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才管理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开发

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有效开发人才资源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对于全面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九五”期间,公司十分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从构建一个使用、考核、待遇、培养相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入手。把传统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上,促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转入科学化轨道,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了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机制,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全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公司跨入全国“科技进步百强企业”行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及基本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司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生力军,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 建立人才预测研究制度,实现选才目标

选才。科学的人才预测是指导人才开发,合理选才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人才预测研究制度,通过对岗位工作目标的预测转化为选才需求,通过招聘引进实现选才目标,是人才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为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选才依据。公司十分重视企业人才预测工作。在1989年和1994年进行过两次人才预测工作。尤其“九五”期间人才预测工作,根据公司的人才队伍现状和“九五”期间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按岗位目标要求对公司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

1、调查预测,确定选才目标。针对企业经济和科技发展人才的需求情况,高层次人才现状,企业继续工程教育质量与能力,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待遇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在调查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制定出《公司1995-2000年人才规划》,提出“三个一百”的人才发展目标,即到本世纪末,选拔培养100名学科专业带头人、100名生产装置专家、1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和与现代化企业相匹配的一流人才队伍。预测包括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素质水平,分布比例等,是一个具体的、可行的、定量的选人育人体系。 2、筛选对象,制定方案。为了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采用人才资源内控外引方式配置,一是在现有人才队伍中精选出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进行强化培养,二是从社会吸纳人才,通过对高校毕业生提前进行选才。在开发企业内部人才资源上,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

注意生产实施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次分流时,选拔理论基础好、分析判断能力强、肯动手又安心基层工作的同志参加重大项目,让他们从技术设备引进、安装、调试,直到生产正常运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进行转岗锻炼2-3次。与此同时,他们进入中级职称后,继续对他们进行专业理论、现代化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等培训,并对部分优秀者选送高校进修,培养高层次生产技术管理人才,成为装置专家。

注意对专业技术管理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从不同系列的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认真物色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分析、判断、决策、应变能力强,善于协调、组织、指挥,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重大科技活动,安排参加协调科技攻关和开发活动,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继续教育,补充、增新、加深、拓宽其知识领域,使其成为即是人才,又是通才,即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又是经营管理的专家。

注意对科研类和设计开发类高级人才的培养,主要从已经有较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有创新精神、判断能力强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选拔的拔尖人才,通过进行定向培养,承担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边干边学,岗位成才。二是带课题选送高校脱产攻读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有目的地安排他们进行国内外考察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快成长速度。

3、考核认定、政策配套。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制订了《公司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公司生产装置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公司专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提出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使考核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标准严格进行考核评定和管理,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外引进行选才。根据人才预测,提出“九五”期间引进措施,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有利于调整专业结构的原则,多途径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积极稳妥地搞好与教育体制改革配套的衔接工作。“九五”期间,严格控制接收总量,特别是一般人员的接收量,逐年提高引进人才学历层次,每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230~300人,使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占60%以上,重点吸收引进石油炼制、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塑料工程等硕士研究生,引进和培养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经营管理类和塑料工程、电力运行、发配电、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仪表、铁道运输、内燃机车等紧缺的工程类专科以上毕业生。积极适应国家高校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子女毕业生就业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九五”期间在严格制定总量的前提下,通过严格招聘等途径引进一大批专业高层次和急需专业人才,使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使企业人才结构保持与企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达到人才与岗位合理配置,发挥最佳人才配置效能。

二.建立培养人才制度,实现培养目标

育才。人才培养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科技产品剧烈竞争的产物,是适应于大工业生产和职业技术教育而发展的一门新兴教育科学。人才培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达到提高科技生产力的目的。近年来,公司培养人才,“学”为企业之所需,“用”为企业之所急。本着重点培养与普通提高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培养人才与广泛吸引相结合、育人与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企业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生产装置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专家选拔培养制度。一是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改革和新装置引进培养人才,二是结合技术开发培养人才,三是结合企业科技攻关项目培养人才,四是结合企业现代化管理培养人才。

通过国家出国留学培训,技术交流,攻读在职研究生,参加外语培训及中石化跨世纪人才培养等渠道进行培养,保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

