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理念教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基本级考试内容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法治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 放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讲课内容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

1

1)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法治的字面意义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在法治状态下,所有 公民与社会组织皆依法行事,公民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广泛权利,同时也 负有相应的法律义务;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部门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 依法律产生,受法律约束,对法律负责,国家的权力与公民的权利都通过法律得 到合理配置。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合理模式。实施法治是社 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所谓法治,就是通 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2)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思想观念。它是根 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而对法治实践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思想 载体。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推动法治发展的一种巨大的内在动 力。没有法治那念沙;治就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无法实现。 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巩固、强化法治理念的过程。理念不清,定位 不准,将会导致法律制度的紊乱,也会带来执法、司法的不稳定性。可以说,法 治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法治事业的兴衰成败。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 它反 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 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 容构成。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 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在现代国家里, 民主政治首先就是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只有通 过民主的程序,社会主 义法治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社 会主义民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与保障,只有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

2)彻底的人民性 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社会主义.国家全 体公民为主体,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

3)系统的科学性 系统的科学性

任何科学都是对一定客观规律的揭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为指一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是科学、先进的理念。

4)充分的开放性 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 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 代特点的指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 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兼容并蓄,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正是这种广泛吸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性,使社会主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力。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 格公正文明执法、 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 础;

3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司法坚持正确方向、 公正的思想保障; 公正的思想保障;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 障。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容: 五个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人民民

主 一 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 分享有民主 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主义 的本来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二)法制完备 二 法制完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 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 形式意义 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 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 实质意义 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三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法律 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 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切国家 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4

(四)权力制约 四 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没有权力制 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根据民主法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 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凋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二、执法为民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一)以人为本 一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工作中坚持以人为 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突 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落实到执法工作中,就 是要坚持目的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坚持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一切为 了人民是执法目的,—切依靠人民是执法方式,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 做到以人为本。

(二)保障人权 二 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执法工作首先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权领 域,就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执法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个人人权,就 是要尊重和保障执法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包括尊重和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 权利,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被害人的 合法权利等。 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 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对于未成年人、 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

对特殊群体给予更多关爱,使 他们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文明执法 三 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社会主义 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文明的方式去执行法律,以高度的热情服务社会,以积极向 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社会而体现出的执法文明进步状态。 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本 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三、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 追求

5

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司法 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民主法治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和谐相处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 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载体和支撑。离开了平等,公平 正义就成为抽象的空淡,

(二)合法合理

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合法就是合乎宪法和法律规定,它是任 何组织或个人行为获得支持的依据,合理就是合乎理性,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 它是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为让人尊重和信服的暴础。 —切组织或个人追求的公平正 义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实现方式只有既合法,又合理,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公众 利益,才能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受。

(三)程序正当

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运送正义的 方式。程序正当,是指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 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日标得以实现。

(四)及时高效

及时高效,要求以公平正义为前提和基础,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投 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四、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建设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一)把握大局

正确认识大局,牢

牢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首要前提。大局具有根本性、 统领性、历史性和层次性,深刻认识大局的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局。

6

(二)围绕大局

围绕大局,就是要坚持决策部署以大局为目标方向,执行落实以大局为行为 准则,工作成效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

(三)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而应是具体行为的表现。社会主义法治 服务大局的要求,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就是要立足本职,切实履行好岗位 职责,发挥好职能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坚持宪法法律至 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 效果的内在一致性。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社会效果、政 治效果是最终的根本标准。同时,也要防止和反对只讲社会效果、政治效果而不 讲法律效果,甚至执法违法,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以牺牲法治为代价追求所谓 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五、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二)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领导。在政治与法律的关系中,政治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不同国 家法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只有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法治建设 的正确方向。

(三)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王要就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

1.科学立法 .

科学立法是党科学执政、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 要求。只有在立法工作中坚持科学立法,才能够满足人民对法律的需求,立法的 目的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立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国情,遵循 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健全立法程序。

2.民主立法 .

民主立法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

保障人民的利益。坚持民主立法,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程序 的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坚持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扩大 公众参与立法。

3.法制统— .法制统

从立法层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 宪法相抵触;二是下位阶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相同位阶的法相互 之间不能抵触。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一致,从 而保证国家法制的统—。

4.体系完备 .

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继续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更 多地修改、完善法律和制定配套法规,适时进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编纂。

二、坚持依法行政

1.行政要合法 .

行政要合法亦即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 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行政 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8

2.行政要合理 .

行政要合理亦即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 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 当符合法律目的, 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 适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日的的, 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 事人权益的方式。

3.行政要高效便民 .

行政要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 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提供方便。

4.权责要统一 .

权责要统一,是指行政机关拥有的职权应与其承担的职责相适应,拥有多大 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当有无权力的责 任,并且在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5.政务要公开 .

政务要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监督权,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依法将政务信息、行政事项、 工作内容等主动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开,以便于人民群众的知晓和监督。

6.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提高 .

