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教学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理解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

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

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

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各单篇教学指要

《猫》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 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斑羚飞渡》热情地讴歌了斑羚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斑羚崇高的精神境界,领略它们飞渡时的壮美。文章在详略安排、选材剪材、场面描写等方面都有可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

《华南虎》一诗表现了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此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量在鄙弃庸俗、保持独立人格方面给学生以启示。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指导品味重点诗歌语言的含义。

《马》是一篇语言生动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饱含感情地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马的深刻感情、由衷赞美。学习此文,要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了解文中对马的人格化描写,揣摩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狼》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只狼的故事,给人以启示。教学本文,应以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还要学习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并探讨文章的主旨,揭示故事的寓意。

三、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设计构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本次活动拟以马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和关于马的历史人物或故事为主要内容,并以写作训练为落脚点来设计本次活动。活动时间拟持续两周。进入本单元教学时将《马》先学,然后布置有关活动。让学生根据要求搜集材料,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写作训练。

四、课时安排:

《猫》 2课时

《斑羚飞渡》 2课时

《华南虎》 1课时

《马》 2课时

《狼》 2课时

语文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4课时

26 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怅然、怂恿”等字词(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猫情态的图片,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检查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

①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② 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③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④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目标: 27 斑羚飞渡

1、有情朗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

3、学习精神,提高认识,学会善待,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2、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3、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人与动物,情景引读

1、图片展示:出示人与动物图片,营造学习氛围。

2、情景引读:

同学们,当我们看了这么多人与动物亲昵的图片,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与动物一起玩耍,相亲相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西南山区,正有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猎人赶到了绝境,在这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它们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

2、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对照课文,学生各抒己见。)

三、再现“飞渡”,故事复述

1、再现“飞渡”:

教师出示flash—斑羚飞渡,再现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学生欣赏。

2、故事复述:

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而又充满感情的给大家复述一下吗。可复述整个斑羚飞渡悬崖(或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

复述要求: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住主要动词。

四、合作探究,叙述详略

1、合作探究:

(1)关于镰刀头羊;

① 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② 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学生阅读后回答)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③ 镰刀头羊“悲哀地叫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④ 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⑤ 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2)关于彩虹;

说说文中几次描绘了美丽的“彩虹”,是为真实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这里的“彩虹”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3)关于猎人

猎人为什么不开枪,如果你在这狩猎的队伍中,你会怎样呢?

2、叙述详略: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或最让你震撼的语段,体味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含义。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角色体验,联想拓展

1、角色体验:

让我们走进斑羚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它们的内心活动吧。

① 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如果还有时间的话。

② 假如你是一只老斑羚,飞渡前,你会对小斑羚说些什么呢?

③ 假如你是一只成功飞渡的小斑羚,你想对坠入崖底的老斑羚说些什么呢?

④ 假如你就是猎人,你会怎么看待那些斑羚的?

2、联想拓展:

① 体会了斑羚的内心世界,我们总会产生一些自身的感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感受吧。

② 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

明确: (牺牲精神、团队精神、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智慧、尊严,对生存权利的渴求……)

总结存储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阅读时,我们无不被那壮烈的场景所震惊。从中我们读出了斑羚的自我牺牲和对生命的礼赞,我们懂得任何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请记住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吧: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拓展延伸:

① 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②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28 华南虎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通过关键语句体悟诗歌中悲愤和激愤的感情。并能饱含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中感悟诗中老虎不羁、不屈的形象。

3、联系自己的体验,能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所蕴涵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读出诗歌悲愤和激愤的感情。

2、在读中感悟老虎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开阔思维,联系生活体验,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间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老虎是怎样的形象?但看到这四个词语,你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副怎样的情景?

“老虎 笼子 带血的趾爪 梦”(投影这四个词语)

学生描述(示例:一只老虎被关进了笼子,它用带血的趾爪不停地抓打铁笼,它只是想去追寻自己的梦——像昔日一样自由地在森林中来去,但四周回荡的只是它撕心裂肺的咆哮。)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一种揪心的痛,为这只老虎。有一位诗人他用诗也同样描述了一只这样的老虎,《华南虎》。让我们随诗人牛汉一起走进桂林的动物园去看看这只老虎。

二、朗读诗歌把握情感

1、先听老师配乐朗读全诗。看看这只老虎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

诗中是怎样描述这只老虎的遭遇的?

你是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只老虎的?

