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十二形拳鹞形之鹞子入林和鹞子翻身等

形意拳鹞形歌诀:鹞飞自翱翔,展翅似凤凰,十指通经络,心收肾气藏。

三体式开势,两手握拳:

左臂往里裹,右手由下经左臂外往上攒挑,高与眉齐;左手向下往外往上往里,划一个小弧,成截手之势;左脚同时进寸步,眼向前看(图4一69)

右脚向后一蹬,前脚前进,右脚再极力向前拥进,立定;左脚提起,紧靠于右踝侧。此之谓“疾进”。与右足疾进的同时,右拳平直向前崩出,左手抚于右小臂内侧,眼向前看(图4-70)

左脚进步,打顺式炮拳(或炮掌)。此式谓之“鹞子入林”(图4一71)

再进右脚.打右式钻拳(图4一72a、图4一72b,图4一72c)。此三个式子要连续打,一气呵成,束身而进.手脚齐起齐落,方能体现鹞子束身穿林之巧也。

再换式时,动作仍同前,惟左右相反。如是左右轮换练习,接连不断。

技击用法与用劲要求

鹞为最敏锐之猛鹜,有束翅之法、人林之能、在技击上亦是发挥此作用也。

遇对方以拳掌来击之时,我右手土攒、引化,腰微向右转,侧身以避其锋,左臂缠绕而进,自对方外侧接住其大臂,两肩用合扣之力.将身子束成一根细杆,可无隙而不入也(图4一73)随即出右拳,低可打腹,中可打鸠尾,高可打华盖(图4一74)至于是左脚进过步还是右脚进疾步,需视对方后退与否而定。

如对方回拳变招,我则前拳上挑,后手平直打出,随即侧身进一大步,此即入林之势也。如对方未退,二人相距甚近,也可前足再进过步而直接打入林之势。

若前手下扣接住对方来拳,上步,后拳以上攒之劲打对方下须,如同钻拳一般,此乃鹞子冲天之势也。

此时若又有敌自背后来攻.我可将前脚向里扣,急转身(左转,图4-75),右手自面前下扣,左手从右手上攒出,取面(图4一76)。亦可以用钻拳打对方下颏,其危自解。

另一方法是:左脚向前迈一步以缓和对方的攻势,随即身向前伏;右手顺右腿向后插出,左手护面,眼向后看(图4一77),势不停,向右转身,右臂自外向上缠绕,接住对方进击的胳膊,如同“截手”一般(图4一78),然后可用掌或用拳,根据形势之需要而进击。以上乃鹞子翻身之巧也。

鹞子入林,用力在两膊,须两膊一抖一展,侧身而进,并非硬打硬进也。鹞子翻身巧在以腰为主,向左、向右、向后,中间皆不要停顿.以腰动带动两臂,要和顺自然,保持全身动作的完整性。

祛病养生

练鹞形能收心藏气,使先天之气入于丹田。起式两手一钻一裹,合肩、涵胸,使肾气皆凝聚于丹田,进步一个崩拳,内气便形成一个丹田~会阴、命门、再丹田的小周天循环,故曰可以藏气,活腰身.健肾强脊,利水道,通腹气。全套动作.腰之摆动甚多,先随两臂之缠绕而划圆,再左转,再右转,再后转……两手掌变拳,拳变掌,十指时放时握,指腕运动充分,手二阴、手三阳,奇经八脉俱动。换式时,脚尖有上跷,有外摆、内扣,疾步有提有落,有塌腰、抱胯…能牵动全身经络,故健身作用甚大。练之顺,能自觉全身舒松,通畅;练之不顺,则感觉浑身如被捆绑,不灵亦不舒畅也。

形意拳鹞形歌诀:鹞飞自翱翔,展翅似凤凰,十指通经络,心收肾气藏。

三体式开势,两手握拳:

左臂往里裹,右手由下经左臂外往上攒挑,高与眉齐;左手向下往外往上往里,划一个小弧,成截手之势;左脚同时进寸步,眼向前看(图4一69)

右脚向后一蹬,前脚前进,右脚再极力向前拥进,立定;左脚提起,紧靠于右踝侧。此之谓“疾进”。与右足疾进的同时,右拳平直向前崩出,左手抚于右小臂内侧,眼向前看(图4-70)

左脚进步,打顺式炮拳(或炮掌)。此式谓之“鹞子入林”(图4一71)

再进右脚.打右式钻拳(图4一72a、图4一72b,图4一72c)。此三个式子要连续打,一气呵成,束身而进.手脚齐起齐落,方能体现鹞子束身穿林之巧也。

再换式时,动作仍同前,惟左右相反。如是左右轮换练习,接连不断。

技击用法与用劲要求

鹞为最敏锐之猛鹜,有束翅之法、人林之能、在技击上亦是发挥此作用也。

遇对方以拳掌来击之时,我右手土攒、引化,腰微向右转,侧身以避其锋,左臂缠绕而进,自对方外侧接住其大臂,两肩用合扣之力.将身子束成一根细杆,可无隙而不入也(图4一73)随即出右拳,低可打腹,中可打鸠尾,高可打华盖(图4一74)至于是左脚进过步还是右脚进疾步,需视对方后退与否而定。

