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二)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二)

(练习一)

美与同情 丰子恺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了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 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 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节选正《静观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应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都是什么呢?

答:画家所见应是:

“前三者”所见都是:

2.为什么说,画家要画好一个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

答:

3.末了两段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来“赞美儿童”。请选择两个角度,简析作者这样构思匠心所在。

答: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

(1)简析《美与同情》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谈谈《美与同情》中作者的一个观点。

(练习二)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台湾)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注]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注]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

5.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答:

(2)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答:

7.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4分)

含义:

特点:

8.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练习三)

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来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窃听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储存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就是最安全的公钥密码系统,一旦遇上量子计算机,也形同虚设。须臾之间量子计算机便能破译这种密钥。要是用量子密钥来加密信息,那就连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望“密”兴叹了。量子密码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光子)以无法破译的密码来传输信息。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受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钥曾被截获过。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求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量子密钥“信封”,使盗贼自暴形迹。从理论上来说,用量子密码加密的通信不可能被窃取,安全程度极高。

假设黑客入侵网络,黑客必须用一个特殊的接收设施从一连串的量子中“吸”出一个来获取信息,但这样一来,发出量子密码的一方立即就会发现量子流中出现了空格。为了避免被发现,一般黑客会再发射一个量子来填补这个空格。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是采用量子的极化方式(波的运动方向)来编排密码的,而根据量子学原理,要同时检测出量子的4种极化方式,几乎毫无可能。黑客填被进去的量子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发射的——这样,这个“不合群”的量子很快就会被发现,从而防止信息被窃取。

华东师大研制的量子保密通信样机由一对身1.2米的“情侣”组成:发送信息的叫“爱丽斯”,接受信息的叫“鲍勃”。且看这对“情侣”如何使用量子密钥互通“保密情书”。首先,爱丽斯发出一串单光子的脉冲序列。通过长达50千米的光纤,鲍勃接收到了这串“爱的信号”。然后,根据量子们的完整情况,鲍勃会判断是否有“第三者”想“插足”。如果一切正常,这对“情侣”就同时获得一串密钥。现在,爱丽斯用量子密钥把情书“上锁”,通过公共信道发送给鲍勃。量子密钥采用完全无章可循的真随机数,而且密钥长度等于书信长度。这串密钥就像魔术师一样,对情书施展障眼术,使得它在旁人看来只是一群纷乱的麻点。当鲍勃用密钥打开“量子锁”,情书内容才真相大白——原来是爱丽斯的玉照!在密钥的传输过程中,任何对密钥的偷窥和复制都会被鲍勃识破。而且为确保安全,这串密钥在新的情书传递中将不再被使用,故而量子密钥也称为“一次性便笺”密钥。

9.下列对“量子密码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主要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传输信息,是与标准机密的方式不同的加密方法

B.是根据量子学原理,采用量子的极化方式来编排密码的加密方法。

C.是利用单量子态不能被复制以及确定性原理而采用的密码加密方法。

D.是黑客几乎无法破译并且一旦入侵就会自动发现的加密方法。

10.下列对“量子密钥也称为‘一次性便笺’密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和一般加密系统相比,量子密钥在被偷窥和复制时,会留下痕迹,从而能被接受信息者识破。

B.对于某个文件来说,它的量子密钥只能打开它的“量子锁”,其他的文件还得有另外的量子密钥。

C.先发出一串单光子的脉冲序列,获得量子密钥,再加密传输文件,是为了确保文件不被窃取。

D.量子密钥采用完全无章可循的真随机数,对文件施展障眼术,“第三者”根本无法“插足”。

11.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用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从数学上来讲,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而且还不会留下痕迹,用户无法察觉。

B.量子计算机能破译公钥密码系统,但不能破译量子密码,因为量子密码本身就不可能被破译。

C.黑客必须用一个特殊的接收设施来获取信息,但这样一来量子流中就会出现空格,所以黑客要精确计算,补进一个合群的量子,但还是不可能破对密码。

D.华东师大的研究表明,量子保密比一般加密要复杂,特别是密钥长度等于书信长度,这会让信息接受者也可能无法接受信息。

(练习四)

左岸漫步:巴黎不止是格调

“左岸”,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则是从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发展起来的。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来。

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来此建造公馆,这样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怪乎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来。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形容词。

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在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有最早的弗洛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海湟波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

在离大教堂不远处的蒙巴纳斯大街上,著名的“丁香咖啡馆”则是又一个重要的聚会中心。俄裔法国作家夏加尔、美国的亨利?米勒、爱尔兰的乔伊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作家海明威、画家毕加索等在成名前都在这个所谓的“文学咖啡馆”里活动。这一群文学艺术家围绕在号称“诗人王子”保罗?福尔的四周,每星期二晚都在这里聚会。海明威就是在这里构思了《太阳照样升起》,至今,“丁香咖啡馆”还保存着一张“海明威之椅”,保留着一道名为“海明威胡椒牛排”的招牌菜。离此不远,是“双偶咖啡馆”。“双偶”,原是一场深受观众喜爱的滑稽戏,咖啡馆也因此取名“双偶咖啡馆”。萨特和他的女友西蒙娜经常光顾这里,毕加索在此与朵拉?琦尔小姐一见钟情,莎士比亚书屋的女老板西尔薇亚?毕奇在这里认识了乔伊斯,并经她的竭力推荐,《尤利西斯》才得以面世。

被称为塞纳河边两大明珠瑰宝之一的奥塞美术馆就坐落在左岸。馆内珍藏着十九至二十世纪著名画家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一大批艺术珍品。法国著名大画家德拉克罗瓦的画室和寓所坐落在左岸,著名雕塑家布什尔在左岸落户,罗丹也将他毕业的作品,包括“思想者”、“地狱之门”、“加莱市民”等放在左岸的“罗丹美术馆”。而他所作的“穿睡衣的巴尔扎克”塑像就树立在“多姆咖啡馆”边。这里,还有雨果、乔治桑及自由女神原塑像。

在左岸,还有着著名的先贤祠,这里安葬着对法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们,他们是卢梭、雨果、佐拉、伏尔泰、若海斯、居里夫妇。同时在左岸的蒙巴纳斯公墓,还安葬着萨特、莫泊桑、罗德、波特雷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很巧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自成立起也落户于左岸。

如今,当右岸香榭丽舍大街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于是乎,他们就在塞纳河的左岸,在这文化知识先贤们曾经光顾和满足过的街道、公园、咖啡馆、美术馆、旧居里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一种充满着人文主义的东西,一种从历史遗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东西。“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人们会从这“品尝”中找回真正的精神慰藉。

(佛山信息港2007.8.13)

1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左岸”,请简要解释“左岸”一词的内涵。(4分)

13.联系全文,简单解释“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含义。(4分)

14.巴黎不仅是格调,那么,巴黎还有什么?(5分)

15.请用简练语言说明下列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5分)

(1)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奇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2)当右岸香榭丽舍大待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

(练习五)

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 邱 敏

①记者:做救助艾滋孤儿这件事,你最大动机是什么?

杜聪: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托孤的感觉。有一次我到一个家庭,一个母亲哭着扑过来,苦苦哀求救救她那个患了艾滋病的年仅8岁的儿子。村外农田里的一座新坟头是属于因艾滋病而去世的这个孩子的爸爸。我强忍泪水对那个几乎绝望的母亲说:也许我没有能力为你的儿子做些什么,但我要确保你的女儿能有读书的机会。

②记者:你刚刚说到,开始救助之后,你经常在失眠,在睡梦里哭醒,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怎样?需要求助心理医生吗?

杜聪:每一次去那些村庄都会在心里积压上一层负担,一层层积起来,解不开。所以朋友说我应当去看心理医生,但我一直没有去。调适自己,不断排解,我喜欢散步。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记得1997年的时候去西藏旅游,藏传佛教中有两种法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慈悲,我很受启发。

③记者:你的救助工作在一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去了很多的地方,被拒绝了,碰钉了,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其实我们做的工作,中央政府是非常支持的,但地方上有一定的阻力。

④记者:面对这么多困难,你想过放弃吗?

