何证明题[绝对经典]
  • 几何证明 1. 点A .B .C 在同一直线上,在直线AC 的同侧作∆ABE 和∆BCF ,连接AF ,CE .取AF .CE 的中点M .N ,连接BM ,BN , MN . B N 是(1)若∆ABE 和∆F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 ...查看


  • 10种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
  • 一. 初中数学10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三(5)数学复习资料 2013年4月8日 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 ...查看


  • 初中几何综合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 初中几何综合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 姓名 一.典型例题 例1(2005重庆)如图,在△ABC 中,点E 在BC 上,点D 在AE 上, 已知∠ABD =∠ACD, ∠BDE =∠CDE .求证:BD =CD . C E 例2(2005南充) ...查看


  • 数学分析报告
  • 数 学 一.试题分析 1.基本情况 2014年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的命题,依据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依据<2014年临沂市初中学业考试数学科考试说明>.试卷满分120分,考试 ...查看


  • 2017年聊城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2•聊城)计算|﹣|﹣的结果是( ) A .﹣ B . C .﹣1 D .1 2.(2012•聊城)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1***** ...查看


  • 浅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展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如今多媒体课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用于辅助日常的教学工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 ...查看


  •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_集锦
  • "最值问题" 集锦 ●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01 ●几何的定值与最值--------- 07 ●最短路线问题----------- 14 ●对称问题------------- 18 ●巧作"对称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