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指公务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 念, 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 德素养。

三、严格公正司法

1.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

司法公

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司法人员必须自觉用 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维护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 果和社会效果相统—。

2.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

公正与效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司法机关必 须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实现司法公正,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9

3.努力树立司法权威 .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以公正高效权威为价值目标。 公正是灵魂,没有公正,司法将会徒具形式;高效是生命,没有高效,司法将会 难以生存和发展;权威是品格,没有权威,司法将会失去应有的品行和性格。司 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没有司法权威就很难实现司 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4.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民主包 括司法主体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个方面。司法主体民主又体现 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参与司法,例如陪审员制度和检察机关的人民监督员 制度;二是司法人员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内容是司 法公开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现为司法为民,司法权是人民给的,司法工作就 必须为人民服务。

四、其他基本要求

1.加强制约监督 .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自觉诚信守法 .

自觉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必须 在全社会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使人们形成发自内心的对法律 的信仰和崇敬,并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做到自觉诚信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3.繁荣法学事业 .

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重 要阵地,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兴衰成败。

4.实施正确领导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10

五、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 )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

2)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

4)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基本级考试内容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法治 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学性 开 放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讲课内容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

1

1)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法治: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法治的字面意义就是法律之治,即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在法治状态下,所有 公民与社会组织皆依法行事,公民个人享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广泛权利,同时也 负有相应的法律义务;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部门都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运行, 依法律产生,受法律约束,对法律负责,国家的权力与公民的权利都通过法律得 到合理配置。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出来的治理国家的最合理模式。实施法治是社 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因此,所谓法治,就是通 过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2)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法治理念: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思想观念。它是根 植于一国法治实践之中,反映法治现实,而对法治实践起指导和推动作用的思想 载体。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推动法治发展的一种巨大的内在动 力。没有法治那念沙;治就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无法实现。 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巩固、强化法治理念的过程。理念不清,定位 不准,将会导致法律制度的紊乱,也会带来执法、司法的不稳定性。可以说,法 治理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法治事业的兴衰成败。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 它反 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 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 容构成。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 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在现代国家里, 民主政治首先就是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只有通 过民主的程序,社会主 义法治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社 会主义民主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与保障,只有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

2)彻底的人民性 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和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社会主义.国家全 体公民为主体,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

3)系统的科学性 系统的科学性

任何科学都是对一定客观规律的揭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为指一导,坚持从现阶段国情出发,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问题,是科学、先进的理念。

4)充分的开放性 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时俱进, 为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提供了符合法治精神和时 代特点的指引。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也将更 有时代性,更具规律性,更富创造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兼容并蓄,充分借鉴与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正是这种广泛吸收,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性,使社会主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力。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 格公正文明执法、 格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思想基 础;

3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司法坚持正确方向、 公正的思想保障; 公正的思想保障;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 障。

第二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容: 五个基本内容

一、依法治国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一)人民民

主 一 人民民主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 分享有民主 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主义 的本来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二)法制完备 二 法制完备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法制完备首先是指形式意义 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 形式意义 统、内在统一。实质意义 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 实质意义 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三)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三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宪法法律 权威,是指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 广泛的认同;宪法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切国家 权力和其他社会规范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支配下发挥作用。

4

(四)权力制约 四 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没有权力制 约,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根据民主法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 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凋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二、执法为民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一)以人为本 一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执法工作中坚持以人为 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把人作为执法工作的最高价值取向,突 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切实把维护人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落实到执法工作中,就 是要坚持目的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坚持执法为了人民,执法依靠人民,一切为 了人民是执法目的,—切依靠人民是执法方式,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 做到以人为本。

(二)保障人权 二 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执法工作首先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权领 域,就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执法工作中尊重和保障个人人权,就 是要尊重和保障执法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包括尊重和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 权利,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被害人的 合法权利等。 执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 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对于未成年人、 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特殊保护,

对特殊群体给予更多关爱,使 他们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三)文明执法 三 文明执法

文明执法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社会主义 道德规范为依据,以文明的方式去执行法律,以高度的热情服务社会,以积极向 上的精神风貌影响社会而体现出的执法文明进步状态。 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本 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三、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 追求

5

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司法 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民主法治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和谐相处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公 平正义的首要内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载体和支撑。离开了平等,公平 正义就成为抽象的空淡,

(二)合法合理

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合法就是合乎宪法和法律规定,它是任 何组织或个人行为获得支持的依据,合理就是合乎理性,符合事物的内在规律, 它是任何组织或个人行为让人尊重和信服的暴础。 —切组织或个人追求的公平正 义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实现方式只有既合法,又合理,反映社会整体价值观和公众 利益,才能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受。

(三)程序正当

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运送正义的 方式。程序正当,是指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规 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学性,保证案件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民主、效率、人权保障、权力制约与监督等价值日标得以实现。