杜聪:确实有时候觉得,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做这个工。有一年我们为了赶路,坐了一个晚上的车,而且那个冬天很冷,整个晚上都在车里面颠簸,而且又是我的生日,我也想念我自己的家人,也是在赶路,很冷,又冷又饿,又是春节,我就哭起来了,觉得我那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但想起那些坚强地面对人生逆境的孩子们,我对人生亦变得更积极乐观。那些孩子真的很坚强,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就是一家之主了。

⑤记者: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多久?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设想的(救助艾滋孤儿)是三年,但现在我们在做未来十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作真的很艰巨。我感觉身边的人都没能看到这一场火将烧到多严重,但我认为是很恐怖的。

⑥记者:我们看到丛飞的例子,会遇到一些道德水平不算很高的对象,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比较灰心的情况?

杜聪:帮助的人里有素质高的,也有不高的,所谓的农村刁民。但大部分我所接触的人都是很好的人。

⑦记者:你现在到处演讲,力图将社会对艾滋病的氛围有所改善,你不觉得以一人之力来面对整个社会目前现状,有一种“唐?吉诃德”的感觉?

杜聪:我经常举海星的例子,可能海滩上有成千上万快要被干死的海星,我们只能一个个把它们抛到海里去,可能对整个海滩上的海星来说,我们只帮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对于被我们抛回海里面的那个海星,它得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帮助,也是因为我们的帮助它能活

下来了。每一次讲座我都觉得是有效果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艾滋病的世界,让更多的人来做一点点事情。

⑧记者:中国的NGO(民间组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你怎么看他们的发展,年轻人可以怎样参与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动?

杜聪:中国的民间组织、慈善团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吸引人才,钱和资源都比较少。目前这一些小型的民间组织很难持续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刚毕业可能觉得民间组织工资太低了,其实只要每个人有点回报社会的心,可以做很多事情,小到给艾滋病孤儿们写封信。 附注:十年前,年仅29岁的杜聪已经是一位银行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哈佛的硕士,在华尔街闯荡的岁月,让这个年纪轻轻的香港人当上了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十年后的今天,杜聪总是带着一大一小两个拉杆箱,穿行于艾滋村,本来略有洁癖的他,走进一个个破败的家庭,看着村头田里的一座座新坟。“我从来没见到这么大的苦难在这么小的地方发生。”于是,他辞去年薪百万元的工作,专职救助孤儿。四年里,他创办了智行基金会,已经让4000多名艾滋孤儿回到学校,其中已有400多个考上高中,超过100个考上大学。 (选自2006年12月1日《广州日报》)

16.根据原文,按要求填空(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的字格)。(4分)

在访问新闻人物杜聪的过程中,记者在第①②节访谈中,开门见山直问杜聪救助的 (两个字)、 (两个字)问题;在第③④节访谈中,记者询问杜聪遇到的困难,了解了杜聪可贵的 (两个字)的精神;在第⑥节访谈中,运用 的方法,推问最敏感的问题;最后两节访谈,记者以未来的前景结束访谈。

17.杜聪“有时会在梦中哭醒”。他为什么而“哭”?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8.记者用“唐?吉诃德”来比喻杜聪,其用意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批评;也有人认为,这是赞扬。请你从上述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简要谈谈你的看法。(5分)

19.如果杜聪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访谈内容和附注,为其设计一篇颁奖词。(5分)

(练习六)

干细胞有两大类,一是胚胎干细胞,二是成年干细胞。尽管成年干细胞不如胚胎干细胞有全能性,但也具有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潜在的全能分化能力,比如能分化出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等。因此在胚胎干细胞受到伦理限制后,研究人员的目光转到成年干细胞上,试图诱导成年干细胞定向、定型生长,以治疗相应的疾病,比如修复心肌以治疗心脏病。但是,大规模的临床实践证明,成年干细胞还是逊色不少,因而治病救人的重任还是非胚胎干细胞莫属。

去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上三项最大的干细胞试验治疗结果。在德国和挪威进行的这三项临床治疗试验证明,把心脏病存活者自己的骨髓干细胞输注到他们受损的心脏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治疗集中心于心脏病导致的心肌受损,由于受损心肌力量减弱,不能把血液有效地泵到全身组织器官,因此专家尝试用病人自己的成年干细胞来修复他们的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在治疗中对病人用心导管术注入骨髓干细胞,并且用小气囊堵住心脏有规则的血流几分钟,以便让输入的干细胞能在心脏生根。

挪威的研究人员对50名一周前患了心脏病的病人注入他们的骨髓干细胞,同时对另一组情况相似的心脏病人进行对照安慰剂治疗(未进行干细胞治疗)。遗憾的是,6个月后注入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和进行对照安慰剂治疗的病人的病情相似,均无重大改善。

德国的研究人员对101名一周前患过心脏病的病人注入其自身的骨髓干细胞,而以另一组103名相似的心脏病人作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4个月后,接受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心脏改善了5.5个百分点,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病人的心脏功能也改善了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骨髓干细胞可能有用,但作用不明显。

第三个研究也是德国医生进行的,试验的对象是至少3个月患过心脏病,但平均患病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病人。研究人员对28名病人注入了其自身的骨髓干细胞,对24名病人注入其自身的循环血中的干细胞,还以23名病人作对照组,进行安慰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接受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心脏泵血能力比其他两组病人改善了3个百分点。

尽管这三项研究都表明接受自身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心脏功能都得到了一点点改善,但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并非明显,而且他们的生存期

也不比没有进行骨髓干细胞治疗的病人要长。但是,为什么前一项研究中注入干细胞和未注入干细胞的病人几乎没有差异,而后两项研究中注入干细胞的病人却比进行安慰剂治疗的病人的改善有微弱的优势呢?虽然还不能给出明确答案,但可能的解释是,注入的干细胞数量有差异,或者说有多少干细胞在心脏扎根并分化成新的心肌细胞以起到泵血的作用还值得研究。

由于还有一点点的功效,目前还有10多个公司在进行骨髓和脐带血干细胞的治疗研究。问题就自然回到了胚胎干细胞上。因为过去15年中,动物实验证明,胚胎干细胞不仅能分化成神经细胞,而且能生长成搏动的心肌细胞,当然这种情况还没有在人身上试验成功过,但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人身上推论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要使再生医学获得发展,治疗各种重症病人,就非得依靠胚胎干细胞不可。

20.上述文段中有关“干细胞”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干细胞有两大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一类是成年干细胞。有全能性的是胚胎干细胞。

B.干细胞中的成年干细胞能分化出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等,具有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潜在的全能分化能力。

C.在治疗心血管病上,成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成年干细胞还逊色不少。

D.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的试验,研究人员采用的是成年干细胞,以目前研究情况看,成年干细胞治疗受损的心脏,病人心脏功能的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规模临床实践表明,治疗心血管病,成年干细胞比不上胚胎干细胞,但用胚胎干细胞治病,又受到伦理的限制。

B.《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世界上三项最大的干细胞试验治疗结果,有一项是挪威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另外两项是德国的研究人员和医生进行的。

C.这三项最大的干细胞试验表明,用成年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病人心脏功能只得到了一点点改善,病人的生存期也不比未注入干细胞的病人要长,但是注入干细胞的病人主观感觉要好些。

D.挪威研究人员与德国的研究人员及医生进行的试验,都用心脏病人注入自身的骨髓干细胞治疗和另一组情况相似的心脏病人未注入干细胞治疗相对照。挪威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中,注入干细胞的病人和未注入干细胞的病人治疗效果几乎没有差异。

22.下列各项中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三项最大的成年干细胞试验结果不如人意,看来目前人们不得不停止骨髓和脐带血干细胞的治疗研究以寻求他法。

B.由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受到伦理的限制,因而用胚胎干细胞细胞进行的科学实验一般是在动物身上进行。

C.胚胎干细胞不仅能分化成神经细胞,而且能生长成搏动的心肌细胞,这是胚胎干细胞在动物身上实验的结果,在人身上也肯有相同的结果。

D.科研有“不能跨越的道德底线”,但治疗重症病人也许能跨越这首防线,这是各国科学家的共识,也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练习七)

灯笼红 牛汉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普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晚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

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餐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快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23.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6分)

24.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末画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

(2)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能力。

25.结合全文,归纳出曾祖母的性格特征。(4分)

2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6分)

(练习八)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b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

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孓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文汇报》2007.11.18)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6分) ( )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却只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D.我国的岁时节日非常强调‘‘节物”,“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

E.“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F.“‘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8.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是(3分) ( )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晴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29.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分)

30.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练习九)

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①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

②“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心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一个孩子。”

③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们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人有这样勇敢吗?”