按照培养三支队伍要求,分“四个层次,三个重点”,重点抓好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处级以上干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讲学、电视教育和公司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年一次集中对459名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轮训,重点培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营管理、经济贸易、法律等理论知识,使厂处级干部的政策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抓好车间级技术骨干的培养。提高车间主任及技术骨干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培养中主要采取四种形式:一是专业技术和管理专题培训。根据公司及本单位一个时期内,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进行研修。二是脱产一个月进行技术业务管理知识培训。三是结合生产装置专家的培养与院校联合。通过定期举办高级专业研修班,攻读工程硕士等方式重点选送培养。四是重视专业基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大力开展专业技术骨干岗位培训,复合性专业培训,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主要从科研、设计、生产一体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技术骨干中进行复合性专业培训,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奠定基础,“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电气仪表、DCS、强化外语复合型培训专业培训65期,培训技术骨干1898名,进行计算机培训7226 名,有4200名参加山东省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九五”期间公司在达标装置中培养确定一批生产装置专家及后备队伍,保证了公司生产装置“安、稳 、长、满、优”运行,大大提高了公司主要生产装置管理水平,目前公司一级车间已达到59个,被集团公司命名为优秀基层单位7个,通过培养,涌现出一大批山东省、集团公司和公司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生产装置专家。

加强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公司制定了《学科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1996年公司在科研设计及大型生产厂科研设计行业按专业领域分三个层次选拔确定了102名学科专业带头人、对后备人选进行动态培养。在培养方式上,主要采取两个方式:一是送出去与国内科研院校联合,共同培养通过出国留学、短期培训,国内外技术考察学术交流方式进行。二是请进来,实行导师制,建立“师徒型”人才链,聘请科研院校导师与院内专家结合,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人员实施“传、帮、带”,进行重点培养。五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各类专业研究生65名,其中博士生2名,选送工程硕士生37名,选送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会、国际金融26名,选派国家公费留学生4名。参加中石

化、公司强化外语培训334名。委托华东理工大学举办化工工艺、机械、仪表、炼制、高分子材料等专业高级研修班13期,培训390人。1998年公司选拔确定了首批学科带头人,纳入专家管理并进行了表彰、奖励。使公司人才结构、文化结构、队伍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三.建立企业用才机制,促进人才合理使用

即人才使用。这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生产、科研、管理实践相结合发挥人才作用的过程。在人才使用上,坚持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原则,合理使用人才。即:一是发挥人才群体效能,遵循人才使用的合理性原则;二是坚持用人所长,遵循人才能位的对应性原则;三是注重成规律,遵循人才使用的时效性原则;四是适时交流调整,遵循人才管理的动态性原则;五是做到以事择人,遵循人才配备的“精干性”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弊端,大胆起用、培养、开发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各类专业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1.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有利条件, 把在企业建设主战场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做为干部工作的主导方向。

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把青年科技骨干推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其做法:一是提供“舞台”。有意识地安排青年科技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承包人,对外合作法人,专业带头人,课题带头人,生产装置专家,给他们创造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二是引“路子”。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因势利导,注重向在生产经营和科研、设计的重要岗位上输送青年技术管理骨干,使其投身于产品生产、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大潮中。三是添“椅子”。注意对有培养前途和青年干部的使用,加大力度,积极选拔青年干部充实至经营管理层进一步锻炼,让他们早上岗,早成熟,保证领导班子的正常交流。

2.把青年技术骨干推出企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为他们设计成长线路和台阶。使其全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合格科技和管理人才。

使用人才,必须重在实践锻炼,把他们推向企业建设的“风口浪尖”。我们的做法,一是从生产一线选拔优秀技术和管理骨干到技术和经营管理层重要岗位上锻炼自己,增强才干,尽快提高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在生产和科技行业,有意选拔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在专业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骨干,充实到公司重大科研,技改技措项目中去,充分发挥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怕吃苦的特点,从而培养出一批批科研课题带头人、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一)实行公开招聘制,拓宽用人渠道

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改革用人制度,拓宽用人渠道,1999年首次对公司机关及销运部、国际事业公司等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公开为企业经营管理选用骨干人才。通过考试、考核、技术答辩、专家论证等方式,实行方法程序公开、考试分数公开、招聘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制度,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选拔优秀科技管理人才充实经营管理层、经贸和营销行业,为人才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层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之后,又先后为计划处、财务处、审计处、工程处、设备处、动力处、科技处、信息中心、企管处等职能处室招聘了急需的青年、优秀技术干部骨干。自1991年以来,共招聘148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81%。

