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自译作品_金锁记_翻译策略探析

第9卷第3期2011年9月56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RADIO &TV UNIVERSITY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 9No. 3

20112011Sep. 年第3期

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翻译策略探析

叶爱香

(浙江万里学院大学外语部,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张爱玲除了是一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文章选取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了这部作品异化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的翻译策略,并研究了这一翻译策略的成因及其译者作者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自译;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24(2011)03-0056-04

Study on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Zhang Ailing ’s Translation of Her fiction Jinsuo Ji

YE Ai-xiang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Zhejiang, China )

Zhang Ailing is not only a writer but also an excellent translator. She translated many of her works into Chinese

or English, which makes an extraordinary phenomenon in translation ──self-translation. Based on Zhang Ailing ”fiction Jinsuo Ji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its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strategies and perfect union of the writer and the translator.

Zhang Ailing; Jinsuo Ji; Self-translation; Translating Strategy

一、引言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作家,相对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学成就,她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却长久以来备受冷落和忽视。其实,张爱玲除了是一名天才的作家,她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1]。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少有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刘维荣在2000年就曾经指出,“对于张氏所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及翻译工作方面的研究缺乏关照,一方面是精细得不能再精细的《传奇》中每篇小说之汗牛充栋的长篇论文连篇累牍,一方面却是对这位大家其他卓越成就的漠然无视。”[2]与别的翻译家不同的是,张爱玲除了翻译一些美国文学名著,更突出的是,她将自己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了翻译界一个奇特现象,即自译现象。作为译者同时又是作品的原作者,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自然与其他翻

译作品有着相当的区别,本文拟选取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张爱玲在自译这本小说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分析其译者作者的完美统一。

二、特殊的翻译——自译

“自译”(autotranslation/self-translation )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由波波维奇主编的《翻译研究词典》中,他称“自译是由作者本人将原作变成另一种语言的翻译”。[3]不少学者一度将自译排除在翻译领域之外,认为自译作品中或多或少加进了作者的创作成分,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翻译。而我国学者赵彦春则认为,“自译”与“翻译”并无二致,“同一内容的两种语言的不同版本也就意味着翻译,因为这体现了语言的转换,包括形式和功能的转换。即便所涉及的语言或内容之间有什么差异或差错也不能否认这就是翻译,因为翻译不能排除差异或差错。”[4]

——————————————————————【收稿日期】2011-07-29

【作者简介】叶爱香,女,浙江松阳人;浙江万里学院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

语言剖析叶爱香: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翻译策略探析57

事实上,张爱玲曾多次谢绝他人为她的作品进行翻译,她坚持自译,是她对自身中英文水平的自信,也是考虑到只有自己才能更充分体味其原作的韵味,恰如其分地将它传达出来。正如宋淇(林以亮笔名)所指出:“张爱玲是极少数中英文有同样功力的作家。能够兼用中英文创作的人不是没有,经常写得如此之流畅和自成一家,同时可自译成英文和中文,而且都在第一流刊物上发表,那才令人钦佩。”[5]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少见的中英文俱佳并能熟练驾驭两种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这得益于她卓越的中英文功底,她分别以两种语言创作了不少作品,并相应地将它们译成英文或中文。她的自译作品可分成两类:一类是首先用汉语创作,而后译成英文的,如《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 ),《桂花蒸阿小悲秋》(Shame, Amah ),《赤地之恋》(Naked Earth )等,另一类是先用英文创作,然后译回汉语的,如《秧歌》(Sprout Song ), 《五四遗事》(Stale Mates ), 《怨女》(The Rouge of the North )等。在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锁记》。

《金锁记》在1943年发表在《杂志》上的小说,被公认为是张爱玲小说的最杰出代表,作为最早将张爱玲写入中国现代小说史,并在书中专设一章介绍张爱玲的著名学者夏志清就曾作出惊人评价:“《金锁记》长达50页,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6]著名翻译家傅雷也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之深。小说原本是以中文写的,后被张爱玲亲自译成英文The Golden Cangue ;60年代,张爱玲又以英文创作了几乎是《金锁记》故事翻版的The Rouge of the North, 而后又把它译回中文《怨女》。当1967年英文版The Rouge of the North 在英国出书时,中文版《怨女》已在台港连载,风行一时了。相同的故事,24年里,张爱玲用两种语言写了四遍,可见她本人对该故事的钟爱。《金锁记》叙述了主人翁曹七巧一生坎坷的命运,还有她中年之后日趋疯狂的行径,它描绘了七巧由婚前泼辣强悍到婚后疯疯傻傻到分家后的乖张暴戾以至变态的性格历程。小说惊心动魄地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奴役,将七巧这样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和传统家族制度对女性的钳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金锁记》的翻译策略分析