④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⑤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

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⑥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有着“苏格拉底似的谢顶”、长着又圆又大额头的“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⑦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用强烈的灯光照着,不让睡觉。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⑧在韦君宜出版了《思痛录》后,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

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

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

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⑨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

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⑩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欢欢”。 (选自2007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注: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31.第④段中:“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严文井的 答话好像并没有回答两者之间的关系,你怎样理解这一回答?(4分)

32.请概括指出严文井的“柔和”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3.怎样理解严文井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6分)

(练习十)

辛弃疾的生态观 安立志

①“生态平衡”显然是现代词语,英国的生态学家布赖恩?巴克斯特就宣称:“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这无疑是说,在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中,“生态主义”根本就不会产生。然而,中国古代没有“生态主义”的词汇,不等于没有注重“生态”的观念。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还真发现了一首关于生态平衡的作品《鹊桥仙?赠鹭鸶》,全词是这样的: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② 稼轩先生这首词很别致,他以人鸟对话的形式,以风趣幽默的口吻,向白鹭传达了他对保持生态平衡的关注。他首先对白鹭晓之以理,告诉它,门前小溪里的鱼儿寥寥可数了,不能再捉了(“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接着又对白鹭动之以情,告诫它,应当像主人体谅它一样体谅鱼儿的命运(“主人怜汝汝怜鱼”)。既然白鹭不能再到溪里捉鱼,那么,它的三餐如何解决呢?辛弃疾先生耐心地告诉它,在“远浦”“别渚”,“虾”“鳅”之类食物所在多有,混个肚儿圆绝对没有问题(“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他甚至激赏白鹭,在它乘风觅食、饱餐返程之际,风吹着羽冠,简直“帅呆”“酷毙”了(“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在辛弃疾先生笔下,这种人鸟对语、物我共处的映象(“要物我欣然一处”),是一种多么怡然、多么恬静、多么协调、多么

天趣的生态境界。而这与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完全契合的。

③ 应当说,稼轩先生基于平衡与制约的生态观,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禹当政期间,就曾颁布过一项“政府法令”:“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逸周书?大聚篇》)正是基于“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文子·上仁》)的施政传统和执政实践,后世的思想家们将这种传统和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概括和论述。如:孔子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篇第七》);孟子关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吕氏春秋?义赏》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等。

④ 稼轩先生关于“生态平衡”的思想,在他的词作中,并不显得突兀或孤出,他所追求的“物我欣然一处”,正是我国古老文化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一“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

3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 )

A.英国的生态学家布赖恩?巴克斯特就宣称:“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平衡是一颗新星。”

B.布赖恩?巴克斯特的话表明了在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中,“生态主义”根本就不会产生。

C.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生态主义”的词汇,但辛弃疾的作品里有注重“生态”的观念。

D.辛弃疾笔下人鸟对话的境界与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完全契合的。

E.大块朵颐一餐鱼儿后的鹭鸶乘风归来之际,被风吹拂着羽冠,简直“帅呆”“酷毙”了。

35、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辛弃疾所告诫白鹭的“溪里鱼儿堪数”,体现了我国古老文化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一“生态观”。

B.《鹊桥仙·赠鹭鸶》决非荒诞奇异的无聊与搞笑,描绘的是一种怡然、恬静、协调、天趣的生态境界。

C.词人作品中的“鱼儿”与“虾鳅”都是鹭鸶的美食,都是构成和谐自然生态的一分子。

D.“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文子·上仁》),是后世的思想家们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概括和论述。

36、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生态主义’的词汇,不等于没有注重‘生态’的观念”,结合全文,请概括作者持这一观点的依据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37、文题为“辛弃疾的生态观”,文中第③段与辛弃疾的“生态观”有关吗?请说明理由。(5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二)

参 考 答 案

1.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

2.将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现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画好花瓶。/艺术家眼里的美的世界,万物均应

是有灵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艺术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或: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3.匠心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比较巧用,不着痕迹地比较出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相同,借以指出

艺术家保藏着儿童的同情心;二是观点浅出,贴近生活,用儿童的兴趣没入游戏,来作‚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注脚;三是思想有自,生动形象地再现儿童的‚同情‛,使得‚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的思想水到渠成。/答案提示:以上从三个角度尝度作答,仅供参考。作者的匠心在于,他试图贴近生活,平易、生动地解释他的文艺观:艺术家所见是美的、平等的、并且都被予

以了同情的世界。没有‚同情‛,即没有‚感情移入‛,则难有审美。在作者看来,儿童与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有太多的相似。也就是说,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艺术家的同情不过是儿童同情的保藏。换言之,能保藏着儿童同情心的才能做艺术家。因而,用儿童的同情来作比较是顺利成章。/解题建议:可有多个角度,如文思缜密,文脉清晰;贴近生活,类比妥贴;举例浅近,释理自然等。

4.(1)本题所答,首先要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可围绕主题及其表现作简要评析。丰子恺在这篇

节选文字里,主要表达了他的一个艺术观: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艺术家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2)本题所议应是《美与同情》一文确有的观点。其观点有: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等等。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分析作答即可。/两答均应结合原文作赏析,做到观点正确,内容集中,语言流畅,议论得体,结构合理。

5.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落难时,他卑屈而被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书法笨拙却成极品,诗句完美。

通过对比,突出了苏轼落难后的‚苦味‛,为下文叙写苏轼的感悟和变化作铺垫。

(此处的对比还说不上‚为表现主旨作铺垫‛)

6.(1)苏轼落难后,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或:苏轼落难后,转变了对人生世态的态度(或看法)。

(2) 苏轼在不断被贬斥(下放)中越来越脱离目的性的现实,不断感悟,越来越接近回到自我。

7.含义:回到(回归)自我。

特点:美好(精彩)、可贵、能予人平静。

8.引用和对比。连续引用了苏轼词的句子,边引边解;对比了苏轼感悟前后的态度和行为。借以表翠苏轼有了‚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感情‛的感悟,为后面归结出回归自我才是人生真谛(或‚淡‛是人生最深的味道)的主旨作铺垫。(主旨的内容必须答出)

9.B(解说概念的本质特征。)

10.10.D(可以‚插足‛。)

11.B(A项,少前提‚只要掌握了恰当方法‛;C项,‚所以‛后的结论不可能成立;D项,‚让信息接受者也可能无法接受信息‛此说法文中没有提到。)

12.‚左岸‛是巴黎一个地理也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区域;也是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是一种充溢着人关怀及历史遗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东西。

13.这是人们对‚右岸与左岸‛关系的形象阐释:人们不仅需要享受右岸高度发达物质文化及文明、更需要‚左岸‛的人文关怀及真正的精神慰藉。

14.塞纳河由东向西穿越巴黎,形成了‚右岸‛与‚左岸‛的格局,这就是巴黎的格调,同时,巴黎不仅有‚右岸‛‚用钱‛的物质文明,而且有‚左岸‛‚用脑‛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圣地,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历史传统。

15.(1)形象地印证了‚左岸‛文化的悠久历史,‚左岸‛咖啡里面加有文学、艺术、哲学的精华。

(2)用‚右岸‛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感受来烘托突显‚左岸‛存在的价值及人类追求的方向。