如对方回拳变招,我则前拳上挑,后手平直打出,随即侧身进一大步,此即入林之势也。如对方未退,二人相距甚近,也可前足再进过步而直接打入林之势。

若前手下扣接住对方来拳,上步,后拳以上攒之劲打对方下须,如同钻拳一般,此乃鹞子冲天之势也。

此时若又有敌自背后来攻.我可将前脚向里扣,急转身(左转,图4-75),右手自面前下扣,左手从右手上攒出,取面(图4一76)。亦可以用钻拳打对方下颏,其危自解。

另一方法是:左脚向前迈一步以缓和对方的攻势,随即身向前伏;右手顺右腿向后插出,左手护面,眼向后看(图4一77),势不停,向右转身,右臂自外向上缠绕,接住对方进击的胳膊,如同“截手”一般(图4一78),然后可用掌或用拳,根据形势之需要而进击。以上乃鹞子翻身之巧也。

鹞子入林,用力在两膊,须两膊一抖一展,侧身而进,并非硬打硬进也。鹞子翻身巧在以腰为主,向左、向右、向后,中间皆不要停顿.以腰动带动两臂,要和顺自然,保持全身动作的完整性。

祛病养生

练鹞形能收心藏气,使先天之气入于丹田。起式两手一钻一裹,合肩、涵胸,使肾气皆凝聚于丹田,进步一个崩拳,内气便形成一个丹田~会阴、命门、再丹田的小周天循环,故曰可以藏气,活腰身.健肾强脊,利水道,通腹气。全套动作.腰之摆动甚多,先随两臂之缠绕而划圆,再左转,再右转,再后转……两手掌变拳,拳变掌,十指时放时握,指腕运动充分,手二阴、手三阳,奇经八脉俱动。换式时,脚尖有上跷,有外摆、内扣,疾步有提有落,有塌腰、抱胯…能牵动全身经络,故健身作用甚大。练之顺,能自觉全身舒松,通畅;练之不顺,则感觉浑身如被捆绑,不灵亦不舒畅也。


相关文章

  •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 遗著)
  • 形意拳拳谱 李洛能(飞羽) 遗著 形意拳序 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 ...查看


  • 宗风道人的先天散打八卦连环掌拳谱
  • 先天散打八卦掌是宗风道人习武三十年以来,柔和内外家散打及八卦门各派精华,遵循易经八卦理学创编而成.在久坐炼丹中宗风道人发现一种普遍弊病就是顽空职守.知性不知命,致使久坐生滞,坐出疾病. 以动解滞瘀,对炼气不得真传的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养生 ...查看


  • 克明峻德之至善
  • (2016-11-21 11:50:02) 转载▼ 标签: 武术史 武学 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中说:"五行单习,是谓格物修身.而后五行拳合一演习,是谓连环,为齐家,有克明德之理.--" 此后,孙禄堂先生在 ...查看


  • 孙禄堂之形意拳学
  • 形意演习之要义 形意拳演习之要,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横顺要知情: 七起落钻翻要分明.塌要者,尾闾上提,阳气上升,督脉之理也.缩肩者,两肩向回缩劲也.扣胸者,开胸顺气,阴气下降,任脉之理也.顶者,头顶.舌顶.手顶. ...查看


  • 0.心意拳.形意拳创拳之说
  • 心意拳.形意拳创拳之说 影响较大的说法有两种: 一说是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岳武穆1103-1142).根据二十年代李剑秋先生编著的<形意拳初步>一书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龙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谱>序言 ...查看


  • 2014年最新中国武术大全
  • 2014年中国武术大全 百度同道缘吧丨南京意太极 资清道人整理 [神鬼]二郎拳,韦驮拳,八仙拳,地煞拳,金刚拳,佛汉拳, 罗汉拳,二十八宿拳,罗汉螳螂拳,金刚三昧掌 [门]余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空门拳,鱼门拳,孔门拳,字门拳,严门拳,熊门 ...查看


  • 形意桩三体式
  •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式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人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式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 ...查看


  • 郭云深划分武学境界
  • 郭云深划分武学境界 第一节:郭云深论形意拳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一.三层道理 1.练精化气:2.练气化神:3.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之真也). 二.三步功夫 1.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 ...查看


  • 长拳基本技法
  • 武术的基本技法 "二十四要"学说是对武术实践的理性认识.它的内容是"四击"."八法"."十二型".合称"二十四要". "四击&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