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生命起源的神秘面纱

  冬瓜们,你们或许了解现在这个年代的鸟兽虫鱼,甚至熟悉它们的长相和习性,可是你们知道几亿年前它们的模样吗?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慢慢演化而来的,可不是“一口吃个胖子”。怎么样?和我一起沿着时间轨道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一、太古代:24亿年以前   (1)地球上火山活动频繁,从火山喷出的许多气体,如水蒸气,构成原始大气。   (2)这种原始大气在闪电、紫外线、射线等能源的“刺激”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3)后来地球温度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形成原始海洋。   (4)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随雨进入原始海洋,在海洋中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组合成蛋白质―地球上一切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质。   二、元古代:24亿―5.7亿年前   蓝藻出现在海中,它是由一种单细胞有机体演变而来的。它能利用阳光产生自身需要的物质,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5.7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地球,只有海洋中才有生命体,包括蓝藻、细菌等。这些柔软低等的动物在海洋里栖息,生长。   三、古生代:5.7亿―2.3亿年前   寒武纪:5.42亿―4.9亿年前   (1)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突然丰富起来,呈爆炸式增长,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2)海洋中的一些蠕虫身体发生了变化―有了最初的外骨骼,但没有脊柱,它们进化成了节肢动物,像今天的昆虫等动物都是它们的后代。其中最繁盛的当属节肢动物三叶虫,它们是当时海洋的霸主。海洋中还生活着海绵及各种各样的贝类。   奥陶纪:5亿―4.3亿年前   (1)一种外形似鱼,无颌,身上有骨质甲片的“甲胄鱼”出现在海洋中。它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觅食。   (2)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身长可达1米以上。珊瑚也大量出现,但只是小礁体。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4.43亿年前   当时地球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导致海里的各种无脊椎动物消失,地球上85%的物种灭绝。   志留纪 :4.38 亿―4.08亿年前   (1)一些幸存下来的生物开始向巨大体形进化,板足鲎(hòu)中的一些种类身长能达到2.5米。   (2)无脊椎动物笔石成为这个时期海上的一道“景色”。它们群体生活,漂流在海面上,吃浮游生物。   (3)大量的珊瑚礁形成,成为鱼儿的家园。海生藻类仍然繁盛。末期,裸蕨植物(无叶子)首次出现,植物开始从水中向陆地发展。   (4)有颌的棘鱼和盾皮鱼是脊椎动物的又一次重大演化,标志着鱼类开始征服水域。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3.68亿年前   这一次超过20%的海洋生物消失了,其中包括海绵、贝类、鱼类等。但正是如此,两栖类生物才得以发展。   泥盆纪:4亿-3.6亿年前   (1)各种鱼类空前繁盛,硬骨鱼开始发展,代表为肺鱼(在水中用腮呼吸,水域干涸时可直接通过鳔呼吸空气)。它的产生为某些鱼类向两栖类转化做了纽带。与此同时,盾皮鱼开始统治海洋。   (2)鲨鱼和鳐鱼出现了,它们的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海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发生变化,菊石开始大量增多,取代三叶虫和鹦鹉螺,淡水蛤类和蜗牛也出现了。   石炭纪:3.55亿-2.95亿年前   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等为主,出现了蜓类(又叫纺锤虫),菊石类仍然繁盛。   二叠纪 :2.95亿-2.5亿年前   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仍是蜓类、珊瑚和菊石等,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软骨硬鳞鱼类(包括鳕类、鲟类等)迅速发展。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2.5亿年前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约90%的海洋生物灭绝了。三叶虫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海生无脊椎动物只有腕足动物、菊石等几种存活了下来。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约2亿年前   除鱼龙以外的所有海生爬行动物全部消失,贝壳、海螺等无脊椎动物受到巨大冲击,只有比较发达的恐龙幸免于难。植物也只有针叶类和苏铁存活下来。   四、中生代 2.45亿-0.65亿年前   三叠纪:2.45亿―1.9亿年前   (1)加斯马吐龙,一种庞大的食肉类水陆两栖动物,是现在鳄鱼的最早祖先。   (2)甲壳动物在海洋里占据优势,现在的螃蟹、龙虾等动物就是它们的后代。长得像海豚的鱼龙首次登场。   白垩纪:1.45亿―0.65亿年前   海王龙统治着浅海。鳐鱼和鲨鱼已经非常常见。最早的海龟出现了。   侏罗纪:1.9亿―1.45亿年前   浅海中存在一群四肢已演化成鳍形肢的海鳄类。全骨鱼代替软骨硬鳞鱼。此时恐龙正在陆地上称王称霸。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6500万年前   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五、新生代:6500万年-现在   古近纪:6500~2350万年   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大规模灭绝后,有一些陆上哺乳动物重新回到海洋生活,如鲸类。最早的企鹅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新近纪:2300万―2140万年   珊瑚礁大量形成。   第四纪:258万年~现在   海生无脊椎动物仍以贝壳、珊瑚等为主,真骨鱼类(现在的大多数鱼属于真骨   鱼类)繁盛。   是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从海洋孕育、进化而来的!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地球上生命的种类从屈指可数增加到数不胜数,真让人心生敬佩,也希望冬瓜们能带着这种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加油吧!