16.动机;心理;坚持(或坚强);比较。

17.杜聪为自己有种强烈的托孤感觉而哭,为自己心理上沉重的救苦救难的责任感而哭,为地方上的阻力而哭,为不能与亲人团聚而哭,为社会上没有良好的救助艾滋病人及其孤儿的氛围和道德水平不高而哭。杜聪的哭,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仁爱之心,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积善成德的道德风范。杜聪的哭更显示出新闻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可信性。

18.(1)我不赞成第一种‚看法‛,而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仅凭一个比喻,就断定记者是批评,未免太武断了。理由有三:其一,唐?吉诃德敢于单枪匹马跟整个黑暗社会对抗,而且即使头破血流,一再碰壁挨打,也决不后退的精神令人崇敬。其二,我们的社会不是唐?吉诃德时的社会,有光明阳光的一面,杜聪的义举不是孤立无援。其三,作者用比喻发问,目的在于张扬杜聪救助艾滋孤儿的仁爱、扶弱的坚毅精神。

(2)我同意第一种‚看法‛。作者批评聪救助艾滋孤儿如同唐?吉诃德一样,充满冒险精神、太理想化了;同时,救助的方式不能单枪匹马,一开始就应该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

19.开放式答案,依据文采和内容酌情给分。

20.D

21.C

22.B

23.为了表现‚我‛和曾祖母之间的感情,作者主要写到了三件事:(1)曾祖母无疾而终;(2)曾祖母叫‚我‛‚汉子‛,给我掏寄藏的香瓜吃;(3)曾祖母用干涩的手抚我入睡。(答对一件事给2分,共6分)

24.(1)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曾祖母的去逝,同时表明正是大自然滋养了曾祖母的朴实、平凡,并让她宁静而安详地走完了她一生,了无遗憾与挂碍。(意近即可,3分)

(2)曾祖母像‚灯笼红‛香瓜一样,经过时间的历练,拥有灵秀而美好的心灵,而世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又红又甜‛的美好心灵而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并且生生不息。这句话赞美了和曾祖母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世界因他们而精彩。(意近即可,3分)

25.①历尽艰难,心灵却‚又红又甜‛。

②对晚辈充满了无限的慈爱。

③平凡淳朴善良。

④年轻时刚烈,晚年却异常温厚、仁慈、安静。(意近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26.因为‚灯笼红‛香瓜和曾祖母有共同的特点:‚灯笼红‛香瓜外表粗糙,可瓜瓤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被酿得又红又甜,同样,曾祖母外表黧黑苍老,可经历艰难的她却拥有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文章以此为题,是以物喻人,借‚灯笼红‛象征曾祖母美好的心灵。(答到‚灯笼红‛香瓜与曾祖母的相似点给4分,揭示出题目的象征义给2分,共6分)

27.CF(C ‚只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不对,应是重视‚天人合一‛;F‚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28.B(B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阐述无限夸大)

29.异:(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同: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每点1分)

30.(1)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2)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3)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 怀。(每点2分)

31.(4分)。作者的回答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拥有孩子一样的眼睛、心灵、幻想和浪漫,才能写出童话。

32.(5分)。爱用‚柔和‛这个词;对妻子久远深沉的爱;善于发现诗意和美;乐于助人;不随便写回忆录。(答对4点得5分,答对3点得3分,答对2点得1分,只答对l点不得分。)

33.(6分)。作者自画像,嘴和脸都扭曲了,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扭曲压抑的象征;也表现了他勇于正视过去、剖析自己的精神。(应结合原文分析)

34.A、E(A偷换概念,‚生态平衡‛应为‚生态主义‛;E‚大块朵颐一餐鱼儿‛错,应为‚虾、鳅‛)

35.D(断章取义,‚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是‚施政传统和执政实践‛,而非‚后世的思想家们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概括和论述‛)(每项3分)

36.(1)文学家对保持生态平衡的关注。如:辛弃疾词《鹊桥仙?赠鹭鸶》。(2)政治家颁布的法令。如在禹当政期间颁布的‚政府法令‛。(3)思想家的理论概述。如孔子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

37.有关。(2分)理由:这一段是阐释辛弃疾的生态观,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事实上的论据,进而说明辛弃疾的‚生态平衡‛的思想,在他的词作中,并不显得突兀或孤出。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二)

(练习一)

美与同情 丰子恺

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 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了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画家与诗人是同样的,不过画家注重其形式姿态的方面而已。 我们画家描一个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体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现花瓶的精神。我们的心要能与朝阳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写朝阳;能与海波的曲线一同跳舞,方能描写海波。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涯,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 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见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经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节选正《静观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

1.文章第二段说:“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那么,画家所见应是什么,“前三者”所见又都是什么呢?

答:画家所见应是:

“前三者”所见都是:

2.为什么说,画家要画好一个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思想?

答:

3.末了两段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来“赞美儿童”。请选择两个角度,简析作者这样构思匠心所在。

答: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

(1)简析《美与同情》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谈谈《美与同情》中作者的一个观点。

(练习二)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台湾)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注]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注]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

5.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答:

(2)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答:

7.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4分)

含义:

特点:

8.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练习三)

加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来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窃听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储存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就是最安全的公钥密码系统,一旦遇上量子计算机,也形同虚设。须臾之间量子计算机便能破译这种密钥。要是用量子密钥来加密信息,那就连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望“密”兴叹了。量子密码术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加密方法,是密码编制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光子)以无法破译的密码来传输信息。任何想测算和破译密钥的人,都会改变量子状态而得到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合法接受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而知道钥曾被截获过。单量子态有两个特殊的脾气,使它能“守口如瓶”:一是根据量子不可克隆原理,求知的量子态不能被精确复制,所以人们不能像复制钥匙一样复制量子态;二是由于量子不确定性原理,任何试图对它“不轨”的举动,都会毁坏套在信息上的量子密钥“信封”,使盗贼自暴形迹。从理论上来说,用量子密码加密的通信不可能被窃取,安全程度极高。

假设黑客入侵网络,黑客必须用一个特殊的接收设施从一连串的量子中“吸”出一个来获取信息,但这样一来,发出量子密码的一方立即就会发现量子流中出现了空格。为了避免被发现,一般黑客会再发射一个量子来填补这个空格。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是采用量子的极化方式(波的运动方向)来编排密码的,而根据量子学原理,要同时检测出量子的4种极化方式,几乎毫无可能。黑客填被进去的量子只能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发射的——这样,这个“不合群”的量子很快就会被发现,从而防止信息被窃取。

华东师大研制的量子保密通信样机由一对身1.2米的“情侣”组成:发送信息的叫“爱丽斯”,接受信息的叫“鲍勃”。且看这对“情侣”如何使用量子密钥互通“保密情书”。首先,爱丽斯发出一串单光子的脉冲序列。通过长达50千米的光纤,鲍勃接收到了这串“爱的信号”。然后,根据量子们的完整情况,鲍勃会判断是否有“第三者”想“插足”。如果一切正常,这对“情侣”就同时获得一串密钥。现在,爱丽斯用量子密钥把情书“上锁”,通过公共信道发送给鲍勃。量子密钥采用完全无章可循的真随机数,而且密钥长度等于书信长度。这串密钥就像魔术师一样,对情书施展障眼术,使得它在旁人看来只是一群纷乱的麻点。当鲍勃用密钥打开“量子锁”,情书内容才真相大白——原来是爱丽斯的玉照!在密钥的传输过程中,任何对密钥的偷窥和复制都会被鲍勃识破。而且为确保安全,这串密钥在新的情书传递中将不再被使用,故而量子密钥也称为“一次性便笺”密钥。

9.下列对“量子密码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主要利用两种不同状态的快速光脉冲传输信息,是与标准机密的方式不同的加密方法

B.是根据量子学原理,采用量子的极化方式来编排密码的加密方法。

C.是利用单量子态不能被复制以及确定性原理而采用的密码加密方法。

D.是黑客几乎无法破译并且一旦入侵就会自动发现的加密方法。

10.下列对“量子密钥也称为‘一次性便笺’密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和一般加密系统相比,量子密钥在被偷窥和复制时,会留下痕迹,从而能被接受信息者识破。