3、学生演读、评价,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老师指导一点,其余的分组让学生探究,朗读。

重点抓住第二、三小节。在朗读中让学生体悟到这是一只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和屈辱的老虎。

三、筛选信息体悟形象

这是一只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和屈辱的老虎,它关在笼里,失去

了在大森林中的那种王气和自由,那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灵魂也就从此泯灭了呢?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抓住以下几个细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高傲不羁,独立的灵魂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追求自由的生活。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命运,不懈抗争。

诗歌最后一节,并抓住关键词“火焰似的”。

四、多角度联想,把握主题

此情此景,“我终于明白……”猜猜“我”明白了什么?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人类的残忍;老虎虽然被困笼中,但它依然有一个高傲不羁的灵魂,为争取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不懈抗争;……

2、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思考:

联系诗人的遭遇,你觉得诗人创作这首诗还有别的含义吗?或者,你和这只老虎有没有感情共鸣之点?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朗读体味诗歌最后一节)

——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

五、表达心声,拓展升华

1、齐诵全诗。

2、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被人类关进笼中,倍受屈辱的老虎,然而让人震撼的是它却依然有着一个不羁的灵魂。面对这只老虎,你想说什么?请发自内心的对老虎说一句话。

“即使你被困笼中,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灵魂。”

教学目标: 29 马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 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作者及课文简介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三、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四、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五、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六、延伸拓展

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抄在日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

30 狼

教学目的:

1. 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 掌握生字生词。“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4.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引入(引狼入室 豺狼当道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惧狼,后门进狼)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

3、教师范读课文或视频范读。(注意紧张感和生动)

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5、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6、再读课文

四、小结字词

1、一词多义:

其: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 指两狼,可译作其中

之:复投之(代词,代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可译作“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 以: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2、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3、通假字 止同“只”,虚词的用法: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并背诵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1、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2、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3、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l)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

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6、《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二、布置作业

语文综合性学习 马的世界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2、通过本次活动,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通过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活动重点:

1、指导学生欣赏马的图片,了解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善待生命。

2、进行写作训练,力求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

课时安排:

用一节时作活动指导,两节时进行成果展示和相关训练,两节时相隔一周由学生小组按要求搜集资料,教师注意跟踪学生活动情况。

活动准备(用一节时完成下列任务):

搜集马的图片和马的故事

教师:先搜集一些有关图片、资料,指导学生分组,归类。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话题,推选小组召集人,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搜集、整理、归类。

1、搜集马的图片,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推荐。如:徐悲鸿的作品,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马戏团中正进行表演的马,车马、战马等。

2、搜集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展示过程:

一、观看图片,谈自己对马的认识

1、教师播放二胡曲《赛马》,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

2、同时播放一些学生搜集到的马的图片,如:徐悲鸿的作品《奔马》,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马戏团中正进行表演的马,古代的车马,矫健的英姿的战马。让学生欣赏,熟悉现实生活中,不同环境下马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形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说明理由。

用“我喜欢___________幅,因为______________”试说一段话。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答题的要点:野生马,个性强劲、高贵,豪迈而犷野,它的命运,享受自由、快乐。饲养马,个性勇毅、驯良,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服从主人的操纵,它的命运,遭受人们摧残奴役。

二、展开联想,讲与马有关的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一位同学讲故事。允许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对讲述的历史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改编、创造,使历史资料活起来,充满现代气息。如讲述《伯乐相马》、《老马识途》、《塞翁失马》、《田忌赛马》等。

2、故事会结束后,让学生了解到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懂得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三、深入思考,探讨马的未来命运

1、由前面观看的图片,可以得出结论: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它的天性;二是马被驯服,供人借作动力使用或拿来表演观看,甚至被人类冷落、遗忘而趋消亡。

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话题一:马要不要放归山野,恢复其天性。

辩论的基本点:一是人类对动物的关爱,懂得善待生命,还动物的自由,恢复它们的天性,让它们在大自然中生存。二是人为的驯服野马,供人欣赏它们的表演,或者囚禁在动物园。

话题二:人类如何对待这位“舍己救人”的“朋友”呢?