(二)坚持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

聘任制作为我国职称管理的基本制度,最主要的一条内容就是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的用人机制,坚持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重点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聘任、聘任与待遇问题,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过程中,按照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将

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工资调整、奖励和培训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试考核、组织鉴定等程序,加强考核力度。通过考核择优聘任,对考试合格者实行续聘,不合格者促其提高或解聘,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建立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流动

“九五”期间,公司积极培育并建立企业人才市场,充分利用社会人才市场对企业人才的需要进行调节。调整人才紧缺,优化专业结构,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将企业人才市场纳入社会人才市场,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从社会吸收引进企业需要人才,向社会输出高等人才。二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定期向企业内部各直属单位发布人才需要信息,举办公司内部人才交流会,不断调整专业余缺,促进公司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急需方向流动1358名。三是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大企业分流力度,积极解决整体分流,脱离企业人才缺乏问题,运用分配、安置、招聘形式为分流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实专业技术骨干。为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四是通过企业统筹,建立富余人员保障制度。对部分企业单位下岗职工进行转岗培训,减轻富余下岗人员对流动的后顾之忧。

(四)建立人才评价机制,提高选才质量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取得优势,很大程度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为了不断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公司从“选才”入手,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聘任考核方面,针对职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评价机制单一,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等弊端,采取按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类管理,对不同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区别对待。全面实行择优晋升,聘任制度,运用考试、考核、评审、技术答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弥补了单纯评审或考试,不能全面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缺陷。一是分类管理、综合评价对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系列,再评细些。必须考试,必须参加考证及格,采用考评结合的办法,把职称考试与能力水平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统一考核基础上,加强对外语、计算机知识能力的考评,并结合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进行择优聘任,既不冲淡考试的严肃性,又兼顾了其它知识能力因素。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对未实行专业技术考试的部分系列,采用评审与技术答辩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专业知识的更新程序和实际应用能力,评审条件进一步量化细化主要把握基本条件和工作实绩。注重专业理论水平和科技成果,把反映专业理论水平的专业论文和科技成果纳入评审,不断硬化条件,促进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分级考核、待遇挂钩在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考核和聘任使用中,公司推行了分级考核办法,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按职务档次分类,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按聘用年限、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重新调整和明确现行岗位工作所对应级别档次,在此基础上实行专业技术分类考核,根据不同系列、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级别确定考核内容。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细化、量化十六项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述职、民主评议、专业组考评、领导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岗位调整、职称晋升、选拔培养、奖惩挂钩。只有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才具有资格晋升工资,提前一年上调工资档次和类别,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对考核不称职的,岗位技能工资承随之下调一个档次。近年来对通过实行分级考核,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时刻面临竞争的压力,从主观上时刻提醒自己干好本职工作,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用其所长,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四.建立激励机制,保证人才队伍稳定发展

一是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放手让青年技术骨干挑重担,在实践中展露才干。“九五”期间,从优秀技术骨干中年轻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802人。二是实行学科带头人、生产装置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定期选拔确定和津贴制度,不断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三是实行企业内部有效的高级职称待遇制度,对于企业具有高级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骨干,受聘后享受企业内部工资、奖金、医疗保健和住房待遇,使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四是加强对企业获得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家专业人才奖励制度,制定了《公司加快科技进步五个激励措施》,明确科技人员获得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奖励办法,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人选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意义。五是制定了《公司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管理办法》,对公司出资委托培养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服务期制度,保证了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

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有效开发人才资源

建立人才管理机制,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对于全面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九五”期间,公司十分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从构建一个使用、考核、待遇、培养相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入手。把传统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上,促进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转入科学化轨道,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人才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了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机制,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全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公司跨入全国“科技进步百强企业”行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科研及基本建设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公司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生力军,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 建立人才预测研究制度,实现选才目标

选才。科学的人才预测是指导人才开发,合理选才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人才预测研究制度,通过对岗位工作目标的预测转化为选才需求,通过招聘引进实现选才目标,是人才开发的重要手段。可为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选才依据。公司十分重视企业人才预测工作。在1989年和1994年进行过两次人才预测工作。尤其“九五”期间人才预测工作,根据公司的人才队伍现状和“九五”期间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目标,按岗位目标要求对公司人才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