B.对于某个文件来说,它的量子密钥只能打开它的“量子锁”,其他的文件还得有另外的量子密钥。

C.先发出一串单光子的脉冲序列,获得量子密钥,再加密传输文件,是为了确保文件不被窃取。

D.量子密钥采用完全无章可循的真随机数,对文件施展障眼术,“第三者”根本无法“插足”。

11.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用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从数学上来讲,任何密码都是可以被破译的,而且还不会留下痕迹,用户无法察觉。

B.量子计算机能破译公钥密码系统,但不能破译量子密码,因为量子密码本身就不可能被破译。

C.黑客必须用一个特殊的接收设施来获取信息,但这样一来量子流中就会出现空格,所以黑客要精确计算,补进一个合群的量子,但还是不可能破对密码。

D.华东师大的研究表明,量子保密比一般加密要复杂,特别是密钥长度等于书信长度,这会让信息接受者也可能无法接受信息。

(练习四)

左岸漫步:巴黎不止是格调

“左岸”,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塞纳河由东向西成几字形穿越了巴黎,而巴黎城则是从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发展起来的。公元14世纪起,西岱岛上的居民逐渐向河的两岸扩展,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起将王宫迁往右岸的浮日广场、卢浮宫、万森城堡后,政治权力中心渐渐移向了右岸,随即商业经济也在右岸蓬勃发展了起来。

左岸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主要建了三所大学:索尔本大学(后更名为巴黎大学文学院)、三语大学(后更名为法兰西大学)、四国学院(后更名为法兰西学院)。由于当时学院的师生必须学会拉丁语,并用拉丁语写作、交谈,所以这一个区域也称拉丁区,这是左岸最早的区,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区域。

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迁居于凡尔赛宫,左岸成了从巴黎去凡尔赛宫的必经之路,这时的左岸获得了飞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达官新贵、社会名流纷纷来此建造公馆,这样慢慢形成了以文化知识界为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与右岸的王宫府邸、商业大街组成的权力和经济中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无怪乎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来。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左岸”因此而成为一笔文化遗产、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一个时髦的形容词。

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在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周围,有最早的弗洛咖啡馆,这家咖啡馆和边上的德玛格餐厅是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海湟波娃几乎天天消磨时光的地方。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是安德烈?幻德及其《法兰西》杂志社撰稿作家们定期见面探讨写作心得的地方,也是圣?罗兰经常涉足的地方。

在离大教堂不远处的蒙巴纳斯大街上,著名的“丁香咖啡馆”则是又一个重要的聚会中心。俄裔法国作家夏加尔、美国的亨利?米勒、爱尔兰的乔伊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作家海明威、画家毕加索等在成名前都在这个所谓的“文学咖啡馆”里活动。这一群文学艺术家围绕在号称“诗人王子”保罗?福尔的四周,每星期二晚都在这里聚会。海明威就是在这里构思了《太阳照样升起》,至今,“丁香咖啡馆”还保存着一张“海明威之椅”,保留着一道名为“海明威胡椒牛排”的招牌菜。离此不远,是“双偶咖啡馆”。“双偶”,原是一场深受观众喜爱的滑稽戏,咖啡馆也因此取名“双偶咖啡馆”。萨特和他的女友西蒙娜经常光顾这里,毕加索在此与朵拉?琦尔小姐一见钟情,莎士比亚书屋的女老板西尔薇亚?毕奇在这里认识了乔伊斯,并经她的竭力推荐,《尤利西斯》才得以面世。

被称为塞纳河边两大明珠瑰宝之一的奥塞美术馆就坐落在左岸。馆内珍藏着十九至二十世纪著名画家莫奈、毕加索、马蒂斯等一大批艺术珍品。法国著名大画家德拉克罗瓦的画室和寓所坐落在左岸,著名雕塑家布什尔在左岸落户,罗丹也将他毕业的作品,包括“思想者”、“地狱之门”、“加莱市民”等放在左岸的“罗丹美术馆”。而他所作的“穿睡衣的巴尔扎克”塑像就树立在“多姆咖啡馆”边。这里,还有雨果、乔治桑及自由女神原塑像。

在左岸,还有着著名的先贤祠,这里安葬着对法国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们,他们是卢梭、雨果、佐拉、伏尔泰、若海斯、居里夫妇。同时在左岸的蒙巴纳斯公墓,还安葬着萨特、莫泊桑、罗德、波特雷尔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很巧的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自成立起也落户于左岸。

如今,当右岸香榭丽舍大街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于是乎,他们就在塞纳河的左岸,在这文化知识先贤们曾经光顾和满足过的街道、公园、咖啡馆、美术馆、旧居里寻找一种精神上的东西,一种充满着人文主义的东西,一种从历史遗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东西。“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人们会从这“品尝”中找回真正的精神慰藉。

(佛山信息港2007.8.13)

12.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左岸”,请简要解释“左岸”一词的内涵。(4分)

13.联系全文,简单解释“穿戴着右岸的名牌,品尝着左岸的咖啡”含义。(4分)

14.巴黎不仅是格调,那么,巴黎还有什么?(5分)

15.请用简练语言说明下列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5分)

(1)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奇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

(2)当右岸香榭丽舍大待及其周围街区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人们往往会在这光怪陆离之中感到失去了什么。

(练习五)

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 邱 敏

①记者:做救助艾滋孤儿这件事,你最大动机是什么?

杜聪: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托孤的感觉。有一次我到一个家庭,一个母亲哭着扑过来,苦苦哀求救救她那个患了艾滋病的年仅8岁的儿子。村外农田里的一座新坟头是属于因艾滋病而去世的这个孩子的爸爸。我强忍泪水对那个几乎绝望的母亲说:也许我没有能力为你的儿子做些什么,但我要确保你的女儿能有读书的机会。

②记者:你刚刚说到,开始救助之后,你经常在失眠,在睡梦里哭醒,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怎样?需要求助心理医生吗?

杜聪:每一次去那些村庄都会在心里积压上一层负担,一层层积起来,解不开。所以朋友说我应当去看心理医生,但我一直没有去。调适自己,不断排解,我喜欢散步。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记得1997年的时候去西藏旅游,藏传佛教中有两种法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慈悲,我很受启发。

③记者:你的救助工作在一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去了很多的地方,被拒绝了,碰钉了,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其实我们做的工作,中央政府是非常支持的,但地方上有一定的阻力。

④记者:面对这么多困难,你想过放弃吗?

杜聪:确实有时候觉得,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做这个工。有一年我们为了赶路,坐了一个晚上的车,而且那个冬天很冷,整个晚上都在车里面颠簸,而且又是我的生日,我也想念我自己的家人,也是在赶路,很冷,又冷又饿,又是春节,我就哭起来了,觉得我那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但想起那些坚强地面对人生逆境的孩子们,我对人生亦变得更积极乐观。那些孩子真的很坚强,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就是一家之主了。

⑤记者: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多久?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设想的(救助艾滋孤儿)是三年,但现在我们在做未来十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作真的很艰巨。我感觉身边的人都没能看到这一场火将烧到多严重,但我认为是很恐怖的。

⑥记者:我们看到丛飞的例子,会遇到一些道德水平不算很高的对象,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比较灰心的情况?

杜聪:帮助的人里有素质高的,也有不高的,所谓的农村刁民。但大部分我所接触的人都是很好的人。

⑦记者:你现在到处演讲,力图将社会对艾滋病的氛围有所改善,你不觉得以一人之力来面对整个社会目前现状,有一种“唐?吉诃德”的感觉?

杜聪:我经常举海星的例子,可能海滩上有成千上万快要被干死的海星,我们只能一个个把它们抛到海里去,可能对整个海滩上的海星来说,我们只帮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对于被我们抛回海里面的那个海星,它得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帮助,也是因为我们的帮助它能活

下来了。每一次讲座我都觉得是有效果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艾滋病的世界,让更多的人来做一点点事情。

⑧记者:中国的NGO(民间组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你怎么看他们的发展,年轻人可以怎样参与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动?