辩论的基本点: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人类训练它,教育它,为的是让它更具有奴性,更多地接受束缚。

话题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还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辩论的基本点: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列举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只是两者考虑、思辨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应着重于对识才与成才、善用才与施展才的关系的思考。

四、意趣盎然,畅谈马的世界

1、活动是作文的准备,作文是活动的小结。通过练习写作,提升本次的学习成果。

2、作文题目:以马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3、写作指导:就体裁而言可分为两大类进行写作。第一类是改写故事,凭借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取一则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改写成一则小故事。要注意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使历史故事中的“筋骨”变得血肉丰满。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历史故事中,使内容感人,增强可读性。第二类是谈感想,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这类作文可以偏重于议论,有适当的叙述和抒情,但要“述”得简明,“抒”得真切。如《马,人类无言的朋友》《马,我为你哭泣》

活动小结:

第六单元教学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理解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

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

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

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各单篇教学指要

《猫》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 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斑羚飞渡》热情地讴歌了斑羚崇高的献身精神。学习本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斑羚崇高的精神境界,领略它们飞渡时的壮美。文章在详略安排、选材剪材、场面描写等方面都有可指导学生学习的地方。

《华南虎》一诗表现了中国正直、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屈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此诗的创作背景,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尽量在鄙弃庸俗、保持独立人格方面给学生以启示。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指导品味重点诗歌语言的含义。

《马》是一篇语言生动的科学小品文,作者饱含感情地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马的深刻感情、由衷赞美。学习此文,要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了解文中对马的人格化描写,揣摩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狼》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屠夫战胜两只狼的故事,给人以启示。教学本文,应以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为重点,在此基础上,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还要学习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并探讨文章的主旨,揭示故事的寓意。

三、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设计构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本次活动拟以马的摄影和绘画作品和关于马的历史人物或故事为主要内容,并以写作训练为落脚点来设计本次活动。活动时间拟持续两周。进入本单元教学时将《马》先学,然后布置有关活动。让学生根据要求搜集材料,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写作训练。

四、课时安排:

《猫》 2课时

《斑羚飞渡》 2课时

《华南虎》 1课时

《马》 2课时

《狼》 2课时

语文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4课时

26 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积累“怅然、怂恿”等字词(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猫情态的图片,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检查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 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

①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② 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③ 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④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教学目标: 27 斑羚飞渡

1、有情朗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

3、学习精神,提高认识,学会善待,理解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

2、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3、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人与动物,情景引读

1、图片展示:出示人与动物图片,营造学习氛围。

2、情景引读:

同学们,当我们看了这么多人与动物亲昵的图片,想说些什么呢?

是啊,我们大家都喜欢与动物一起玩耍,相亲相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西南山区,正有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猎人赶到了绝境,在这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它们会作出怎样的举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

2、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对照课文,学生各抒己见。)

三、再现“飞渡”,故事复述

1、再现“飞渡”:

教师出示flash—斑羚飞渡,再现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学生欣赏。

2、故事复述:

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能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而又充满感情的给大家复述一下吗。可复述整个斑羚飞渡悬崖(或一对斑羚飞渡)的过程

复述要求: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抓住主要动词。

四、合作探究,叙述详略

1、合作探究:

(1)关于镰刀头羊;

① 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② 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学生阅读后回答)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③ 镰刀头羊“悲哀地叫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④ 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⑤ 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2)关于彩虹;

说说文中几次描绘了美丽的“彩虹”,是为真实地再现大自然的景色吗?这里的“彩虹”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3)关于猎人

猎人为什么不开枪,如果你在这狩猎的队伍中,你会怎样呢?

2、叙述详略: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或最让你震撼的语段,体味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含义。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角色体验,联想拓展

1、角色体验:

让我们走进斑羚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它们的内心活动吧。

① 假如你是斑羚中的一员,你会在伤心崖上想些什么呢?如果还有时间的话。

② 假如你是一只老斑羚,飞渡前,你会对小斑羚说些什么呢?

③ 假如你是一只成功飞渡的小斑羚,你想对坠入崖底的老斑羚说些什么呢?

④ 假如你就是猎人,你会怎么看待那些斑羚的?

2、联想拓展:

① 体会了斑羚的内心世界,我们总会产生一些自身的感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感受吧。

② 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

明确: (牺牲精神、团队精神、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智慧、尊严,对生存权利的渴求……)

总结存储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阅读时,我们无不被那壮烈的场景所震惊。从中我们读出了斑羚的自我牺牲和对生命的礼赞,我们懂得任何生物都有它生存的权利,我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请记住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吧: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拓展延伸:

① 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②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28 华南虎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通过关键语句体悟诗歌中悲愤和激愤的感情。并能饱含感情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中感悟诗中老虎不羁、不屈的形象。

3、联系自己的体验,能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所蕴涵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读出诗歌悲愤和激愤的感情。

2、在读中感悟老虎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

开阔思维,联系生活体验,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间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老虎是怎样的形象?但看到这四个词语,你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一副怎样的情景?