翻译策略是译者针对某特定文本制定的一套翻译行动指南,体现了译者的目的,也决定了译文的问题构成特征,因而历来受到译家和评论家关注。例如,译者可能会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境,结合翻译目的,决定对译文采用编译还是直译的方法,甚至会修正或改变文本类型以适应目标语读者的特殊要求

[7]

的。归化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译者向目标语读者靠拢,在翻译中因循目标语文化的语言传统,采用目标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异化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翻译上迁就源语的语言特点,吸纳源语的表达方式,译文体现源语中的异域文本语言风格和文化差异。

从《金锁记》的英译来看,异化的策略尤为明显,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习语、成语(尤指四字成语)繁多,这些习语和成语都带有强烈的文化符号,有着一定的文化含义。《金锁记》篇幅不长,却出现了数量惊人的习语和成语,张爱玲在处理这类习语和成语时几乎一致采用了异化策略,从下面例子可见一斑:

龙生龙,凤生凤Dragons breed dragons, 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

女大不中留A grown girl won ’t keep.

亲兄弟,明算账Even brothers settle their accounts openly. 兵来将挡an army comes and generals fend it off 狗眼看人低Man stands low in dog ’s eyes.

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You can be a thief all your life but you can ’t always be on guard against thieves.

大丈夫何患无妻a worthy man needn ’t worry about not having a wife.

喝西北风there ’s nothing to eat or drink except the north-west wind!

狐群狗党that pack of foxes and dogs

娶了媳妇忘了娘Take a wife and the mother is forgotten 生米煮成了熟饭the rice was already cooked

习语俗语常常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凝结着独特的民族智慧,因此形象生动、词约而义丰,这使得习语的翻译困难重重。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习语俗语,在译成英文时,张爱玲用了几乎字字对译的手法,以她的英文功底,用更为地道的英文来翻译应该不成问题,但她选择了更接近原文的译法,读起来更有异国情调,便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再看下面的例子:

我把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三茶六饭款待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什么地方亏待了你,你欺负我女儿?你那狼心狗肺,你道我揣摩不出么?

You wolf-hearted, dog-lunged creature, I ’ll fix you! I treat you to three teas and six meals, you wolf-hearted, dog-lunged thing, in what way have I not done right by you, and yet you ’d take advantage of my daughter? You think I can ’t make out what ’s in your wolf ’s heart and dog ’s lungs?

在上面句子中,出现了三处“狼心狗肺”,译文也不厌其烦地出现三处直译wolf-hearted, dog-lunged ,“三茶六饭”直译为three teas and six meals ,将如此地道的中国俗语用异化策略直译,读来不禁让人莞尔,陌生化的表达不仅便于传播中国文化,更有助于人们体会到文化差

。《金锁记》英译本的翻译

策略可被归纳为异化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

58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异的存在。对于这样译法,林以亮曾表达出认可,认为“字眼扣得准,行文流畅,绝不采用英美俚语,以免造成化华为夷的印象”[8]

作为一部小说,对话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在翻译成英文时,对话的翻译更是呈现出明显的异化策略,在《金锁记》中,对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常以“笑道”作为开头,在整篇小说中,一共出现了55处“笑道”,比如:

小双笑道:“你不知道,我们家哪必得旁人家?”Little Shuang said, smiling, “You don ’t know, in this house we can ’t keep up with other people. ”

玳珍淡淡的并不接口,兰仙笑道:“二嫂住惯了北京的屋子,怪不得嫌这儿闷得慌。”

Tai-chen blandly said nothing. Lan-hsien said, smiling, “Second sister-in-law is used to the houses in Peking, no wonder she finds it too cramped here. ”

季泽笑道:“你一开口就是满肚子的牢骚!”Chi-tse said, smiling, “you are full of grievances the minute you open your mouth. ”

张爱玲在处理“笑道”翻译时,自始至终一成不变地译成了said, smiling ,这么多连篇累牍的said, smiling 的固定译法,读者恐怕会觉得繁琐累赘,但正是这种夸张的不厌其烦的翻译,才体现了张爱玲在自译《金锁记》时所体现的对原文超乎寻常的忠实程度,给国外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文化冲击,让他们了解汉语的对话特色,进而了解中国文化,最终达到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目