杜聪:中国的民间组织、慈善团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吸引人才,钱和资源都比较少。目前这一些小型的民间组织很难持续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刚毕业可能觉得民间组织工资太低了,其实只要每个人有点回报社会的心,可以做很多事情,小到给艾滋病孤儿们写封信。 附注:十年前,年仅29岁的杜聪已经是一位银行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哈佛的硕士,在华尔街闯荡的岁月,让这个年纪轻轻的香港人当上了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十年后的今天,杜聪总是带着一大一小两个拉杆箱,穿行于艾滋村,本来略有洁癖的他,走进一个个破败的家庭,看着村头田里的一座座新坟。“我从来没见到这么大的苦难在这么小的地方发生。”于是,他辞去年薪百万元的工作,专职救助孤儿。四年里,他创办了智行基金会,已经让4000多名艾滋孤儿回到学校,其中已有400多个考上高中,超过100个考上大学。 (选自2006年12月1日《广州日报》)

16.根据原文,按要求填空(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的字格)。(4分)

在访问新闻人物杜聪的过程中,记者在第①②节访谈中,开门见山直问杜聪救助的 (两个字)、 (两个字)问题;在第③④节访谈中,记者询问杜聪遇到的困难,了解了杜聪可贵的 (两个字)的精神;在第⑥节访谈中,运用 的方法,推问最敏感的问题;最后两节访谈,记者以未来的前景结束访谈。

17.杜聪“有时会在梦中哭醒”。他为什么而“哭”?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8.记者用“唐?吉诃德”来比喻杜聪,其用意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批评;也有人认为,这是赞扬。请你从上述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简要谈谈你的看法。(5分)

19.如果杜聪当选“感动中国”人物,请你根据访谈内容和附注,为其设计一篇颁奖词。(5分)

(练习六)

干细胞有两大类,一是胚胎干细胞,二是成年干细胞。尽管成年干细胞不如胚胎干细胞有全能性,但也具有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潜在的全能分化能力,比如能分化出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等。因此在胚胎干细胞受到伦理限制后,研究人员的目光转到成年干细胞上,试图诱导成年干细胞定向、定型生长,以治疗相应的疾病,比如修复心肌以治疗心脏病。但是,大规模的临床实践证明,成年干细胞还是逊色不少,因而治病救人的重任还是非胚胎干细胞莫属。

去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上三项最大的干细胞试验治疗结果。在德国和挪威进行的这三项临床治疗试验证明,把心脏病存活者自己的骨髓干细胞输注到他们受损的心脏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治疗集中心于心脏病导致的心肌受损,由于受损心肌力量减弱,不能把血液有效地泵到全身组织器官,因此专家尝试用病人自己的成年干细胞来修复他们的心房和心室的心肌。在治疗中对病人用心导管术注入骨髓干细胞,并且用小气囊堵住心脏有规则的血流几分钟,以便让输入的干细胞能在心脏生根。

挪威的研究人员对50名一周前患了心脏病的病人注入他们的骨髓干细胞,同时对另一组情况相似的心脏病人进行对照安慰剂治疗(未进行干细胞治疗)。遗憾的是,6个月后注入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和进行对照安慰剂治疗的病人的病情相似,均无重大改善。

德国的研究人员对101名一周前患过心脏病的病人注入其自身的骨髓干细胞,而以另一组103名相似的心脏病人作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4个月后,接受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心脏改善了5.5个百分点,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病人的心脏功能也改善了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骨髓干细胞可能有用,但作用不明显。

第三个研究也是德国医生进行的,试验的对象是至少3个月患过心脏病,但平均患病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病人。研究人员对28名病人注入了其自身的骨髓干细胞,对24名病人注入其自身的循环血中的干细胞,还以23名病人作对照组,进行安慰剂治疗。治疗3个月后,接受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心脏泵血能力比其他两组病人改善了3个百分点。

尽管这三项研究都表明接受自身骨髓干细胞的病人心脏功能都得到了一点点改善,但是病人的主观感觉并非明显,而且他们的生存期

也不比没有进行骨髓干细胞治疗的病人要长。但是,为什么前一项研究中注入干细胞和未注入干细胞的病人几乎没有差异,而后两项研究中注入干细胞的病人却比进行安慰剂治疗的病人的改善有微弱的优势呢?虽然还不能给出明确答案,但可能的解释是,注入的干细胞数量有差异,或者说有多少干细胞在心脏扎根并分化成新的心肌细胞以起到泵血的作用还值得研究。

由于还有一点点的功效,目前还有10多个公司在进行骨髓和脐带血干细胞的治疗研究。问题就自然回到了胚胎干细胞上。因为过去15年中,动物实验证明,胚胎干细胞不仅能分化成神经细胞,而且能生长成搏动的心肌细胞,当然这种情况还没有在人身上试验成功过,但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人身上推论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要使再生医学获得发展,治疗各种重症病人,就非得依靠胚胎干细胞不可。

20.上述文段中有关“干细胞”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干细胞有两大类,一类是胚胎干细胞,一类是成年干细胞。有全能性的是胚胎干细胞。

B.干细胞中的成年干细胞能分化出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等,具有像胚胎干细胞那样潜在的全能分化能力。

C.在治疗心血管病上,成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相比,成年干细胞还逊色不少。

D.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的试验,研究人员采用的是成年干细胞,以目前研究情况看,成年干细胞治疗受损的心脏,病人心脏功能的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

2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大规模临床实践表明,治疗心血管病,成年干细胞比不上胚胎干细胞,但用胚胎干细胞治病,又受到伦理的限制。

B.《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世界上三项最大的干细胞试验治疗结果,有一项是挪威的研究人员进行的,另外两项是德国的研究人员和医生进行的。

C.这三项最大的干细胞试验表明,用成年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病人心脏功能只得到了一点点改善,病人的生存期也不比未注入干细胞的病人要长,但是注入干细胞的病人主观感觉要好些。

D.挪威研究人员与德国的研究人员及医生进行的试验,都用心脏病人注入自身的骨髓干细胞治疗和另一组情况相似的心脏病人未注入干细胞治疗相对照。挪威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中,注入干细胞的病人和未注入干细胞的病人治疗效果几乎没有差异。

22.下列各项中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三项最大的成年干细胞试验结果不如人意,看来目前人们不得不停止骨髓和脐带血干细胞的治疗研究以寻求他法。

B.由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受到伦理的限制,因而用胚胎干细胞细胞进行的科学实验一般是在动物身上进行。

C.胚胎干细胞不仅能分化成神经细胞,而且能生长成搏动的心肌细胞,这是胚胎干细胞在动物身上实验的结果,在人身上也肯有相同的结果。

D.科研有“不能跨越的道德底线”,但治疗重症病人也许能跨越这首防线,这是各国科学家的共识,也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练习七)

灯笼红 牛汉

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么又红又甜。我的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普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晚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的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

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我们回到大门口磨盘上坐着,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

我连曾祖母的姓氏和名字都不知道,她留给我的只有上面说的一些梦一般的事迹。隐约地记得她个子很矮小,穿的袄肥而长,宽大的袖口卷起半尺来高,里面总寄放些小东西,她会从里面给我掏出几颗醉枣或麦芽糖。对曾祖母的手我还有记忆。她总用干涩的手抚摸我的面孔,餐上当我钻进被窝,她的手伸进被窝久久地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直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啊!”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别的,关于她,我什么也记不得了。她早已隐没进了无法忆念的像大地一般深厚的历史的内腔之中了。

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快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23.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6分)

24.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末画线的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她从人世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

(2)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能力。

25.结合全文,归纳出曾祖母的性格特征。(4分)

26.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6分)

(练习八)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b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

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

“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孓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文汇报》2007.11.18)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6分) ( )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却只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D.我国的岁时节日非常强调‘‘节物”,“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

E.“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F.“‘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8.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是(3分) ( )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晴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29.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分)

30.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练习九)

一口柔和的井 林天宏

①许多拜访过严文井的人,都在文章里描写他和他养的猫。其中最为传神的文字如下:

②“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严文井,衣襟上有着明显的油渍,肩上散落着头皮屑。一只黑花猫不停地在我们俩周围踱来踱去,在他身上爬上爬下。他任凭这只猫不断地在身上腻,偶尔耐心和它说两句话„„就像猫是他溺爱的一个孩子。”

③严文井爱猫,最多的时候,家中曾养过7只猫。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自己吃清汤面,却给猫开鱼罐头;送人照片,也是他和猫的合影。他还不时借猫幽默一下,说猫和人一样有感情,但人有时候还没猫伟大。比如,“我们家的猫寻找爱情,会毫不犹豫地从三楼跳下,人有这样勇敢吗?”