“老虎 笼子 带血的趾爪 梦”(投影这四个词语)

学生描述(示例:一只老虎被关进了笼子,它用带血的趾爪不停地抓打铁笼,它只是想去追寻自己的梦——像昔日一样自由地在森林中来去,但四周回荡的只是它撕心裂肺的咆哮。)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一种揪心的痛,为这只老虎。有一位诗人他用诗也同样描述了一只这样的老虎,《华南虎》。让我们随诗人牛汉一起走进桂林的动物园去看看这只老虎。

二、朗读诗歌把握情感

1、先听老师配乐朗读全诗。看看这只老虎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

诗中是怎样描述这只老虎的遭遇的?

你是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只老虎的?

3、学生演读、评价,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老师指导一点,其余的分组让学生探究,朗读。

重点抓住第二、三小节。在朗读中让学生体悟到这是一只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和屈辱的老虎。

三、筛选信息体悟形象

这是一只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饱受折磨和屈辱的老虎,它关在笼里,失去

了在大森林中的那种王气和自由,那是不是意味着它的灵魂也就从此泯灭了呢?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抓住以下几个细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又长又粗的尾巴/悠悠地在拂动——高傲不羁,独立的灵魂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追求自由的生活。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命运,不懈抗争。

诗歌最后一节,并抓住关键词“火焰似的”。

四、多角度联想,把握主题

此情此景,“我终于明白……”猜猜“我”明白了什么?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如:人类的残忍;老虎虽然被困笼中,但它依然有一个高傲不羁的灵魂,为争取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不懈抗争;……

2、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思考:

联系诗人的遭遇,你觉得诗人创作这首诗还有别的含义吗?或者,你和这只老虎有没有感情共鸣之点?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朗读体味诗歌最后一节)

——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

五、表达心声,拓展升华

1、齐诵全诗。

2、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只被人类关进笼中,倍受屈辱的老虎,然而让人震撼的是它却依然有着一个不羁的灵魂。面对这只老虎,你想说什么?请发自内心的对老虎说一句话。

“即使你被困笼中,也要保持自己独立的灵魂。”

教学目标: 29 马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 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作者及课文简介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三、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四、交流研讨

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五、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读二、三段

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

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

2)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4)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媚妍而已。

(二)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介绍布封情况,明确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

2、小组内讨论: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实际是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两个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师小结: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六、延伸拓展

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抄在日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布封的马为我们展示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是驯良与自由。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两种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2、请同学谈自己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响)。

3、讨论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

1)家马的驯良的天性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人类对马的驯化,如果给马带来了痛苦,那么请联系人类发展的历史谈谈人类该不该驯化动物?

3)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面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究竟该怎样对待动物?

讨论结果略。

三、品味语言,学以致用

导入语: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书,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让我们受到诸多启发,而且在语言上、行文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摘录在资料卡的语句,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要注意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人格化的描写。

2、再读课文,了解对比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结果进行概述: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3、用对比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重点刻画其外貌,字数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写作片段。

四、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任选五个词语造句。

2、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作读书札记。

30 狼

教学目的:

1. 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2. 掌握生字生词。“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3.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4.能举例说明通过动作、神态刻画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之”“其”“以”的多种用法。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俗语引入(引狼入室 豺狼当道 狼子野心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狼烟四起 鬼哭狼嚎 前怕狼,后怕虎 前门惧狼,后门进狼)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2、个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并做评价)

3、教师范读课文或视频范读。(注意紧张感和生动)

4、学生自由读并齐读。

5、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6、再读课文

四、小结字词

1、一词多义:

其: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其一犬坐于前 指两狼,可译作其中

之:复投之(代词,代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可译作“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用在主谓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久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 以: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盖以诱敌(连词,用来)

意 :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想)

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

前: 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狼不敢前(向前)

2、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3、通假字 止同“只”,虚词的用法: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并背诵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1、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

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2、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l)开端:遇狼。 (2)发展:俱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3、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4、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l)心理描写: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

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5、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6、《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二、布置作业