的。

在汉语和英语中,颜色词一直是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出色的作家必定也是一个能娴熟运用颜色词的专家。张爱玲小说一直是以修辞、讽刺、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为特色,颜色词在成就其小说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张爱玲生性敏感,在小说创作中,酷爱用丰富色彩描绘场景,表现人物和抒发感情。在《金锁记》中,颜色词数不胜数,任何颜色都不是单一的语言单位,而是饱含了丰富的对生命的阐释,看下面例子:

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鬼鬼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It was almost dawn. The flat waning moon got lower, lower and larger, and by the time it sank, it was like a red gold basin. The sky was a cold bleak crab —shell blue. The houses were only a couple of stories high, pitch-dark under the sky, so it was possible to see far. At the horizon the morning colors were a layer of green, a layer of yellow, and a layer of red like a wat-ermelon cut open —the sun was coming up.

从上面翻译中可看出,文中出现的“赤金”、“蟹壳

青”、“黑鬼鬼”等颜色词都被直译为red gold, crab-shell blue, pitch dark ;“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也被忠实地翻译成a layer of green, a layer of yellow, and a layer of red. 就颜色词的翻译而言,采取的还是异化策略

张爱玲在《金锁记》的英译本中除了采取异化策略,同时也采用了一些其他翻译策略作为辅助

汉语不同于英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汉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数量词,如三三两两,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等,这些数量词在文中并不一定表现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张爱玲显然注意到了汉语的这一语言特色,因而在翻译成英文时并没有逐字翻译,而是采取了模糊性策略,比如:

三季衣裳,就只外场上看见的两套是新制的,余下的还不是拿上头人穿剩下的贴补贴补!

Of my wardrode for the season, only the few pieces on view are new. The rest is just made up of discards.

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三季”、“两套”两个数量词,在译成英文后采用了模糊化策略,“三季”不做翻译,“两套”用了few 表示。再看下面的例子:

潘妈叫唤起来,祥云等人都奔了来,七手八脚按住了她,七嘴八舌求告着。

P ’an Ma started to yell. Ch ’iang-yun and the others came running, pressed her down between them, pleads noisily.

这个句子中,“七手八脚”、“七嘴八舌”都是汉语中常见的成语,并没有数量上的特指,在英译本中,并没有加以翻译,模糊处理

了。

具体化策略相对于模糊化策略,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方法,为了准确把原文词语中的文化味在译语中体现出来并消除理解上困难,将源语中的文化词汇进行注释或具体化。《金锁记》中出现了很多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词,在一些文化词处理上,张爱玲采用了具体化策略加以解释:

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

A sesame oil shop! How on earth could they stoop so low! Now your Eldest Mistress is from a titled family; ours can ’t compare with Eldest Mistress, but she also came from a respect-able family.

这句话是姜公馆两个丫鬟在讨论二奶奶曹七巧时的一段话,凤箫得知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非常吃惊,说道“打哪儿想起的”,就表面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结合上下文,显然包含着“怎么出身这么低贱”的意味,因此,张爱玲为了让译文读者更好理解她的本意,在翻译时采取了具体化策略加以阐释,译成了How on earth could they stoop so low ,同样后面的“公侯人家”、“低三下四”也都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具体译成了更易于译文

语言剖析叶爱香: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翻译策略探析59

读者理解的表达。在下面的句子中,“公亲”不便理解,译成英文后也加了注释。

四周除了马师爷之外,又有特地邀请的“公亲”,近于陪审员的性质。

Around him besides Secretary Ma were the specially invi-ted Kung chin, relatives no closer to one than to the other, ser-ving more or less in the capacity of assistant

judges.

《金锁记》中出现了一些汉语中特有的表达而在英文中难以找到相对应的说法,张爱玲在处理这些词的翻译时,采用了转化策略,即转化成了英文中的比较易于接受的表达,比如:

兰仙生平最大的憾事便是出阁的日子正赶着非常时期,潦草成了家,诸事都欠齐全。

Lan-hsien ’s greatest regret was that her wedding had hap-pened in a period of national emergency and lacked pomp and style.