1、调查预测,确定选才目标。针对企业经济和科技发展人才的需求情况,高层次人才现状,企业继续工程教育质量与能力,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待遇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在调查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制定出《公司1995-2000年人才规划》,提出“三个一百”的人才发展目标,即到本世纪末,选拔培养100名学科专业带头人、100名生产装置专家、1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和与现代化企业相匹配的一流人才队伍。预测包括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素质水平,分布比例等,是一个具体的、可行的、定量的选人育人体系。 2、筛选对象,制定方案。为了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采用人才资源内控外引方式配置,一是在现有人才队伍中精选出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技术人才进行强化培养,二是从社会吸纳人才,通过对高校毕业生提前进行选才。在开发企业内部人才资源上,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

注意生产实施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次分流时,选拔理论基础好、分析判断能力强、肯动手又安心基层工作的同志参加重大项目,让他们从技术设备引进、安装、调试,直到生产正常运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进行转岗锻炼2-3次。与此同时,他们进入中级职称后,继续对他们进行专业理论、现代化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等培训,并对部分优秀者选送高校进修,培养高层次生产技术管理人才,成为装置专家。

注意对专业技术管理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从不同系列的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认真物色理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思维敏捷,分析、判断、决策、应变能力强,善于协调、组织、指挥,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重大科技活动,安排参加协调科技攻关和开发活动,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继续教育,补充、增新、加深、拓宽其知识领域,使其成为即是人才,又是通才,即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又是经营管理的专家。

注意对科研类和设计开发类高级人才的培养,主要从已经有较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有创新精神、判断能力强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进行。选拔的拔尖人才,通过进行定向培养,承担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边干边学,岗位成才。二是带课题选送高校脱产攻读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有目的地安排他们进行国内外考察和技术交流活动,加快成长速度。

3、考核认定、政策配套。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制订了《公司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公司生产装置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公司专业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提出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使考核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根据标准严格进行考核评定和管理,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外引进行选才。根据人才预测,提出“九五”期间引进措施,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有利于调整专业结构的原则,多途径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积极稳妥地搞好与教育体制改革配套的衔接工作。“九五”期间,严格控制接收总量,特别是一般人员的接收量,逐年提高引进人才学历层次,每年接收大中专毕业生230~300人,使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占60%以上,重点吸收引进石油炼制、有机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塑料工程等硕士研究生,引进和培养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等经营管理类和塑料工程、电力运行、发配电、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仪表、铁道运输、内燃机车等紧缺的工程类专科以上毕业生。积极适应国家高校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子女毕业生就业进入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九五”期间在严格制定总量的前提下,通过严格招聘等途径引进一大批专业高层次和急需专业人才,使人才队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使企业人才结构保持与企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达到人才与岗位合理配置,发挥最佳人才配置效能。

二.建立培养人才制度,实现培养目标

育才。人才培养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科技产品剧烈竞争的产物,是适应于大工业生产和职业技术教育而发展的一门新兴教育科学。人才培养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达到提高科技生产力的目的。近年来,公司培养人才,“学”为企业之所需,“用”为企业之所急。本着重点培养与普通提高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培养人才与广泛吸引相结合、育人与用人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企业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生产装置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专家选拔培养制度。一是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改革和新装置引进培养人才,二是结合技术开发培养人才,三是结合企业科技攻关项目培养人才,四是结合企业现代化管理培养人才。

通过国家出国留学培训,技术交流,攻读在职研究生,参加外语培训及中石化跨世纪人才培养等渠道进行培养,保证“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

按照培养三支队伍要求,分“四个层次,三个重点”,重点抓好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处级以上干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讲学、电视教育和公司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年一次集中对459名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轮训,重点培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营管理、经济贸易、法律等理论知识,使厂处级干部的政策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抓好车间级技术骨干的培养。提高车间主任及技术骨干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培养中主要采取四种形式:一是专业技术和管理专题培训。根据公司及本单位一个时期内,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进行研修。二是脱产一个月进行技术业务管理知识培训。三是结合生产装置专家的培养与院校联合。通过定期举办高级专业研修班,攻读工程硕士等方式重点选送培养。四是重视专业基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大力开展专业技术骨干岗位培训,复合性专业培训,制定中长期培养计划,主要从科研、设计、生产一体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青年技术骨干中进行复合性专业培训,为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奠定基础,“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电气仪表、DCS、强化外语复合型培训专业培训65期,培训技术骨干1898名,进行计算机培训7226 名,有4200名参加山东省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九五”期间公司在达标装置中培养确定一批生产装置专家及后备队伍,保证了公司生产装置“安、稳 、长、满、优”运行,大大提高了公司主要生产装置管理水平,目前公司一级车间已达到59个,被集团公司命名为优秀基层单位7个,通过培养,涌现出一大批山东省、集团公司和公司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生产装置专家。