④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他回答道:“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没有美丽的幻想,没有浪漫的精神„„则一定不会有童话。”

⑤柔和,是严文井最爱用的一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频频出现:“我的心是柔和的”、“妻看着我,目光渐渐转向柔和”、“我们的心很柔和,

还要继续保持柔和”。

⑥他的代表作《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写给他去世的爱人,他们在投奔延安的路上相遇,然后相爱,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时至今日,还有读者感叹:“奇怪,一个老头,怎么能写出那么唯美、感性的文字?”于是,便有文学评论家把这个有着“苏格拉底似的谢顶”、长着又圆又大额头的“童话爷爷”,比喻成“一口井”,“那种流淌出的柔和的美感,好像是底色,铺陈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

⑦但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这样的“资产阶级情调”,无疑不合时宜。尽管长期担任作协的领导,但在旁人眼中,严文井似乎属于“刻意被权力边缘化的角色”。“文革”中,他的一次检讨竟这样开头:“春天,我看见一个穿红衣的少女骑着自行车从林阴道上过来,我感受到一种诗意和美„„”作家阎纲回忆,“5?16”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白天干活儿,晚上接受批斗,用强烈的灯光照着,不让睡觉。一天夜里,他经过严文井床头,蚊帐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塞给他几颗水果糖,使得他“原本绝望的心,顿生出强烈的感激”。

⑧在韦君宜出版了《思痛录》后,许多人劝严文井也写写那段岁月的回忆,他却拒绝

了,因为“不好说”,而且“会伤害许多人”。他宁愿用一幅自画像来解剖自己,并郑重地钤

上了自己的印章,分赠给同事和朋友。于是,这幅嘴和脸都扭曲了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

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⑨严文井留世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一篇不到300字的散文。向他约稿的编辑回忆,严文

井反复修改,整整写了一年零八个月。他用这样的笔调写道:“„„我本来就很贫乏,干过许多错事。但我的心是柔和的,不久前我还看见了归来的燕子„„”

⑩2005年,严文井离世。一个前去他家采访的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儿童文学泰斗的家,只是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陋室”。除了老旧的单人床和书桌,剩余的空间都被书本占满。屋内能见着的唯一光亮,就是窗外的一棵绿树。树下,埋着他亲手安葬的爱猫“欢欢”。 (选自2007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注: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31.第④段中:“有人问过严文井,喜爱小动物和写童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严文井的 答话好像并没有回答两者之间的关系,你怎样理解这一回答?(4分)

32.请概括指出严文井的“柔和”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3.怎样理解严文井的自画像被人视为“他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6分)

(练习十)

辛弃疾的生态观 安立志

①“生态平衡”显然是现代词语,英国的生态学家布赖恩?巴克斯特就宣称:“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这无疑是说,在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中,“生态主义”根本就不会产生。然而,中国古代没有“生态主义”的词汇,不等于没有注重“生态”的观念。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还真发现了一首关于生态平衡的作品《鹊桥仙?赠鹭鸶》,全词是这样的: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② 稼轩先生这首词很别致,他以人鸟对话的形式,以风趣幽默的口吻,向白鹭传达了他对保持生态平衡的关注。他首先对白鹭晓之以理,告诉它,门前小溪里的鱼儿寥寥可数了,不能再捉了(“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接着又对白鹭动之以情,告诫它,应当像主人体谅它一样体谅鱼儿的命运(“主人怜汝汝怜鱼”)。既然白鹭不能再到溪里捉鱼,那么,它的三餐如何解决呢?辛弃疾先生耐心地告诉它,在“远浦”“别渚”,“虾”“鳅”之类食物所在多有,混个肚儿圆绝对没有问题(“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他甚至激赏白鹭,在它乘风觅食、饱餐返程之际,风吹着羽冠,简直“帅呆”“酷毙”了(“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在辛弃疾先生笔下,这种人鸟对语、物我共处的映象(“要物我欣然一处”),是一种多么怡然、多么恬静、多么协调、多么

天趣的生态境界。而这与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完全契合的。

③ 应当说,稼轩先生基于平衡与制约的生态观,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禹当政期间,就曾颁布过一项“政府法令”:“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逸周书?大聚篇》)正是基于“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文子·上仁》)的施政传统和执政实践,后世的思想家们将这种传统和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概括和论述。如:孔子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篇第七》);孟子关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吕氏春秋?义赏》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等。

④ 稼轩先生关于“生态平衡”的思想,在他的词作中,并不显得突兀或孤出,他所追求的“物我欣然一处”,正是我国古老文化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一“生态观”的继承与发展。

3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 ( )

A.英国的生态学家布赖恩?巴克斯特就宣称:“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平衡是一颗新星。”

B.布赖恩?巴克斯特的话表明了在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中,“生态主义”根本就不会产生。

C.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生态主义”的词汇,但辛弃疾的作品里有注重“生态”的观念。

D.辛弃疾笔下人鸟对话的境界与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完全契合的。

E.大块朵颐一餐鱼儿后的鹭鸶乘风归来之际,被风吹拂着羽冠,简直“帅呆”“酷毙”了。

35、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辛弃疾所告诫白鹭的“溪里鱼儿堪数”,体现了我国古老文化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一“生态观”。

B.《鹊桥仙·赠鹭鸶》决非荒诞奇异的无聊与搞笑,描绘的是一种怡然、恬静、协调、天趣的生态境界。

C.词人作品中的“鱼儿”与“虾鳅”都是鹭鸶的美食,都是构成和谐自然生态的一分子。

D.“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文子·上仁》),是后世的思想家们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概括和论述。

36、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生态主义’的词汇,不等于没有注重‘生态’的观念”,结合全文,请概括作者持这一观点的依据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37、文题为“辛弃疾的生态观”,文中第③段与辛弃疾的“生态观”有关吗?请说明理由。(5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二)

参 考 答 案

1.美的世界(或: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实用方面的价值)

2.将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现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画好花瓶。/艺术家眼里的美的世界,万物均应

是有灵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艺术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这正是‚物我一体‛的境界。或: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

3.匠心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比较巧用,不着痕迹地比较出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相同,借以指出

艺术家保藏着儿童的同情心;二是观点浅出,贴近生活,用儿童的兴趣没入游戏,来作‚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注脚;三是思想有自,生动形象地再现儿童的‚同情‛,使得‚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的思想水到渠成。/答案提示:以上从三个角度尝度作答,仅供参考。作者的匠心在于,他试图贴近生活,平易、生动地解释他的文艺观:艺术家所见是美的、平等的、并且都被予

以了同情的世界。没有‚同情‛,即没有‚感情移入‛,则难有审美。在作者看来,儿童与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有太多的相似。也就是说,儿童与艺术家的同情所及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艺术家的同情不过是儿童同情的保藏。换言之,能保藏着儿童同情心的才能做艺术家。因而,用儿童的同情来作比较是顺利成章。/解题建议:可有多个角度,如文思缜密,文脉清晰;贴近生活,类比妥贴;举例浅近,释理自然等。

4.(1)本题所答,首先要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其次可围绕主题及其表现作简要评析。丰子恺在这篇