(四)及时高效

及时高效,要求以公平正义为前提和基础,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投 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四、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现阶段,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建设 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一)把握大局

正确认识大局,牢

牢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首要前提。大局具有根本性、 统领性、历史性和层次性,深刻认识大局的特征,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局。

6

(二)围绕大局

围绕大局,就是要坚持决策部署以大局为目标方向,执行落实以大局为行为 准则,工作成效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

(三)立足本职

服务大局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而应是具体行为的表现。社会主义法治 服务大局的要求,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就是要立足本职,切实履行好岗位 职责,发挥好职能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坚持宪法法律至 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 效果的内在一致性。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社会效果、政 治效果是最终的根本标准。同时,也要防止和反对只讲社会效果、政治效果而不 讲法律效果,甚至执法违法,损害法治原则和权威,以牺牲法治为代价追求所谓 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五、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一)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治意识形态 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二)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领导。在政治与法律的关系中,政治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不同国 家法治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只有在政治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法治建设 的正确方向。

(三)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党的组织领导,王要就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四个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

1.科学立法 .

科学立法是党科学执政、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 要求。只有在立法工作中坚持科学立法,才能够满足人民对法律的需求,立法的 目的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立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国情,遵循 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义务、权力与责任,健全立法程序。

2.民主立法 .

民主立法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

保障人民的利益。坚持民主立法,既要体现立法内容的民主,又要体现立法程序 的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必须坚持立法为民,增强立法主体自身的民主性,扩大 公众参与立法。

3.法制统— .法制统

从立法层面坚持法制统一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 宪法相抵触;二是下位阶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相同位阶的法相互 之间不能抵触。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一致,从 而保证国家法制的统—。

4.体系完备 .

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继续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更 多地修改、完善法律和制定配套法规,适时进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编纂。

二、坚持依法行政

1.行政要合法 .

行政要合法亦即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 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行政 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8

2.行政要合理 .

行政要合理亦即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 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 当符合法律目的, 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 适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日的的, 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 事人权益的方式。

3.行政要高效便民 .

行政要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 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织提供方便。

4.权责要统一 .

权责要统一,是指行政机关拥有的职权应与其承担的职责相适应,拥有多大 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当有无权力的责 任,并且在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5.政务要公开 .

政务要公开,是指政府机关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 权、监督权,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依法将政务信息、行政事项、 工作内容等主动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开,以便于人民群众的知晓和监督。

6.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提高 .

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指公务人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 念, 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道 德素养。

三、严格公正司法

1.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

司法公

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司法人员必须自觉用 司法公正理念指导司法工作,维护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 果和社会效果相统—。

2.不断提高司法效率 .

公正与效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司法机关必 须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实现司法公正,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

9

3.努力树立司法权威 .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应当以公正高效权威为价值目标。 公正是灵魂,没有公正,司法将会徒具形式;高效是生命,没有高效,司法将会 难以生存和发展;权威是品格,没有权威,司法将会失去应有的品行和性格。司 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权威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没有司法权威就很难实现司 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4.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动中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民主包 括司法主体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个方面。司法主体民主又体现 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参与司法,例如陪审员制度和检察机关的人民监督员 制度;二是司法人员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内容是司 法公开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现为司法为民,司法权是人民给的,司法工作就 必须为人民服务。

四、其他基本要求

1.加强制约监督 .

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自觉诚信守法 .

自觉守法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必须 在全社会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使人们形成发自内心的对法律 的信仰和崇敬,并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做到自觉诚信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3.繁荣法学事业 .

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持的重 要阵地,事关我国法治建设的兴衰成败。

4.实施正确领导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关键在于党的领导。

10

五、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1)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 )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提;

2)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严格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是切实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

4)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加强对依法行政的领导。

11


相关文章

  •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教案(2)
  •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讲座 平模司法所:韩宏邦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专门成立了全国"五五"普法教材编委会,针对不 ...查看


  • 大学法律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 法学讲坛 Law Forum 大学法律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研究 李金忠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 摘 要 陕西・西安710100) 作为"两课"课程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大班教学纪律差,教师 ...查看


  •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 生态文明建设教案 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 ...查看


  • 2015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案
  • 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初中部 童 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 ...查看


  • 九年级思品[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九年级思想品德<依法治国>(教科版) 广西灵山县实验中学 535400 李仕光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认识依法治国的含义.重要性及其基本要求:认识法律 ...查看


  • 法治湖南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 基金项目: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法治湖南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2015ZZ152] 法治湖南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贺进 贺志明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摘要: <法治 ...查看


  •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1
  •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依 ...查看


  • [依法治国]教案
  • <依法治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泊头市第四中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体会个人成长与法治建设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法治国家建设,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能力目标:学会从法治的视角解释 ...查看


  • 中小学法制教育征文活动策划
  • 中小学法制教育活动的加强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的法定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联合制定的<中小学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