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同富裕

08文员(2)班

赖思榕 080104070

论共同富裕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党的最终目标。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课题。只有正确地理解共同富裕的内在含义,才能确实做好一系列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落实好人民利益关。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 社会公平

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一个精炼而准确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社会公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 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其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正确地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同步富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区别,掌握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一)同步富裕导致的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广大民众所追求的最高生活境界,为大家所熟识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民众这一要求的典型代表。《天朝田亩制度》里所提及的平分土地主张无疑表现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平等平均理想社会的渴望,它是建立在“大同之世,天下为公”的思想基础上的,但它最终并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而走向了失败,因为这种绝对平均主义背离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同步富裕的教训自古有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美好愿望的驱使下我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还记得人民公社化和大生产运动,人民盲目地忙碌于共产大同社会,殊不知即使把各家的金银铜铁都收集在一起,也挽救不了我们落后的现实。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①

(二)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收入分配的差别和贫富差距是历史的必然性,如果把富人拥有的财产没收以分给穷人,那必定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所谓的“社会公平”也便荡然无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富人”带动“穷人”,也就是让“先富”帮助“后富”一起谋发展。邓小平指出,先富是共富的起点和必由之路,共富是先富的必然归宿。先富和共富是途径和结果、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即使“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②

二 我国为什么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

当然,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也要以此为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值得一提。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和谐社会的特点之一,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致的。因此,共同富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课题。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济发展到来的好处,才能真正落实贯彻好人民利益观。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三 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

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要求社会物质财富的富足,因此邓小平指出:“按需分配(最理想或最高的社会公平)要物质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③ 可见,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我国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邓小平就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问题明确指出:“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④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扩大居民收入来源,改变人民的收入情况,激发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带动部分群众脱贫致富。

这一点我的爷爷深有体会,他常说以前大生产运动的时候,每个家庭户都归某个生产队管理,劳动所得的所有东西都要交公后再按人口的多少来分配,那时候家里能过最简单的三餐温饱的生活已经算是幸福的了。自从分配制度改革后,私有制经济开始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支持,爸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活,这才使得家庭环境向小康水平发展。爷爷说,他的一生见证了家里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话机、到第一台电脑等日趋进步的高科技产品。

明显地,这种分配制度会导致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政策。

(三)“两个大局”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现“先富”带动“后富”,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⑤

1.沿海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这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证明,“特区成为了我国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最新科学知识的窗口。”⑥

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从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发展为全国经济的龙头。现在的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和文化气息,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场所,是青年奋斗未来的好世界,是国家引以为豪的好榜样。这一切,都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是一个伟大尝试成功的见证。

大胆尝试,以点代面,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区,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势得天独厚的地区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典型的“先富”。

2.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我们都知道,沿海地区经过特区的发展后已成为全国发

展最快最好的地区,而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也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历史任务。

多年来,我国在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如“西电东送”全面启动、“西气东输”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等。这些都使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改善了西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现状,促进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提高。

十几年崛起,西部虽然发展了,但与东部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尽我们所能,为西部发展做贡献,为实现东西平衡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奋斗。

(四)改善民生方面

既然共同富裕是全民性的富裕,那么我们首先应该重视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医疗问题、就业问题和教育问题上。

医疗问题是人民特别是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在报纸或电视上都经常看到,很多患者家属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无法负担巨额的医疗费,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被病魔带走生命而无能为力,那是何等的无奈和悲愤。所以,解决好医疗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还能赢得群众的心。人心向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就业竞争压力大是现代社会的明显特征,在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我国每年都有许多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还有一大批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而放弃农耕,到大城镇寻找工作,这更加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如果人民的就业有了保障,那么最基本的生活便不成问题,就算离共同富裕还很远,但至少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消除社会贫穷。

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甚至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兴亡和发展。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就有更多的人将来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伟大领导人邓小平做得非常好,他能先于别人意识到知识在新世纪的重要性,提出“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口号,恢复了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这些都为教育问题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接下去,我们也应以时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力求将教育问题落实到底。

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共同的理想,它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把这种思想牢记在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08文员(2)班

赖思榕 080104070

论共同富裕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党的最终目标。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社会公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课题。只有正确地理解共同富裕的内在含义,才能确实做好一系列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落实好人民利益关。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共同富裕 社会公平

邓小平曾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一个精炼而准确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社会公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条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 共同富裕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其中“富裕”反映了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正确地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必须准确地把握好同步富裕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区别,掌握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一)同步富裕导致的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广大民众所追求的最高生活境界,为大家所熟识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是民众这一要求的典型代表。《天朝田亩制度》里所提及的平分土地主张无疑表现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平等平均理想社会的渴望,它是建立在“大同之世,天下为公”的思想基础上的,但它最终并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反而走向了失败,因为这种绝对平均主义背离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见,同步富裕的教训自古有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美好愿望的驱使下我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还记得人民公社化和大生产运动,人民盲目地忙碌于共产大同社会,殊不知即使把各家的金银铜铁都收集在一起,也挽救不了我们落后的现实。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①

