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感想

《针灸学》之我见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针灸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并在国际医学界掀起了一股股针灸热,可以说针灸引领着中医学走向世界。所以,作为一个针灸学习的后来者,我觉得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博览群书,并能结合临床实践。

就针灸的起源,应追溯到《素问.异法方宜论》。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胜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同时,《内经》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这个时期《难经》又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同时提出八会穴。然后,魏晋皇甫谧书就《针灸甲乙经》,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而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可谓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我们一学生应该对这些书都要通读,并且牢固的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下面就我的一点心得来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灵枢经》是我前不久刚刚读完,该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对针刺方法和经络腧穴做了详尽的描述。经络腧穴的发现和针灸疗法的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局部的刺激到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或“连穴成线”,或“先有经后定穴”,从脉演进到经络;从砭石到九针,在《灵枢经》以前,这些只是零散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片段,尚未形成体系。及至《灵枢经》成书,才使得针灸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在经络腧穴方面形成了包括正经、奇经、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内外连属的经络系统,明确

了“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揭示证明了人体是一个具有多样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灵枢 经脉》篇说“经络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 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可见经络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针灸治疗方面,《灵枢经》也有详细的理论体系,从针刺所用的针具到骨度分寸取穴,从刺之法到刺之禁忌,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刺之道”,使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有了完善的理论指导。“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指出了针刺的前提是病人神的状态,根据“神”的状态选择可刺或可不刺;刺有五禁、五夺、五逆,有提醒了医者在针刺时的注意事项;至于对寒热病、癫狂、热病、杂病、厥病等具体病症的针刺疗法,书中的论述更为详尽,成为后世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指导和刺法指南。

以上是对经典的一个肤浅的认识,下面我就《八脉交会穴歌》中的“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两穴通于奇经八脉的阴维和冲脉,共同汇合于胃、心、胸,手厥阴络穴从内关处上行,“系于心包,络心系”,从经络循行和感传现象可知内关和“心”有密切关系,此处的“心”有三层含义:1,心脏,2,心神,3,心口部。内关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因为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症皆取本穴。情致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症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公孙穴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土、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的功效。由此可知,公孙和胃肠关系密切。内关以清泄心胸郁热,使水逆之气下行为主,公孙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安,内关专走上焦,公孙专行下焦,两穴相合,直通上下,理气健脾,宽中消积之功亦彰。内关通于阴维,公孙通于冲脉,二者相合,对胃,心,胸,腹多种疾患均可起到治疗作用。

当然了,谈及针灸首先要从经络说起,在《针灸学》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对针灸理论进行很好的掌握,如经络系统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对

于腧穴进行必要的理解,特定穴一定要牢记。对于针灸技术这一块,针刺手法是一个重点,包括进针手法,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等。《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标幽赋》中进一步阐述:“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等一些原文我们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然后是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这些在临床上都是经常要用到的。关于补泻手法,以我个人理解,是以提插捻转补泻为主,配合呼吸,迎随,深浅,轻重四法,但依具体情况施以不同手法。如四肢穴多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配合迎随补泻。最后一块是针灸应用,也是我觉得最难理解的一块内容。因为我总觉的配穴很神奇,自己又不能寻找规律来掌握这些。如治疗月经不调,取关元调冲任,以安血室为主穴,配以三阴交补脾胃以资生血之源,其中血热者加血海用泻法,配支沟用泻法;血虚者加阴陵泉用补法,以健脾养血,配曲池用补法,以调血中之气。还有一些如肩隅配曲池治一切郁热气结,脘闷燥烦,呃逆纳差等证,通里配足三里治疗失眠,隐白配三阴交治疗崩漏等。虽理解了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但人不能很好的掌握,不能琢磨明白随证配穴的道理。另外,我觉得实验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实验课上总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实践经验,我建议能否适当增加实验课的课时,这样大家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际操作和动手锻炼。

期年之后,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成为临床大夫,正如《素问•针解篇》所云:“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其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这是医者必备的素质,更是我们在行针时必须做到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好针灸,杏林春暖。

zcx

《针灸学》之我见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针灸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针灸疗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并在国际医学界掀起了一股股针灸热,可以说针灸引领着中医学走向世界。所以,作为一个针灸学习的后来者,我觉得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博览群书,并能结合临床实践。

就针灸的起源,应追溯到《素问.异法方宜论》。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胜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同时,《内经》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这个时期《难经》又补充了《内经》的不足,同时提出八会穴。然后,魏晋皇甫谧书就《针灸甲乙经》,是继《内经》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而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可谓是继《针灸甲乙经》后对针灸学的第三次总结。我们一学生应该对这些书都要通读,并且牢固的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下面就我的一点心得来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灵枢经》是我前不久刚刚读完,该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相关问题,特别是对针刺方法和经络腧穴做了详尽的描述。经络腧穴的发现和针灸疗法的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局部的刺激到循经感传现象的发现,或“连穴成线”,或“先有经后定穴”,从脉演进到经络;从砭石到九针,在《灵枢经》以前,这些只是零散的经验积累和理论片段,尚未形成体系。及至《灵枢经》成书,才使得针灸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在经络腧穴方面形成了包括正经、奇经、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等内外连属的经络系统,明确

