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神话传说与重要的考古发现。
理解:
(1)农业出现的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与早期历史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中华农耕文明产生的时间,概况
(2)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农耕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3)通过对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识其与客观历史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神话传说,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明的影响,原始农耕对中华文明影响。
(3)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中心,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耕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关系
难点:史前考古发掘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人类进化图
引导学生讨论:
么?
师: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缓慢地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人类先是开始使用简单而粗糙的石器,木器,骨器和蚌器等工具,到距今1万年开始使用精致一点的石器(新石器时代)。再到人类青铜器和铁器的发明,人类一步步迈入迈入了文明史的门槛了。
而原始原始农耕的出现(也叫做农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原始农耕的出现在何时呢?
(二)导读思考
原始农耕 阅读教材,思考如下问题:
1、原始农耕出现在何时? 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
2、中国的原始农耕有何特点?典型遗址是什么? 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了解农耕社会农作物知识:
稻
粟sù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黍shǔ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
稷jì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
稷,百谷之长,被奉为谷神,五谷之神之一,也是农业之神。
3、原始农耕的出现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 农业革命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的率先掌握先进技术的部族将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步扩大,文明的要素逐渐形成;促进了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由迁居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加快了人口的增长以及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 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4、原始农业的发展,让人类逐渐的定居下来,形成了农业聚落。
读图 姜寨遗址
和学生讲述 原始聚落的特征 原始聚落房屋特点(半穴居)
姜寨遗址引出满天星斗的早期农业遗址
(三)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1、P4 中国早期农业遗址的分布图
从考古遗址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2、思考:
对于我国古代早期古代文明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获知的?最最能够还原历史的方式是什么?
考古挖掘、史籍记载、神话传说;
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
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3、阅读教材“知识链接”
思考:从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后期墓葬能够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从墓葬的差异中,可以看出早期社会原始平等关系已经破坏,等级制度已经存在;从古城、祭坛遗址以及成套的玉质礼器的出土,说明部族间的冲突已经激化,具有国家特征的社会组织已经出现。墓葬和礼器和祭坛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宗教。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中可以窥视到中华文明远古时期的一些历史现象。但是只有物,没有人,难以揭示丰富的人类活动。
知识纲要: 原始的渔猎、采集对人类生存而言有何缺点?
最大的缺点:来源不稳定
原始农耕的出现(也叫做农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产生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哪些作用?
居住比较稳定;
生产力提高,抵御生存威胁的能力增强;
人口增加;
使得人类生活进入到农耕聚落阶段 农耕聚落生活的特点:
是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
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炎帝黄帝 新石器时代后期现代挖掘的遗址说明:
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
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
部族间已经出现剧烈冲突,凌驾于部落和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出现; 资料: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伏羲氏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右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分稀少。
中华文明的摇篮
一、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神话传说与重要的考古发现。
理解:
(1)农业出现的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与早期历史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中华农耕文明产生的时间,概况
(2)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农耕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3)通过对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识其与客观历史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神话传说,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明的影响,原始农耕对中华文明影响。
(3)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中心,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农耕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关系
难点:史前考古发掘与中华文明起源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出示人类进化图
引导学生讨论:
么?
师: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缓慢地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人类先是开始使用简单而粗糙的石器,木器,骨器和蚌器等工具,到距今1万年开始使用精致一点的石器(新石器时代)。再到人类青铜器和铁器的发明,人类一步步迈入迈入了文明史的门槛了。
而原始原始农耕的出现(也叫做农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原始农耕的出现在何时呢?
(二)导读思考
原始农耕 阅读教材,思考如下问题:
1、原始农耕出现在何时? 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
2、中国的原始农耕有何特点?典型遗址是什么? 稻作农业和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
了解农耕社会农作物知识:
稻
粟sù
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具有粗而重的长穗状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
黍shǔ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
稷jì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
稷,百谷之长,被奉为谷神,五谷之神之一,也是农业之神。
3、原始农耕的出现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 农业革命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的率先掌握先进技术的部族将自己的“势力范围”逐步扩大,文明的要素逐渐形成;促进了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由迁居生活逐渐转变为定居生活;加快了人口的增长以及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关系。 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4、原始农业的发展,让人类逐渐的定居下来,形成了农业聚落。
读图 姜寨遗址
和学生讲述 原始聚落的特征 原始聚落房屋特点(半穴居)
姜寨遗址引出满天星斗的早期农业遗址
(三)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1、P4 中国早期农业遗址的分布图
从考古遗址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2、思考:
对于我国古代早期古代文明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获知的?最最能够还原历史的方式是什么?
考古挖掘、史籍记载、神话传说;
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
代的讲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看出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3、阅读教材“知识链接”
思考:从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后期墓葬能够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从墓葬的差异中,可以看出早期社会原始平等关系已经破坏,等级制度已经存在;从古城、祭坛遗址以及成套的玉质礼器的出土,说明部族间的冲突已经激化,具有国家特征的社会组织已经出现。墓葬和礼器和祭坛当时人们已经有了原始宗教。
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中可以窥视到中华文明远古时期的一些历史现象。但是只有物,没有人,难以揭示丰富的人类活动。
知识纲要: 原始的渔猎、采集对人类生存而言有何缺点?
最大的缺点:来源不稳定
原始农耕的出现(也叫做农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产生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哪些作用?
居住比较稳定;
生产力提高,抵御生存威胁的能力增强;
人口增加;
使得人类生活进入到农耕聚落阶段 农耕聚落生活的特点:
是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上古时代的历史记忆常常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保存下来
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炎帝黄帝 新石器时代后期现代挖掘的遗址说明:
早期社会原始平等的关系已经被破坏;
贵贱有别、高下有序的社会等级已经存在;
部族间已经出现剧烈冲突,凌驾于部落和聚落之上的政治实体出现; 资料: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也称“大巢氏”。其初,人民穴居野处,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伏羲氏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渔打猎。关于太昊伏羲氏的记载在古籍中常见,但又说法不一。
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有学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为尊。他身上穿的树叶或鹿皮,形右蛇之鳞身或花纹,这正是蛇系氏的族徽或图腾标志。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长期以来,对于神农氏是否即炎帝这个问题,一直悬而难决。 黄帝
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是古史传说中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中最精彩的就要数黄帝与炎帝、蚩尤的战争了。最终黄帝取得了胜利,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他的功劳为后世所称赞,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初祖”。关于黄帝的历史资料十分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