语文综合性学习 马的世界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2、通过本次活动,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通过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活动重点:

1、指导学生欣赏马的图片,了解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懂得如何关爱动物、

善待生命。

2、进行写作训练,力求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效果。

课时安排:

用一节时作活动指导,两节时进行成果展示和相关训练,两节时相隔一周由学生小组按要求搜集资料,教师注意跟踪学生活动情况。

活动准备(用一节时完成下列任务):

搜集马的图片和马的故事

教师:先搜集一些有关图片、资料,指导学生分组,归类。

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话题,推选小组召集人,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搜集、整理、归类。

1、搜集马的图片,教师可适当作一些推荐。如:徐悲鸿的作品,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马戏团中正进行表演的马,车马、战马等。

2、搜集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展示过程:

一、观看图片,谈自己对马的认识

1、教师播放二胡曲《赛马》,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

2、同时播放一些学生搜集到的马的图片,如:徐悲鸿的作品《奔马》,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马戏团中正进行表演的马,古代的车马,矫健的英姿的战马。让学生欣赏,熟悉现实生活中,不同环境下马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形态,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3、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并说明理由。

用“我喜欢___________幅,因为______________”试说一段话。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答题的要点:野生马,个性强劲、高贵,豪迈而犷野,它的命运,享受自由、快乐。饲养马,个性勇毅、驯良,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服从主人的操纵,它的命运,遭受人们摧残奴役。

二、展开联想,讲与马有关的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一位同学讲故事。允许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可对讲述的历史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改编、创造,使历史资料活起来,充满现代气息。如讲述《伯乐相马》、《老马识途》、《塞翁失马》、《田忌赛马》等。

2、故事会结束后,让学生了解到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懂得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三、深入思考,探讨马的未来命运

1、由前面观看的图片,可以得出结论:马的未来命运一般而言,两种可能性较大,一是马由此获得自由和解放,放归山野,恢复它的天性;二是马被驯服,供人借作动力使用或拿来表演观看,甚至被人类冷落、遗忘而趋消亡。

2、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话题一:马要不要放归山野,恢复其天性。

辩论的基本点:一是人类对动物的关爱,懂得善待生命,还动物的自由,恢复它们的天性,让它们在大自然中生存。二是人为的驯服野马,供人欣赏它们的表演,或者囚禁在动物园。

话题二:人类如何对待这位“舍己救人”的“朋友”呢?

辩论的基本点: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人类训练它,教育它,为的是让它更具有奴性,更多地接受束缚。

话题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还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

辩论的基本点: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列举的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只是两者考虑、思辨问题的立足点和角度不同,应着重于对识才与成才、善用才与施展才的关系的思考。

四、意趣盎然,畅谈马的世界

1、活动是作文的准备,作文是活动的小结。通过练习写作,提升本次的学习成果。

2、作文题目:以马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3、写作指导:就体裁而言可分为两大类进行写作。第一类是改写故事,凭借自己搜集到的与马有关的资料中选取一则自己最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改写成一则小故事。要注意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象,使历史故事中的“筋骨”变得血肉丰满。要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历史故事中,使内容感人,增强可读性。第二类是谈感想,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这类作文可以偏重于议论,有适当的叙述和抒情,但要“述”得简明,“抒”得真切。如《马,人类无言的朋友》《马,我为你哭泣》

活动小结: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单元课题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 单元课题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匿名投稿 给我留言 首页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件中心 学科论文 范文大全 学生频道 中考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初中在线 >> 试题中心 >> 化学试题 >>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 六下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加强选文的文学性,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文质兼美,这也是人教版历来各套教材选文一以贯之的标准. 2.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3.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 ...查看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单元 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查看


  •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上至六下册教材建
  •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上至六下册教材建议背诵篇目 2010.3 三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四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五年级上册建议背诵篇目 1.教材中已确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内容. 2.每个单元中的"日积月累". 六年级上册建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修正稿]
  • 让语文课堂因"心动"而美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当我初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之后,发现这册 ...查看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1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 关于散文:广义散文泛指与韵文相对的文章.狭义散文是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声情并茂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散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说明书
  •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江平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 课程说明书 教师:姜福贵 时间:2013.3.7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电子版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 单元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 燕子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3荷花 4*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单元2 (爱护周围环境) 5 翠鸟 6 燕子专列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路旁的橡树 语文园地二 单元3 (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