(二)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收入分配的差别和贫富差距是历史的必然性,如果把富人拥有的财产没收以分给穷人,那必定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所谓的“社会公平”也便荡然无存。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富人”带动“穷人”,也就是让“先富”帮助“后富”一起谋发展。邓小平指出,先富是共富的起点和必由之路,共富是先富的必然归宿。先富和共富是途径和结果、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即使“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②

二 我国为什么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

当然,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自然也要以此为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值得一提。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和谐社会的特点之一,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致的。因此,共同富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课题。

第二,实现共同富裕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济发展到来的好处,才能真正落实贯彻好人民利益观。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

三 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

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必须要求社会物质财富的富足,因此邓小平指出:“按需分配(最理想或最高的社会公平)要物质的极大丰富,难道一个贫穷的社会能够按需分配?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③ 可见,只有生产发展,才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此,我国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邓小平就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问题明确指出:“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④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利于扩大居民收入来源,改变人民的收入情况,激发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带动部分群众脱贫致富。

这一点我的爷爷深有体会,他常说以前大生产运动的时候,每个家庭户都归某个生产队管理,劳动所得的所有东西都要交公后再按人口的多少来分配,那时候家里能过最简单的三餐温饱的生活已经算是幸福的了。自从分配制度改革后,私有制经济开始受到国家的保护和支持,爸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活,这才使得家庭环境向小康水平发展。爷爷说,他的一生见证了家里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话机、到第一台电脑等日趋进步的高科技产品。

明显地,这种分配制度会导致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面对这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政策。

(三)“两个大局”思想

为了更好地实现“先富”带动“后富”,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⑤

1.沿海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这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个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证明,“特区成为了我国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最新科学知识的窗口。”⑥

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从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发展为全国经济的龙头。现在的深圳具有浓郁的现代和文化气息,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场所,是青年奋斗未来的好世界,是国家引以为豪的好榜样。这一切,都得益于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是一个伟大尝试成功的见证。

大胆尝试,以点代面,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区,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地势得天独厚的地区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典型的“先富”。

2.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我们都知道,沿海地区经过特区的发展后已成为全国发

展最快最好的地区,而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也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加速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历史任务。

多年来,我国在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如“西电东送”全面启动、“西气东输”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等。这些都使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不断得到实惠,改善了西部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现状,促进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提高。

十几年崛起,西部虽然发展了,但与东部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尽我们所能,为西部发展做贡献,为实现东西平衡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奋斗。

(四)改善民生方面

既然共同富裕是全民性的富裕,那么我们首先应该重视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医疗问题、就业问题和教育问题上。

医疗问题是人民特别是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在报纸或电视上都经常看到,很多患者家属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无法负担巨额的医疗费,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被病魔带走生命而无能为力,那是何等的无奈和悲愤。所以,解决好医疗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还能赢得群众的心。人心向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就业竞争压力大是现代社会的明显特征,在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我国每年都有许多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危机,还有一大批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而放弃农耕,到大城镇寻找工作,这更加剧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如果人民的就业有了保障,那么最基本的生活便不成问题,就算离共同富裕还很远,但至少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消除社会贫穷。

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甚至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的兴亡和发展。所谓“少年强则国强”,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就有更多的人将来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伟大领导人邓小平做得非常好,他能先于别人意识到知识在新世纪的重要性,提出“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口号,恢复了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这些都为教育问题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接下去,我们也应以时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力求将教育问题落实到底。

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共同的理想,它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把这种思想牢记在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 2.1走共同富裕道路_教案
  • 2.1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发展社 ...查看


  • 解读邓小平同志关于_共同富裕_的理论
  • 理论探讨 解读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 冯明文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 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理论,深刻阐述了"先富"与" ...查看


  • 共同富裕与共同幸福
  • 共同富裕与共同 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 裕.共同幸福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查看


  • 浅论共同富裕
  • 作者:赵文正 孝感师专学报:社科版 1999年08期 富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根本目标.想富,致富,是人类的共同心愿.是让少数人富还是共同富裕,如何富,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 ...查看


  • 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
  • 1999年1月JournalofLiaoningEducationalInstituteJan1999 论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 童中贤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时,明确指出了要"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查看


  • 先富与后富之间如何达成共识以实现共同富裕
  • 先富与后富之间如何达成共识以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建国以来风风雨雨,人民不断努力奋斗,为的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查看


  • 中国梦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梦
  • 作者:刘建武 东岳论丛 2016年05期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6)01-0015-09 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6.01.002 ...查看


  • 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
  • 作者:胡富国 人民日报 1996年06期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共同富裕,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quo ...查看


  • [2.1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题2
  •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题 单项选择 1.共同富裕是( )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一个先富帮后富的过程 ③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目标 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