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文都有什么

佛教经文都有什么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8-01-29  点击次数: 930

经藏

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Sūtra 又译作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谓之契;Sūtra 原义为綖(线),表示佛陀所说的法如同丝线,能贯穿一切义。贯穿诸法深义,摄持所化众生,谓之经。

法华经

大圣释迦牟尼佛祖,晚年所说教法。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所说教法一乘圆教微妙无上;莲华经,比喻圣典义理清净了义,究竟圆满。

华严经

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的要旨,都包含在题目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

楞严经

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等。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所以产生了生死轮回的现象,应当修习禅定,以破种种“颠倒”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第十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由於《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云:「开智慧的《楞严》」。

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简称《般若心经》、《心经》,是佛教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

因为《般若经》的诠释是以空性为主,而透过了解空性的道理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盘,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认识空性的内涵,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盘,即无上菩提的果位。因此以了解空性这点而言,它能够贯穿三乘的缘故,可称它为三乘之母,诠释它的般若经亦称为母般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故名为《心经》。

佛教经文都有什么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录入: 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8-01-29  点击次数: 930

经藏

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教徒称为释迦牟尼言行的著作。Sūtra 又译作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谓之契;Sūtra 原义为綖(线),表示佛陀所说的法如同丝线,能贯穿一切义。贯穿诸法深义,摄持所化众生,谓之经。

法华经

大圣释迦牟尼佛祖,晚年所说教法。后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所说教法一乘圆教微妙无上;莲华经,比喻圣典义理清净了义,究竟圆满。

华严经

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系‘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的要旨,都包含在题目中。大,即包含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亦即总说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称为大方广。佛,即证入大方广无尽法界者;华,即成就万德圆备之果体的因行譬喻;故开演因位之万行,以严饰佛果之深义,则称为佛华严。

楞严经

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等。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所以产生了生死轮回的现象,应当修习禅定,以破种种“颠倒”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第十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由於《楞严经》内容助人智解宇宙真相,古云:「开智慧的《楞严》」。

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简称《般若心经》、《心经》,是佛教中一部举足轻重的经典。

因为《般若经》的诠释是以空性为主,而透过了解空性的道理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盘,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认识空性的内涵,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盘,即无上菩提的果位。因此以了解空性这点而言,它能够贯穿三乘的缘故,可称它为三乘之母,诠释它的般若经亦称为母般若。《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乃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故名为《心经》。


相关文章

  • 佛教经典经文介绍
  • 佛教经典经文介绍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佛陀所说的佛法叫做三藏:<律藏>.<经藏>.<论藏>. <律藏>,巴利叫作Vinayapiñaka,是世尊为诸弟子制定的戒律.教诫和生活的规则. 上座部佛 ...查看


  • [当天功课不能完成时应该怎么做]
  • W:每天的功课较多,能否前一天晚上先念每一种经文的部分,第二天早上再念完剩余的各种经文呢?分两天完成和当天全部完成效果有区别吗? D:实际上你这个问题经常有碰到,人家过去念经,今天念不完,今天身体不舒服,念得不快,那么放到明天早课再做.实际 ...查看


  • 佛教文化中的"空"
  • 作者简介:艾昕,女,1988年6月27日,硕士研究生学历,汉族,籍贯山东菏泽. 摘要:中国人常把佛门叫做空门,出家就叫入空门,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空的意义,只是知道几句诸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典名句,而且对空的理解大 ...查看


  • "应无所住"释义
  • <金刚经>"应无所住"释义 李 利 安 六祖慧能大师因为意外听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一句而决意离家求法,可见"应无所住"一词在六祖革命中的重要意义.&l ...查看


  • 藏族转经观察
  • [摘要]摇着转经筒缓步前行是藏族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当我们进入观察就会发现这其中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文章根据田野调查及对藏族学者的采访,从磕长头方式.转经筒.念珠以及转经方向等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藏族转经这种文化现象. [关键词]藏族:转经 ...查看


  • 道教超度亡灵的程序:道教超度亡灵,问:乡村中为别人办红白事
  • 时间:2013-12-31 04:02:20        整理:zhishizhan.net        来源:互联网 摘要:问:乡村中为别人办红白事的,是不是真道教徒? 曾常听说乡村中的父老要请某某"道工佬"来打樵 ...查看


  • 南印度起源说
  • Edward Conze 一方面认定大乘佛教起源于南印度, 另一方面也针对 Lamotte  援用的典据反驳其印度西北边境起源说. 在 Conze 看来,Lamotte 的偏差在把指涉大乘佛教弘化期的实例当成大乘佛教起源期的确证.Conze ...查看


  • [心经]读后心得
  • <心经>读后心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浓缩精化,全文共二百六十个汉字,却是佛法的精髓要义所在,流通最广.影响最大的佛 ...查看


  • 把信仰融入生命血液的藏族转经人[深氧界的夏天]
  • 甘南,藏乡,清早来转经长廊"转经"的老人. 一直寻找的夏日清凉,上深山下大海,原来竟然在我国的高原.夏日6月,当微信朋友圈中人人都在晒30度高温躲酷暑抱怨热的时候,我在甘南,一路买了两件保暖的冲锋衣来御寒.这里不仅每天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