别说你现在心里不舒坦,有个娘家走动着,多少好些,就是你有了出头之日了,姜家是个大族,长辈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平辈小辈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哪一个是好惹的?

Having your own family around makes it a little better any-how, and not just now when you ’re unhappy. Even when your day of independence comes ,the Chiangs are a big clan, the el-ders keep browbeating people with high-sounding words, and those of your generation and the next are like wolves and tigers, every one of them, not a single one easy to deal with.

在第一个句子中,“非常时期”是中文中特有的表达,表示一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单单译成special period 恐难以表达特定的含义,转化成national emergency ,则很好表现了文中特定时期是国家动荡的年代。后一个句子中“出头之日”、“大帽子压人”的翻译类同,不再赘述。

四、《金锁记》翻译策略的成因

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翻译目的、翻译主体、读者对象、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等。张爱玲的自译作品总体而言自由度较大,融进了作者再创作成分,可谓典型的“一文二作”和“亦译译作”,然而《金锁记》却是例外,译文The Golden Cangue 表现出了对作品超常的忠实度,张爱玲没有任意删减和增加任何地方,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翻译了全文,如果用“信、达、雅”的标准来评判,可以说“信”是最大的标准。《金锁记》英译完全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成因如下:

首先是翻译目的。作品是为入选夏志清主编的《20世纪中国小说选》而译,显然夏志清选择这部小说是因为对《金锁记》原著的欣赏和热爱,张爱玲在英译时,关注的焦点是原著。因此张爱玲特别重视,以超乎寻常的严谨态度投入到作品的英译中,在整部作品的翻译中,她没有融入创作成分,可谓是一个忠实的译者。

其次是翻译主体。一般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

完整保留原作的内容和风格,作为译者,要极力向作者和原作靠拢,由此看来,作者来担任译者是最好选择,能解决理解和风格差异等问题。因此,作为作者兼译者,张爱玲选择用异化策略,是为更完整保留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此外,1955年和1956年,她曾计划以两部英文小说The Rice Sprout Song 和Naked Earth 进军英美文坛。这两部小说不乏迎合当时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倾向,美国的反应差强人意。这一失败也许从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她不再盲目迎合异域文化语境需求的决心,转而对《金锁记》情有独钟,反复翻译与改写,并采取了完全异化的策略。[9]

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表面看只是译者个人主观决定的,但这种主观的决定还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其中译者生存其中的文化与源语文化的地位差异所导致的复杂的感情因素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两种译本鲜明的反映了这一特点。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译本,在文化信息的传达方面有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弱化源语的文化特色,取而代之的是译入语的文化特征,采取归化策略为主。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则更注重源语文化,异化为主。事实上,由于文化间的不平等地位,西方译者如霍克斯在翻译中国作品时所采取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不同文化间翻译的不平等对话。由此而言,对于处于弱势文化的中国本国译者,张爱玲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与杨氏夫妇如出一辙,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东西方了解,值得提倡。

【注释】

[1]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 ].太原:北岳文艺出

版社,2001.

[2]刘维荣.海外张爱玲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2000,(3).

[3]Popovic, Anton. Dictionary for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Edmonton: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1976.

[4]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赵新宇.试论张爱玲的翻译[J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

[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迪里索,等.翻译研究关键词[M ].孙艺风,仲伟合编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林以亮.文思录[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9]陈吉荣.转换性互文关系在自译过程中的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第9卷第3期2011年9月56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RADIO &TV UNIVERSITY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ol. 9No. 3

20112011Sep. 年第3期

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翻译策略探析

叶爱香

(浙江万里学院大学外语部,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张爱玲除了是一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文章选取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了这部作品异化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的翻译策略,并研究了这一翻译策略的成因及其译者作者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自译;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24(2011)03-0056-04

Study on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Zhang Ailing ’s Translation of Her fiction Jinsuo Ji

YE Ai-xiang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Zhejiang, China )

Zhang Ailing is not only a writer but also an excellent translator. She translated many of her works into Chinese

or English, which makes an extraordinary phenomenon in translation ──self-translation. Based on Zhang Ailing ”fiction Jinsuo Ji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its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strategies and perfect union of the writer and the translator.