  冬瓜们,你们或许了解现在这个年代的鸟兽虫鱼,甚至熟悉它们的长相和习性,可是你们知道几亿年前它们的模样吗?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慢慢演化而来的,可不是“一口吃个胖子”。怎么样?和我一起沿着时间轨道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吧!   一、太古代:24亿年以前   (1)地球上火山活动频繁,从火山喷出的许多气体,如水蒸气,构成原始大气。   (2)这种原始大气在闪电、紫外线、射线等能源的“刺激”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3)后来地球温度下降,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聚集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形成原始海洋。   (4)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随雨进入原始海洋,在海洋中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组合成蛋白质―地球上一切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质。   二、元古代:24亿―5.7亿年前   蓝藻出现在海中,它是由一种单细胞有机体演变而来的。它能利用阳光产生自身需要的物质,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5.7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地球,只有海洋中才有生命体,包括蓝藻、细菌等。这些柔软低等的动物在海洋里栖息,生长。   三、古生代:5.7亿―2.3亿年前   寒武纪:5.42亿―4.9亿年前   (1)短短数百万年时间里,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突然丰富起来,呈爆炸式增长,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2)海洋中的一些蠕虫身体发生了变化―有了最初的外骨骼,但没有脊柱,它们进化成了节肢动物,像今天的昆虫等动物都是它们的后代。其中最繁盛的当属节肢动物三叶虫,它们是当时海洋的霸主。海洋中还生活着海绵及各种各样的贝类。   奥陶纪:5亿―4.3亿年前   (1)一种外形似鱼,无颌,身上有骨质甲片的“甲胄鱼”出现在海洋中。它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觅食。   (2)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身长可达1米以上。珊瑚也大量出现,但只是小礁体。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4.43亿年前   当时地球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导致海里的各种无脊椎动物消失,地球上85%的物种灭绝。   志留纪 :4.38 亿―4.08亿年前   (1)一些幸存下来的生物开始向巨大体形进化,板足鲎(hòu)中的一些种类身长能达到2.5米。   (2)无脊椎动物笔石成为这个时期海上的一道“景色”。它们群体生活,漂流在海面上,吃浮游生物。   (3)大量的珊瑚礁形成,成为鱼儿的家园。海生藻类仍然繁盛。末期,裸蕨植物(无叶子)首次出现,植物开始从水中向陆地发展。   (4)有颌的棘鱼和盾皮鱼是脊椎动物的又一次重大演化,标志着鱼类开始征服水域。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3.68亿年前   这一次超过20%的海洋生物消失了,其中包括海绵、贝类、鱼类等。但正是如此,两栖类生物才得以发展。   泥盆纪:4亿-3.6亿年前   (1)各种鱼类空前繁盛,硬骨鱼开始发展,代表为肺鱼(在水中用腮呼吸,水域干涸时可直接通过鳔呼吸空气)。它的产生为某些鱼类向两栖类转化做了纽带。与此同时,盾皮鱼开始统治海洋。   (2)鲨鱼和鳐鱼出现了,它们的后代一直延续到今天。海中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发生变化,菊石开始大量增多,取代三叶虫和鹦鹉螺,淡水蛤类和蜗牛也出现了。   石炭纪:3.55亿-2.95亿年前   浅海底栖动物中仍以珊瑚等为主,出现了蜓类(又叫纺锤虫),菊石类仍然繁盛。   二叠纪 :2.95亿-2.5亿年前   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仍是蜓类、珊瑚和菊石等,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软骨硬鳞鱼类(包括鳕类、鲟类等)迅速发展。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2.5亿年前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约90%的海洋生物灭绝了。三叶虫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海生无脊椎动物只有腕足动物、菊石等几种存活了下来。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约2亿年前   除鱼龙以外的所有海生爬行动物全部消失,贝壳、海螺等无脊椎动物受到巨大冲击,只有比较发达的恐龙幸免于难。植物也只有针叶类和苏铁存活下来。   四、中生代 2.45亿-0.65亿年前   三叠纪:2.45亿―1.9亿年前   (1)加斯马吐龙,一种庞大的食肉类水陆两栖动物,是现在鳄鱼的最早祖先。   (2)甲壳动物在海洋里占据优势,现在的螃蟹、龙虾等动物就是它们的后代。长得像海豚的鱼龙首次登场。   白垩纪:1.45亿―0.65亿年前   海王龙统治着浅海。鳐鱼和鲨鱼已经非常常见。最早的海龟出现了。   侏罗纪:1.9亿―1.45亿年前   浅海中存在一群四肢已演化成鳍形肢的海鳄类。全骨鱼代替软骨硬鳞鱼。此时恐龙正在陆地上称王称霸。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6500万年前   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五、新生代:6500万年-现在   古近纪:6500~2350万年   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大规模灭绝后,有一些陆上哺乳动物重新回到海洋生活,如鲸类。最早的企鹅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新近纪:2300万―2140万年   珊瑚礁大量形成。   第四纪:258万年~现在   海生无脊椎动物仍以贝壳、珊瑚等为主,真骨鱼类(现在的大多数鱼属于真骨   鱼类)繁盛。   是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从海洋孕育、进化而来的!如此漫长的时间内,地球上生命的种类从屈指可数增加到数不胜数,真让人心生敬佩,也希望冬瓜们能带着这种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加油吧!