加强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公司制定了《学科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1996年公司在科研设计及大型生产厂科研设计行业按专业领域分三个层次选拔确定了102名学科专业带头人、对后备人选进行动态培养。在培养方式上,主要采取两个方式:一是送出去与国内科研院校联合,共同培养通过出国留学、短期培训,国内外技术考察学术交流方式进行。二是请进来,实行导师制,建立“师徒型”人才链,聘请科研院校导师与院内专家结合,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人员实施“传、帮、带”,进行重点培养。五年来,向高等院校输送各类专业研究生65名,其中博士生2名,选送工程硕士生37名,选送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会、国际金融26名,选派国家公费留学生4名。参加中石

化、公司强化外语培训334名。委托华东理工大学举办化工工艺、机械、仪表、炼制、高分子材料等专业高级研修班13期,培训390人。1998年公司选拔确定了首批学科带头人,纳入专家管理并进行了表彰、奖励。使公司人才结构、文化结构、队伍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三.建立企业用才机制,促进人才合理使用

即人才使用。这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与生产、科研、管理实践相结合发挥人才作用的过程。在人才使用上,坚持提高人才使用效益原则,合理使用人才。即:一是发挥人才群体效能,遵循人才使用的合理性原则;二是坚持用人所长,遵循人才能位的对应性原则;三是注重成规律,遵循人才使用的时效性原则;四是适时交流调整,遵循人才管理的动态性原则;五是做到以事择人,遵循人才配备的“精干性”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弊端,大胆起用、培养、开发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各类专业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1.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有利条件, 把在企业建设主战场培养选拔青年干部做为干部工作的主导方向。

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把青年科技骨干推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其做法:一是提供“舞台”。有意识地安排青年科技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承包人,对外合作法人,专业带头人,课题带头人,生产装置专家,给他们创造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二是引“路子”。在企业生产经营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因势利导,注重向在生产经营和科研、设计的重要岗位上输送青年技术管理骨干,使其投身于产品生产、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大潮中。三是添“椅子”。注意对有培养前途和青年干部的使用,加大力度,积极选拔青年干部充实至经营管理层进一步锻炼,让他们早上岗,早成熟,保证领导班子的正常交流。

2.把青年技术骨干推出企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为他们设计成长线路和台阶。使其全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合格科技和管理人才。

使用人才,必须重在实践锻炼,把他们推向企业建设的“风口浪尖”。我们的做法,一是从生产一线选拔优秀技术和管理骨干到技术和经营管理层重要岗位上锻炼自己,增强才干,尽快提高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在生产和科技行业,有意选拔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在专业上有培养前途的青年科技骨干,充实到公司重大科研,技改技措项目中去,充分发挥他们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不怕吃苦的特点,从而培养出一批批科研课题带头人、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一)实行公开招聘制,拓宽用人渠道

为了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改革用人制度,拓宽用人渠道,1999年首次对公司机关及销运部、国际事业公司等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公开为企业经营管理选用骨干人才。通过考试、考核、技术答辩、专家论证等方式,实行方法程序公开、考试分数公开、招聘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制度,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选拔优秀科技管理人才充实经营管理层、经贸和营销行业,为人才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层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之后,又先后为计划处、财务处、审计处、工程处、设备处、动力处、科技处、信息中心、企管处等职能处室招聘了急需的青年、优秀技术干部骨干。自1991年以来,共招聘148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81%。

(二)坚持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

聘任制作为我国职称管理的基本制度,最主要的一条内容就是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的用人机制,坚持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重点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与聘任、聘任与待遇问题,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过程中,按照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将

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工资调整、奖励和培训有机结合,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考试考核、组织鉴定等程序,加强考核力度。通过考核择优聘任,对考试合格者实行续聘,不合格者促其提高或解聘,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建立人才市场机制,促进人才流动