Zhang Ailing; Jinsuo Ji; Self-translation; Translating Strategy

一、引言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作家,相对于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学成就,她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却长久以来备受冷落和忽视。其实,张爱玲除了是一名天才的作家,她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1]。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少有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和探讨。刘维荣在2000年就曾经指出,“对于张氏所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及翻译工作方面的研究缺乏关照,一方面是精细得不能再精细的《传奇》中每篇小说之汗牛充栋的长篇论文连篇累牍,一方面却是对这位大家其他卓越成就的漠然无视。”[2]与别的翻译家不同的是,张爱玲除了翻译一些美国文学名著,更突出的是,她将自己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了翻译界一个奇特现象,即自译现象。作为译者同时又是作品的原作者,张爱玲的自译作品自然与其他翻

译作品有着相当的区别,本文拟选取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张爱玲在自译这本小说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分析其译者作者的完美统一。

二、特殊的翻译——自译

“自译”(autotranslation/self-translation )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由波波维奇主编的《翻译研究词典》中,他称“自译是由作者本人将原作变成另一种语言的翻译”。[3]不少学者一度将自译排除在翻译领域之外,认为自译作品中或多或少加进了作者的创作成分,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翻译。而我国学者赵彦春则认为,“自译”与“翻译”并无二致,“同一内容的两种语言的不同版本也就意味着翻译,因为这体现了语言的转换,包括形式和功能的转换。即便所涉及的语言或内容之间有什么差异或差错也不能否认这就是翻译,因为翻译不能排除差异或差错。”[4]

——————————————————————【收稿日期】2011-07-29

【作者简介】叶爱香,女,浙江松阳人;浙江万里学院大学外语部讲师,硕士。

语言剖析叶爱香: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翻译策略探析57

事实上,张爱玲曾多次谢绝他人为她的作品进行翻译,她坚持自译,是她对自身中英文水平的自信,也是考虑到只有自己才能更充分体味其原作的韵味,恰如其分地将它传达出来。正如宋淇(林以亮笔名)所指出:“张爱玲是极少数中英文有同样功力的作家。能够兼用中英文创作的人不是没有,经常写得如此之流畅和自成一家,同时可自译成英文和中文,而且都在第一流刊物上发表,那才令人钦佩。”[5]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少见的中英文俱佳并能熟练驾驭两种语言进行创作的作家。这得益于她卓越的中英文功底,她分别以两种语言创作了不少作品,并相应地将它们译成英文或中文。她的自译作品可分成两类:一类是首先用汉语创作,而后译成英文的,如《金锁记》(The Golden Cangue ),《桂花蒸阿小悲秋》(Shame, Amah ),《赤地之恋》(Naked Earth )等,另一类是先用英文创作,然后译回汉语的,如《秧歌》(Sprout Song ), 《五四遗事》(Stale Mates ), 《怨女》(The Rouge of the North )等。在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金锁记》。

《金锁记》在1943年发表在《杂志》上的小说,被公认为是张爱玲小说的最杰出代表,作为最早将张爱玲写入中国现代小说史,并在书中专设一章介绍张爱玲的著名学者夏志清就曾作出惊人评价:“《金锁记》长达50页,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6]著名翻译家傅雷也曾发表评论文章,认为“《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影响之深。小说原本是以中文写的,后被张爱玲亲自译成英文The Golden Cangue ;60年代,张爱玲又以英文创作了几乎是《金锁记》故事翻版的The Rouge of the North, 而后又把它译回中文《怨女》。当1967年英文版The Rouge of the North 在英国出书时,中文版《怨女》已在台港连载,风行一时了。相同的故事,24年里,张爱玲用两种语言写了四遍,可见她本人对该故事的钟爱。《金锁记》叙述了主人翁曹七巧一生坎坷的命运,还有她中年之后日趋疯狂的行径,它描绘了七巧由婚前泼辣强悍到婚后疯疯傻傻到分家后的乖张暴戾以至变态的性格历程。小说惊心动魄地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奴役,将七巧这样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里的女人,和传统家族制度对女性的钳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金锁记》的翻译策略分析

翻译策略是译者针对某特定文本制定的一套翻译行动指南,体现了译者的目的,也决定了译文的问题构成特征,因而历来受到译家和评论家关注。例如,译者可能会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境,结合翻译目的,决定对译文采用编译还是直译的方法,甚至会修正或改变文本类型以适应目标语读者的特殊要求

[7]

的。归化是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译者向目标语读者靠拢,在翻译中因循目标语文化的语言传统,采用目标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异化则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翻译上迁就源语的语言特点,吸纳源语的表达方式,译文体现源语中的异域文本语言风格和文化差异。

从《金锁记》的英译来看,异化的策略尤为明显,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汉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习语、成语(尤指四字成语)繁多,这些习语和成语都带有强烈的文化符号,有着一定的文化含义。《金锁记》篇幅不长,却出现了数量惊人的习语和成语,张爱玲在处理这类习语和成语时几乎一致采用了异化策略,从下面例子可见一斑:

龙生龙,凤生凤Dragons breed dragons, phoenixes breed phoenixes

女大不中留A grown girl won ’t keep.