相关文章

  •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教学设计
  •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精神,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查看


  • 普通天文学期末论文
  • 论文题目: 姓名:周若男 学号:5403212047 专业班级:ACCA121 宇宙的观测和假说 --探索神秘瑰丽的宇宙世界 摘要:宇宙世界神秘莫测,从粒子.宇宙物质.地球.月球.太阳.九大行星到太阳系.银河系.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科学家们仿 ...查看


  • 从恐龙到鸟类
  • 从恐龙到鸟类 摘要: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 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关键词:鸟类,起源,化石,带羽毛恐龙,研究进展,中国猎龙 鸟类的起源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断 ...查看


  • 生命起源处或是深海海底"黑烟囱"
  • 达尔文所指生命起源处:或是深海海底"黑烟囱" 人们手中拿着的,就是身长3米的管状蠕虫. 1871年,达尔文在一封信里这样写道:"生命最早很可能在一个热的小的池子里面."后来,这个"热的小池子 ...查看


  • 汉字手抄报:汉字的起源传说
  • 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有关汉字起源的 ...查看


  • 历史手抄报:穿越历史
  • 细雨斜织,我漫步在这座博物馆周围,一场奇妙的历史之旅即将开始.驻足,凝望,这是一座徽派建筑,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特点,外墙是青铜纹理建材,厚重的文化历史扑面而来.我慢慢地,慢慢地,走了进去.迎我的是一座天然水晶球,开始了我的历史旅程.我 ...查看


  • 汉字手抄报:汉字起源的旧说法
  • 汉字起源的旧说法有五种, 即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 ...查看


  • 汉字手抄报:汉字起源的三大说法
  • 1.结绳说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 ...查看


  • 观宇宙与人有感
  • 观宇宙与人有感 文/闫平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看了<人与宇宙>之后,我更加深刻的体味到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使我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