节选文字里,主要表达了他的一个艺术观: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一视同仁的、平等的世界;艺术家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2)本题所议应是《美与同情》一文确有的观点。其观点有:艺术家所见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艺术家须有深广的同情心;万物皆备于艺术家的心中;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等等。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分析作答即可。/两答均应结合原文作赏析,做到观点正确,内容集中,语言流畅,议论得体,结构合理。

5.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落难时,他卑屈而被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书法笨拙却成极品,诗句完美。

通过对比,突出了苏轼落难后的‚苦味‛,为下文叙写苏轼的感悟和变化作铺垫。

(此处的对比还说不上‚为表现主旨作铺垫‛)

6.(1)苏轼落难后,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或:苏轼落难后,转变了对人生世态的态度(或看法)。

(2) 苏轼在不断被贬斥(下放)中越来越脱离目的性的现实,不断感悟,越来越接近回到自我。

7.含义:回到(回归)自我。

特点:美好(精彩)、可贵、能予人平静。

8.引用和对比。连续引用了苏轼词的句子,边引边解;对比了苏轼感悟前后的态度和行为。借以表翠苏轼有了‚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感情‛的感悟,为后面归结出回归自我才是人生真谛(或‚淡‛是人生最深的味道)的主旨作铺垫。(主旨的内容必须答出)

9.B(解说概念的本质特征。)

10.10.D(可以‚插足‛。)

11.B(A项,少前提‚只要掌握了恰当方法‛;C项,‚所以‛后的结论不可能成立;D项,‚让信息接受者也可能无法接受信息‛此说法文中没有提到。)

12.‚左岸‛是巴黎一个地理也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区域;也是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是一种充溢着人关怀及历史遗传下来的经久不衰的东西。

13.这是人们对‚右岸与左岸‛关系的形象阐释:人们不仅需要享受右岸高度发达物质文化及文明、更需要‚左岸‛的人文关怀及真正的精神慰藉。

14.塞纳河由东向西穿越巴黎,形成了‚右岸‛与‚左岸‛的格局,这就是巴黎的格调,同时,巴黎不仅有‚右岸‛‚用钱‛的物质文明,而且有‚左岸‛‚用脑‛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圣地,充满人文精神关怀的历史传统。

15.(1)形象地印证了‚左岸‛文化的悠久历史,‚左岸‛咖啡里面加有文学、艺术、哲学的精华。

(2)用‚右岸‛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感受来烘托突显‚左岸‛存在的价值及人类追求的方向。

16.动机;心理;坚持(或坚强);比较。

17.杜聪为自己有种强烈的托孤感觉而哭,为自己心理上沉重的救苦救难的责任感而哭,为地方上的阻力而哭,为不能与亲人团聚而哭,为社会上没有良好的救助艾滋病人及其孤儿的氛围和道德水平不高而哭。杜聪的哭,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仁爱之心,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积善成德的道德风范。杜聪的哭更显示出新闻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可信性。

18.(1)我不赞成第一种‚看法‛,而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仅凭一个比喻,就断定记者是批评,未免太武断了。理由有三:其一,唐?吉诃德敢于单枪匹马跟整个黑暗社会对抗,而且即使头破血流,一再碰壁挨打,也决不后退的精神令人崇敬。其二,我们的社会不是唐?吉诃德时的社会,有光明阳光的一面,杜聪的义举不是孤立无援。其三,作者用比喻发问,目的在于张扬杜聪救助艾滋孤儿的仁爱、扶弱的坚毅精神。

(2)我同意第一种‚看法‛。作者批评聪救助艾滋孤儿如同唐?吉诃德一样,充满冒险精神、太理想化了;同时,救助的方式不能单枪匹马,一开始就应该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

19.开放式答案,依据文采和内容酌情给分。

20.D

21.C

22.B

23.为了表现‚我‛和曾祖母之间的感情,作者主要写到了三件事:(1)曾祖母无疾而终;(2)曾祖母叫‚我‛‚汉子‛,给我掏寄藏的香瓜吃;(3)曾祖母用干涩的手抚我入睡。(答对一件事给2分,共6分)

24.(1)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曾祖母的去逝,同时表明正是大自然滋养了曾祖母的朴实、平凡,并让她宁静而安详地走完了她一生,了无遗憾与挂碍。(意近即可,3分)

(2)曾祖母像‚灯笼红‛香瓜一样,经过时间的历练,拥有灵秀而美好的心灵,而世界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又红又甜‛的美好心灵而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并且生生不息。这句话赞美了和曾祖母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世界因他们而精彩。(意近即可,3分)

25.①历尽艰难,心灵却‚又红又甜‛。

②对晚辈充满了无限的慈爱。

③平凡淳朴善良。

④年轻时刚烈,晚年却异常温厚、仁慈、安静。(意近即可,答对一点给1分,共4分)

26.因为‚灯笼红‛香瓜和曾祖母有共同的特点:‚灯笼红‛香瓜外表粗糙,可瓜瓤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被酿得又红又甜,同样,曾祖母外表黧黑苍老,可经历艰难的她却拥有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文章以此为题,是以物喻人,借‚灯笼红‛象征曾祖母美好的心灵。(答到‚灯笼红‛香瓜与曾祖母的相似点给4分,揭示出题目的象征义给2分,共6分)

27.CF(C ‚只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不对,应是重视‚天人合一‛;F‚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28.B(B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阐述无限夸大)

29.异:(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同: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每点1分)

30.(1)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2)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3)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 怀。(每点2分)

31.(4分)。作者的回答揭示了两者的关系: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拥有孩子一样的眼睛、心灵、幻想和浪漫,才能写出童话。

32.(5分)。爱用‚柔和‛这个词;对妻子久远深沉的爱;善于发现诗意和美;乐于助人;不随便写回忆录。(答对4点得5分,答对3点得3分,答对2点得1分,只答对l点不得分。)

33.(6分)。作者自画像,嘴和脸都扭曲了,正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扭曲压抑的象征;也表现了他勇于正视过去、剖析自己的精神。(应结合原文分析)

34.A、E(A偷换概念,‚生态平衡‛应为‚生态主义‛;E‚大块朵颐一餐鱼儿‛错,应为‚虾、鳅‛)

35.D(断章取义,‚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是‚施政传统和执政实践‛,而非‚后世的思想家们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概括和论述‛)(每项3分)

36.(1)文学家对保持生态平衡的关注。如:辛弃疾词《鹊桥仙?赠鹭鸶》。(2)政治家颁布的法令。如在禹当政期间颁布的‚政府法令‛。(3)思想家的理论概述。如孔子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

37.有关。(2分)理由:这一段是阐释辛弃疾的生态观,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事实上的论据,进而说明辛弃疾的‚生态平衡‛的思想,在他的词作中,并不显得突兀或孤出。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册)
  •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 ...查看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2013年7月12日 一.学习十要求: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二.具体要求: ...查看


  • 高中语文教研组计划
  • 高中语文教研组计划第一篇:2013-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语文教研组 本学期根据学校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全方位推行创新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实验,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制订本学期: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主要工作以学习新&quo ...查看


  •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类型:初三教案 加入时间:2007年7月24日12:42 课堂学生管理利器(中小学学生学习跟踪软件)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 ...查看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三备课组工作计划一:高三下学期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XX高考英语科备考,我们将以<黑龙江省英语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外研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为基础,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高三英语复 ...查看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1
  •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的四大策略 施信忠整理 一.对第一轮复习的总结回顾 第一轮复习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在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高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结合多种对高考试题的评价报告,我们发现语文高考试题的命制出现如下特点: ...查看


  • 致高一新同学的一封信
  • 致高一新同学的一封信 [ 作者:高一年级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5821    更新时间:2009-7-3    文章录入:bgs ] 亲爱的高一新同学:    首先祝贺你们经过拼搏奋斗,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初中的学习生活, ...查看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
  •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15日   05 版) 在广东省深圳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看来,一味地练习.考试,只会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熄灭.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也是真诚的阅读者.你们先读原诗.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