亲兄弟,明算账Even brothers settle their accounts openly. 兵来将挡an army comes and generals fend it off 狗眼看人低Man stands low in dog ’s eyes.

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有千年防贼的You can be a thief all your life but you can ’t always be on guard against thieves.

大丈夫何患无妻a worthy man needn ’t worry about not having a wife.

喝西北风there ’s nothing to eat or drink except the north-west wind!

狐群狗党that pack of foxes and dogs

娶了媳妇忘了娘Take a wife and the mother is forgotten 生米煮成了熟饭the rice was already cooked

习语俗语常常承载着厚重的民族历史,凝结着独特的民族智慧,因此形象生动、词约而义丰,这使得习语的翻译困难重重。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习语俗语,在译成英文时,张爱玲用了几乎字字对译的手法,以她的英文功底,用更为地道的英文来翻译应该不成问题,但她选择了更接近原文的译法,读起来更有异国情调,便于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再看下面的例子:

我把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三茶六饭款待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什么地方亏待了你,你欺负我女儿?你那狼心狗肺,你道我揣摩不出么?

You wolf-hearted, dog-lunged creature, I ’ll fix you! I treat you to three teas and six meals, you wolf-hearted, dog-lunged thing, in what way have I not done right by you, and yet you ’d take advantage of my daughter? You think I can ’t make out what ’s in your wolf ’s heart and dog ’s lungs?

在上面句子中,出现了三处“狼心狗肺”,译文也不厌其烦地出现三处直译wolf-hearted, dog-lunged ,“三茶六饭”直译为three teas and six meals ,将如此地道的中国俗语用异化策略直译,读来不禁让人莞尔,陌生化的表达不仅便于传播中国文化,更有助于人们体会到文化差

。《金锁记》英译本的翻译

策略可被归纳为异化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

58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异的存在。对于这样译法,林以亮曾表达出认可,认为“字眼扣得准,行文流畅,绝不采用英美俚语,以免造成化华为夷的印象”[8]

作为一部小说,对话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在翻译成英文时,对话的翻译更是呈现出明显的异化策略,在《金锁记》中,对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经常以“笑道”作为开头,在整篇小说中,一共出现了55处“笑道”,比如:

小双笑道:“你不知道,我们家哪必得旁人家?”Little Shuang said, smiling, “You don ’t know, in this house we can ’t keep up with other people. ”

玳珍淡淡的并不接口,兰仙笑道:“二嫂住惯了北京的屋子,怪不得嫌这儿闷得慌。”

Tai-chen blandly said nothing. Lan-hsien said, smiling, “Second sister-in-law is used to the houses in Peking, no wonder she finds it too cramped here. ”

季泽笑道:“你一开口就是满肚子的牢骚!”Chi-tse said, smiling, “you are full of grievances the minute you open your mouth. ”

张爱玲在处理“笑道”翻译时,自始至终一成不变地译成了said, smiling ,这么多连篇累牍的said, smiling 的固定译法,读者恐怕会觉得繁琐累赘,但正是这种夸张的不厌其烦的翻译,才体现了张爱玲在自译《金锁记》时所体现的对原文超乎寻常的忠实程度,给国外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文化冲击,让他们了解汉语的对话特色,进而了解中国文化,最终达到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目

的。

在汉语和英语中,颜色词一直是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出色的作家必定也是一个能娴熟运用颜色词的专家。张爱玲小说一直是以修辞、讽刺、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为特色,颜色词在成就其小说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张爱玲生性敏感,在小说创作中,酷爱用丰富色彩描绘场景,表现人物和抒发感情。在《金锁记》中,颜色词数不胜数,任何颜色都不是单一的语言单位,而是饱含了丰富的对生命的阐释,看下面例子:

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鬼鬼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It was almost dawn. The flat waning moon got lower, lower and larger, and by the time it sank, it was like a red gold basin. The sky was a cold bleak crab —shell blue. The houses were only a couple of stories high, pitch-dark under the sky, so it was possible to see far. At the horizon the morning colors were a layer of green, a layer of yellow, and a layer of red like a wat-ermelon cut open —the sun was coming up.