“九五”期间,公司积极培育并建立企业人才市场,充分利用社会人才市场对企业人才的需要进行调节。调整人才紧缺,优化专业结构,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将企业人才市场纳入社会人才市场,制定有关政策措施,从社会吸收引进企业需要人才,向社会输出高等人才。二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定期向企业内部各直属单位发布人才需要信息,举办公司内部人才交流会,不断调整专业余缺,促进公司人才的合理流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急需方向流动1358名。三是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大企业分流力度,积极解决整体分流,脱离企业人才缺乏问题,运用分配、安置、招聘形式为分流企业和集体企业充实专业技术骨干。为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四是通过企业统筹,建立富余人员保障制度。对部分企业单位下岗职工进行转岗培训,减轻富余下岗人员对流动的后顾之忧。

(四)建立人才评价机制,提高选才质量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取得优势,很大程度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为了不断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素质,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同时,公司从“选才”入手,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聘任考核方面,针对职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评价机制单一,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等弊端,采取按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类管理,对不同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区别对待。全面实行择优晋升,聘任制度,运用考试、考核、评审、技术答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弥补了单纯评审或考试,不能全面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缺陷。一是分类管理、综合评价对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系列,再评细些。必须考试,必须参加考证及格,采用考评结合的办法,把职称考试与能力水平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统一考核基础上,加强对外语、计算机知识能力的考评,并结合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进行择优聘任,既不冲淡考试的严肃性,又兼顾了其它知识能力因素。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对未实行专业技术考试的部分系列,采用评审与技术答辩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专业知识的更新程序和实际应用能力,评审条件进一步量化细化主要把握基本条件和工作实绩。注重专业理论水平和科技成果,把反映专业理论水平的专业论文和科技成果纳入评审,不断硬化条件,促进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分级考核、待遇挂钩在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考核和聘任使用中,公司推行了分级考核办法,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按职务档次分类,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按聘用年限、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重新调整和明确现行岗位工作所对应级别档次,在此基础上实行专业技术分类考核,根据不同系列、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级别确定考核内容。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细化、量化十六项考核标准,采取个人述职、民主评议、专业组考评、领导综合评价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岗位调整、职称晋升、选拔培养、奖惩挂钩。只有考核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才具有资格晋升工资,提前一年上调工资档次和类别,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对考核不称职的,岗位技能工资承随之下调一个档次。近年来对通过实行分级考核,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时刻面临竞争的压力,从主观上时刻提醒自己干好本职工作,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用其所长,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四.建立激励机制,保证人才队伍稳定发展

一是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放手让青年技术骨干挑重担,在实践中展露才干。“九五”期间,从优秀技术骨干中年轻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802人。二是实行学科带头人、生产装置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定期选拔确定和津贴制度,不断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三是实行企业内部有效的高级职称待遇制度,对于企业具有高级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骨干,受聘后享受企业内部工资、奖金、医疗保健和住房待遇,使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四是加强对企业获得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家专业人才奖励制度,制定了《公司加快科技进步五个激励措施》,明确科技人员获得技术成果和发明专利的奖励办法,充分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人选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意义。五是制定了《公司委托培养在职研究生管理办法》,对公司出资委托培养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服务期制度,保证了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 党管人才原则及其实现方式问题研究
  • 党管人才原则及其实现方式问题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问题日益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使人才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央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 ...查看


  • 教育培训工作意见
  • 编者簌: 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加快培养造就适应办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国家电网办司出台了<国家电网办司"十二五"教育 ...查看


  • 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目 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查看


  •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
  • "十五"期间,贵州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查看


  • 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
  • 加强黄河水文化建设,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原创于: 2010-10-15 09:58:00 标签: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它不仅是一条雄浑壮阔.润泽万物的自然之河.生态之河.生命之河,也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文 ...查看


  • 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
  • 南阳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目 录 序 言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 扩大规模,建立适应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需要的专 ...查看


  • 落实人才规划纲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 落实人才规划纲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2011-01-06 源自: 行政管理改革 您是第658位阅读者 2010年,中央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和教育工作会议,并先后颁布了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进行 ...查看


  •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天津政务网 日期:2010-10-22 10:08:00 人气:691 http://www.cnsaes.org/homepage/html/ ...查看


  • 广东省促进就业规划(2011
  • 广东省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 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