了“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揭示证明了人体是一个具有多样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系统。《灵枢 经脉》篇说“经络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 经别》篇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可见经络在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针灸治疗方面,《灵枢经》也有详细的理论体系,从针刺所用的针具到骨度分寸取穴,从刺之法到刺之禁忌,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刺之道”,使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有了完善的理论指导。“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指出了针刺的前提是病人神的状态,根据“神”的状态选择可刺或可不刺;刺有五禁、五夺、五逆,有提醒了医者在针刺时的注意事项;至于对寒热病、癫狂、热病、杂病、厥病等具体病症的针刺疗法,书中的论述更为详尽,成为后世针灸治疗的基本理论指导和刺法指南。

以上是对经典的一个肤浅的认识,下面我就《八脉交会穴歌》中的“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两穴通于奇经八脉的阴维和冲脉,共同汇合于胃、心、胸,手厥阴络穴从内关处上行,“系于心包,络心系”,从经络循行和感传现象可知内关和“心”有密切关系,此处的“心”有三层含义:1,心脏,2,心神,3,心口部。内关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因为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症皆取本穴。情致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症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公孙穴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土、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的功效。由此可知,公孙和胃肠关系密切。内关以清泄心胸郁热,使水逆之气下行为主,公孙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安,内关专走上焦,公孙专行下焦,两穴相合,直通上下,理气健脾,宽中消积之功亦彰。内关通于阴维,公孙通于冲脉,二者相合,对胃,心,胸,腹多种疾患均可起到治疗作用。

当然了,谈及针灸首先要从经络说起,在《针灸学》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对针灸理论进行很好的掌握,如经络系统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对

于腧穴进行必要的理解,特定穴一定要牢记。对于针灸技术这一块,针刺手法是一个重点,包括进针手法,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等。《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标幽赋》中进一步阐述:“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等一些原文我们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然后是行针手法和补泻手法,这些在临床上都是经常要用到的。关于补泻手法,以我个人理解,是以提插捻转补泻为主,配合呼吸,迎随,深浅,轻重四法,但依具体情况施以不同手法。如四肢穴多用提插捻转补泻手法,配合迎随补泻。最后一块是针灸应用,也是我觉得最难理解的一块内容。因为我总觉的配穴很神奇,自己又不能寻找规律来掌握这些。如治疗月经不调,取关元调冲任,以安血室为主穴,配以三阴交补脾胃以资生血之源,其中血热者加血海用泻法,配支沟用泻法;血虚者加阴陵泉用补法,以健脾养血,配曲池用补法,以调血中之气。还有一些如肩隅配曲池治一切郁热气结,脘闷燥烦,呃逆纳差等证,通里配足三里治疗失眠,隐白配三阴交治疗崩漏等。虽理解了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但人不能很好的掌握,不能琢磨明白随证配穴的道理。另外,我觉得实验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实验课上总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实践经验,我建议能否适当增加实验课的课时,这样大家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际操作和动手锻炼。

期年之后,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成为临床大夫,正如《素问•针解篇》所云:“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其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这是医者必备的素质,更是我们在行针时必须做到的。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学好针灸,杏林春暖。

zcx


相关文章

  • 医院见习报告
  • (摘要) 目的: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生走进医院去观察学习,及早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的方方面面,来知道自己现阶段的学习. 调查方法及内容:暑假期间( 月 日 月 日),我到孝感始终医院康复科见习.在接近的时间里,我从老师那 ...查看


  • 2014关于医院见习报告优秀范文
  • 书村网为您整理了2014关于医院见习报告优秀范文,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基本知识,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目的: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生走进医院去观察学习,及早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的方方面面,来知道自己现阶段的学习. 调查方法及内 ...查看


  • 中医院见习感想
  • 中医院见习感想 在这个寒假时节,我在中医院见习了2个月,这是一次理论结合实际的经历,这也是走向社会的经验,当然,最主要感想是感觉知识的匮乏,还得努力学习,就如"扯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在刚进医院时,每天早起晚归,吃饭 ...查看


  • 治腰椎间盘突出偏方?[转载]腰椎间盘突出(腰突).坐骨神经痛秘
  • 1墙上古方此方为旧社会当地一地主家中所藏.相传古时地主家中有人患腰腿痛久治不效,后重金请名医岳师长开出此方,配成药酒一剂而愈.地主把此方写在墙上,传布至今.此方在当地传布甚广,我十年前在地主先人处无意取得此方,看方子组成纯洁并无甚出奇之处, ...查看


  • 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
  • 现代的针灸研究,包括针灸文献研究.经络腧穴研究.刺灸法研究.针灸临床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等几大方面.除了针灸文献研究可用可不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外,其它几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对于针灸学术来说,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研究针灸的重要手段, ...查看


  • 浅谈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 浅谈如何体现针灸临床特点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现代的针灸研究, 包括针灸文献研究.经络腧穴研究.刺灸法研究.针灸临床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等几大方面.其中, ...查看


  • 针灸在美国发展的历程及对海外中医发展的影响
  • 杨 渝 摘 要: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已经近半个世纪,近年来在美国取得合法化,并获得独立的职业代码,在美国民众中获得的认可度也日益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医针灸在美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中医在海外发展的可行性.梳理针灸在美国发展的几 ...查看


  • 实验针灸学1 (1)
  • <实验针灸学> ★[名解] 1.实验针灸学: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 实验针灸学
  • <实验针灸学> ★[名解] 1.实验针灸学: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针灸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