从上面翻译中可看出,文中出现的“赤金”、“蟹壳

青”、“黑鬼鬼”等颜色词都被直译为red gold, crab-shell blue, pitch dark ;“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也被忠实地翻译成a layer of green, a layer of yellow, and a layer of red. 就颜色词的翻译而言,采取的还是异化策略

张爱玲在《金锁记》的英译本中除了采取异化策略,同时也采用了一些其他翻译策略作为辅助

汉语不同于英语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汉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数量词,如三三两两,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等,这些数量词在文中并不一定表现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张爱玲显然注意到了汉语的这一语言特色,因而在翻译成英文时并没有逐字翻译,而是采取了模糊性策略,比如:

三季衣裳,就只外场上看见的两套是新制的,余下的还不是拿上头人穿剩下的贴补贴补!

Of my wardrode for the season, only the few pieces on view are new. The rest is just made up of discards.

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三季”、“两套”两个数量词,在译成英文后采用了模糊化策略,“三季”不做翻译,“两套”用了few 表示。再看下面的例子:

潘妈叫唤起来,祥云等人都奔了来,七手八脚按住了她,七嘴八舌求告着。

P ’an Ma started to yell. Ch ’iang-yun and the others came running, pressed her down between them, pleads noisily.

这个句子中,“七手八脚”、“七嘴八舌”都是汉语中常见的成语,并没有数量上的特指,在英译本中,并没有加以翻译,模糊处理

了。

具体化策略相对于模糊化策略,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方法,为了准确把原文词语中的文化味在译语中体现出来并消除理解上困难,将源语中的文化词汇进行注释或具体化。《金锁记》中出现了很多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词,在一些文化词处理上,张爱玲采用了具体化策略加以解释:

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

A sesame oil shop! How on earth could they stoop so low! Now your Eldest Mistress is from a titled family; ours can ’t compare with Eldest Mistress, but she also came from a respect-able family.

这句话是姜公馆两个丫鬟在讨论二奶奶曹七巧时的一段话,凤箫得知七巧家里是开麻油店的,非常吃惊,说道“打哪儿想起的”,就表面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结合上下文,显然包含着“怎么出身这么低贱”的意味,因此,张爱玲为了让译文读者更好理解她的本意,在翻译时采取了具体化策略加以阐释,译成了How on earth could they stoop so low ,同样后面的“公侯人家”、“低三下四”也都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具体译成了更易于译文

语言剖析叶爱香:张爱玲自译作品《金锁记》翻译策略探析59

读者理解的表达。在下面的句子中,“公亲”不便理解,译成英文后也加了注释。

四周除了马师爷之外,又有特地邀请的“公亲”,近于陪审员的性质。

Around him besides Secretary Ma were the specially invi-ted Kung chin, relatives no closer to one than to the other, ser-ving more or less in the capacity of assistant

judges.

《金锁记》中出现了一些汉语中特有的表达而在英文中难以找到相对应的说法,张爱玲在处理这些词的翻译时,采用了转化策略,即转化成了英文中的比较易于接受的表达,比如:

兰仙生平最大的憾事便是出阁的日子正赶着非常时期,潦草成了家,诸事都欠齐全。

Lan-hsien ’s greatest regret was that her wedding had hap-pened in a period of national emergency and lacked pomp and style.

别说你现在心里不舒坦,有个娘家走动着,多少好些,就是你有了出头之日了,姜家是个大族,长辈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平辈小辈一个个如狼似虎的,哪一个是好惹的?

Having your own family around makes it a little better any-how, and not just now when you ’re unhappy. Even when your day of independence comes ,the Chiangs are a big clan, the el-ders keep browbeating people with high-sounding words, and those of your generation and the next are like wolves and tigers, every one of them, not a single one easy to deal with.

在第一个句子中,“非常时期”是中文中特有的表达,表示一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单单译成special period 恐难以表达特定的含义,转化成national emergency ,则很好表现了文中特定时期是国家动荡的年代。后一个句子中“出头之日”、“大帽子压人”的翻译类同,不再赘述。

四、《金锁记》翻译策略的成因

翻译策略的选择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翻译目的、翻译主体、读者对象、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等。张爱玲的自译作品总体而言自由度较大,融进了作者再创作成分,可谓典型的“一文二作”和“亦译译作”,然而《金锁记》却是例外,译文The Golden Cangue 表现出了对作品超常的忠实度,张爱玲没有任意删减和增加任何地方,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翻译了全文,如果用“信、达、雅”的标准来评判,可以说“信”是最大的标准。《金锁记》英译完全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成因如下:

首先是翻译目的。作品是为入选夏志清主编的《20世纪中国小说选》而译,显然夏志清选择这部小说是因为对《金锁记》原著的欣赏和热爱,张爱玲在英译时,关注的焦点是原著。因此张爱玲特别重视,以超乎寻常的严谨态度投入到作品的英译中,在整部作品的翻译中,她没有融入创作成分,可谓是一个忠实的译者。

其次是翻译主体。一般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

完整保留原作的内容和风格,作为译者,要极力向作者和原作靠拢,由此看来,作者来担任译者是最好选择,能解决理解和风格差异等问题。因此,作为作者兼译者,张爱玲选择用异化策略,是为更完整保留原作的内容和风格。此外,1955年和1956年,她曾计划以两部英文小说The Rice Sprout Song 和Naked Earth 进军英美文坛。这两部小说不乏迎合当时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倾向,美国的反应差强人意。这一失败也许从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她不再盲目迎合异域文化语境需求的决心,转而对《金锁记》情有独钟,反复翻译与改写,并采取了完全异化的策略。[9]

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表面看只是译者个人主观决定的,但这种主观的决定还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其中译者生存其中的文化与源语文化的地位差异所导致的复杂的感情因素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两种译本鲜明的反映了这一特点。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译本,在文化信息的传达方面有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倾向,即弱化源语的文化特色,取而代之的是译入语的文化特征,采取归化策略为主。而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则更注重源语文化,异化为主。事实上,由于文化间的不平等地位,西方译者如霍克斯在翻译中国作品时所采取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不同文化间翻译的不平等对话。由此而言,对于处于弱势文化的中国本国译者,张爱玲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与杨氏夫妇如出一辙,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东西方了解,值得提倡。

【注释】

[1]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 ].太原:北岳文艺出

版社,2001.

[2]刘维荣.海外张爱玲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2000,(3).

[3]Popovic, Anton. Dictionary for the Analysi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Edmonton: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1976.

[4]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赵新宇.试论张爱玲的翻译[J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

[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迪里索,等.翻译研究关键词[M ].孙艺风,仲伟合编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8]林以亮.文思录[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9]陈吉荣.转换性互文关系在自译过程中的阐释[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相关文章

  • 张爱玲和她的小说
  • 浮世的悲欢 苍凉与华美 --品读张爱玲和她的<金锁记><倾城之恋> 摘要: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她如流星一样划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夜空,又在转瞬间销声匿迹,空留下曾万人空巷的<倾城之恋>,留下& ...查看


  • 张爱玲的创作变化
  • "三级跳":战后至1950年代初期张爱玲的创作变化* 黄万华 摘要:1940年代后期至1950年代初期,张爱玲经历了沦陷区.国统区.新中国.英殖香港.异域美国不同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创作呈现间歇性的"喷发&quo ...查看


  • 人格分裂的悲剧--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 2009年第5期 No.5,2009 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9年5月 May.,2009 人格分裂的悲剧 --论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口张晓云 内容提要 曹七巧是张爱玲塑造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查看


  • 海外张爱玲研究综述
  • 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 海外张爱玲研究综述 刘 维 荣 摘要:海外张爱玲研究大体可以198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研究对挖掘张爱 玲小说的深层内涵或正或反地起了一定作用,但整体水准不够高,视野亦相对狭窄 第二阶段的研究则 ...查看


  • 浅析西方文化与西方广告语言的关系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 2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Modernism of Wuthering He ...查看


  • 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的比较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 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 ...查看


  •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 2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3 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分析 4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5 <老人与海>中 ...查看


  • 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自动保存的)
  • 别样人生谱创作传奇 --试论张爱玲的家庭环境对其写作的影响 张爱玲作为一颗文坛璀璨的星星,凭着<金锁记>走红上海滩.张爱玲能够名胜一时并且其作品历来为人们称道,是有一定原因的,她的人生经历是独特的,她的写作亦是独特的,她的许多作 ...查看


热门内容